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逻辑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普通逻辑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逻辑”一词的含义1、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致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中国革命合乎逻辑的民展。
2、虚构、夸张是文学创作必要手段,但它不曾离开现实生活的逻辑,其目的在于更概括、更真实、更典型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答案:1和2中的逻辑分别指中国革命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生活的客观规律。
3、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好像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信,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完全失败。
4、写文章要讲逻辑。
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的结构,开头、中间、线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在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5、出现重复,部分是由于术语上的缺点,部分是由于缺乏逻辑修养.6、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3、4、5、6中的逻辑均指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7、普及逻辑应以而广量大的中学生为重点。
他们年纪轻,精力旺盛,记忆力和接受力强,在他们中普及逻辑收效较大。
8、逻辑并不难于理解,也有办法将所谓的难化为易。
7和8中的逻辑指的是逻辑学(即普通逻辑)。
二、在下列判断或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1)一切真知都是来源于实践。
2)一切交通事故都是违章造成。
3)一切国有的企业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6、10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即:一切S都是P。
4)一个统计数字的错误,或者由于材料不可靠,或者由于计算有偏差。
5)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
4和5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即:或者P,或者Q。
6)一切鸟都是卵生的,一切蝙蝠都不是卵生的,所以一切蝙蝠都不是鸟。
7)一切偶数都能被2整除,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所以一切奇数都不是偶数。
6和7具有相同的逻辑形式,即:一切P都是M,一切S都不是M,所以,一切S都不是P。
8)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
9)只有充分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才能实现。
10)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的经济才能兴旺繁荣。
普通逻辑学课后答案
普通逻辑学课后答案【篇一:普通逻辑学课后答案作者关老健】练】一、填空:1.思维形式思维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 2.抽象思维 3.思维的形式结构4.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结合而成 5.逻辑常项,逻辑变项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1.这个s是p 2.非p,但q3.或p,或q4.如果非p,那么,非q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1.逻辑常项:所有,是。
逻辑变项:s,p2.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3.逻辑常项:有,不是。
逻辑变项:s,p4.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r2【堂上操练】一、填空:1.反映事物本质属性2.内涵,外延3.反变4.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矛盾,反对5.定义,划分,限制,概括6.从属7.属加种差法8.二分法 9.确定性二、指出下列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1.单独概念 2.单独概念 3.单独概念 4.普遍概念5.普遍概念6.单独概念 7.普遍概念 8.单独概念 9.普遍概念10.普遍概念三、指出下列加横线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1.集合概念 2.非集合概念 3.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 4.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四、指出下列概念是正概念还是负概念1.正概念2.正概念 3.正概念4.负概念五、指出下列各题加横线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1.句子(a),短语(b),词(c),单句(d),复句(e)2.他(a),教师(b),文学(c),小说(d),作家(e)3.营业性舞厅(a),人(b),场所(c),成年人(d),标志(e),未成年人(f)4.共同犯罪(a),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六、下列限制是否正确?为什么?1.不正确,因为森林与树不具有从属关系。
森林是集合概念,树是非集合概念。
2.不正确,因为概念与概念的内涵不具有从属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不正确,因为欧洲与法国不具有从属关系。
法国是欧洲的一部分。
4.正确,因为颜色是红色的属概念。
普通逻辑_课后答案(符号和课本一样哦!)之欧阳术创编
《普通逻辑》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引论一、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答: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2.答:指逻辑学。
3. 答:“逻辑修养”指把握、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或在逻辑学上的造诣。
显然,这里的“逻辑”一词,指的是逻辑学。
4.答: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5.答:“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一词用来形容思维清晰,论证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这里,“逻辑”一词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6.答:指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7.答:“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意指马克思没有写过逻辑学的专门著作,这里的“逻辑”显然是指逻辑学;“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意指马克思留下了体现在《资本论》中的逻辑思想,这里的“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规则。
8.答:指逻辑学。
二、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或推理,并用公式表示之。
