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 植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植物的气候要求
气候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植物对气候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气候因素包括温度、光照、湿度和风力。
首先,温度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一般来说,温带植物对适宜的温度范围要求较严格,通常在15°C到25°C之间为最佳生长温度。
而热带植物则对高温适应能力较强,在30°C到35°C左右为最佳生长温度。
除了一定的温度范围,温度的日变化也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运。
其次,光照是植物生长的另一重要因素。
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极其重要。
大多数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长。
不同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有些植物适合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如向日葵、玫瑰等,而另一些植物则需要一定程度的遮阴,如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政策制定者常常需要考虑微调不同植物的栽培环境,以获得最佳的生长效果。
再次,湿度对植物生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湿度主要通过决定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速率来影响植物的水分平衡。
不同的植物对湿度的要求不同,但一般来说,热带植物对高湿度的适应能力较强,而温带植物对湿度的要求较低,尤其是在冬季时。
湿度过高会导致植物减少气孔开放,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最后,风力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适度的风力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但当风力过大时,会对植物造成损害,例如在台风和龙卷风的影响下,植物的茎、叶子和根部可能会受到破坏,导致生长受阻。
因此,在进行植物种植或园艺活动时,需要考虑到风力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风力环境。
综上所述,植物对气候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温度、光照、湿度和风力等因素。
不同的植物对气候的要求不同,政策制定者和园艺爱好者需要根据植物的特性和生态需求,为其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只有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植物才能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维护生态平衡,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科学课-探秘植物的生长项目化学习案例项目化学习设计
项目目标
核心概念
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与要求
6.1 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1~ 2年级 3~ 4年级
①说出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和空气。
①描述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 和适宜的温度。 ②描述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具 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谢谢!
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设计
探秘植物的生长
项目背景
小学生对植物有天然的好奇心,种植是他们乐于从事的实 践性活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生物体的稳态与调 节”,这一部分的课程内容建议教师鼓励学生开展基于实验的 探究活动,探索植物生存、生长的规律。引导学生围绕植物生 长所需的条件开展系列探究。
本项目基于大单元设计,涵盖了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 物与环境》,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和三年 级下册第四单元《植物的生长》等相关内容,围绕着“探秘植 物的生长”展开探究。
三、展示迭代
活动四:植物作品大比拼
植物除了生长之外,还可 以带给人们一些艺术的乐 趣,学生自主选择植物身 体的某些部分,如花、叶 等,创意制作植物作品。
项目化学习的重要保障是 科学有效地评估体系。为 此必须将过程性评价和终 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自 我评价、同学评价与教师 评价等“多元化”方法,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 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
通过展示真实成果,提升 了学生参与的乐趣和自我 评估能力及同学之间的交 流与合作的能力。 项目活动中,学生们发挥 了各自的展示风格,有种 植故事叙述、有生长记录 表、有生长日记等等,给 了他们一片自主选择的天 地。
除了种子繁殖,学生发现 红薯用根繁殖。多肉用叶 繁殖。用茎扦插月季,嫁 接可以让同一棵植物开出 不同的花。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主要内容植物生长研究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主要内容植物生长研究天宫课堂第三课的主要内容是植物生长研究。
在太空环境下进行植物生长实验是天宫空间实验室的一个重要任务,它不仅可以为航天员提供新鲜食物,还可以为未来的长期航天任务提供重要的经验和参考。
以下是课程的主要内容:1.植物生长环境的模拟:在太空环境中,植物需要适应低重力、高辐射和限制的资源条件。
为了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天宫空间实验室模拟了太空环境,并提供了合适的温度、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以促进植物生长。
2.植物生长技术的开发:为了在太空环境中成功种植植物,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植物生长技术。
例如,通过控制光照、水分和营养供应,使植物能够生长并产生食用部分。
此外,还使用了气候控制设备、床式种植系统和光源等先进设备,以提高植物生长的效率。
3.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在太空环境中,低重力和高辐射可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对比太空环境和地球环境中植物的生长情况,探究这些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同时,还研究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以提高植物在太空中的生存能力。
4.植物生物学研究:通过在太空环境中进行植物生长实验,科学家们还可以研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机制。
例如,他们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速度、开花时间、根系结构等,掌握植物在太空环境中的生长规律。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改善地球上的农业和森林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5.人类生存环境研究:植物在太空环境中除了作为食物,还可以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调节空气质量。
