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与民族圣地_仝红星
河洛文化
(一)河洛文化的地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
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
关于它的具体范围,可界定为:以洛阳为中心,西到潼关、华阴,东到郑州、开封,南到汝州、禹州,北到济源、晋南。
这个地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或称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疑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
(二)什么是河洛文化?就是孕育、发展、繁荣、传承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徐金星说,关于河洛文化的定义,史学界有以下界定。
其一,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区域性文化,狭义指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游伊洛地区的文化,广义指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
其二,河洛文化的概念,即中原文化的泛称,狭义指中原腹地伊、洛、河三川平原的远古文化。
其三,河洛文化是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河洛文化的本质是地域文化,是产生、发展于河洛这块土地上的一切文化现象,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各个层面。
关于河洛文化的起迄时间,学术界已有基本认定:这一区域文化时间跨度长,其上限可上溯到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其下限则一直到今天。
河洛文化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阶段,河洛文化经历了数十万年的漫长发展历程,属起始期;第二阶段是重要的发展阶段,大致从夏、商、周到秦、汉、魏、晋、南北朝,属成长期;第三阶段是繁盛阶段,主要是隋、唐、宋时期,属成熟期;第四阶段是衰落期,也就是金、元、明、清、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河洛文化进入复兴时期。
总而言之,河洛文化产生于夏、商,成熟于周,发达于汉、魏、唐、宋,传承延续于其后的历朝历代,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
她不仅是地域性的文化,还是延续千年的帝都文化,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载体。
(三) 河洛文化树大根深,内涵极为丰富。
它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深植于河洛地区的文明土壤,生长得枝叶茂盛,其文化枝干起码有十几个。
一是史前考古学文化。
从这一地区发掘的遗址看,主要有石器和陶器,说明河洛地区史前经济以农业为主,并饲养猪、狗,从事渔猎和采集。
洛阳部分文献整理
据交通部门统计,旅客周转量146.38亿人公里,增长8.5%;旅客运输量1.89亿人,增长8.5%。
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6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70.0万人次,增长14.3%。
旅游总收入485.0亿元,增长20.4%。
其中,创汇收入20296万美元,增长13.1%。
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35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17处。
年末共有星级酒店63个,国际国内旅行社90家。
(洛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高速铁路与区域旅游新格局构建———以郑西高铁为例郑西高铁沿线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变化的结果将是西安、洛阳和郑州进一步发展成为区域商务旅游中心;随着中原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洛阳将借助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成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产业要素将向洛阳集聚;“乘高铁,游洛阳,赏牡丹,玩滑雪”,“千年帝都高铁之旅”,“乘高铁,来洛阳度假”部分旅游业界人士为旅游发展支招建议:转变旅游发展思路,丰富旅游业态,拉长旅游链条,打造洛阳品牌,从而做大做强洛阳旅游产业。
众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洛阳旅游应突出特色,全面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创新旅游营销方式,提升洛阳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旅游文化、旅游项目、旅游服务、旅游宣传等薄弱环节,浅析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的管理和保护历史和文化价值:龙门石窟风景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像10万多尊。
龙门石窟风景区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问题:1.夏季高温,气温的年较差较大。
所以,石窟的风化作用强烈。
2. 地下水对石窟文物的破坏最为严重。
3. 龙门石窟风景区地处伊河谷地,酸雨和酸雾的包围之下,加速了石窟的化学溶蚀作用,加快了文物的风化速度。
河洛文化论文优选范文10篇
追求自由
道家思想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超 脱,河洛文化中也存在对自由的 向往和追求。
佛教文化渗透
因果报应
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认为人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报应 ,这一观念在河洛文化中也有广泛影响。
慈悲为怀
佛教倡导慈悲精神,河洛文化中也注重仁爱、宽容等 美德的培养。
修行成佛
佛教认为通过修行可以达到成佛的境界,河洛文化中 也有对修行和超脱的追求。
02 03
探索河洛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新模式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对 河洛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创新文化遗产保护 方式。
打造河洛文化品牌及推广策略
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河洛文化品牌,通过媒体宣传、文化交 流活动等多种渠道推广河洛文化,提高公众对河洛文化的 认知度和认同感。
鼓励学者出版河洛文化相关专著 、论文等学术成果,积极向国内 外学术期刊投稿,提高河洛文化 的学术影响力。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的交 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河洛文化的 研究与传播,提升河洛文化的国 际知名度。
创新发展路径探索及实践案例分享
01
推动河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将河洛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 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创新文化产品形态
鼓励和支持创新河洛文化产品的形态和表现方式,如动漫游戏、数字创意、网络视听等 ,满足现代消费者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加强文化产业合作
推动河洛文化产业与国内外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和 市场渠道,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河洛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交流
