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共97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3、段意: 首章总写奴隶们的衣食活动。 二至五章分写有关衣的活动 兼及住宿。 六至八章分写有关食的活动, 点明祭祀主题。
• 4、特色:
①运用了赋的手法铺叙了一年四季的生活画卷。 ②采用了总写分叙的结构,内容丰富而有条理。 ③善于在对比中表达奴隶们的愤怒之情。
(五)《采薇》 (五)《采薇》讲解 1、出处:《诗经﹒小雅》。 、出处:《诗经﹒小雅》 2、主旨:这是一首战争诗,描写一位战 士在战后归乡途中回忆戍边作战的艰苦以 及有家难归的悲愤之情。
(三)保存神话较多的古籍: 1、《山海经》 山海经》 2、《庄 子》
3、《楚 辞》 4、《淮南子》 淮南子》 5、《列 子》
• (四)《夸父逐日》讲解 (四)《夸父逐日》
1、类型:旱灾神话。 2、梗概:夸父因与太阳赛跑,道渴而死。 3、夸父形象:善于奔跑,具有英雄气概,敢 于与太阳赛跑;善于探索真理,要解开太阳升 落之谜。他是一位有非凡本领、顽强意志、造 福人类的悲剧英雄。 4、艺术特色: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人物形 象丰厚。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主讲人 王安庭 教授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分期(六个部分)
• (一)先秦
(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
• (三)隋唐五代(四) 宋辽金 • (五)元明
(六) 清、近代
先秦文学的种类
• (一)歌谣 • (三)诗经
(二) 神话 (四) 历史(叙事)散文
• (五)诸子(说理)散文 • (六)楚辞
• 3、段意:首章回忆与氓初恋与订婚的情景。
二章回忆与氓热恋与结婚的情状。三章回 忆年轻貌美时被氓垂爱,抒发了陷入情网 后的悔恨之情。四章回忆年老色衰后被氓 抛弃,谴责了氓的恶劣品德。五章回忆婚 后的劳苦和遭受的暴虐,抒发了哀怨之情。 六章总写与氓交往的全过程,揭露了氓的 假面具,抒发了怨恨、痛苦而又无可奈何 的心情。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ppt
神话故乡桃仙岭
,为桃花源百花园中一 幽。园依青山,映碧水,内供陶渊明塑像,并置《桃花源 记》碑屏。荟竹类珍品,集名桃大全,观桃花之灿烂,怀 靖节之遗风,弥增景仰之情,非此处莫属。
,池 处鸡鸣谷口,清波留香,仙迹难觅。但见岭松泼绿,幽篁 滴翠,红桃映彩,飞是作者虚构的乌 托邦,但它的产生有现实基础.汉未至晋宋间 社会动乱,战争频繁,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人民 为了逃避战争和徭役,往往逃匿山林.<桃花源 记>描绘的丰衣足食.自由自在,和平安乐的社 会图景,正是曲折地反映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 愿望,同时也是作者对于黑暗社会和政治的尖 锐批判.
资料欣赏
桃花源位于桃源县城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43公里。 景区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4.5公里,面临沅水,背倚群山。其 景观始建于晋,兴于唐,基本建成了从沅江畔到桃花山的建筑群。 宋代大盛,元末毁于火。1992年进行全面修复和开发,使景区扩大 到8.12平方公里,包括桃源山、桃花山、秦人村、桃仙岭四大景 区,70多 个景点,游路达45公里。桃花源集古老,神奇,幽奥,秀美, 壮阔,清丽于一体,融诗情画意,历史传说为一炉,被人们誉为“人间 仙境”、“世外桃源”。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
此.太守即遣人随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
问津
有关句词解释
•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面的小记 • 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376-
396) • 缘:沿着. •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儿童.老年人发色转
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欣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
中国古代文学选集总集
中国古代文学选集总集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即土风、风谣。
包括“周南”、“召南”、“秦”、“豳”、“魏”等(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湖北北部一带)十五个地方的民歌。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
其中又分“大雅”和“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为周、鲁、商三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三种。
其中“赋”就是铺叙直陈的手法,“比”即是打比方,“比喻”;“兴”即是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吟咏之词也”。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我国西周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
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梦幻般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现了男女相恋时的相互馈赠;《庸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悲惨命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1.先秦作家作品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 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现存《论语》20 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论”,读l ú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 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 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 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著有《孟子》一书。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
代表作是《逍遥游》。
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著有《荀子》32 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
现存《韩非子》55 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
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
著有《列子》8 篇。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完全版
重章复沓的词汇丰富,韵 .蒹葭》中心诗却只是在第这样全回环复选自《诗经。
王风》,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位农家妇女对久役在外、不知归期的丈夫的深切怀念。
言情写景,真实纯朴。
君子:这里指丈夫。
1.选自《诗经。
秦风》,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全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使感情的抒写不断深化。
《蒹葭》被王国维称赞最得风人深致2. 诗的情感内容即对“伊人”追求的痴迷执着与追求未得的哀婉惆怅相互交织。
(1)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2)“白露为霜”“白露未曦”“白露未已”等句表示时间的推移。
主人公长时间的苦苦求索,徘徊瞻望,深情不已。
(3)“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等句表示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
(简或选)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堪称名句。
伊人,指意中人。