研究人员通过探究植物与宇航员共生的关系,可以为未来的空间探索任务提供关键的支持和保障。
总之,植物生长研究是天宫课堂第三课的主要内容。
该课程探索了植物在太空环境中的生长、适应和生物学特性,并为未来的空间探索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参考。
这项研究有助于人类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适应能力,提高植物生长的效率,并为未来的长期航天任务提供可靠的食物和氧气供应。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凤仙花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2.掌握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和生殖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凤仙花的外部特征,描述其花朵的形态和颜色。
2.观察凤仙花的生长过程,记录其生长变化。
3.了解凤仙花的繁殖方式,进行实际操作。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关注和热爱,促进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凤仙花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凤仙花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掌握其生殖方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凤仙花、放大镜、手电筒、剪刀、盆、土壤、水、相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凤仙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凤仙花的认知。
二、聚焦观察凤仙花的花朵,描述其形态和颜色。
三、探索任务一:观察凤仙花的生长过程,记录其生长变化。
任务二:了解凤仙花的繁殖方式,并进行实际操作。
研讨:1.凤仙花有哪些基本特征?小结:凤仙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朵呈漏斗状,颜色多样。
2.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有哪些变化?小结:凤仙花从种子发芽,生长出根和茎,形成花蕾,最终开花。
3.凤仙花的繁殖方式有哪些?小结:凤仙花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
观察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并记录其变化。
了解凤仙花的繁殖方式并进行实际操作。
结合观察结果和生活经验,研讨相关内容。
学生能正确观察凤仙花的外部特征,描述其形态和颜色。
能够观察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并记录其变化。
了解凤仙花的繁殖方式并进行实际操作。
能够结合观察结果和生活经验,研讨相关内容。
四、拓展了解凤仙花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园林绿化、饮食等。
教学后记】科学探究目标】1.研究掌握种植技能。
2.在教师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3.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4.基于种植活动和生活经验预测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所需条件。
科学态度目标】1.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植物生产与环境【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农艺专业【学制】三年【建议学时】102学时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也是农学专业和土地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经济规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现代农艺技术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农业生产为背景,体现现代农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论,反映农业化思想。
以“必需、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农业概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农业宏观管理,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学活动设计以案例说明概念及知识点,理念先进,贴近实际,生动易懂。
重点突出实际的培养,同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相关基本技能。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重点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能阐述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等生理作用;(2)能描述五大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以及其他主要生长物质的生理作用;(3)能描述水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细胞吸水原理、根系吸水过程;(4)能描述影响植物生产的气象要素:气压和风;(5)能描述植物的感温性和植物的温周期现象;(6)能描述植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等温度指标。
2.2能力目标(1)能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展开农业生产情况调查;(2)能借助显微镜认识根尖结构,区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异同;(3)能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4)能收集完成当地降水量的资料并正确进行空气湿度的观测;(5)能正确进行植物蒸腾强度的测定;(6)能正确进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7)能正确进行一般条件下光照环境的调控。
综合实践活动《植物栽培》教案
一、活动主题:植物栽培——让绿色走进生活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栽培方法;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意识;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2课时五、活动准备:1. 植物栽培工具:铲子、水壶、肥料等;2. 植物种子或幼苗;3. 教学课件和资料。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2.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二、讲解(15分钟)1. 利用课件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2. 讲解植物栽培的基本方法,如选种、播种、浇水、施肥等;3. 强调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植物种子或幼苗、栽培工具和适量肥料;2. 在教室内或户外空地划分栽培区域,每组负责一块区域;3. 学生在组内分工,进行植物栽培操作,如挖坑、播种、浇水等;4.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醒注意事项。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栽培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2. 教师总结植物生长的条件和栽培方法,强调关注环境、热爱生活的重要性;3. 布置课后任务:观察所栽培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观察日记中。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日记;2. 教师总结学生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的过程。
