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诞生

合集下载

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证明,科学和创新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知识源泉。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

欧洲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移。

第二次工业革命,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新兴工业产生。

如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和内燃机等重大发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科学技术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与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的现代化启动,美欧开始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移。

1.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含义(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

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

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

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

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

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

牛顿科学革命及其哲学意义

牛顿科学革命及其哲学意义

牛顿科学革命及其哲学意义
牛顿科学革命是指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牛顿所创立的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等物理学理论的推动和应用,标志着现代科学的诞生。

牛顿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发现了宇宙的运行规律,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方法,即归纳法和演绎法的结合,即通过实验证实和理论推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科学研究。

牛顿科学革命对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牛顿科学革命推翻了以前的世界观,尤其是亚理士多德的古典哲学和托勒密的地心说。

牛顿的理论表明,宇宙是运行有规律的,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理解和解释。

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的神秘主义和信仰体系,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以理性和实证为基础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其次,牛顿科学革命拓展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范围。

牛顿的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质运动和交互作用的规律,使人们对宇宙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种认识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从以往的直观和表面现象扩展到更深层次的本质规律。

最重要的是,牛顿科学革命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和方法,即实验验证和理论推演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观察、实验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使科学研究更加精确和可靠。

此外,牛顿的定律和引力理论也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框架,不仅在物理学领域有深远的影响,还对其他学科如天文学、工程学和生物学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牛顿科学革命不仅推动了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的哲学意义在于打破了传统观念,提出了以理性和实证为基础的科学方法,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范式。

这一革命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并对人们的世界观和科学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术科技知识竞赛题目(填空)

学术科技知识竞赛题目(填空)

一、填空(每空分,共分)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由 ______首先提出来的。

2、科学包括______ 和______ 两部分。

3、经国务院批准, ______ 院士被授予 2002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 2003 年 4 月 13 日, ______ 宣布破解非典元凶——冠状病毒。

5、湖滨区于______ 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荣誉称号。

6、________的进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7、邓小平同志在 1988 年 9 月 5 日与外宾的谈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 ______ ”的重要思想,并在 1992 年春季的南方视察谈话中着重强调了这一论断。

8、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 35 届成员国大会决定从 2001 年起,每年的___月____ 日为世界知识产权日。

9、技术贸易实行_______合同制,使用国家规定的技术合同文本。

10、自然科学奖授予在______研究和_____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

11、邓小平在 1978 年 3 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发表了______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段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最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这三个著名论断。

12、中国科协在全国科技工作者中倡导的科学精神是 ______、 ___ 、______ 、______ 。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是 ______ 年 5 月 6 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决定》从十一个方面阐述了必须。

14、《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于 ______ 年______ 月______ 日发布施行。

15、《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自 ______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16、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 ______ 名。

17、是我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 ______为终身荣誉。

18、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 ______为终身荣誉。

现代科学技术常识

现代科学技术常识

现代科学技术常识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一)科学技术革命的内涵与实质1、科学-理论认识;技术-理论认识在现实中的实际运用。

2、科学革命――认识的变革,带来了观念、理论、方法的变革。

如,牛顿第一定律技术革命――劳动工具、生产工艺、管理技术的根本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

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产业革命):电气化,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二战以后,标志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意味着人类社会宇航时代的开始!3、科学知识体系――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观念(居于首要)组成。

科学革命的实质――科学知识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二)现代科学革命的主要内容科学革命往往是在某个领域发生的1、物理学革命――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创立与发展,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革命。

相对论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如,你看和一个美女在一起觉得时间特别短,与一个不怎么样的女人在一起,觉得时间特别长。

带来了能源、信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核技术的突破。

2、现代宇宙学――宇宙的时空特征,有爱因斯坦作为代表。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渴望了解大千世界的来龙去脉。

