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与批评-第1讲
《文学欣赏》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1)
第 17 页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四、诗歌欣赏技巧→(二)熟悉诗歌语言 诗歌的语言具有多义性,即一个词或词组有着两重以上的含义,且有的含义明确,
有的含义不明确。
第 18 页
1) 双关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 音等属性,有意使语句具有 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多义性
2)情韵义
情韵义是指由诗歌历 史沉淀生成的特定意韵, 是“诗的成语”。
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则将它们统称为诗歌。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一、什么是诗歌
第6 页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 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鲜明的节奏、 和谐的音韵,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 式的美。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第7 页
《诗经》反映的时代是自周初至春秋中 叶,共500多年,其多数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 感,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涉及 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 24 页
第二节 什么是文学欣赏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一)先秦时期
第 25 页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具有
楚文化独特光彩的新体诗——楚辞。这是一
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 民间乐诗,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 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指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 社会生活的诗,通常没有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 挽歌、牧歌和讽刺诗等。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二、诗歌的分类→(二)现代诗歌的分类
第 10 页
✓ 格律诗
✓ 散文诗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的诗。它要求篇有定
文学欣赏第一讲PPT文档79页
举例
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後,不以优劣为诠次。又其人既 往,其文克定。今所寓言,不录存者。
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 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於用事?“思君 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 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
❖ 美人上马来,马儿似 不支
引用
刘勰
刘勰<文心雕龙>说: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 摇焉.”
钟嵘<诗品 >说:
钟嵘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 魂逐飞蓬.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
非陈诗何以展liú xié 刘勰(约465——520) 南朝梁(今山东)人。 然其名未以官显,却以文彰。 一部《文心雕龙》奠定 了他在中国 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 不可或缺的地位。
元代--元杂剧/元散曲/ 长篇章回小说
明清--三言二拍/长篇章 回小说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抒情的,与音乐密切相关. <尚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
律和声.” 诗歌的特点: 1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2 跳跃性结构 3语言凝练,富有节奏和韵律,有音乐美 诗法举例--起兴/隐喻/象征/叠加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注释
汉代音乐家。中山(今河北定县)人,乐工出 身,父母兄弟亦均为乐工。善歌,有善创造新 声。武帝时。在乐府中任协律都尉。
在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 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 靠了她哥哥李延年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
文学欣赏(1):绪论及第一章
绪论课讲课要点:绪论和第一章内容绪论应讲清两点:1、开设本门课的目的;2、本门课的主要内容及讲课方法;第一章应讲清以下内容:第一:文学的涵义——这是进行文学欣赏的基础;第二:文学欣赏活动性质——文学欣赏是一个审美认识、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以无穷的教益。
