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面颈颅部局部解剖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头部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头部PPT课件
颅部又分为颅顶和 颅底两部分。
颅部 面部
5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1、眉弓superciliary arch : 为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 其内侧份的深处为额窦。 眉弓向后适对大脑额叶下 缘。
2、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 (眶上孔supraorbital foramen) 位于眶上缘的中、内 1/3 交 界处,有眶上神经和血管经 此通过。
垂线。
垂直线向上延伸,与矢状线相交。
12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①脑膜中动脉: 主干相当于前垂直线与下水平线的交点, 前支经过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后支经过后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13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②中央沟:
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交点至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的中垂直线和后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22
(3)帽状腱膜 epicranial aponeurosis 坚韧,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与颞浅筋膜相续。 帽状腱膜的横向裂伤,需仔细缝合。 手术切口应尽可能选择纵行。
23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又称腱膜下间隙 疏松结缔组织层,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 此间隙内有静脉网,并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 和颅内硬脑膜窦相通。故此如若感染,可继发颅骨 骨髓炎,甚至颅腔内感染。所以,临床上常称此层 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5)颅骨外膜 是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借少量疏松结缔组织与颅 骨相连。易分离,但骨缝 处与缝韧带结合紧密。骨 膜下的感染或血肿,仅局 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
10
二、表面解剖 耳屏、下颌角、前囟点、人字点、星点、上项线。
11
(二)体表投影
六条标志线:
①下水平线:通过眶下缘与外耳

颅底解剖详解

颅底解剖详解
卵圆孔foramen ovale 位于颈动脉 沟外侧,有下颌神经通过。其前方 是圆孔foramen rotundurn,其中有 上颌神经通过。后外则是棘孔 foramen spinousum。脑膜中动脉 沟groove for middle meningeal a. 从棘孔行向外侧。
.
16
近颞骨岩部尖端可见三叉神经压迹 trigeminal impression,其外侧稍后方 是岩大神经管裂孔hiatus of canal for greater petrosal n.,岩大神经沟由此向 蝶岩裂延伸。岩小神经管裂孔hiatus of canal for lesser petrosal n. 紧靠岩大神 经管裂孔的前外侧。岩大、小神经之间 的距离为1~3 mm, 有时有交通支联 系。
枕内嵴internal occipital crest自枕内隆
颞骨岩部上缘有发育程度不等的岩上窦 沟groove for superior petrosal sinus 。
弓状隆起arcuate eminence 为一圆钝的 隆起,由前半规管耸起形成。
颞骨鳞部与蝶骨以蝶鳞缝相连结。弓状 隆起前外侧、颞骨岩部前面由鼓室盖 tegmen tympani形成,它是鼓室顶的一 层薄骨板,向前内侧延伸到咽鼓管之上。 隆起的外侧,鼓室盖的后部形成乳突窦 顶。三叉神经压迹之后形成岩上窦沟。 颅中窝以颞骨岩部上缘和鞍背与颅后窝 分隔。
.
4
颅底后部包括蝶骨、颞骨和枕骨。
鼻后孔的内侧界由犁骨构成, 鼻后孔的外侧界由翼突构成
翼突内侧板medial plate及其翼 钩,以及翼突外侧板lateral plate ,二板之间是翼窝。舟状 窝scaphoid fossa位于翼突内侧 板根部,并与破裂孔foramen lacerum 相邻。

局部解剖学各部分考点总结

局部解剖学各部分考点总结

《局部解剖学》考点总结第一章头颈部一、名词解释1、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2、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四—第七脑神经共同组成的腮腺床.4、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6、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7、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

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8、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9、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10、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11、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

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组成。

它是颌面部唯一既稳定又灵活的联合关节,参与完成咀嚼、吞咽、语言及表情等功能。

14、翼点:位于颞窝前下部,为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汇合处,多呈“H"形,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位.15、颅顶“危险区”:即腱膜下间隙,是指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

头部局部解剖学

头部局部解剖学

毗邻:
上内方:垂体
下内方:蝶窦
后方:三叉神经节
(垂体肿瘤常压迫窦内神精经选课)件
81
精选课件
返回82
海绵窦穿行结构
精选课件
83
海绵窦及其交通
精选课件
84
Boundarie s
精选课件
4
精选课件
5
额结节 眶上切迹
眶下孔
精选课件
颏孔
6
上颞线
枕外隆凸
颧弓 乳突
下颌角 精选课件
翼点
眉弓
7
翼点
硬膜外血肿
精选课件
8
精选课件
9
精选课件
10
人字点
冠矢点
精选课件
11
第二节 面部
Ø可划分为眶区、鼻区、口 区和面侧区。
一、面部浅层结构
(一)皮肤与浅筋膜
精选课件
54
结构特点:
(1)皮肤
①有大量汗腺、 皮脂腺,易发 生疖肿。
②有丰富的血 管,外伤易出血, 但愈合快。
精选课件
55
(2)浅筋膜 有许多垂直的纤维隔连接皮肤和帽状腱膜,
形成许多小隔,内有脂肪、血管神经。
精选课件
56
颅顶部的血管和神经
精选课件
57
A. 动脉
B.静脉
颅顶的血管 Roof精选课b件lood vessels of the skull58
精选课件
61
(5)颅骨外膜 在颅骨表面疏松贴附,在骨缝处结合 紧密。骨膜下感染或血肿,常局限于 一块颅骨的范围。
精选课件
62
(二)颞区
1.范围
颅顶两侧,位于
上颞线与颧弓上
缘之间,前界为