在终于了解我们定居的这颗星球不过是茫茫宇宙无数星体中的一个以后,天文学家开始致力探索宇宙的起源。

科学技术革命

科学技术革命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纪念笛卡儿发明解析几何的邮票 莱布尼兹与微积分的海报
一、几次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科学解释了物种起源与演化规律,拓 展了对竞争与发展的认识,甚至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思 想基础
一、几次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 在经典力学不断完善的同时,物理学在光学、热力学和 电磁学领域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胡克和惠更斯分别提 出光的波动说。经典电磁理论为电气革命奠定了科学基 础
一、几次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核心的物理学革命,与其后的宇 宙大爆炸、DNA双螺旋、板块构造理论、计算机科学 等重大科学突破,共同确立了现代科学体系的基本结 构,阐释了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提出了崭新的时空观,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现代人生 活的基础
❖ 当前,影响人类社会进展的四大前沿技术和 科学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 知科学
❖ 这些技术是如何互相作用来影响人类社会发 展的,特别是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冲击
三、当代的新技术革命:会聚技术(NBIC)
1. 会聚技术 (Converging :
• 在信息领域,2020年前后都会遇到难以继续发展的重 大障碍,呼唤信息科学原始性突破和信息技术革命性 突破。网络理论,超级网络计算新结构,网络安全与 智能管理,人机交互,语言文字图像识别、转换与合 成,虚拟现实,海量数据挖掘与管理,光电子、光子、 量子和生物基因计算等新一代计算技术
二、新科技革命发生的先兆与可能方向
一、几次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 18世纪化学从炼金术中解脱出来,进入真正的科学研究 时代,并在其后发生了一场化学科技研发的革命
比利时布鲁塞尔原子塔

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科学技术革命

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科学技术革命

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科学技术革命西方现代化进程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和革命,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变革。

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革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并深刻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

本文将探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科学技术革命,探究科学技术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一、工业革命西方科学技术革命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

这场革命推动了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并引领了全球的工业化进程。

英国的机器制造业、煤炭和纺织行业得以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全世界的经济格局。

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的作用不可忽视,例如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化学工业的发展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电力的应用推动了现代工业和生活的快速发展。

二、计算机革命计算机革命可以说是20世纪的一场科技革命。

在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过程中,电子科技、计算机科学、计算机中的材料科学等科学领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人类生产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计算机通过网络将人们联系了起来,让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新兴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同时还使得大数据的应用和人工智能的实现成为可能,进一步拓展了科技的边界。

三、医学科技革命医学科技革命是现代医学的变革,这一变革涵盖了整个医疗服务的过程,从预防和诊断到治疗和康复。

在这一过程中,医学科技的发展不仅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整个医疗行业的格局。

例如,改进了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发明让人们对未来的医疗有了更大的期望,同时人们也开始担心医学科技的发展可能会带来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四、环境科学革命环境科学革命是现代科学的一部分,它聚焦于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和全球污染。

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将成为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动力。

例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推动了能源结构的调整,环保材料和制造技术的下一步发展将有助于实现人类对于环境的最佳保护。

自然辩证法第十五章_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自然辩证法第十五章_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发展模式
• 发展由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与价值观 念等诸多因素组成,发展模式是对这诸多因素、 过程、方面组成的作为有机整体的社会活动的一 种抽象和概括,是对真实历史过程或有意识活动 的一种近似的反映。 • 历史上,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路线和世界经济中 心的转移路线大体上是一致的,呈现出正相关, 前者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后者 是英国--德国---美国。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
•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技术在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日益成为 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最为强劲的增长点, 并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影响着人类的 命运与前途。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20世纪初,科技进步 对GNP增长率的贡献 率仅占10%~15%左右; 20世纪中叶,上升到 40%以上;20世纪70 年代以后,上升到 60%以上;20世纪80 年代上升到60%~80%。
• OECD的说明(定义):NIS是一组独特的机构的网络,它 们分别地和联合地推进新技术的发展和扩散,提供关于形 成和执行关于创新的政策的框架,是创造、储存和转移知 识、技能和新技术的相互联系的机构的系统。 • 另一种定义(考虑到“产—学—官”内核):NIS也就是 通过国家范围内的技术创新(企业主体)、制度创新(政 府主体)和知识创新(学术界,即高校与科研机构为主体) 为内核的互动和整合,从而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开 放式网络系统。 • NIS建设,也就是从国家的宏观层面上,促进整个创新系 统中不同部分、不同要素之间的协同,促进不同创新行为 之间的整合与互动。成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基础设 施,成为社会发展、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壁垒(知识壁 垒,绿色壁垒)和增进国家竞争力的引擎。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科学技术的现代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

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借助机械和化学等新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这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使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19世纪中叶,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化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工业的兴起,例如合成染料和塑料等新材料的生产。