第三:文学欣赏的过程——我们如何进行文学欣赏教学过程:绪论——本门课的教学体例和开设目的:文学欣赏课是在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的总体氛围中产生的一门新课,它不同于以往与中学语文课本面孔雷同的《大学语文》,采取以文学欣赏方法和文学欣赏常识为主线、以名篇欣赏为落脚点,分文体进行教学的模式,重点在于欣赏方法的介绍。
这样就使得学生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在掌握欣赏方法的基础上,自如地进行文学名著的欣赏,以达到授人以渔、举一反三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
本门课的主要内容:文学欣赏方面的内容以教材为主包括五章,共26学时;根据专业的情况及外语教研室的要求,加入写作方面的内容,重点讲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应用文写作概论,二是常用的应用文文体写作,三是毕业论文写作,共8学时。
对学生的要求:无论是文学欣赏还是应用文写作,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我们的精神需求,后者可能是我们今后谋求生计的工具,因此应该重视;由于课时非常短,内容很多,课堂上只讲要点,需要课下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一、文学活动:从动态角度分析,文学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
既然是艺术创造活动,就要有原料、有创造者、有产品,文学创造的原料就是现实生活,创作者就是作家,产品就是作品,因而这三者构成了一种三角关系,即现实——作家——作品。
这就是传统的文学创作三角关系。
但是在这个关系中,只涉及了文学的创作,没有对于作品的评判和反馈因素,所以后来国外的文艺理论家,又创立了“文学的接受理论”,即在以上旧的“三角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读者的因素,构成了新的三角关系:作家——作品——读者。
语文阅读中的文学鉴赏与批评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与形式特点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分析文学作品的形式特
点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
法与形式特点的方法
• 学习作品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 研究作品的体裁和题材
• 细读法:仔细阅读作品,挖掘其
• 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和篇章结构
• 分析作品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和形式特点
• 体验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意象创造
文学鉴赏有助于提高学
生的写作能力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
•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
题和意蕴
•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
•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
能力
维
能力
• 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和阅读深度
•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
•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
•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维
能力的人才
• 塑造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
•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
• 促进文化交流和国家文化创新
学习能力
文学鉴赏对于提高阅读能力的价值
文学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
能力
文学鉴赏有助于提高学
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
• 评价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 交流讨论: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
• 体验作品的意境和韵味
和讨论,提高鉴赏水平
•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提高
学生的文学鉴赏与批评能力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与情感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 学习作品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文学欣赏与批评资源文学欣赏与批评第讲寻找角度
▪ 最后成功与否,就看你文章的见解有没有新 意,文章的内容能不能写得丰富和厚实。
▪ 从这样的角度看,你在研究中所把握住的问 题本身的逻辑许多时候是会反过来成为你衡 量这个题目能不辑空间 是你思考的一个结果,但它又成了你进一步 思考的一个标准。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 才强调所谓的问题本身的隐含逻辑与你探索 过程中的认知活动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
▪ 不过,这样的曲折思考的过程,也使问题逐渐明朗 起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说,这样的曲折过程也是一 种收获,未必没有意义。