二、深入讲解(15分钟)1. 讲解植物生长的营养需求,介绍不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差异;2. 讲解如何施肥和调整土壤,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3. 强调学生在栽培过程中要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栽培方法。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观察和本节课的学习,调整栽培方法,如施肥、调整土壤等;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醒注意事项;3. 学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观察日记中。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5.4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题集-(含答案)
高中生物学教材同步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题集-任务1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植物的向光性主要是由于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A. 水分B. 温度C. 光照D. 重力2.植物的根部向下生长主要受到哪种环境因素的影响?()A. 光照B. 水分C. 温度D. 重力3.植物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主要涉及()A. 光合作用B. 蒸腾作用C. 呼吸作用D. 生长发育4.哪种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调节中起到主要作用?()A. 乙烯B. 生长素D. 脱落酸5.植物的花序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属于()A. 光周期反应B. 温度反应C. 水分反应D. 重力反应6.光周期的变化对植物开花有影响,这种现象称为()A. 光合作用B. 光照反应C. 光周期反应D. 光敏反应7.植物的气孔开闭主要受到以下哪种因素的调节?()A. 温度B. 光照C. 水分D. 风速8.植物在干旱环境中会表现出哪种生理适应?()A. 增加气孔的数量B. 促进根部生长C. 减少气孔的开度D. 增加叶片的面积9.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是由于哪种激素的作用?()A. 生长素C. 乙烯D. 脱落酸10.哪种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影响最大?()A. 温度B. 光照强度C. 水分D. 气体成分11.植物的根系生长受到重力影响的现象称为()A. 向光性B. 向水性C. 向重力性D. 向温性12.温度对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光合作用速率B. 呼吸作用速率C. 营养物质的积累D. 以上都是13.植物体内的乙烯主要参与调节()A. 花的开放B. 果实成熟C. 根的伸长D. 叶的生长14.植物在高温环境下,气孔的开闭主要是为了()A. 增加光合作用B. 减少水分流失C. 增加营养物质吸收D. 增强呼吸作用15.植物的向水性生长是指()A. 根部向下生长B. 茎部向光生长C. 根部向水源生长D. 叶片向阳光倾斜16.下列哪种因素不会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周期反应?()A. 日照时长B. 光照强度C. 光照周期D. 光照方向17.植物的气孔开闭受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最大?()A. 温度B. 光照C. 水分D. 风速18.在短日照植物中,开花的条件是()A. 日照时间短于某一临界值B. 日照时间长于某一临界值C. 温度低于某一临界值D. 水分丰富19.植物的“光周期效应”主要涉及()A. 叶片的生长B. 花的开放C. 根的伸长D. 果实的成熟20.植物在低温环境下的适应机制之一是()A. 增加光合色素的含量B. 促进气孔开度C. 减少水分蒸腾D. 促进根系的伸长二、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1.植物的根部向下生长主要受到 _______ 的影响。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劳动》项目四任务一《规划种植园》教案
6.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对课程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2)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利于课程的学习,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种植园规划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种植园规划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种植园规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确定种植时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解作物的生长周期,选择最佳种植时间。
-土地整理:进行土地深翻、施肥、消毒等准备工作。
-播种与种植:掌握播种和种植的具体方法,如种子处理、播种深度、种植间距等。
4.种植园管理:
-浇水:根据植物生长需求,合理控制浇水的频率和水量。
-施肥:了解不同植物对肥料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土壤:土壤类型和酸碱度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
2.种植园规划的原则:
植物生长最适温度
植物生长最适温度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温度。
温度对植物的生长速度、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产生直接影响。
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
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最适温度一般在15摄氏度至30摄氏度之间。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植物的生长速度较快,光合作用效率较高,各种生理过程得以正常进行。
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减慢,发育过程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如果温度过低,植物的生理代谢活动会受到抑制,导致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而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时,植物的生长速度也会减缓,甚至出现生理损伤。
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有所差异。
例如,一些热带植物对较高的温度更为适应,而一些高山植物则对较低的温度更为适应。
这是由于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所处环境的温度条件。