答:①1、10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②2、4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
”③3、11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
”④5、12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p,并且q,而且r。
”⑤6、8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或者p,或者q。
”⑥7、9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p;所以,q。
”第二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一、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1.答:不表达命题,因为它只是提出疑问,没有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2.答:表达命题,因为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即“没有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
”3.答:不表达命题,它只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并未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4.答: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
5.答: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要想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借口”的命题。
普通逻辑学课后答案 作者 关老健
1参考答案【堂上操练】一、填空:1.思维形式思维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2.抽象思维3.思维的形式结构4.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结合而成5.逻辑常项,逻辑变项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1.这个S是P2.非p,但q3.或p,或q 4.如果非p,那么,非q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1.逻辑常项:所有,是。
逻辑变项:S,P2.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3.逻辑常项:有,不是。
逻辑变项:S,P4.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r2【堂上操练】一、填空:1.反映事物本质属性2.内涵,外延3.反变4.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矛盾,反对5.定义,划分,限制,概括6.从属7.属加种差法8.二分法9.确定性二、指出下列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1.单独概念2.单独概念3.单独概念4.普遍概念5.普遍概念6.单独概念7.普遍概念8.单独概念9.普遍概念10.普遍概念三、指出下列加横线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1.集合概念2.非集合概念3.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4.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四、指出下列概念是正概念还是负概念1.正概念2.正概念3.正概念4.负概念五、指出下列各题加横线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用图形表示出来:1.句子(A),短语(B),词(C),单句(D),复句(E)2.他(A),教师(B),文学(C),小说(D),作家(E)3.营业性舞厅(A),人(B),场所(C),成年人(D),标志(E),未成年人(F)4.共同犯罪(A),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六、下列限制是否正确?为什么?1.不正确,因为"森林"与"树"不具有从属关系。
"森林"是集合概念,"树"是非集合概念。
2.不正确,因为"概念"与"概念的内涵"不具有从属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不正确,因为"欧洲"与"法国"不具有从属关系。
《普通逻辑学》练习题答案(第一版)
逻辑学练习题答案教材《普通逻辑学》第一章 绪论 (P19~22)一、单项选择题1~5 B –B –D –B -C 二、填空题1.严复 2.思维形式的结构 规律 方法 3.逻辑常项 4.形式 内容 5.间接 概括三、分析下列各题的逻辑形式,并用公式表示。
1.只有p 才q 即p q ← 2.如果p 那么q 即p q → 3.p 或者q 即p q ∨ 4.p 并且q 并且r 即p q r ∧∧ 5.所有M 是P ,所有S 是M ;所以,所有S 是P 即MAP SAM SAP ∧- 四、请指出下列各逻辑形式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逻辑常项:“所有……是……” 逻辑变项:“S ”和“P ” 2.逻辑常项:“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S ”和“P ” 3.逻辑常项:“如果……那么……” 逻辑变项:“p ”和“q ” 4.逻辑常项:“只有……才……” 逻辑变项:“p ”和“q ” 5.逻辑常项:“或者……或者……或者……” 逻辑变项:“p ”、“q ”和“r ” 6.逻辑常项:“……并且……并且……” 逻辑变项:“p ”、“q ”和“r ” 7.逻辑常项:(……并且……),所以…… 逻辑变项:PAM 、SOM 、SOP 8.逻辑常项:(……并且……),所以…… 逻辑变项:p q →;p ;q第二章 概念 (P57~64)一、单项选择题1~5 A –B -B –C -D 6~10 B –C –B –D -D 二、填空题1.事物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2.内涵 外延 3.交叉 4.反对 5.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6.说明 规定 7.一次 连续 8.属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三、分析下列语句中是从内涵方面还是外延方面来表述标有横线的概念。
1.内涵和外延 2.内涵 3.内涵 4.内涵和外延 5.内涵和外延 6.内涵和外延 7.内涵 8.内涵 9.内涵 10.内涵和外延四、分析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的种类。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三参考答案 (1)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三参考答案一、不定向选择 1、(4); 2、(1)、(3); 3、(1)、(3)、(4); 4、(4)、(5); 5、(3);6、(2)、(3)、(5);7、(1)、(2)、(3)、(4)、(5); 8、(4); 9、(2); 10、(3)、(4); 11、(1)、(5)。
二、图表题 12、MEP MEP M0P MAS 或者 MIS 或者 MAS SOP SOP SOP 13(a)、13(b)、(1)q p →;(2)q p →;(3)q p ↔;(4)q p ←三、综合应用题14、“通过歌名”、“通过歌手”、“通过歌词”与“搜索到一首歌”的逻辑条件关系是充分条件的关系,即有p必有q,无p未必无q。
15、参考答案:其中蕴含的逻辑方法: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
“如果坦白则从宽,如果抗拒则从严;或者坦白则从宽,或者抗拒则从严。
”16、(1)原判断“秋菊都开白花”的规范格式为:“所有的秋菊都是开白花的”。
若“所有的秋菊都是开白花的”为假,则:“所有的秋菊都不是开白花的”真假不确定;“有的秋菊是开白花的”真假不确定;“有的秋菊不是开白花的”为真。
(2)“没有人能够一辈子不犯错误”的规范格式为:“所有的人都不是能够一辈子不犯错误的”。
若“所有的人都不是能够一辈子不犯错误的”为真,则:“所有的人都是能够一辈子不犯错误的”为假,“有的人是能够一辈子不犯错误的”为假,“有的人不是能够一辈子不犯错误的”为真。