▪ 最后确定的题目是《40年代左翼期刊译介俄苏文学 文论的流派特色》,我仅仅讨论译介中的流派特色, 而不涉及翻译对流派形成的作用,问题就简单了, 而且也有意义。题目确定后,就按这题目本身的逻 辑要求来进一步思考,找出几个特色来。
▪ 5.5 是批评的流派还是批评的和特色(上)
▪ 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与学生曾一起研究过期刊在俄 苏文学和文论在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作 用问题,写了一组文章。后来接着研究40年代左翼 文论与俄苏文学和文论的关系,就面临着如何把问 题提出来,而且要提得有意义。先是一般性的考察 40年代左翼文论与俄苏文学、文论的关系,发现没 有多大的意义,接着考虑40年代左翼批评流派形成 与俄苏文学、文论翻译的关系,但也发现两者的关 系不是决定性的,即是先有流派才有各派翻译的特 色,还是先有翻译的侧重,然后才形成不同的流派,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其中关系太复杂,缺少实证性 的或有说服力的证据。
▪ 当然作为文章,你找出来的几个特色必须要有意义, 能说明重要的问题。这时,思考的基本方法是一回 事,思考的具体成果又是一回事。基本方法不对头, 你文章的总体结构和基本的观点就立不住,当然具 体的思考如果缺乏深度,也会影响文章的质量的, 但那是另外的问题了,比如写作的技能问题,文字 表达的能力问题等。
文学欣赏与批评
文学欣赏与批评文学批评与欣赏论文从人物的欣赏角度欣赏作品什么是文学欣赏?文学欣赏是通过对作品语言符号的解读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满足,分为感知、体味、领悟三个阶段,具有差异性和一致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文学欣赏角度有哪些?主要有语言层面的感受与品位、形象层面的观照与分析、意蕴层面和表现手法。
这四大类中还有很多小的分支,本文主要从形象层面的观照和分析中的人物角度来欣赏作品。
从人物角度欣赏作品主要要把握三个问题:1、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2、怎样通过人物分析把握主题思想、3、怎样通过人物分析透析作者。
一、把握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一)、扁形人物1、《变形记》------人性的冷漠卡夫卡写的《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善良、忠厚的小人物,但是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在自己害怕恐惧的同时,他的家人开始也是充满同情和惊慌。
当格里高尔变得不能养家糊口的时候,他的家人开始厌恶憎恨他,觉得他是一个累赘。
本来平平淡淡,温情脉脉的一家人,也在日日夜夜间发生了质的变化。
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的意识也是本来作为人的意识。
当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没有家人来帮助和理解格里高尔,和他的妹妹也抛弃了他。
在这种绝望而又悲凉的心情下,他还是心系家人,慢慢合上了眼,再也没有睁开。
当他孤独绝望的死去的时候他的家人无动于衷过上了新的生活。
这篇小说就是通过塑造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形象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那种人性的冷漠。
当时社会生活的压迫致使人们亲情淡薄,失去自我,人性扭曲。
命运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而人们开始彷徨。
一旦遭遇不幸,就不再被社会承认,失去作为人的价值,便被外部世界认为“非人”。
于是,社会地位,人情,乃至尊严,都被剥夺殆尽。
而格里高尔就是这种社会下的牺牲品。
文学欣赏 第二版 第一章 概论
文学创作过程
思想 意蕴
文学 形象
文学欣赏过程
语言 文字
三、欣赏者的素质
语感能力,读者对文学 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将语言符号转换为艺术 符号,再建艺术形象的 能力
生活经验、文史知识、 专业知识
四、文学欣赏的意义
(一)艺术是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想象力创造的虚构世界。 《三国演义》的孔明,《西游记》的唐僧,不等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小说中的
事件,不等于真实发生过的。 (二)在各门艺术里,造型艺术最基础,音乐最纯粹,文学最庞大、最复杂、最
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思想性也最强。 (三)欣赏文学,使人活得更像人,换言之更有意义。使我们对于世界和对于生
活,有新的看法。 席勒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游戏”,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人只有在游
戏中,才是自由的; 人只有是自由的,他才游戏。”席勒《美育书简》 (四)文学是孤独者的情感创造,欣赏文学是人的孤独的慰藉,有“遇知音”之
月 迹 贾平凹我们看时,那上了,原来月亮 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 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高了,穿衣 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 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 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 ,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 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文学欣赏
第一章 概述