头颈胸局部解剖学-教学课件

头颈胸局部解剖学-教学课件

第三节 颞区手术局解
一、层次结构
1.皮肤及浅筋膜 皮肤较薄,可移动。浅筋膜 内的血管、神经为颅顶血管、神经的外侧组,分为 耳前组和耳后组。
(1)耳前组:有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
颞浅动脉在耳屏前方能扪到动脉的搏动,是数 脉搏、颞区出血压迫止血的良好部位。颌面癌肿可 行颞浅动脉逆行插管注药化疗。
(二)体表投影 (1)标志线 临床上,为了确定端脑外侧面的沟回及脑膜中
动脉的体表投影,确定了6条标志线:①下水平线; ②上水平线;③矢状线;④前垂直线;⑤中垂直线 ;⑥后垂直线。
(2)投影 端脑外侧面的主要沟回及脑膜中动脉的体表投
影:①大脑半球中央沟的投影;②中央前、后回的 投影;③外侧沟的投影;④说话中枢的投影;⑤大 脑下缘的投影;⑥脑膜中动脉的投影;(见下图) 。
(2)血管、神经和淋巴结 面动脉;舌下神 经;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 submandibular ganglion 上方连于舌神经,向下发分支至下颌 下腺。在下颌下腺的周围有4~6个下颌下淋巴 结。
二、舌骨下区 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 颈筋膜浅层,再深入可见舌骨下肌群。在该 区可见颈动脉鞘及其内容,第Ⅹ-Ⅻ对脑神经 ,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段和食管颈段 等。
颈动脉鞘内,位于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与颈 内静脉之间的后方。其在颈部的分支有喉上 神经和心支等。 4)二腹肌后腹 posterior of digastric
(二)肌三角 1.境界
2.内容 (1)甲状腺 thyroid gland
1)形态与被膜:甲状腺呈H形,分为左右两 侧叶和甲状腺峡。 气管前筋膜包绕甲状腺形成腺 鞘,又称甲状腺假被膜。甲状腺外膜称真被膜, 即纤维囊。二者之间为囊鞘间隙。
(5)颅骨外膜 为致密结缔组织膜,借少 量结缔组织与颅骨相连,二者易于分离,但骨 膜与颅缝紧密愈着,故骨膜下血肿不易蔓延, 常局限在一块颅骨的范围内。颅顶骨外板较厚 弧度小,内板较薄弧度大,骨折时,外板可保 持完整,内板却发生骨折,骨折时板障破裂, 损伤板障静脉可引起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小儿多为凹陷性骨折。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颈 部
43
颈部


上界: 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 尖、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 与头部分界。 下界: 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 骨上缘、肩峰至第七颈椎棘突 的连线与胸部及上肢分界。
44
颈部
分 区
1、颈前外侧区(固有颈部) 舌骨上区 颈前区 舌骨下区 胸锁乳突肌区 颈外侧区 枕三角 锁骨上三角 2、颈后区(项部)
26
头部
(2)面静脉 海绵窦 翼静脉丛 眼上静脉 面深静脉 内眦静脉 面静脉
上颌静脉
下颌后静脉 后支 前支 (面总静脉) 颈内静脉
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无瓣膜”、“危险三角”
27
头部
(3)面神经 出茎乳孔→入腮腺浅部 (主干+末支) 上干→ 面 神 经 下干→ 丛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 近甲状腺处相伴行,远离甲状腺 处分开 (下远结扎动脉) 右侧:神经在前,动脉在后 左侧:动脉在前,神经在后
64
颈部
f.甲状腺最下动脉 10%出现率,气管切开时要注意 g.甲状腺的静脉 甲状腺上静脉 甲状腺中静脉—切除甲状腺
时危险(粗、薄)
甲状腺下静脉—常形成静脉丛
65
颈部
眉弓

翼点
眶上切迹 下颌角 眶下切迹 颧弓 颏孔 乳突
13
头部
体表投影 六条标志线 中央沟 中央前后回
外侧沟
脑膜中动脉
14
头部
颅顶软组织
1、额顶枕区
① 境界 前: 后: 眶上缘 上项线
两侧:上颞线
15
头部
②层次 皮肤 ( 厚而致密,为疖肿和皮脂腺囊 肿好发部位) 浅筋膜 (连接帽状腱膜和皮肤;感 染时炎症不易扩散;血管神经呈辐射 状分布) 帽状腱膜(缝合头皮应将这层缝合)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头皮撕脱多自 此层分离,范围大,移动性大,炎症 易扩散。颅顶危险区) 颅骨外膜(骨膜下感染常局限)