虽然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有一个最适温度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则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生长速度和发育过程上,还会对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植物的开花时间和开花数量,影响果实的成熟和品质,甚至影响植物的免疫力和抗逆性。
因此,合理控制温度,为植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对于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植物的生长最适温度一般在15摄氏度至30摄氏度之间。
这个温度范围内,植物的生长速度快,生理活动正常,代谢过程顺利。
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有所差异,但它们都有一个最适温度范围。
合理控制温度,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对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植物的健康成长创造最适温度条件。
植物生长环境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实习单位:XX植物园实习内容:植物生长环境观察与研究一、实习目的与任务1.1 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及其对环境的需求,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1.2 学习植物学基本知识,提高对植物的识别能力,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1.3 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实习步骤与内容2.1 植物园简介XX植物园位于我国南方某城市,占地面积约2000亩,拥有各类植物10000余种,是一个集科研、科普、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植物园内有湖泊、山丘、草地等多种地形,模拟了植物生长的各种自然环境。
2.2 实习内容(1)植物生长环境观察: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记录植物的名称、生长习性、光照、水分、土壤等条件。
(2)植物识别:学习植物学基本知识,识别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类植物,了解其特点和生长环境。
(3)植物生长过程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记录生长周期、开花、结果等现象。
(4)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参与植物园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自身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通过实习,我对植物生长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植物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水分、土壤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植物,掌握了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同时,实习使我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意识到人类活动对植物生长环境的影响。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为构建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实习总结本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植物学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还培养了我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植物生长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标准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园林技术专业代码:410202(国标)学院(部):_____________________执笔人: 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年3月一、课程基本信息 (1)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任务 (1)(三)课程设计理念 (1)三、课程目标与要求 (2)(一)课程目标 (2)(二)课程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结构与内容 (3)(一)课程结构与学时分配 (3)(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3)(三)课程思政实施要求 (5)(四)1+X证书内容融入 (5)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5)六、教学实施与保障 (5)(一)教学要求 (5)(二)教学方法 (5)(三)教学手段 (6)(四)教学资源 (6)(五)实训条件 (6)(六)师资队伍 (6)七、授课进程与安排 (6)《课程名称》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是园林、园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生产实务的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园林、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园林园艺专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一)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能熟练掌握园林栽培与养护的各项操作内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养护方案;能够完成养护项目的投资概算。
(三)课程设计思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是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大部分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对城市常见园林植物栽培和养护的能力。
这些都是园林园艺专业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
因此,本课程在园林园艺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8课《凤仙花的一生》教案
(3)根据我们的记录,完成下表。
计算凤仙花从播下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需要多长时间。
(4)根据记录的不同阶段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制作凤仙花高度变化统计图,分析凤仙花高度生长变化的规律。
2. 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根据凤仙花生长的变化,可以将其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可以将凤仙花植株分为哪几个部分?
(2)凤仙花的生命周期大约是多长?
(3)凤仙花高度生长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3. 交流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 凤仙花生长的过程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水、阳光、空气、温度等影响植物的生长?
2. 成熟的凤仙花植株包括哪几部分?每部分有什么作用?