文学欣赏
第一章 概述
情景导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文字是天然含蓄的东西。无论多么明显地写出,后面总还跟着一点别的东西:也许是一 种口气,也许是一片情感。……后面牵着无穷的经验。字好像是支票,银行却是读者的 经验库。‘善读’的艺术即在如何把握着支票的全部价值,并能在自己的银行里兑了现。 (萧乾:《经验的汇兑》)
《文学欣赏》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
四、文学欣赏是以“共鸣”为重要特征的一种心理感受 活动
当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 当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作家通过作品的形象表达出 来的思想情操,强烈地打动了读者, 来的思想情操,强烈地打动了读者,引起读者思想感 情的回旋激荡。 情的回旋激荡。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就是读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的相通或相似。 的思想感情的相通或相似。 文学欣赏是伴随感情活动的形象思维活动, 文学欣赏是伴随感情活动的形象思维活动,文学欣赏 中的认识活动主要是一种感受和体验,而不是评论, 中的认识活动主要是一种感受和体验,而不是评论, 但是,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及其所包含的意蕴, 但是,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及其所包含的意蕴,只有在 正确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全面的、 正确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全面的、深刻的感 受。 文学欣赏是感性和理性或感受、体验、 文学欣赏是感性和理性或感受、体验、理解和鉴别的 有机统一。 有机统一。
13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文学欣赏 2.共鸣 2
二、简述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 三、结合某一作品,谈如何进握作品,评判作品优劣
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学作品中的各 个部分都是整体中的一个有机单元。 个部分都是整体中的一个有机单元。 文学作品中的各个部分共同组成一个互相联系 的有机整体, 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鉴赏者在鉴赏文学作品 的时候,要从整体上把握作品, 的时候,要从整体上把握作品,不能仅把作品 中的某些场面、某些情节、 中的某些场面、某些情节、某些细节孤立起来 进行鉴赏,并以此去评判作品的优劣。 进行鉴赏,并以此去评判作品的优劣。 只有顾及全篇,把部分放在整体中去品味、 只有顾及全篇,把部分放在整体中去品味、去 鉴赏,才是正确的欣赏方法。 鉴赏,才是正确的欣赏方法。
《文学鉴赏与批评分析》
文学鉴赏与批评 的未来发展
文学鉴赏与批评的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阅读:电子书、在线阅读等新兴阅读方式 数字化批评:网络评论、社交媒体评论等新型批评方式 数字化分析: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数字化传播: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文学鉴赏与批评的内容
文学鉴赏与批评的跨学科发展
提升社会道德水平:通过文学鉴赏与批评,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 社会道德水平。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通过文学鉴赏与批评,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社会 和谐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文学鉴赏与批评,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推动社会进步。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 ***技术在文学鉴赏中的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文本生成等 ● ***技术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文本分析、风格分析、主题识别等 ● ***技术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自动写作、辅助写作、创意生成等 ● ***技术在文学教育中的应用:智能辅导、个性化学习、写作评估等
文学鉴赏与批评的社会责任担当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学鉴赏与批评,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主题的分析方法:从 文本出发,结合作者 的创作背景、时代背 景等进行深入探究
文学作品的情节分析
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情节类型:线性情节、多线情节、环形情节等 情节功能: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 情节技巧:悬念、伏笔、冲突、对比等
文学作品的角色分析
角色设定:角 色的性格特点、 背景、动机等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文学鉴赏与批评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
中国文学作品阅读及欣赏(第一讲)
在柏拉图看来,诗人创作作品,就是 对世界的模仿,并不是创造,这正如用 镜子反照万物。 从柏拉图开始,用来解释文学本质的 模仿理论就成为西方文艺理论史 的重要 观点,影响深远。 模仿说在后来的发展中,又演化成再 现说。
