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教学案例
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一、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方程式: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12h2o6co2吸:酶c6h12o62c2h5oh2co2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二、方法步骤: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 质量分数为5%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2.检测co2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0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
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c的环境中培养8-10h。
3.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
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三、考点:1、co2检测方法: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溶液中的ph。
2、酒精检测方法: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3、葡萄糖煮沸后冷却的原因:排除其中的氧气。
4、酵母菌兼性厌氧呼吸情况分析:(1)不消耗o2,释放co2——仅无氧呼吸(2)o2吸收量=co2释放量——仅有氧呼吸(3)o2吸收量<co2释放量——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4)co2释放量=c2h5oh释放量——仅无氧呼吸(5)co2释放量>c2h5oh释放量——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标题为“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二、实验器材根据四个创新实验,分为四组材料用具:(1)第一组:集气瓶,分液漏斗,上嘴抽滤瓶,导管,具支试管,止水夹,20ml注射器,橡胶管,H2O2,FeCl3 ,澄清石灰水,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等;(2)第二组:20ml注射器,输液管,EP管,水浴锅,H2O2,FeCl3,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液:葡萄糖溶液=1: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3)第三组:锥形瓶,CO2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电子白板),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液:葡萄糖溶液=1:1),植物油;(4)第四组:血糖仪,注射器,输液管,葡萄糖,酵母菌,H2O2,FeCl3。
三、教材实验分析(图1 教材中的有氧装置)(图2 教材中的无氧装置)教材方案设计合理、科学完整。
图3和图4为学生参考教材中操作的有氧装置和无氧装置。
(图3 学生操作的有氧装置)(图4 学生操作的无氧装置)学生经过操作发现实验时间较长,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1.制氧慢,图1有氧装置中氧气的来源由橡皮球鼓气50分钟。
2.反应物量比较多,在500mL 锥形瓶中加入240mL 酵母菌培养液。
3.无氧条件不好控制,图2的B瓶中放置一段时间消耗瓶中的氧气来制造无氧条件。
4.不能定量比较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酒精不太方便检测。
5.实验时间比较长,要培养8到10小时,课堂上难以完成实验。
四、实验原理和创新设计思路(一)实验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呼吸,有氧条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用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会变成灰绿色;用CO2传感器和电脑采集和绘制二氧化碳变化曲线;用血糖仪测定葡萄糖(稀释10倍)。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XXX《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二、实验器材根据四个创新实验,分为四组材料用具:(1)第一组:集气瓶,分液漏斗,上嘴抽滤瓶,导管,具支试管,止水夹,20ml注射器,橡胶管,HO,FeCl,澄清石灰水,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等;223(2)第二组:20ml注射器,输液管,EP管,水浴锅,HO,FeCl,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液:葡萄糖溶液=1: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3)第三组:锥形瓶,CO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电子白板),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液:葡萄糖溶液=1:1),植物油;(4)第四组:血糖仪,注射器,输液管,葡萄糖,酵母菌,HO,FeCl。
三、教材尝试分析2232223(图1教材中的有氧装置)(图2教材中的无氧装置)教材方案设计合理、科学完整。
图3和图4为学生参考教材中操作的有氧装置和无氧装置。
(图3学生操作的有氧装置)(图4学生操作的无氧装置)学生经过操作发现尝试时间较长,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分析缘故原由有如下几点:2.反应物量比较多,在500mL锥形瓶中加入240mL酵母菌培养液。
3.无氧条件不好控制,图2的B瓶中放置一段时间消耗瓶中的氧气来制造无氧条件。
4.不能定量比较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酒精不太方便检测。
5.尝试时间比较长,要培养8到10小时,课堂上难以完成尝试。
4、尝试道理和立异设计思绪(一)实验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呼吸,有氧条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用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会变成灰绿色;用CO传感器和电脑采集和绘制二氧化碳变化曲线;用血糖仪测定葡萄糖(稀释10倍)。
(二)立异尝试设计思绪利用HO和FeCl₃快速制氧,缩短回响反映时间;利用注射器作为回响反映器,有效发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有氧和无氧前提,削减回响反映物的量,缩短回响反映时间;利用CO数字传感器,能够实时定量检测产品CO的变革量,定量比较酵母菌有氧前提和无氧前提下产生CO的量;用血糖仪测定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前提下分解葡萄糖的量,计算呼吸速度。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
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真菌,通过消耗有机物质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主要有两种:氧化呼吸和发酵。
在氧化呼吸中,酵母菌通过氧气的参与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而在发酵过程中,由于缺乏氧气,酵母菌只能将有机物进行部分氧化,产生乙醇、二氧化碳和一小部分能量。
实验材料:1.干糖2.热水3.酵母粉4.实验管5.水浴器6.水银漏斗实验步骤:1.准备酵母培养基:将适量的干糖溶解在适量的热水中,待其冷却后,加入适量的酵母粉,搅拌均匀。
2.取一个实验管,装入适量的酵母培养基。
3.水浴器开始加热。
4.在实验管的口上加上水银漏斗,一端连接水银漏斗的管子到实验管的口上,以便随时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