头颈部的解剖与疾病

头颈部的解剖与疾病

头颈部的解剖与疾病头颈部是人体中一个复杂的区域,包括头部和颈部,是许多重要组织和器官的所在之处。

了解头颈部的解剖结构和常见疾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相关的健康问题。

一、头颈部的解剖结构1. 头部解剖结构头部由颅骨和面部组成。

颅骨包括顶骨、枕骨、蝶骨、颞骨等,面部由上颌骨、下颌骨、鼻骨、眶骨等构成。

头颅内还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重要的神经组织。

2. 颈部解剖结构颈部是头部与躯干的连接部分,由七个颈椎组成。

颈部内有气管、喉咙、食管、颈动脉、颈静脉等重要的血管和器官。

此外,颈部还包括肌肉、淋巴结和神经等结构。

二、头颈部常见疾病1. 头部疾病A. 头部外伤:头部受到外力撞击或剧烈震动时,可能导致头部皮肤擦伤、头皮撕裂伤等。

B. 头痛:头痛是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颅内肿瘤等多种原因有关。

C. 头晕:头晕既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

常见的头晕原因有耳朵问题、神经系统疾病等。

D. 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脑膜炎、脑炎等疾病可引起头部症状。

2. 颈部疾病A. 颈椎病: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引起颈部疼痛、肌肉紧张等症状。

B. 颈部肌肉劳损:长时间不良姿势、过度疲劳或局部受凉等原因可导致颈部肌肉劳损,出现疼痛和僵硬感。

C. 颈部淋巴结肿大:炎症、感染或肿瘤等原因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能伴有疼痛或红肿。

三、预防与治疗1. 头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A. 注意安全:避免头部受伤,遵循交通规则,佩戴安全帽等。

B. 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C.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头痛、头晕等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2. 颈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A. 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等不良姿势。

B.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颈部伸展运动,有助于缓解颈部疲劳和肌肉劳损。

C. 物理治疗:颈部疼痛严重时,可寻求专业物理治疗的帮助,如热敷、按摩等。

结语通过了解头颈部的解剖结构和常见疾病,我们能够更加关注头颈部的健康,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局部解剖 颈部2

局部解剖  颈部2
larynx and cervical part of the trachea • 咽和食管颈部
pharynx and cervical part of the esophagus
2021/10/10
28
(1) 舌 骨 下 肌 群
2021/10/10
29
1)位置:①甲状腺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颈部的前外侧,甲状 软骨中部至第6气管软骨之间;②甲状腺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 方。
2021/10/10
39
❖右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位置关系
颈内静脉
颈总动脉 喉返神经
迷走神经
甲状腺下动脉
• 在甲状腺右侧叶中、下1/3交界处的后方,右喉返神经
位于甲状腺下动脉的后方、或在甲状腺下动脉分支之间
穿2行021、/10/1或0 在甲状腺下动脉的前方。
40
• 甲2状021/1腺0/10全切除术时,如何结扎甲状腺动脉?41
false capsule (即甲状腺鞘,由气管前筋膜包裹甲状腺而成)和
甲状腺真被膜true capsule (即甲状腺纤维囊),两者之间的间
隙为囊鞘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和甲状旁腺等)。
甲状202腺1/10悬/10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thyroid
33
❖甲 左状右腺侧的 叶前 的面 后( 内由侧浅:入与深喉)与:气皮管肤、、咽浅与筋 食膜 管、 ,颈 以深 及筋 左膜 右 浅喉❖侧层返叶、 神的舌经后骨 相外下 毗侧肌 邻:群 。邻及接其颈筋动膜脉、鞘气和管r belly of digastric
2021/10/10
11
Occipital artery
Common carotid artery

头颈部局部解剖-名词解释

头颈部局部解剖-名词解释

(一)头部1.帽状腱膜:前连额枕肌的额腹,后连该肌的枕腹,两侧渐变薄,与颞筋膜浅层相移行。

颅顶外伤若伤及帽状腱膜,因受额腹和枕腹的牵拉而伤口裂开,尤以横行创伤为甚,可导致大面积的头皮撕裂。

2.头皮:通过浅筋膜的纤维束与皮肤紧密相连,临床上通常将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这三层结构称为头皮。

3.颞间隙:→是介于颞筋膜与颞窝骨膜之间的间隙,分浅深两部浅部位于颧弓上,颞筋膜浅深两层间,①内容:颞中血管;深部位于颞筋膜深层与骨膜间,①内容:颞肌、颞深前、后血管和神经。

②交通:通颊间隙、颞下间隙和翼颌间隙。

4.颞下间隙:→位于颞下窝,指翼外肌及周围的范围。

上界—颧弓上缘;上壁—蝶骨大翼的颞下面构成;下界—翼外肌下缘;前壁—上颌骨的后面;后界—下颌支后缘;内侧界—翼突外侧板、翼上颌裂;外侧界—下颌支上半部、颞肌腱。

①内容:翼外肌、血管、神经、脂肪等浅部:上颌动脉及分支、翼丛中部:翼外肌、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深部:颞深前、后神经、耳颞神经、鼓索、下颌神经及分支②交通:向上—颞间隙,经颅底孔洞—颅内,前下—眶外间隙,外下—翼颌间隙,向外越下颌切迹—咬肌下间隙,向后经上颌血管—下颌后间隙,向内经翼上颌裂—翼腭窝。

5.危险三角:面静脉位于面动脉后方,它经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相通,经面深静脉与颞下窝内的翼静脉丛交通,眼上静脉和翼静脉丛则与颅内海绵窦交通;口角以上的面静脉无瓣膜,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域内的感染,若处理不当(如挤压等),细菌可随血液循环经上述途径逆流入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临床上称鼻根至左右口角额三角形区域为“危险三角”。