同时,发电机和电气设备的发明也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引领了电器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更加迅猛。

在医学领域,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药物和疫苗,大大改善了人类的健康状况。

在航空航天领域,人类首次实现了飞行,并成功将宇航员送上了太空,这标志着人类开始探索未知的宇宙世界。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全球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跨学科的合作。

通过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合作,可以将不同的知识和技术结合起来,取得更大的成就。

例如,生物医学工程学将生物学和工程学相结合,促进了医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前进。

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然而,科学技术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伦理和道德问题,例如隐私保护、人工智能的道德责任等。

人们需要在科
技的推动下,保持警惕和理性思考,以更好地应对科技进步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近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都产生于欧洲的原因

近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都产生于欧洲的原因

第一次科学革发生于16、17世纪,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代表,初步形成了与中世纪神学与经验哲学完全不同的新兴科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

后经开普勒、伽利略,特别是牛顿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推动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资本的原始积累使资产者获取了大量金钱以及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者。

英国资产者对外的殖民掠夺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原料来源和对外贸易市场。

资本主义工厂手工业的长期发展导致了分工日益发达和生产技术进步为向大机器过渡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英国人瓦特在已有蒸汽机的基础上发明了高效能蒸汽机。

19世纪40年代整个欧洲和美国都普遍使用了蒸汽机。

蒸汽机带动着纺织机、鼓风机、抽水机、磨粉机造成了纺织、印染、冶金、采矿的迅猛发展创造了人们以前难以想象的技术奇迹。

第二次科学革命发生于19世纪,以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的重大理论突破为内容。

有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等成就,这三项重大成就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形成了整个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实验科学体系。

1834年第一台实用电动机诞生电动机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与此同时发电机也处在研制阶段。

1882年法国的一位电气技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远距离直流输电实验线路。

1890~1891年从法国劳芬到德国法兰克福架起了世界上第一条三相交流输电线路。

随着交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交流输电为电力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这场震撼人心的新科技革命发源于美国,尔后迅速扩展到西欧、日本、大洋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涉及到科学技术各个重要领域和国民经济的一切重要部门。

从70年代初开始,又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近代科学为什么在西欧而不在中国产生?或者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西欧而不是产生于曾经在科技方面领先世界的中国? 若与中国传统科学发展史对照便不难发现中国科学的发展基本上保持在规范期的阶级内。

什么是科学革命?

什么是科学革命?

什么是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是指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发生的一系列科学变革和革命性的新发现,以及引发的社会、思想、文化和经济的变革。

这是一个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进步,标志着现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那么,什么是科学革命,为什么会发生科学革命,以及科学革命对我们的现代科学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呢?一、科学革命的起源1.欧洲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一场文化运动和社会变革,它致力于恢复和重建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的艺术和文化,以及促进理性和人类主义思想的发展。

2.《天体运行论》的出版尼古拉斯·哥白尼在1543年出版了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为中心的宇宙观。

这种观点使得传统的天文学理论受到质疑,引发了一个关于宇宙真实本质的争论。

二、科学革命的主要内容1.新的科学方法科学革命标志着新的科学方法的诞生和发展,包括实验方法、数学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得科学的研究变得更加科学和系统化,推动了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变革。

2.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突破在科学革命期间,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解剖学等领域。

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经验,使得科学知识的范围得到了拓展和更新。

三、科学革命对现代科学的影响1.促进了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革命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

它激发了科学家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了解自然现象,并寻求新的发现和突破。

2.推动了人类认识和思想的变革科学革命对人类的认识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科学方法的运用,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自然现象,这就引发了一种更加理性的思想模式,即现代科学的核心思想。

3.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变革科学革命对社会经济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人们能够更好地改善生活,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科学革命也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共同推动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总结科学革命是一个颠覆性的历史事件,它改变了人类的认识和思考方式,开创了现代科学的新纪元。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第一篇:现代科学技术革命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带来了大量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场科学技术革命实际上是一场基于人类智慧的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方面。

以下从科学技术革命的中心核心、影响和未来展望等方面来论述这场革命。

中心核心: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中的中心核心。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诞生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信息技术革命。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媒介获取信息和交流,这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

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导致了计算机、通讯、网络和电子商务等新产业的兴起,同时也通过它们改变了旧产业的运作和管理方式。

