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及习题训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及习题训练

部编版八年级上《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及习题训练《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 7—1972.2) : 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

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

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嘶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人物形象毛主席:毛主席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说话平易,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

周恩来: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他态度温和,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国》复习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国》复习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8.用一种标点符号来比喻《红星照耀中国》,并简要说明这样比喻的理 由。(100字左右) 【示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纪实作品。这本 书仿佛是一个红色的感叹号,向全世界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信 念坚定、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书中描写的红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飞夺 泸定桥的情景,就像是在铁索桥上写下的感叹号;还有,爬雪山时,战 士们克服物资缺乏和天气恶劣的困难,取得最后胜利的英勇行为,更是 在川藏边界写下了惊人的感叹号。
3.请概括说说什么是“民团”。(第二篇 第一章) “民团”就是“白匪”,是由地主和乡绅挑选、组织和指挥的。他们的主要 任务是反对共产主义,帮助收租交谷,讨欠债本息,帮助县长勒索苛捐 杂税。他们从事冒险活动,主要是为了进行报复和获取很快到手的钱财。 4.说说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的故事。(第二篇 第三章) 1928年贺龙躲在一个村子里,同哥老会的兄弟们策划起义,有几个县政 府的收税员来了,他就率领几个人袭击了他们,用一把刀宰了他们,解 除了他们的卫队武装,武装了第一支农民军队。
27.《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出版有什么意义? ①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 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②书中 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 “红色中国” 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17.游击战为什么在有些地方发展很快,成为了政治力量, 而在有些地方 却很容易遭到迅速的镇压?(第八篇 第四章) ①中国的游击战只有在共产党的革命领导下才能取胜,因为只有共产党 有决心、有能力满足农民的要求,了解在农民中间进行深入、广泛、经 常的政治和组织工作的必要性,能够实现它宣传的诺言。②游击队的实 际战地领导必须坚决果断、勇敢无畏。没有这些领导品质,游击战不但 不能发展,而且在反动派的进攻下一定会衰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练习【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练习【有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专题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1936年,埃德加·斯诺深入延安,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B.红星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C.“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朱德。

D.《红星照耀中国》特写了“强渡大黄河”和“过大草地”两个重要事件。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面,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D.《红星照耀中国》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的评价。

3.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部著作真实记录了斯诺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B.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C.《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D.《红星照耀中国》写道: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红军进入了陕西西北的富庶的毛儿盖地区,同四方面军和松潘苏区会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名著导读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复习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名著导读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复习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书中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人物分析姓名出身外貌(原文)性格毛泽东出身农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克勤克俭,后来渐渐富裕起来。

父亲管教严格,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

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可怜穷人。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他是一个生活简朴;刻苦努力,精明博学;勇于反抗,勇敢无畏;质朴纯真,真诚老实,平易近人;自尊心极强的人。

周恩来大官僚家庭。

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

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他是一个温和文雅;忠心耿耿;吃苦耐劳;不折不挠;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的人。

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朱德出生于1886年四川仪陇县马鞍场村子里,是穷苦的佃农。

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

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

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他是一个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爱好广泛;负责,诚实可靠;聪明睿智,经验丰富的人。

贺龙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

(宴会上面对枪声面不改色)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课时练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国人。

3.明得失之道以为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饱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既是对民族历史和未来前途反思的自我革新,也是不断适应中国与世界关系变化的真实产物。

艺术家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创作出的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之际,学校举行“读名著,学党史”活动。

(1)在《红星照耀中国》的读书活动中,学习委员找来上面的两幅画,要求大家选择其中的一幅作为底本,为该书的阅读分享会创作宣传海报。

你也来参与,并填好推荐表。

推荐表图片事件理由(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你从中获得哪些启迪?4.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子瞻中学开展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名著的阅读活动,校刊拟开设“读名著.学榜样。

树理想“专栏.征集推荐名著中的“人物名片”。

请你在“毛泽东、朱德、保尔、尼摩船长”中任选一位,按照“人物出处”“典型事件”“人物点评“的格式,拟写一则人物名片投稿。

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围绕专栏主题选取典型事件(不少于两件),撰写人物点评。

参考答案1.埃德加·斯诺美2.(1)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

(2)C3.(1)图一:飞夺泸定桥;图二:红军过草地。

图一事件:1935年5月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突击队长的22名勇士,在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

经2小时激战,红4团占领了泸定县城,控制了泸定桥保证红军主力迅速渡过了大渡河。

图一理由:这次战役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

这次胜利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图二事件: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