6.腮腺囊:由腮腺咬肌筋膜分两层包被腮腺浅深两面而成,腮腺囊的浅层致密,与腮腺附着较紧,且深入腮腺小叶间,因而腮腺炎症肿胀时受限而疼痛剧烈,腮腺囊的深层比较薄弱。

7.眶下间隙(infraorbital space):→位于眶下方,介于上唇方肌的深面与上颌骨前面之间。

上界—眶下缘;内侧界—鼻外侧缘;外下界—颧大肌和颧骨①内容:眶下神经、面神经颧支、面动脉、面横动脉、眶下动脉、面静脉②交通:经颧大肌深面通颊间隙、经眶下孔管—眶8.颊间隙(buccal space):→介于颊部皮肤与颊肌之间。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颈部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颈部

第二章、颈部一、名词解释1)甲状腺假囊:来自颈深筋膜中层的脏层,是位于外侧的甲状腺被囊。

2)甲状腺囊鞘间隙:气管前筋膜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又称甲状腺假被膜,而甲状腺的外膜称真被膜,即纤维囊,二者之间为囊鞘间隙。

3)甲状腺鞘:即甲状腺假被膜,由气管前筋膜包裹甲状腺成,与甲状腺真被膜之间成的间隙为囊鞘间隙。

4)甲状腺悬韧带:为甲状腺假被膜在侧叶和峡部与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及气管软骨环的软骨膜愈合并增厚形成的韧带称甲状腺悬韧带。

5)颈动脉窦: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

其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末梢膨大,在电镜下呈若干层的椭圆形结构,一般称为压力感受器,与血压调节功能有关。

6)颈动脉结节:即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颈总动脉行其前方。

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平环状软骨弓向后压迫,可阻断颈总动脉血流。

7)颈动脉鞘:是颈筋膜中层在颈部包绕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所形成的筋膜鞘。

上起自颅底,下续于纵隔。

8)颈动脉三角:是由胸锁乳突肌上方前缘。

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所围成的三角。

9)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10)颈干角:股骨颈的长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10°-140°,平均127°。

若颈干角>140。

为髋外翻;<110。

为髋内翻。

11)颈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椎前筋膜后方,由颈上、中、下交感神经节及其节间支所组成。

12)颈静脉弓:左右颈前静脉在胸骨上间隙内的吻合支,横行于颈静脉切迹上方的胸骨上间隙内。

13)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位于颈内静脉与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交角处的淋巴结,收纳舌尖部的淋巴结,舌尖癌首先转移至该处淋巴结。

14)颈袢:舌下神经发出降支与第1颈N前支构成颈袢上根,在颈鞘浅面下行,与来自第2~3颈神经前支构成的颈袢下根组成颈袢。

口腔解剖生理学 福建医科大学教务处

口腔解剖生理学  福建医科大学教务处

口腔解剖生理学福建医科大学教务处口腔解剖生理学-福建医科大学教务处福建医科大学成人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2021级起)第一部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口腔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2.学习口腔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3.中国口腔解剖学和生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1.牙齿的进化:牙齿的进化特征。

牙齿的进化理论和各种牙齿的特征;2.牙齿分类、牙齿功能和临床牙位记录;3.牙齿的组成;4.一般应用名词和牙齿表面标记;5.恒牙的位置、数量、形态特征、齿形描述及相关差异;6.乳牙的形态特征及其与恒牙的分化;7.乳牙和恒牙的萌出和替换;8.牙齿形态的生理意义。

9.髓腔各部位名称;10.老化和髓腔病变;11.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12。

恒牙髓腔的形态学和应用解剖;13.乳牙牙髓腔的形态、特征和应用解剖。

第三章牙列与咬合1.牙列的形态和生理意义;2.排齿倾角;3.he表面的形态特征;4.尖点交错的名称和定义;5.牙尖交错he的咬合接触特征;6.建筑物的动态平衡;7.不同发育阶段的He特征;8.面部标志和面部协调第十四章颌位与下颌运动1.牙尖脱位、下颌后接触位、下颌姿势位的定义、标志及生理意义;2.下颌骨的三个基本下颌位置之间的关系;3.下颌前突位和下颌外侧位正常。

4.下颌运动的形式、范围、意义及正常体征;5.下颌运动受限;6.下颌运动的神经控制及相关神经反射;7.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第十五章咀嚼、口腔感觉、生理功能1.咀嚼的定义和神经控制;2.咀嚼运动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3.咀嚼周期的定义和特征;4.咀嚼运动的类型;5.咀嚼时的肌电图;6.咀嚼时的生物力;7.咀嚼效率;8.咀嚼和牙齿磨损;9.舌、唇、颊、腭在咀嚼中的作用;10.咀嚼对he、下颌和面部生长的影响。

11.感觉类型;12.疼痛类型;13.疼痛感知的影响因素;14.口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15.唾液的性质、组成和功能;16.唾液的分泌和调节。

解剖详解

解剖详解

名词解释1.血-脑屏障:是指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和星形神经胶质细胞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结构,对于血液中的物质进入脑细胞起选择通透作用.2.血-脑脊液屏障:是脉络丛上皮与脉络从毛细血管上皮共同构成,对于血液中的物质进入脑脊液起选择通透作用.3.脑脊液-脑屏障:室管膜上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同构成,对于脑脊液中的物质进入脑细胞起选择通透作用.4.板障:颅盖骨内、外两板之间的骨松质称为板障。

