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业务执行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担保业务管理办法

担保业务管理办法

担保业务管理办法
第一条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规范担保业务,保障债权人和担保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从事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担保业务,是指担保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以确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一种金融服务。

第三条担保人资格
担保人应当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足够的偿债能力。

金融机构作为担保人应当持有相应的金融许可证,非金融机构作为担保人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四条担保业务种类
担保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保证、抵押、质押、留置等。

第五条担保合同
担保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明确担保的主债权、担保方式、担保期限、担保金额、担保费用等条款。

第六条担保责任
担保人应当按照担保合同的约定承担担保责任。

担保责任的承担不因债务人违约而免除。

第七条担保物权
担保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法办理登记手续。

第八条担保业务的风险管理
担保人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对担保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合理评估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

第九条信息披露
担保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债权人和债务人披露担保业务的相关信息。

第十条监督管理
担保业务的监督管理由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负责。

担保人应当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第十一条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附则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负责解释。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担保业务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活动,它为各类企业和个人提供信贷支持,以帮助他们达成各种经济目标。

为了确保担保业务的顺利进行,并有效管理担保风险,制定和实施一套完善的担保业务管理制度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要点和具体内容。

一、制度目的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首要目的是规范担保业务的开展,确保担保行为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其次,制度还旨在明确各层级、各部门和个人在担保业务中的职责和权限,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配合。

最后,制度的实施还能加强内部控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保护企业和客户的利益。

二、制度范围本担保业务管理制度适用于担保公司全体员工,以及与担保业务相关的各个部门和职能。

所有涉及担保业务的活动,无论是与客户的沟通、风险评估、担保合同签订还是监管和报告等,都应受到本制度的约束。

三、制度内容3.1 担保业务申请与审查3.1.1 担保业务的申请流程应规范明确,包括申请材料的准备、审查部门的评估、授信决策和审批等环节。

3.1.2 担保业务审查应做到全面、客观、及时、准确,确保客户提供的资料真实可信,并评估担保风险的可控性和可接受程度。

3.2 担保合同的签订与执行3.2.1 担保合同应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政策的要求,明确约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担保金额、期限、担保方式和费用等关键条款。

3.2.2 担保合同的签订应采取书面形式,并经过法律顾问的审阅。

合同的存档和查询要便捷可靠,确保合同履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3.2.3 担保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应及时关注担保对象的经营状况和金融信息,并进行风险评估。

如有必要,可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同时维护担保利益。

3.3 风险管理与监测3.3.1 担保业务中的风险管理应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包括客户信用评级、财务分析、抵押评估和现金流分析等。

风险控制应预防为主,同时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不可预测情况。

3.3.2 担保业务的风险监测要求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风险报告制度、内部审核和外部审计等,以确保担保业务的风险状况能够及时掌握并得到妥善处理。

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办法

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办法

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XXXX公司及所属全资子公司(以下统称“公司”)的担保行为,加强公司担保业务管理,防范担保业务风险,保障公司权益,根据《ZHRMGHG公司法》、《ZHRMGHG担保法》、《ZHRMGHG物权法》和《XXXX公司章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担保业务是指XXXX公司或所属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按照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以担保人身份为被担保人承担的债务向债权人提供的承诺,当被担保人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债务时,公司作为担保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第三条公司的担保业务必须以合法与自愿为基础,坚持以下原则:(一)审慎原则公司担保业务必须提高风险意识,谨慎提供担保,实行规模控制。

(二)按流程决策原则公司的担保业务应严格履行公司内部审批流程,经公司程序、权限审议决定后方能提供担保。

(三)投资关联原则公司原则上只对控股、参股投资企业等与公司有投资关系的企业提供担保,并按照股权投资比例提供担保。

(四)“谁受理、谁负责”原则投资企业的担保申请按项目管理关系由子公司(投资部)负责受理。

子公司为投资企业申请担保业务的责任单位,对担保风险控制独立承担完全责任;责任项目经理(或经办人)为相应担保业务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日常监管;子公司财务部负责担保审查和定期汇总分析。