5.将连接在水银漏斗的管子的另一端浸入水中,产生一个氧气闭环系统。
6.观察:将实验管放入水浴器中,观察酵母菌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水银漏斗的气泡产生情况来判断二氧化碳产生的情况。
如果酵母菌发酵,则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而如果酵母菌进行氧化呼吸,则不会产生气泡。
7.记录观察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实验管的接口密封良好,以免漏气。
2.在观察结果时,要仔细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确定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3.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器材,确保下次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观察水银漏斗中气泡的产生情况,我们可以判断酵母菌是通过氧化呼吸还是发酵来获得能量。
如果实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气泡,则说明酵母菌进行了发酵。
而如果几乎没有产生气泡,则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氧化呼吸。
实验中,我们预期酵母菌进行发酵的情况会比氧化呼吸的情况更常见。
因为在实验中,我们通过保持实验管中氧气的密闭来模拟发酵条件,从而促使酵母菌进行发酵。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酵母菌可以通过发酵和氧化呼吸两种方式来进行呼吸。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性教学设计及反思基础教育研究20XX年第13期犊写算"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性教学设计及反思陆龙志金艳(湖北房县一中湖北房县442100)一,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教学的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目的重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本讲"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新教材增设的—个探究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2)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2.教学难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2)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使学生尝试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确认变量,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3.情感目标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质疑一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四,教学活动设计1.情境诱思,设疑导入我们在用活酵母粉发面蒸馒头时,如果用酵母和面后的面团放在温度适宜和通气良好的地方,则蒸出的馒头喧软多孔;否则,蒸出的馒头像"实疙瘩儿"一样又小还带有酒味儿.为什么呢?同样,我们家庭酿制黄酒时,为什么在装有糯米的盆中央挖个窝?而当"黄酒袱汁"渐渐覆满米面时酒味愈来愈浓,这又是为什么呢?2.探讨酵母茵细胞呼吸的方式下面我们就酵母菌这种微生物的发酵情况进行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作出假设:①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CO2;②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CO,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co2;③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了酒精和CO.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结合教材P,:的问题及参考方案阅读思考.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什么?(是否有cO:和酒精产生)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怎样鉴定有无CO和酒精的产生?怎样比较CO2产生的多少?学生思考讨论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教材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如图)豁誊婆莹l号替'对照)①取2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2,各注入质量分数为0.1%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3ml.②另取1支试管,注入鲜酵母菌培养液,注入量约为试管容量的2/3,试管口加塞.③用弯成"u"形的玻璃管按下图所示将盛有鲜酵母菌培养液的试管与2号管相通,固定于铁架台上,1号试?268?管设为对照.④将盛有鲜酵母菌培养液的试管置于35—38℃水浴中5min.⑤观察2号试管内的颜色变化.⑥向装有酵母菌培养液的试管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一97%)并轻轻振荡.使其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要求各小组代表用简明,科学的语言相互交流实验的成果.教师分析并总结.显然,上述实验控制的是元氧条件,那么.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的呼吸又会是怎么样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教材设计(如图).蕞差;髯;{j|I"竹潦鼻肆_墙升茸畦育竹石木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提示:消耗掉原瓶空间中的氧气)?重铬酸钾可以检测有无酒精存在.想一想,这一原理在丑常生活中可以有什么用处?(提示:用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属于酒后驾车)3.实验设计小结(1)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实验原理:①CO: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厦孚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的产生情况.②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3)实验步骤:略(4)实验结果:略(5)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产生CO,在元氧条件下产生CO:同时也产生酒精.4.教学评价设计【题例】酵母菌被广泛用于发酵,为研究酒精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l号,2号试管中均加入3trd 蒸馏水和少许0.1%的BTB溶液至蓝绿色(酸性较强时,BTB溶液变为黄色).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黜避A.1号试管可以去除或将1号试管中BTB溶液换成澄清石灰水B.该装置无法检验CO2的生成,仍需再补充其他装置C.温度偏高,导致发酵管内O:少,酵母菌繁殖速度减慢,不利于发酵D.为使发酵管中尽量少的含有O:,应先将葡萄糖液煮沸,待冷却后加入鲜酵母,再加入少许石蜡油,使之浮于混合液表面【答案解析】选D.1号试管起对照作用;酵母菌产生的CO会使2号试管中的BTB溶液由蓝绿色变成黄色,无需其他补充装置;80~C导致酵母菌死亡和发酵过程中酶变性失活;酵母菌在(转下页)读写算20XX年第13期基础教育研究追寻快乐人生——《(论语)心得》读后感杜华波(海阳市盘石店镇初级中学山东海阳265100)捧读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我感到自己以前对于《论语》的理解只能算作"冰山一角".