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教案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4409da49649b6648d747ce.png)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对巴尔扎克的评价,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2、掌握葬文的文体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品味它的思想感情和哲理性语言。
教学过程一、关于雨果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克伦威尔序言》是文学史上的划时代作品,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
剧本《艾尔那尼》是法国文学史上的划时代的作品,标志着积极浪漫主义在文坛上取代了古典主义而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雨果一生创作甚丰,戏剧诗歌和小说均有涉及。
他的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以五光十色、气势雄伟的画面见长,为浪漫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及《悲惨世界》、《九三年》是其小说创作的代表作。
二、关于巴尔扎克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一生创作了91部小说,受但丁《神曲》的启发,他把这些作品总题为《人间喜剧》,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封建贵族的没落史,资产阶级的发家史,金钱的罪恶史等。
主要作品有《幻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很复杂,一方面,他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又有封建迷信和神秘主义。
他在“七月革命”后加入反对党正统保皇党,却与这个反动保守党貌合神离;他政治上主张强有力的王权和宗教统治,以扼制情欲横流的风气,束缚人们的欲望;经济上主张发展中产阶级式商业,限制大资产阶级的巧取豪夺和不劳而获;感情上同情贵族,但现实主义的如实观察使他又写出了他心爱的贵族们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他厌恶资产阶级的铜臭,但又不得不写出这个阶级的胜利;共和党是他政治上死敌,但他在小说中,却歌颂了这个党。
现实使他改变了原来的偏见与同情,取得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写出了一部划时代的大作品。
只有了解巴尔扎克复杂而矛盾的世界观,才能准确而深刻地理解课文中某些文句。
三、题解这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演说稿,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阅读_教案教学设计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阅读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ae35231eb91a37f0115c3e.png)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阅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①雨果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震撼读者心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注意体味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
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
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①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②就谈起过圆明园。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雨果《给巴特勒的一封信》教案
![雨果《给巴特勒的一封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fc383e67ec102de2bd89ae.png)
雨果《给布特勒的信》教案流渡中学严庄坤教学目标:1、情感诵读,体味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2、语言品读,体会这封信运用反语修辞达到的精彩讽刺的特色。
3、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珍视人类文明成果的情感。
难重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划出文中精彩语言并揣摩感悟;难点:采用圈点法精读,仔细体味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预习生字词,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
教学设计:一、圆明园景,反思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图景。
看了以后,谁能用自己的言语来形容一下?并说一说你的感受呢?是啊,那是一次强盗的掠夺,而作为强盗之一的巴特勒上尉,却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位正直的法国人的声音吧。
(板书课题与作者)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九三年》等。
二、情感诵读,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诵读中体味雨果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设置问题情景一: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 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总评:“世界奇迹”;分述:①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② 具体讲园中之物;③ 耗费了巨大劳动;④ 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23 诺曼底号遇难记](https://img.taocdn.com/s3/m/a581e132f01dc281e53af0b9.png)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前解析】关注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雨果创作的短篇小说,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际,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对比、环境衬托等写法,成功塑造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人物品质。
【教学目标】1.认识“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生字,会写“行驶、凌晨”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能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文中感受到他的什么品质。
4.能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试着说说自己对于生命的体会。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沉着、坚毅、果敢的优秀品质。
2.通过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体会生命的意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生字,会写“行驶、凌晨”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理清故事脉络,能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感受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直接入题1.导入新课: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了不同人物的品质,我们感受了诗人的崇高追求和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了解了车胤、李白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外一篇彰显人物品质的文章,“诺曼底号遇难记。
”读了课题,你能说说什么是遇难吗?预设1:我通过查字典了解到,“遇难”在词典中有3种解释,意外死亡、被谋杀、遭遇危难。
预设2:我觉得应该是诺曼底号遭遇了危险的意思。
2.教师引导:瞧,这就是诺曼底号,一艘安全巨大的邮轮。
但在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却遭遇了危难。
《雨果》视听语言讲解教案