第二章担保方式第四条担保方式分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等五种方式。

公司担保业务主要采取保证担保、权利质押担保、资产抵押担保等三种方式。

公司提供保证担保,是指公司作为担保人,与债权人(担保受益人)约定,如债务人(被担保人)到期不能清偿债务,则由公司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代为履行其债务的行为。

公司提供权利质押担保,是指公司作为担保人,与债权人(担保受益人)约定,以公司持有的、可依法自主处置的权利为质物,如果债务人(被担保人)到期不能清偿债务,则由公司代为履行其债务,债权人有权直接要求公司代为履行债务或以折价、拍卖、变卖公司质押权利进行受偿的行为。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一、引言担保业务作为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信用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担保业务的运作,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制定担保业务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目的与适用范围1.目的: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金融机构在进行担保业务过程中能够科学合理地管理和控制风险,规范各项操作流程,保障金融机构与借款人的权益。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金融机构在开展担保业务过程中的各项行为,包括担保业务的审查与决策、担保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担保物管理等。

三、担保业务管理的原则1.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为导向,在担保业务的各个环节中,注重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担保业务的安全性。

2.合规合法原则:担保业务的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保持合规合法的运作。

3.审慎经营原则:金融机构在进行担保业务时应当审慎经营,遵循稳健的经营原则,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四、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担保业务审查与决策(1)借款人资信调查:金融机构应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包括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等方面。

(2)担保方式选择:根据借款人的需求和风险情况,金融机构应选择适当的担保方式,如信用担保、质押担保或保证担保等。

(3)风险评估与决策:在进行担保业务之前,金融机构应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决策方案,确保担保业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担保合同的签订与履行(1)担保合同的内容:担保合同应明确约定担保的对象、担保责任的范围、担保期限、担保金额以及违约责任等相关内容。

(2)担保合同的签订:金融机构与借款人应当根据担保合同的约定,在遵守法律法规和合规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签订。

(3)担保合同的履行:金融机构应定期对担保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控,确保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担保责任。

3.担保物管理(1)担保物的评估与选择:金融机构应对借款人提供的担保物进行评估,确保担保物的价值能够覆盖担保业务的风险。

担保管理制度

担保管理制度

担保管理制度一、引言担保是企业在与合作伙伴进行业务合作时常常面临的一项重要事项。

为了保障企业合规经营,降低经营风险,提高担保业务的管理水平,特制定本《担保管理制度》。

二、管理标准1. 担保业务申请与审批1.合作伙伴在需要担保的业务前,须按照公司制定的担保业务申请流程提交申请。

2.担保申请需包含完整的业务背景、担保金额、担保期限、担保方式、担保费用等详细信息,并由申请人进行签字确认。

3.担保业务的审批流程应当符合公司的内部治理要求,包括风险评估、审查及决策流程。

4.审批过程中,需充分考虑风险控制和公司利益,确保担保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经过审批通过的担保业务,须签订相应的担保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2. 担保风险评估1.在进行担保业务申请和审批过程中,应设立风险评估团队,负责对担保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分析。

2.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担保对手方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经营状况及行业前景的评估等重要指标,并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确认。

3.风险评估报告须经过相关部门审核,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4.风险评估报告将作为决策担保申请的重要参考依据。

3. 担保合同管理1.担保合同是担保业务的法律依据,须以书面形式签订,并按照公司规定的合同管理流程进行归档和保存。

2.担保合同应明确约定担保金额、担保期限、担保方式、担保费用、担保责任等重要条款,以保证担保业务的规范、合法、有效。

3.担保合同的执行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应的义务,确保合同权益的实现。

4.担保合同的变更或解除应采取书面方式,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批。

4. 担保业务监督和跟踪1.担保业务的监督和跟踪工作应由公司指定的专责部门进行,负责监督担保业务的实施情况。

2.监督和跟踪工作主要包括对担保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监控,确保担保责任得到切实履行。

3.如发现担保业务存在风险变化和实际违约等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向上级管理层报告。

