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信息传递内控实施细则
内部信息报送管理制度

内部信息报送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规范内部信息的报送和管理,提高内部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和岗位,在报送内部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报送内容内部信息的报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公司重要决策、发展战略、市场动态、财务数据、人事安排、项目进展等事项。
第四条报送方式1. 定期报送:各部门应根据公司的要求,定期将相关信息报送给上级部门或公司领导,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
2. 临时报送:在重大事项发生时,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或公司领导报送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处理和应对。
3. 紧急报送:在紧急情况下,如出现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等,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或公司领导报送相关信息,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第五条报送程序1. 报送申请:报送方应填写报送申请表,明确报送内容、报送对象、报送原因等情况,并经审核后方可进行报送。
2. 报送审批:报送方应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并经上级部门或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进行报送。
3. 报送执行:报送方应按照报送内容和报送方式进行操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报送记录:报送方和接收方应保存好报送记录,以备查阅和核实。
第六条保密措施1. 保密意识:报送方应增强保密意识,不得泄露公司的机密信息,严禁私自转发或外传。
2. 保密责任:报送方承担对所报送信息的保密责任,如有泄密行为将受到公司的处罚。
3. 保密措施:公司应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加强对内部信息的管理和监控,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第七条监督检查公司应定期对报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内部信息的报送管理制度得到贯彻执行。
第八条处罚规定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理,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检查、降职处分、甚至开除等。
第九条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修改将另行通知。
制度修订者:公司领导小组批准单位:公司董事会批准日期:XXXX年XX月XX日以上为公司内部信息报送管理制度,希望全体员工认真遵守,并积极配合,共同维护公司内部信息的安全和准确性,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一、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概述《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中所指信息系统,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内部控制进行集成、转化和提升所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促进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减少人为操纵因素;同时,增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以及相关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为建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提供支持保障。
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是信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员、信息流和运行规程等要素组成。
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以及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至少应当关注下列方面:1、信息系统缺乏或规划不合理,可能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2、系统开发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授权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控制;3、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信息泄漏或毁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二、信息系统的开发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和业务需要进行信息系统建设,首先要确立系统建设目标,根据目标进行系统建设战略规划,再将规划细化为项目建设方案。
企业开展信息系统建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行开发、外购调试或业务外包等方式。
选择外购调试或业务外包方式的,应当采用公开招标等形式择优选择供应商或开发单位。
选择自行开发信息系统的,信息系统归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企业内部相关业务部门进行需求分析,合理配置人员,明确系统设计、编程、安装调试、验收、上线等全过程的管理要求。
企业信息系统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增进开发单位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的日常沟通和协调,组织独立于开发单位的专业机构对开发完成的信息系统进行检查验收,并组织系统上线运行。
(一)制定信息系统开发的战略规划信息系统开发的战略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起点。
战略规划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制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局性、长期性规划。
2024年内部控制制度范本(三篇)

2024年内部控制制度范本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信息传递与披露第一条为确保公司内部信息传递的顺畅与高效,特建立内部信息传递体系,明确信息传递的流程与标准。
针对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包括但不限于方式、内容及时限,制定详细的控制程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第二条为强化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与透明度,建立信息披露责任制度,将信息披露职责明确至个人,确保董事会秘书能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公司各类信息,并依据相关规定对外进行完整披露。
信息传递控制的实施细则及后续改善工作,由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与综合办公室共同负责。
第二章内部审计与监督第十条审计部作为独立的监督机构,负责全面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评估其有效性,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及纠正错误的建议。
审计部直接对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接受其领导与监督。
第十一条审计部内部配备具有会计、法律、管理或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专业知识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
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需经董事会审议通过。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细则,内容至少涵盖: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完整性与科学性评估;执行情况的检查与评估;发现缺陷及异常情况的处理程序与方法。
第十三条审计部每年制定并执行年度内部控制审计计划,通过检查工作底稿、收集相关资料,编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人员需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跟踪,并定期提交落实情况报告,评估相关部门的整改效果。
上述审计资料至少保存五年。
第十四条审计部应于每年特定日期前,向董事会提交上一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总结报告,该报告应如实反映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异常事项及其处理建议与整改情况。
第三章内部控制效果评估第十一条为确保内部控制的持续有效,公司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制度,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全面评估,以协助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及时了解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适时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十二条公司内部各部门需定期自行检查其内部控制状况,并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效果考核。
公司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制度