![《雨果》视听语言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3efcb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d.png)
《雨果》视听语言讲解教案教案标题:《雨果》视听语言讲解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视听材料,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雨果》这部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2. 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学习和运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雨果》的视听材料。
2. 课堂展示设备,如投影仪或电视。
3. 学生练习册和课堂练习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张插图或播放一段与《雨果》相关的视频片段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雨果》这部作品是否有所了解,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听力训练(15分钟):1. 播放《雨果》的视听材料一遍,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听。
2.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回答与视听材料相关的问题,检查他们对听力内容的理解程度。
3. 重播视听材料,让学生再次听,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语言讲解(20分钟):1. 教师对视听材料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讲解和解释,确保学生理解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2.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情节,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背景和角色的心理活动。
3.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方式,描述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口语练习(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对话,练习口语表达和语音语调。
2. 鼓励学生就故事中的某个场景或情节进行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鼓励学生分享对《雨果》这部作品的新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活动:1. 布置阅读《雨果》的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进行相关的主题研究。
2. 鼓励学生自行寻找与《雨果》相关的音频或视频材料,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欣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0083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d.png)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体会和学习船长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雨果。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雨果呢?2.学生介绍雨果。
教师出示课件介绍:雨果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作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戏剧,成就非凡。
3.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雨果的小说片段《船长》。
让我们在课文中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4.学生交流讨论,明确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
5.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7.学生交流讨论,明确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指名朗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船行驶得“像飞一般”?体会船上人们当时的心情。
2.学生交流讨论,明确这段主要写了“诺曼底”号雾海夜航,为下文遇险作了铺垫。
3.教师引导:一场可怕的灾难即将来临,如果我是“诺曼底”号船上的乘客,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段。
4.学生交流感受,体会船上人们的惊恐万分和绝望。
5.指名朗读第三段到第六段,思考:在这场灾难中,“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的表现是怎样的?画出相关语句。
6.学生交流讨论,明确哈尔威船长的表现。
7.教师引导:面对惊恐失控的场面,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呢?结果怎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七段到第十段。
8.学生交流讨论,明确哈尔威船长的沉着指挥挽救了船上的人们。
9.教师引导:在这场灾难中,“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两艘船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命运 - 教案
![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命运 -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ac8e4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a.png)
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命运教案一、引言1.1雨果与《悲惨世界》1.1.1维克多·雨果的生平背景1.1.2《悲惨世界》的创作背景1.1.3作品的历史与社会影响1.1.4作品的主题与风格特点1.2《悲惨世界》的人物构成1.2.1主要人物介绍1.2.2次要人物的作用1.2.3人物关系的复杂性1.2.4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法1.3教学目的与意义1.3.1理解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3.2分析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联1.3.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1.3.4启发学生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二、知识点讲解2.1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2.1.1法国大革命背景下的社会状况2.1.2社会阶层与人物命运的关系2.1.3法律与正义在人物命运中的作用2.1.4人物命运的社会批判意义2.2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联2.2.1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2.2.2人物性格对命运的影响2.2.3人物命运的发展与转变2.2.4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内在逻辑2.3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法2.3.1雨果的浪漫主义手法2.3.2对比与象征在人物塑造中的应用2.3.3心理描写与对话的表现力2.3.4人物命运的艺术呈现三、教学内容3.1人物命运案例分析3.1.1让-瓦尔简的命运分析3.1.2柯赛特的成长与命运3.1.3马利厄斯的转变与命运3.1.4沙威的命运与道德困境3.2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探讨3.2.1让-瓦尔简的善良与牺牲3.2.2柯赛特的纯真与坚韧3.2.3马利厄斯的理想与矛盾3.2.4沙威的正义与冷酷3.3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3.3.1法国大革命对人物命运的影响3.3.2社会阶层差异与人物命运3.3.3法律与正义的探讨3.3.4人物命运的社会反思与启示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命运教案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理解4.1.1了解《悲惨世界》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4.1.2理解小说中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4.1.3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4.1.4探讨小说中的社会批判和人道主义主题4.2技能与方法4.2.