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7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酶活性的国际单位定义; 酶活性测定的连续监测法的概念、计算和分 类;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及最适条件的确定原则。
血清酶变化的病理机制;酶动力学参数的含义;电泳法和免疫抑制法 测定同工酶的原理。
酶蛋白质量测定的优点;定时法测定临床常用诊断酶的原理和评价; 同工酶的其他检测方法。
2
第一阶段(1908 ~ 1950) :利用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反应原理测定酶促反应生成量或底物消耗量定 时法测定AMY (1908年, Wohlgemuth)、 LPS、ALP、ACP等几种酶。
2. 国际酶学委员会将每种酶用4个数字加以系统编号: 数字前冠以EC ,数字之间用黑点 隔开。第一个数字表示酶的类别 ,第二个表示亚类 ,第三个表示亚-亚类 ,第四个表示 酶的编号序数:如EC1.1.1.27 LD (乳酸脱氢酶)。
3. 同工酶:催化相同化学反应, 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
心梗、肌病、颅脑损伤、肿瘤 心梗、肌病、肺梗死、肝病、肿瘤 肝胆疾病、骨病、妊娠、结肠炎、肿瘤
红细胞、前列腺、溶酶体 γ-GT1、 γ-GT2、 γ-GT3、γ-GT4
前列腺癌、血液病、骨肿瘤 肝癌、梗阻性黄疸
P-AMY(P1、P2、P3)、S-AMY(S1、 S2、 S3、S4) ALT、 mALT AST、 mAST
18
连续监测法(continuous monitoring assay): 在多个时间点连续测定产物生成量或底物消耗量 ,选取线性期的速率来
计算酶活性 ,又称速率法。将酶与底物在特定条件 (缓冲液、温度等) 下孵育 ,每隔一定时间 (2s∼60s) 连续测定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底物或产物的特征信 号的变化 ,从而计算出每分钟的信号变化速率 ,求 出酶活性浓度。 尤其适合在自动化分析仪上使用
检验科常见酶学检测项目解读

检验科常见酶学检测项目解读酶学检测是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对体内酶的活性及相关指标的检测,可以提供一系列与机体各个系统功能相关的重要生理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常见的酶学检测项目及其解读。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T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质中的酶,主要分布在肝脏、心肌、肾脏及骨骼肌等组织中。
当细胞受到损伤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血清ALT水平的升高常常是肝功能损害的指标。
正常成人血清ALT水平一般较低,男性参考范围为10-40 U/L,女性为7-35 U/L。
超出正常范围的ALT水平可能表示肝脏炎症、肝细胞坏死或药物性肝损伤等。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也是一种存在于多个组织中的酶,与细胞内的氨基酸代谢有关。
AST相对于ALT而言,其升高程度较低,因此AST常作为肝功能损害的辅助指标。
正常成人血清AST水平参考范围为10-34 U/L。
AST升高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急性肝炎、心肌梗死、肝肿瘤或药物性损伤等。
三、乳酸脱氢酶(LDH)LDH是一种参与糖代谢的酶,广泛存在于多个组织和细胞中。
血清LDH主要源于组织损伤,LDH水平的升高常常提示组织坏死、炎症或缺血等情况。
正常成人血清LDH水平参考范围为109-245 U/L。
LDH的特异性较低,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分析。
四、γ-谷氨酰转肽酶(GGT)GGT主要存在于肝脏、胆道和肾脏等组织中,具有很高的组织特异性。
血清GGT水平的升高常提示肝功能障碍、酒精性肝病、胆道梗阻或药物性肝损害等情况。
正常成人血清GGT水平参考范围为0-50 U/L,男性稍高于女性。
GGT的升高还可能与肥胖以及某些药物的使用有关。
五、碱性磷酸酶(ALP)ALP主要存在于肝脏、骨骼、胆道和肾脏等组织中,与细胞膜的磷酸化作用有关。
血清ALP水平的升高可提示肝胆道疾病、骨疾病或肿瘤扩散等情况。
正常成人血清ALP水平参考范围为45-125 U/L,男性稍高于女性。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临床酶学的实际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到上世纪30年代,脂肪酶(LPS)、淀粉酶(AMY)、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开始用于临床。
尤其在1959年,Karmen、La Due、Wroblewski等人建立了分光光度法,使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等酶活性测定应用于肝胆疾病、心脏疾病的诊断。
他们建立的连续监测法和酶偶联技术直到现在仍是最常用的酶活性检测方法。
酶这一生物催化剂,在正常机体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尤其一些细胞内酶,当细胞损伤时会释放到体液中造成体液中酶量或酶活性的改变,这就是酶可作为诊断指标的依据。
因为有一些酶在不同器官、组织、细胞内的分布和定位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在细胞内外有明显浓度梯度差,所以酶与其它指标相比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性和灵敏度,这就引起临床病理学家和临床医生的极大关注,使酶学得到迅猛发展。