这部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有哪些实际意义?于丹老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她眼中的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而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个人道德,品性和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追寻快乐人生的智慧.一,真正的快乐来自心灵深处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在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但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中的那份恬淡和安宁.诚然,谁都不愿意过苦日子,但是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是许多人却越来越不满足了.因为他看到周围总还有更富裕的阶层,总还有让自己不平衡的事物.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但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于丹教授认为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学会坚持自己的信念.教师这个职业决定了我们永远不可能在物质生活上十分富足,其实当咱们选择这个职业时,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也就选择了无私奉献和精神追求.那为何老师们现在的怨言越来越多了呢?我想这就和于丹老师所说的人的"视力"问题有关.如果教师总是用眼睛去看周围那些拥有香车豪宅和巨额存款的人,那么你永远也不会快乐.可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用眼睛去"看"自己的内心,就能够每天从学生成长的点滴进步,从孩子的一声"老师好",从家长的一句"老师谢谢你",从若干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学生还记得你的生日并送来祝福等许多细小的事件中,深切地感受到那种无与伦比的职业幸福感.因此,真正的快乐并不属于有钱人,而属于心灵富足的人.二,快乐的本性就是平和人们喜爱品茶,在茶的面前,就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好.于丹教授理解《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我理解为:快乐的本性犹如茶——平和.茶的确是个和气的性子,与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不卑不亢,不温不火.所以,茶能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性情平和下来,会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悦,愉快之意.茶道讲求的是要让人身心愉悦,这与《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不谋而合了.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以平和的性情待人处事,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却经常声色俱厉,指责学生不该如何如何.这样的老师师德修养并不一定有问题,他是没有达到性情平和之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那样,学会修身养性,学会控制自己.一个教师只有性情变得平和,才能像茶一样,与各种性格的学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其实,教师面对"问题学生"老想发脾气,这样做不仅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害无益,对于教师个人身心健康的伤害也是无法弥补.教师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学生出现问题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学会以柔克刚,用平和的心态创造教育的快乐.三,快乐的核心价值是"恕"与"仁"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提到了"恕"和"仁",并对其进行了解释."恕"指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给别人干.这句话说说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比如我们教师,如果自己要做机械重复的工作,就会感到很烦,但给学生布置作业却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一厢情愿地搞"题海"战术.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但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教师又有多少回在暗示学生应该如何回答领导的提问,实际在变着法诱导学生说谎.我们的所言所行距离"恕"字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人的一生如果真能做到这样的一个"恕"字,那么他一定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书中对"仁"的解释是"关爱别人,就是仁."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留有一点空隙.子日:"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你自己想有所树立的,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也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教师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理想的实现则必须依托于学生.只有帮助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我们在事业上才能有所建树;只有帮助学生实现理想,拥有幸福人生,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找到心灵的快乐.教师的一生都与学生紧密相连,荣辱与共.关爱学生,帮助学生,造就学生是我们收获快乐的唯一途径.于丹教授在《(论语)心得》中告诉我们:要以淡泊的襟怀,超逸的性情和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教学生涯,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学生自然的生命个体,这样才能追寻到教师自己的快乐人生.(接上页)无氧条件下才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前将葡萄糖溶液煮沸,会使氧气逸出,冷却后加酵母菌是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加石蜡油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五,教学反思本讲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目前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完全可以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让课堂充满活力.本案例设计遵循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生物,从探究走进科学,充分发挥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思考,质疑,探究,实践中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69?。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1)学会小组合作、共享实验方案(2)形成探究实验思路,养成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四、重难点:【重点】:掌握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与差别【难点】:设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与判断。