4.定期进行担保业务的检查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一、总则1.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是规范担保业务操作,提高担保业务风险控制能力和服务质量,保障公司和客户权益。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担保业务相关的流程和操作。

3.担保业务部门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本制度。

二、担保业务流程管理1.客户申请阶段1.2担保业务部门根据客户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决定是否接受业务申请。

1.3与客户进行业务需求沟通,并提供相关材料清单和要求。

1.4客户提交申请材料,担保业务部门进行初步审核,并与客户进行反馈沟通。

2.业务审批阶段2.1担保业务部门负责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和担保额度审批,并制定担保业务方案。

2.2担保业务部门将审批结果提交给公司高层进行最终决策。

2.3担保业务部门将最终审批结果及时告知客户,并根据需要与客户协商调整方案。

3.担保合同签订阶段3.1确定担保业务方案后,担保业务部门起草担保合同,并要求客户提交相关合同和证明文件。

3.2定期与客户进行合同讨论,并在双方达成一致后进行正式签约。

4.业务管理阶段4.1担保业务部门对已签约的担保业务进行定期跟进和管理,包括审计、监督和风险控制。

4.2担保业务部门接收客户的还款信息,进行核实和记录,并做好催收工作。

5.业务终结阶段5.1担保业务部门根据合同约定,监督客户的还款情况,并进行风险预警。

5.2如客户逾期未还款或发生其他违约情况,担保业务部门立即启动相关程序,并与公司法务部门合作处置。

三、担保业务风险管理1.担保风险评估1.1进行客户背景调查,包括公司信用、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

1.2对担保对象进行资产评估,确保足够的担保价值。

1.3评估担保业务的风险水平和承受能力,以确定担保额度和担保方案。

2.风险控制措施2.1对担保业务进行集中风险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

2.2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和审批流程,确保风险合理可控。

3.风险预警和处置3.1设立风险预警指标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风险信号。

3.2针对风险事件,担保业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置。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担保业务是指金融机构或其他专业担保机构为企业、个人提供风险担保,以此促进融资活动的一种金融服务。

担保业务涉及到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了规范和管理担保业务,保护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的利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一、担保准入和评估制度1.担保资格准入标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设定担保机构的注册条件和资质要求,确保身份合法、经营规范的机构才能开展担保业务。

2.担保能力评估:建立评估担保机构综合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指标体系,对担保机构进行定期评估和分类监管,对评估结果做出相应处理。

3.风险防控体系:明确担保机构应建立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机制,包括借款人贷前风险评估、担保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预案等。

二、担保业务操作管理制度1.客户信息管理:实行开户制度,确保登记的客户信息真实、准确,并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对客户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2.业务审查流程:建立担保业务审查的程序和流程,包括担保费率及担保额度的制定、业务办理材料的要求、担保物权的确认等。

3.合同管理:制定规范的合同模板,明确双方权益与责任,合同签署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业务操作流程:明确担保业务的操作流程,包括申请和审批流程、贷后管理流程、风险预警和处置流程等,确保业务操作规范化。

5.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担保业务的内部管理和岗位职责,包括权限划分、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等。

三、风险管理和监督制度1.风险预警和监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2.风险暴露度控制:制定风险控制指标和风险暴露度的上限,对担保业务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控制。

3.备付金管理:对担保业务的备付金进行专门管理,确保备付金的安全与充足,以应对突发风险和担保业务的变动。

4.监督检查与评估: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担保机构的业务操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针对性地提供监管意见和建议。

担保业务管理办法

担保业务管理办法

担保有限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担保业务的开展,维护本公司优良信誉和资产安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中小企业担保管理试行办法》和本公司章程,制定本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公司各类担保业务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的原则。

第三条本公司与客户发生的担保业务活动应当遵守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本公司所开展的担保业务必须依照本办法。

第二章业务种类、受理及调查第五条管理办法所指担保业务,包括融资担保、合同履约担保、财产保全担保。

第六条融资担保是指为达到某种投资或消费目的,在融资申请人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担保提升融资申请人的信用,达到融资的目的,分为公司融资担保和个人融资担保。