(3)若“有的玫瑰花是不带刺的”是假的,则:“所有的玫瑰花都是不带刺的”是假的;“所有的玫瑰花都不是不带刺的”是真的;“有的玫瑰花不是不带刺的”是真的。
(4)若“有的男人不惜香怜玉”是真的,则:“所有的男人都惜香怜玉”是假的,“所有的男人都不惜香怜玉”真假不确定;“有的男人惜香怜玉”真假不确定。
17、“没有政客是不说谎的”的规范格式为:“所有政客都是说谎的”。
若“所有政客都是说谎的”为真,则根据逻辑方阵的对当关系,可推出:(1)“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谎”是真的(在逻辑对当关系中,单称肯定判断等值于全称肯定判断),(2)“政客并非都说谎”等值于“有的政客不是说谎的”为假(矛盾关系),(3)“有的政客说谎”是真的(差等关系),(4)“没有一个政客说谎”的规范格式为“所有的政客都不是说谎的”为假(反对关系),(5)“并非有政客不说谎”的规范格式为“所有的政客都说谎”是真的(等值关系),(6)“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不说谎”(在逻辑对当关系中,单称肯定判断等值于全称肯定判断)是假的。
普通逻辑课后练习答案
第二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一、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1.不表达命题,因为它只是提出疑问,没有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2.表达命题,因为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即“没有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
”3.不表达命题,它只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并未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4.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
5.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要想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借口”的命题。
6.表达命题。
虽然它使用的是感叹句,但反映还是十分明确的。
7.不表达命题。
8.不表达命题。
9.不表达命题。
10.表达命题。
二、下列命题各属何种选言命题?1.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在自然语言中,“或者……或者……或者”这个逻辑联结词是有歧义的。
在某种语境中,它可以用来作为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在另一种语境中,它也可能用来作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
在这个命题中,根据它的语境,它作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联结词。
因为这个命题的三个选言肢实际反映了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这些作品政治上有错误但艺术上没有缺点;第二种可能是这些作品艺术上有缺点但政治上没有错误;第三种可能是这些作品政治上有错误而且艺术上有缺点。
在这三种情况中,有而且只有一种情况是真的,所以,它是不相容选言命题。
(注: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是表达相容选言命题)2.相容的选言命题。
3.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4.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5.相容的选言命题。
6. 不相容选言命题。
三、指出下列各题中,A是B的什么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1.充分条件。
2. 充分必要条件。
3.充分必要条件。
4.必要条件。
5. 必要条件。
6.必要条件。
7.充分条件。
8.充分条件。
9.充分必要条件。
10.充分条件。
四、用p、q、r……等分别表示不同内容的简单命题,并用符号表示其逻辑联结词,写出下列复合命题的逻辑形式。
1.用p表示“曹丕是文学家”,用q表示“曹植是文学家”,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
普通逻辑第5版考研课后题和答案
普通逻辑第5版考研课后题和答案普通逻辑第5版考研课后题和答案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引论第2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第3章命题的判定与自然推理第4章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第5章性质命题及其推理第6章关系命题及其推理第7章谓词自然推理第8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第9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第10章归纳推理第11章类比推理第12章假说第13章论证与谬误试看部分内容引论思考题1普通逻辑的对象是什么?答:从宏观上看,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需经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阶段即思维的阶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有抽象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普通逻辑主要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
2逻辑与语言有何关系?答:逻辑形式是指不同思维内容所具有的共同结构;语言形式是指某种语言的具体表达方式。
两者的关系如下:(1)联系逻辑与语言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具体地表现为思维的逻辑形式与语言形式的紧密联系:概念、命题和推理的存在与表达要借助于语词和语句,否则就无法存在和表达。
(2)区别①同样一种逻辑形式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②同样一个语言形式在不同的场合能够表达不同的逻辑形式。
3学习普通逻辑有什么意义?答: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在于:(1)根本意义通过对普通逻辑的学习与应用,培养、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人们的智能,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促进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具体意义①学习普通逻辑能够给人们探求新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②学习普通逻辑能帮助人们准确、严密地表述和论证思想。
③学习普通逻辑对于人们反驳谬误、揭露诡辩十分必要。
④学习普通逻辑有利于人们学习、理解和掌握其他各门具体科学知识。
4怎样学好普通逻辑?答:学好普通逻辑需要:(1)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学习普通逻辑可以把自发地运用逻辑变为自觉地运用逻辑,提高逻辑表达能力。
智慧树知道网课《普通逻辑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2分)以下哪一项不是传统逻辑学的三大起源地之一?()A.古罗马B.古希腊C.中国D.古印度2【单选题】(2分)全同关系与包含关系之间是()A.真包含于关系B.真包含关系C.全异关系D.包含关系3【单选题】(2分)以下不符合三段论推理的一般规则的是()A.前提中有特称命题,结论必定也是特称命题B.前提与结论中否定命题的数目必须相等C.两个特称否定命题推不出结论D.前提中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必须周延4【判断题】(2分)“并非有的集团CEO不是慈善家”经过推理可以得到“并非所有慈善家都不是集团CEO”。
A.错B.对5【判断题】(2分)结论是全称命题的正确三段论,其中项不能周延两次。