(四)规划企管部:负责季度、年度工作总结,公司制度管 理风险评估报告,公司的月度、季度、年度经营计划和分析报 告 及关键业绩指标等;
(五)财务部:负责财务信息系统的内部信息报告,财务预 算、预算调整和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等;
(二)及时有效性:如果信息未能及时提供,或者及时提供 的信息不具有相关性,或者提供的相关信息未被有效利用,都可 能导致企业决策延误,经营风险增加,同时也将大大降低内部报 告的决策相关性;
(三)遵守保密原则:企业内部的运营情况、技术水平、财 务状况以及有关重大事项等通常涉及到商业秘密,内幕信息知 情 者(包括董事会成员、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涉及信息披露 有关部门的涉密人员)都负有保密义务。
第八条各单位应根据文本格式、图表格式、数字格式、综 合格式等内部报告格式分类报送。
第三章 内部报告管理
3
第九条为保证信息流的畅通和有效,各单位要落实具体的 责任人、内容和时间,收集处理信息的人员要在思想、方法和 行 动上保持一致性。
第十条为确保内部报告信息质量,负责信息报送的各管理 层级负责人对报送信息具有审阅责任,对报送信息的质量、及时 性和合规性负责。信息上报的质量、及时性和合规性要纳入信息 上报人员及其所在部门负责人的考核指标。
第十五条 公司各单位要有效利用内部报告进行风险评估, 准确识别和系统分析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内外部风险,确定风险 应 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对于内部报告反映出的问 题要 及时解决,涉及突出问题和重大风险的,要启动应急预案 。
第十六条 各单位在报送和使用材料过程中,要明确保密内 容、保密措施密级程度和传递范围,防止泄露商业秘密。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为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全面落实《常德市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工作方案》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局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中央省市作风建设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精神,按照常德市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工作方案的要求,通过宣传动员、内部自查、制定制度、严格执行的方式,夯实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使用安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切实防范和预防腐朽,规范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
二、目标任务(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使内部控制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注重风险防范、处处强化责任意识的良好氛围;各类经济活动的规章制度及其业务流程得到细致梳理,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实现有效分离,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内控机制更加完善 ;内部控制牵头科(室)及其工作职责得到进一步明确,各科(室)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联动机制更加顺畅、高效,形成管控合力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得到建立健全;账务处理及财务信息编报水平明显提高;内控信息化手段建设取得进步,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方法更加科学规范 ;以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要内容,汇编形成我局内部控制工作手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落实工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内部控制工作成效不断显现。
(二)工作任务。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努力从单位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
一是建立并组织实施适合我局实际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二是梳理我局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制度.doc

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制度7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利用,根据证监会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以及《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信息传递”,是指公司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
第三条公司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全面梳理内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强化内部报告管理,明确内部信息传递的内容、保密要求及密级分类、传递方式、传递范围以及各管理层级的职责权限等,促进内部报告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内部报告的作用。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管理层级。
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第五条公司依据发展战略目标、年度经营计划和风险控制要求,针对各管理层级对信息需求的详略程度,建立以绩效考核标准为中心、并与全面预算管理等相结合的层次分明的内部报告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一)满足使用者信息需求的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二)过程导向指标,包括生产稳定性、产品质量、产量、正品率、一等品率、应急响应速度、安全事故数、员工培训率等;(三)结果导向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回收率、生产成本、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等。
第六条依据公司组织架构和各层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收集和报送内部报告信息的归口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确定定期报送信息的内容和时间要求,促进建立标准化的报告格式和流程。
内部报告依据全面预算的标准进行信息反馈,将预算控制的过程和结果向公司管理层报告,以有效控制预算执行情况、明确相关责任、科学考核业绩,并根据新的环境和业务,调整决策部署,更好地规划和控制企业的资产和收益,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管理的协同效应。
第七条内部报告的起草必须与审核岗位相分离,内部报告在传递前必须经签发部门负责人审核。
负责信息报送的各管理层级负责人对报送信息具有审阅责任,对报送信息的质量、及时性和合规性负责。
办公室保密细则