3. 凤仙花的生命周期是多长时间?运用我们的观察记录说明凤仙花生长变化的规律。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 做一个凤仙花模型。
能够将自己记录的不同时期凤仙花的图片,按照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起来,初步了解凤仙花外部形态变化的规律。
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计算凤仙花从播下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需要多长时间,了解凤仙花的生长周期。
能够根据记录的不同阶段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制作凤仙花高度变化统计图,分析凤。
项目五温度环境题库
项⽬五温度环境题库项⽬五植物⽣长的温度环境调控【项⽬⽬标】◆掌握:⼟壤热特性、⼟壤温度与空⽓温度的变化规律;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和有效积温等的概念。
◆理解:⼟壤、空⽓温度的调控技术。
◆了解:温度与植物⽣长发育的关系。
◆学会:⼟壤温度、空⽓温度的测定。
【项⽬说明】各种植物的⽣长、发育都要求有⼀定的温度条件,植物的⽣长和繁殖要在⼀定的温度范围内进⾏。
在此温度范围的两端是最低和最⾼温度。
低于最低温度或⾼于最⾼温度都会引起植物体死亡。
最低与最⾼温度之间有⼀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植物⽣长繁殖得最好。
在农业⽣产上,要注意各种环境条件对⽣长的个别⽣理活动的特殊作⽤,⼜要运⽤⼀分为⼆的观点,抓住主要⽭盾,采取合理措施,才能适当地促进和抑制植物的⽣长,达到栽培的⽬的。
所以研究温度因素有更实⽤的意义。
任务1 植物⽣产的温度环境【任务重点】◆⼟壤热特性。
◆⼟壤温度、空⽓温度的变化规律。
【任务难点】◆影响⼟壤温度的因素特点;◆⼤⽓中的逆温。
【任务内容】⼀、⼟壤温度(⼀)⼟壤的热特性1.⼟壤热容量⼟壤热容量可分为质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
当不同的⼟壤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热容量越⼤的⼟壤,其升温或降温的数值越⼩;反之,热容量越⼩的⼟壤,其温度变化就越⼤。
2.⼟壤导热率⼟壤导热率⾼的⼟壤,热量易于在上下层间传导,地表⼟温的变化较⼩;相反,导热率低的⼟壤,地表⼟温的变化较⼤。
⼟壤中的⼟粒、⽔和空⽓的热特性(⼆)⼟壤温度的变化1.⼟壤温度的⽇变化温度⽇较差是指⼀⽇内最⾼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
在正常天⽓条件下,⼀⽇内⼟壤表⾯最⾼温度出现在13:00时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出之前,⼟壤表⾯温度的⽇较差较⼤。
2.⼟壤温度的年变化⼀年中,⼟壤表⾯⽉平均温度最⾼值出现在7~8⽉,最低值出现在1~2⽉。
3.⼟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天中⼟壤温度的垂直分布⼀般分为⽇射型、辐射型、上午转变型和傍晚转变型等4种类型。
⼀年中⼟壤温度的垂直变化可分为放热型(冬季,相当于辐射型),受热型(夏季,相当于⽇射型)和过渡型(春季和秋季,相当于上午转变型和傍晚转变型)。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
5,能进行当地降水量资料的收集整理:
6.能正确进行空气湿度的观测。
植物生产的水分调控
L理解水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细胞吸水原理、根系吸水过程:
2.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指标及影响因素,熟悉植物蒸腾的调节方法:
3.理解植物需水规律,熟悉合理灌溉指标:
4.熟悉植物水分调控的有关措施;
5.能正确进行植物蒸腾强度的测定:
各项指标均优秀
81-90分
良好
各方面表现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成果
学习态度表现非常积极
71-80分
合格
各方面表现合格,大部分达到了预期教学成果
学习态度表现为积极
61一70分
基本合格
各方面表现一般,总体达到最基本预期教学成果
学习态度表现为一般
60分以下
不合格
各方面表现不足,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学习态度不积极
4,能正确进行设施栽培条件下光照环境的调控。
植物生产的温度环境
植物生产的温度条件
1.了解土壤的热性质:
2.熟悉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
3.熟悉植物生长的二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等温度指标:
4.能正确进行土壤温度的测定:
5.能正确进行气.能说出土壤温度和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E
3.基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建议根据当地农事季节、天气情况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生产需要而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时序和空间配置。可采取周课时与实训周相结合的办法,统筹、交叉安排教学内容。
4.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无公害生产意识,严格执行工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
6.评价应紧扣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课程特点,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要重视发现、分析与解决植物生产环境调控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达成。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1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