5.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的圆孔叫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

6.骶角:骶骨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突出的部位叫骶角。

7.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其上连接第二肋,是临床上计数的标志。

8.翼点:在颅的外侧壁上,由额骨、顶骨、蝶骨大翼、颞骨构成。

四骨相接处常形成“H”缝,称~;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骨折易伤该动脉引起内血肿。

9.半月板:是垫在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之间的2块半月形的纤维软骨板,分别称为内、外侧半月板。

内“C”外“O”10.关节盂:肩胛骨外侧角脏缘与上缘会合处,最肥厚,有朝向外侧的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

11.黄韧带:为连接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

12.前交叉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斜向后上外方,附着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面。

13.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下部在第一肋的上方形成一个三角形间隙,通过锁骨下动脉和臂丛。

14.白线:两侧腹直肌鞘的纤维在腹正中线彼此交叉形成的白线。

15.鼻旁窦:由骨性鼻旁窦衬以粘膜并与鼻腔粘膜相移行,包括额窦、蝶窦、上颌窦和筛窦。

16.颅囟:新生儿颅上未发育完全,各骨之间有较大的间隙,由结缔组织或软骨填充,叫囟;其中颅顶各骨之间的较大结缔组织膜,称~。

最大的颅囟是前囟。

17.椎间盘:是连接两个相邻软骨间的纤维软骨盘;由中央部的髓核和周围部的纤维环构成,减少运动时的冲击与摩擦。

18.腱鞘:是套在某些长肌腱外面的结缔组织鞘管,分为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滑膜层。

颅的前面和侧面观

颅的前面和侧面观
颅的前面和侧面观
contents
目录
• 颅的前面观 • 颅的侧面观 • 颅的前面和侧面观的比较 • 颅的前面和侧面观的解剖结构 • 颅的前面和侧面观的影像学表现
01
CATALOGUE
颅的前面观
颅骨的组成
01
02
03
脑颅骨
包括额骨、筛骨、蝶骨、 枕骨等,主要构成头部的 中轴线,保护大脑等重要 器官。
外耳道
乳突
外耳道位于颞骨内,是连接耳廓与中 耳的管道。在侧面观影像中,外耳道 呈现为一条细长的裂隙。
乳突位于耳廓后方,是颞骨的一部分 。在侧面观影像中,乳突呈现为凸起 的结构。
下颌骨
下颌骨是面部唯一可以活动的骨骼, 由下颌支和下颌体组成。在侧面观影 像中,下颌骨的轮廓清晰可见。
颅前面观和侧面观的影像学表现的比较
要结构之一。
02
CATALOGUE
颅的侧面观
颅骨侧面观的特点
颅骨侧面观呈直线或轻微凸起, 与面部垂直。
侧面观可见额骨、顶骨、颞骨和 枕骨,其中额骨呈水平状,顶骨 呈凸起状,颞骨呈弯曲状,枕骨
呈凹入状。
侧面观可观察到颅骨的厚度和质 地,以及骨缝和骨缝的融合情况

侧脑室的位置和形态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 内,是脑内部的空腔 ,分为前角、下角和 后角。
子的中轴线。
下颌角
位于下颌骨的后下方, 呈向外凸出的角度,是 面部下缘的重要标志。
颅骨的骨缝
01
02
03
04
额缝
位于额骨的前方,是额骨左右 两块之间的横向缝隙。
顶枕缝
位于顶骨的后方,是左右两块 顶骨之间的纵向缝隙。
矢状缝
位于左右两块顶骨之间,呈纵 向的缝隙,是颅骨最重要的骨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头部头分为颅和面两部分,颅的内腔为颅腔容纳脑及其被膜,相应的血管及神经,脑脊液,面部有视器,位听器,口,鼻等器官。

鼻腔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门户。

视器,位听器以及口,鼻粘膜中的味器属特殊感受器。

头部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为界与颈部区分。

头部又以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至乳突的连线为界,分为后上方颅部和前下方的面部。

1.表面解剖头部的体表及骨性标志,对于头部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1》眉弓为位于眶上缘上方,额结节下方的弓状隆起,男性隆起较显著。

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

2》眶上切迹有时称孔,即眶上孔,位于眶上缘的内,中1/3交界处,距正中线约2.5cm,眶上血管和神经由此经过。

用力按压时,可引起明显压痛,3》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0.8cm处,眶下血管由此经过,此处可进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4》颏孔位于下颌第二磨牙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的中点或其稍上方,距正中线2.5cm处。

此孔呈卵圆形,实际上是一个短管,开口多向后上方,有刻血管及神经经过,为刻神经穿刺的部位。

颏孔的位置和开口方向均有年龄变化,其位置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移和后移,在7-8岁低于成人,15岁接近成人,脱牙老人由于下颌牙槽吸收则多接近下颌体上移。

眶上孔,眶下孔和颏孔三者之间的连线,一般为一条直线5》翼点为额顶颞碟四骨的回合处,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两横指处,多呈H形,翼点是颅骨得最薄弱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沟,沟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是,易骨折,并常伴有上述动脉的破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6》颧弓有颞骨的颧突和颧骨的颞突共同组成,全长均可触及,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半球颞叶前端的下缘。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剂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