担保业务产品包括: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票据贴现担保、开具承兑汇票担保、保付代理担保、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担保、房地产开发贷款担保、设备租赁融资担保、出口退税质押贷款担保、房屋按揭/加按/转按揭贷款担保、汽车消费贷款担保、贷记信用卡透支额度担保、个人创业贷款担保、投资经营贷款担保等。

第七条合同履约担保是指保证合同各方守信履约,按合同约定的义务正确执行和遵守以保证合同完成的担保行为。

担保业务产品包括:工程招投标履约担保、工程合同履约担保、技术转让合同履约担保、产品质量担保、房地产交易担保、机动车交易担保、企业产权过户交易担保、保付代理业务等。

第八条财产保全担保是指申请人在向法院申请进行财产保全时,向法院提供的对因财产保全不当给被申请人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的担保。

产品包括:诉前财产保全、诉讼财产保全、执行担保。

第九条本公司业务范围内所开展的各项业务的受理及调查,参照相关业务的操作细则执行。

各项业务的操作细则另行制定。

第三章担保项目的评审第十条担保项目实行初审、复审、评审和终审四级审核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本公司担保业务的管理,防范担保风险,保障公司资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担保业务,是指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为被担保人向第三方提供的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行为。

第三条担保业务应遵循合法、审慎、互利、安全的原则,严格控制担保风险。

第二章担保业务的受理与调查第四条担保业务的受理应符合公司的业务范围和风险政策。

业务部门在接到担保申请时,应要求申请人提供完整的申请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营业执照、财务报表、贷款用途说明、还款计划等。

第五条业务部门应对申请人的基本情况、信用状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担保需求的合理性等进行全面调查。

调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谈相关人员等。

第六条调查人员应在调查结束后撰写调查报告,详细说明调查情况、存在的问题及风险评估意见,并提交给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第三章担保业务的审查与审批第七条风险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提交的调查报告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查。

审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担保申请人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反担保措施的可行性等。

第八条风险管理部门根据审查结果,提出审查意见,并提交给公司担保审批委员会进行审批。

第九条担保审批委员会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对担保业务进行集体审议和决策。

审批决策应形成书面记录,并由参与审批的人员签字确认。

第四章担保合同的签订第十条经审批同意的担保业务,由法律事务部门负责起草担保合同。

担保合同应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担保方式、担保范围、担保期限、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

第十一条担保合同起草完成后,应提交给担保申请人进行确认。

担保申请人对合同条款有异议的,双方应协商修改。

第十二条担保合同经双方确认无误后,正式签订。

签订担保合同应由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司公章。

第五章反担保措施第十三条为降低担保风险,公司原则上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措施。

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担保公司是一种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担保服务,以帮助他们获取贷款或信用的工具。

担保公司的业务管理制度是保证其正常运作、风险控制和监督管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重点介绍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规范业务流程: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明确了各项业务流程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使公司的各个部门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2.有效控制风险:通过设立科学合理的业务管理制度,可以帮助担保公司及时发现风险点,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降低风险损失。

3.提高服务质量: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和标准化的流程,可以使公司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公司声誉。

4.强化内部监控: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责,使公司内部监控更加牢固,从而减少内部失职、违规等问题。

二、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的内容1.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明确各个部门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包括风险管理部门、市场开发部门、客户服务部门等,以及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2.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规定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包括担保申请流程、风险评估流程、担保费率设置等,确保各项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风险管理措施:明确风险管理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

同时,应制定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报告的流程,保证风险及时发现和控制。

4.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内部审计、内部检查和内控制度的建立等,以防止内部失职、违规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5.经营行为规范:制定经营行为的规范,明确禁止从事违法违规行为,并规定员工应遵守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担保公司业务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督促执行:将业务管理制度纳入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中,通过制度检查、考核等方法,保证各个部门和员工执行制度的落实。

2.培训教育:对公司员工进行相关业务管理制度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充分了解和掌握制度要求,并能够正确操作。