影响: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一个显著特征,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地都能够共享科技成果,人类社会的边界逐渐模糊,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同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也呼唤可持续发展,科技革命使得人类社会能够更加高效、低耗地运转,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未来展望:科技与人文融合科学技术革命的未来展望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将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在这样的情境下,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将会催生新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第二篇: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科学技术革命是现代社会不断演进的重要方面。

自18世纪以来,从工业革命到计算机、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逐步成熟应用,人类社会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下从四个方面来论述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工业革命18世纪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开端。

由机械纺织业的兴起到蒸汽引擎、化学工业、钢铁制造等领域,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生产力的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 Edward Teller 1934.3.9~1968.3.27 苏联宇航员 1961年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 一号”在苏联发射升空。加加林成为第一个 进入太空的人,也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尤里· 阿列克谢耶维奇· 加加林
加加林纪念碑
美国“探险者1号”卫星 发射成功
阅读材料
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 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 之间为1.7%,在1950一1972年增至6.1%。在增 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70年代约占60%,80年 代达到80%。60年代,苏联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 种因素中,约有40%是由于采取了新技术,到70年代, 这一比例上升到约67%。
1961年,3名美国宇航员搭乘“阿波罗号” 飞船成功登上了月球。它标志着人类文明的 一大进步,也显示了美国宇航工业的成就。
艾德林站在登月舱支架旁
人类在月球上 留下的脚印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 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试验飞行
美国航天飞机 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 拉开了人类自由往返地球与太空的序幕
“ 哥 伦 比 亚 ” 号 ( Columbia )
“ 挑 战 者 ” 号 ( Challenger )
“ 发 现 ” 号 ( Discovery )
“ 亚 特 兰 蒂 斯 ” 号 ( Atlantis )
“ 奋 进 号 ” ( Endeavour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轨道图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B D C
想 一 想
F
G
E
H

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延迟的化学革命
• • • • 要目: 实验物理学的进展 化学革命 进化思想的起源
• 伽利略造出第一根温度计,以空气为测温物质 • 1702年,法国物理学家阿蒙顿(1663-1705)改 进了伽利略的温度计 • 1714年,德国人华伦海(1686-1736)用水银代 替酒精做为测温物质,扩展了测温范围。他把纯 水的冰点定为32度,人体体温98.6度,建立了华 氏温标。1724年,华伦海因发明温度计而当选皇 家学会会员。 • 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1701-1744) 以水的沸点为0度,冰的溶点为100度,建立摄氏 温标。
• 分子运动论 • 化学原子论 • 元素周期律
海王星的发现
• 英国亚当斯(1819-1892)1845年计算出 一个新行星的轨道,伦敦皇家天文学家艾 里拒绝接受 • 法国的勒维烈(1811-1877)与巴黎天文 台台长阿拉哥。1846年,勒维烈算出了对 天王星形成摄动的新行星的轨道。柏林天 文台对此进行了验证。
哥白尼日心说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 的诞生
•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天体运行 论》揭开了近代科学的序幕——日心地动说 。
开普勒
• 开普勒天体运动三定律
• 主要著作有《宇宙的神秘》、《光学》、 《宇宙和谐论》、《哥白尼天文学概要》 等。 • 开普勒被誉为”天空的立法者”
伽利略的研究成果标志着近代科学 的兴起
• 贝格尔号游历中,赖尔的《地质学原理》的影响 ,生物渐变 • 马尔萨斯的影响,人类社会中的生存竞争:人类 的增殖(几何级数)远大于粮食的生产(算术级 数) • 1842年写就35页的进化论提纲 • 1844年写成230页的《物种起源问题的论著提纲》 • 亲自动手研究人工选择,家鸽的育种 • 1856年,开始写作《物种起源》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动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是一个令人瞩目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每一波发展都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发现和改变。

而在未来,科技的发展将会持续推动着人类的进步。

一、现代科技发展的历程现代科技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

在那个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生产力。

19世纪的交通革命又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铁路、汽车、电报和电话等发明和应用使得人们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了。

20世纪是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电气技术、核能、计算机科学、互联网等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完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人们的沟通和信息获取更加方便,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医学、生物科学等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二、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在现代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趋势值得关注。