理由: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官兵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着严明的优良纪律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发扬了令人感动的阶级友爱,没有垮掉,没有散掉,同甘共苦,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自然界的困难,终于在死神的威胁下夺路而出。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名著知识点总结及习题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名著知识点总结及习题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知识点总结及习题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

他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

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

斯诺于1928年到达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之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年以后,他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以及日本、朝鲜等国家。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

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通讯稿以外,还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绝大部分和中国有关。

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一部享有盛誉的报告文学作品。

1972年,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创作背景《红星照耀中国》是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完成的作品。

1936年6月,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刚刚 30岁的斯诺进入中国西北红色根据地后,对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和敬重。

当时,毛泽东、周恩来热情真诚地接待了这位客观公正的美国客人。

在长达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斯诺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许多将领和普通战士,寻访当地百姓,对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他曾多次在保安县(今陕西志丹县)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这使他获得了许多关于毛泽东个人和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通过采访和实地了解,他深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希望。

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报道,相关采访手记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了,他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名著导读 (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名著导读 (3)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
作品的阅读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
2

1
2
3
一、填空。 本题考查对《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的掌握。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___埃__德__加___·斯__诺____,他是以
___记__者___身份来到中国的。 2.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②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 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 途上。他们说, 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 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 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
遵义会议
二、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 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 之间的少年,他们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 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
本题考查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了解。
A.结合第②段画线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据红军告诉我,……他们说 说明信息的来源真实可靠,体现了纪实作品
“用事实话”的特点。
B.结合第①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本题考查对名著中精彩片段的阅读赏析理解能力。
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猛攻不停”形容 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 军的赞扬。
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句中
的“武装巡回宣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这次远征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梳理

东方将明——红星照耀中国新闻,有一个一般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所以新闻有两个要求,一个是真实,另外一个是新鲜。

当我们生活在新闻事业不发达的时代,我们对除了周围村庄的事情,基本一无所知,交通工具主要靠车马的时代,信息的传递和更迭都是十分缓慢的。

而如今依靠着科技,我们可以了解世界各个角落的大小事宜。

但是,新闻界还存在着一个观点就是,报纸的头条能够决定我们的关注点。

例如:出现电梯吃人事件之后,各地报纸纷纷报道,会增加恐慌,让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而非是个别现象,我们称之为“议程设置”。

新闻报道的事件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所以反转新闻才如此层出不穷,对于新闻我们需要谨慎的甄别,不要做一个盲目的键盘侠。

【作者简介】斯诺于1905年出生于美国的小资产阶级家庭,23岁时从美国密苏里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

斯诺初到上海时曾给自己起了一个汉文名字:施乐,并一直使用。

后来,胡愈之先生等翻译《西行漫记》一书时,因不知他还有过这样一个汉文名字,而译作“斯诺”二字,并一直沿用下来。

国内起伏不断的革命浪潮吸引了他,进步人士鲁迅、宋庆龄影响了他,“中国何去何从”的问题困扰着他,这些促使他留在中国。

在宋庆龄的安排下,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写出了《西行漫记》这本影响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看法的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19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斯诺因《西行漫记》而被帝国主义分子攻击,不准发表文章,住所受到窃听。

在失业和迫害的双重压力下,斯诺在1959年不得不离开故土,避居瑞士。

1971年底,斯诺因胰腺癌手术后病情恶化,周恩来等曾经邀请他来中国治疗,可是斯诺拒绝了,斯诺每一次来到中国都是自筹旅费,因为他觉得,如果由中国政府来接待的话,外国人会怀疑他对于中国那段历史叙述的真实性。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基础练习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基础练习 含答案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基础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A.五四运动B. 北伐战争C. 红军长征D.抗日战争2.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A. 九一八事变B. 七七事变C. 八一三事变D.西安事变3.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4.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A.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5.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20年是红军长征胜利()A.94周年B.84周年C.74周年D.64周年二、填空题6. 请把下面名著文段所写的人物名字填在横线上。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_______,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1.下列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C.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D.1936年,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2.请写出《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中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并简要说说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最喜欢(敬佩)的红军: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1.D 2。

略3.名著阅读。

(4 分)材料1 他是在红色区城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一一胡愈之材料2 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 (2 分)(2 )“他”写成的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 曾易名叫什么? (2 分)3.略4.名著阅读。

4分《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________(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________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________的真实情况。

①埃德加·斯诺②纪实③西北革命根据地④共产党和红军5.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202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等专题练习(附答案)优选全文

202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等专题练习(附答案)优选全文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专题练习(一)《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一、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体裁是,斯诺西行的出发点是,第一个目的地是,1937年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是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北部、甘肃东北部和东南部。