办公室保密细则标题:办公室保密细则引言概述: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泄露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特别是在办公室环境中,保护公司的机密信息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办公室内部信息的安全性,公司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保密细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办公室保密细则的相关内容。
一、员工保密责任1.1 签署保密协议:所有员工在入职时应签署保密协议,承诺不泄露公司机密信息。
1.2 保密培训: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保密培训,加强员工对保密意识的培养。
1.3 严格审查权限:对于不同级别的员工,公司应设定不同的信息访问权限,确保机密信息只能被有权人员查看。
二、信息存储与传输2.1 加密技术:公司应采用加密技术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存储,确保信息安全。
2.2 网络安全:建立防火墙和安全认证系统,防止黑客入侵和信息泄露。
2.3 限制外部设备:禁止员工使用个人设备传输公司机密信息,防止信息外泄。
三、文件管理3.1 文件标记:对所有文件进行标记,明确文件的保密级别和查阅权限。
3.2 文件销毁:定期清理不需要的文件,并采用安全的方式进行销毁,避免信息泄露。
3.3 文件备份:建立定期备份机制,确保重要信息不会因意外情况丢失。
四、访客管理4.1 严格访客登记:所有访客进入办公室前需进行登记,确保访客身份清晰。
4.2 限制访客权限:对于不同级别的访客,公司应设定不同的权限,避免访客获取机密信息。
4.3 监控监控设备:在办公室内部设置监控设备,监控访客活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五、违规处理5.1 违规处罚:对于违反保密细则的员工,公司应根据情节轻重赋予相应的处理,包括警告、罚款甚至解雇。
5.2 审查机制:建立信息审查机制,定期检查员工的信息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5.3 定期检查:公司应定期对办公室内部的信息安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保密细则的执行情况。
结论:办公室保密细则是公司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惟独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和规范,才干有效保护公司的机密信息。
公司应加强员工保密意识培养,加强信息存储与传输安全,规范文件管理,严格访客管理,建立违规处理机制,确保办公室内部信息的安全性。
内控指引17之制度详解

内控指引17之制度详解第17章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内部信息传递17.1 内部报告形成管控规范17.1.3 内部反舞弊管理制度编号制度名称内部反舞弊管理制度受控状态执行部门监督部门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加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防止舞弊,降低公司风险,规范公司经营行为,维护公司与股东的合法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以及下属各控股子公司、独资子公司和分公司。
第3条反舞弊工作宗旨规范公司所有员工的职业行为,树立廉洁从业和勤勉敬业的良好风气,防止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的现象发生。
第2章舞弊概念说明与表现形式第4条含义界定本制度所称的舞弊是指公司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谋取个人不正当利益,损害公司利益,或为公司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第5条损害公司正当利益的舞弊主要有以下八种表现形式。
1. 收受贿赂或回扣。
2. 非法使用或占有公司财产。
3. 贪污、挪用、盗窃公司财产。
4. 伪造、编造会计记录或凭证。
5. 泄露公司的商业或技术秘密。
考证部门 6. 未经授权,以公司的名义进行各项活动。
7. 财务报告或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错漏。
8. 其他损害公司利益的舞弊行为。
第6条为公司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舞弊形式 1. 支付贿赂或回扣。
2. 出售不存在或不真实的资产。
3. 偷税漏税,非法避税。
4. 财务报告或信息披露存在虚假信息或误导性陈述。
5. 其他为公司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舞弊行为。
第3章反舞弊责任划分第7条公司董事会应督促总经办建立反舞弊文化环境,并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以预防舞弊行为的发生。
第8条总经办应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举报投诉渠道进行防范和发现舞弊,实施控制措施以降低舞弊发生的几率,并对舞弊行为采取适当有效的补救措施。
第9条总经办应对公司发生的舞弊行为承担责任,并负责公司内部跨部门反舞弊工作的协调和指导。
学校内控执行制度