上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发现同工酶及同工酶亚型比总酶活力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性和灵敏度,使临床酶学领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免疫学和其它技术的渗透,测定酶质量成为可能。
测定酶质量与测定酶活性相比,可以测定无活性的酶,且不受抑制剂的影响,因此,可以提供新的临床信息。
酶具有高效催化性和高度特异性决定了酶作为试剂的生物化学方法具备很多优点:如反应条件温和,不需强酸强碱,不需高温;方法特异性高,可直接测定体液中某组分;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等等。
因此,以酶试剂方法为代表的生物化学法必将取代化学法。
酶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无明显变化,即酶可反复使用,近年来以固相酶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可以预测我们将很快进入生物传感器时代。
第一节酶含量的表示方法酶具有高效催化性,极少量的酶可催化大量底物进行反应。
理论上说,在底物足够和酶未失活的前提下,酶与底物孵育足够长的时间可以产生足够量的产物。
酶学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ppt课件.ppt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本节内容
❖ 一、体液酶测定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 (一)病变的组织或器官定位 ❖ (二)临床疾病病理过程评估 ❖ (三)组织细胞损伤程度诊断 ❖ (四)临床疾病的诊断 ❖ (五)同一器官内疾病的鉴别诊断 ❖ 二、临床酶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三、同工酶及其亚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一、体液酶测定在临床诊断中的 作用
❖ 通过对体液酶的测定,临床上可从中获得许 多有用信息,如样本中酶浓度水平。由于酶 活性水平与多种原因有关,对已获得的信息, 还需经过综合分析和解释,才可为临床诊断 提供依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临床常用的同工酶及其亚型检测的临 床意义
谢谢!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一)病变的组织或器官定位
❖ 组织或器官的损伤定位可采用组织特异性酶 的检测、同工酶的分析、与症状相适应的酶 的形式的评价等方法进行诊断。这里所说的 组织特异性酶是指仅在特定组织中出现或在 特定组织内有极高的活性的酶。当这些酶释 入血液中增加时,表明有特定组织损害。通 过对同工酶(例如淀粉酶、CK-MB、LD1) 的分析,可以更明确地知道增加的酶由来自 何种组织或器官。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临床酶学检验基本原理和方法

[S]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高
反应速度不再成正比例加速;反应 为混合级反应。
第11页
目录
V Vmax
[S]
当底物浓度高达一定程度
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达最大速度; 反应为零级反应
第12页
目录
延滞期 lag phase 线性 linear phase 非线性期 non-linear
phase
酶促反应时间进程分期
连
续 监
NAD(P)H系统
LD、G6PD、HBDH、AD、SD、 GLD、ALT、AST、CK 、ADA
测
法
过氧化物酶系统
LPS、ADA、 5’-NTBiblioteka 其他CHE、ACP
第39页
定时法与连续监测法的区别
定时法
测总变化量,平均速度 含延滞期或非线性期 终止酶促反应 多用化学方法检测
连续监测法
测速率 只计算线性期速度 酶促反应一直进行 多用酶偶联反应
t
t
v V s 1 0 3 X ( U / L ) V s 1 0 3 X (m o l / m i n )
X = A 1 0 6 V t( U / L ) = A /m in 1 0 6 V t
tb V s
b
V s
第20页
酶活性浓度的计算公式
U/L A K min
K V 106
法
氨
萘胺
NAD(P)H H2O2 淀粉
项目 ALT、AST、LD ALP、ACP、5’NT
ALP、ACP ADA、脲酶 CK、GGT LD、GLD、G6PD
ALT AMS
三、连续监测法
(一)概念
将酶与底物在特定条件(缓冲液、温度等) 下孵育,每隔一定时间(2s∼60s)连续测定酶促 反应过程中某一底物或产物的特征信号的变化, 从而计算出每分钟的信号变化速率。
酶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酶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酶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酶学是关于酶的研究,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化学、生物学等多个方面,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酶学分析技术是基于酶的催化作用,对生物样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一种方法。
在生物医学中,酶学分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酶学分析技术的常见方法1.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ELIS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常见酶学分析技术。
它基于酶的催化作用,对生物样品中含有的各种生物分子进行测定。
ELISA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抗原、抗体、荷尔蒙等生物分子,在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效果和研究关键生物过程方面都有应用。
