第4章消费者行为讲解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 第4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  第4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又几天过去了,大水悄悄退走了。长工高兴地爬到树下,地主却静 静地躺着,永远留在大树上了。
说明效用因时因地而异。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
对效用的理解——《钻石和木碗》
一个穷人家徒四壁,只得头顶着一只旧木碗四处流浪。 一天,穷人上一只渔船去帮工。不幸的是,渔船在航行中遇到了特大
风浪,船上的人几乎都淹死了,穷人抱着一根大木头,才得幸免遇难 。 穷人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 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最好的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派人把穷人送 回了家。 一个富翁听到了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宝 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物,该换回多少宝贝!”于是,富翁装 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了穷人去过的小岛。 酋长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声称要送给他最珍 贵的东西。富人心中暗自得意。一抬头,富人猛然看见酋长双手捧着 的“珍贵礼物”,不由得愣住了!
数学证明:
消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线约束I=P1X1+P2X2下寻求效用U (X1,X2)极大化,是一个条件极值问题,即:
MaxU (X1, X2 ) s.t. I P1X1 P2 X 2 解决方法: ——拉格朗日乘数法
15
消费者均衡条件的数学证明: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Lagrange function):
(2)人们行为选择与他们对自身福利和目标的理解具有逻辑一致性。
2
2
2、效用:
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指消费者在消费 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 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衡量单位称为“尤特尔” (Util)。
完全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满足程度高,效用大; 满足程度低,效用小。
在一棵大树上,地主和长工聚集到一起。地主紧紧地抱着一盒金子 ,警惕地注视着长工的一举一动,害怕长工会趁机把金子抢走。长 工则提着一篮玉米面饼,呆呆地看着滔滔大水。除了这篮面饼,长 工已一无所有了。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例题讲解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例题讲解

第四章 消 费 者 行 为 理 论例题讲解:例1 名词解释:(1)效用:就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商品或劳务效用的大小,取决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欲望与需要。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减)量。

(3)消费者剩余:就是某商品价值与其价格之间的差额。

或者说,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根据自己对商品效用的评价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付出的价格的差额。

正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消费者可以获得消费者剩余。

(4)无差异曲线: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各种(或两组)不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也叫效用等高线。

(5)收入消费线:是指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消费均衡点的运动轨迹。

(6)价格消费线:是指在消费者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运动轨迹。

(7)替代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因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变动,使得消费者在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条件下用较便宜的商品代替较昂贵商品而对商品需求量产生的影响。

(8)收入效应:指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例2某消费者消费X 、Y 两种消费品的效用函数为:U=XY ,X 、Y 的价格均为4,消费者的收入为144。

(1)求消费者的需求及效用水平。

(2)若X 的价格上升为9,该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需求有何变化?(3)X 价格上升为9后,若要维持当初的效用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最少应达到多少?(4)求X 价格上升为9后,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1)预算约束式为4X+4Y=144将Y=36-X 代入效用函数得:U=X (36-X )=-X 2+36X效用极大化的条件为:du/dx=-2X+36=0,故X=18代入预算约束式得Y=18,代入效用函数得:U=324(2)X 价格上升为9后,预算约束式变为:9X+4Y=144简化后得:Y=36-2.25X ,代入效用函数得U=X (36-2.25X )=-2.25X 2+36X效用极大化的条件为:du/dx=-4.5X+36=0,故X=8代入预算约束式得Y=8,代入效用函数得:U=144(3)假设X 价格变化后要维持最初的效用水平U=324所需要的收入为I ,那么其预算约束式变为:9X+4Y=I所有的已知条件为:9X+4Y=I 与 XY=324整理后得:I=9X+XX X 129693244+=⨯I 极小化条件为:du/dI=9-1296X -2=0,所以X=12代入效用函数及预算约束式分别得:Y=27,I=216也就是说,价格变化后,若能将收入提高到216,分别购入12单位X 和27单位Y ,可恢复到最初324的效用水平。

微观经济学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性对消费的影响。
时间不一致性下的消费者行为
时间不一致性
指消费者在时间推移中偏好或目标发生变化,导致其初始决策与 后续行为不一致。
自我控制与延迟消费
消费者可能面临自我控制问题,如过度消费或冲动消费,需要培 养自我控制能力以实现长期消费目标。
动态规划与贴现因子
通过动态规划方法,结合贴现因子对未来消费进行折现,以实现 跨期消费的最优决策。
01
表示消费者在消费不同数量的商品时获得相同效用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特性
02
凸向原点、不相交、与预算约束线相切。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
03
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
预算约束线
预算约束线
描述在一定预算下消费者可以购买的商品组合的边界。
预算约束线的特性
斜率为负(价格下降时,预算增加)、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最大效 用点。
05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实证研 究
实证研究方法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消 费者行为数据,了解消费者的 消费习惯、偏好和决策过程。
观察法
通过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使用习惯等,了解消费者的实 际行为和反应。
实验法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测试消费者 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反应,以揭 示消费者行为的内在规律。
消费者行为决策过程
实证研究揭示了消费者行为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包括信息收集、评价、 选择和购买等阶段,每个阶段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实证研究的批判性思考
方法论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存在一定局 限性,如样本选择偏差、 数据解读的主观性等,可 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偏误。
外部效度问题
实证研究往往针对特定情 境或群体,难以推广到更 广泛的消费者群体或市场 环境。