05
互鉴
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
创新旅游开发模式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
河洛文化是指源自华夏文明中心地区的中原文化,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化形态之一。
华夏文明是指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古代文明,以中华民族为主体,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历经5000多年的发展,对中国及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河洛文化起源于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地,自古以来一直是文化的中心和政治的中心。
河洛文化以黄河、洛河两大河流为界,涵盖了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
这片土地孕育了大量的古代文化,如夏、商、周等古代王朝的兴衰,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繁荣,以及诸子百家的兴起等等。
河洛文化融汇了中原地区的众多文化要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原文化。
华夏文明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华夏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一时期的中原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的古代文化遗址和文化遗迹,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黄河流域文化等。
这些文化共同构成了华夏文明的基石。
华夏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现代社会的演变过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在很多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深入的影响。
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孕育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许多古代王朝和文化思想的兴起都与中原地区的河洛文化密不可分。
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都受到了周边各个地区的文化影响。
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吸收了周边各个地区的文化,形成了中原文化的独特风貌。
华夏文明也在与各个周边地区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和演变,吸收了各种文化元素,拥有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真实而深刻的文化认同感。
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丰富和多样性,是中华民族自信心的源泉和文化自觉的重要基石。
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民俗传承
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民俗传承河洛文化是指中国历史发展中,以河南、洛阳为中心的文化体系。
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河洛文化凝聚了中原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内涵。
本文将从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和民俗传承两个方面入手,介绍河洛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一、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河洛文化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古代社会时期和近现代社会时期。
1.原始社会时期河洛地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殷商时期,河洛地区的四个大都会,分别是陈、郑、鄢、宋。
正在积极发展着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生产,人口增长也呈现出明显的趋势。
同时,古籍中记载的黄帝、尧、舜、禹、汤、文、武等帝王和众多的文化名人,也在这里诞生和生活过。
2.古代社会时期从周代开始,河洛地区的典章制度和文化传承更加充实。
周朝时期,河洛地区的文化活动十分活跃,成为了古代中原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
古代河洛文化以礼仪、音乐、文学、铜器、陶瓷等为主要代表,汇聚了各个时代、各个领域的优秀文化精华。
3.近现代社会时期清代到民国时期,河洛文化进一步地繁荣了起来,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人才。
新洛学派在洛阳兴起,雷家鼓书在郑州广为流传,吕氏春秋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
这些文化成果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中,悄然地成为了中原地区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二、河洛文化的民俗传承河洛地区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更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
这些民俗,在一代代河洛人的传承中,成为了他们心灵中根深蒂固的文化情感。
1.传统节日习俗河洛地区有着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在这些节日里,河洛人有着对于祖先和古代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了他们喜庆、欢乐的心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2.民间故事传说在河洛地区,有着许多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了解河洛文化800字心得
了解河洛文化800字心得河洛文化,是中国最早的文明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河南省汝州市的河洛文化遗址,深入了解了这一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在这次旅行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河洛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河洛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
正是在这个时期,河洛文化开始形成,并在后来的几千年里不断演化和发展。
通过参观河洛文化遗址,我看到了许多古老的器物和遗迹,这些都是河洛文化的珍贵遗产。
这些古老的器物包括陶器、石器、玉器等,它们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技艺,还反映了他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同时,这些遗迹也给我带来了对古代社会生活的想象,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河洛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其次,河洛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对于当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河洛文化强调“和谐”的思想,崇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这种和谐观念,对我们当代人来说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被重视,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当务之急。
