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显著成就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显著成就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显著成就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显著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8.5年和10.5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

——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巩固的新阶段,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从1986年全国人大颁布《义务教育法》起,经过十多年奋斗,2000年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99%。我国已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国家行列,数以亿计初中毕业的劳动力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关键支撑。同时,在基础教育其他领域,普通高中、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也很迅速。2007年,普通高中在校生2522.4万人,幼儿园(含学前班)在园234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41.3万人,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改革和创新中加快发展。2007年全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分别为1987万人和861万人,分别是1979年的3.4倍和4.2倍,在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占据半壁江山,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也有很大发展,2007年非学历的中、高等教育毕(结)业者分别为6810.8

万人次和412.6万人次,企业年培训规模9100万人次。国家专项支持建设的1076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80个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职学校、70所示范性高职学院成效明显。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广泛合作,区域间职业院校开展联合招生或合作办学,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高等教育世纪之交跃上新的台阶,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世纪之交的扩招,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2年达到15%,迈入大众化阶段。2007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7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比1978年增加了近11倍。其中普通本科生1024.4万人,研究生119.5万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21.3倍和107.6倍。国家加强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对西部和人口大省高教发展倾斜支持,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高校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累计数均占50%以上。2006年全国高校专利拥有量4.5万项,国家大学科技园62个。高校还汇聚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90%以上研究人员和80%以上研究成果,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理论创新、国家和区域战略决策咨询、文化建设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教师队伍建设迈开新的步伐,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明显提升。2007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1%、97.2%和89.3%,具有高

学历教师比例在逐年增加。中小学教职工聘任、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校长选拔任用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建立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制度,实施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不断推进,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顺利进行,2007年秋季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取得新的进展。高等学校全面推行聘用聘任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组织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设立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师德建设总体上不断加强,涌现出孟二冬、方永刚同志等大批先进典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了新的进展。素质教育逐步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系统的根本任务,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小学德育工作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实效。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中考改革逐步推广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将优质高中大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等办法。高考改革稳步推进,在高水平大学开展自主选拔录取,部分省市进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和高考自主命题,高中新课程改革试点省市实行高考综合改革。学校体育工作继续加强,“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重视学校美育,加强劳动观念教育,改善农村学校卫生设施条件,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教育法制建设开辟了新的局面,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标志我国教育开始走上依法治教轨道。至今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共通过了《教育法》等8部教育专门法律,另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国务院制定了教育行政法规数十项,各地出台地方性教育法规数百项。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数百项教育部门规章,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推进。1978-2006年,出国留学人员106.7万人,回国27.5万人。1996-2007年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3.47万人,回国比例达97.5%。有留学经历人员在“两院”院士中占80.49%,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中占

77.61%,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学研究基地主任中占71.65%,在长江学者中占94%,在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占72%。目前我国与世界上18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教育交流合作关系,与我国签订互认学历学位协议的国家地区达32个。2007年来华国际学生总数超过19万人,境外孔子学院已达226所,中外合作办学也在稳步进展。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突出进展

改革开放30年的教育发展成就,既是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教育领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促发展的成功实践,30年的教育体制改革进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20世纪80年代,教育体制改革注重与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相协调。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确认了教育和人才对于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作用,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学校教育重新得到重视,教师和知识分子恢复有尊严的社会地位,学校开始抓普及和质量,迅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党中央开始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时改革科技体制,也将教育管理和投入体制作为改革的切入点。1985年党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向,提出了把发展基础教育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变政府对高等学校统得过多的管理体制,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等重要举措。国家通过自上而下为主的方式,推动教育结构调整,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显现盎然生机。