消费者行为分析第四章消费者需要、动机与购买行为关系

消费者行为分析第四章消费者需要、动机与购买行为关系
过程; • 掌握消费者行为的模式。
4.1 消费者的需要
4.1.1 需要与消费者需要
1.需要
需要与动机、行为的关系(图)
2.消费者需要及其构成 (1)消费者构成 (2)消费品种与总量 (3)消费市场区域(4)消费时机与时限 (5)消费实现方式(6)环境
4.1.2 消费者需要的特征
1.消费需要的对象性 2.消费需要的多样性 3.消费需要的发展性 4.消费需要的层次性 5.消费需要的伸缩性 6.消费需要的互补性和互替性 7.消费需要的可诱导性
4.1.6 消费者需要的发展趋势
1.消费者需求行为的一般发展趋势 (1)流行化消费 (2)商品大众化 (3)消费趋向品牌化 (4)消费者倾向感性消费 2.消费者需要的发展与消费业的发展
4.2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4.2.1 动机的概念与消费者动机的特征
1.动机的概念:能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 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心理 倾向和动力。
4.5 消费者动机的类型与表现
4.5.1 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类型
(1)生理性购买动机 (2)心理性购买动机 (3)社会性购买动机
4.5.2 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表现
(1)求实购买动机 (2)求新购买动机 (3)求便购买动机 (4)求美购买动机 (5)求廉购买动机 (6)求名购买动机 (7)储备购买动机 (8)自我表现购买动机 (9)癖好性购买动机(10)惠顾购买动机 (11)习惯性动机
4.4 消费者动机的激发
4.4.1 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因素 2.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社会因素 3.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自然因素
4.2.2 消费者购买动机的激发
1.注重开发有特色的商品 2.充分利用广告宣传,向消费者传递信息 3.利用购物环境和销售人员的服务对消费 者购买动机的诱导作用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课件 第4章 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课件 第4章 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

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器官受到刺激 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在 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发生相互影响的一般规律是:对 某一感觉的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刺 激那么会使这种感受性降低。例如人的听觉在黑暗的环 境中会变得更加灵敏;微弱的声响,那么能刺激、提高 视觉对颜色的感受性。
4.1 知觉与消费者行为
4.1.1 消费者的感觉 1〕感觉及其产生 2〕感觉的分类
根据感觉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 感觉两大类。 3〕感觉性和感觉阈限
感觉性就是人的感觉能力。感觉性的大小是用 能引起感觉并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即感觉 阈限来衡量的。
4.1 知觉与消费者行为
4)感觉的适应 人的感觉器官在客观事物的持续刺激作用下导致感
销售科长听了大家的发言,最后说,“这些年大家在这 样差的条件下,为公司做出很大奉献。现在消费者要求 高了,没有良好的销售环境,会影响消费者对我们公司 的印象,破门破户像地摊售货,直接影响顾客对产品的 感觉,长此以往,我们产品的知名度会降低,销售不容 乐观。南方一家产品行销全国的冰箱厂,进去后感觉像 到了三星级饭店,可以想象企业资金雄厚,欣欣向荣, 买这样企业生产的产品消费者自然放心。我打算给公司 写个报告,从感觉、知觉与认识商品,想象、思维、情 绪、情感与消费者购物等方面,说明购物环境对促进冰 箱销售的重要作用,恳请公司领导同意拨款,装修改造 销售科门市。〞
“我怕那是假月饼,就把它给扔了。〞月饼不敢再吃, 盒子留着也多余,周女士就把它扔到了垃圾桶旁。谁知 门口收破烂的看到后,像捡到宝贝一样赶快捡起来,还 把包装纸一张张叠好抚平,放进礼品盒内。在周女士的 一再追问下,收破烂的道出实情:月饼盒可以卖,中秋 节前,好些食品城的商户都在高价回收月饼礼盒,他就 准备卖给航海路上的一家食品城。

研修班消费者行为学—第四章(需要和动机)