4.“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表示思念对象,求索艰难。
5.“蒹葭苍苍”等景物描写诗句对显示人物感情的作用(1)渲染清秋凄清气氛。
(2)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被历代认为是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
(简)6.诗的起兴手法及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借景物芦苇起兴,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简或选)及艺术效果:①—唱三②表示⑧表现抒抵抗战士回大概诗中完整紧张的时机成熟派兵伐段,夺取迫使他郑庄公形象答:郑庄公有计谋,庄公对武姜但他后一则二是争取最后,他还考于是演出了隧“春秋笔法”的的体现“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有人也称春秋笔削,是我国古代的一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
据说孔子修《春秋》只对史实进行叙述,不加任何评议,把自己的情感态度等寄托在他叙述的文学当中,通过微言大义体现自己的褒贬之情,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每用一字,必寓褒贬。
后来人们便把这种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称为“春秋笔法”秦晋崤之战一、秦、晋两国本是同盟国,晋国战胜楚国,晋文公称霸天下,两国又联合对郑国作战,但裂痕旋生,这是秦亚崤之战的原因。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26页)
•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案例1:
塵*九年级下册《鱼我所馳》
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r对人的生死观 深入过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
H生命"更串要,主张舍生取义。
(二)《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作者庄子#全书以 d寓 吉"、"重吉".Fj卮吉"为主要表现形式r 蔑视礼法权责 而倡咅通遥自由,想象奇特.文笔 变化多瑞,異有浓 厚的浪漠主义色彩,并采用寓 苦故事形式,富有幽默 讽剌的g味,
超人
(-)《诗经》
4 1 :
在x
永
麵 攤
t 育
》・
-
Ak
㉝
_
•《诗经J 一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 从 西周到者秋的诗歌305篇.故又称作 •"诗三百",与 《书经》«礼记)《易经》(春 秋》台称"五经",分" 风"、言、'颂" •三部分,N风’又叫"国风",是各国
V 地方音乐; 言是朝廷婁会所奏之乐; 是宗
案例1:
蠢 高一必修二《离骚》
运用賴的比兴,参差不齐,错落变化的句 子鋼, 以及"兮"挪翻使腿M了诗歌的节 奏美,又 届现了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THANK YOU
案例1:
g
《荀
必修三《劝学》就选自
是一難励人酗学习的文室.其中 的”冓,取之于蓝而胄于蓝;冰(水为之而
寒于水■H等句子醐干疏传的輒
(四)《战国策》:
策國
•—部国別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代 课 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出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精品名师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作。
书中还保存了一些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想象丰富,清新活泼。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史记》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为《诗》、《书》、《易》、《礼》、《春秋》。
“五经”再加上《论语》、《孝经》为“七经”。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
《楚辞》主要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是西汉末年刘向搜集辑录而成。
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
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诸子集成》:原国学整理社辑,本书辑录先秦到南北朝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等各学派代表作品二十八种。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传为左丘明所著。
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史事。
《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号,长于记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布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二十六卷。
此书是一部理论散文最早的总集。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奉它为“经”,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小说•白话小说《西游记》明•吴承恩100回.〔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100回.〔天都外臣序本〕《三国演义》明•罗贯中120回.〔清康熙毛宗岗修订本〕《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120回.〔程乙本〕《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辑40回.〔涵芬楼排印本〕《警世通言》明•冯梦龙辑40回.〔涵芬楼排印本〕《醒世恒言》明•冯梦龙辑40回.〔衍庆堂翻刻本足本〕《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40回.〔日本内阁文库藏本〕《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42回.〔尚友堂重刊本〕《三刻拍案惊奇》19回.〔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型世言》明•陆人龙40回.〔奎章阁本〕《花月痕》清•魏秀仁56回.〔通行本〕《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60回.〔通行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趼人108回.〔上海广智书局本〕《糊涂世界》清•吴趼人12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瞎骗奇闻》清•吴趼人8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发财秘诀》清•吴趼人10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劫馀灰》清•吴趼人16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说岳全传》清•钱彩80回.〔金氏余庆堂刻本〕《说唐》清•无名氏66回.〔通行本〕《说唐后传》55回.〔姑苏绿慎堂藏板本〕《说唐三传》清•中都逸叟编次90回.〔通行本〕《薛刚反唐》清•如莲居士100回.〔通行本〕《绣鞋记》清•乌有先生20回.〔通行本〕《海上花列传》清•韩庆邦64回.〔通行本〕《平山冷燕》佚名20回.〔通行本〕《赛花铃》清•白云道人16回.〔通行本〕《九命奇冤》清•吴趼人36回.〔通行本〕《狐狸缘全传》22回.〔通行本〕《二度梅全传》清•天花主人40回.〔通行本〕《情梦柝》清•蕙水安阳酒民20回.〔通行本〕《老残游记》清•刘鹗20回.〔通行本〕《品花宝鉴》清•陈森编62回.〔通行本〕《绿野仙踪》清•李百川100回.〔通行本〕《飞龙全传》清•吴璇60回.〔崇德书院本〕《隋唐演义》清•褚人获100回.〔通行本〕《杨家将》清•佚名50回.〔通行本〕《呼家将》清•佚名40回.〔通行本〕《济公全传》清•郭小亭240回.〔通行本〕《熊龙峰四种小说》明•熊龙峰刊4回.〔日本内阁女库藏本〕《京本通俗小说》7回.〔缪荃悄刻本〕《宜春香质》明•醉西湖心月主人20回.〔明崇祯笔耕山房刊本〕《隋炀帝艳史》明?齐东野人40回.〔通行本〕《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楩6卷.〔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三国志平话》3回.〔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武王伐纣平话》3回.