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睦相处、互助互爱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美德。
河洛文化的这些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河洛文化还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河洛文化遗址的参观中,我了解到了河洛文化的绘画、雕塑和音乐等方面的表现形式。
河洛文化的绘画以鸟兽、人物和神像为主要题材,注重形象的变形和夸张,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
而雕塑则以神像和动物形象为主要题材,充满了神秘和神圣的气息。
此外,河洛文化还有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既有鼓乐、管乐,也有弦乐和歌唱。
这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展示了河洛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灵感。
最后,了解河洛文化让我对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有了更深的理解。
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之一。
河洛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河洛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黄河和洛河流域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河洛文化的历史悠久,涵盖了许多方面,如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
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河洛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一、文化传承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
河洛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
河洛文化的传承,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同时也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传承和弘扬。
二、文化自信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河洛文化的独特性和卓越性,使中华民族在文化上具有了自信心。
中华民族在河洛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不仅具有独特性,更具有卓越性。
中华民族在河洛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心,这种文化自信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文化创新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
河洛文化的源泉性和创新性,使中华民族在文化上具有了创新精神。
中华民族在河洛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开拓创新的文化领域。
中华民族在河洛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创新精神,这种文化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文化交流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桥梁。
河洛文化的桥梁性和交流性,使中华民族在文化上具有了交流精神。
中华民族在河洛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文化交流,不断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不断推动文化交流的进程。
中华民族在河洛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交流精神,这种文化交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河洛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洛文化的传承、文化自信、文化创新和文化交流,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基本信息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是指起源于 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 荥阳、开封,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 一带。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 越。
研究河洛文化的意义
华夏文明的主体是黄河文明,黄河文明的中心 在中原地区,黄河文明的核心在河洛文化圈内。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此,研究河洛文化对我们 传承传统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第一,河洛文化圈内国都文化连绵不断。 黄河文明形成期的五帝邦国时代,黄帝都有熊,颛顼都 帝丘,尧都平阳,舜都蒲坂;黄河文明发展期的夏商周王 国时代,夏都阳城、阳翟、斟鄩、老丘,商都亳、隞、 相、殷,周都丰镐、洛邑;黄河文明兴盛期的帝国时代, 西汉至北宋一直建都在西安、洛阳和开封。上述都城均 在河洛文化圈内,几千年的建都历史,形成了具有极大 影响的国都文化。因此,可以说,河洛文化是我们炎黄 文化之根。
▪ 第二,树大根深的根文化是河洛文化又一特点, 有许多文明源头都在这一地区。据姓氏专家研究, 中国一百大姓中有七十多姓的祖根或一支祖根源于 中原。
根据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汉族姓氏有4820个, 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个,占4820的38%。当 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前120大姓共占汉族人口的 90.11%,也就是说13亿人中有11.7亿人姓这120个 姓。在这120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 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两项合计,起源于 河南的姓氏共有97个,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率仍 在80%以上。
第四,河洛人南迁至福建。现在的闽南人也称为河洛 人,为中原河洛南迁移民后裔。在漳州闽南族群(河洛族 群)和客家族群混居的地方,闽南人以河洛人自称跟客家 人以作区别。现今闽南语和闽南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 之后才形成的。早期闽南人(河洛人)为了把自己的语言同 客家人区分开来,称自己的母语为河洛语。
河洛文化:洛阳的根与魂
河洛文化:洛阳的根与魂洛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中原文明的千年底蕴,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是洛阳的根与魂,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遗产,更是洛阳的代表性符号和文化品牌。
从历史的长河中追溯,洛阳文化可谓熠熠生辉。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洛阳就是古代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殷商时期的羲和故道,周商时期的商代古城,秦汉时代的宫殿和陵墓,唐代的洛阳城,无一不彰显着洛阳在历史中的辉煌地位。