研修班消费者行为学—第四章(需要和动机)
第四章
消费者的需要与动机
第一节
需要和动机的一般知识
一、需要的概念 1、需要的定义 人的需要是由于人们本身缺乏某种生理 或心理因素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的不平衡状态。
消费者需要的定义: 是指消费者由于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 乏产生紧张状态或不舒服感,从而对以商 品或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对象产生的要求 和欲望。
二、动机的概念 1、动机的定义 心理学上,把动机定义为引发和维持个 体行为并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力。它是一 种内在的驱动力量,是个体基于某种欲望或 需要所引起的心理冲动。
2、动机产生的条件 ♦必须以需要为基础 ♦要求相应的刺激条件 ♦必须要有满足需要的对象和条件
动机过程模型
学习
刺激
期待满足 的需要
低级需要 高级需要
具体的物 难以确定需要满足的 方式和途径
♦ 广告定位中的应用 广告 定位:决定产品应该怎样被预期的消费 者知觉。 关键:为产品找到合适的位置 (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 依据:任何需要都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 例:汽车广告针对富裕的人群宣传安全需要
功利性和享乐性需要 功利性需要:寻求获得一些实际的利益。 例如:一辆实用的汽车(耐用性) 一台实惠的电脑(经济性) 一件保暖的衣服(保暖性) 强调决定产品性能的功能特性。
人的5个需要层次图
成就需要 (充分发挥自己才能、 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尊重需要 (自尊和被人尊 重的需要) 社交需要 (友谊、交往等需要) 安全需要 (保障人身安全等需要) 生理需要 (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如对衣、 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以及对异性的需要
营销战略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1、生理需要:对食物、水、睡眠、性的需要 产品:健康食品、药品、特殊饮料、 低胆固醇食物、健身器材等 2、安全需要:寻找安全、稳定、熟悉的环境 产品:烟火报警器、预防性药物、保险、 社会保障、养老投资、汽车安全带、 防盗报警器、保险箱等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从上章的分析知道,需求规律是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现反方向变动的规律,需求曲线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

为什么需求曲线会呈现这一形状呢?本章的主要任务就是说明存在于这种关系背后的原因。

微观经济学的需求理论也就是消费者行为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消费者均衡,即消费者如何以现有的货币收入,在现行价格条件下,对可买到的商品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使消费者行为达到最佳境界。

西方经济学研究消费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第一节基数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一、欲望与效用(一)欲望消费者的行为取决于其购买动机,这种动机主要来自于他的某种欲望(Wants)。

欲望即需要,是指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求得满足的愿望。

这种欲望或者从肉体产生,或者从精神产生,消费就是满足这种欲望的一种合乎目的的经济行为。

关于欲望或需要的学说,目前最流行的是亚伯拉罕·马斯洛(Maslow)关于欲望或需要层次的解释,根据这种解释,人的欲望或需要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们的欲望或需要是按以上五个层次由低级向高级逐级发展的,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开始追求更高一层的需要,驱使人们不断追求最高层次需要的动力就是人们无限的欲望。

但是,人们的欲望或需要不可能得到无限的满足。

这是因为,(1)任何社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而提供的产品也有限;(2)一个人的生命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欲望,只能满足部分欲望;(3)欲望或需要的满足必须依靠他人的劳动来提供,而任何人所提供的劳动都有限,正因为资源、产品和时间有限,人们就必须在资源、产品和时间中加以最优选择,这样才能实现消费者行为的理想境界。

(二)效用支配消费者行为的潜在力量是商品和劳务所提供的效用(Utility)。

效用是指物品能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消费者行为(4)

消费者行为(4)

该模型涉及三个基本要素: (1)显著信念(salient belief)。信念它有两层含义:第一,信念 是信念对象与属性之间的联结关系。第二,信念是一种主观判 断。 显著信念就是指对消费者态度起决定作用的信念。 (2)信念强度(belief strength)指消费者相信某个对象具有某种 重要属性的可能性。 (3)信念评价(belief evaluation)反映的是消费者怎样看待某
4.3.3.行为反应测量法 . 行为反应是观察人们对相关对象的实际行为反应,把行为反应作 为态度测量的客观指标。采用行为反映测量方法,可以避免因被测 试者知觉而造成的有意掩饰,从而有利于得到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 料。但由于行为和态度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行为只是态度反 映的一个重要参考系数,因此,不宜单以观察行为来确定其态度。 常用的行为观察和测量技术有空间距离测量和生理反应测量:
2.利克特 .A.Likert)量表法 利克特(R. . 利克特 量表法 美国心理学家利克特在瑟斯通量表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更为简 便的态度测量表。回答该表问题时,可以使用陈述性语句答出有关 态度的倾向,但不将题目按内容强弱程度均衡分解为若干个连续系 列,而是仅采用肯定或否定两种陈述方式。然后要求被测者按照同 意或不同意的程度作出明确回答,供选择的态度在量表中用定性词 给出,并分别标出不同的量值。 3.利克特量表法的应用 ﹙省略,参见教材P102﹚
5.社会判断理论 社会判断理论 社会判断理论(social judgment theory)假设人们对于有关态度对 象的信息会加以同化,即以原有的态度作为参照标准,将新信息进 行归类和处理。根据这一理论,人们的现有态度会对新态度的形成 产生影响和制约。人们常说的“先入为主”就是这个意思。
该理论强调,某个刺激或信息是否被接受,总是因人而异。人们 根据态度标准会形成一系列的接受圈和否定圈。符合现有态度标准, 即落在接受圈内的观念和事物就会得到承认。如果落在接受圈内的 信息本身并不完全一致,那么,人们就会对其进行协调或调整,使之趋 于一致与和谐,这个过程就称为同化作用;另外,落在否定圈内的信 息可能遭受比客观的不一致性更强烈的排斥,这就产生了排斥作用。