〔通行本〕《封神演义》明•许仲琳100回.〔清褚人获序本〕《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明•罗懋登100回.〔明万历二十六年三山道人刻本〕《金瓶梅词话》明•笑笑生100回.〔万历本〕《英烈传》明•佚名80回.〔通行本〕《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蔡元放108回.〔通行本〕《三遂平妖传》明•罗贯中20回.〔通行本〕《禅真逸史》明•清溪道人40回.〔通行本〕《禅真后史》明•方汝浩54回.〔通行本〕《杜骗新书》明•张应俞24回.〔明万历存仁堂陈怀轩刊本〕《风流和尚》明•无名氏12回.〔通行本〕《欢喜冤家》明•西湖渔隐主人12回.〔通行本〕《续欢喜冤家》明•西湖渔隐主人12回.〔通行本〕《剑侠传》明•王世贞4回.〔通行本〕《万花楼演义》清•西湖居士68回.〔同文堂刊本〕《洪秀全演义》清•黄小配54回.〔笔记小说大观本〕《儒林外史》清•吴敬梓56回.〔卧闲草堂本〕《醒世姻缘传》清•西周生100回.〔通行本〕《怡情阵》清•江西野人编演10回.〔通行本〕《浓情快史》清•嘉禾餐花主人30回.〔啸花轩刻本〕《镜花缘》清•李汝珍100回.〔点石斋石印本〕《孽海花》清•曾朴35回.〔通行本〕《续孽海花》张鸿(燕谷老人)35回.〔通行本〕《韩湘子全传》30回.〔通行本〕《七侠五义》清•石玉昆120回.〔通行本〕《三侠五义》清•石玉昆120回.〔通行本〕《七剑十三侠》清•唐芸洲180回.〔光绪二十九年集成本〕《施公案》清•佚名180回.〔宝文堂本〕《施公案续》清•佚名180回.〔宝文堂本〕《刘公案》清•佚名(曲本)107回.〔车王府曲本〕《彭公案》清•贪梦道人100回.〔清光绪壬辰京都经国堂刻本〕《三侠剑》清•张杰鑫7回.〔通行本〕《小八义》105回.〔通行本〕《小五义》清•石玉昆248回.〔通行本〕《八洞天》清•笔炼阁编述8卷.〔通行本〕《侠义风月传》清•名教中人18回.〔萃芳楼藏版本〕《儿女英雄传》清•文康等72回.〔北京聚珍堂本〕《于少保萃忠全传》40回.〔通行本〕《十二楼》清•李渔38回.〔通行本〕《九云记》清•无名氏33回.〔通行本〕《青楼梦》64回.〔通行本〕《风流悟》清•坐花散人8回.〔通行本〕《女娲石》清•海上独啸子16回.〔通行本〕《醒名花》清•墨憨斋16回.〔通行本〕《明珠缘》明•佚名50回.〔通行本〕《八段锦》清•醒世居士8回.〔醉月楼刊本〕《幻中游》清•烟霞主人18回.〔通行本〕《五美缘》清•寄生氏80回.〔通行本〕《醋葫芦》清•伏雌教主20回.〔通行本〕《疗妒缘》清•静怡主人8回.〔通行本〕《警寤钟》清•嗤嗤道人16回.〔通行本〕《玉蟾记》清•通元子53回.〔通行本〕《珍珠舶》清•烟水散人18回.〔通行本〕《梦中缘》清•李修行15回.〔通行本〕《都是幻》清•潇湘迷津渡者12回.〔通行本〕《玉楼春》清•白云道人24回.〔通行本〕《锦香亭》清•素庵主人16回.〔清初写刻本〕《痴娇丽》清•情痴反正道人13回.〔通行本〕《痴人福》清•不题撰人9回.〔上海书局石印本〕《风月梦》清•邗上蒙人33回.〔上海申报馆排印本〕《蝴蝶缘》南岳道人编16回.〔通行本〕《绣球缘》29回.〔通行本〕《九尾龟》清•张春帆192回.〔点石斋刊本〕《石点头》12回.〔通行本〕《野叟曝言》清•不题撰人152回.〔毗陵汇珍楼新刊本〕《女仙外史》清•吕熊100回.〔通行本〕《补红楼梦》清•嬛山樵48回.〔通行本〕《后红楼梦》清•逍遥子30回.〔嘉庆白纸刊本〕《红楼复梦》100回.〔通行本〕《红楼真梦》清•郭则64回.〔通行本〕《红楼圆梦》清•临鹤山人31回.〔通行本〕《红楼梦影》清?云槎外史24回.〔通行本〕《红楼梦补》清•沈懋德48回.〔民国三年上海共和书局石印本〕《绮楼重梦》清•兰皋主人48回.〔通行本〕《增补红楼梦》清•嫏嬛山樵32回.〔道光四年本衙藏本〕《蜃楼志》清•庾岭劳人24回.〔通行本〕《歧路灯》清•李绿园108回.〔清义堂本〕《天豹图》清•不题撰40回.〔丰胜书坊刊本〕《梼杌闲评》清•不题撰人49回.〔通行本〕《西湖二集》清•周清原34回.〔通行本〕《绣戈袍全传》清•江南随园主人42回.〔通行本〕《粉妆楼全传》清•竹溪山人80回.〔宝华楼刊本〕《春柳莺》南北鹖冠史者10回.〔清坊刊本〕《蕉叶帕》清•无名氏16回.〔清刻本〕《空空幻》清•梧冈主人18回.〔通行本〕《巫梦缘》佚名18回.〔通行本〕《娱目醒心编》清•杜纲18回.〔通行本〕《永庆升平前传》清•姜振名、郭广瑞18回.〔北京宝文堂刊本〕《昭阳趣史》明•古杭艳艳生4回.〔通行本〕《株林野史》清•痴道人编辑16回.〔通行本〕《林兰香》清•清•随缘下士编64回.〔道光十八年本,大连图书馆藏〕《五色石》清•笔炼阁主人8回.〔大连图书馆藏原刊本〕《桃花庵》清24回.〔通行本〕《弁而钗》清•醉西湖心20回.〔通行本〕《桃花影》清•徐震12回.〔通行本〕《巫山艳史》不题撰人16回.〔通行本〕《五凤吟》清•云间嗤嗤道人20回.〔通行本〕《绣屏缘》清•苏庵主人编次20回.〔通行本〕《锦绣衣》12回.〔通行本〕《载花船》4回.〔通行本〕《何典》清•过路人编定10回.〔通行本〕《再生缘》清•陈端生40回.〔通行本〕《笏山记》清•蔡召华69回.〔通行本〕《岂有此理》清•空空主人12集.〔通行本〕《廿载繁华梦》清•黄小配40回.〔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新中国未来记》清•梁启超5回.〔《饮冰室合集》本〕《绿牡丹》清•无名氏64回.〔芥子园藏板本〕《巧联珠》清•烟霞逸士16回.〔可语堂刊本〕《白圭志》清•崔象川15回.〔通行本〕《双凤奇缘》清•雪樵主人80回.〔经文堂刊本〕《后西游记》40回.〔通行本〕《新西游记》清•陈景韩6回.〔小说林铅印本〕《后水浒传》46回.〔通行本〕《荡寇志》清•俞万春78回.〔通行本〕《驻春园小史》清•吴航野客26回.〔通行本〕《负曝闲谈》清•欧阳钜源30回.〔通行本〕《飞花艳想》清•樵云山人编次18回.〔通行本〕《凤凰池》清•烟霞散人编16回.〔通行本〕《雪月梅》清•陈朗50回.〔德华堂藏版本〕《东游记》56回.〔通行本〕《海上尘天影》清•梁溪司香旧尉60回.〔通行本〕《海游记》清•无名氏30回.〔通行本〕《恨海》清•吴趼人10回.〔通行本〕《李笠翁小说十五种》清•李渔15种.〔通行本〕《豆棚闲话》艾衲居士编12则.〔通行本〕《续英烈传》清•空谷老人编次34回.〔集古斋梓刻,经国堂刊印本〕《续金瓶梅》清•丁耀亢64回.〔通行本〕《洞玄子》1回.〔双梅影龛丛书本〕《肉蒲团》明•李渔20回.〔通行本〕《浪史奇观》40回.〔通行本〕《灯草和尚》12回.〔通行本〕《痴婆子传》芙蓉主人2回.〔通行本〕《如意君传》明•徐昌龄1回.〔明刊本〕《赵飞燕外传》伶玄1回.〔通行本〕《杏花天》14回.〔通行本〕《绣榻野史》明•吕天成2回.〔通行本〕《僧尼孽海》明•唐寅30回.〔通行本〕《春闺秘史》10回.〔通行本〕《姑妄言》清•曹去晶24卷.〔通行本〕《别有香》16回.〔通行本〕《春梦琐言》1回.〔通行本〕《控鹤监秘记》1回.〔通行本〕《素娥篇》42节.〔通行本〕《一片情》14回.〔通行本〕《妖狐艳史》12回.〔通行本〕《两肉缘》12回.〔通行本〕《碧玉楼》18回.〔通行本〕《桃花艳史》清•佚名18回.〔通行本〕《风月鉴》清•吴贻棠18回.〔通行本〕《灯月缘》清•携李烟水散人12回.〔通行本〕《玉娇梨》明•荑秋散人18回.〔通行本〕《龙阳逸史》明•京江醉竹居士20回.〔通行本〕《闹花丛》清•故苏痴情士18回.〔通行本〕小说•文言小说《穆天子传》战国•佚名6卷.〔四部丛刊影印明天一阁本〕《燕丹子》3卷.〔平津馆丛书孙星衍校订本〕《异苑》晋•刘敬叔10卷.〔四库全书本〕《搜神记》东晋•干宝20卷.〔津逮秘书本〕《搜神後记》旧题晋•陶潜10卷.〔四库全书本〕《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36篇四库全书本〕《殷芸小说》南朝梁•殷芸10卷.〔通行本〕《游仙窟》唐•张鷟1卷.〔通行本〕《太平广记》宋•李昉500卷.〔笔记小说大观本〕《夷坚志》宋•洪迈206卷.〔涵芬楼排印本〕《醉翁谈录》宋•罗烨20卷.〔通行本〕《绿窗新语》宋•皇都风月主人辑2卷.〔通行本〕《剪灯新话》明•瞿佑4卷.〔董康诵芬室翻刻本〕《剪灯馀话》明•李祯1卷.〔董康诵芬室翻刻日本活字本〕《觅灯因话》明•邵景詹2卷.〔董康诵芬室翻刻本〕《古今谈概》明•冯梦龙36卷.〔通行本〕《古今说海》明•陆楫等4卷.〔通行本〕《类说》明•冯梦龙36卷.〔通行本〕《虞初新志》清•张潮辑20卷.〔《笔记小说大观》本〕《情史》明•江南詹詹外史24卷.〔通行本〕《聊斋志异》清•蒲松龄12卷.〔铸雪斋钞本〕《女聊斋志异》清•贾茗辑4卷.〔通行本〕《子不语》清•袁枚24卷.〔通行本〕《续子不语》清•袁枚10卷.〔通行本〕《萤窗异草》清•长白浩歌子12卷.〔通行本〕《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24卷.〔通行本〕《玉梨魂》徐枕亚30卷.〔通行本〕《断鸿零雁记》清•苏曼殊27章.〔通行本〕。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精品PPT课件
❖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 1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荇菜
孔子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夫妇人伦
❖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 乾坤,《诗》始《关雎》,……夫妇之际, 人道之大伦也。”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献诗
❖《国语·周语》:“天子听政,使 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
❖朱熹《诗集传》:“诗”是“诸侯 采之贡于天子”。