河洛文化融合了中原文明、殷商文明、周文明、秦汉文明、唐文明等多个时期的精华,形成了极富魅力的独特文化。
洛阳古城,作为河洛文化的重要象征,见证了河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洛阳古城中,远古的城垣、天子的宫廷、文人的书院、武将的府邸,无不向人们展示着河洛文化的瑰宝。
在古城的中轴线上,孔子庙、牡丹花谷、白马寺等一系列文化景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成为了河洛文化的代表。
河洛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牡丹文化。
洛阳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成为全国最大的牡丹产地。
牡丹,古人称其为“花中之王”,是洛阳独有的文化符号。
每年的牡丹花会吸引无数游客前往观赏,其中洛阳国际牡丹文化节更是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文化盛事。
牡丹的文化内涵远不止美丽,它还寓意着繁荣、吉祥和幸福。
牡丹花开,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丽,更将牡丹文化的独特价值传递给了世人。
河洛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医药文化。
古代的洛阳素有“医疗圣地”的美誉,中原医药文化在这里得以发扬光大。
洛阳以其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卓越的医药技术,培育了一大批医药巨擘。
唐代李时中、宋代苏东坡,乃至现代的常良、汤用彤等,都留下了医药界的不朽经典。
中原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护中原民族的身体健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河洛文化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传统文化遗产中,还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河洛文化_精品文档
河洛文化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河洛文化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传承和特色几个方面介绍河洛文化,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地方文化。
河洛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河南。
河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吸引了众多文化流派在此蓬勃发展。
早在三皇时期,中原地区就有古人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宝藏的一部分。
而河洛地区也是中国最早的王城,许多古代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因此留下了大量的古文化遗迹和重要文化遗产。
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成为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窗口。
河洛文化的传承是河洛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河洛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至今仍有很多古老的传统和习俗得以保留和延续。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豫剧和太极拳。
豫剧作为中国四大传统剧种之一,起源于河南地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并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而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形式,也在河洛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除了这些,河洛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唢呐、踩高跷、歌边花等,这些传统文化形式在河洛地区的村落和农田中得以保留,展示了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风貌。
河洛文化的独特特色也是其吸引人的魅力之一。
河洛地区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凝聚了多个民族的文化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河洛文化的特色在于它融合了华夏文明和中原文化的精华,并结合了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
河洛地区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背景,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风格。
无论是建筑、绘画、音乐、舞蹈还是传统手工艺品,河洛文化都体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观念和审美理念。
河洛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珍宝之一,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河洛文化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河洛文化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背景河洛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源自本土的独特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洛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河洛文化是文化的综合体系,包括语言、文字、宗教、风俗、习俗、生活方式、技艺等方面,是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是我国国泰民安的历史文化传统。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洛文化,并加深对这一独特文化的认识,我们决定进行河洛文化社会实践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河洛文化的历史渊源,分析其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经济的影响。
2. 深入了解河洛文化在当地乡土社会中的地位、影响力、继承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3. 探讨河洛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前往河洛文化发源地及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
2. 访谈调研:与当地文化专家、学者、从事河洛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人士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听取他们对河洛文化的见解和发展情况。
3. 文献调研: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献资料,了解河洛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承发展情况。
四、调研过程1. 实地调研:我们先后前往了河洛文化发源地河南洛阳、许昌、焦作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在洛阳,我们参观了龙门石窟、白马寺等著名景点,深入了解了河洛文化在佛教艺术、雕塑艺术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在许昌、焦作等地,我们走访了当地的古村落、古建筑,了解了河洛文化在当地乡土社会中的继承与发展情况。