与镜子比喻相比,在灯这一比喻的背 后,存在着与模仿说截然相反的理论, 那就是表现说。
艺术把人们的日常生活带到了诗意的 状态之中,在此诗意状态中作品建立世 界,展现大地,进入了生活的最高境界。 在艺术作品中,人彻底摆脱了非本真 的浑浑噩噩的生存方式,世界才真正进 入了存在的光亮之中,人生在世诗意般 地彰显出来。
二、是一面镜子还是一束灯光
(一)镜与灯:关于文学的比喻 不知有多少人曾经被文学的世界所打 动,可是,更多的时候,对于更多的人 来说,可能并不去思考什么是文学。 古往今来,理论家们不知提出了多少 种观点,莫衷一是。
(一)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说:“颂其诗、读其 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说,读者在阅读文学文本的时 候,要了解作家的性格,生平经历,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 境,目的是准确地理解文学作品。
(二)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也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说: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 逆志,是为得之。” 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要 通过文学作品的文辞来推求、理解作者所要表 达的原意。也就是说,作品的意义是由作家赋 予的,文学鉴赏的目的就是要准确无误地知解 作者的意图。
可见,绝对的再现是根本不可能的。
与再现说明显的片面性相比,表现说 存在的问题更多。 在西方,近代以来,一直是表现说在 理论上唱主角。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文学 被极端政治化了,因此,文学表现情感 的理论很容易被人们认同。
[文学理论与批评]第一章网络版文学理论与批评
第一章文学本质论一、几类有代表性的文学本质观述略(一)再现说(摹仿说)“摹仿”一词最早见于赫拉克利特,强调的是艺术与自然在构成上的相似性(即艺术摹仿自然),但自然又摹仿逻各斯,随着逐层的摹仿,其真实性也逐层下降。
德谟克利特对摹仿说的发展起到了转折性的作用,提出了摹仿的主体问题。
在其感觉论的基础上强调主体积极的内摹仿活动,但也与前人一样认为这种内摹仿抓住的是不真实的东西。
苏格拉底把心灵看作摹仿的中介,并把“人是万物的尺度”解释为“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
柏拉图将世界为三重:理念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
三者关系:现实世界摹仿理念世界;艺术世界摹仿现实世界。
理念世界最真实,艺术世界最不真实。
至亚里斯多德,摹仿说才有根本上的改变。
主要著作:1.理论性科学:《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等;2.实践性科学:《尼各马可伦理学》、《修辞学》等;3.创造性科学:《诗学》等。
《诗学》中译本主要有:1.傅东华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2.天蓝译,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3;3.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4.陈中梅译,商务印书馆1996;5.达宁译,延边人民出版社1999;6.刘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诗学》是西方第一部系统性文艺理论专著。
其方法论特点:一是严谨的逻辑推理;二是自然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方法结合。
现存二十六章,可以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论,包括1-5章。
主要分析了各种艺术所摹仿的对象、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以及艺术由此而形成的差别(分类),进而指出了诗的起源,还追溯了悲剧与喜剧的历史发展。
第二部分悲剧论,包括6-22章,讨论了悲剧的定义、构成要素和写作风格等。
第三部分史诗论,包括23-24章。
第四部分批评论,第25章,讨论批评家对诗人的指责,并提出反驳这些指责的原则和方法。
第五部分史诗与悲剧的比较,第26章。
“四因说”:质料因,构成事物的材料;形式因,决定事物的“样式”;动力因,变化的动力;目的因,为事物追求的目的“四因说”。
儿童文学教学课件(第十二章)儿童文学欣赏与批评
4.感情的强烈性
儿童欣赏儿童文学的情感表现,往往不仅仅是受感染而潸然泪下,还 表现为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当做现实来接受。因此,他们在欣赏儿童文 学时的情感表现具体是:表情上大喜大悲,毫不掩饰;语言上大喊大叫, 十分外露;动作上手舞足蹈,绝不造作。可以说,儿童这些情感表现都 是彻底的情感投入,引发了他们真切的体验,也受到了审美的陶冶。
2.感知的直观性
儿童的欣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这种感知的直 观性包含以下3层含义:
一是感知首先接受的是那些具体鲜明的形象; 二是感知的过程也主要采用从形象到形象的联想方式; 三是感知的结果常是具体、直观的。 儿童普遍注意形象的外部特征,并在这种外部特征的影响下理解和评 价作品艺术形象的内涵。
2.重作品体验
儿童文学作品通过营造情感氛围,促使儿童体验和理解作品,轻松、 自然地接受情感教育。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应由对作品作理性分析转为运 用直接思维,强调感受、意会、体验。教师指导儿童欣赏文学作品时, 儿童初步理解作品后,教师不能把故事扔掉,而要进一步帮助儿童深入 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点,故事发展中情节的变化,以便儿童体验作 品所呈现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3)成人在心灵深处拥有一份对儿童的责任感或较为深刻的人道精 神,使欣赏时的心理处于一种最健康、最积极、最有效的活动状态。