一、引言内部控制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学校各项业务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手段。
为加强学校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效率,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规范学校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水平;2. 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法制观念;3. 促进学校各项业务活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4. 降低学校运营风险,保障学校资产安全。
三、组织架构1. 学校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内部控制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2. 各部门、各学院设立内控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本学院的内部控制工作;3. 学校设立内部控制办公室,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
四、内部控制制度内容1.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学校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2. 内部控制环境:学校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环境,包括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员工培训等;3. 风险评估:学校应定期开展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4. 控制活动:学校应制定一系列控制活动,包括授权审批、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等;5. 信息与沟通:学校应建立健全信息与沟通机制,确保内部控制信息的准确、及时传递;6. 监督:学校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估和改进。
五、制度执行1. 学校各部门、各学院应按照本制度要求,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内部控制措施和责任;2. 学校应定期组织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3. 学校内部控制办公室应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4. 学校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六、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取得显著成效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2. 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门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监督部门职责:负责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监督和评价工作,包括对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审查、对内控体系建设情况的监督评价、对内控体系建设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和督促整改、对内控体系建设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等工作。
监督部门应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内控体系建设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是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指导性文件,是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基础和核心。
实施方案应当明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时间表、责任人和监督机制等内容,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同时,实施方案应当与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相衔接,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公司的业务目标相一致。
三、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应当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分阶段、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
各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
同时,公司应当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
监督和评价工作应当由专门的监督部门负责,监督部门应当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向领导小组报告评价结果和建议。
同时,公司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持续改进公司应当始终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持续改进的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水平。
公司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总结经验,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改进。
内控-内部的信息传递

企业内部控制—内部信息传递一、业务目标1.内部报告编制与时、准确、全面,能够满足企业内部信息需求,为企业进展运营分析和决策提供合理依据.2.信息的收集、报送和保管程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管理的要求.3.通过制度规X外部行情信息、内部经营数据信息与企业重大事项的收集和报告程序,为各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4.明确决策信息、重大事项、经营数据的浏览权限和某某要求,躲避数据信息的不合法使用风险.5.经营数据信息全面受控、传递通畅,保证公司财务报表信息准确与时.6.规X公司内部信息重大事项的内部报告流程和职责,防止企业虚假信息和舞弊行为.二、业务风险1.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进展.2.信息管理分类不清、不能有效收集外部信息、内部经营数据得不到有效收集汇总,内部信息传递不畅通、不与时,可能导致公司决策失误.3.没有某某措施或信息收集和内部报告程序不严密、公司经营数据传递不规X,可能造成公司内部信息传递中商业被泄露,可能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4.经营数据信息不准确、发生重大事项不能与时上报或隐瞒重大事项的,可能导致舞弊行为发生或上层领导决策失误,可能引发更大的经济或信誉损失.5.不建立内部员工信息反应和投诉双向交流制度,不但造成员工积怨、也可能造成公司舞弊不能与时发现,影响正常生产经营.6.信息反应或重大事项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公司对外信息披露不与时或提供虚假信息,严重影响公司社会声誉、或受到证监会或政府主管部门处罚.三、业务X围本业务流程主要描述与内部信息传递相关的业务流程.四、业务流程描述1.岗位职责2.内部信息表现的主要形式3.公司内部信息有效应具备的特点4.信息报告的分类5.即时经营信息报告6.经营数据信息报告公司的月度经营数信息,由公司财务经理负责分析汇总,编制本公司的《月度经营快报》,当月的《月度经营快报》应于次月2日前编制完成并报本公司总经理审阅,同时上报片区财务总监,由片区财务总监汇总报送总部财务部.公司《月度经营分析》由各部门在每月7号前完成,公司每月10号前由总经理组织召开月度经营检讨会,通报当月经营情况.年度经营数据信息,由财务负责人整理汇总,编制形成《年度经营报表》与分析报告.各类报表应按总部要求的期限与时间编制完成,于每年12月份的月度经营报表同时报告.年度终了10日内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召开年度经营检讨会,通报当年度预算指标完成情况.7.企业重大事项报告〔1〕总部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作出的会议决议;〔2〕购置、出售、出租资产,或对外投资、资产重组,价值≥200万元;〔3〕重大交易事项,交易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审计净资产10%以上,或总金额超过500万元;〔4〕发生内部关联交易,总价值≥100万元;〔5〕发生诉讼或仲裁事项涉案金额≥100万元,或连续12个月内发生诉讼或仲裁案件累计达到100万元以上;〔6〕发生重大亏损或遭受意外损失,价值≥200万元;〔7〕发生重大的质量、食品安全或客户投诉事件,涉案金额≥100万元;〔8〕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设备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等,造成人员伤亡的;〔9〕发生人员某某、舞弊、贪污、短款行为,涉案金额≥20万元的;〔10〕生产经营涉嫌某某,被政府主管部门调查、查封或受到重大行政、刑事处罚;〔11〕变更公司名称、合资公司章程、注册资本、注册地址、主要办公地址或联系;〔12〕其它可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8.内部反应信息报告9.内部信息的使用和风险评估公司各业务部门,接收到上级或下级传达的信息报告,应与时作出信息的发布X围和上报级别,以便其他部门和业务环节能够做到信息共享,使企业内部参与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人员了解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方面的信息,明确各自职责.10.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公司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内控目标以与经营活动的特点,建立自身的信息系统.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11.内部信息的某某规定12.建立投诉制度投诉是信息沟通的重要和重要形式.员工处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线,能够与时发现经营活动与内控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问题、缺陷和舞弊行为,并能就企业完善内控建设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改良意见.因此,公司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设置举报信箱和举报 ,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等.13.建立内部报告的评估制度,定期对内部报告的形成和使用进展全面评估,重点关注内部报告的与时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五、相关文件制度1.总部《信息系统管理规定》2.总部《财务报告管理制度》3.总部《档案管理规定》4.总部《信息系统管理规定》5.总部《信息系统管理维护方法》6.总部文件收发传阅审批管理规定》六、主要控制点1.信息报告的分类2.即时经营信息报告3.经营数据信息报告4.公司重大事项报告5.内部反应信息报告6.内部信息的使用和风险评估7.内部信息的某某规定七、相关工作记录经营快报、月度经营报表与年度经营报表、片区月度经营报表、片区年度经营报表、重大事项报告、文件接收传阅记录、文件发送确认记录、各类签呈申请.。
上市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与内部信息传递内控流程