融资担保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融资担保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加强融资担保行业监管,规范融资担保公司经营行为,防范化解融资风险,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根据《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融资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

第三条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条例》规定,不得从事非法经营活动。

(二)审慎经营:合理控制风险,确保担保业务稳健运行。

(三)诚实守信:遵循商业道德,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四)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担保业务信息。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融资担保行业的监督管理,落实监管责任,确保本实施细则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融资担保公司设立与业务范围第五条融资担保公司设立,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有符合《条例》规定的名称、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符合《条例》规定的注册资本;(三)有符合《条例》规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四)有符合《条例》规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五)有符合《条例》规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第六条融资担保公司业务范围包括:(一)担保业务:为被担保人借款、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提供担保;(二)投资业务:投资于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等;(三)咨询业务:提供融资咨询、风险评估、财务顾问等服务;(四)其他业务:经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七条融资担保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分支机构名称、组织机构和章程符合《条例》规定;(二)分支机构有符合《条例》规定的注册资本;(三)分支机构有符合《条例》规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四)分支机构有符合《条例》规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五)分支机构有符合《条例》规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第八条融资担保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监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融资担保公司经营与监管第九条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按照《条例》规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二)按照《条例》规定,合理控制担保规模,确保担保业务稳健运行;(三)按照《条例》规定,规范担保业务操作,确保担保业务合规;(四)按照《条例》规定,如实报送担保业务信息,接受监管部门监管。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加强本公司的担保业务管理,控制担保风险,保障公司资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类担保业务的全过程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对客户的担保申请受理、调查评估、审批决策、担保实施、保后管理以及担保责任的解除等环节。

二、担保业务的原则(一)合法合规原则担保业务的开展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公司的内部规定,确保担保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二)风险可控原则在提供担保前,应对被担保对象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公司承担的担保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

(三)审慎原则对担保申请进行审查和评估时,应保持谨慎态度,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避免盲目担保。

(四)平等互利原则担保业务应建立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基础上,实现公司与被担保方的互利共赢。

三、担保业务的流程(一)担保申请受理客户提出担保申请时,应提交完整的申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基本情况介绍、财务报表、借款用途说明、还款计划等。

业务部门负责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确认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二)调查评估1、业务部门对客户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行业前景等。

2、对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评估其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3、调查客户的反担保措施是否充足、有效。

(三)审批决策1、业务部门根据调查评估结果,撰写担保业务调查报告,提出担保建议。

2、风险管理部门对调查报告进行审核,评估担保风险,提出风险控制意见。

3、公司担保审批委员会根据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意见,进行集体审议和决策。

(四)担保实施1、审批通过后,与客户签订担保合同和反担保合同。

2、办理相关的担保手续,如抵押登记、质押登记等。

(五)保后管理1、业务部门定期对被担保客户进行跟踪检查,了解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

2、风险管理部门对保后检查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交通银行担保业务管理办法

交通银行担保业务管理办法

交通银行担保业务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银行•【公布日期】1995.10.11•【文号】交银发[1995]396号•【施行日期】1995.10.11•【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交通银行担保业务管理办法》(发布日期:2002年12月30日实施日期:2002年12月30日)废止交通银行担保业务管理办法(1995年10月11日交银发〔1995〕39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我行本外币担保业务的管理,保证我行担保业务稳步健康地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担保的有关规定以及我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担保系指以总行自有本外币资金向境内外债权人承诺,当债务人未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时,由担保人履行偿付义务的保证。

第三条凡未经批准经营外汇业务的分行,均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外汇担保。

第四条担保业务应在总行书面授权的范围内由各分支行本部办理,不得将审批权限下放给所属机构。

第五条不得为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提供担保。

第六条不得为企业发行债券提供担保。

第七条各分支行受总行授权所承办的担保业务的总金额最高为:本币担保业务不得超过其本币营运资金的1倍;外汇担保业务不得超过其外汇营运资金的10倍(总行另行授权的除外)。