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2.2学习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4.2.3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和讨论交流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增强学生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4.3.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4.3.3激发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4.3.4强化学生面对困境时的积极态度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小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命运交织5.1.2对雨果浪漫主义手法的理解和分析5.1.3小说中社会批判和人道主义主题的深入探讨5.1.4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人物命运和社会环境的关系5.2教学重点5.2.1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5.2.2人物性格特点与命运的内在联系5.2.3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分析5.2.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师准备6.1.1《悲惨世界》原著或节选文本6.1.2相关背景资料和人物介绍6.1.3教学PPT或黑板板书6.1.4影视片段或音频资料6.2学生准备6.2.1阅读原著或指定节选6.2.2笔记本和书写工具6.2.3小组讨论准备材料6.2.4文学分析写作指南七、教学过程7.1导入与背景介绍7.1.1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发学生对《悲惨世界》的兴趣7.1.2介绍雨果和《悲惨世界》的背景知识7.1.3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7.1.4明确教学目标和课程安排7.2主题探讨与文本分析7.2.1分组讨论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7.2.2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7.2.3探讨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7.3应用与实践7.3.1学生进行文学分析写作练习7.3.2小组分享和讨论写作成果7.3.3教师点评和反馈7.3.4学生根据反馈修改和完善写作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命运教案八、板书设计8.1人物关系与命运线索8.1.1主要人物关系图8.1.2人物命运时间线8.1.3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联8.1.4人物性格与命运转折点8.2教学重点内容展示8.2.1社会批判与人道主义主题8.2.2人物性格分析示例8.2.3象征和隐喻解析8.2.4文学鉴赏方法指导8.3学生参与与互动设计8.3.1学生提问区域8.3.2讨论成果展示区8.3.3学生写作作品展示8.3.4教学反馈与评价九、作业设计9.1文本分析作业9.1.1分析一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与命运9.1.2探讨小说中的一个社会批判主题9.1.3解读小说中的一个象征或隐喻9.1.4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学分析论文9.2小组讨论作业9.2.1准备关于人物命运的小组报告9.2.2讨论小说中的一个争议性问题9.2.3角色扮演:模拟小说中的一个场景9.2.4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和体会9.3扩展阅读与写作9.3.1阅读雨果的其他作品或相关评论9.3.3参与在线论坛讨论9.3.4创作一个基于《悲惨世界》的短故事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1.2教学方法和材料的有效性10.1.3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评估10.1.4教学难点的解决策略10.2拓展延伸10.2.1探索《悲惨世界》的改编作品10.2.2比较雨果与其他作家的社会批判10.2.3研究小说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10.2.4讨论小说对当代社会的启示重点环节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与重点:这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需要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复杂性和深层含义。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5fcf8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8.png)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巴黎圣母院》高一必修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巴黎圣母院》,了解维克多·雨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文学价值。
2.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理解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实。
3. 品味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文学作品。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概述:介绍《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作品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 人物分析:重点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卡西莫多、艾斯梅拉达、弗罗洛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3. 精彩片段品读:选取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深入解析和讨论,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4. 社会现实探讨:通过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
5. 批判性思维训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和作品主题。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中的社会现实。
3. 案例分析法:选取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深入解析和讨论。
4. 批判性思维训练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巴黎圣母院》原著或简化版。
2. 相关资料:关于维克多·雨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
3. 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其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表现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巴黎圣母院》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作品的开篇。
2. 第3-4课时:分析卡西莫多和艾斯梅拉达的人物形象。
历史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历史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7823cb227916888586d771.png)
历史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历史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渴望,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作者的思想过去,精彩的语言。