2. 荧光定量PCR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基于酶的催化作用,对DNA分子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
它可用于检测DNA中的遗传变异、基因表达水平等生物分子。
这种技术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因此可以成为分子诊断和定量检测的重要手段。
二、酶学分析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癌症诊断肿瘤细胞分泌的抗原可以通过血液等生物样品进行检测。
ELISA技术可以依靠酶的催化作用,对癌症标志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同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癌症基因的突变,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心血管疾病诊断心肌酶是心肌组织损伤和坏死的标志物,可通过ELISA技术进行检测。
而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等心血管疾病标志物,也可以通过酶学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定性检测。
这些检测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三、酶学分析技术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1. 药物筛选大量的化合物需要进行药物筛选,以确定其对特定疾病的疗效。
酶学分析技术可用于面对大量样品的快速筛选,检测药物对特定酶的抑制和激活作用,为药物开发提供了更加快速有效的手段。
2. 药物代谢评价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代谢过程,可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酶学分析技术可用于研究药物与特定酶的相互作用,分析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精品医学课件-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25/88
第六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TLCK:对甲苯磺酰-L-赖氨酸氯甲基酮 TPCK :L-苯甲磺酰苯丙氨酰氯甲酮 Benzamidine 苄眯 β-Mercaptoethanol:β-巯基乙醇 Dithiothreitol(DTT) :二硫苏糖醇
26/88
第六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15/88
第六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高效催化性
16/88
第六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17/88
第六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酶高效催化性的机理复合物 催化机制是降低活化能,通过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降低 反应活化能
1、趋近效应与定向作用(增加接触、定位与反应) 2、张力作用(结构扭曲而断裂) 3、酸碱催化作用(供质子或受质子) 4、共价催化作用(共价结合中间复合物)
1.酶蛋白质量:以mg/L或µg/L来表示 2.酶的催化活性:习惯用U/L来表示
由于体液中酶蛋白含量极其微量,酶的催化 活性测定相对容易,是酶浓度定量的最常用方 法
27/88
第六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第一节 诊断酶学基础
一、血清酶的来源与去路
(一)血清酶的来源 按血清酶的来源分:
1.血浆固有酶 2.非血浆固有酶 ①外分泌酶 ②细胞内酶 按诊断特异性分: 1.非器官特异酶 2.器官特异酶 注:除凝血酶和纤溶酶外,血清酶与血浆基本一致
相对特异性(relative specificity):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 一种化学键。 (HBDH)
立体结构特异性(stereo specificity):作用于立体异构体 中的一种。(L-氨基酸氧化酶)
20/88
第六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21/88
第六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检验科酶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

检验科酶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酶学是现代医学检验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检测体内酶的活性和水平来评估某种生理或病理状态。
本文将解读一些常见的酶学检测项目,帮助读者理解这些项目的意义和应用。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也称为谷草转氨酶,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酶。
正常情况下,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
当肝细胞受损或破坏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LT水平升高。
因此,血清ALT水平的检测常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也称为谷氨酸转氨酶,与ALT一样,也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内的酶。