7》耳屏位于耳甲腔前方的扁平突起,在耳屏前方1cm处可触及颞浅动脉搏动,在它的前方可检测颞下颌关节的活动情况。

8》髁突位于颧弓下方,耳屏的前方,在张闭口活动时,可触及髁突向前,后滑动,若髁突活动受限,将导致张口受限。

2012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大纲

2012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考试大纲一、编写目的本考试大纲的编写目的在于通过提出主要知识点,考核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结合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运用的能力情况。

二、考试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目的: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第一节、牙的演化特点1.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动物进化过程中牙的演化特点,第二节牙的分类、功能及临床牙位记录1.牙的分类: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久暂分类;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2.牙的功能:咀嚼;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3.临床牙位记录:部位记录法;第三节、牙的组成部分1.外部观察:牙冠;牙根;牙颈;2.剖面观察: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牙髓;第四节、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1.一般应用名词:线角与点角,牙体三等分;唇面,舌面,近中面与远中面,牙合面和切嵴,2.牙冠表面解剖标志:牙冠的突起部分:牙尖;切缘结节;舌面隆突;嵴及分类;牙冠的凹陷部分:发育沟及分类;点隙;窝;斜面:第五节、牙体外部形态1.恒牙外形:各切牙的外形特点:各尖牙的外形特点:各前磨牙的外形特点:近中沟;横嵴;中央尖;各磨牙的外形特点:六龄牙;第五牙尖,斜嵴;2.乳牙外形:乳切牙组的特点;乳尖牙组的特点;乳磨牙组的特点;3.乳牙及恒牙的萌出和更替:牙的发育过程:三阶段,出龈,萌出,萌出的生理特点;乳牙的萌出时间及萌出顺序:恒牙的萌出时间:替牙牙合期,恒牙牙合期,乳、恒牙更替的关系,恒牙的萌出顺序;4.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切端及牙合面形态的生理意义;牙冠轴面突度的生理意义;牙冠邻面突度的生理意义;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第六节、牙髓腔解剖1.髓腔各部名称:髓室:髓室顶,髓室壁,髓角,根管:根管系统的组成;根管的形态分型;2.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3.恒牙髓腔形态:切牙的髓腔形态特点:尖牙的髓腔形态特点:前磨牙的髓腔形态特点:磨牙的髓腔形态特点;C形根;4.乳牙髓腔形态:乳牙髓腔形态的特点;第三章、牙列、牙合与颌位第一节、牙列1.牙列分类:按构成牙列的牙的类别分类:乳牙列;恒牙列;混合牙列;按牙列形态特征分型:尖圆型;方圆型;椭圆型;按牙列中牙的排列情况分类:正常牙列;异常牙列;2.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近远中向的倾斜:倾斜情况及倾斜大小的表示;唇(颊)舌向的倾斜:倾斜大小的表示;垂直向关系:牙合平面,解剖学牙合平面,3.牙列牙合面形态特征:纵牙颌曲线: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Spee曲线;上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补偿曲线;横牙合曲线:Wilson曲线,第二节、牙尖交错牙合1.牙尖交错牙合的名称及定义:2.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近远中向关系:牙合关键;唇(颊)舌向关系:覆牙合及分类;覆盖及分类;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分类;后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分类;3.牙尖交错牙合的正常标志:4.异常牙尖交错牙合:安氏Ⅰ类错牙合;安氏Ⅱ类错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第三节、颌位1.牙尖交错位:定义;正常的标志;特点;意义;2.后退接触位:定义;形成机制;意义;获取方法;3.下颌姿势位:定义;特点;息止牙合间隙;垂直距离;形成机制;意义;4.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后退接触位与牙尖交错位的关系,长正中;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的关系;三个基本颌位的相互关系;5.前伸牙合颌位与侧牙合颌位:前伸牙合颌位:定义,对刃颌位及其咬合接触特点,最大前伸位,侧牙合颌位:定义,工作侧,非工作侧,尖对尖颌位,尖牙保护牙合,组牙功能牙合,第四章颌面部骨面部的境界及分部,第一节上颌骨1.外形:上颌体:前外面:眶下孔、尖牙窝的位置及意义;后面:牙槽孔、上颌结节的位置及意义;上面:眶下沟、眶下管的位置及意义;内面:翼腭沟、翼腭管的位置及意义;额突:颧突:腭突:切牙孔、腭沟的位置及意义;牙槽突:牙槽窝,牙槽嵴,牙槽间隔,牙根间隔,腭大孔的位置及意义,2.结构特点:支柱及支架结构:尖牙支柱、颧突支柱、翼突支柱的位置及意义;第二节下颌骨1.外形:下颌体:外面;内面;下缘;下颌支:喙突;髁突;内面;外面;第五节腭骨水平部;垂直部;3个突起,眶突,蝶突,锥突;第六节蝶骨1.蝶骨体:2.大翼:颞面;颞下面;眶面;3.翼突:外侧板;内侧板;第七节颞骨1.颞鳞:外面;内面;2.乳突:乳突切迹,3.岩部:三叉神经压迹,面神经管,茎乳孔,第八节舌骨第五章颞下颌关节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的构成1.颞下颌关节窝及关节结节: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形态,毗邻;关节结节的位置,形态;2.髁突:髁突的形态,3.关节盘:关节盘的形态结构,分部;关节盘的附着;关节盘在牙尖交错位时的对位关系;关节盘的功能;4.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囊的位置及结构,关节腔的分部,5. 颞下颌关节囊外韧带:颞下颌韧带的位置及作用;蝶下颌韧带的位置及作用;茎突下颌韧带的位置及作用;第四节颞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颞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第五节颞下颌关节的运动1.两侧髁突同时转动:两侧髁突同时在关节窝内转动的情况;两侧髁突同时在关节结节下方或前下方转动的情况;2.两侧髁突同时转动和滑动:两侧髁突在大开口运动时沿冠状轴同时转动和滑动的情况;两侧髁突在下颌前后运动时同时转动和滑动的情况;3.一侧髁突转动,另一侧髁突滑动:在下颌侧方运动时,一侧髁突转动,另一侧髁突滑动的情况;在后牙咬碎大块食物过程中,一侧髁突转动,另一侧髁突滑动的情况;第六章口腔颅面颈部肌第一节表情肌1.口周围肌:口周围肌上组各肌的名称及作用;口周围肌下组各肌的名称及作用;口轮匝肌的组成及作用;颊肌的作用;第二节咀嚼肌1.咬肌:位置、形态及作用,2.