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舆论与现实民意的分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中文大学

论网络舆论与现实民意

的分野

黄澍雨

专业:中国研究

学号:1155024553

指导老师:王绍光

摘要:自互联网进入中国之后,互联网覆盖率、网民的数量急剧增长。网络舆论作为公众通过网路向政府表达声音的重要渠道,受到了政府决策者、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主体的重视。其对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中所形成的外压模式,已经不容忽视。因此回答网络舆论是否能够反映现实民意,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三个层面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即网民的人口结构是否有代表性;网络舆论的判断是否与现实民意相符;以及网络舆论能否代表大部分网民意见。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网络舆论作为一种反映民意的新兴渠道,在肯定其积极意义之下,但仍应认识到它目前并不一定能代表主流民意。对于网络舆论应当谨慎地分析与对待,以防止因为信息上的贫富分化而造成新的不平等现象。

导论

自1995年中国邮电部宣布向大众开放互联网开始,互联网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普及。截止时2012年12月底,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5.64亿之巨,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达42.1%。1在网络普及率不断增长的今天,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已经拓展到政治形态、经济运行、社会结构、人际交往、资讯传播、政治参与、政府管理模式等方方面面。可以说,互联网已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留下了不可忽略的印记。

网络舆论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客观存在,借由互联网所具有的非线性,即时性,互动性,非同步性和打破时空限制等特点2,已经逐渐成为社会舆论主流的一部分,并直接影响到事件的发展与大众对事件的判断根据。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指出:互联网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以及人民参与提供了条件,并深刻地改变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3互联网将中国带入了信息社会里,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广大人民群众接触信息的障碍。美国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就指出互联网与政治的关系,“在信息社会里,所有的信息适合权利并进而和政治息息相关,随着我们进入信息政治的时代,这种关系会越来越深”。4而中国网络舆论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公共政策议程的设置,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影响了决策过程。其从根本上而言,便是借由来自政府外的舆论、社会压力,对决策者形成足够的压力,迫使他们改变旧议程、接受新议程,换言之,网络舆论形成的即是王绍光教授在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模式中所指的“外压模式”。5例如近几年中国政府对于铁道部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源于网络舆论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后对于铁道管理、铁道建设的激烈批评。如果没有网络舆论的推波助澜,这起导致40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P02013012260039953 0412.pdf.

2洪敬富, 和陈柏奇. “网络通讯时代下的中国公众参与---以厦门PX厂为例.”中国大陆研究, 2011年6月: 5.

3Yongnian Zheng.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The Internet, 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103.

4阿尔温.托夫勒.预测与前提.(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5王绍光.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5 (2006)

人死亡的交通安全事件可能很快就会如97年造成126人死亡的“4.29岳阳县荣家湾站特别重大火车事故”一般最终风平浪静,渐渐为人所遗忘。6然而在大众网络时代,网民可以通过互动,将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变为公众议程的一部分。7网络舆论作为反映民意的渠道,已被决策者所广泛接受与重视。200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人民日报社,开启了中国决策者直接与网民沟通的先河。胡锦涛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8在笔者看来,网络舆论所导致的外压模式在当今中国的政策议程模式中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模式之一,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变迁,网络舆论在中国政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面对纷繁的网络舆论,一个极其重要却又经常为人所遗忘的问题便凸现出来,即网络舆论与现实民意的分野何在?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由于网络舆论在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中的突出作用,决策者对于网络民意错误的认知有可能导致不良的后果,亦或者是忽略了信息弱势群体的利益而使得政策更加偏向于信息富有者,造成新的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公共决策的核心本质是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公共决策理论创始人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此,它是对全社会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9所以网络舆情能否代表现实民意,对于中国公共决策实现公共利益的科学化、民主化至关重要。然而在区别网络舆论与现实民意分野的问题上,学术界有着很多不同的意见与表达。有的学者认为网络舆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主流民情民意,其已经成为了解民意最直接的通道,并且正在逐渐形成“电子民主”(e-democracy; cyber-democracy, etc)。10有的学者则认为网络舆论并不具备代表性,政府决策者应当谨慎看待网

6中国安全网, "“4·29”铁路行车特大事故."

/anlifx/fileview.asp?title=%A1%B04%A1%A429%A1%B1

%CC%FA%C2%B7%D0%D0%B3%B5%CC%D8%B4%F3%CA%C2%B9%CA&filename =ns040969.txt

7王绍光.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5 (2006): 96.

8新浪网, "胡锦涛就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5点意见." 2008,6,21.

/c/2008-06-21/00251.

9David Eston, The Political System: An Inquiry into the State of Political Science, (New York: Knopf,1971).

10Guobin Yang, The Power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9). 喻国明. 腾讯网, "网络民意已接近现实民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