按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
❖风 ❖雅 ❖颂
风
❖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 谣。
❖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 、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 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 大部分是民歌 。
黄帝擒蚩尤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 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 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 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 尤。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全六卷目录.郁贤皓(打印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全六卷目录.郁贤皓(打印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目录(1-6卷)(郁贤皓)先秦时期歌谣弹歌候人歌蜡辞爻辞一首爻辞三首越人歌宋城者讴易水歌神话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诗经关雎卷耳芣莒摽有梅静女新台柏舟载驰硕人氓伯兮黍离君子于役将仲子褰裳溱洧硕鼠蒹葭无衣月出七月鸱鹗东山采薇正月苕之华生民玄鸟尚书盘庚无逸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宫之奇谏假道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秦晋殽之战章之战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骊姬谮杀太子申生叔向贺贫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王司马错论伐蜀范睢说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庄辛谏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触龙说赵太后唐且不辱使命郭隗说燕昭王求士乐毅报燕王书荆轲刺秦王论语侍坐章季氏将伐颛臾章楚狂接舆等三章墨子非攻(上)公输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不动心章大丈夫章舍生取义章庄子秋水荀子劝学篇成相(节选)赋篇韩非子五蠹(节选)晏子春秋晏子使楚吕氏春秋察今寓言庖丁解牛浑沌之死攘鸡涓蜀梁滥竽充数郢书燕说郑人买履自相矛盾丁氏穿井屈原离骚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天问(节选)涉橘颂宋玉九辩(节选)秦汉文学一、辞赋贾谊鹏鸟赋枚乘七发(节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二、诗歌刘邦大风歌刘彻秋风辞梁鸿五噫歌张衡四愁诗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汉乐府战城南有所思上邪陌上桑东门行孤儿行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饮马长城窟行相逢行平陵东江南白头吟焦仲卿妻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生年不满百客从远方来古诗四首李陵与苏武诗苏武诗(选二)步出城东门三、散文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上)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司马迂项羽本纪(节选)留侯世家魏公子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刺客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桓宽本议班固苏武传杨恽传王符本政魏晋南北朝文学一、辞赋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鲍照芜城赋江淹别赋庾信小园赋哀江南赋序二、诗歌曹操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王粲七哀诗刘桢赠从弟蔡琰悲愤诗曹丕燕歌行(选一)曹植名都篇美女篇七哀杂诗(选二)远游篇赠白马王彪咏怀(选三)潘岳悼亡诗(选一)陆机猛虎行左思咏史(选四)招隐(选一)王赞杂诗刘琨扶风歌郭璞游仙诗(选二)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杂诗十二首(选一)拟古九首(选一)读《山海经》(选一)咏贫士七首(选一)挽歌诗(选一)归园田居(选一)饮酒(选一)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夜宿石门诗陆凯赠范晔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拟行路难(选二)沈约别范安成孔稚硅游太平山江淹古意报袁功曹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晚登三山还望京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版桥玉阶怨王孙游萧衍东飞伯劳歌吴均主人池前鹤山中杂诗(选一)何逊四、小说唐朝文学一、诗杨素赠薛番州(选一)薛道衡人日思归杨广春江花月夜(选一)侯夫人春日看梅(选一)虞世南蝉魏徵述怀王绩野望王梵志吾富有钱时骆宾王在狱咏蝉于易水送人一绝卢照邻长安古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杨炯从军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沈佺期杂诗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渡汉江陈子昂感遇(选一)登幽州台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湾次北固山下贺知章咏柳回乡偶书(选一)张九龄感遇(选一)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夏日南亭怀辛大夜归鹿门歌过故人庄临洞庭崔颢黄鹤楼李颀古从军行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王昌龄从军行(选二)出塞(选一)闺怨高适燕歌行并序封丘县王维渭川田家观猎使至塞上汉江临泛终南山山居秋暝鸟鸣涧鹿柴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李白古风(选三)蜀道难乌栖曲行路难(选一)将进酒长干行塞下曲(选一)清平调三首玉阶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梦游天姥吟留别江夏别宋之悌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月下独酌(选一)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选一)春夜洛城闻笛早发白帝城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登金陵凤凰台哭晁卿衡杜甫望岳房兵曹胡马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兵车行醉时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月夜石壕吏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登高登岳阳楼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张继枫桥夜泊元结舂陵行并序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滁州西涧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李端拜新月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选二)韩佺寒食李益江南曲夜上受降城闻笛游子吟张籍野老歌秋思王建羽林行新嫁娘词(选一)韩愈山石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听颖师弹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白居易长恨歌轻肥买花卖炭翁琵琶行并序钱塘湖春行问刘十九元稹连昌宫词刘禹锡竹枝词(选一)西塞山怀古石头城乌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江雪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李贺李凭箜篌引老夫采玉歌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杜牧江南春绝句泊秦淮赤壁山行