2. 访谈调研:我们与多位当地的文化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对河洛文化的认识和看法,听取他们对河洛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3. 文献资料收集: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文献资料,了解了河洛文化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情况。
五、调研发现1. 河洛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河洛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根
中华民族文化之根:하락문화: 중화민족문화의 뿌리河洛文化,是指存在于黄河中游洛河流域,以伊洛盆地为中心的区域性古代文化。
它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为核心,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
由于该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地位,自古夏代开始,河洛文化长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京都文化,是5000年华夏文明的源泉与主脉。
하락문화(河洛文化)는 황하 중류 낙하 유역에 존재하며, 이락(伊洛)분지를 중심으로 하는 지역적 고대문화를 말한다. 오늘날 허난성의 서부 지역을 핵심으로 하여, 대략 북위 34°에서 35°, 동경 110°에서 114° 사이의 지역을 포함한다.이 지역은 중국 역사에서 13개 왕조의 고도(古都)가 자리했다는 역사적 위상을 가지고 있다. 그래서 옛날 하(夏)나라 시절부터 하락문화는 중국 고대 역사에서 오랫동안 명성이 자자했던 수도문화이자, 5천 년 화하문명의 원천 그리고 주맥이었다.07하락지구의 남쪽은 외방산(外方山) 복우산(伏牛山) 산맥이고, 북쪽은 황하, 서쪽은 진령(秦岭)과 관중(关中)평원이며, 동쪽은 예동(豫东)대평원이다. 북쪽은 유연(幽燕, 하북성 북부와 요녕성 남부)과 통하며, 남쪽은 강회(江淮, 장강과 회수)에 이르므로, 고대에는 중원에 웅거하여 ‘천하의 가운데’, 즉 이른바 ‘중국’ 이 되었다. 하락문화는 천하의 한 가운데에 위치했다는 지리적 이점, ‘하도낙서(河图洛书)’ 로 대표되는 수많은 물질문화가 창조된 근원, 하·은·주 3대에 제도(帝都)가 자리한 지역이라는 정통적 지위, 유구하고 중후한 역사의 축적, 넓고 깊은 문화적 함의로 중화 민족문화의 모체이자 집결지가 되었다.전설 속의 ‘삼황(三皇, 수인씨燧人氏·복희씨伏羲氏·신농씨神农氏)’ 과 ‘오제(五帝, 황제黄帝·전욱颛顼·제곡帝喾·요尧·순舜)’ 는 모두 하락 지역과 밀접한 관련이 있다. 예를 들어, 복희는 하락 지역에서 오랫동안 활동하다가 그 딸이 낙수에 빠져 죽어 낙신(洛神)으로 변했다. 지금의 신정시(新郑市)는 황제(黄帝)의 고향이다. 염황(炎黄) 두 황제의 모족이 모두 평봉산 일대(낙양·신안·민지·맹진지역을 경유한다)에서 생활하고 활동했다.‘하도낙서’ 는 하락 지역으로부터 나왔다. 지금의 낙양시 맹진구에 옛 하천이 있는데, 현지에서는 도하(图河)라고 부르며 전체 길이는 약 20㎞이다. ‘용마부도(龙马负图)’ 가 도하와 황하가 만나 합류하는 지점에서 발생했다고 전해진다. 복희가 이 그림에 따라 팔괘를 그린 것이 이후 등장한 『주역』(周易)의 유래다. ‘하도낙서’는 함의가 풍부한 문화 현상으로, 그것은 낙하 유역에서 자양분을 받아 생장하여 ‘하락문화’ 로 확대되었고 마침내 중화문명의 근원이 되었다.유가 학설, 도가 학설, 불가 학설, 위진 현학(玄学), 송명 이학(理学)의 5대 학설 또는 학파는 모두 하락과 관련되었다. 또는 낙양에서 창시되거나 낙양으로 처음 전해졌다. 이런 학설이나 학파는 중국 사회, 중국 사상 문화, 중국 역사에 깊은 영향을 미쳤다. 예를 들어, 유가의 ‘제례작악(制礼作乐)’ 이라는 위대한 프로젝트는 바로 주공(周公)이 낙양에서 완성한 것이다. 주공이 노(鲁)나라에 봉해져 주공의 후손이 노나라를 다스렸기 때문에, 노나라는 서주의 전적과 법리, 제도를 가장 많이, 가장 풍부하게 보존하는 국가가 되었다. 불가의 학설도 낙양에 처음 전해졌다. 중국 역사에서 처음으로 서천취경(西天取经)하고, 중국 불교의 개산비조(开山鼻祖) 두 사람을 맞았으며, ‘중국 제일의 고찰’ 낙양 백마사(白马寺)를 창건함으로써 불교는 중국에 널리 전파되고 널리 알려지게 되었다.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即所谓“中国”。
洛阳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洛阳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佚名
【期刊名称】《河洛史志》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洛阳旅游的人文资源景系和自然资源景系非常丰富。
在含有50个基本类型、22个景域、165个景段(点)、120个景元的人文资源中.重要的历史文化旅
游资源景类、景型目不暇接.其历史遗产景型主要有石窟类10处、古墓类17处、古城址类17处、宗教建筑类29处、博物馆类7处、名人故里类18处、碑碣石
刻类9处、民俗专题类18处及寻根问祖类、节庆类等,计16个景域、105个景段、41个景元。
【总页数】1页(P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隋唐洛阳"山水城市"建设的历史经验——兼论洛阳城市建设的历史文化 [J], 周
明霞;仝红星
2.对洛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探新利用研究 [J], 姚英
3.洛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 [J], 毛峰
4.北魏都城洛阳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地位——《洛阳伽蓝记》研究之一 [J], 金大
珍
5.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情感特征研究——以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J], 史青;梁留科;苏小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洛阳河洛文化实践报告感悟
弘扬河洛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河洛文化中国文化重要源泉之一指产生河洛地区区域性文化中华民族主流文化.河洛文化就是中原文化,没有河洛文化,中原文化就没有了内容。
河洛文化指中国古代河洛地区文化河洛地区指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地区概言之就今天河南省西部地区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古代中国东西南北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文字产生人类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标志河图洛书中华文明之始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上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竹书纪年》里讲:“黄帝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
河洛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诸如源于河南渑池以精美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流传于河南各地。
以薄壳黑陶为特征的河南龙山文化,神秘莫测的河图洛书,三代的史官文化,周公制礼作乐的礼乐文化,以孝为核心的伦理文化,最早产生于洛阳的道学、佛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汉字的鼻祖甲骨文,根于河洛的姓氏文化,以及最早发明于河洛地区的科学技术、音乐、美术等等,都属于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是祖型文化。