第二章担保对象和种类第八条凡具有清偿能力的法人,均可向我行申请担保。

第九条担保种类及释义(一)融资性担保1.借款担保:指为借款人向贷款人提供的还本付息的保证。

2.透支担保:指对有关金融机构所给予申请人的透支便利承担偿还责任的保证。

3.租赁担保:指为承租人向出租人出具的按期支付租金的付款保证。

4.补偿贸易担保:指为设备或技术的引进方,向设备或技术的提供方,出具的履行有关补偿贸易合同项下义务的保证。

5.项目融资性的信用证:指以开立信用证方式为项目融资出具的付款保证。

(二)非融资性担保1.付款担保:指为买主或业主向卖主或承包方所出具的支付货款的保证。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担保业务管理制度为了明确和规范担保业务的运作,保证风险控制和提高效率,制定本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一、担保业务定义及范围担保业务是指在双方达成一致的基础上,担保机构为借款人提供风险保障的一项金融服务。

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信用担保、抵押担保、保证担保等。

二、担保业务管理机构1. 担保业务管理委员会担保业务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改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监督担保业务的运作情况,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2. 担保业务管理部门担保业务管理部门是公司内部担保业务的具体运作机构,负责担保业务的申请、审批、风控和监管工作。

三、担保业务管理流程1. 申请阶段借款人向担保机构提交担保业务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

担保机构应严格审核借款人资格及相关材料的真实性,确保申请符合业务要求。

2. 审批阶段担保机构对借款人的申请资料进行评估,并进行风险评估、贷款额度测算和利率确定。

审批结果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借款人,并明确担保责任及还款义务。

3. 风险控制阶段担保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贷前调查、抵押物评估及监测、还款跟踪等措施,及时预警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4. 合同签订阶段借款人与担保机构签订担保合同,并按约定提供相应的担保物。

担保合同应明确担保责任、担保金额、担保期限等关键条款,并经双方签字盖章确认。

5. 后期管理阶段担保机构应对担保业务进行日常监管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还款催收、担保物处置等工作,确保担保业务的顺利进行并减少风险。

四、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职责和义务1. 担保机构应积极履行担保责任,保证担保业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担保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内部流程和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规范。

3. 担保机构应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素质,确保担保业务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4. 担保机构应加强与借款人的沟通和合作,解答借款人的疑问,提供咨询和帮助。

五、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与改进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应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担保业务的高效运行和风险控制。

担保公司规章制度

担保公司规章制度

担保公司规章制度一、引言担保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信用中介和风险管理的作用。

为了规范公司内部运作,保障业务的安全稳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包括担保业务管理、内部控制、员工行为规范、财务管理等方面内容,适用于所有公司内部员工。

二、担保业务管理2.1 业务开展1.公司应依法合规开展担保业务,根据风险控制要求,对担保申请进行严格审核。

2.在开始担保项目前,应与客户签订明确的担保合同,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

3.担保业务应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明确评估项目的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2 业务风险管理1.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应遵循“审慎性、有效性、合理性”的原则,确保风险可控。

2.公司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等环节。

3.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内部控制3.1 内部控制制度1.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2.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公司治理、内部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制度和流程。

3.2 业务流程管理1.公司应明确业务流程和所需的相关授权,确保各项业务环节有序进行。

2.业务流程管理应包括审批权限、授权流程、流程监督等内容,避免业务操作中的风险和错误。

3.3 内部审计1.公司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职能部门,负责对公司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2.内部审计应按照预先制定的审计计划,对公司的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内部控制等进行全面审计。

四、员工行为规范4.1 遵守法律法规1.员工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得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的行为。