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与内部信息传递内控流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信息系统的可靠、安全、稳定以及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性,避免人为原因导致系统瘫痪,充分发挥网络的快速性、有效性,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内部所有应用计算机部门。
第三条制定原则为:确保公司内计算机及网络的安全运行。
第四条本规定中所涉及的电脑设备,包括公司所有电脑、外挂设备及网络连接器,笔记本电脑的使用均按此规定执行。
第二节机房安全管理第五条非网络维护人员严禁触动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网络线路、机柜等)以免造成网络瘫痪。
第六条工作人员严禁将来源不明的光盘、U盘、软盘等带入机房,严禁未经许可私自在电脑上安装软件。
第七条严禁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机房,不得在机房内乱拉电线,乱接电源。
第八条工作人员要定期对机房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发现网络故障等问题要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九条服务器平时应处于锁定状态,管理人员要保管好登录密码;第十条机房配备专业系统管理人员,负责系统安全检查、系统相关参数的配置与软件安装、硬件维护;第十一条系统管理员有权管理各用户的用户密码、用户权限、IP 地址、网关、DNS配置,其他人员不得随意修改相关的系统配置信息;第十二条网络内各类服务器中开设的帐户和口令为秘密信息,系统管理员应当对各服务器的密码进行保密,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这些信息。
第三节网络安全管理第十三条局域网内各终端用户必须熟练掌握局域网络使用的基本知识,熟悉本职工作范围内的网络工作软件及其使用方法,确保正确、规范操作;第十四条局域网内各终端机要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发现问题应立即报告网络维护人员。
第十五条严格遵守信息传递操作流程。
各终端计算机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共享硬盘或文件夹,设立的共享硬盘或文件夹使用完毕后应立即取消共享设置。
第十六条网络用户密码及共享权限密码严禁外泄。
内部信息传递