它不仅影响于中国境内,也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所以世界各地的华人、华裔,要寻文化的根、姓氏的根,都必须到河南来,因为他们的根在河洛。
河洛文化不仅是客家文化的“根”,还应该是闽南文化、台湾文化的“根”。
深入研究洛河文化的渊源、传承和影响,不仅对研究我国思想史、移民史、华侨史、海外关系史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凝聚海外炎黄儿女对祖国的向心力,尤其是在反对“台独”势力、促进祖国统一方面有着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都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本文将分别从两个方面对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进行介绍。
河洛文化是指中国古代黄河流域一带的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洛文化的主要代表是华夏族,因此也被称为华夏文化。
华夏文化是中国现代民族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家园。
华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仁爱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公德。
华夏文化崇尚礼仪,强调家庭观念,重视孝道和家谱文化。
华夏文化还重视教育,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远古时代人们勤劳智慧的结晶。
河洛文化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河洛文化的代表是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等。
这些文化古迹的发掘和研究为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都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传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现代民族文化的源头。
河洛文化和华夏文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
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讲好“黄河故事”弘扬河洛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弘扬河洛文化作者:***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22年第08期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形势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对弘扬河洛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一、河洛文化的内涵河洛文化是指起源于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
河洛地区是指以洛阳为中心,东至郑州、开封,西抵潼关华阴,南到汝州、禹州,北达济源、晋南这一广大区域。
河洛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包含河洛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三皇五帝文化、河图洛书、五大学说学派、制度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姓氏文化、文物典籍及其他等。
特别是以文献传承、思想学说而占据文化传播的主导地位,一些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理念也产生于河洛地区。
以建筑文化而论,洛阳长期为都,其都城规划、设计布局成为后世都城建设效法的典范。
二、河洛文化中的黄河故事选择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河洛文化對认识黄河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传播河洛文化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将其转变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搜集河洛文化内容加以整理,选择好黄河故事的脚本,使河洛文化传播的内容更加贴近百姓。
其一,河洛文化中的典籍选择。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建都河洛地区的历代王朝留下了汗牛充栋的典籍,可将这些典籍中与河洛文化有关的故事整理出来。
比如司马迁撰写《史记》就与洛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马迁的父亲太史公司马谈随同汉武帝赴泰山封禅,途中身染重病,留在洛阳。
弥留之际,司马迁从蜀地返回,司马谈流泪告诫司马迁要继承太史之位完成他未完成的史书。
《史记·太史公自序》对此记述得颇为详细,如果将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故事,使人们通过司马迁父子对话,看出其继承父亲的遗志,甚至在遭遇腐刑之后,忍辱负重,最终写成了千古名著《史记》。
再如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的撰写,在东魏迁都邺城之后,杨衒之目睹洛阳城被毁的残破景象,对北魏崇信佛教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痛心疾首,决心总结佛教兴盛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历史地理名著。
河洛文化的发展
河洛文化的发展
河洛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河洛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具有极高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它孕育了华夏民族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 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河洛文化中的思想、观念、礼仪等,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核心
其次,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 容,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河洛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艺术 形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数字化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河洛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确保其历史信 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创新性发展: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对河洛文化 进行创新性发展,推出符合现代审美和价值观的文化产品 国际交流与传播:加强河洛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河洛文化 ,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教育普及:将河洛文化纳入各级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普及河 洛文化的知识,提高公众对河洛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河洛文化的发展
01
总之,河洛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源 头之一,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河洛文化在