——20世纪90年代初到党的十六大,教育体制改革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这一时期,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经济建设尽快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不仅规划了2000年教育发展规模和结构,而且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推进教育管理、办学和投入等体制改革。这一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一是赋予地方政府更多教育管理权责,确立“两基”的国家级目标,拟定职业教育结构比例,明确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并制定了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约束性战略目标。二是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三是形成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新体制,义务教育收取杂费作为公用经费补充,非义务教育交纳学费分担成本,发展校办企业,建立学生资助体系,倡导社会捐集资助学,鼓励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试验中外合作办学。世纪之交,我国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成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教育事业呈现出兴旺发达的势头。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体制改革重在强化政府促进教育公平责任。这一时期,提出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新的部署,阐明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战略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加重视促进教育公平。国家采取转移支付、专项和政策倾斜等方式加大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义务教育法修订,国家加快义务教育免费进程。2007年,对农村义务教育1.5亿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其中780万贫困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2008年,免除全国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二是继续巩固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在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不断巩固和改进以地方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地发挥地方政府及社会支持教育的积极性,鼓励基层教育体制改革实践向国家政策乃至法律转化。三是教育投入体制逐渐完善,政府责任更加明确。在

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基础上,非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为主、成本分担和多渠道筹资制度不断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覆盖面显著扩大,每年有20%的大学生和90%的中职学生获得不同形式的国家资助。总之,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活力。

未来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展望

展望未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改革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也有许多重要机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要求到2020年,“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对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

——2020年前我国教育必须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我国社会上始终蕴藏着特别旺盛的教育需求,但财政支持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劳动力文化程度和创新人才能力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依然很大,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强烈需求和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城乡、区域及学校之间教育发展差距较为明显,素质教育实施很不平衡,教育公平与质量有待提高。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化教育结构的总体要求,预计从现在到2020年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要点是“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乃至区域间办学水平差距,确保全体学龄人口平等地接受质量有保证的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要点是“基本普及”,在城市普及基础上分区规划分步推进,把普及和资助重点放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要点是“市场导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需要,完善财政重点支持、多渠道筹资、强化行业责任、校企合作等制度,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发展要点是“注重质量”,科学定位学校功能,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构筑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的基地高地;学习型社会发展要点是“资源共享”,充分依托学校系统,鼓励社会参与,发挥远程教育作用,形成开放便捷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为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将迎来一个新的活跃期或者攻坚期。新形势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当前部分地区及领域教育发展还存在着不少体制障碍,如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还有一些深层矛盾,教育行政部门职能定位,学校和教育机构运行体制都迫切需要调整优化,教育体制改革将迎来一个新的活跃期或者攻坚期。首先,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以健全公共财政制度为依托,区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和非公共教育服务,界定政府管理不同类型教育服务的职责,在实行政事分开的基础上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协调功能,构建现代化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其次,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学校、社会的关系,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形成民主的决策机制、有效的执行机制和完善的监督机制。最后,要进一步深化办学和投入体制改革,促进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依法发展民办教育,形成多样化办学格局,努力形成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营造有利于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教育的制度环境。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机制 摘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对学生的日常评价改革是学生评价改革的关键,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把标杆管理的原理应用于学生评价,在学校推行标杆管理和学生的评价机制,不仅有其可行性,而且是学校绩效提升的杠杆。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评价;日常评价;标杆管理;全面发展1.问题的提出 学生评价历来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评价受到所有关心教育发展人士的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2002年12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通知》也明确提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可见,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新课程,在学生评价改革方面,强调的是评价的本体性功能,反对以评价的附加性功能取代评价的本体性功能,反对以选拔性评价代替日常性