A.对B.错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2分)以下不能表示“合取”含义的联结词是()。
A.并且B.虽然...但是...C.或者...或者...D.既...又...2【单选题】(2分)“如果商品价廉并且物美,那么商品畅销”,它与以下哪个命题等值?()A.如果商品价廉,那么或者它物不美或者它不会畅销B.如果商品不畅销,那么价不廉或者物不美C.如果商品不畅销,那么价不廉并且物不美D.如果商品价廉物不美,那么它不会畅销3【判断题】(2分)“杀死比尔的要么是毒药,要么是这把枪。
”这个命题里包含着一个相容析取联结词。
A.错B.对4【判断题】(2分)“如果A那么B”等值于“A假或者B真”。
A.错B.对5【判断题】(2分)命题联结词就是逻辑联结词。
A.错B.对第三章测试1【单选题】(2分)以下不属于穆勒五法的是()。
A.共变法B.剩余法C.求同求异法D.反证法2【单选题】(2分)以下不属于归纳推理的是()。
A.枚举法B.类比推理C.穆勒五法D.换质推理3【多选题】(2分)运用类比推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
A.相似属性的数量要充分多B.被考察的对象的数量要足够多C.相似属性应尽量是两个或两类事物的本质属性D.相似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性要足够大4【判断题】(2分)求同求异法是一个求同两次求异。
普通逻辑练习题和参考答案.pdf
普通逻辑练习题和参考答案.pdf普通逻辑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逻辑”一词的含义1、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致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中国革命合乎逻辑的民展。
2、虚构、夸张是文学创作必要手段,但它不曾离开现实生活的逻辑,其目的在于更概括、更真实、更典型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答案:1和2中的逻辑分别指中国革命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生活的客观规律。
3、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好像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信.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完全失败。
4、写文章要讲逻辑。
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的结构.开头、中间、线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在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5、出现重复,部分是由于术语上的缺点,部分是由于缺乏逻辑修养.6、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3、4、5、6中的逻辑均指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7、普及逻辑应以而广量大的中学生为重点。
他们年纪轻.精力旺盛.记忆力和接受力强.在他们中普及逻辑收效较大。
8、逻辑并不难于理解.也有办法将所谓的难化为易。
7和8中的逻辑指的是逻辑学(即普通逻辑)。
二、在下列判断或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1)一切真知都是来源于实践。
2)一切交通事故都是违章造成。
3)一切国有的企业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6、10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即:一切S都是P。
4)一个统计数字的错误.或者由于材料不可靠.或者由于计算有偏差。
5)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
4和5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即:或者P.或者Q。
6)一切鸟都是卵生的.一切蝙蝠都不是卵生的.所以一切蝙蝠都不是鸟。
7)一切偶数都能被2整除.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所以一切奇数都不是偶数。
6和7具有相同的逻辑形式.即:一切P都是M.一切S都不是M.所以.一切S都不是P。
8)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
9)只有充分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才能实现。
《普通逻辑》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逻辑》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一、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2.指逻辑学。
3.“逻辑修养”指把握、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或在逻辑学上的造诣。
显然,这里的“逻辑”一词,指的是逻辑学。
4.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5.“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一词用来形容思维清晰,论证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这里,“逻辑”一词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6.指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7.“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意指马克思没有写过逻辑学的专门著作,这里的“逻辑”指逻辑学;“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意指马克思留下了体现在《资本论》中的逻辑思想,这里的“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规则。
8.指逻辑学。
二、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或推理,并用公式表示之。
答:①1、10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②2、4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
”③3、11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
”④5、12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p并且q,而且r。
”⑤6、8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或者p,或者q。
”⑥7、9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p;所以,q。
”第二章一、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1.不表达命题,因为它只是提出疑问,没有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2.表达命题,因为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即“没有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
”3.不表达命题。
4.表达命题。
5.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要想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借口”的命题。
6.表达命题。
7.不表达命题。
8.不表达命题。
9.不表达命题。
10.表达命题。
二、下列命题各属何种选言命题?1.相容的选言命题。