授课题目任务1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 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有关概念。
2. 了解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
3. 了解植物的极性、再生、休眠和衰老等现象。
4. 熟悉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等生理作用。
5. 了解植物生产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1.掌握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熟悉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调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重点)。
2.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能说出当地种植的植物有哪些吗?[一]导入新课提出引导性问题:刚才大家说出了很多植物的名称,大家看看这些图片,哪些是你认识的植物,试着说出植物名称。
[二]新课讲解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是指由于细胞分裂和伸长引起的植物体积和质量上的不可逆增加,如根、茎、叶的生长等。
发育是指在植物生活史中,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成为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组织与器官的过程,也称形态建成,如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2)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植物的营养生长是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植物的生殖生长是指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
花芽开始分化(穗分化)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再生作用等。
(1)植物的生长大周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了“慢——快——慢”的规律。
以一年生植物的株高对生长时间作图,所得到的生长曲线呈“S”形。
(2)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植物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或温周期性。
(3)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是指植物生长在一年四季中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如温带树木的生长,随着季节的更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测试卷精品【模拟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测试卷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小明制作了一个种植杯,按照正确的方法种植凤仙花种子,可种子一直没有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
A.种植杯中没有足够的土壤B.种植杯中没有充足的阳光C.凤仙花种子原本受损了2.种植凤仙花时,应选择()、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A.残缺B.干瘪C.饱满3.一棵成熟的凤仙花植株由()组成。
A.根、茎、叶B.根、茎、叶、花C.根、茎、叶、花、果实、种子4.爷爷说给花浇水要“不干不浇,浇则浇透”,花盆里的泥土要浇透,是因为植物的()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A.根B.茎C.叶5.一朵凤仙花的某个结构被虫吃掉了,这朵凤仙花就结不出果实了,这个关键的结构是()。
A.萼片B.雄蕊C.雌蕊6.佛手是浙江金华乃至全国享有盛名的传统特色果品,是果中珍品。
下列关于佛手的发育顺序正确的是()。
A.开花—传粉—受精—结果B.开花—结果—受精—产生种子C.开花—传粉—结果—受精D.开花—受精—产生种子—结果7.雌蕊不包括()。
A.花柱B.花丝C.子房D.柱头8.依靠风的力量传播种子的植物是()。
A.苍耳子B.蒲公英C.莲子二.填空题(共8题,共49分)1.蒲公英果实像小伞,很小很轻,还长着许多绒毛,它是用()的方式传播种子的。
2.在凤仙花的一片叶子上两面用黑色纸遮住,不见阳光,三天后,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再选几片叶面较大的叶子套上干燥的塑料袋,观察塑料袋内壁有()。
这两个实验说明叶子有()和()作用,且植物的叶子平展且在茎上交叉生长的好处是()。
3.植物的花蕊分成雄蕊和雌蕊,雄蕊产生的()传播到雌蕊的()上,会使子房里的()受精;发育成()。
4.植物的根的作用: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和(),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在土壤中。
5.种子是由()和()组成的。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等。
6.花盆中的凤仙花幼苗取出时,会连同盆中的土壤一并取出,这是因为凤仙花的根对土壤有()的作用。
一年级科学种植物布置
一年级科学种植物布置种植植物是一项有趣且有益身心的活动。
在一年级的科学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布置种植植物的任务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下面是一些建议,以帮助老师在一年级科学课上布置种植植物的任务。
任务一:种子发芽观察老师可以向学生分发一些种子,如豌豆或小麦等。