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日常学生评价和选拔性的考试区分开来,使学生评价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挥其最原始的本真功能。长期以来,在教育实践中,学生评价的选拔性功能被当作了学生评价的主要功能,致使学生评价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了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新课程倡导的日常学生评价和选拔性的考试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评价。日常学生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强调的是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是其最终目的。它要求学生评价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反馈等方面都要凸显并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发展功能。这既是新课程学生评价的出发点,也是衡量学生评价改革成败与好坏的标准。学生评价中每一个具体措施的提出与落实,都要服务于这一目标。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对学生的日常评价改革是学生评价改革的关键,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从理论上认清日常评价在学生评价中的作用,在实践中摸索日常评价的操作措施和实施方法,以推动学生评价改革的深入进行,确保课程改革的成功。 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在多年的学校管理工作中,不断尝试学生的评价机制,从2003年开始,在长乐初中进行农村初中“标杆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大胆改革了学生的评价机制,实施了学生标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人生的启蒙者,人的行为的诱导者和知识的传播者,自身行为、品格的优劣与否,对下一代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有识之士都及为重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古人曾把师德作为正本清源、纯正社会风气的重大措施,提出“唯师道立而善人多”。孔子在告诫他的弟子时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说明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育中是有极其重要的示范力量的。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十分重视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呢?首先,教师要学会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教师处理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精髓.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的桥梁和推动力,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其它教育因素和力量所不能发挥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鼓励和宽容,将使课堂处处充满真诚的信任和友好的合作,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并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虚心向他人学习,坚持不懈努力等。只有共同运用这些修养方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富有成效。 一、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道德修养要加强理论学习 人们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要有知识,这就必须学习。同样,人们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需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第一,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革命理想为指导的。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坚定不移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自觉地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做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才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教育事业的发展习题3 华东师大版

第19课教育世界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某校八年级一班开展“品对联,颂国策”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挂出了“科技繁荣千秋旺,教育发展百业兴”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歌颂的国策是() A、一国两制 B、对外开放 C、科教兴国 D、和平共处 2、实施义务教育是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是指() (1)小学(2)初中(3)高中(4)大学 A、(1)(2) B、(3)(4) C、(1)(2)(3)(4) D、(1)(2)(3) 3、据报道,某地一位家长不让孩子上初中,被学校以违反《义务教育法》告上法庭,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发生在() A、1984年 B、1986年 C、1988年 D、2000年 4、2008年9月1日,一个必将被历史所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这是我国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一举措是哪一部法律的具体体现()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据统计,1949年我国有普通高校200多所。到2000年,我国有普通高校1000多所。这一变化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 A、办学效益、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B、学校数量大大增加 C、学科门类比较齐全 D 、学校布局结构日趋合理 6、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B、在科教兴国战略中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从整体上看,高等教育虽已形成相当规模,但学科门类还不齐全 D、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成绩显著,获得的国家发明奖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左右 (二)综合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

2020年梁山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梁山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某地教育行政部门在暑假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该教育行政部门的做法()。 A、正确,教师应该终身学习 B、正确,教师应该无私奉献 C、错误,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 D、错误,教师的知识储备已经足够 【答案】A 【解析】教育行政部门在暑假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是教师培训进修权利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师终身学习理念的体现。故选A。 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答案】B 【解析】传统教育重知识记忆和再现,而现代教学过程则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提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本质区别。故选B。 3、我国的教育家()早就提出“以身作则”的见解,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 【答案】A 【解析】“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孔子对教师的要求。故选A。 4、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C 【解析】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倡导的理念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相符的。故选C。 5、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A、全体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全面性 【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倡导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题干所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故选A。 6、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王阳明5岁时还不能开口说话,却能默背祖父众多藏书。这说明 ()。 A、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B、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C、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 D、人的发展具有整体性 【答案】B 【解析】人的发展是十分复杂的,但是,人的发展也是有规律性的。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以及不平衡性。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另一方面,不同系统的发展速率、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 7、()是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反馈 D、课外辅导 【答案】A