九日齐山登高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安定城楼马嵬(选一)瑶池蝉夜雨寄北南朝隋宫乐游原贾生嫦娥锦瑟商山早行经五丈原罗隐魏城逢故人皮日休橡媪叹韦庄台城聂夷中咏田家郑谷旅寓洛南村舍秦韬玉贫女二、文魏徵论时政第二疏王绩答刺史杜之松书王勃滕王阁诗序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王维山中答裴秀才迪书李白与韩荆州书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泽畔吟序伐樱桃树赋并序李华吊古战场文元结右溪记独孤及吴季子札论权德舆两汉辨亡论韩愈原道原毁杂说(选一)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叙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祭鳄鱼文论佛骨表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三戒并序送薛存义序始得西山宴游记钴脁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与李翰林建书刘禹锡讯脁杜牧阿房宫赋孙樵书褒城驿壁书何易于皮日休读枟司马法枠陆龟蒙野庙碑三、传奇沈既济任氏传蒋防霍小玉传白行简李娃传杜光庭虬髯客传四、词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张志和渔父(西塞山边)敦煌曲子词鹊踏枝(叵耐灵鹊)戴叔伦转应曲(边草)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温庭筠菩萨蛮梦江南(梳洗罢)梦江南(千万恨)更漏子(玉炉香)韦庄天仙子思帝乡(春日游)皇甫松采莲子(船动湖光)梦江南(兰烬落)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鹊踏枝(萧索清秋)李佺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春花秋月)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五、变文舜子变宋朝文学王禹篭畬田词(选三)村行释惠崇访杨云卿淮上别墅魏野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林逋山园小梅二首(选一)杨亿汉武石延年寄尹师鲁梅尧臣陶者鲁山山行书哀东溪欧阳修戏答元珍明妃曲和王介甫作苏舜钦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淮中晚泊犊头邵雍插花吟王安石明妃曲(选一)泊船瓜洲题西太一宫壁(选一)书湖阴先生壁王令暑旱苦热郭祥正金山行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游金山寺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选一)百步洪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晓景汲江煎茶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释道潜东园(选一)孔平仲禾熟(选一)黄庭坚赣上食莲有感登快阁送王郎寄黄簃复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鄂州南楼书事四首(选一)秦观春日(选一)陈师道示三子绝句(选一)宿齐河张耒海州道中二首怀金陵(选一)劳歌徐俯春日游湖上汪藻即事(选一)吕本中兵乱后自嬉杂诗(选二)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选四)春日(选一)登岳阳楼(选一)刘子篻汴京纪事(选三)陆游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关山月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小园(选二)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一)沈园(二首)范成大催租行州桥四时田园杂兴(选十三)萧德藻古梅二首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选一)夏夜追凉小池戏笔(选一)夜宿东渚放歌(选二)初入淮河(选二)林昇题临安邸朱熹春日观书有感二首登多景楼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选三)戴复古频酌淮河水夜宿田家翁卷乡村四月赵师秀薛氏瓜庐刘克庄戊辰即事国殇行方岳春思(选一)文天祥扬子江过零丁洋金陵驿(选一)汪元量醉歌(选二)湖州歌(选三)林景熙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谢翱书文山卷后萧瑟瑟讽谏歌宇文虚中又和九日霫川道中元好问论诗(选二)岐阳(选一)外家南寺二、词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定风波(自春来)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竞)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孙浩然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浣溪沙五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念奴娇(大江东去)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鹊桥仙(纤云弄巧)贺铸古捣练子(选五)周邦彦西河(佳丽地)兰陵王(柳阴直)六丑(正单衣试酒)朱敦儒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清平乐(茅檐低小)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沁园春(叠嶂西驰)贺新郎(绿树听鹈篖)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永遇乐(千古江山)南乡子(何处望神州)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刘克庄玉楼春(年年跃马长安市)满江红(金甲雕戈)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齐天乐(三千年事残鸦外)刘辰翁六州歌头(向来人道)周密闻鹊喜(天水碧)一萼红(步深幽)文天祥满江红(试问琵琶)王沂孙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蒋捷贺新郎(深阁帘垂绣)贺新郎(渺渺啼鸦了)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张炎高阳台(接叶巢莺)壶中天(扬舲万里)无名氏九张机无名氏御街行(霜风渐紧寒侵被)三、文王禹篭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泷冈阡表苏洵六国曾巩墨池记《战国策》目录序周敦颐爱莲说司马光谏院题名记赤壁之战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苏轼留侯论超然台记日喻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夜游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黄州快哉亭记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汪藻皇太后告天下手书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书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范成大峨眉山行纪陈亮中兴论叶適《播芳集》序朱熹百丈山记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谢翱登西台恸哭记元好问送秦中诸人引四、小说洪迈王朝议无名氏碾玉观音元代文学一、诗歌刘因白沟岳鄂王墓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挽文山丞相萨都剌上京即事(选二)王冕墨梅杨维桢庐山瀑布谣并序二、杂剧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救风尘(第三折)单刀会(第四折)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第四本第三折)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关汉卿小令〔南吕·四块玉〕(别情)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父)马致远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双调·夜行船〕(秋思)张养浩〔双调·水仙子〕(隐逸)〔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郑光祖〔双调·蟾宫曲〕(梦中作)乔吉〔双调·水仙子〕(寻梅)张可久小令〔黄钟·人月圆〕(客垂虹)套数〔南吕·一枝花〕(湖上归)明代文学一、诗歌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青丘子歌并序明皇秉烛夜游图于谦咏煤炭杨士奇高邮李东阳寄彭民望唐寅把酒对月歌阊门即事王守仁龙潭夜坐李梦阳秋望汴中元夕(选一)何景明鲥鱼秋江词徐祯卿在武昌作谢榛榆河晓发送谢武选少安犒师固原,因还蜀,会兄葬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选二)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王世贞戚将军赠宝剑歌并序(选一)袁宏道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袁中道邺城道中(选一)钟惺三月三日雨中登雨花台谭元春登清凉台陈子龙秋日杂感(选一)渡易水夏完淳细林野哭别云间张煌言甲辰八月辞故里(选一)民歌分离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阅江楼记刘基卖柑者言方孝孺越巫杨士奇游东山记薛瑄猫说马中锡中山狼传王守仁瘗旅文归有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王世贞题海天落照图后宗臣报刘一丈书茅坤《韩文公文钞》引李贽童心说袁宏道满井游记袁中道西山十记·记八钟惺浣花溪记谭元春三游乌龙潭记徐弘祖游黄山日记(后) 