AST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肝细胞和肾脏细胞中。
当这些细胞受损或破坏时,AS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ST水平升高。
因此,血清AST水平的检测可以用于评估心肌梗死、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三、碱性磷酸酶(ALP)碱性磷酸酶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表面酶,广泛存在于肝脏、胆道、肠道、骨骼、胎盘等组织中。
当这些组织受损或破坏时,ALP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LP水平升高。
因此,血清ALP水平的检测可用于评估肝胆道疾病、骨骼疾病以及妊娠等情况。
四、γ-谷氨酰转肽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存在于肝胆系统、肾脏、胰腺等组织中,是一种检测酒精摄入量和酒精性肝炎的敏感指标。
饮酒过量或肝脏疾病会导致GGT水平升高。
因此,血清GGT水平的检测可用于评估酒精相关疾病和肝功能的损害程度。
五、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内的酶,参与乳酸的代谢和产生。
当细胞受损或破坏时,LDH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LDH水平升高。
因此,血清LDH水平的检测可用于评估细胞损伤的程度,尤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是一种存在于肌肉和脑组织中的酶。
当肌肉或脑组织受损或破坏时,CK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CK水平升高。
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酶是一类能够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在临床检验中,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通过测定酶的活性和浓度,来辅助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效果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等。
本文将就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酶的分类及功能酶根据其催化反应类型可分为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等多种类型。
临床检验中常用的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
这些酶在不同组织或器官中具有不同特异性,可以反映出相应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及损伤情况。
如ALT和AST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中,当肝细胞发生损伤时,ALT和AST会释放入血液中,其浓度升高可以反映出肝功能异常。
二、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肝功能检测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脏器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当肝功能受损时,肝细胞释放的酶会进入血液循环,因此监测血清中ALT、AST、ALP等酶的浓度可以评估肝功能的健康状况。
例如,ALT和AST浓度的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等疾病。
2. 心肌梗死诊断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及时诊断至关重要。
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会释放大量肌酸激酶(CK-MB)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I)等酶,其浓度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3. 乳腺癌筛查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乳腺癌细胞释放的酶——CA15-3和CA27.29可以作为乳腺癌的辅助筛查指标,帮助早期诊断。
三、酶在治疗监测中的应用除了用于诊断疾病,酶还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例如,血清中白蛋白酯酶(ADA)是一种结核病的诊断指标,也可以用于监测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治疗后,ADA浓度会下降,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好转。
四、酶在疾病评估中的应用在某些情况下,血清中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帮助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例如,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AMY)和脂肪酶(LIP)等酶的迅速升高可以帮助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6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 2.最适pH 在一系列不同pH的反应体系中,酶促反应速度达 到最大时的pH称为最适pH。它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 3.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也影响酶的活性,一般选择与生理环 境的体液比较接近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过高或过低均会 使酶活性下降。