当时西安的两大军阀是西北军的,和东北军的,当时的陕西省主席是。

2.周恩来毕业于中学,后来到国留学,并且创立共产党支部,回国后曾担任的秘书。

3.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

西北四马指的是、、、。

4. 是长征中关系最大的一个事件,曾经在这里全军覆没。

红四方面军早在1933年就建立了根据地,它经过河南到达四川的长征是由和谁领导的。

陕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他牺牲后埋藏在。

红军的工业重镇是,主管财政的是,主管教育的是。

5.张学良派自己的座机去报案,接了共产党代表、、到西安。

6.《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于年6月至10月对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的写作。

他深入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和。

7.为了在国统区出版方面,《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1937年在首次出版,引起轰动。

8.《长征》是创作的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全书以长征的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描写了红军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到1936年10月,甘肃胜利会师的长征历程,这种式的写法,使得长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壮烈。

9.《飞向太空港》的作者是,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成功地用“”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二、简答题1.《红星照耀中国》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是如何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是如何塑造周恩来这一形象的?3.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三、阅读题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

总司令被逮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红色经典阅读篇目红星照耀中国(练习)一、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这本书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加拿大医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因感染细菌而献出了生命。

2.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著作是一部实作品,其基本特点是。

3.《红星照耀中国》中,关于长征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占据遵义、四渡、巧渡、强渡、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4.《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

”这段话中“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指的是,发动者是。

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填空。

为了教育好子女,一位严厉、尽责而不乏爱心的父亲,杰出的翻译家,于1954年到1966年间及具夫人与了100多封家信给两个儿子,这本书信名为《》。

为了民族未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创下了(事件)的壮举(《红星照耀中国》)。

二、名著阅读6.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在彭德怀、贺龙两人个人中选取你感兴趣的一个,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个令你非常钦佩的事件。

7.请根据你的积累和理解,完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思维导图。

8.《红星照耀中国》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

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材料中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事件。

(2)“这场军事政变”的解决有何历史意义?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传承革命精神。

9.班级准备举行“走近领袖”宣讲会。

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简要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我选择,他是一个10.向斯诺学习写故事,《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实性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事实说话”。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导读及练习题(含精品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导读及练习题(含精品解析)新人教版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及练习题本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红星在西方语境中指下层民众参加的,造旧世界反的民主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一、选择题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A、51周年B、61周年C、71周年D、81周年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第三、四章导读与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第三、四章导读与练习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四篇导读与练习书籍简介《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红星照耀中国》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着全中国。

阅读此书,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1.熟读斯诺对革命伟人的报道,了解他们的思想经历及性格特征;2.了解长征始末;3.了解红军的生活、军队制度与政策等内容;4.学习革命精神,学会在当今社会加以运用。

章节简介在第三篇(章节名称《在保安》),作者来到保安,记叙了见到毛泽东与其夫人的场景,对毛泽东的生平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就“中国共产党人今天的基本政策是什么”与毛泽东以及共产党的其他领人进行几次淡话,见到红军大学的校长林彪这个首级被悬赏二百方的人物。

在第四篇(章节名称《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作者介绍了毛泽东的童年生活、在长沙的经历、在北京以及游历全国加入共产党的经历,介绍了共产党成立的过和早期不同路线之间的斗争,以及民革命和苏埃运动时期毛泽东的经历,最后介绍了红军的成长过程和红军的相关政策。

重点章节1.苏维埃掌权人物(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及简单介绍)2.悬赏两百万元的首级(关于红军大学及林彪的介绍)3.第四篇毛泽东的革命经历及苏维埃、红军的成长历程。

练习题一、填空题。

1、在保安,美国记者斯诺终于找到了南京同他打了十年仗的共产党领袖。

斯诺到了后,保安外侨的人数剧增。

另外的一个西方侨民就是一个称作通知的德国人。

2、斯诺对毛泽东的第一次印象是,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对工作一丝不苟,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基础巩固1.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根据自己1936 年访问陕甘宁边区的经历和见闻所著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1937 年10 月在英国伦敦首次公开出版,取名为《》。

和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此两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卓越的领导人。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眼中,毛泽东学识渊博、头脑冷静、善于分析和推理,是纯粹的知识分子、是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B.朱德出生于佃农家庭,他曾经加入同盟会、参加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后来寻找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老的党员之一。

C.毛泽东对当时的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他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埃德加都无法回答,这显示出毛泽东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

D.埃德加深入根据地,根据考察和采访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评价、并向世界做出了公正报道。

3.小华同学在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后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在图中①②处填写相应内容。

4.名著阅读。

一位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过程中,做了下面的读书卡片,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小题。