教学内容:法国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教学设计一、导入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今天学习他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整体感悟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三、合作探究投影圆明园的图片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2、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历史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⑵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⑶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⑴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⑵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3、德育目标: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_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34c1cb5022aaea998f0f9e.png)
教材分析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
《“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这篇文章是“危急时刻”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
教学目标:1.借助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2.让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个性感悟;3.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运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方式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个性感悟。
学情:就情节而言,本文是不难理解的,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也是不难认识的,但是作品是怎样渲染这一形象的,又该如何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去感悟这一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这是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关键,也是执教本文的难点和重点。
所以可以让学生课前了解关于海难的一些资料,尤其是《泰坦尼克》。
教学流程一、渲染情景,走近文本1.谈话:同学们,“海难”这两个字也许是任何一个航海的人都不愿意提及的字眼。
大家想一想,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谈一谈其中的原因。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适时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片段,在学生初步讨论以后,加强视听刺激,调动学生求解的欲望。
4.小结导入课题:在茫无边际的大海上行驶,“海难”的发生是不可预料的,而处于危急中的人们又无处躲藏,所以常常会因为慌乱而发生混乱不堪的局面,造成惨重的损失。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叫做《“诺曼底”号遇难记》,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同样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惨烈而悲壮的场面,不同的是这次事故因为有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船上61人中有60人生还,创造了“海难”史上的一个奇迹!二、整体感知,触摸经典1.初步阅读,感知雨果作品的语言风格。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识字,并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要求学生根据以下提示自主读书:(1)根据预习的情况,给课文中的生字加注拼音,重点的词语可以标记一下。
(2)依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等要素,试着概括故事情节。
雨果教案
![雨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513eeb998fcc22bcd10d71.png)
四年级第二学期名人课例教案走进文学名人----雨果育园小学张福荣四年级第二学期名人课例教案走进文学名人----雨果总体思路:1、寻找相关内容,了解雨果正直、善良、乐观、豁达的品质。
2、用雨果的名言名句贯穿整个课堂,通过各种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达到学生对雨果品质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生命的奇迹》和《我的赞誉》两个小故事,感悟雨果的品质。
2、欣赏《悲惨世界》的精彩片段,了解雨果赋予作品人物的品质。
3、积累名言警句。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能听,会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边读边记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释放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以课堂为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雨果资料的兴趣。
2、学习雨果正直、善良、乐观、豁达的品质。
二、教学手段与方法:1、制作ppt链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声像结合、动静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2、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听录音讲故事。
3、上网搜集《悲惨世界》电影,剪切电影精彩片段代替阅读。
4、设计精湛过渡语,激发学生兴趣。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辅助手段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1、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每年的6月1日呢?2月26日呢?不对---不对---你们肯定猜不到! 它就是一个人的生日,就在1802年的2月26日,一个普通的婴儿降生了,可在他的一生中却创造了许许多多不普通的奇迹,他曾经奇迹般的战胜了病魔,他曾经创作出了惊人巨著,在2002年的2月26日他诞辰200周年之际,全世界的人在同一时刻都在纪念他,他就是照片上这位老人,你能猜出他是谁吗2、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走近的文学名人,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今天你想了解些什么?二、感受名人1、雨果究竟是一个什么人?有什么魅力使全世界的人们在同一时刻去纪念他呢?今天张老师带来两个小故事,答案就在其中。
2、是呀,雨果就是这样一个乐观的人,当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会用他的行动告诉自己3、当我们生活遇到困难时,他也会这样告诫我们。
〖2021年整理〗《维克多·雨果对滑铁卢战役的评价》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维克多·雨果对滑铁卢战役的评价》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0059490029bd64793e2cb8.png)
维克多·雨果对滑铁卢战役的评价维克多·雨果,法国近代大文豪,《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作者。
在他的长篇浪漫主义小说《悲惨世界》中展开了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社会的一幅长篇画卷,其中,《悲惨世界》的第二卷《珂赛特》的第一章《滑铁卢》中描述了拿破仑和滑铁卢战役,以下节选他对滑铁卢战役的评价:第十六章将领的比重滑铁卢战争是个谜。
它对胜者和败者都一样是不明不白的。
对拿破仑,它是恐怖,布吕歇尔只看见炮火,威灵顿完全莫名其妙。
看那些报告吧。
公报是漫无头绪的,评论是不得要领的。
这部分人讷讷,那部分人期期。
若米尼把滑铁卢战事分成四个阶段;米夫林又把它截成三个转变,惟有夏拉,虽然在某几个论点上我们的见解和他不一致,但他却独具慧眼,是抓住那位人杰和天意接触时产生的惨局中各个特殊环节的人。
其他的历史家都有些目眩神迷,也就不免在眩惑中摸索。
那确是一个风驰电掣的日子,好战的专制政体的崩溃震动了所有的王国,各国君王都为之大惊失色,强权覆灭,黩武主义败退。
在那不测之事中,显然有上天干预的痕迹,人力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假设把滑铁卢从威灵顿和布吕歇尔的手中夺回,英国和德国会丧失什么吗?不会的。
名声大振的英国和庄严肃穆的德国都和滑铁卢问题无关。
感谢上天,民族的荣誉并不在残酷的武功。
德国、英国、法国都不是区区剑匣所能代表的。
当滑铁卢剑声铮铮的时代,在布吕歇尔之上,德国有歌德,在威灵顿之上,英国有拜伦。
思想的广泛昌明是我们这一世纪的特征,在那曙光里,英国和德国都有它们辉煌的成就。
它们的思想已使它们成为大家的表率。
它们有提高文化水平的独特功绩。
那种成就是自发的,不是偶然触发的。
它们在十九世纪的壮大决不起源于滑铁卢。
只有野蛮民族才会凭一战之功突然强盛。
