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 七下地理 《日本》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走近国家

第一节日本(1)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掌握日本的领土组成及地理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日本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以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关注人类防震抗灾意识。

教学重点:日本的领土组成,地形和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气候海洋性特征的表现。教学方法:启发谈话合作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利用樱花开放的视频,导入新课。(学生欣赏)

老师讲解: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有的幅员辽阔,有的领土狭小,有的地形崎岖,有的沃野千里,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走进国家,开始国家之旅。我们国家之旅的第一站是我们的近邻——日本

板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指一学生读出)

三、教学过程: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设计一场“日本地理博览会”来走进日本,了解日本。我们整个班级设计为两个展厅:第一展厅:是位置和范围展厅,第二展厅:是地形和气候展厅。

(一)环节一:自主学习

1、位置和范围展厅同学:读图8—1,结合教材70页第一自然段,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自学任务。

2、地形和气候展厅的同学:阅读教材70页第二、三自然段,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自学任务。

(二)环节二:说位置、指组成

1、教师先学法指导,如何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

2、课件展示图片,请第一展厅的同学给我们讲解日本的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位置和范围,领土组成等

学生归纳:(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位于北温带;日本

四大岛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临海洋:日本海、太平洋;隔海相望的国家: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

过渡:日本领土面积狭小,但海岸线长约3万千米,却比我国海岸线(约1.8万千米)还长,同学们想一想日本的海岸线漫长,这对发展经济有什么好处?

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三)环节三:辨地形防地震

1、课件展示“日本地形”图,请第二展厅的同学给我们讲解日本的地形特征。

读图,思考:日本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图得出日本主要地形的分布特点: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各岛屿的中部,平原大多分布在沿海或较大河流的下游地区。

过渡:观察富士山图片,富士山不仅是日本的最高峰,而且是著名的活火山,由此引出日本不仅火山多,地震也多。

2、播放视频“触目惊心的地震海啸”让学生直观感受地震、海啸给日本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引导学生归纳日本地形特征之一—多火山、地震

引导提问: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3、出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探究其原因。

(归纳: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四)环节四:识气候,找特点

1、出示“亚洲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找出日本的气候类型。(学生读图)

归纳:日本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过渡:与日本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也是以季风气候为主,其气候特征有什么差别呢?

3、出示“东京和北京气温和降水量对比”图,让学生思考后,得出日本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合作探究,小组内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代表发言展示。)

归纳: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东京的降水量比北京丰沛,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活动:读图8-3,说一说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一个多月,你了解其中的原因吗、归纳:日本领土狭长,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南北气候差异显著。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自测,检查学习效果。

六: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个日本首相,怎样利用本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发展经济?

《日本》第一课时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不到一年的训练,对于地理学习方法已经初步掌握,对各种地图的使用也较为熟练,对地理课堂中的识图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都已经习惯成自然,能够在课堂中熟练的应用,学习小组之间能够积极地进行讨论、展示,并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本节课是本单元《了解国家》的第一节课,学生对于国家的学习方法还熟悉。

我所任教的学校有县城学生、乡村学生两种,家庭中报刊杂志、电脑等方面的配备不一样,所以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学生在知识的储备量上参差不齐,知识面有差距。但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相比知识面很宽了。感觉总体不错。

《日本》第一课时效果分析

这次我讲课的题目是《日本》第一课时。这次讲课主要是体现集体备课的成效。初中地理的教学模式,以“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点拨—达标测试”等环节。在课堂设计方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用多媒体PPT展示课堂设计各环节

及流程。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课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日本的位置和范围、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等内容,知道了日本多火山地震,从而激发同学们的抗震防灾意识。

回顾整堂课的讲授,可谓是悲喜交加。在每个环节的使用与渗透过程中,都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和用图的能力,本课的重点根据地图,了解日本的领土组成,地形和气候特点。在这一重点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确目标,(出示日本地形图来完成,以便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思维)。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交流合作和板演为主,较好的完成了学习目标。在这里我先是通过学生讲解,看图、指图等让学生全部参与学习。在“地形”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图、视频等内容了解日本多山地、丘陵,多火山地震,引导同学们思考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又通过北京和东京的对比,了解日本的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教材知识内容虽然比较简单。教学时,我尽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材料来引导他们对日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比如最后一个纠错—比眼力,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讨论的很是热烈。

总体上来说,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学习目标,通过40多分钟的交流与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看图,用图和查图,为生活工作服务,这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将对学生终身学习地理乃至其他知识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日本》第一课时的学习,启发学生获得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的实用性,从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得到借鉴的经验,这就是学习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