颞肌:位置、形态及作用,3.翼内肌:位置、形态及作用,4.翼外肌:位置、形态及作用,第三节腭部肌1.腭舌肌:位置及作用,2.腭咽肌:位置及作用,3.腭垂肌:位置及作用,4.腭帆张肌:位置及作用,5.腭帆提肌:位置及作用,第四节咽部肌1.咽缩肌:咽上缩肌的位置及作用;咽中缩肌的位置及作用;咽下缩肌的位置及作用;2.咽提肌:茎突咽肌的位置及作用;第六节颈部肌1.颈浅肌群:颈阔肌的位置及作用;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及作用;2.颈中肌群:舌骨上肌群各肌的名称、位置及作用;舌骨下肌群各肌的名称、位置;第七节口颌系统肌链及其临床意义1.水平肌链:组成及意义,2.垂直肌链:组成及意义,3.姿态肌链:组成及意义,第七章唾液腺第一节腮腺1.腮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外面,上面,前内侧面,后内侧面;分叶及分叶标志;2.腮腺鞘:浅层、深层的结构特点及意义;3.腮腺管:位置,上下毗邻结构,意义,4.腮腺的血管分布、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血管分布;腮腺淋巴结;神经支配;第二节下颌下腺1.下颌下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浅部:外侧面,下面,内侧面各面的毗邻结构;深部:2.下颌下腺鞘:浅层,深层,3.下颌下腺管:位置,意义,4.下颌下腺的血管分布、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血管分布;下颌下淋巴结;神经支配;第三节舌下腺1.舌下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外侧面,内侧面,前端,后端,2.舌下腺管:位置,意义,3.舌下腺的血管分布、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神经支配;第八章面颈部血管第一节动脉1.颈总动脉:位置;颈动脉窦,颈动脉体;2.颈外动脉:位置;甲状腺上动脉的走行、分支及意义;舌动脉走行、分段、分支及意义;面动脉走行、分支及意义;上颌动脉走行、分段、分支及意义;第二节静脉1.口腔颌面部浅静脉:面静脉走行、意义;2.口腔颌面部深静脉:翼丛的位置及其与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及意义;下颌后静脉;面总静脉;第九章面颈部淋巴结和淋巴管第一节环形组淋巴结1.腮腺淋巴结:浅淋巴结的位置及分群;深淋巴结;2.下颌下淋巴结:位置及分群,3.颏下淋巴结:位置及分群,第二节纵形组淋巴结1.颈外侧群:颈浅淋巴结;颈深淋巴结的分群及意义;第十章口腔颌面颈部神经第一节三叉神经1.纤维成分:2.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分段、分支及意义;下颌神经分支及意义;第二节面神经1.纤维成分:2.分支:面神经管段的分支及作用;面神经主干的位置,进入腮腺前发出的分支,在腮腺内的分支及其临床应用;3.与面神经相联系的副交感神经节:翼腭神经节的位置及作用;下颌下神经节的位置及作用;4.面瘫及面神经损伤的定位:面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第三节舌咽神经1.纤维成分:2.分支:鼓室神经的作用;舌支的作用;3.与舌咽神经相联系的副交感神经节:耳神经节的位置及作用,4.舌咽神经损伤:损伤的表现及诊断;第四节迷走神经1.纤维成分:2.分支:咽支;喉上神经;喉返神经;3.迷走神经损伤:损伤的表现;第六节舌下神经1.纤维成分:2.舌下神经襻:组成及作用:3.舌下神经损伤:损伤的表现及诊断,第十一章口腔局部解剖1.口腔的境界和分部:境界,分部,2.口腔前庭及其表面解剖标志:口腔前庭沟;上下唇系带;颊系带;腮腺管乳头;磨牙后区;翼下颌皱襞;颊垫尖;3.唇:境界,表面解剖标志;层次及各层次意义;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4.颊:境界;层次及各层次的特点及意义;5.牙龈:结构及意义,6.腭:硬腭表面解剖标志及意义,硬腭的层次及结构特点;软腭的表面解剖标志及意义,软腭的层次及意义;腭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7.舌下区:境界;表面解剖标志;内容及其排列;8.舌区:上面:分部,四种舌乳头;下面:舌系带、伞襞及两者间排列的血管、神经;肌层:舌内肌,舌外肌;舌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第十二章面颈部局部解剖第一节面部局部解剖面部的境界,分部1.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面部分区;唇区;颊区;腮腺咬肌区;面侧深区;面部表面标志:唇面沟;口裂;口角;唇红;唇红缘;人中;人中嵴;颏唇沟;面部常用测量点及体表投影:颏上点;颏前点;颏下点;眶下孔;颏孔;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面部水平比例:大三停;小三停;侧三停;面部垂直比例:五眼,2.腮腺咬肌区:境界、表面标志及体表投影:境界,各结构体表投影及意义,层次及内容: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筋膜的分层、结构特点及其意义;腮腺的形态、毗邻、分叶,腮腺管的位置及意义;腮腺与血管神经的关系:面神经分段,穿经腮腺的主要血管、神经,腮腺浅叶上缘、前缘、下端血管神经的排列,腮腺深叶深面的血管神经;显露面神经主干的标志:乳突前缘标志,显露面神经分支的标志:3.面侧深区:境界:层次及内容:翼丛的位置及意义;上颌动脉的位置及分支;下颌神经的位置及分支;4.面部和口腔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颊间隙及其连通;咬肌间隙及其连通;翼颌间隙及其连通;腮腺间隙及其连通;翼腭间隙及其连通;舌下间隙及其连通;第二节颈部局部解剖1.概述:颈部的境界和分区:颈前区的境界及分部;颈侧区的境界及分部;颈部的外形及体表标志: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气管颈段;胸锁乳突肌;颈部主要血管、神经干和胸膜顶的体表投影:颈总动脉;颈筋膜:颈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颈深筋膜中层,颈脏器筋膜,椎前筋膜;颈部筋膜间隙及其交通:下颌下间隙;颏下间隙;内脏周围间隙2.颏下三角:境界及内容,3.下颌下三角: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静脉;面动脉;舌神经、下颌下腺管、舌下神经的排列及识别;4.颈动脉三角: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颈总动脉的位置及意义;颈内、外动脉的鉴别;舌下神经的位置;第十五章口腔功能第一节下颌运动1.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导路径:传入路径;传出路径;2.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关节;牙合力;神经肌肉结构;3.下颌运动的形式及运动范围:运动形式三种;运动范围三种;第二节咀嚼功能1.咀嚼的神经控制:咀嚼的发动;周期性咀嚼运动的神经控制;2.咀嚼运动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切割运动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捣碎磨细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3.咀嚼周期:4.咀嚼运动的类型:三、考试标淮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