学生需要将种子放在湿润的纸巾或湿土壤中,并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他们需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学生可以画出种子在不同天数内的变化,例如种子发芽、根部生长等。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以及光、水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任务二:观察植物的不同部分在这个任务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子、茎和根部,并让他们描述它们的特点。
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叶子的形状、颜色和纹理,茎的高度和硬度,以及根部的形状和长度。
通过这样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可以加深对植物不同部分的认识,并理解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任务三:植物的生长条件在这个任务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植物,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观察。
例如,他们可以将一盆植物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将另一盆植物放在阴暗的地方,然后观察两者的生长情况。
学生还可以调整植物的浇水量,观察过浇水和缺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发现植物生长所需的光、水和适当的温度等条件。
任务四:植物繁殖方式的观察在这个任务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植物,如花朵、水果或种子等,并观察它们是如何繁殖的。
例如,学生可以观察一朵花如何开放、授粉和结实,或者观察一颗种子如何从植物中脱落、传播和生长。
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并对植物的生命周期有更深入的理解。
任务五:种植自己的植物老师可以让学生种植自己的植物。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或蔬菜,如向日葵、小白菜等,并在合适的容器中种植它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积温 1.活动积温 活动积温——植物生育期间的活动温度总和。 2.有效积温 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 有效积温——植物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积累的总和称为有效积 温。
3、积温的应用
(1)用来分析农业气候热量资源
(2)作为植物引种的科学依据
(3)为农业气象预报服务
引种一定要遵循气候相似原理。
(四)土壤空气状况的调节
建立合理的排灌系统; 深耕结合增施有机肥,适时中耕松土; 改善土壤质地、结构:
质地粘重的土壤,通过掺砂或施用秸秆、土杂
粪等有机肥料,使形成较好的土壤结构,增加 非毛管孔隙,可改善其通气性。
3、植物生长的温度指标
(一)植物生长的3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适宜温度和最 高温度 1.活动积温 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2.有效积温 有效温度——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与生物学 最低温度之差。 有效积温——植物某一发育时期或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有 效温度的总和。
(1)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 的土壤,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 出的热量。 容积热容量 =质量热容量*土壤容积
(2)土壤导热率 土壤导热率是指: 土壤不同组分的导热率相差很大,导热 率越_________的土壤,其温度越易随环 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反之,土壤温度相 对稳定。
• (2) 农业界限温度 • 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 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叫农业界限温度,简称界限温 度。 •
农业上常用的界限温度(用日平均气温表示)有:0℃、 5℃、10℃、15℃和20℃。他们的农业意义为:
0℃——土壤冻结和解冻;农事活动开始或终止。
任务三 植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土壤热性质基本知识。 2 了解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熟悉植物生长的温度指 标。
能力目标:
1 能正确进行地温的测定。 2 能正确进行气温的测定。
1 土壤热性质
土壤热性质 土壤在接受或散失一定的热量后所引 起的土温升高或降低的多少或快慢主要 取决于 ( 1).土壤热容量 ( 2).土壤导热率 ( 3 ).土壤导温率
温度条件与作物引种
作物引种有下列三条规律: 一是:北种南引(或高山引向平原)比南种北引 (或平原引向高山)容易成功。 二是:一年生植物要比多年生植物引种容易成功, 落叶植物要比常绿植物引种容易成功,草本植物 要比木本植物引种容易成功,灌木要比乔木引种 容易成功。 三是:在植物引种过程中,存在着气候驯化现象。
冬小麦秋季停止生长和春季开始生长(有人采用 3℃),冷季牧草开始生长。0℃以上持续日数为 农耕期。
5பைடு நூலகம்——早春作物播种;喜凉作物开始或停止生长,
多数树木开始萌动。冷季牧草积极生长。5℃以上 持续日数称生长期或生长季
10℃——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物 开始迅速生长。常称10℃以上的持续日数为喜温 作物的生长期。 15℃——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春季棉花、花生等进 入播种期,可开始采摘茶叶。稳定通过15℃的终 日为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日期;水稻此时已停止灌 浆;热带作物将停止生长。 20℃——水稻安全抽穗、开花的指标,热带作物正 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