• Km 酶的一个基本特征常数,它包含了酶与底物结合和解离 的性质。 Km与底物浓度、酶浓度无关,与pH、温度、离子 强度等因素有关。对于每一个酶促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 有其特定的Km值,因此可用于鉴别酶。
❖米氏方程
米氏方程
v
V maxS Km S
改写为
v
dS
dt
Vm Km
axS S
dS(Km S) V maxS
IFCC推荐法测定ALT的反应进程
• 方法学原理: ALT
• L-丙氨酸+α-酮戊二酸 → 丙酮酸+L-谷氨酸 LDH
• 丙酮酸+NADH+H+ → L-乳酸+NAD+ • 上述偶联反应中,NADH的氧化速率与标本中ALT酶活性呈
正比,在340nm波长监测吸光度的下降速率,计算出ALT的 活性单位。
dt
d
S
(
V
Km
maxS
V
1) max
dt
积分得:
t
2.303 Km V max
lg
S0 St
S0
V
St
max
[S0] 初始浓度, [St] 反应t时间后的浓度。
(二)酶促反应进程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课件

临床诊断
酶学检验技术可用于检测疾 病标志物、酶活性和酶相关 疾病,促进早期诊断和治疗。
食品工业
酶学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 如面包发酵、啤酒酿造和乳 制品制造等。
环境保护
酶学技术可以应用于废水处 理、生物降解和环境修复等 方面,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 污染。
酶学检验技术的分类
1 基础测定方法
通过测定酶的活性和底物浓度等指标来评估酶的功能和活性水平。
3
光信号检测
荧光检测仪器测量反应的光信号强度。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基础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通过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目标分子结合,再通过酶催化 反应产生的信号来检测目标分子的存在或浓度。
3 环境污染监测
用于检测水、土壤和大气中的污染物,评估环境质量。
酶化学发光技术的原理
酶化学发光技术利用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为光信号,通过荧光检测仪器进行 定量分析,具有高灵敏度和宽动态范围等优点。
酶化学发光技术的检验过程
1
底物与酶结合
底物结合至酶表面,形成底物-酶复合物。
2
催化反应触发
催化反应激活底物,产生化学发光反应。
2 动力学测定方法
研究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和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揭示酶的动力学特性。
3 免疫学检验技术
利用抗体与酶结合反应的原理,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用于疾病诊断和药物监测。
酶的工作原理
底物结合
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 物。
催化反应
酶通过降低活化能,加速底物 转化成产物的反应速率。
产物释放
酶将产物释放,继续催化更多 底物转化。
酶标记技术的种类和优缺点
过氧化物酶标记
优点:灵敏度高、信号稳定;缺点:染色反应 耗时。
第六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一)合成异常
合成减少
肝损害导致合成酶的能力受损 (ChE、LCAT)
酶基因变异引起酶合成减少 (铜氧化酶)
合成增多
增生性疾病(骨骼疾病,ALP) 恶性肿瘤(前列腺癌,ACP) 酶的诱导作用(乙醇,γ-GT)
(二)酶释放增加
酶从病变(或损伤)细胞中释放增加是疾病时大多数 血清酶增高的主要机制。研究表明,炎症、缺血/缺氧、 能源供应缺乏、坏死和创伤等是细胞释放大分子酶蛋白 的重要原因。细胞酶的释放量还受下述一些因素影响:
名称
血浆特异酶
非血浆特异酶
细胞酶 外分泌酶
一般代谢酶 组织专一酶
来源 种类
肝
消化腺或其 各组织器官 肝 (有器
它外分泌腺 (无器官专 官专一性)
一性)
凝血酶原、Ⅹ因 胰淀粉酶、 LDH、
OCT等
子、Ⅻ因子、纤 胰脂肪酶、 AST、ALT、
溶酶原、ChE、 胰蛋白酶、 CK、MDH
CER、LCAT、脂 ACP、ALP 等
活性U/L A / min106 Vt
b
Vs
k 106 Vt
b Vs
(三)连续监测法的方法设计
色素原底物
ALP、ALP、GGT、 GPDA、AMS、AFU
连
LD、G6PD、HBDH、
续
NAD(P)H系统 AD、SD、GLD、ALT、
监
AST、CK 、ADA
测
法
过氧化物酶系统 LPS、ADA、 5’-NT
第六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第一节 诊断酶学基础
• 临床表现: (1)老年女性,反复上腹部疼痛10余年。 (2)患者10余年前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无放射痛,疼 痛可自行缓解,伴有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腹胀、腹泻,上 述症状反复发作。 (3)体征:T 37.0 ℃,P 70 次/分,R 16 次/分,BP 135/85 mmH 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自动体位,巩膜及全身皮肤无 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呼吸运动正常,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 70 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 音,腹部体征见专科情况,肛门外生殖器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生 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专科情况: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 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及蜘蛛痣,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 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Murphy征阴性,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 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腹部彩超示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并肝内、外血管扩张, 胆囊结石并胆囊炎,脂肪肝,老年性子宫。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CK-MB质量、前列腺特异抗原
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 葡萄糖氧化酶膜电极测血糖 抗病毒疫苗 ALT、CK POD、ALP
10
EC编号 1.1.1.27 1.1.1.37
1.1.1.41 1.1.1.49 1.4.1.3 1.4.3.4 2.1.3.3 2.3.2.2 2.4.1.1 2.5.1.18 2.6.1.1
[Vi
] eff
K[C ]
3.线性期
Vx
[Va] eff
[Vi
] eff
4.非线性期
19
返回章目录
第二节 血清酶变化的生理病理机制
一 血清酶的来源与去路 二 血清酶变化的生理机制 三 血清酶变化的病理机制
20
一 血清酶的来源与去路
(一)按血清酶的来源分
1.血浆固有酶 2.非血浆固有酶 ①外分泌酶 ②细胞酶 注:除凝血酶和纤溶酶外,血清酶与血浆酶基本一致
β-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苷酶 α-L-岩藻糖苷酶 亮氨酸氨基肽酶
果糖二磷酸醛缩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GPT
英语缩写 CK、CPK
LPS
CHE ALP、AKP
ACP 5'-NT AMY、AMS NAG α-FU、AFU LAP ALD
11
三
酶促反应动力学
(Kinetics of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 )
2.6.1.2
补充 酶的命名、分类及编号
习惯用名 乳酸脱氢酶
苹果酸脱氢酶
临床应用酶
英语缩写 LD、LDH
EC编号 2.7.3.2
MD、MDH
3.1.1.3
习惯用名 肌酸激酶
脂肪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化学诊断酶学讲义

第五章诊断酶学本章内容一、血清酶基本知识二、常用血清酶和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一、血清酶(一)血清酶的分类(二)血清酶生理变异及其病理生理机制(三)酶活性和质量测定方法及其评价(四)酶活力测定的影响因素(五)工具酶(六)标本采集要点及酶活性表示法(七)同工酶和亚型测定的临床意义(一)血清酶的分类根据酶的来源及其在血清中发挥催化功能的情况,可将血清酶分为两大类。
1.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发挥特定催化作用的酶。
如凝血酶、纤溶酶、胆碱酯酶(CHE)、脂蛋白脂肪酶、铜氧化酶等。
特点:(1)大多在肝内合成;(2)以酶原状态分泌入血,在一定的条件下被激活;(3)有的可以作为肝功能试验的一部分。
血浆特异酶活性的改变,除了反映血液功能外,还反映来源器官的功能。
2.非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浓度很低,且无功能,又可分为两种。
(1)分泌酶:指来源于外分泌腺的酶。
如α-淀粉酶(AMY)、前列腺酸性磷酸酶(ACP)、脂肪酶(LPS)、胃蛋白酶、胰蛋白酶、ALP等。
在血液中的浓度和其分泌腺体的功能活动和疾病有关,来源增加或排泄受阻时,血浆中此类酶活性增高。
例如,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就会升高。
(2)细胞酶:存在于细胞内,参与细胞内新陈代谢的酶。
正常时这些酶存在于组织细胞中,随细胞的不断更新和破坏经常释出极少量进入血液,血浆中酶活性很低。
细胞内、外浓度差异悬殊。
当酶来源的组织细胞发生病变,细胞内酶大量进入血浆,导致血浆酶活性显著增高。
这一类酶临床应用较多,如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它们在肝病、心脏疾病时都可能出现变化。
(二)血清酶生理变异及其病理生理机制1.生理变异:(1)性别:多数酶无性别差异,CK和GGT都是男性高于女性,因此不能以一个参考值作为判断标准。
(2)年龄:如新生儿的CK和LD活性常为成人的2~3倍,ALP和GGT到老年时可能有轻度升高。
(3)进食:酗酒可引起GGT明显升高。
(4)运动:剧烈运动可引起血清中多种酶升高,如CK、LD、AST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 量
一般催化剂催 化反应的活化能
底物
非催化反应活化能
酶促反应 活化能
反应总能量改变
产物 反应过程
酶促反应活化能的改变
18
19
二 酶的特性——高效催化性的机理
collision : 碰撞
20
二 酶的特性——高效催化性的机理
21
二 酶的特性——高效催化性的机理
22
二 酶的特性——高度特异性(specificity)
度法,ALT、AST、CK、LD等酶活性测定应用于肝胆 疾病、心脏疾病的诊断——连续监测法 1970s, 同工酶和酶蛋白质量测定 1980s,同工酶亚型
7
目录
1 酶学基本知识 2 血清酶变化的生理病理机制 3 酶含量的表示方法 4 酶催化活性浓度测定的理论基础 5 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与最适条件的确定 6 同工酶检测技术 7 目前常用诊断酶的酶活性测定 8 小结与展望
全酶(holoenzyme)= 酶蛋白 + 辅因子
10
一 酶的结构和分类
(二)
酶 的 分 子 形 式
单体酶:只有单一的三级结构蛋白质构成