1. 更加智能化的科技智能化的科技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正在飞速发展。

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营销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科技的一个主要方向。

2. 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科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科技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越来越明显。

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可回收资源的利用等。

未来科技的发展将会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3. 更加普惠的科技科技的普及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制度、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科技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未来科技的发展将会我们可以期待科技能够普惠更多的人群。

4. 更加开放和协同的科技现代科技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向。

在很多领域,需要跨国界地合作才能实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

未来科技的发展将会更加开放和协同,促进全球性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背景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背景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它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便利,也使得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从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机械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工业革命,使得大量机械化的生产工艺得以发展,从而改变了人类对物质生活的概念。

19世纪之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电子技术的兴起,使得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成为可能,并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惊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处于一个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在技术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它使得人类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更加科学,也使得人类社会变得更加先进,更加发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福祉,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新技术革命

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新技术革命

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新技术革命,可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它是在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最新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

新技术革命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有着多方面的背景,首先,现代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多方面需要,是现代高新技术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其次,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为现代高新技术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战争和国家间的对抗,是刺激高新技术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1)信息技术主要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

在新技术革命中,信息技术处于核心和先导地位。

(2)生物技术是应用现代生物科学及某些工程原理,将生物本身的某些功能应用于其他技术领域,生产供人类利用的产品的技术体系。

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生物技术,被认为是有可能改变人类未来的最重大的高新技术之一。

(3)新材料技术主要研究新型材料的合成。

新材料技术在高新技术中处于关键地位,高新技术的发展紧密地依赖于新材料的发展。

(4)新能源技术主要进行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从多方面探寻发展新能源的途径。

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有核能(原子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等。

(5)空间技术又称航天技术,通常指人类研究如何进入外层空间、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一项综合性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载人航天等内容。

空间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基础工业的高度集成,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6)海洋技术包括进行海洋调查和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空间利用,涉及到许多学科和技术领域,它主要包括: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技术、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发电技术等方面。

海洋技术将是大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总结: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的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进步,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1765---1850年。

第二次:1850---1940.第三次:1945---至今工业革命重要发明的时间:1765年珍妮机发明;1783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14年火车;1885年汽油内燃机车;1903年飞机;1945年电子计算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飞跃性意义:人类开始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1、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在英国,开始于英国。

2、珍妮机由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发明。

3、珍妮机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也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第一台机器,被称为解放“手”的发明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重要标志是蒸汽机;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开创了“蒸汽时代”;5、蒸汽机代表了“原动机”的出现,蒸汽机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普遍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

6、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即火车,开创了“火车时代”;史蒂芬孙命名的火车:“布拉策号”(在1814年,最早的火车),“旅行者号”(1825年)7、火车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火车是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重大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出行范围。

8、蒸汽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具有什么重大意义:为工业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扩大了人类的出行与活动范围,开创了“蒸汽时代”9、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主要对立的阶级。

3、现代大工厂制度也建立起来,人类迅速完成了从手工业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10、第一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珍妮机、蒸汽机、火车;使用的主要能源:煤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2、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他是将“电”传到人间的天使3、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研制了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4、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使用了流水线生产汽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诞生、特征和影响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诞生(一)20世纪的科学革命1.现代科学革命产生的背景:到19世纪,机械决定论和还原论仍然影响着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

它已经根深蒂固地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甚至人类的文化方面。

人们在研究复杂事物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从实体上进行还原的方法,“试图在所有复杂的现象中找到共同具有的物质实体(如原子),将其作为差异性的共同基础。

”爱因斯但指出:“从希腊哲学到现代物理的整个科学史中,不断有人力图把表面上极为复杂的自然现象归结为几个简单的基本观念和关系。

”近代科学在诸如力的分解、元素的离解,生物的解剖等方面取得的成功,使人们坚信“机械分割”的思想是无往不胜的,并试图把这种方法推广到对生命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研究上。

机械还原论者坚信,任何复杂的运动形式,都可以最终分解为机械的或力学的运动形式。

尽管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取得的某些成就已经部分地揭露了机械决定论和机械还原论的局限性,但是要动摇和突破这种规范是不容易的,因为它们是构成近代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恩格斯说:“把自然界分解成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各种过程和事物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性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400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

”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都认为,以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大厦已经峻工,人们在对这幢雄伟大厦表示赞叹之余,又多少流露出满足和无所作为的情绪。