劳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e7670883.html, 劳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于敬茹 来源:《活力》2019年第06期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受教育的要求是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经涉及了德智体美劳这五项内容,本文围绕一个“劳”字展开,通过分析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发现目前劳动教育被忽视又重新认识的原因,最终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贡献一定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作用 众所周知,劳动教育是人的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一定的劳动技能,不仅有利于学生战胜眼前所面临的学习困难,更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入相应的劳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劳动在社会生产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爱护劳动者和热爱劳动的品质,同时,劳动教育同当下的教育发展相结合,必然可以为教育改革的进程发展提供一定的动力。 一、劳动教育的来源 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已经发布了要加强劳动教育的指示。2015年7月20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以教基一〔2015〕4号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该《意见》分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完善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四部分。从教育部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重视可以看出当前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根据目前的学生现状,在教育改革热潮的推动下,对于学生做出了全方位发展的需求,在教育过程中,不单单是一样的脑力开发,而是引入了体力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在学习和家庭生活中要多劳动,要在懂得他人劳动不易的基础上,形成爱劳动者和以劳动为荣的意识,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二、劳动教育的发展 劳动创造了未来,在人类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劳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劳动才有了人类的进化,社会的一切都在变化,唯独这一句“劳动才是创造未来”亘古不变,劳动之所以如此重要,与劳动的成果和起因有关,在原始人类的阶段,人们劳动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打猎或者采摘野果以满足人生存的需要,再后来,建立起了社会,人们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利用诚实的劳动换取等价交换物,现代的劳动在合理的劳动分配制度下,帮助人们更好的生产与生活。心理学研究指出,劳动可以增加幸福感,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劳动使得人很累,应该是缺乏幸福感吧?其实不然,劳动能让人产生幸福感是有据可依的,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感受的辛酸和不容易,都会随着劳动的结束而减轻,而一旦劳动结束,人就会因为劳动的成果而受到激励,幸福感油然而生。

最新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1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 2 膀。”——莎翁借助这样诗意的语言劝告世人要懂得阅读。作为一个普通人应3 该热爱阅读,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4 很多人说过“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自己要喜欢读书”这样的话,不错,5 教师读书,从读书的内容到读书这个行为本身都是相当有益的。很难想象一个不6 喜欢读书的老师怎样拓展课堂的知识,怎样用生动活泼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心智。7 这里根据我自己的阅历和经验谈谈教师阅读应该注意的问题。 8 首先,教师要克服困难挤出时间进行阅读。 9 很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活是非常忙碌的,工作之余的时间并不多,再加上10 需要为家庭腾挪的时间,几乎就谈不上阅读了。没空阅读是大部分教师的现状。 11 除了教科书、教辅书,他们可能不再看其他书籍,这是常见的事情。但这样的后12 果就是课堂上除了书本还是书本,虽不一定是照本宣科,但也会显得内容贫乏,13 对于现在接受了大量外界信息的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够的。鲁迅所说“时间就像14 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教师们看书,要有一种“挤”的精神。广15 州特级教师陈琴在她的《经典即人生》一书中表露:读书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很16 多时候,等到她有自己的时间,已经在晚上十点半以后了,但是不管怎样她还是17 要读一会儿书才睡觉。读书如果成为一种习惯,要找出时间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18 很多人有随身带书的习惯,在不经意的等待时间里就可以翻上几页。习惯的力量19 也能让人觉得一天不看书就欠缺了什么,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找属于书本的时20 间。而事实上,我们教师也并不见得非要见缝插针才能找出时间。有些时候,没21 时间只是一个托辞,没有动力和毅力才是问题所在。 22 第二,教师看什么书要有所讲究,有所选择。 23 爱默生读书有三条实用准则:第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第二24 不是名著不读;第三只读喜欢的书。现在的出版物浩如烟海,要全部读完是不25 可能的事情,也没有必要。怎样选择读物对任何读书人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26 作为教师,选择学科专业、教学策略和方法、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书籍阅读,对教27 学工作是大有益处的,但是也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这些实用性强的读物。作为中小28 学教师,知识面宽一点,知识广博一点,不但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架构,也有利于29 展示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文科教师了解自然知识,立刻教师积累人文30