四川航天金穗高技术有限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手册第16号内部信息传递内控管理手册二O一二年七月修订记录类别:A-增加;M-修改;D-删除目录一、管理手册的目的和范围 (1)1.1目的 (1)1.2范围 (1)二、引用文件 (1)三、内部信息传递业务管理权限设置及审批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内部信息传递业务内控管理要求 (2)4.1内部信息传递业务的目标 (2)4.2内部信息传递业务的风险 (2)4.3内部信息传递业务的关键控制措施 (2)4.4内部信息传递流程规范 (5)五、控制实施文档目录 (12)一、管理手册的目的和范围1.1目的为了促进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利用,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特编制此管理手册。
1.2范围本手册适用于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分公司,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公司控股子公司、合营公司、参股公司参照执行。
财务报告的传递在《财务报告内控手册》规范,不属于本手册规范的内容。
二、引用文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文件控制程序》《文件管理标准》《外来文件处理标准》《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档案管理标准》《印章使用及管理标准》《例会管理制度》三、内部信息传递业务管理权限设置及审批程序四、内部信息传递业务内控管理要求4.1内部信息传递业务的目标4.1.1 经营目标A.内部报告系统功能健全、内容完整。
B.内部信息传递通畅、及时。
C.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报告传递保密机制。
4.1.2合规目标内部报告传递过程中各环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控要求。
4.2内部信息传递业务的风险4.2.1 经营风险A.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
B.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
公司信息传递管理制度

公司信息传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内部信息传递管理行为,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质量,维护公司形象和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级部门、各个岗位以及员工。
第三条公司信息传递应当遵守公开、公平、及时、真实的原则,坚持信息公开和透明原则。
第四条公司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应当保护公司各种商业机密和行业内部信息,并杜绝信息泄露行为的发生,切实维护公司的利益。
第五条公司领导应当带头遵守并严格执行公司的信息传递管理制度,同时要求员工严格执行,在工作中主动传递正确、及时的信息。
第二章信息传递的形式和渠道第六条公司信息传递可以通过口头、书面、电子邮件、会议等形式和渠道进行。
第七条口头信息传递应当遵循简洁清晰、准确真实的原则,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第八条书面信息传递应当规范格式和内容,标明发件人、收件人、发送时间等基本信息。
第九条电子邮件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应当谨慎使用,防止信息泄露和安全风险。
第十条会议是公司内部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每次会议应当明确议程、主题和参与人员,确保传递信息的准确和高效。
第三章信息传递的要求和规范第十一条公司内部信息传递应当遵守及时、全面、准确、真实的原则,避免产生误导和不确定性。
第十二条发送信息的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态度,在传递信息时可以适当借助相关资料和工具,确保信息的准确和详尽。
第十三条接收信息的人员应当认真倾听、仔细理解,对于不明确的地方及时提出疑问,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第十四条信息传递中出现疑义或纷争时,应当及时向公司领导或相关部门报告,尽快解决问题,确保公司的正常运作。
第十五条任何人员在信息传递中如发现违反规定或涉及公司私密信息的行为,应当立即举报,一经核实将严肃处理。
第四章信息传递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第十六条公司领导应当对公司内部信息传递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七条部门主管应当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部门信息传递管理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落实整改措施。
公司信息管理规章制度

公司信息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健全公司信息管理制度,规范信息管理行为,保护公司信息资源安全,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公司信息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合法、规范、安全的原则,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划定信息管理主体,落实责任。
第三条公司信息管理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及外聘人员。
第四条公司信息管理工作由公司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全体员工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
第五条公司信息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信息资源分类、采集、存储、传输、使用、保护和处置等内容。
第二章信息资源分类第六条公司信息资源包括机密信息、重要信息、一般信息和临时信息四类。
第七条机密信息是指对公司利益、安全、声誉等有重大影响,且仅有少数人允许知悉的信息。
第八条重要信息是指对公司正常运营有一定影响,且必须受到特别保护的信息。
第九条一般信息是指不属于机密信息和重要信息的一般资料。
第十条临时信息是指临时生成的信息,传播范围有限,不属于重要资料。
第十一条全体员工应当按照信息资源的分类要求,严格保密机密信息和重要信息,合理管理一般信息和临时信息。
第三章信息资源采集与存储第十二条公司信息资源的采集应当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原则,避免获取不良信息。
第十三条公司信息资源的存储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库,制定详细的存储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第十四条公司信息资源的存储格式应当统一规范,便于查阅和管理。
第十五条全体员工应当妥善保管个人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严禁私自存储公司机密信息。
第四章信息资源传输与使用第十六条公司内部信息资源的传输应当使用公司规定的通讯工具,不得使用私人邮箱或其他非公司授权的通讯方式。
第十七条公司信息资源的使用应当遵循合法、安全、规范的原则,不得用于违法活动或损害他人利益。
第十八条全体员工应当妥善利用公司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不得滥用信息资源或私自外传信息。
第五章信息资源保护与处置第十九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保护制度,确保信息资源不被非法获取、篡改或泄露。
内部控制实施细则