四、儿童文学欣赏的基本规律
(一)儿童文学欣赏的目标
1.重作品审美
儿童文学是为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而存在的,其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培 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儿童文学的智育和德育等方面的功能都是在 儿童审美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一般来说,我们要注重欣赏儿童文学作 品中的节奏与韵律的语言美,幻想与想象的意境美,幽默与夸张的表现 美等。
(2)将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经验提高到理论上,并加以科学的阐释 和概括,从而帮助作家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作品,总结创作经验,从而提 高创作的自觉性。
文学鉴赏与批评1(形式主义)
第 一 章 形 式 主 义 基 本 理 论 艺 术 程 序
/
程序处于不断演化之中。
弗洛姆《影响与焦虑》 中国诗歌发展,总在突破前人,突破自己。突 破和反叛就是文学的使命。
2018/5/24 15
/
(三)陌生化
1.概念
第 一 章 形 式 主 义 基 本 理 论 陌 生 化
1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陌生化”(反常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理 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重要概念。他将文 学的本质归结为“陌生化”,认为艺术的手 法就使事物奇特化、反常化的手法,通过把 人们原本司空见惯的对象置入新的视野中观 察、描述,从而打破日常语言的程式化、机 械化和僵化,是刷新审美感受、产生文学性 的重要途径。
文学鉴赏与批评(1)
课程性质:理论深化与实践课程
教学目的: 获工具,懂赏析,做论文;通过培养文字敏感性 培养对生活的审美态度(超然、豁达、宁静)。 美是我们在尘世间最后的皈依,是培养爱力和提升生 活质量的最好途径。美是一种态度,心境,会因宁 静超然的面对对象而化解焦灼和惶恐。美让人宽容 和深思,并心存感激。
2018/5/24
第 一 章 形 式 主 义 基 本 理 论 文 学 性
错位,悖论
/
空间,余味
/
隐喻,审视
8
将词当做词来看待, 而不是意义的载体。 文学解读中强调形式 本身的审美效果和 意蕴。 作品的隐喻、转喻、 明喻、暗喻、象征 等修辞以及节奏、 结构功能是研究的 重心。 ——文学重心在“能 指”,在语言的文 学性。
我经过它。有微微的颤动。 薄薄的身体瘫软着。 我迅速掉头。 我看见了 眼睛。 它望着我。 不。它望着空洞的前方。
我倒向城市的空地。 看见绚烂的光,为我准备了 下一个陷阱。
《文学批评与鉴赏能力培养课堂指导讲座》
文学批评与鉴赏能力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文学批评与鉴赏能力是文化传承 的重要手段,能够深入挖掘文学 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文学批评与鉴赏能力的提升有助 于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激发创 作者的灵感和创造力。
文学批评与鉴赏能力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提高审美意识:文学批评与鉴赏能力能够提升个人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使人在 生活中更加注重审美体验。
增强思考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解读,能够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和批判 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视野:阅读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能够让人接触到不同的思想、文化和 价值观,从而拓展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文学作品鉴赏的实践案例
案例名称:《红楼 梦》
案例分析:通过分 析人物形象、情节 结构等方面,培养 文学鉴赏能力
案例总结:通过实 践案例,掌握文学 作品鉴赏的步骤与 要点,提高文学批 评与鉴赏能力
文学批评与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
05
课堂指导讲座的作用与价值
提供专业知识和理论框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批评与鉴赏的核心概念 和方法。
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将文学批 评与鉴赏的基本理论和 方法融入具体作品的分 析中。
教学策略:采用小组讨 论、角色扮演、口头表 达等形式,培养学生的 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素质:教师应具备 扎实的文学理论基础和 丰富的文学批评实践经 验,能够引导学生深入 理解作品。
课堂指导讲座的实践与应用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国恩
文学:精神的家园 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认识世界,认识人类,认识自我
生活因而更为丰富多彩
一、文学欣赏:侧重以审美的态度发现文学作品的美, 完成文学作品的意义。
在欣赏篇,将结合名作的欣赏,介绍文学欣赏中 的一些重要环节,内容包括“有意味的形式”、 “触摸作者的心灵”、 “思想启迪人心”、“走上 精神流浪之途”、“体验戏剧中的冲突”、“审美 再创造的主体自由”、“欣赏与自我提升”等。
▪ 在贝克看来:1、“有意味的形式”完全不同于再 现现实的形式;2、“有意味的形式”不是一般人 心中的美;3、“有意味的形式”不同于现象的实 在,而是同“物自体”或“终极的实在”有关,即
与人所体验到的对象的意义有关。各类视觉艺术品,