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为购置一定量某物品所乐意付出旳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 一定量物品中所取得旳效用,效用大,愿付出旳价格高;效用小, 愿付出旳价格低。伴随消费者购置旳某物品数量旳增长,该物品 给消费者所带来旳边际效用是递减旳,而货币旳边际效用是不变 旳。这么,伴随物品旳增长,消 费者所愿付出旳价格也在下降。 所以,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
不可与酒同吃 :酒与榴莲皆属热气之物,如患糖尿 病人士两者同吃,会造成血管阻塞,严重旳会有爆血管、 中风情况出现,宜小心食用为妙。
四、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一)基数效用论
边际学派以为,效用不但存在,而且还能够计量 和比较,而且效用还能够加总求和。基数效用论采 用边际效用分析来研究消费者均衡问题。
3、必要条件:
(MUx/Px)=(MUy/Py)=Mum
练习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怎样 实现:( )
A.欲望最大化
B.偏好最大化
C.利润最大化
D.效用最大化
最佳购置量旳决定
你带1000元去溜商场,准备购置一件上衣和一件裤子, 你看上了一套名牌服装,这件服装虽然你很喜欢但价格超出 了1000元,也就是说给你带来效用虽然大,但超出了你旳 支付能力买不起;你说你就带了1000元,卖服装旳售货员 又给你推荐了另外一套价格为1000元旳服装,但你觉得不 值,经过货比三家,在充分选择旳基础上你终于选到了喜欢 旳服装,也恰好是1000元。
女同学爱逛商场,无非就是要挑选自己最满意旳服装, 在对一种商品要决策“买不买”时,会把效用与价格进行比 较。当你对自己购置旳服装最满意旳时候,也就是花钱至少, 得到旳效用最大。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效用旳大小 完全是主观旳感觉。
已知X商品旳价格为5元,Y商品旳价格为2元。 假如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旳消费中得到最大效 用时,商品Y旳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 品旳边际效用为: ( )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

识别问题
信息搜集
评估方案
选择购买
购后行为
在识别问题阶段,消费者辨别到存在的需要,如果这个需要足够强大
,就会鼓励消费者向决策的第二阶段发展即对信息的搜集。这种搜集 可以是广泛的,也可以是受限制的,取决于消费者的介入程度。在第 三个阶段,消费者对各种可以解决问题的选择做出评估。备选方案评 价等同于形成对各种选择方案的信念与态度。选择是第四个阶段,决 定选择哪个备选方案(如选哪个牌子,买还是不买,在哪个商店购买商 品等)。最后,在购买后评价阶段,购买者购买并使用消费品。同时, 他们会对行为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对购买导致的废弃物进行处置。
② 冲动性购买 通常是指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人商店后
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特征:冲动性、强制性、情绪性、对后果的不在意性
思考:什么因素容易造成冲动性购买?作为营销者有什么启示?
(5)购后行为
购买 购买后 冲突 使用 产品处 置 评价 抱怨行 为 不采用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
一、什么是消费者行为?
1. 谁是消费者?
个体消费者:是指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住户。 组织消费者:组织消费者是指那些为了维持其组织的运行而购买和使
用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政府、公共机构等。
个体消费者概念,也包含了购买决策过程的不同参与者。
倡议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
消费者规定的最低接受标准 价格 重量 2 3 备选结果 联想、惠普、索尼、戴尔 联想、惠普、索尼、苹果、戴尔
处理器
电池寿命 售后服务 外观
3
2 3 4
联想、惠普、索尼、苹果
联想、惠普、索尼、戴尔 联想、索尼、苹果、戴尔 索尼、苹果