《普通逻辑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普通逻辑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逻辑学》练习题 (2)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概念 (4)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 (8)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中) (9)第五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下) (11)第六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上) (12)第七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下) (17)第八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23)第九章归纳推理 (27)第十章类比推理和假说 (33)第十一章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34)第十二章论证 (42)练习题参考答案 (48)第一章绪论 (48)第二章概念 (50)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 (53)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中) (54)第五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下) (57)第六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上) (58)第七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下) (61)第八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67)第九章归纳推理 (71)第十章类比推理和假说 (74)第十一章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75)第十二章论证 (80)《逻辑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思维形式结构2.逻辑常项3.逻辑变项二、选择题1.与“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具有共同形式结构的是:A. 将在于勇也在于谋B. 甲不出国而乙出国C. 甲出国而乙不出国D. 将在于谋而不在于勇E. 甲出国乙也出国2.在“并非他或者是法官或者是律师”这一命题中,逻辑常项是:A. 或者B. 法官C. 律师D. 并非E. 他3.逻辑学是一门没有阶级性的工具性的科学。
以下哪项不能支持上面的观点:A. 人人需要逻辑,人们都在应用逻辑。
B. 逻辑学源于公元前4世纪的古代中国,那时的中国已成为阶级社会。
C. 逻辑学只通过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而间接地为人们认识和获取真理服务。
D. 逻辑学研究人类思维的共有现象和普遍规律。
E. 如果逻辑学有阶级性,那么各阶级就会有自己特殊的思维形结构,各阶级之间也就因无法沟通而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了。
4.在司法审判制中,所谓肯定性误判是指把无罪判为有罪,也即错判,否定性误判就是把有罪者判为无罪,也即错放,而司法公正的根本原则是“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
《普通逻辑学教程新编》课后练习题答案(2021.11)
《普通逻辑学教程新编》课后练习题答案(2021.11)《普通逻辑学教程新编》练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练习题p13一、推论正误1.【恰当】2.【错误,取决于逻辑常项】3.【错误,具有全人类性】4.【正确】5.【正确】二、恳请简述具备以下逻辑形式的具体内容命题和推理小说1.【有的鸟不能飞】2.【如果某某是罪犯,那么作案时间就不是零点之前】3.【此商品不受欢迎,或是因价高,或是因质次,此商品价不低,所以,此商品质次】三、下列命题或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解析:1与7同:所有s都就是p;2与4同:只有p,才q;3与8同:所有m都是p;所有s都是m;所以,所有s都是p;5与10同:如果p,那么q;6与9同:如果p,那么q;p,所以q四、选择题1.(c)2.(b)3.(c)4.(c)5.(a)1第二章(概念)练习题p56一、判断题1.【错误,同一个概念可以由相同的语词去抒发;同一个语词在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抒发相同的概念。
】2.【错,必须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3.【弄错,矛盾关系也可以就是两个正概念;而差值概念之间却未必就是矛盾关系】4.【错,概括是扩大概念外延,是寻找属概念的过程】5.【对】6.【对】7.【弄错,不适合于单独概念,因为种差太多,难以分散列举】8.【对】9.【对】10.【对】二、试分析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语词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1.昆虫【子集,就是在子集意义上采用的,它在句中抒发的就是子集概念。
因为它就是做为充分反映事物的集合体去采用的。
】2.中国人。
【非集合】3.水杉【非集合】4.儿童【非集合】5.青年人【非集合】6.鲁迅的小说【非集合】7.人【集合】8.鲁迅的杂文【子集】三、请用欧拉图解表示下列各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间的外延关系略四、恳请对以下概念展开一次管制和归纳1.违法行为【限制:错误行为、抢劫行为;概括:行为】2.剧作家【管制:中国剧作家;归纳:作家】3.花【限制:红花;概括:植物】4.生产关系【管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归纳:社会关系】25.非金属元素【限制:碳;概括:元素】6.社会科学【管制:社会学;归纳:科学】五、下列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是否正确?为什么?1.【不设立,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正确】3.【恰当。
普通逻辑学教程习题题目及答案.doc
《普通逻辑学教程》复习参考习题(2015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疑读下述定义,如有可能请指出下列f京驱[如不正品指出其违反了哪-条定义规则,并指出其所犯的错误。
1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
2.商品不是供生产者消费的产品。
3.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
4.数字电视就是清晰度特别高的电视。
“5.下岗工人就是离开工作岗位的工人。
6.行政诉讼法就是有关“民告官”的法律。
1 .错。
定义过宽2.错。
定义否定3.错。
以比喻代定义4.错。
定义过宽5.错。
循环定义6.错。
定义过窄I 7.逻辑规律就是逻辑学所研究的规律。
I 8. 功能材料是指信息获取、传输、转换、存储、显示或控制'材料°『9・局性能结构材料是指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耐高温耐腐蚀花磨损的结构材料。
'f 1°・环境材料是指与环境相适应的材料,又称为“环境友好材科”或“绿色材料”。
这类材料主要指节约资源和能源、无污染或少污染、最终能变为可降解的或易降解的废物的那些材料。
I11.灰色战争就是没有战线、没有军队、没有作战规划的一种哉争;是使军队处于战争的外围,却使平民成了战争的对象的一种7.错。
同语反复8. 9. 10.正确1L错。
定义否定6.裤子 7 .水果 8 .家畜 9 .线条10.鱼类f 12 .所nr 中产阶级”指的是拥仃稳定的收入,有能力买房买 /车,能够将收入用于旅游、教育等消费的人群。
I 13 .从自来水厂输出供给大家使用的清水叫做“上点';从下 /水管道排放的污水叫做“下水”;而问收下水经过处理可以再利用 的水就叫做“中水”。
I 14.组织工程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交又学科,其最 I 终目的是在体外利用生物制成材料、细胞及讯息分子在体外形成 [组织和器官。
I '15.汀羸对“性感”作过很好的阐述:性感是一种欲望的表 I 达这欲望就是一我想吸引你们。
当一个人用各种方法表达这 I 一方望时,通常他会变得性感。