2.员工要提高法律意识,保持行为合规,不得从事违法违规的担保业务。

4.2 信息保密1.员工在工作期间接触到的客户和公司内部信息应视为机密,严禁泄露给外部机构或个人。

2.员工离职后,应对知悉的公司机密信息保守秘密,不得泄露或利用涉及公司利益的信息。

担保业务风险控制要点及管理规定

担保业务风险控制要点及管理规定

担保业务风险控制要点及管理规定为使公司的担保业务管理规范化,根据公司相关文件及管理程序,现将担保业务流程主要管理环节中的几个风险控制要点及管理责任予以明确规定,本要点既是操作程序的规范,又是各部门业务沟通的依据,还是一旦出现法律纠纷的诉讼依据,凡在公司工作的所有员工必须坚决执行、不得违反。

一、项目的考察评审及审批环节1、担保业务部接到项目后,首先根据公司规定的贷款条件、所需提供资料与借款人进行沟通。

若属个人房屋抵押贷款,应要求贷款人必须出具第二套房屋证明或保证人,贷款人婚姻证明;企业贷款须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效益好、债务少、有变现能力强的抵押物、有现金流的企业;产权抵押时,房产证(要注意所属国有出让,挂牌出让,若属集体产权评估时应注意打折比例要大。

)土地产权证(若土地产权证尚未办理分割手续,应由土地证保管单位出具分割证明);房地产开发公司回购贷款除了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具备"五证"等其他要求后,应将整理好的所有资料及证件及时向风险控制部提交并沟通。

2、风险控制部根据公司规定的申请贷款条件、提供资料及相关证件进行审核,符合条件及要求后,通知担保业务部约定时间并安排项目审核员等人员一同前去借款单位(个人)进行现场考察。

3、在调查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单位(人)基本情况的调查、项目情况的调查、市场情况的调查、前期贷款余额及信用情况的调查、风险情况的调查、有无经济纠纷的调查、还款能力的分析等。

4、风险控制部调查员根据项目调查情况写出《项目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①贷款公司概况:法人代表及基本情况、注册资金、注册地址、经营范围等。

(公司历史沿革、组织机构设置、员工数量、主要产品、产量、销售收入、利润等);②项目简介:项目地理位置、市场定位、经营资源、项目总造价、目前融资情况、现在需要融资多少、项目市场情况、项目前景,成本、实现利润等情况。

③贷款金额、期限、用途;④若属流动资金贷款,应提供购销合同或预付款证明;若属固定资产贷款,应提供设备购置合同、土地征用合同、扩大初步设计方案、环境评价分析、成本分析、盈利分析、还款能力分析、还款计划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担保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担保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担保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0.12.29•【文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执行程序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担保若干问题的规定(2017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29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扣押铁路运输货物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八件执行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为了进一步规范执行担保,维护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执行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执行担保,是指担保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为担保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全部或者部分义务,向人民法院提供的担保。

第二条执行担保可以由被执行人提供财产担保,也可以由他人提供财产担保或者保证。

第三条被执行人或者他人提供执行担保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担保书,并将担保书副本送交申请执行人。

第四条担保书中应当载明担保人的基本信息、暂缓执行期限、担保期间、被担保的债权种类及数额、担保范围、担保方式、被执行人于暂缓执行期限届满后仍不履行时担保人自愿接受直接强制执行的承诺等内容。

提供财产担保的,担保书中还应当载明担保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属等内容。

第五条公司为被执行人提供执行担保的,应当提交符合公司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公司章程、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

第六条被执行人或者他人提供执行担保,申请执行人同意的,应当向人民法院出具书面同意意见,也可以由执行人员将其同意的内容记入笔录,并由申请执行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七条被执行人或者他人提供财产担保,可以依照民法典规定办理登记等担保物权公示手续;已经办理公示手续的,申请执行人可以依法主张优先受偿权。

公司担保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公司担保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公司担保业务管理暂⾏办法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制度第⼀章总则第⼀条为规范担保项⽬业务操作⾏为,保证业务有序、科学地进⾏,强化内部管理,防范与化解担保风险,提⾼经济效益,根据《中华⼈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条本办法所称担保业务主要包括对资⾦需求企业或个⼈提供委托贷款、贷款担保、履约保函三⼤类。

⼀、贷款业务:是指客户在企业⽣产经营过程中,找不到投资合作伙伴,⼜没有其它融资渠道的情况下,提供我公司认可的抵押物,向我公司申请进⾏直接资⾦拆借、委托贷款的融资⾏为过程。