魏学蕕核舟记张岱柳敬亭说书湖心亭看雪张溥五人墓碑记张煌言奇零草序夏完淳狱中上母书三、小说瞿佑金凤钗记冯梦龙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罗贯中三国演义(存目) 施耐庵水浒传(存目)四、戏曲李开先宝剑记(林冲夜奔)汤显祖牡丹亭(闺塾)牡丹亭(惊梦)五、散曲王九思〔越调·寨儿令〕(夏日即事)王磐〔中吕·朝天子〕(咏喇叭)康海〔中吕·满庭芳〕(华山)陈铎〔双调·水仙子〕(瓦匠)〔北正宫·小梁州〕(闺情)冯惟敏〔北双调·折桂令〕(刈谷有感)〔南中吕·驻云飞〕(秋日偶成)薛论道〔北中吕·朝天子〕(不平)(选二)施绍莘小令〔南仙吕入双调·玉抱肚〕(小园)套数〔南仙吕入双调·步步娇〕(泖上新居)(附跋)清代文学一、诗歌钱谦益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己亥七月初一作(选一)吴伟业圆圆曲悲歌赠吴季子过淮阴有感(选一)顾炎武精卫又酬傅处士次韵(选一)雨中至华下王山史家友人来坐中,口占二绝(选一)吴嘉纪临场歌绝句内人生日卖书祀母朱彝尊度大庾岭云中至日玉带生歌并序屈大均读陈胜传摄山秋夕作云州秋望雷阳曲(选一)王士祯再过露筋祠秦淮杂诗(选二)真州绝句(选二)冶春绝句(选二)查慎行初入黔境,土人皆居悬岩峭壁间,缘梯上下,与猿猱无异,睹之心恻,而作是诗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中秋夜洞庭对月歌青溪口号(选二)郑燮江晴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竹石袁枚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雨中过湖州马嵬(选一)鸡蒋士铨岁暮到家题王石谷画册(选一)湖上晚归赵翼生事论诗(选一)后园居诗黎简村饮四更(选一)小园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都门秋思(选一)后观潮行圈虎行张向陶芦沟出栈(选一)二、词释正岩点绛唇(来往烟波)吴伟业贺新郎(万事催华发)陈维崧点绛唇(情髻离离)好事近(分手柳花天)风入松(炎炎火镜正烧空)贺新郎(战舰排江口)贺新郎(古碣穿云罅)曹贞吉满庭芳(太华垂旒)顾贞观金缕曲二首(季子平安否)(我亦飘零久)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黄景仁贺新郎(何事催人老)张惠言木兰花慢(尽飘零尽了)三、戏曲李玉清忠谱(闹诏)李渔风筝误(诧美)洪昇长生殿(惊变)长生殿(弹词)孔尚任桃花扇(却奁)桃花扇(沉江)方成培雷峰塔(断桥)四、散文彭士望九牛坝观輠戏记黄宗羲原君顾炎武复庵记侯方域李姬传周容芋老人传魏禧大铁椎传汪琬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姜宸英奇零草序宋荦游姑苏台记戴名世醉乡记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郑燮游江刘大輡游万柳堂记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全祖望梅花岭记袁枚祭妹文钱大昕弈喻姚鼐登泰山记汪中哀盐船文五、小说蒲松龄婴宁胡四娘吴敬梓儒林外史(存目)曹雪芹红楼梦(存目)\近代文学一、诗歌张维屏三元里龚自珍夜坐咏史西郊落花歌己亥杂诗(选四)魏源江南吟(选一)寰海(选一)张际亮传闻(选一)朱琦关将军挽歌姚燮北村妇双鸩篇郑珍春尽日经死哀完末场卷,矮屋无聊,成诗数十韵,揭晓后因续成之贝青乔咄咄吟(选二)金和兰陵女儿行黄遵宪今别离(选一)哀旅顺七月十五夜暑甚,看月达晓陈三立晓抵九江作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选一)丘逢甲春愁谭嗣同狱中题壁梁启超太平洋遇雨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苏曼殊本事诗(选一)柳亚子孤愤二、词邓廷桢迈陂塘(悔残春)陈澧百字令(江流千里)鹧鸪天(劫火何曾燎一尘)朱孝臧乌夜啼(春云深宿虚坛)三、散文龚自珍病梅馆记魏源《海国图志》序梅曾亮游小盘谷记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冯桂芬复庄卫生书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谭嗣同仁学(节选)章炳麟《革命军》序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节选)秋瑾普告同胞檄稿林觉民致妻书四、小说老残游记(存目)。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目录第一编先秦文学 .................................................................................................................... - 2 -绪论............................................................................................................................................... - 2 -第一章上古神话 ........................................................................................................................... - 3 -第二章《诗经》 .......................................................................................................................... - 5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 - 12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 - 15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 18 -第二编秦汉文学 ................................................................................................................ - 24 -第一章秦及汉代散文 .............................................................................................................. - 24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 - 26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 27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 - 31 -第五章班固《汉书》 .............................................................................................................. - 35 -第六章《古诗十九首》............................................................................................................. - 36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 - 40 -绪论............................................................................................................................................. - 40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 - 40 -第二章两晋诗坛 .. (45)第三章陶渊明 (47)第四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50)第五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54)第六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 (56)第七章南北朝辞赋与散文 (58)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59)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62)绪论 (62)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62)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65)第三章李白 (69)第四章杜甫 (73)第五章大历诗风 (79)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禺锡、柳宗元等诗人 (81)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83)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85)第九章唐传奇 (88)第十章晚唐诗歌 (92)第十一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97)第五编宋代文学 (99)第一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99)第二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101)第三章苏轼 (103)第四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106)第五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107)第六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109)第七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112)第八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114)第六编元代文学 (118)绪论 (118)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119)第二章关汉卿 (120)第三章王实甫《西厢记》 (122)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 (124)第五章纪君样《赵氏孤儿》 (128)第六章郑光祖《倩女离魂》 (130)第七章高明《琵琶记》 (131)第八章元代散曲 (135)第七编明代文学 (138)绪论 (138)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139)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142)第三章汤显祖 (146)第四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149)第五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152)第六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154)第八编清代文学 (157)绪论 (157)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157)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159)第三章《聊斋志异》 (162)第四章《儒林外史》 (166)第五章《红楼梦》 (168)第六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172)第九编近代文学 (175)绪论 (175)第一章龚自珍与“己亥杂诗” (176)第二章黄遵宪、梁启超与诗界革命 (178)第三章四大谴责小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古代作品选2-18页
一、宋代部分01.王禹偁《村行》,著有《小畜集》《待漏院记》。
02.范仲淹,有《范文正公集》《渔家傲》,其词善写塞上风光。
03.张先,字子野,有《安陆词》,《天仙子》。
04.晏殊,有《珠玉词》,《浣溪沙》。
诗属西昆体,词承南唐遗风,近于冯延巳。
所作多写闲情逸致。
05.梅尧臣,宛陵人,世称宛陵先生。
有《宛陵先生集》,《汝坟贫女》。
以平淡的诗风反对“西昆派”讲究词藻华丽的诗风,所作多反映民生疾苦。
06.苏舜钦,建沧浪亭寄情山水《苏舜钦集》《初晴游沧浪亭》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07.欧阳修,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与宋祁合修《新唐书》,有《新五代史》《六一词》《欧阳文忠公集》,《戏答元珍》《踏莎行》《五代史伶官传序》《秋声赋》,词多写恋情离思。
《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踏莎行》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08.柳永,有《乐章集》,《望海潮》《雨铃霖》《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09.曾巩,南丰人,南丰先生,有《元丰类稿》,《墨池记》。
10.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
有《临川先生文集》《临川先生歌曲》,《明妃曲》《桂枝香》(金陵怀古)11.晏几道,号小山,《小山词》,《临江仙》,所作多感伤之辞。
1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乌台诗案”遭贬《东坡乐府》《游金山寺》《江城子》《卜算子》《定风波》《方山子传》13.苏辙zhe,号颖ying滨遗老,《栾luan城集》,《上书密韩太尉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概况
《论语》共 20 篇,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著作,由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 战国
近、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非攻(发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尚贤(不分贵贱的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思想家、教育家、 时期 、
书名 等
散代
乐不思蜀刘禅三顾茅庐刘备初出茅庐孔明望梅止渴曹操赤膊上阵许褚刮目相看吕蒙三气周瑜巧借东风六出祁山空城退敌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七步之才曹植手不释卷吕蒙单刀赴会关羽草船借箭孔明得陇望蜀孟德如鱼得水刘备鞠躬尽瘁单刀赴会败走麦城刘备顾茅庐吕布吕布戏貂蝉辕门射戟殒命白门周瑜孔明一身是胆赵火烧赤壁张飞鞭督邮义释严颜醉酒失徐州赵云血战长坂坡计取桂阳等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概况表
班级
书名 等 主 要 内 容 作 者 朝 代 名 句 或 成 语
姓名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称为《诗》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沿用至今。运用了“赋” “比” 被称为 “中华诗祖” 成 书 跨 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②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③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兴”的表现手法。共收入自 西周初年 至春秋 中叶大 约五 百多年的 诗歌 三 百 零 五 篇 。 《诗经》 共分风 、 雅 、 颂 的尹吉甫(西周著 度 达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⑤言者无罪,闻者足戒。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⑦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⑧ ★诗歌《诗经》 三大部分。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 160 篇; 《雅》分为《小雅》 (74 篇)和《大雅》 (31 篇) ,是宫廷 名政治家、 军事家、 600 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愧于天,不畏于人。⑨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⑩战战兢兢,
中国古典文学目录