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能否把我县教育事业做大、做强、做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对我县教育事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xx县辖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总面积x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人。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xx 所,其中小学xx 所,初中xx 所,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各xx所。全县现有幼儿园xx所。全县现有专任教师xx人,其中小学xxx人,初中xx人,普通高中xx人,职教中心xx人,特教学校xxx人,幼儿教师xx人。全县中小学在校生xxx人,其中小学xxx人,初中xxx 人,普通高中xxx人,职业高中xxx人,在校残疾儿童少年学生xxx 人。全县在园幼儿xx人。 二、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振兴xxx经济的战略措施,教育事业规模

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为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高度重视,积极担负县域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责任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县切实将教育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分析情况,制定规划,研究措施。坚持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视、同期部署、同步考核。县委、政府两办督查室定期组织专项督导,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全县教育工作。 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充分落实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教育人事调配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中小学公用经费由财政统一拨付,县教育支付中心统一管理。严格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县、乡政府抓投入、抓建设、抓硬件;教育局及各学校抓管理、抓质量、上水平。为促进各项责任目标的落实,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亲自调研,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确保全县教育工作健康、优质运行。 2、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实施。我县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校舍建设进程。一是xxx迁建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xx亿元、占地xxx亩,目前已经完成立项、选址、土地预审、设计与勘察招标等前期手续,一期工程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二是城区xxxx小学新建项目。

2020年象山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象山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讽刺、挖苦、歧视学生,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要求。 A、团结协作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为人师表 【答案】C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中“关爱学生”要求教师“不挖苦、讽刺、歧视学生”。故选C。 2、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操作技能 【答案】D 【解析】技能可以划分为认知技能和操作技能。故选D。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答案】C 【解析】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近景、远景是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来划分的。 4、教育为“个人完满生活”做准备体现的功能属于()。 A、个体享用 B、经济发展

C、文化选择 D、个体谋生 【答案】A 【解析】斯宾塞强调教育对于个人生活的价值,他认为社会进化到今天,快乐、幸福已成为人类应有的目的,所以,“为我们的完美生活做准备,乃是教育所应完成的功能”。斯宾塞认为多数人的个人利益是最重要的,教育从本质上讲,可以说只是个人的事情,所以他提出的教育目的是为个人“完满生活”做准备。故选A。 5、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答案】C 【解析】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分;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之分;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有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之分;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有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之分。故选C。 6、小高老师教学责任很强,但教学不讲究方式,对学生的意愿不注意听取,学生只能惟命是从,不能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由此推断小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属于()师生关系。 A、放任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权威型 【答案】B 【解析】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以命令、疏远为其中心和行为特征。故选B。 7、德育目标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及教育者的德育业绩具有()。 A、认识功能 B、扩展功能 C、巩固功能 D、评价功能 【答案】D 【解析】受教育者的发展程度、德育工作的好坏,是以德育目标为依据进行评价的,因此德盲目标具有评价功能。故选D。 8、“望梅止渴”属于()。

分层设计作业对学生全面发展重要意义

分层设计作业对学生全面发展重要意义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最大的误区是教师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教师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相当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所谓小学数学分层布置作业,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既注重他们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作业分层设计的重要意义 1、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布置作业,是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体现,是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的体现,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世界上没有安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是这样,每个学生在个性特征等许多方面都有差异,教学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施教,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2、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现阶段我们的教学工作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尤其是对人数多的“大班”而言,在教学中,往往难以做到“因人而教”,极大地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分层教学无疑是最佳教学策略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确立了“分层教学研究”的主题,并做了一些有成效的探索。 二、分层数学作业设计的具体措施 1、摸底调查,划分层次。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以1∶2∶1为好,也就是把全班学生中的1/4学习、思想较好的编为A组,1/2一般(中等)的学生编为B组,1/4较差的学生编为C组,重新编排座位。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 要向学生说明这种分组和座位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会不间断调整。为防止分层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上,