如绘画、建筑、陶瓷、雕刻以及纺织品等,都能唤
起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就叫审美感情。激起
二、文学批评:主要是以学理的态度探讨文学的意义, 研究文学及文学发展的种种问题。它以欣赏为基础, 而又致力于把审美经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它不止 是赞美,还包括批评,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创作的 规律。
在批评篇,将结合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 讲解文学批评的基本问题,内容有“从问题开始”、 “思考的角度”、“感性与理性的综合”、“批评 的方法”、“批评的风格”、“批评的限度”等。
▪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的《偶成》
▪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种审美感情的,只能是由作品的线条和色彩以某
种特定方式排列组合成的关系或形式。这种审美的 感人形式,他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 就文学而言,美产生于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中。
▪ 但我们首先接触的,可以是形式。这个形式 应该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 文学的有意味的形式之美,在于从形式中可 以看到、体验到的作家和诗人的心灵和人类 的经验。发现这种心灵的秘密和人类的共同 经验,让读者享受到了愉悦,这就是一种美 的欣赏过程。
▪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 鲁迅的《狂人日记》,狂语与深刻的思想: 双层结构不仅创造了形式美,而且深化了作 品的主题。《药》的双线结构,同样起到了 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
▪ 《雷雨》戏剧冲突:用过去的戏剧推动现在 的戏剧,展现剧作家的才华与戏剧冲突的美 感,表明它受到了古典主义戏剧美学的影响。
▪ 欣赏文学的美,首先会接触文学的形式。
▪ 文学艺术的形式美,是有意味的形式之美, 要靠自己的心去发现。发现与体验形式美中 的种种意义乃至奥秘,扩展你的心灵和胸怀, 使你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与方向,把自我从世 俗提升到高尚的境界,这便是一种美的享受。
作品欣赏 谢谢观看!
▪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 我便是我了!
▪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 我是月的光, 我是日的光, ▪ 我飞跑,
▪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
▪ 我飞跑,
▪ 我是 X 光线的光,
▪ 我飞跑,
▪ 我是全宇宙底 Energy 底总 ▪ 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
量!
▪ 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
▪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 我便是我呀! ▪ 我的我要爆了!
卞之琳的《断章》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郭沫若的《天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我是一条天狗呀!
▪ 我飞奔,
▪ 我把月来吞了,
▪ 我狂叫,
▪ 我把日来吞了,
▪ 我燃烧。
▪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
1945年5月31日
闻一多的《死水》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 轻轻的我走了, ▪ 正如我轻轻的来; ▪ 我轻轻的招手, ▪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 是夕阳中的新娘, ▪ 波光里的艳影, ▪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 在康河的柔波里, ▪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阴下的一潭, ▪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揉碎在浮藻间, ▪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寻梦?撑一支长篙, ▪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满载一船星辉, ▪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 夏虫也为我沉默,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的我走了, ▪ 正如我悄悄的来; ▪ 我挥一挥衣袖, ▪ 不带走一片云彩。
戴望舒的《雨巷》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三、欣赏、批评与人格修养:探讨文学欣赏与批评中 的人格修养问题。
考核方式
▪ 课堂参与、课堂测验和课程作业结合,确 定课程的成绩。
第一讲 有意味的形式
▪ 形式,文学的审美要素,形式主义批评甚至 把它提升到文学本体的高度。
▪ 英国视觉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艺术是 有意味的形式”。
▪ 他把艺术品作为审美对象,提出只有具有 “有意义的形式”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也只有具有“有意义的形式”的作品才会使 人产生审美感情。这为现代派艺术的价值提 供了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