五、器材准备:酵母菌培养液、锥形瓶五个、橡皮球、玻璃导管数根、澄清石灰水、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重铬酸钾溶液、浓硫酸(95%-97%)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张: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描述:家庭如何蒸学生甲、乙分别阐述家庭蒸馒头?如何酿酒?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让学生做出假设,教师对其进行归纳。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的疑问,在这些问题中,我们选择一两个问题来进行探究。
1、酵母菌能使糖馒头和酿酒的过程。
学生根据初中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作出各种假设:学生甲:CO2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酒精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乙:CO2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二、新课讲解活动一:设计实验方案类发酵产生酒精,但是不清楚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那我们可以提出问题,酒精是酵母菌什么条件下产生的?2、酵母菌的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但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一样多呢?在提出问题之后,我们要根据问题做出假设,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假设呢?(学生回答)酒精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丙:CO2和酒精都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丁:CO2和酒精都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活动二:实施方案,做实验孙:假设: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时产生CO2、在无氧呼吸时产生CO2和酒精。
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
我们可将上面的两个假设合成一个假设,即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
因为只有这个假设成立,其呼吸产物有差别的假设成立。
那如何设计实验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有氧和无氧下能否进行呼吸的问题。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生物教案:《探究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教案:《探究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教学设计高一生物教案:《探究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提倡探究性学习,引导同学主动参加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培育同学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力量、获取新学问的力量、批判性思维的力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以及沟通与合作的力量等,重在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提高同学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设计思想1、突出学习的探究性。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绽开: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方案—试验探究—汇报沟通—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同学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使同学参加探究过程,培育科学探究的良好品质。
2、突出同学的自主性。
从试验步骤设计、商量比较、表达沟通的学习活动中,加深对试验设计原则的理解,加深对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因素的理解,自始至终突出了同学的自主性,满足对学问的自我构建。
三、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目标(1)使同学了解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学问。
(2)使同学了解酵母菌无氧呼吸受酸碱度及温度的影响。
2、力量目标(1)学会设计试验,运用语言、文字完善试验步骤,分析和说明试验中产生的现象,并得出正确的试验结论。
(2)通过试验、探究等教学活动,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培育同学的观查力量、试验力量、思维力量和合作力量,以及初步的讨论力量和创新力量。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培育严谨求实的科学看法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培育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预备老师预备:三角锥瓶4个,胶塞2个、气球2个、玻璃弯管、夹子、石灰水等同学学问预备1、复习酵母菌异化作用的特点;2、温度和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3、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五、教学过程情景引入:老师出示两个对比装置,展现、介绍装置,提出问题:酵母菌无氧呼吸能产生气体吗?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同学回答)(老师提出探究课题)(同学分两大组进行探究)同学依据已有的试验用具,通过小组商量,先确定试验的总体思路,再逐步细化,写出依据试验用具和方法步骤在内的试验方案。
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一、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方程式: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12h2o6co2吸:酶c6h12o62c2h5oh2co2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二、方法步骤: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2.检测co2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0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
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c的环境中培养8-10h。
3.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
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三、考点:1、co2检测方法: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溶液中的ph。