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翁借助这样诗意的语言劝告世人要懂得阅读。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热爱阅读,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很多人说过“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自己要喜欢读书”这样的话,不错,教师读书,从读书的内容到读书这个行为本身都是相当有益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的老师怎样拓展课堂的知识,怎样用生动活泼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心智。 这里根据我自己的阅历和经验谈谈教师阅读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克服困难挤出时间进行阅读。 很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活是非常忙碌的,工作之余的时间并不多,再加上需要为家庭腾挪的时间,几乎就谈不上阅读了。没空阅读是大部分教师的现状。除了教科书、教辅书,他们可能不再看其他书籍,这是常见的事情。但这样的后果就是课堂上除了书本还是书本,虽不一定是照本宣科,但也会显得内容贫乏,对于现在接受了大量外界信息的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够的。鲁迅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教师们看书,要有一种“挤”的精神。广州特级教师陈琴在她的《经典即人生》一书中表露:读书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很多时候,等到她有自己的时间,已经在晚上十点半以后了,但是不管怎样她还是要读一会儿书才睡觉。读书如果成为一种习惯,要找出时间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很多人有随身带书的习惯,在不经意的等待时间里就可以翻上几页。习惯的力量也能让人觉得一天不看书就欠缺了什么,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找属于书本的时间。而事实上,我们教师也并不见得非要见缝插针才能找出时间。有些时候,没时间只是一个托辞,没有动力和毅力才是问题所在。 第二,教师看什么书要有所讲究,有所选择。 爱默生读书有三条实用准则:第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第二不是名著不读;第三只读喜欢的书。现在的出版物浩如烟海,要全部读完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没有必要。怎样选择读物对任何读书人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作为教师,选择学科专业、教学策略和方法、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书籍阅读,对教学工作是大有益处的,但是也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这些实用性强的读物。作为中小学教师,知识面宽一点,知识广博一点,不但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架构,也有利于展示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文科教师了解自然知识,立刻教师积累人文知识,既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比如魏书生,不但自己阅读,还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科技信息,介绍教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等知识。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教育观,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使教育面向未来。 经典是最值得我们阅读的书籍,不过经典一般都不太通俗易懂,比较难啃。比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虽然书名与故事家喻户晓,但真正认真阅读过原著的人恐怕并不太多。哲学书籍就更是令人望而生畏。《老子》《庄子》《理想国》这些整天被我们挂在嘴边的书名,要翻开书本还需要一些勇气。教师的阅读应该多一些经典,有一点挑战的难度。如果只是看报纸杂志那是远远不够的。

2020年平昌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平昌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答案】D 【解析】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故选D。 2、“君子强化促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答案】B 【解析】“君子强化促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体现了教育是为了服从社 会的需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体现的是社会本位论。故选B。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D、初中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答案】B 【解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特点,构建了新型的课程结构。在小学阶段