普通逻辑出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普通逻辑出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前言
普通逻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本
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普通逻辑出版课后练习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练习题
1. 定义题
请阐述以下概念的定义: #### 1.1. 三段论答:三段论是指由两个前提和一
个结论组成的论证形式,其中结论是根据前提而得出的结果。
#### 1.2. 概率答: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程度,在数学上常用概率值来表示它的大小。
2. 推理题
请根据以下条件,简述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原因。
#### 2.1. 条件 - 陈晓明
喜欢吃水果。
- 所有喜欢吃水果的人都是健康的。
- 陈晓明健康。
#### 2.2.
结论陈晓明喜欢吃水果。
答:结论成立。
由第一条和第二条条件可以得出,喜欢吃水果的人都是健康的,而根据第三条条件可知,陈晓明健康,因此可以推断出陈晓明喜欢吃水果。
3. 证明题
请证明以下命题是否成立,并说明证明过程。
#### 3.1. 命题若a+b=0,则a∗b=0。
#### 3.2. 证明过程答:假设a+b=0,则a=−b,代入a∗
b中得到(−b)∗b=−b2,因为a+b=0,所以a和b中必定有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所以a2和b2的乘积一定是负数或者等于0,所以a∗b=0。
结语
以上是普通逻辑出版课后练习题及其答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若有不理解或有更好的解答方式,欢迎讨论。
普通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逻辑》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引论一、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2.指逻辑学。
3.“逻辑修养”指把握、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或在逻辑学上的造诣。
显然,这里的“逻辑”一词,指的是逻辑学。
4.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5.“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一词用来形容思维清晰,论证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这里,“逻辑”一词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6.指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7.“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意指马克思没有写过逻辑学的专门著作,这里的“逻辑”指逻辑学;“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意指马克思留下了体现在《资本论》中的逻辑思想,这里的“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规则。
8.指逻辑学。
二、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或推理,并用公式表示之。
答:①1、10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所有M是P;所有S 是M;所以,所有S是P。
”②2、4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
”③3、11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
”④5、12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p并且q,而且r。
”⑤6、8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或者p,或者q。
”⑥7、9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p;所以,q。
”第二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一、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1.不表达命题,因为它只是提出疑问,没有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2.表达命题,因为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即“没有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
”3.不表达命题,它只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并未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4.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
5.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要想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借口”的命题。
普通逻辑第5版考研课后题和答案
普通逻辑第5版考研课后题和答案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引论第2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第3章命题的判定与自然推理第4章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第5章性质命题及其推理第6章关系命题及其推理第7章谓词自然推理第8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第9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第10章归纳推理第11章类比推理第12章假说第13章论证与谬误•试看部分内容引论思考题1普通逻辑的对象是什么?答:从宏观上看,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需经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阶段即思维的阶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有抽象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普通逻辑主要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
2逻辑与语言有何关系?答:逻辑形式是指不同思维内容所具有的共同结构;语言形式是指某种语言的具体表达方式。
两者的关系如下:(1)联系逻辑与语言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具体地表现为思维的逻辑形式与语言形式的紧密联系:概念、命题和推理的存在与表达要借助于语词和语句,否则就无法存在和表达。
(2)区别①同样一种逻辑形式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②同样一个语言形式在不同的场合能够表达不同的逻辑形式。
3学习普通逻辑有什么意义?答: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在于:(1)根本意义通过对普通逻辑的学习与应用,培养、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人们的智能,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促进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具体意义①学习普通逻辑能够给人们探求新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②学习普通逻辑能帮助人们准确、严密地表述和论证思想。