(1) 下面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①处的事件是:领导秋收起义;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奠定其领导地位。

B.②处的形象特点是: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C.③处的形象特点是:平易近人,身先士卒,忠诚谦虚。

D.④处的人物是:徐海东。

(2) 下列事件,不能填在⑤处的一项是A.26 岁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B.组织成立湖北省第一支“工农军队”。

C.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为创建人。

D.到南昌,参与组织八一起义。

选段训练5.名著阅读。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岀。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多家上驻华记者、通讯员,兼任过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教授。

1936年,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到达保安,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他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阝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离开中国,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并与毛泽东见面.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北京大学内,即前燕京大学的校园里。

二、作品概况《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强且文笔优美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作者通过与众多中国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以及与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三、思维导图红星照耀中国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共产党及红军的生存、发展靠什么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过程共产党领袖人物的信仰及他们对中国命运的思考四、人物形象人物人物形象相关情节毛泽东成长时期:富有反抗精神,善于通过斗争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好学进取,有恒心和毅力;善于思考,有质疑精神。

成熟时期:质朴纯真,生活简朴;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人,身体素质好;一丝不苟,果决有魄力;感情深邃,爱军爱民。

①与父亲的矛盾对抗。

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红星照耀中国》前四篇(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红星照耀中国》前四篇(含答案)

2017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红星照耀中国》前四篇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1.1928年,在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埃德加·斯诺到了。

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中国的周边邻国,并目睹了1932年的淞沪战争和1933年的热河战争。

此后,在大学任新闻系教授两年,同时学习了中国语文。

这是斯诺在1936年去西北探险旅行的出发点,也是1937年他整理资料写作《》的地方,在他逝世后,根据斯诺的遗愿,他的骨灰的一部分,也安葬在此。

1941年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被迫离开中国。

后又有4次来访中国,直至1972年2月15日与世长辞。

2.1936年6月,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由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边区。

首先他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和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然后,到达与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宁夏南部的县。

最后冒着炮火,重新折回保安,并由保安顺利到了西安。

后回北平将许多通讯报道汇编成《》一书。

3.关于党内路线斗争的叙述和分析,是在《西行漫记》第十一篇中的《》。

4.《》就中国在最紧急的时候,找到了民族最伟大的统一,找到了民族的灵魂的基本的因素或原因的研究,是颇有价值的。

即共产党领袖们用了神奇的远见,正确地分析那些促成的事实,预测这一次抗战的性质,而且指出中国为求生存起见,__________上,上,上的各种绝对必要。

而通过红军的经验所得到的一种客观教训,即有组织的民众——尤其是——在革命游击战争中是一种不可征服的力量,他们的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可以说,这是《》这本书的总结。

5.斯诺到西安府不久,就去拜访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将军,但他拒绝讨论政治问题。

斯诺便去找陕西省主席邵力子。

邵力子说:“现在陕北没有多少战斗,红军正在转移到宁夏和甘肃去。

他们似乎要跟外蒙古取得联系。

”邵力子对抗日问题没有透露出半点预感来,但斯诺已从邵力子那里证实了自己在北平就已得到的消息:。

部编八年级上册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八年级》复习资料及练习题(含答案)3

部编八年级上册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八年级》复习资料及练习题(含答案)3

部编八年级上册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八年级》复习资料及练习题(含答案)3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

B.《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如象鼻虫、蜘蛛、螳螂、蜜蜂等。

C.《西游记》是吴承恩的长篇章回小说,共100回,记叙了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的故事。

D.《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

2.下列内容不是《红星照耀中国》重点讲述的一项是()A.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B.陕北独特的自然风光C.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红军的军事策略D.作者的采访经历和感受3.下面对名著语段的出处及“他”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他和他的士兵们一样,只有两身军装,而且在军装上并没有等级的标志。

一件私人的衣服,这件衣服使他孩子气地高兴骄傲着,这是一件背心,是用在长征中射下来的敌人飞机上所得到的一把降落伞所做的。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赫来B.《红星照耀中国》彭德怀C.《骆驼祥子》孙侦探D.《红岩》许云峰4.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书名的寓意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该书当时为了方便出版,曾命名《西行漫记》。

B.就中美两国关系来说,《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报春的燕子。

斯诺弥留之际,用生命的最后力量,说了一句话“我热爱中国。

”C.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他不知疲倦。

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

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

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

他喜欢马。

蒋介石曾悬赏八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的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文段中“他”是朱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1.下列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C.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D.1936年,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2.请写出《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中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并简要说说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最喜欢(敬佩)的红军: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1.D 2。