第4章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第4章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身份、地位、品味而形成的购买动机。 (5)从众购买动机 模仿性动机,是以在购买某些商品方面要求与别人
保持同一步调为主要特征的购买动机。 (6)求癖购买动机 为满足特殊爱好而形成的购买动机。(养花、摄影
、钓鱼、集邮、收藏等) (7)求便购买动机 人们追求快捷、方便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购买动机
3.需求的作用
(1)需求能影响个体的情绪 (2)需求有助于个体意志的发展 (3)需求也影响着个体的认识和活动
4.需求的特性
多样性; 发展性; 伸缩性; 层次性; 时代性; 可诱导性; 联系性和替代性;
1、多样性
不同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文化程 度、职业、性别、年龄、民族和生活习 惯等不同,具有不同的需求。
2.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是人类为避免生理或心理方面受到 伤害所要求的保护和照顾的需求。
3.社交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
社交需求是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保持友谊与 忠诚,渴望得到爱情等方面的需求。
4.自尊需求
自尊需求是名誉、地位的欲望及个人能力、才 华和成就能得以展示,并获得尊重和认可的需 求。
5.自我实现的需求
(3)社会性购买动机
是消费者由于所处社会的自然条件、生 活条件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 的为满足社会性需要而购买商品的动机 。
主要受到社会文化、风俗、阶层和群体 的影响和制约。
5.消费者的具体购买动机
由于消费者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和经济条件, 需要多种多样,因此就具体商品而言购买动机往往 是具体的。
按消费者购买介入程度和品牌差异程度分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购买介入程度?高度介入?低度介入?品牌差异程度?大?小?复杂型购买行为?减少失调感型购买行为?寻求多样化型购买行为?习惯性型购买行为?消费者购买行为分类?是指品牌之间产品的规格型号之间的性能功能外观价格等差异大显著或差异小不显著由于品牌的差异显著购买者高度参与所以购买者在短时间里很难作出决策

《消费者行为学——第四章 消费者的心理活动--知觉,学习和态度》

《消费者行为学——第四章 消费者的心理活动--知觉,学习和态度》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消费者行为学
2.模仿式学习
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 习,还通过观察或听取发生在 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学习。 模仿就是仿效和重复别人行为 的取向。来自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消费者行为学
(三)消费者学习的作用
通过学习获得有关购买的信息 触发联想 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对购买的评价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消费者行为学
感觉剥夺实验
研究人员认为:
维持大脑觉醒状态的中枢结构需要得到外界的刺激以维持一个激 活的状态。当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自己产生刺激。
这个实验表明:
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 上的。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的身心要想 保持在正常的状态,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刺激。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消费者行为学
经典性条件反射
当引起反应的非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同时出现时, 就会发生经典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是被 动学习。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消费者行为学
巴浦洛夫条件反射试验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消费者行为学
工具性(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习者在特定环境中主动而自愿地进行操作, 过程包含一种有助于获得奖励,并倾向于重复 的活动。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消费者行为学
知觉的特征:整体性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消费者行为学
知觉的理解性 人们在感知客观对象和现象时,能够根据以往的知 识和经验去解释它们,并赋予意义。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消费者行为学
知觉的特征:理解性
张曼玉?
崔永元? 陈佩斯?

消费者行为学第4章

消费者行为学第4章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现象指的是人 为的社会分类:一个社会系统中稀缺而有价的资源 不平等地分配给处于各种社会地位的人。
----所罗门
4.2社会阶层 4.2.1自然啄食秩序
鸡形成了一个清晰地控制服从层级(dominance-submission hierarchy)。 在这个层级中,一只母鸡要服从所有位于它上面的母鸡,同 时可以控制在它下面的母鸡。术语啄食秩序(pecking order) 便是由此而来的。
4.3.2品位文化、代码和文化资本 品味文化(taste culture)根据审美和知识偏好来区分人。这 个概念帮助我们阐明社会阶层间在消费选择上重要而有时又 是微妙的差别。 上层和上中层闲暇可能会参观博物馆或看电影。 中下层闲暇可能会去选择其他活动。
研究显示:在较低社会阶层的居所里通常可以发现宗教物品、 假花和生活肖像等,而在较高社会阶层的家里则常有抽象画、 雕像和现代家具。
4.2社会阶层 4.2.3社会地位的衡量 衡量社会地位主要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单项指标评价和多项指 标评价。 单项指数评价是从某个特定方面去评价人们的社会地位。 最常用的三种单项指数是:教育、职业、收入。 多项指数评价法 霍林斯黑德社会地位指数(Hollingshead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ISP,该方法是从职业和教育两个层面综合测量社 会阶层的一种方法。 沃纳社会地位特征指数(Warner‘s Index of Status Characteristics)ISC,沃纳评价体系以4个社会经济因素为基 础:职业、收入来源、住房类型和居住地。
你的社会地位就是你所具有的为其他社会成员 所希望拥有和看重的那些特征的总和。
社会地位从下等阶层(那些没有或很少有社会 所希望达到的社会经济因素)到上等阶层(那些具 有很多被社会认为值得向往的社会经济特征)。