③学习普通逻辑对于人们反驳谬误、揭露诡辩十分必要。
④学习普通逻辑有利于人们学习、理解和掌握其他各门具体科学知识。
4怎样学好普通逻辑?答:学好普通逻辑需要:(1)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学习普通逻辑可以把自发地运用逻辑变为自觉地运用逻辑,提高逻辑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逻辑》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引论一、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2.指逻辑学。
3.“逻辑修养”指把握、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或在逻辑学上的造诣。
显然,这里的“逻辑”一词,指的是逻辑学。
4.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5.“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一词用来形容思维清晰,论证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这里,“逻辑”一词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6.指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7.“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意指马克思没有写过逻辑学的专门著作,这里的“逻辑”指逻辑学;“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意指马克思留下了体现在《资本论》中的逻辑思想,这里的“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规则。
8.指逻辑学。
二、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或推理,并用公式表示之。
答:①1、10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所有M是P;所有S 是M;所以,所有S是P。
”②2、4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
”③3、11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
”④5、12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p并且q,而且r。
”⑤6、8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或者p,或者q。
”⑥7、9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p;所以,q。
”第二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一、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1.不表达命题,因为它只是提出疑问,没有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2.表达命题,因为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即“没有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
”3.不表达命题,它只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并未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4.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
5.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要想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借口”的命题。
6.表达命题。
虽然它使用的是感叹句,但反映还是十分明确的。
7.不表达命题。
8.不表达命题。
9.不表达命题。
10.表达命题。
二、下列命题各属何种选言命题?1.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在自然语言中,“或者……或者……或者”这个逻辑联结词是有歧义的。
在某种语境中,它可以用来作为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在另一种语境中,它也可能用来作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
在这个命题中,根据它的语境,它作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联结词。
因为这个命题的三个选言肢实际反映了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这些作品政治上有错误但艺术上没有缺点;第二种可能是这些作品艺术上有缺点但政治上没有错误;第三种可能是这些作品政治上有错误而且艺术上有缺点。
在这三种情况中,有而且只有一种情况是真的,所以,它是不相容选言命题。
(注: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是表达相容选言命题) 2.相容的选言命题。
3.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4.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5.相容的选言命题。
6. 不相容选言命题。
三、指出下列各题中,A是B的什么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1.充分条件。
2. 充分必要条件。
3.充分必要条件。
4.必要条件。
5. 必要条件。
6.必要条件。
7.充分条件。
8.充分条件。
9.充分必要条件。
10.充分条件。
四、用p、q、r……等分别表示不同容的简单命题,并用符号表示其逻辑联结词,写出下列复合命题的逻辑形式。
1.用p表示“丕是文学家”,用q表示“植是文学家”,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
2.用p表示“Q上场”,用q表示“T上场”,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 q”。
3.用p表示“大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用q表示“小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
4.用p表示“甲看过《牛虻》”,用q表示“乙看过《牛虻》”,用r表示“丙看过《牛虻》”,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r”。
5.用p表示“甲看过《苔丝》”,用q表示“乙看过《苔丝》”,用r表示“丙看过《苔丝》”。
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r)”。
6.这个语句实际上表达的是“如果皮不存在了,那么,毛将无处依附”这样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用p表示“皮不存在了”,用q表示“毛将无处依附”,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
7.用p表示“小明去”,用q表示“小红去”,用r表示“小芸去”。
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r”。
8.用p表示“方老师有病”,用q表示“方老师有急事”,用r表示“方老师不来上课”。
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r”。
9.用p表示“马克思主义害怕批评”,用q表示“马克思主义会被批评倒”,用r表示“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用了”。
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r”。
10. 答:用p表达“A得一等奖”,用q表达“B得一等奖”,用r表达“C得一等奖”,用s表达“D得一等奖”,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以表示为“p∧q∧r∧s”。