⼆、贷款担保业务:是指客户在条件未能满⾜贷款银⾏要求⽽银⾏愿意接受我司担保的情况下,向我司申请为其贷款提供担保的⾏为过程。

包括:流动资⾦贷款担保、票据贴现担保、开具承兑汇票担保、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担保、项⽬开发贷款担保、设备租赁融资担保、出⼝退税质押贷款担保、投资经营贷款担保。

三、履约保函业务:是指客户在企业⽣产经营过程中,向我司申请以出具保函的形式向客户的债权⼈承诺,当客户不履⾏其债务时,由我司按约定履⾏债务或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过程。

包括投标保证、加⼯履约保证、质量保证、维修保证、预收(付)款退款保证、分期付款保证、以及其它与珠宝⾸饰企业有关的保证业务。

第三条本公司与客户发⽣的担保业务活动应当遵守平等、⾃愿、公平和诚实信⽤的原则。

第四条担保业务⼈员、风险审核⼈员、评审⼈员应本着对客户负责、对担保公司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尽职调查、撰写报告、评价审查项⽬,不受任何单位与个⼈的⼲预与影响,坚决禁⽌与客户恶意串通、歪曲事实、损害担保公司利益的⾏为。

第五条⼯作⼈员因⼯作失职,给担保公司造成损失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主观恶意⾏为造成损失的,必须进⾏⼀定的经济赔偿直到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条担保业务要严格按操作流程操作,注意防范和化解各种可能发⽣的担保风险。

基本操作流程包括业务受理、尽职调查、审批、⼿续办理、保后监管、担保责任解除六⼤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条监督检查时限。
1.担保期限在××年以内的,担保风险在××级以上的担保项目,担保经办人员需每1个月进行一次跟踪检查。
2.担保期限在××年以上的担保项目,担保经办人员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第7条监督检查项目。
1.担保项目进度是否按照计划进行。
2.被担保人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是否正常。
3.被担保人的资金是否按照担保项目书的规定使用,有无挪用现象等。
第14条财务部担保业务负责人应当在担保合同到期时全面清理用于担保的财产和权利凭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终止担保关系。
第5章附则
第15条本制度根据国家担保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若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文件相抵触,以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文件为准。
第16条本制度自企业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实施,由董事会负责解释。
担保业务执行管理规定
担保
制度名称
担保业务执行管理制度受控状态 Nhomakorabea文件编号
执行部门
监督部门
考证部门
第1章总则
第1条目的。为准确掌握担保业务的进展情况,及时化解担保风险或尽量减少担保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所有担保业务。
第2章建立担保事项台账
第3条担保业务实行过程中,担保经办人负责设置担保业务事项台账,对担保相关事项进行详细全面的记录。
第4条担保业务记录至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被担保人的名称。
2.担保业务的类型、时间、金额及期限。
3.用于抵押财产的名称、金额。
4.担保合同的事项、编号及内容。
5.反担保事项。
6.担保事项的变更。
7.担保信息的披露。
第3章担保业务监督检查
第5条担保经办人员负责对担保项目的执行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和监督。
4.被担保人的资金周转是否正常等。
第8条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和问题,应本着“早发现、早预警、早报告”的原则及时上报担保项目负责人,属于重大问题或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或董事会报告。
第4章合同协议管理
第9条担保业务经总裁、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在权限范围内批准后,应当与被担保人订立书面担保合同或协议。
第10条订立担保合同或协议,企业法律顾问应结合被担保人的资信状况,严格审核各项义务性条款,以保证企业的权益。
第11条合同档案管理人员专门保管担保合同协议、与担保合同协议有关的主合同协议、反担保合同协议等。
第12条合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有关担保及反担保财产和权利凭证等原始文件资料的管理。
第13条合同档案管理人员配合财务部担保业务负责人定期核实反担保财产的存续状况和价值,确保反担保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修改标记
修改处数
修改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