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作品中“农民工”的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很多建设工程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很少有城市人愿意从事此项工作,因此农民工就成了其中一个重要主力。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农民一直都是社会的一个重要主体,因此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对农民有很多描写。因此很多文人通过对农民生活进行描写,侧面的体现出了社会真实的形态,从而提高大众们的思想水平、文化,让社会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关键词:农民工; 现代文学; 形象

多数人把文学只当成了一种艺术,但它其实也是一种文化想象、生命想象、社会现象。在我国文化历史的长河中,乡土文学是一朵奇葩,是传统文化的根基,可以说我国是地地道道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不管现在的时代才如何改变,城乡之间的差异有多大,我们都不能否认乡土文学一直都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的节目、报道中都越来越关注农村人们的生活,比如说他们的生活如何贫困,房屋如何简陋,多么的渴望学习,耕地是如何的辛苦,因此也就有很多文人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来表现出农民工的生活想象以及他们所承载的辛勤精神。

一农民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改变

1建国前

我国古代将人民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几乎每家都是靠耕田谋生的,是属于自给自足这样的经济现状,但是在封建社会地主、官僚为了自身利益而使用各种方法来欺压百姓,因此国家征收的赋税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生活也不得安宁,所以在也就有诗人以诗的方式表达出了自己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愤怒,比如说《木兰诗》、《观刈麦》、《悯农》等等,还有四大名著的《水浒传》也是以农民为主角进行创作的。

随着鸦片战争的开始,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乡村保留着封建剩余势力,城市则大多都是殖民地,外国人不断的把商品经济引进的中国,这也使中国放弃了从来的自然经济,而这时城乡之间出现了二元化这种经济形态,这也是农民向城市“移民”的一个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断走进城市,在城市安家定业,也是从这开始城乡单向流动这样的情况就几乎没有改变过。

2建国后

自从五四新文学产生以后,文学作品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时就有很多文人关注到了农民进城这个社会现象,因此也就写出了很多以农民为主角的文学作品,从而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反响。现代文学中“农民工”一直都是文人门所探讨的主题,而文人对此如此热衷也是有一定原因的:(1)绝大多数的农民工都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文化素质也不是很高,而且这类人群可以说是传统的“剩余”,因此研究他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是沿着什么轨迹转变的;(2)农民工是社会当中的弱者,因此关注农民工的生活有着社会意义;(3)农民工的结局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的,那么在研究原因的时候就会引起社会的深思。在上世纪20年代就出现过讲述农民工类的小说,比如说《乡心》讲的就是农村在衰败以后,文中的阿贵来到城市谋生,本来是怀揣着热情、期待进城打工,却没有想到城市的生活是如此难以适应。在上世纪30年代,老舍、吴组缃等文人对这样的现象进一步描写,像是《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虽然是从农村而来,但是身上却具备着很多传统美德,但是当面临城市的时候也只能幻灭而终。再到今天,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这样的社会情况也成为了文学创作的一个素材,比如说《陈奂生上城》就是以文中陈奂生主人公视角来描写城市所发生的变化的;在《哦,香雪》中讲述了一名乡村少女对都市文明的向往,通过文中的乡村少女来描写了很多农村人对这样的城市生活的无限憧憬;《城市里的一颗庄稼》中的崔喜是一名农村姑娘,嫁给死了老婆的城市人宝东就是为了进城;《富萍》中的农村女孩也是太过留恋城市生活而嫁给一个残疾人。

二传统农民先锋代表——陈奂生

在上世纪的80年代社会的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就有很多的启蒙作家将写作目标对准了农村市场,这个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形象都是纷繁复杂的,但是其中最能给人留意深刻印象的就是传统农民这个系列。这个时期因为商品经济的涌现,而且也慢慢变得合法化,这时农民们的经济意识也随之产生,越来越多的农民注重起了物质条件,因此陈奂生就来到了城市,光明正大的卖起油绳也不会被批斗。起初的陈奂生是想买一顶帽子才卖起油绳的,但是因为忽然病倒而被人送到招待所住宿,而故事的高潮就起于陈奂之知道住宿费是5元的时候,当陈奂之认出发票上的那几个字以后所表现出激动、惊讶就很明显的体现出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

在《腊月正月》中的韩玄子在村中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和威望,但是王才所办起的工厂很成功,因此村民都被王才工厂的经济效益所吸引投奔于王才,而这也很明显的表现出了商品经济意识已经渐渐的走进了农民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