五、下列联言推理是什么式?1.组合式。
2.分解式。
3.组合式。
4.分解式。
5.组合式。
六、请运用选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选言肢不相容的情况下,这个推理是有效的。
例如,“这件出土文物或者是唐代的,或者是宋代的,或者是元代的。
或者是明代的;这件出土文物是唐代的;所以,这件出土文物不是宋代的,不是元代的,不是明代的”。
而在选言肢相容的情况下,这个推理是无效的。
例如,“某人或者是京剧演员,或者是昆剧演员,或者是汉剧演员,或者是豫剧演员;某人是京剧演员;所以,他不是昆剧演员,不是汉剧演员,不是豫剧演员”。
2.这个命题是不相容的选言命题,如果以此为大前提,加上“这份统计材料计算有错误”的小前提,可以得出“不是原始材料有错误,也不是两者兼而有之”的结论。
因为肯定否定式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
3.加上前提(A)不能得结论,因为相容选言推理不能用肯定否定式。
加上前提(B)可得出“艺术上有缺点”的结论,因为否定肯定式是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
4.《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导演姓白,《悟空和小猴子》的导演姓黄,《白娘子》的导演姓。
这个结论是通过选言推理得出的。
因为《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导演或姓、或姓白;而姓的导演曾同他对过话,可见他不姓。
根据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可得结论:《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导演姓白。
《悟空和小猴子》的导演或姓黄、或姓白,既然《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导演姓白,他只能姓黄了。
这样,《白娘子》的导演只能姓了。
5.这里包含有两个选言推理。
第一个选言推理是:墓主人或是自然老死,或是暴力致死,或是病死(此前提省略);经检查确认墓主人不是自然老死,也不是暴力致死;所以得出结论:墓主人是病死的。
第二个选言推理是:墓主人或因慢性病而死,或因急性病(包括慢性病急性发作)而死;经检查,未见慢性病致死的证据;所以得出结论:墓主人是因急性病(包括慢性病急性发作)而死亡的。
七、请运用假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推理是错误的。
因为这是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指出:“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而这个推理却是从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
2.这个推理是错误的。
因为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它的前提否定了后件,从而结论否定了前件,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3.这个推理是正确的。
我们以p表示“甲队体力强”,以q表示“甲队技术高”,以r 表示“甲队配合好”,以s表示“甲队战胜乙队”。
这样,这个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p∧q∧r)←s)∧(⌝p∨⌝q∨⌝r)→⌝s。
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它是个有效式。
4.学生甲、乙两人的回答都不合逻辑。
甲运用的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他违反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
乙运用的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他违反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
5.A、B、C、D四个学生关于裹尸布真伪的言论,都运用了假言推理。
因此,他们的言论是否正确,我们只要借助假言推理的规则逐一加以检查就清楚了。
①A的言论实际上包含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这个推理就其形式结构来说是正确的(符合“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的规则)。
但是它的大前提是错误的。
即“如果它是假的,那么它就不可能在六百多年时间里一直被我们的教友所敬奉”,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在事实也是不成立的。
因为,由于迷信的影响和欺骗,即使它是假的,也可能为徒所祟拜。
②B的看法也包含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这个推理在形式上是错误的,因为它是从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③C的看法包含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它从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这是违反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的。
④D的看法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即从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这是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的,因而他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
6.警方的三个推理都是错误的。
警方的第一个推理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它从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警方的第二个推理,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它从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警方的第三个推理,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它从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7.可以认为包含着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只有念书念得好,才能住这样漂亮的高楼;爷爷未能住这样漂亮的高楼,所以,爷爷一定是没有好好学习。
”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它违反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当然,爷爷的话也未必正确。
8.①如果甲的自述是错误的,那么,甲、乙、丙、丁分别为B、O、AB、A型。
因为如果甲是错误的,那么,乙、丙、丁的自述就正确了。
这样,乙为O型,丙为AB型,丁或者是A,或者是B。
既然甲不是A型,那么,丁是A型,而甲就是B型了。
②如果乙的自述是错误的,那么,同理,甲、乙、丙、丁分别为A、B、AB、O型。
③如果丙的自述是错误的,不能得出结论。
因为如果丙的自述是错误的,那么,甲、乙、丁的自述就正确了。
这样,甲、乙、丁应分别为A、O、B型。
结果,丙应为AB型。
但丙自述为AB型是错误的,这就说明上述的前提是不能得出结论的。
④如果丁的自述是错误的,同理,也不能得出结论。
9.上场的是G、A、B、C、E、R六名队员。
整个推理分九个步骤:(1)根据前提②和“G一定要上场”的题设,可以推出D不上场。
其推理公式为:只有D 不上场,G才上场;现已知G上场,所以,D不上场。
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
(2)根据前提④,可以推知R上场。
其推理式为:当且仅当D上场,R才不上场;现已知D不上场;所以,R上场。
这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3)根据前提⑤,可推知C上场。
其推理形式为:只有R不上场,C才不上场;现已知R上场,所以,C也要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