(完整版)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

(完整版)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

局部解剖学笔记整理层次结构类一,额顶枕区:(冠状面至脑实质)1、皮肤,2、浅筋膜,3、帽状腱膜(1,2,3合称头皮),4、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5、颅骨外膜,6、颅骨外板,7、板障,8、内板,9、硬膜外腔,10、硬脑膜,11、硬膜下隙,12、蛛网膜,13、蛛网膜下腔,14、软膜,15、脑实质二,颞区:1、皮肤,2、浅筋膜,3、颞浅筋膜,4、颞深筋膜,5、颞肌,6、颅骨外膜,7(后同额顶枕区)三,手掌掌心部:1、皮肤,2、浅筋膜,3、掌腱膜,4、掌浅弓及其分支,5、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分支,6、四条指浅屈肌肌腱及腱鞘,7、指深屈肌肌腱及腱鞘(7的桡侧:四条蚓状肌发出到达2345指背腱膜),8、掌中隔,9、掌中间隙,鱼际间隙,10、外侧骨间伸肌肌腱及内侧骨间伸肌及肌腱,11、掌深弓,12、指间掌侧肌3块,指间背侧肌4块,13、掌骨四,腮腺咬肌区:1、皮肤,2、浅筋膜,3、腮腺鞘(颈封筋膜向上延续及咬肌筋膜构成),4、腮腺浅部,5、峡部,6、下颌支,7、深部五,阴囊及睾丸的被膜:1、皮肤,2、浅筋膜(肉膜,有平滑肌),3、精索外筋膜,4、提睾肌,5、精索内筋膜,6、睾丸固有鞘膜的壁层,腔隙,内脏层(腹膜形成的结构),7、白膜六,腹壁:1、皮肤,2、浅筋膜(脐以上一层,脐以下分两层,浅层脂肪层camper筋膜和深层的膜层scarpa 膜层),3、腹外斜肌及腱膜,4、腹内斜肌,5、腹横肌,6、腹横筋膜,7、腹外筋膜,8、壁腹膜七,胸壁:1、皮肤,2、浅筋膜,3、深筋膜浅层,4、胸大肌,5、深筋膜深层,6、胸小肌,7、肋及肋间隙,8、胸内筋膜,9、壁胸膜床类:组织器官深面的结构一,腮腺床:由三组结构组成:1、颈内血管(a v),2、起于茎突(乳突后内侧)的茎突舌骨肌,茎突舌肌,茎突咽肌,3、后四对脑神经: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二,胃床:胃后壁,膈,脾,左肾上腺,左肾,胰,横结肠鞘类一,腮腺鞘: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前缘分成深浅两层包被腮腺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