那是一种顷忽即灭的虚荣,有如狂风掀起的白浪。
文明的民族,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不因一个将领的幸与不幸而有所增损。
他们在人类中的比重不取决于一场战事的结果。
他们的荣誉,谢谢上帝,他们的尊严,他们的光明,他们的天才都不是那些赌鬼似的英雄和征服者在战争赌局中所能下的赌注。
(八年级语文教案)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八年级语文教案)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雨果](https://img.taocdn.com/s3/m/dbc7fc7603d8ce2f006623c7.png)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雨果八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2.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重点)3.整体把握文章,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重点)4.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短文的深刻内涵。
(难点)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____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1、雨果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3、圆明园●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4.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用反语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5.齐读课文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1.学生朗读所划的语句,细细体味语言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https://img.taocdn.com/s3/m/549aff7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e.png)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理解并反思历史事件。
2. 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和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珍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主旨的把握。
2. 课文中反讽手法的识别与理解。
三、教学难点1. 雨果在信中使用的反讽和对比手法的深入理解。
2. 课文中历史背景的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历史背景介绍(1)展示圆明园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昔日的辉煌。
①描述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如宏伟的宫殿、精致的园林艺术。
②讲述圆明园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的地位,强调其作为“万园之园”的美誉。
(2)简要回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①介绍战争的起因,包括英法两国的贸易需求和对中国市场的渴望。
②讲述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如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圆明园的焚毁。
2. 激发学生兴趣(1)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①“圆明园为何被誉为‘万园之园’?”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当时的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2)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圆明园或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了解。
①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圆明园的历史或故事。
②讨论学生对战争的看法,引导他们思考战争对文化遗产的影响。
3. 引入课文主题(1)介绍维克多·雨果及其作品。
①简述雨果的文学成就,如《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②强调雨果在信中所表达的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对侵略者的谴责。
(2)阅读课文标题,引导学生思考信件的内容和目的。
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个标题告诉我们什么?”②“雨果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4. 课文预览(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词和句子。
《外国文学教案》
![《外国文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f7a7b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7.png)
《外国文学教案》一、引言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外国文学的基本概念、重要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流派。
二、古代文学1. 概述:介绍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等时期的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家。
2. 教学重点: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戏剧等。
3. 教学难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的历史背景及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 概述:介绍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2. 教学重点:但丁《神曲》、莎士比亚戏剧、莫里哀喜剧等。
3.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点。
四、启蒙时期文学1. 概述:介绍启蒙时期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2. 教学重点:伏尔泰《哲学字典》、卢梭《社会契约论》、歌德《浮士德》等。
3. 教学难点:启蒙时期文学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五、19世纪文学1. 概述:介绍19世纪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2. 教学重点:雨果《悲惨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
3. 教学难点:19世纪文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注意事项:1. 教案内容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文学作品。
4. 定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六、20世纪文学1. 概述:介绍20世纪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家,包括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等文学流派。
2. 教学重点: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卡夫卡《变形记》、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等。
3. 教学难点:20世纪文学的多元化和创新性。
七、美国文学1. 概述:介绍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家,包括独立战争时期、内战时期、20世纪初等不期的文学作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d20c09c5da50e2524d7f9e.png)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步骤:1、课文导入(两则驴的故事)目的:通过两则驴的故事的讲述,使学生对什么是讽刺性的语言有初步的认识,并激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用多媒体投影打出本课的题目——《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并向学生提出本文的学习重点: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作者雨果与圆明园的简介(此处用PPT的形式)3、字词的检测(见课件)4、整体感知:请朗读课文,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交代写信缘由,赞美圆明园,谴责英法联军,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揭露与控诉之情。