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4.1 知识要点本章要求掌握欲望、偏好和效用的概念;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在效用最大化法则下行事所形成的消费者均衡以及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

1、基本概念(1)欲望:人们为了延续和发展生命,以一定的方式适应生存环境而对客观事物的要求。

(2)偏好:人们通常在产生某种欲望的紧迫后,通过购买某一种或多种商品或服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

(3)效用:从某一商品的消费中我们自己得到的满足感、幸福感。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特定的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消费者均衡。

4、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1)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2)需求规律。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以这种价格所获得的物品能带来的效用大小。

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随着消费者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为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越低,所以就形成了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动的关系,即需求规律。

(3)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企业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4)消费者除了需求量之外的决策行为也可以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进行分析。

4.2 习题解答【关键概念复习】在B栏中寻找与A栏中术语相应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在术语前边。

A B3 偏好 1.从某一商品的消费中所能得到的满足感4 消费可能线 2.消费者心理宁愿付出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1 效用 3.人们在购买一种或多种商品或服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7 总效用4.表明在消费者收入、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有限的预算所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的组合6 边际效用 5.理性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状态2 消费者剩余 6.消费最后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所带来满足感的增量5 消费者均衡7.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从商品全部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的量【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的消费中,对于这一规律可以用和两个理由来解释。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教学课件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教学课件
根据前述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其形状,可归纳出无差异曲 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数。 (2)任何一条无差异曲线都是同某一既定价格和收入水平相对 应的。 (3)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可能相交。 (4)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无差异曲线的这一特点是由商 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无差异曲线用于表示序数效 用,如图4-3所示。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无差异曲线用于表示序数效 用,如图4-3所示。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如图4-4所示,无差异曲 线U上的A、B、C和D点所代 表的橙子和梨的不同数量的 组合给该消费者带来的效用 水平都是相等的。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五、消费者剩余
例4-2】 某茶叶店出售一种包装好的茶叶,如果每包20元, 某个消费者只愿买1包;如果价格下降为每包14元时,他将买2 包;如果价格下降为每包10元时,他将会买3包。如果价格继续 下降,这个消费者的购买量也会继续增加,如每包为6元时,他 将买4包;每包为4元时,他将买5包;每包为3元时,他将买6 包;每包为2元时,他将买7包。请分析在不同价格与不同购买 数量情况下的消费者剩余。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货币的边际效用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我们可以利用表4-1来进一步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以及总效用与边 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货币的边际效用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根据表4-1绘制的总 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如 图4-1所示。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货币的边际效用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 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 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西方经济学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2005.81.效用U(utility)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后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一种主观评价。

2.基数效用理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进行度量的一种理论3.总效用TU(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例:假定,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第三个包子的效用为3,第四个包子的效用为2,第五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六个包子的效用为0,第七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八个包子的效用为-2.那么:吃1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吃2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9;吃3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12;吃4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4;吃5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15;吃6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5;吃7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14;吃8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2=12;令:()Q3=f...()12f.f,()128=2=f,()9TU=,()5f1=4.总效用函数的特征:5.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是指消费数量增加一个单位(或减少一个单位)时总效用的变动。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随着对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递减。

7.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问题:8.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注意:本图不具有普遍性,边际效用曲线不一定是直线。

9.消费者均衡问题的证明(拉格朗日乘数法):实用文档假定消费者的收入为I ,全部用来购买X 和Y 两种商品,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x P 和y P ,购买量分别为x 和y .例: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Y X TU +=4,原来他消费9单位X ,8单位Y ,现在X 减少到4单位,问需要消费多少单位Y 才能与以前的满足相同?例:某消费者每月收入800元,用于购买X 和Y 两种商品,他的效用函数为XY TU =,并且6=x P ,10=y P 。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PPT课件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PPT课件