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采用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的方式,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故选B。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取得教师资格所需条件的是()。 A、国籍 B、品德 C、学历 D、民族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教师资格所需的条件有:国籍、学历、品德。但是不限民族。故选D。 5、现代教育与以往教育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提倡教师要具有()的精神和素养。 A、合作 B、敬业 C、严谨 D、爱学生 【答案】A 【解析】现代教育提倡教师应具有合作的精神和素养。故选A。 6、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属于普通中学在()方面的要求。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答案】C 【解析】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故选C。 7、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即迁移产生的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答案】A 【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可以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故选A。 8、下列对大学精神的解释中,不是蔡元培先生做出的是()。 A、“大学者,研究髙深学问者也”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在积极实施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前提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规律、教育规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素质的提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摒弃老化的知识,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把科学的、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和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操,爱岗敬业,言传身教”、“教师要有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自觉性,要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以后,才能胜任21世纪教育工作的重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人才。但是,目前我们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很不适应。教育思想观念更新比较滞后、知识更新根不上形势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落后等等。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努力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科教兴国的大业。 二、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 素质教育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观念要有新的转变把传统的老师讲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老师填鸭式的教学变成学生主动地对知识的探究追求。知识结构要有新的调整教师在大学里受到的专业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使知识积累更丰富,对问题认识更深刻,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课堂中的生成教学任务。师生之间建立新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实行,学生有了自由、空间、快乐、幸福……但是,一定也会有一些学生因为年龄和生理的幼稚,在学习过程中走一些弯路,所以,老师更要以爱子之情,对学生加以耐心细致的引导教育,建立一种具有家庭般温暖的师生关系,在爱中让学生幸福成长。教师素质要有新要求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要求要一专多能。学生各种兴趣学习小组的建立,要求老师不仅要有熟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关或不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很好地指导学生活动。 三、终身不断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中国要发展,要进步,成为学习型、创新型国家,就需要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靠教师。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现在知识周期在迅速缩短,教师不及时更新观念,必然要“落伍”。只有大家都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为社会做出一个表率,为学生做出一个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当初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到现在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长流水。”这种观念的转变和进步无时不刻的在提醒着从我们。提升个人素质对学生发展的极为重要,但提升个人素质并不是一句空话,它要以“终身学习”为基础、为途径,因此,教师要走向成功,必须终身学习。 四、教师专业发展还应体现为教师对育人的责任感的提升。 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都是谋生的手段。但“教书绝不只为稻梁谋”,教师要有一颗对自己事业负责感,做积极向上的人。对于教师,教书育人是职业,更是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案例

导入:新闻链接 2006年9月起,宁波市采取“两免一补助”政策,全免学杂费、住宿费、补助书费,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这也是宁波教育值得浓墨重彩的一件事。这彰显了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关注,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回首历史我们看到新中国的教育从起步发展到今天,走的都是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新中国教育的发展之路。 讲授新课: 一、 出示图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也拉开了序幕。这是摄于当时的一张照片解读并结合教材指出它反映了当时教育的哪一个特点?(从照片所传达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中引导学生得出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建国后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等,得出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特点,这就是有别于旧中国新型的教育。) 新中国教育方针的确立及各项制度的实施,为共和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 然而随着1966年政治寒潮席卷大地,教育成为重灾区之一。此前,我让我们同学走访了亲历这段历史的老人,他给我们带来了一段录音,让我们来听听历史留给老人的记忆。 出示声音文件(资料来源于“三代人眼中教育”调查) 老人直白、朴实的话给了我们很大震撼,我想最有感受的应该是采访他的同学,下面我们请他来谈谈自己的感触。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教育的春天在哪里呢?借用艾青的诗“去问解冻的河流,开花的大地吧!”文革结束就犹如解冻的河流,开花的大地,给教育带来了生机。三、 小组讨论:结合身边的例子,讲讲改革开放教育蓬勃发展给我们带来实惠? 教育蓬勃发展的原因? 四、 新中国的教育从起步发展到今天,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在我们的父辈、兄长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挥之不去的烙印,也让今天的我们感受到了其中沉甸甸的分量。而曾几何时“知识越多越反动”成为风行一时的口号。今天,教育被提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变化折射出的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教育的发展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杠杆。 一起来看几段材料: 经济进步依靠的是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而这个要通过教育起作用。教育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祈祷了很大作用。教育推动、促进了人以及社会发展。正所谓“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也正是我国推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原因。同学们我们一定已经感到教育沉甸甸的分量了吧!这还不足以成为我们今天努力学习的动力吗?知识就是力量,学习创造财富。可是我们也听见了教育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请看来自中日夏令营的报道: 透过夏令营的较量,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存在什么问题?” 当真正做到了教育就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质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理想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会“今年花儿红,明年花更好。”