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内部控制实施细则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企业的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
正确实施内部控制细则,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风险,提高运营效率,保护利益。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内部控制实施细则的内容。
一、风险管理1.1 风险评估:企业应该对内外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以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
1.2 风险监控:企业应该建立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二、财务管理2.1 财务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报表编制规范等,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资金管理:企业应该合理规划资金运作,包括资金筹集、资金使用和资金监督等,以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和有效利用。
2.3 预算管理:企业应该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对各项费用进行合理安排和控制,确保企业的财务目标的实现。
三、信息管理3.1 信息安全:企业应该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备份、权限控制、网络安全等,以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
3.2 信息采集与处理:企业应该建立规范的信息采集和处理流程,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3 信息共享与传递:企业应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内部信息传递和外部合作,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
四、内部监督4.1 内部审计:企业应该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4.2 内部控制评价: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4.3 内部投诉与举报机制:企业应该建立内部投诉与举报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内部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
五、员工培训5.1 内控意识培养: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内控意识培养,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5.2 内控知识培训:企业应该组织内控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内控知识水平,增强内控工作能力。
5.3 内控能力提升:企业应该通过培训和考核等方式,提升员工的内控能力,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银行内部信件传递工作计划

银行内部信件传递工作计划
尊敬的各位同事:
根据银行内部的工作需要,我们制定了以下内部信件传递工作计划:
1. 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3点各安排一次内部信件的传递,确保及时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2. 每周五由固定的工作人员进行内部信件的整理和归档,以便后续查询和管理。
3. 对于重要文件,必须在传递前进行严格的查验和确认,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对于机密文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密传输、限制查阅范围等。
5. 在传递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异常情况需及时汇报,以便及时解决和处理。
希望各位同事能够严格按照以上计划进行工作,确保内部信件的传递工作顺利进行,谢谢!
此致
敬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信息传递细则
一、内部信息传递的总体要求
为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做好各项内部报告工作,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从各种渠道获取相应的信息。
企业内部信息有来自业务第一线人员根据市场或业务工作整理的信息,也有来自管理人员根据相关内部信息对所负责部门形成的指示或情况通报。
尽管有关信息的来源、内容、提供者、传递方式和渠道等各不相同,但收集和传递相关信息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准确性。
虚假或不准确的信息将严重误导信息使用者,甚至导致决策失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内部报告的信息应当与所要表达的现象和状况保持一致,若不能真实反映所计量的经济事项,就不具有可靠性。
(二)及时有效性。
如果信息未能及时提供,或者及时提供的信息不具有相关性,或者提供的相关信息未被有效利用,都可能导致企业决策延误,经营风险增加,甚至可能使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陷入困境,不利于对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和矫正,同时也将大大降低内部报告的决策相关性。
只有那些切合具体任务和实际工作,并且能够符合信息使用单位需求的信息才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三)遵守保密原则。
企业内部的运营情况、技术水平、
财务状况以及有关重大事项等通常涉及到商业秘密,内幕信息知情者(包括董事会成员、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涉及信息披露有关部门的涉密人员)都负有保密义务。
这些内部信息一旦泄露,极有可能导致企业的商业秘密被竞争对手获知,使企业处于被动境地,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二、内部信息传递流程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报告管理,全面梳理内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明确内部信息传递具体要求,关注内部报告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安全性,促进内部报告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内部报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