可编辑
11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分析
二、无差异曲线(消费者主观偏好)
Y
无差异曲线表示对于消
Y4
A
费者来说能产生同等满
无差异曲线 足程度的各种不同商品
Y3
B
组合点的轨迹。
Y2
C
D Y1
O
X1
X2
X3
X4
X
图4-3 无差异曲线
可编辑
12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分析
二、无差异曲线(消费者主观偏好)
13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分析
二、无差异曲线(消费者主观偏好)
根据上张表绘制的无差异曲线如图所示。
图中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X1和商品
X2
X2的数量,曲线U1,U2,U3顺次代表与表 a、表b和表c相对应的三条无差异曲线。
160
140
120
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
100
的效用水平越高。
可编辑
25
第四节 预算线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一、价格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价格—消费曲线是指收入不变条件下,商品价 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它反 映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情况。
Y
Y
A
A
价格——消费曲线
0
B1
B
B2 X
0
(a)
价格—消费曲线
可编辑
B1
B
(b)
B2 X
26
第四节 预算线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某消费者的无差异表
表a
商品
组合 X1
X2
表b
X1
X2

现代市场营销学第四章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PPT课件

现代市场营销学第四章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PPT课件
❖ 2. 生理因素
❖ 生理因素是指消理特 征。生理特征的差异导致不同的消费者对产品的款式、结构和功能有着不 同的要求,影响着他们对产品的选择。
❖ 3. 职业
❖ 一个人的职业影响他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蓝领工人倾向于购买结实耐穿 的服装,而管理人员则更多地购买商务套装。营销者试图识别出那些对自 己的产品和服务比一般人更多兴趣的职业群体。
(3) 家庭的生命周期。家庭的生命周期是研究家庭对购买产生影响时不容 忽视的一个方面,根据家庭婚姻状况、家庭成员的年龄或成长状况, 家庭生命周期可分为7个不同的阶段:未婚阶段——年轻的单身者;新 婚夫妇——新婚尚无小孩的“两人世界”;“满巢1”——携有婴幼儿 的年轻夫妇;“满巢2”——育有学龄前儿童的年轻夫妇;“满巢3”— —养育着未独立子女的中年夫妇;“空巢”——子女已独立分居的年 纪较大的夫妇;独居的未亡人——丧偶的老年人。
❖ 相关群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示范性。相关群体为消费者展示新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2) 仿效性。相关群体的消费行为会引起消费者仿效的欲望,影响消费者 对某种商品的态度和选择。
(3)一致性。相关群体的仿效作用促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趋于某种一致化。
❖ 消费主体之所以会受到相关群体的影响,是因为:①受到社会规范的 压力,遵循某种消费观念,即可在协调一致中获得自然、舒适的感觉 ;②是获得正确判断的简便途径,从而有必要听取相关群体的意见; ③会诱导消费主体产生某种需要和动机,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相 关群体的影响。
❖ 四、心理因素
❖ 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感知、学习、信念和态度等方面。
❖ 1. 动机
❖ 动机是人们基于某种愿望而引起的一种心理冲动,是直接驱使人们进 行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不言而喻,消费者购买动机也支配着消费者 的购买行为。消费者购买动机是复杂的,总的可分为两个方面:生理 性购买动机和心理性购买动机。生理性购买动机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和 延续生命有机体而引起的各种需要所产生的购买动机。心理性购买动 机是指由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购买动机。心理性购买动机要比 生理性购买动机复杂、多变,难以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体产生认同性或区隔性,从而影响消费选择
牛仔裤风靡世界
牛仔裤风行全球与李维善于运用影片或影星、歌星 创造市场息息相关。利用外在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 惯与购买行为,被李维发挥得淋漓尽致。
1850年,正值美国向西部拓荒时期,旧金山的淘 金热,吸引了大批人潮,有个叫李维的德裔青年也参加 了这股篷车长征的热潮。他在前往寻找金矿的途中,无 意间将帐篷的帆布拿来改制成结实的工作裤,由于方便、 实用、耐穿兼帅气,让许多同行的牛仔十分羡慕,也跟 着模仿。这引起了李维生产帆布工作服的念头,牛仔裤 就这样在众多牛仔间流行起来。
德、思维方式等等传统
中庸与“人怕出名猪怕壮”;讲究脸面与三厢车 受宠;重感情与发短信;“孝”文化与礼品市场
o 亚文化: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
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包括民族文化、宗教 文化、种族文化、地理文化。
鱼香肉丝的口味变化;“无辣不成席”的贵州
思考
思考
2001年中国、瑞典青年择业观念调查