2020年汤原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汤原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按照课程任务,可将其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A、新授和巩固课 B、研究型课程 C、单一型课程 D、综合型课程 【答案】B 【解析】课程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课程任务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功能划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故选B。 2、“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是()提出来的。 A、邓小平 B、胡锦涛 C、江泽民 D、温家宝 【答案】B 【解析】“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专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故选B。 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 A、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B、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D 【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在教育领域,这句话反映了因材施教的

原则。 4、被分为两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层次是()。 A、中等教育 B、高等教育 C、初等教育 D、幼儿教育 【答案】C 【解析】被分为两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层次是初等教育。 5、倾向于选择理科的人所具有的认知风格可能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答案】A 【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偏好理科、自然科学,场依存型的学生偏好文科、社会科学。所以倾向于选择理科的人的认知风格可能是场独立型。故选A。 6、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能放慢阅读速度或重复阅读这主要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计划策略 B、反馈策略 C、调节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C 【解析】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更正、调整认知策略。故选C。 7、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答案】A 【解析】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评价理论,他最早将课程评价的理论引入到课程编制过程之中,从而使教育目标精确具体性、课程内容严密统一性,课程编制更具有操作性。故选A。

建国以来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

建国以来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 学前教育101 陈丽华1008110042 建国后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是经历了几个时期的。 一.新中国成立初至“文革”前时期的学前教育政策发展特点: 1.强调以解放区的经验为基础,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中央教育部于1951年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草案),并于次年颁发全国。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学前教育基本上是解放区学前教育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多是通过总结归纳出一系列法政法规。并没有针对当时的中国学前教育的形式的特点而更改,学前教育制度还不是很受重视,以继承为主。 2.全面学习苏联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倡导全面向苏联学习,尤其是在课程政策及其内容上充分而完全表现出苏联特色,如倡导分科教育,强调幼儿具有差异性,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教育政策制定方面是很少经验的,大多都是借鉴国外一些教育政策制度,在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但有些却可能不是很能适中国国情,需要广大教育者在不断实践中改进。 3.针对具体问题及时地制定相关政策 1956年2月,教育部,卫生部和内务部发出的《关于托儿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指出,全国的保教事业已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发展方针不明确,托儿所和幼儿园的界限和领带关系不明确,缺乏应有的制度,缺乏经常的监督和领导,说明了中国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现到了很多问题,并提出了根据需要和可能的条件积极的发展托儿所和幼儿园,学前教育的问题日益显著而受到关注,而后来制定的《关于中小学、师范学校的托儿所的作用进行充分肯定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儿所的领导和管理,积极改进工作,使之巩固和发展,各系列的学前教育政策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中,更能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需要。

教育科研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教育科研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包括对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升、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对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教学反思、教科研结合等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本学期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做“一点穷追”的常态教科研,如何物化教研成果等问题。 课题研究使教师对教育情景更加敏感,认识和识别自己所处的情景和遇到的问题,不断优化策略,改进教育行为,促使教师不断生成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展开,教师会不知不觉踏上了研究之路,在“学习—实践—反思”这三者之间循环游走。 首先,使教师不断的读书学习,滋养教师底气与灵气。 爱默比尔说: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挑战所激发,而不是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会表现出一种激情,一种创造,才会真正投入。 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把学习变成内需,而非外因。教师意识到一个教学问题,通过长时间读书、与同事讨论来解决问题。对研究型教师而言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学识的广度、厚度、深度决定着你把学生托起的高度。研究型会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向书本学习,向名师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网络学习等等方式,持续不断的学习。使学习真正的融入生活,使教书育人生涯有汩汩的春水流淌、有浓浓的绿意萌发,使教师的人生充盈剔透、美仑美奂。 其次,养成教师反思的习惯和意识,引领教师走向卓越。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思想从何而来?关键要学会思考。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课题研究中的教师,回到一种本真的状态看待自己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反思教学行为的症结所在。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能够让教师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反思能“使教师以研究的心态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不只是完成和执行教学任务,而是作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通过研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