5、研读课文,并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稍后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问题一:请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画出来,雨果是怎样描述圆明园的?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请把信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画出来,雨果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在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问题一答案:①总评:“世界奇迹”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②分说: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说明:教师在归纳学生答案同时用PPT展出巴特农神庙以及圆明园景物(包括有名园概况、名园风光、名园奇珍等),务求使学生能在感性及理性两方面理解课文。
问题二答案: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
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说明:教师在归纳完学生答案后,用多媒体展出遭受空前劫难后的圆明园的图片,使学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并了解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屈辱的历史,及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d0b22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15.png)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一、教材分析《米洛斯的维纳斯》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篇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教材适用于高中语文课程,通过阅读和学习这部作品,学生可以领略雨果先生的文学风采,了解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和典型作品。
二、教学目标1.了解《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2.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3.分析小说中反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探讨雨果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生于1802年,是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他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对古希腊神话中的维纳斯形象进行再创作,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美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2.作品背景故事背景设定在古希腊的一个小渔村米洛斯,描述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孩维纳斯与一名英俊勇敢的渔夫的爱情故事。
在受到神明干涉的情况下,这段感情遭受到考验,最终迎来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3.人物分析- 维纳斯:是一个外表美丽、心地善良的女孩,对真爱充满向往,坚持追求内心的信念。
- 渔夫:是一个朴实勇敢的男子,心地善良,对维纳斯怀有深厚的感情,愿意为了爱情承受一切。
4.主题与思想小说通过描述维纳斯和渔夫之间的爱情故事,探讨了爱情、美和命运的主题。
作者借古希腊神话中的形象,表达了对人性本质、爱情纯粹性和命运无常性的思考,展现了雨果深邃的文学底蕴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分享对小说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
2.阅读分析:指导学生逐段分析小说的文本内容,解读其中的隐喻和象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小说中人物的角色扮演活动,体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4.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小说主题和思想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水平。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圆明园的毁灭》相关知识法国文学家雨果谈圆明园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圆明园的毁灭》相关知识法国文学家雨果谈圆明园](https://img.taocdn.com/s3/m/8bbd28c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2.png)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圆明园的毁灭》相关专业知识:法国文学家雨果谈圆明园同学们,看了上面的介绍,你一定对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有了答案。
至于它的园林艺术、建筑艺术,更令人叫绝。
它继承发扬了我国古典园林的优秀传统,集中了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华,综合了江南名园的特色,吸取了欧洲园林建筑的优点,从而登上了我国园林建造的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园林建筑。
法国文学家雨果是这样描绘圆明园的,他说:在东方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叫作圆明园。
几乎是神奇的人民运用想像能力创造的一切,在这里都得到了体现。
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仙境一样的建筑。
你尽管去想像这座建筑是精雕细刻出来的,全是用洋漆漆过的,上了珐琅的,镀金的,用最珍贵的宝物装饰起来的。
四周全是花园,到处都有喷水的水池、天鹅、孔雀。
艺术家,诗人,哲学家,个个都知道这座皇宫。
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德嫩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大剧场,巴黎有圣母院,中国有圆明园。
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是亚洲文明的一个剪影。
当有人问他对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有何看法时,雨果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抢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原来lsquo;胜利rsquo;就是进行一场洗劫的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一个把口袋装满,一个把箱子装满,然后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
欧洲。
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就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教案
![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就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84a0e9964bcf84b8d57bbf.png)
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就远征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XX所带来的创伤。
(二)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三)教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重点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三、教学:投影仪、录音机。