中国古典文学目录中国古典文学总序第一编上古文学上古文学综述第一章《诗经》(纳秀艳)第一节《诗经》的分类与内容第二节《诗经》的艺术与影响第二章史传散文(李成林)第一节《国语》:国别之始重在记言第二节《左传》:叙事之最莫过左氏第三节《战国策》:纵横家言亦史亦文第三章诸子散文(童占芳)第一节方正浑厚儒家之文第二节文辞美富道家之文第三节冷峻峭刻法家之文第四章楚辞(纳秀艳)第一节楚辞与楚文化第二节鸿篇巨制千古《离骚》第三节绮靡伤情婉娩缠绵第五章《史记》与《汉书》(李成林)第一节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第三节究西都之始末穷刘氏之废兴第四节史汉之别班马之分第六章汉代论说散文(李措吉)第一节西汉鸿文务实切用第二节散文转型本经立义第三节复古文风宗经征圣第四节汉末清议指切时弊第七章汉代辞赋(安海民)第一节祖述屈原楚辞的骚体赋第二节艺术转型与大赋范式的确立第三节赋家的诗人化与赋的诗化第八章汉代诗歌(纳秀艳)第一节《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第二节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第二编中古文学中古文学综述中古文学(上)第一章建安风骨(甘生统)第一节古直曹公与便娟子桓第二节建安之杰曹子建第三节竞呈才藻的建安七子第二章正始之音(甘生统)第一节阮旨遥深第二节稽志清峻第三章太康之英(安海民)第一节陆海潘江第三节左思风力第四章陶渊明(李英)第一节魏晋风度与陶渊明第二节平淡诗风及其渊源第五章南朝风流(李英)第一节大小谢与山水诗第二节鲍照及其创新第三节骈文及其衍化第六章北朝文苑(耿朝晖)第一节庾信文章老更成第二节散文三著第七章志人志怪(耿朝晖)第一节《搜神记》:发明神道之不诬第二节《世说新语》:名士的教科书中古文学(下)第一章初唐革新(孙玉冰)第一节初唐四杰第二节陈子昂和唐诗风骨第三节孤篇横绝竞为大家第二章盛唐气象(孙玉冰)第一节王孟山水第二节高岑边塞第三节王昌龄、崔颢、王之涣与清刚奇伟之诗风第三章中唐之兴(方丽萍)第一节大历诗风第二节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风貌第三节元白诗派第四节诗鬼李贺第四章晚唐余韵(方丽萍)第一节牧之的末世挽歌第二节义山的爱情绝唱第三节苦吟诗人:贾岛、姚合第五章诗仙太白(许慧茹)第一节天才诗人与盛唐魅力第二节笔惊风雨、诗泣鬼神的艺术成就第六章诗圣子美(许慧茹)第一节史家之笔与拳拳臣心第二节沉郁顿挫、萧散自然的艺术风格第七章唐代散文(李措吉)第一节引物连类、穷情尽变——韩昌黎之文第二节简古峭拔、立意精警——柳河东之文第八章唐传奇(祁海燕)第一节传奇题材之嬗变第二节作意好奇之艺术特色第九章五代词坛(祁海燕)第一节词起“花间”第二节梦归南唐第三编近古文学近古文学综述第一章宋词(北宋)(李玲珑)第一节官僚文人闲雅有情思------晏欧、张先第二节浪子文人屯田辟蹊径------ 柳永第三节北宋婉约之宗周邦彦第二章千古奇才苏东坡(孙玉冰)第一节因情造文以诗为词---苏词第二节诗情画意理趣气韵的融合---苏诗第三节万斛泉源汪洋恣肆----苏文第三章宋词(南宋)(李玲珑)第一节其词清丽其品端庄----李清照第二节清空骚雅雾里看花----姜夔第三节映梦窗凌乱碧----吴文英第四章英雄词人辛稼轩(孙玉冰)第一节大声镗鎝小声铿鍧第二节花间丽语缠绵妩媚第三节啸傲溪山自然风趣第五章宋诗(方丽萍)第一节铺张学问点化陈腐-----江西诗派第二节中兴四家豪健俊逸是陆游第三节徘徊在唐音与宋调之间-江湖派第六章宋代散文(李措吉)第一节文坛盟主革新领袖欧阳修第二节苏询、苏辙散文第三节-王安石散文曾巩散文近古文学(下)元代文学第一章元代杂剧(李玲珑)第一节书会才人---元杂剧的作者第二节娱乐化、商业化---演出特点第三节综合性、抒情性---艺术形式特点第二章中国杂剧之父------关汉卿(耿朝晖)第一节悲剧喜剧惊天地第二节曲尽人情本色当行第三章《西厢记》(孙玉冰)第一节《莺莺传》与西厢故事“双璧”第二节愿天下有情的终成眷属---主题思想第三节花间美人文采诗剧第四章元代散曲(甘生统)第一节“一代巨手”马致远第二节豪辣率真急切透辟-----前期作品第三节情调感伤形式华美----后期作品第五章元代南戏(李玲珑)第一节南戏的产生发展及体制特征第二节四大南戏第三节南戏之祖----《琵琶记》第六章元代诗(李蕊梅)第一节气骨超迈与尊情求美-----刘因、赵孟頫第二节追求绮丽强调自我------四家诗第三节震撼诗坛的“铁崖体”第四节前后七子第七章《三国志演义》(李蕊梅)第一节仁政追求与多重悲剧第二节历史演义的典范第八章《水浒传》(李蕊梅)第一节忠义悲歌与复杂内蕴第二节同而不同处有辨第四编晚古文学晚古文学综述第一章《西游记》(童占芳)第一节哲理说与游戏说第二节奇幻美与诙谐性第二章《牡丹亭》与“沈汤之争”(童凤畅)第一节浪漫主义与文化警示意义第二节沈汤之争第三章《金瓶梅》(童凤畅)第一节灰暗的世俗人情画第二节白话长篇的里程碑第四章三言二拍(童凤畅)第一节市民社会的风情画第二节无奇之所以为奇第五章《长生殿》与《桃花扇》(许慧茹)第一节精神的“长生”第二节历史反思与征实精神第六章《聊斋志异》(童占芳)第一节狐鬼世界与现实投射第二节一书而兼二体第七章清词中兴与纳兰性德(祁海燕)第一节中兴之因及创作实绩第二节北宋以下,一人而已第八章《儒林外史》(祁海燕)第一节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第二节失望中的理想图谱第三节叙事结构与反讽第九章《红楼梦》(赖振寅)第一节悲剧世界第二节“人各一面”与心灵展示第三节诗化语言与网状结构第十章晚古诗文(童占芳)第一节文学复古与公安派第二节带着枷锁的笑——小品文第三节宗唐与宗宋第四节龚自珍第十一章翻译文学与四大谴责小说(祁海燕)第一节林纾与翻译文学的兴盛第二节四大谴责小说第五编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概述第一章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第一节神话一、神话简况二、经典作品分析第二节民间传说一、民间传说简况二、经典作品分析第三节民间故事一、民间故事简况二、经典作品分析第二章口头韵文民间诗歌第一节史诗一、史诗简况二、经典作品分析第二节民间叙事诗一、民间叙事诗简况二、经典作品分析第三节民间歌谣第四节一、民间歌谣简况二、经典作品分析第三章民间曲艺及小戏第一节民间曲艺一、民间曲艺简况二、经典作品分析第二节民间小戏一、民间小戏简况二、经典作品分析第六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述第一章诗词:一、维吾尔族1、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福乐智慧》2、艾合买提《真理的入门》二、藏族1、米拉日巴《米拉日巴道歌》2、萨迦班智达《萨迦格言》3、仓央嘉措《仓央嘉措情歌》三、满族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四、蒙古族梦麟《登长干浮图绝顶放歌里》五、回族萨都剌《鬻女谣》六、纳西族桑映斗《士兵行》七、白族杨黼《词记山花—咏仓洱境》第二章戏剧:一、蒙古族杨景贤杂剧《西游记》二、女真族李直夫《虎头牌》三、藏族《文成公主》第三章小说:一、满族《儿女英雄传》二、维吾尔族《先知传》三、蒙古族《一层楼》四、藏族《旋努达美》第四章历史文学:一、藏族巴赛囊《巴协》二、蒙古族萨囊彻辰《蒙古源流》第五章传记文学:一、藏族桑吉坚赞《米拉日巴传》二、蒙古族热金纳·萨戈拉《内齐禅师传》。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 关于姜嫄感天生子的神话,建国后提出的一 种最重要的解释是“图腾受孕”说。此说首 先由于省吾在《诗“履帝武敏歆”解》一文 中提出。他说原始人们认为妇女怀孕是由于 “图腾童胎入居妇女体内的虚幻想法”,姜 嫄所履的巨人之迹正是“周人远祖的图腾, 因而受孕生子” 。
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中华书局,1982。
關於《十三經注疏》
(1)何為“十三經”? (2)何為“阮刻本”? (3)何為《毛詩正義》? (4)最易閱讀的《十三經注疏》版本?
《關雎》的藝術特色
❖ “兴”与“赋”的完美融合
關於“賦、比、興”的理解
東漢鄭玄《周禮》“太師”注云:“賦之 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比,見今之失, 不敢斥言,取比類而言之;興,見今之美, 嫌于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
《小雅·采薇》
❖ 解題之解題 (1)為何“雅詩”分大小? (2)何人言“《小雅》怨诽而不怒”? (3)王夫之《薑齋詩話》
文本补释
❖ 薇:又名“大巢菜”、 “野豌豆”。一種一年 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 結寸许长扁荚,中有種 子五六粒,可吃。
❖ 采薇的文化史意义 陶渊明《拟古》:饑食 首陽薇,渴飲易水流。
——选自《乐府诗集》
課後作業
❖ (1)背誦《小雅·采薇》; ❖ (2)預習《大雅·生民》,抄寫一遍,并根
據註釋嘗試翻譯。
《大雅·生民》
❖ 解題:《詩經》中属于周民族的史詩包括: 《生民》:后稷(尊主也,故推以配天) 《公劉》:公劉(后稷曾孙,迁都于豳) 《綿》:大王(公刘十世孙,文王興邦之基) 《皇矣》:文王(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 《大明》:武王(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
❖ 郭沫若在1929年出版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中就已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