略3.名著阅读。

(4 分)材料1 他是在红色区城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一一胡愈之材料2 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 (2 分)(2 )“他”写成的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 曾易名叫什么? (2 分)3.略4.名著阅读。

4分《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________(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________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________的真实情况。

①埃德加·斯诺②纪实③西北革命根据地④共产党和红军5.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的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6.《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3分)5.B6.西行漫记美斯诺(埃德加·斯诺)7.名著阅读(4分)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①语段节选自,文中的A 是(人名)。

(2分)②在作者笔下,A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7.《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毛泽东②(2分)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答出任意2点得满分2分)8.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2分)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9.《红星照耀中国》又译名什么?为什么?(3分)8. B(2分)9.《西行漫记》(1分)。

当时中国正处于日本的侵略,同时国民也对共产党进行镇压(1分)。

在如此白色世界中,《红星照耀中国》要在中国流传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记》作为掩护(1分)。

10.名著阅读。

(3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作者____________。

“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他采访的主要地点是。

10.《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延安(3分.每空1分)11.名著阅读。

(5分)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

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我一边和谈A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

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

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A(1分)是,在斯诺的眼中他是“狂热分子”的原因(2分):1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分)()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

B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C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

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11.名著阅读(5分)周恩来,原因是: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私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答到两点即可)苏维埃掌权人物小村庄在西北很多,但是城市不论大小却不常见。

除了红军草创的工业以外,西北完全是个农业区,有些地方,还是半游牧区。

因此,纵马登上崎岖的山顶,看到下面苍翠的山谷中保安的一片古老城墙,确实使人觉得十分意外。

我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南京同他打了十年仗的共产党领袖——**,用最近采用的正式头衔,就是“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

旧名“中华工农苏维埃共和国”已在共产党开始实行争取建立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的时候放弃了。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

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

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首先,切莫以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

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决不会有一个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

但是,不可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

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

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但是我并不想宣布历史的判决。

同时,除了他的政治生活以外,**作为个人也是一个使人感到兴趣的人物,因为,虽则他的名字同蒋介石一样为许多中国人所熟悉,可是关于他的情况却很少知道,因此有着各种各样关于他的奇怪传说。

我是访问他的第一个外国新闻记者。

**有能够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

南京曾经一再宣告他死了,可是没有几天以后,报上的新闻栏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活跃如昔。

国民党也曾经好几次正式宣布“击毙”并埋葬了朱德,有时还得到有千里眼的传教士的旁证。

尽管如此,这两个著名人物多次遭难,可并不妨碍他们参与许多次惊人壮举,其中包括长征。

说真的,当我访问红色中国的时候,报上正盛传**的又一次死讯,但我却看到他活得好好的。

不过,关于他的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看来是有一些根据的,那就是,他虽身经百战,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获而逃脱,有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可是在这许多年头里,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现年(一九三七年)四十四岁。

在第二次中华全国苏维埃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这次大会的出席者,代表着当时生活在红色法律②下的九百万左右的人民。

说到这里,我要附带插入几句话。

据**的估计,中央苏维埃政府在一九三四年直接控制下的各区最高人口数字如下:江西苏区三百万;鄂皖豫苏区二百万;湘赣鄂苏区一百万;赣湘苏区一百万;浙闽苏区一百万;湘鄂苏区一百万;总共九百万。

有些估计高达此数的十倍,令人难以置信,大概是把红军或红色游击队所活动的各个地区全部人口加在一起而得出来的。

我把中国苏区人民有八千万的数字告诉**的时候,他就笑了起来,并且说,要是他们真的有这样广大的面积,革命就差不多胜利了。

不过当然,红色游击队的地区,人口还有好几百万。

**在中国的共产党势力范围内的影响,今天大概比什么人都要大。

在几乎所有组织里,他都是一位委员——如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政治局、财政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以及其他等等。

他的实际影响是通过在政治局的支配地位发挥出来的,因为政治局有着决定党、政、军政策的大权。

不过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他而且尊重他,但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有——在他身上搞英雄崇拜的一套。

我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口中老是叨念着“我们的伟大领袖”。

我没有听到过有人把**的名字当作是中国人民的同义语,但是,我却也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不喜欢“主席”——个个人都这样叫他——或不景仰他的人。

他个人在运动中的作用,显然是很大的。

13.**指的是,南京指的是,“悬赏25万”说明了。

(4分)14.文中“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具体指说明了。

(5分)15.文中人物描写很多,试试判断分析下列描写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1)“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

(4分)(2)“他就笑了起来,并且说,要是他们真的有这样广大的面积,革命就差不多胜利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