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
03
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河洛
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河洛文化 的发展
-
1 河洛文化的起源 3 河洛文化的发展 5 总结 7 河洛文化的未来发展
2 河洛文化的形成 4 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6 河洛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8 河洛文化的未来展望
河洛文化的发展
河洛文化的起源
河洛文化,又称河图洛书文化,是中华文 化的源头之一,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因其 地域在古代为中原地区,故称"河洛文化"
立足河洛地区探析黄河文化的创新传播
立足河洛地区探析黄河文化的创新传播
高煜唱;杨盛翔
【期刊名称】《新闻爱好者》
【年(卷),期】2022()6
【摘要】黄河文化的传播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中包括黄河流域地域特色、文化遗产、历史遗存、景点开发等方面。
在当下国内文旅融合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立足河洛地区对黄河文化的创意开发、品牌打造、文化遗产利用、传播载体提升等变化,从而形成的频频“出圈”的效果,值得探析。
【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高煜唱;杨盛翔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人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以河洛地区为例
2.基于河洛文化建筑遗产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价值探析
3.黄河文化传播的影像表达与时代价值探析——兼评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黄河文化电影专题影展”作品
4.立足民族传统文化探索音乐传播路径
——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经典传承与时代创新研究》5.河洛文化的传播路径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 第4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V ol.34 N o.4 J 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Jul.2007河洛文化与民族圣地仝红星(河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摘 要:民族圣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文化圣地密切相关,民族圣地是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圣地”:河洛地区是古中国的地理中心,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河洛地区是炎黄文化遗存的核心区域;在文化方面,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也在河洛地区;从姓氏看,华人姓氏都直接或间接起源于河洛地区;“根在河洛”一词有更广泛的内涵,汉文化圈内的日本、韩国等文化之根也在河洛地区;以洛阳为“天下之中”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观念对于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河洛文化;民族圣地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2007)04-0172-03 近年来,关于河洛文化研究的基本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河洛文化空间概念的讨论,二是关于河洛文化的地位问题,三是关于河洛文化的影响问题。
笔者把河洛文化研究与“圣地”理念结合起来,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河洛文化的讨论,以期寻找河洛文化研究的新视角。
一、民族圣地的社会意义从历史上看,每一个民族都有圣地或者一定的圣地意识,每一个强盛的民族都有强烈的圣地理念,而衰落的、消失的民族往往都与淡化的圣地意识有关。
不仅如此,从世界范围看,随着冷战的结束,民族意识的凸显和宗教的复兴,圣地有普遍强化的趋势。
对我国来说,确立民族圣地的理念具有如下意义。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文化圣地密切相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1910年后,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传统文化在“打倒孔家店”和“全盘西化”的口号下受到了严厉的斥责。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在和西方文化的对比中是以劣等的姿态浮现的。
东方文化眼界主要是依靠台湾和海外华侨学者的热烈主张而展开的。
在韩国和日本的学者中坚持东方文化眼界的也很多。
中国内地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比较晚地听到呼声。
东方文化的呼声,随着东亚地区经济的发展而更加扩大,至20世纪末,则呈现一种强劲的“复兴”态势。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一直有争论,但无论哪一种观点,都不能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差别仅在于中华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大小、强弱和主次关系。
其中持乐观倾向的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应该而且能够成为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它是现时代文化发展的“源泉”。
持这种看法的学者直接提出了“复兴儒学”、“全面振兴国学”的口号[1]。
既然如此,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河洛文化的研究就有了特殊意义,可以看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性研究。
推而广之,中华传统文化和河洛文化的研究、发扬和传播,与文化的发源地(圣地)是密不可分的,它似乎具有了文化寻根的意义。
(二)民族圣地是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20世纪末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和河洛文化研收稿日期:2007-02-20·172·DOI:10.16366/ ki.1000-2359.2007.04.041究的兴起与国家统一、民族凝聚力问题是紧密联系的。
随着冷战的结束,在世界范围内文化和民族意识进一步凸现。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使其与海外的联系越来越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随着经贸活动的发展,长期被“分割”的海内外华人必然寻求共同的民族情感和认同意识,从而在表层上导致了持续不断的寻根热。
文化认同感的增加和持久的寻根活动,对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促进祖国统一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族圣地可以理解为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支点。
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圣地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圣地。
(一)以洛阳为核心的河洛地区是古中国的地理中心,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在农耕时代是理想的建都之所优越的环境是河洛地区成为民族圣地的环境原因。