问题:从牛仔裤风行全球你如何看可口可乐风行全球?
二、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二)社会因素
2、家庭 -家庭生命周期
单身、新婚、满巢一期、满巢二期、满巢三期、空巢 期、鳏寡期
影响购买力投向
-家庭角色
发起者、决策者、购买者、影响者、使用者
影响促销的宣传策略与对象
二、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3、阶层 中国的社会阶层划分
富有阶层——年收入大约50万元人民币以上。是高档消费品和豪华汽
车、别墅的主要消费者。一般是民营企业家、合资企业老板、著名演 员、体育明星、名画家、名律师、名作家等
富裕阶层——年收入在20万元人民币左右,是高级汽车、高级住宅等
的消费者。一般是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中方高级管理人员、高级专 家、个体企业主、律师、高级厨师等
牛仔裤风靡世界
最先,牛仔裤只被视为农牧场、矿山、工厂等生产 工人的工作服,是一种难登大雅之堂的非正式穿着。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过多次的社会运动,像妇女 解放运动、学生运动、嬉皮风潮、反越战运动等,人们 的思想更加开放和活跃,等级观念淡化,牛仔裤从专属 于蓝领阶层工作服的定位一跃成为大众化、年轻化的魅 力象征,不但美国年轻人喜爱,在世界各地也风行起来。 到20世纪70年代,白领阶层、富豪名流、绅士淑女也 将牛仔裤当作休闲服来穿。牛仔服已变成穿着舒服、豪 迈潇洒、表现个性、肯定自我的代表性商品。
第四章
购买者行为
本章纲要
1. 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模式 2. 购买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3. 消费者的购买的一般过程 4. 产业市场的购买行为
引入讨论
请思考: 1、购买以上三种商品时影响你购买行为的
主要因素有哪些? 2、你在购买上述三种商品时会采取怎样的
购买行为?
一、消费者市场与消费者行为模式
(一)消费者市场的含义和特点
市场指有购买力、有购买愿望的顾客群体。
组织市场 消费者市场(最终产品市场)
一、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模式
消费者市场——所有为了个人或家庭消费而购买 物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消费者市场特点 购买人数众多 购买者差异性大 购买方式为少批量多批次 购买者多属于感情型而非专家型
一、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模式
购买时机(Occasions)
何地购买(Where)
购买地点(Outlets)
5W1H:消费者行为模式 市场“7OS”问题
想想牛仔裤的5w1h是什么?
Who 谁构成市场
How 谁参与购买
Where 何地购买
What 购买什么
5W+1H
When 何时购买
Why 为何购买
Who 谁参与购买
一、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模式
牛仔裤风靡世界
牛仔裤风靡全球的关键是李维善于运用影星在电 影中作不露痕迹的宣传。詹姆斯狄恩和马龙白兰度都是 20世纪60年代走红的明星,是许多影迷心中的偶像。 詹姆斯狄恩在《养子不教谁之过》一片中所穿的牛仔裤, 使他成为当时一种叛逆思想的代表,而马龙白兰度在《 岸上风云》中所穿的紧身牛仔裤,使他成为蓝领阶层反 抗不合理制度的英雄。借助国际巨星造势,李维牛仔裤 成为举世闻名的品牌。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汤姆克 鲁斯在《捍卫战士》中的牛仔劲装打扮,再一次地掀起 牛仔装的热潮。现在,牛仔装不论在式样、质料、颜色 上都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品位化的方向发展,成为 吸引大众、经久不衰的商品。
小康阶层——年收入在6万元人民币左右。主要为公司的中高级职员、
公务员、部分收入较高的教师、技术人员、部分效益较好的农民
温饱阶层——年收入在1-3万元人民币左右。人数庞大,主要由企事
业单位的普通职工构成
贫困阶层——年收取在5000元人民币以下,主要由国有企
文化
社会
个人
心理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因素
文化因素 社会因素
个人因素 心理因素
文化 亚文化 社会阶层
参考群体 家庭 社会角色与地位
年龄和性别 职业 教育程度 经济能力 生活方式
动机 感觉和知觉 学习 信念和态度
二、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一)文化因素
o 文化:民族和历史所传承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伦理道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该市场由谁构成(Who) 购买者(Occupants)
在该市场购买什么(What) 购买对象(Objects)
为何购买(Why)
购买目的(Objectives)
谁参与购买活动(Who) 购买组织(Organizations)
怎样购买(How)
购买行为(Operations)
何时购买(When)
顺序 中国 瑞典
1 稳定 个人兴趣、才能
择业标准 2 高收入 社会声誉
3 社会声誉 高收入
上述统计说明了什么?
二、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二)社会因素
1、相关群体
直接群体
相关群体
(成员群体)
首属群体:家庭、亲朋好友 次属群体:宗教、单位、协会
间接体
向往群体:崇拜者、英雄人物 厌恶群体:反感者、竞争对手
营销 外部 刺激 刺激
产品 价格 地点 促销
经济 技术 政治 文化
购买者 购买者的 的特征 决策过程
文化 社会 个人 心理
问题认识 信息收集 评估 决策 购后行为
购买者的反应
产品选择 品牌选择 经销商选择 购买时机 购买数量
外在刺激与消费者反应模式
二、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影响购买者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