著名的德国科学家基尔霍夫(G.R.Kirchhoff)表示:“物理学将无所作为了,至多只能在已知规律的公式的小数点后加上几个数字罢了”。

英国大物理学家W.汤姆逊在刚跨入20世纪的第一天的《元旦献辞》中也说:“在已经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

” W•汤姆逊在对科学大厦赞叹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这两朵乌云是什么?为什么它们会引起这位著名物理学家深深的忧虑呢?物理学进入19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系列令人困惑的现象,经典理论对此显得无能为力。

其中现象之一,就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1880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化学家莫雷利用光学干涉仪进行了一项搜索“以太风”的著名实验来测量所谓的“以太漂移”。

“以太”是根据牛顿经典力学观点所设想的用来传播光的介质,经典力学认为以太充满整个宇宙空间,而且是静止不动的。

在牛顿力学中,任何机械运动都是相对于一个参考系进行的。

地球相对太阳运动,必然能测得所谓的“以太飘移速度”(即地球和以太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

迈克尔逊和莫雷经过不懈努力,昼夜不停地观察了五天,试验的精密度达到四十亿分之一,也没有找到“以太风”或地球相对于“以太”漂移的运动迹象,于1887年12月宣布实验测得以太“漂移速度”为零的结果。

这一否定性的实验结果说明地球和以太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

这就是物理学史上有名的“零结果”,人们曾试图从各个角度对此作出说明,但都难以自圆其说。

看来,人们原先对光传播所构想的物理图象是不正确的,使许多持有光是以太波动观点的物理学家大失所望。

这一现象被称之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飘浮在物理学上空的一朵乌云。

另一朵乌云与绝对黑体辐射的实验有关。

热辐射是普遍的自然现象,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其量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出来。

由于绝对黑体在受光照达到热平衡时将会把能量全部以热辐射的形式发送出去,黑体的热辐射要比相同温度下其他任何物体的热辐射强,所以黑体是研究热辐射的理想模型。

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来揭示热辐射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德国物理学家维恩(w•wien)发现随着辐射体温度的升高,辐射的峰值会向短波方向移动,即所谓的“位移定律”。

1896年,他依据热力学,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找到了“维恩公式”,用以说明黑体辐射谱。

发现这个公式在短波段(高频辐射部分)同实验吻合,但在长波段(低频辐射部分)却系统地低于实验值。

以后,英国物理学家瑞利(Lord Rayleign)根据经典统计物理学推出另一公式,它在长波段(低频辐射部分)与实验相符合,但在短波段(高频辐射部分——紫外光区)完全不能适用。

按公式计算的预测值,在紫外一端辐射应趋向无穷大,而实验数据的结果却趋于零。

这显然是荒谬的。

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在这里陷入困境和危机。

这就是有名的“紫外灾难”。

“紫外实验”成为飘浮在物理学上空的又一朵乌云。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凯尔芬勋爵在1900年的讲演中把这两大疑难称之为经典物理学天空中的两朵乌云。

他说:“动力学理论断言“热”和“光”都是运动的方式,现在这一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被两朵乌云遮蔽的黯然失色了。

实际上,当时物理学天空并非只有两朵乌云,例如被称之为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即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对放射性元素的发现,以及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对电子的发现,都是对经典物理学理论的极大冲击:X射线可以穿透物体,说明“不可入性”不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传统观念认为物质是不可入的;放射性辐射表明化学元素会蜕变为其他元素;发现比原子更小的电子,说明原子并非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实体。

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由此而发生了根本动摇,面对一系列无法纳入旧理论框架的新事实,一些物理学家感到惊恐万分,他们惊呼:“物理学的危机来临了”“科学破产了”。

他们在牛顿力学体系与一些实验发生明显矛盾时,依然坚持牛顿力学必定正确的观点,从而在物理学界造成更大的思想混乱。

然而在当时著名的科学家中,也不乏有远见卓识者,如法国科学家彭加勒(H.poincare),他认为,物理学理论与试验事实出现矛盾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它预示着一种行将到来的变革,是物理学进入新阶段的前兆,他指出:要摆脱危机,就要在新实验事实基础上重新改造物理学。