四、课型:讲学课五、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联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这节课我将采用质疑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其中以诵读、讨论为重。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将贯穿课堂始终,再配以多课件辅助。
六、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背景:1856—1860,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战争。
1860年10月,控制城,焚掠圆明园,遭受空前劫难。
2.圆明园:在XX附近,清代名园之一。
始建于康熙(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XX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
园内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3.雨果:1802—1885,作家,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远征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生第一遍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朗读。
3.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朗读。
4.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整体感受。
(学生可能从以下两方面说感受:的罪行令人发指,使人愤恨;雨果对的巨XX情受人尊敬。
)5.师生第二遍朗读课文,认真品味感情。
(三)、拓展:课本前插图有两幅圆明园被毁前后的照片;历史书八年级上册中也有第二次战争的内容和相关图片,你看后有什么感想?(学生可能从几方面说:侵略者的,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毁灭;落后的清府软弱挨打;新的迅速使国人扬眉吐气。
〖2021年整理〗《雨果在中国译介与研究》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雨果在中国译介与研究》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95a838240c844768eaeed9.png)
雨果在中国:译介与研究2021年2月26日,是世界文化名人雨果诞生2021年纪念日。
为什么要纪念雨果?因为雨果是创造人类精神文化奇观的伟人,他的思想与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各个领域,“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顶点,高踞于金字塔的尖端,仅仅每一个单方面的成绩就已经足以构成一块块不朽的丰碑。
”①为了更好地继承雨果的这份对世界文学、文化曾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的遗产,本文试图对一百年来雨果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作一比较系统的回顾与梳理。
1、雨果小说译介从2021初迄今的100年间,雨果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一直没有停歇,其中译介得最早最多的是他的小说。
1《悲惨世界》译介。
这部杰作的故事片断最早见于光绪29年5月2021即1903年6月15日)出版的《浙江潮》月刊。
该期月刊发表了年仅22岁的鲁迅翻译的雨果短篇小说《哀尘》,译者署名为庚辰,作者名译为嚣俄。
全文2021余字,以古文成分极浓的文言译成。
译者在正文前作有“题解”,内云:“此嚣俄《随见录》之一,记一贱女子芳梯事者也……芳梯者,《哀史》中之一人,生而为无心薄命之贱女子也,复不幸举一女,阅尽为母之哀,而辗转苦痛于社会之陷阱者其人也。
”末了引出译者的无限感慨:“嗟夫社会之陷阱兮,莽莽尘球,亚欧同慨,滔滔逝水,来日方长,使嚣俄而生斯世也,则剖南山之竹,会有穷时,而哀史缀书,其在何日欤?其在何日欤?”②同年,苏曼殊翻译的《惨世界》在《国民日报》上发表。
1907年,《悲惨世界》的第一个单行本由上海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书名为《孤星泪》。
此外还有《时报》社出版的节译本,书名为《逸囚》。
1929年,由李丹译、方于校的《悲惨世界》第一部收录在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第一集,分9册出版,书名为《可怜的人》。
1931年,柯蓬州以《少年哀史》为书名翻译出版了这部小说的压缩本。
此后,李敬祥于1936年、微林于1944年、徐泽人于1950年、周光熙和岳峰于1953年又翻译出版了这部小说,均为节译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第二学期名人课例教案走进文学名人----雨果
育园小学
张福荣
四年级第二学期名人课例教案
走进文学名人----雨果
总体思路:1、寻找相关内容,了解雨果正直、善良、乐观、豁达的品质。
2、用雨果的名言名句贯穿整个课堂,通过各种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达到学生对雨果品质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生命的奇迹》和《我的赞誉》两个小故事,感悟雨果的品质。
2、欣赏《悲惨世界》的精彩片段,了解雨果赋予作品人物的品质。
3、积累名言警句。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能听,会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边读边记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释放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以课堂为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雨果资料的兴趣。
2、学习雨果正直、善良、乐观、豁达的品质。
二、教学手段与方法:
1、制作ppt链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声像结合、动静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
激发学生兴趣。
2、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听录音讲故事。
3、上网搜集《悲惨世界》电影,剪切电影精彩片段代替阅读。
4、设计精湛过渡语,激发学生兴趣。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辅助手段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
1、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每年的6月1日呢?2月26日呢?不对---不对---你们肯定猜不到! 它就是一个人的生日,就在1802年的2月26日,一个普通的婴儿降生了,可在他的一生中却创造了许许多多不普通的奇迹,他曾经奇迹般的战胜了病魔,他曾经创作出了惊人巨著,在2002年的2月26日他诞辰200周年之际,全世界的人在同一时刻都在纪念他,他就是照片上这位老人,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2、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走近的文学名人,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今天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感受名人
1、雨果究竟是一个什么人?有什么魅力
使全世界的人们在同一时刻去纪念他
呢?今天张老师带来两个小故事,答
案就在其中。
2、是呀,雨果就是这样一个乐观的人,
当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会用他的
行动告诉自己
3、当我们生活遇到困难时,他也会这样
告诫我们。
4、接下来听第二个小故事之前,我们先
来看一张图片,你能猜一猜这是哪里
吗?你们猜的可能都对,但这个建筑
曾经就在中国,他历经清朝六代皇帝
150多年才建成,但是他现在却变成了
这样,这是哪儿?你对这段历史有什
么了解? 出示2月26日
出示照片
出示名字:维克
多.雨果
出示《生命的奇
迹》
出示第一组名言
出示圆明园的效
果图
出示圆明园遗迹
举手回答
回答自己所想
静静地听《生命的
奇迹》谈感受
读雨果名言
再读名言
猜测
猜测引入,激
起学生兴趣
激起学生主
动探究的欲
望
让学生知道
雨果的典型
事例
从雨果面对
困难时的态
度体会其品
质
让学生猜测
圆明园的复
原图,感受一
种美,然后出
现现在圆明
园的残岩断
臂,使学生产
生一种强烈
的视觉对比,
5、一场大火毁灭了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
明珠,也让历史记住了他法国上尉巴
特莱,当他带着从中国抢来的宝物回
国后,给雨果发了一封信,想让雨果
评价一下他的战绩,于是雨果给他回
了这封信,信名叫《我的赞誉》赞誉
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来听听雨果是如
何夸赞他的。
6、不是夸赞而是斥责,雨果曾经在不同
的场合这样斥责过这场战争【这个神
奇……】他作为一个法国人,评价法
国参与的战争,却是十分愤怒的说【这
个神奇……】你心中什么感受?谁再
来读读这段?你现在觉得雨果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
7、当年雨果是站在正义的立场批判这场
战争的,你们看这是什么?这12件圆
明园宝物的其中两件在刚刚过去的2
月份还在被法国公开拍卖,倘若雨果
活着,他会说些什么?