“中国”一词的最初含义指洛阳一带[2]。
《史记·刘敬传》说:“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皕营成周雒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
”因雒邑成周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土”或“土中”,这也是后来河南省地区称“中州”或“中原”的由来[3]。
河洛文化从其初生起,就具有极适合文明发育的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
这里因此长期成为文化发展的先进地区。
历史上一些重要王朝在洛阳定都,当然有政治军事战略方面的考虑,然而自然生态方面的因素也不宜忽视。
就周平王东迁而言,对于这一历史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以畜牧为主体经济形式的犬戎和秦人,共同压迫以农耕为主的周文化向东退却。
这一历史转折应当是以自然生态条件的变化为条件的。
而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也正是以其生态环境为背景的。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有占据河洛地区这一黄河流域典型的生态区,以成功地适应和领导北方经济文化的动机。
《三国志》中多见曹魏贵族猎鹿的记载,其中许多是发生在洛阳地区的。
洛阳又以牡丹知名,历代名士骚人对洛阳名花的赞叹,也使得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河洛地区历史上良好的生态条件和生动多彩的画面[4]。
(二)以洛阳为核心的河洛地区是炎黄文化遗存的核心区域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不但最早跨入文明时代,而且在以后的数千年里,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迄今,在全国范围包括台湾在内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多元论”或“满天星斗说”。
但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人类社会实现“突变”,率先进入“文明时代”、出现“国家”的,却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这一点乃是考古界、历史界绝大多数研究者的共识。
“我们说`河洛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是符合历史实际的”[5]。
炎帝和黄帝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对炎黄二帝故里的争论早已有之,但大多都没有超出河洛地区的范畴。
大量的考古发现充分证明河洛地区是炎黄二帝活动的主要或核心区域。
由夏以降,商、西周、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均曾建都洛阳,故称洛阳为“九朝故都”(九表示多数)或“十三朝故都”。
在中国八大古都中,以洛阳建都最早、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居住帝王最多。
二里头夏都斟被称为“华夏第一都”;沿洛河由东向西一线,在50公里以内,保存下来五座古代都城遗址(由东向西依次为:商都西亳、夏都斟、汉魏故城、隋唐东都城、东周王城),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仅见的。
凡此,在八大古都和100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洛阳应是当之无愧的“古都之首”、“名城之冠”[6](P4-5)。
史家司马光的“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名句肯定了洛阳作为中国历史的缩影或象征的地位。
(三)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在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产生在洛阳的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之根。
《易·系辞传》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成为伏羲氏“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治”的依据。
故清雍正《河南通志》云:“河洛渊源尤为万世文字之祖。
”河图洛书不仅是中国文字产生的标志,也是中国文化产生的标志。
它对中华民族心智的启迪、血缘的认同、情感的融会、理想的合一意义重大,无可替代。
中华文化的各要素、科技上的四大发明均源于河洛地区,古代史上的文化高峰均发轫于河洛地区的中心洛阳[7]。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中华民族的宗教则是儒、道、释的三教融合。
这三大宗教均产生于洛阳。
儒教肇始于西周,其核心是礼,西周定鼎洛阳,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集定都洛阳的夏商礼法之大成,而形成无所不包的周礼。
故在汉魏时期周公被称为“儒宗”。
春秋时期,孔子入周问礼,“述而不作”,传播了儒家思想。
因此,洛阳周公庙是“儒教祖庭”。
道教启蒙于黄帝,完成于老子,故黄老道是道·173·教的前身。
故洛阳北邙山上清宫号称“道教祖庭”。
佛教于东汉永平年间首传洛阳,在洛阳建第一所官办寺庙,即白马寺,并在这里形成中国佛教,白马寺成为“释教祖庭”。
另外,儒家的圣贤如二程、邵雍等均居于洛阳。
洛阳作为三教祖庭所在,其地位无与伦比[7]。
(四)从姓氏看,由于河洛地区在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华姓氏重要的起源地赵保佑、刘翔南曾有以下的初步统计资料:中国自古至今出现过22000多个姓氏(现在仍在使用的至少有3500多个),其中起源于河南省的约占三分之二。
洛阳地处中原腹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华众多姓氏的主要发源地。
经初步查证,历史上发源于洛阳及所辖市、县的姓氏达180多个,居全省各市首位[6](P667-668)。
(五)“根在河洛”一词有更广泛的内涵不仅海内外华人“根在河洛”,而且中华文化圈内的日本、韩国等文化之根也深深植于河洛地区。
这些国家的佛教、道教、儒教文化,传统的典章制度、建筑模式、园林风格无不打上河洛的烙印。
直到今天,日本人的习惯仍把进京称为“上洛”。
不断来洛阳观光的日本客人经常在二程墓、白园及龙门流连忘返[7]。
(六)以洛阳为“天下之中”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观念对于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洛阳成为建都时间最长、都城遗址最多的城市。
在历史上,不仅汉族统治者称洛阳为“土中”,而且不少少数民族政权,如北魏、元朝和清朝也都承认黄帝的华夏始祖地位和河洛地区的文化渊源地位。
从民族情感来看,从历代帝王、民族英雄直到文人墨客都有不同程度的“洛阳情结”。
即使到了清代,作为统一的清王朝的皇帝大多曾游历洛阳。
1932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蒋介石主持制定了详细的“行都中兴”计划,打算以洛阳为基地,仿效周公东征,“荡平倭寇”,实现抗战的胜利。
毛泽东虽然没有来过洛阳,但他对洛阳仍然十分“偏爱”,在“一五”和“二五”规划中,在他签批的重点建设的城市名单中,洛阳是唯一没有工业基础的城市。
诞生于、客居于或游历于洛阳的文人墨客更是举不胜举。
历史上涉及“洛阳”“河洛”“洛水”“河南”等字眼的诗篇和文章可谓汗牛充栋。
及至现代,由于各种原因,“洛阳情结”或“河洛情结”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淡化,正因为如此,1983年客居台湾的张绍熙著《我们都是黄帝子孙》一书引起强烈反响,再版三次,抢购一空。
在该书中,作者用近一半的篇幅论述“中华文化摇篮的洛阳盆地”,重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洛阳情结”[9]。
需要说明的是,从河洛文化的角度看,洛阳与郑州(包括新郑)、开封、安阳等地乃至整个河南是分不开的。
如新郑是黄帝故里,已经得到史学界的肯定,新郑作为民族圣地有较为充足的理由。
同时,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关于炎黄的遗址和重要的宗教纪念地还有不少,只要有较充分的证据,这些重要的遗址和纪念地也应称为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