可惜的是,他没有跳出旧理论的框架,尽管他的电子动力学在数学形式和实验预言与以后爱因斯但的狭义相对论等价,但在物理解释上却大相径庭,他那富丽堂皇的理论,不过是经典物理学最后的宏伟建筑物而已。

19世纪末的三大发现,使人类的认识第一次深入到了原子内部,彻底打破了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的传统物理学观念。

以太漂移实验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研究中的“紫外灾难”,使经典物理学陷入不可克服的矛盾,成为推动这一时期科学发展的重要机制。

2.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的产生物理学危机是物理学革命的前夜,经典物理学天空上的乌云倾刻化为狂风暴雨,冲击和洗刷着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世纪之交,1900年量子理论的提出和1905年狭义相对论的建立,是现代物理学革命的重要标志。

量子论的提出者是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

1894年,他从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开始,从维恩推出的有关黑体辐射能量密度的半经验公式得到启示,把电磁学方法和热力学中熵的概念结合起来,得到电磁熵的定义式。

1900年10月,他经过不懈努力,应用娴熟的数学技巧,借助内插法,得到了一个与黑体辐射实验无论在短波段或长波段都吻合得非常好的新的辐射公式。

在导出这个公式时,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和“经典物理学关于能量过程必定是连续的”结论截然相反的假说,即能量的交换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进行的,能量的交换只能是hv的整倍数。

h是普朗克常数,V是组成黑体的带电谐振子的频率,hv为能量交换的最小单位。

称为“能量子”。

1900年12月14比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他的这一工作。

从能量子假说出发,普朗克成功地解释了他自己提出的辐射公式,解决了“紫外灾难”的问题。

量子论的诞生,是对经典物理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它把经典物理学中一切因果关系都是在连续的基础上所建立的物理思想方法彻底地变革了。

尽管在当时的物理学界对这一假说的反应冷淡,但在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家的推动下,量子理论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举世公认的科学理论。

到20世纪30年代,经过德布罗意、薛定愕、海森伯、玻恩、狄拉克以及泡利等青年物理学家的努力,形成了量子力学的完整体系。

量子力学的建立,是继相对论之后对古典物理学的又一次严重冲击。

它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只承认连续性和机械力学决定论的经典观念,揭示了连续与间断统一的自然观,揭示了自然规律的客观统一性,为各门科学的量子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的第五年,即1905年的夏天,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完成了一篇名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这篇论文奠定了狭义相对论的基础。

爱因斯坦在这篇论文中,针对经典物理学同新的实验事实之间的矛盾,批判了牛顿力学的超距作用观点,坚持电动力学中电磁场的近距作用观点出了力学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两个基本假设,从而导出一系列重要结论:同时性的相对性、时缓效应、尺缩效应、光速不可逾越以及物体的质速关系式和质能关系式等。

从此,单独的时间和空间不再存在,代之以“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四维统一体。

在狭义相对论中,光的传播不需要以太,自然地解决了以太“漂移”实验零结果的难题。

创立狭义相对论后,爱因斯坦认为运动的相对论原理必须进一步推广,扩展到非惯性系,即:自然定律对于任何参照系而言,都应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

经过10年思考,在1915年发表的论文《引力的场方程》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建立,从根本上突破了牛顿绝对时空的旧框框,把空间、时间和物质的运动联系了起来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革命和整个物理学的革命。

狭义相对论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因此也成为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巨人。

3. 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延续和完成量子力学的建立是20世纪初物理学取得的最伟大成就之一。

普朗克提出的能量子假说,曾一度受到冷落,只有爱因斯坦独具慧眼,于1905年把普朗克的能量子概念推广到光量子,提出了光量子假说。

爱因斯坦假设电磁场的能量不仅在“交换”时呈量子化,是一份一份进行的,而且在传播时也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能量为hv,称为光量子。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与“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完全一致。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M.Bohr)在原子有核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量子化轨道的原子结构理论,提出了“玻尔原子模型”。

1923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受爱因斯坦光量子论的启发,提出了物质波理论,认为任何物质粒子都具有波动性。

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愕(E.Schrodinger)把德布罗意物质波思想发展为系统的波动理论。

德国的另一位物理学家海森堡(W.Heisenberg)则创建了矩阵力学,从另一侧面开拓了原子结构的新局面。

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经证明是统一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后人把它们通称为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使人们认识到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最基本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