8、是呀,雨果就是这样一个正直的人,
在大事大非面前,他会这样告诫我们9、雨果的正义、善良、乐观不仅体现在
生活中,也在他的作品中展现的淋漓
尽致,他常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
具。
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
两部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和《悲
惨世界》,后人曾多次把他们编成歌
剧,话剧,拍成电影广泛流传,今天
我还给同学们带来《悲惨世界》的电
影片段
10、片中的主人公冉.阿让,是一个贫苦的
人,他为了帮助姐姐养活他的孩子们,砸了面包房偷走了几片面包,结果被
判了19年苦役。
他被放出来后,没人出示圆明园毁灭
前后对比图
出示法军上尉巴
特莱的名字
出示《我的赞誉》
出示雨果斥责的
语句
出示圆明园宝物
12生肖青铜兽
首
出示第二组名言
以导语形式出示
第三组名言
出示两本图书封
面
出示《悲惨世界》
剧照
边听《我的赞誉》
配乐朗读,边看
ppt展示的图片
谈感受
齐读指名读
读雨果名言
听、看
为下面情绪
变化埋下伏
笔
雨果是站在
世界的角度,
站在正义的
角度写这封
信的,从而体
会雨果其品
质
让学生借雨
果的口谈想
说的话,来检
验学生对雨
果其人的认
识程度
体会雨果的
品质
雨果的作品
小学生难懂,
教师先叙述
前因,为后面
敢收留他,有人建议他去米里哀主教家……今天看的电影片段就是他第一
次来到米里哀主教家发生的故事。
请
同学们认真看,看完后说一说这个片
断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
么?
11、是呀,米里哀主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忘不了主教的善良仁慈,更忘不了他对冉.阿让说:不要忘记……
12、正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米里哀主教不但是个善良仁慈的人,他还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呢,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他常对他周围的人这样说:美像有用的东西一样……
13、确实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正是米里哀主教的宽大的胸怀拯救了冉.阿让的灵魂。
但是《悲惨世界》的结局却是冉.阿让又一次的回到了监狱,再后来是在他的亲人的误解中孤寂的死去了。
面对这样的结局你有什么疑问?
14、相信这一个个小小的问号已经深深地映在了你的脑海里,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你们可以课下从这本书中或整部电影中去找答案了。
三、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走进了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
了解了他的正直、善良、乐观、豁达。
课下你们愿意继续搜寻雨果的足迹并向他学习吗?那么我相信这些词语你一定也会拥有:正直、善良、乐观、豁达。
在你未来的人生中,人们也会这样评价你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正直、善良、乐观、豁达。
出示《悲惨世界》
电影片段
出示主教对冉
阿.让说的话
出示影片中精彩
旁白
导语形式出示第
四组名言
出示推荐图书的
名称
出示总结雨果品
格的结束句反复
读
看电影片段谈体会
自由读、指名读
自由读、指名读
积累名段
积累名言
质疑
诵读1
高声诵读2
起立诵读3
的电影做铺
垫。
使学生在直
观印象中了
解雨果赋予
米里哀主教
的善良
体会作品要
宣扬的主题
感受雨果的
这种比天大
的胸怀
通过对雨果
品质的总结
使学生对雨
果有一个整
体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
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