(monomeric enzyme)
寡聚酶:由两个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亚基聚合而成
(oligomeric enzyme)
多酶复合体:由几个功能相关的酶嵌合而成的复合体
13
一 酶的结构和分类——结合基团
14
一 酶的结构和分类——活性中心
牛 胰 蛋 白 酶
15
二 酶的特性和应用
酶的特性
(一)化学本质:除核酶、脱氧核酶以外,为蛋白质 (二)高效催化性 (三)高度特异性 (四)可调节性 (五)不稳定性
16
二 酶的特性——高效催化性
17
二 酶的特性——高效催化性的机理
抑菌剂 除去重金属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 稳定剂 表面活性剂 防冻剂
蛋白酶抑制剂
一般使用浓度
0.01% 0.1 ~1 mmol/L 1 ~ 10 mmol/L 1 ~ 5 mmol/L 0.1~ 10 mg/mL 0.5 ~0.05% 50% 微量
2
概述
酶促反应表示为:
S E K1 ES KP E P K2 底物:Subestrate:S 产物:Product:P 酶 :Enzyme:E
3
概述
酶的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称这类酶为enzyme 具有催化功能的RNA被称为核酶(ribozyme) 具有催化功能的DNA被称为脱氧核酶(deoxyribozyme)
26
二 酶的特性——不稳定性
酶促反应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加热、过酸、过碱、重金属都可以使酶活性降低(失活)
27
补充 酶不稳定性——终止酶促反应的方法
● 改变 pH
● 急速 加热 ● 加入 变性剂 ● 加入金属鳌合剂 ● 加入酶抑制剂 抑制剂 ● 大量稀释
TCA
化学
Boiling
物理
SDS
化学
EDTA
化学
PMSF
化学
----- 物理
PMSF:Phenylmethanesulfonyl fluoride,苯甲基磺酰氟,用于抑制蛋 白酶
28
补充 酶不稳定性——缓冲液常用的添加物
添加物
作用
NaN3 (sodium azide) EDTA b-Mercaptoethanol Dithiothreitol (DTT or DTE) BSA (bovine serum albumin) Tween-20, Triton X-100 Glycerol, glucose PMSF, TPCK, TLCK, benzamidine
4
概述
酶的研究历史:
1926年J.B.Sumner首次从刀豆制备出脲酶结晶,证 明其为蛋白质,并提出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的观点
1982年T.Cech发现了第1个有催化活性的天然 RNA——ribozyme(核酶),以后Altman和Pace等又 陆续发现了真正的RNA催化剂
1995年,Jack W. Szostak 研究室首先报道了具有 DNA连接酶活性的DNA片段,称之为脱氧核酶 (deoxyribozyme)
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 的化学反应并生成一定的产物。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性或 专一性。
23
二 酶的特性——高度特异性(specificity)
• 绝对特异性(absolute specificity):只能作用于特定结构 的底物,进行一种专一的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 物。
(multienzyme system)
11
1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12
一 酶的结构和分类
(三)
酶 的 结 构
“非”必需基团
必需基团 (活性中心)
结合基团: (Binding site)
催化基团:
决定酶的专一性 决定酶所催化反应的性质
(Catalytic site)
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起催化反应的空间局限(部 位)
返回总目录
8
第一节 酶学基本知识
一 酶的结构和分类 二 酶的特性和应用 三 酶促反应动力学
9
一 酶的结构和分类
(一)
酶 的 组 成
单纯酶:脲酶、蛋白酶、淀粉酶、核糖核酸酶等
酶蛋白 (apoe)
全 酶
辅因子
(cofacter)
辅基(prosthetic group)
5
概述
临床酶学
高诊断灵敏度 高诊断特异性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酶活性测定 酶蛋白质量测定
6
概述
临床酶学的历史:
1908年Wohlgemuth用尿淀粉酶(AMY)诊断急性胰腺炎 1930s,LPS、ALP、ACP开始用于临床——定时法 1950s,Karmen、La Due、Wroblewski等人建立了分光光
• 相对特异性(relative specificity):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 一种化学键。
• 立体结构特异性(stereo specificity):作用于立体异构体 中的一种。
24
二 酶的特性——高度特异性(specificity)
µmol/L
25
二 酶的特性——可调节性
对酶生成与降解量的调节 酶催化效率的调节 通过改变底物浓度的调节 广义上讲:多酶体系、关键酶(限速酶)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概述
酶的概念:
人卫第六版
酶(enzyme)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起 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机体内催化各种代谢反应 最主要的生物催化剂(biocatalyst)。
人卫第七版
生物体内的酶(enzyme)是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 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和核糖核酸,前者是是机体内催化 各种代谢反应最主要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