2、酒精检测方法: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3、葡萄糖煮沸后冷却的原因:排除其中的氧气。
4、酵母菌兼性厌氧呼吸情况分析:(1)不消耗o2,释放co2——仅无氧呼吸(2)o2吸收量=co2释放量——仅有氧呼吸(3)o2吸收量<co2释放量——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4)co2释放量=c2h5oh释放量——仅无氧呼吸(5)co2释放量>c2h5oh释放量——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
掌握酵母菌的两种呼吸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理解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酵母菌的两种呼吸方式及其生物学意义。
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2. 教学难点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如何在实验中准确观察和记录数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酵母菌、葡萄糖、试管、显微镜等。
2. 教学工具:PPT、实验指导书、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呼吸作用。
引出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
讲解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实验观察与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细节。
5. 结果分析与讨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实验收获,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程内容。
六、教学延伸1. 邀请生物技术公司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酵母菌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发酵面包、啤酒等。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生物技术企业,实地了解酵母菌的应用和研究。
七、课后作业2.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应用。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数据的完整性。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孙晖、张蓓蓓、陈小婕、陈徐羽心一、教材分析:在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教材对该实验仅提供实验原理、参考案例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二、学情分析:学生一般都有亲身经历过或看到做泡菜、做酸奶等与发酵有关的活动,但是不清楚其反映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不同条件和产物;(2)描述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说出细胞呼吸的本质(3)能够运用酵母菌呼吸对比装置的搭建技巧2.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搭建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的装置(2)用表格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小组合作、共享实验方案(2)形成探究实验思路,养成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四、重难点:【重点】:掌握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与差别【难点】:设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与判断。
五、器材准备:酵母菌培养液、锥形瓶五个、橡皮球、玻璃导管数根、澄清石灰水、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重铬酸钾溶液、浓硫酸(95%-97%)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张: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描述:家庭如何蒸馒头?如何酿酒?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是酵母菌在有氧条学生甲、乙分别阐述家庭蒸馒头和酿酒的过程。
学生根据初中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作出各种假设:三、本课总结1.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有氧,无氧呼吸的对比四、整理实验台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另外,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很多,必须严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对照试验是最好的方法。
张:通过以上的探究实验,我们得知酵母菌有两种呼吸方式,实际上这也是自然界的生物的呼吸方式。
试验结束后,收拾实验台面,把实验器具放回原来的位置七、板书设计: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八、教学反思:。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概念、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的方式,初步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酵母菌细胞呼吸,为什么需要进行细胞呼吸。
1.4.2 讲解:简要介绍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概念、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4.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酵母菌细胞呼吸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不同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1.4.4 总结:强调酵母菌细胞呼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第二章: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2 教学内容介绍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及其比较。
2.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掌握两种呼吸方式的特点。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
2.4.2 讲解:详细讲解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及其比较。
2.4.3 比较:让学生分组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特点,总结出各自的优缺点。
2.4.4 总结:强调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第三章: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探究3.1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深入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3.2 教学内容介绍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3.4.2 讲解:详细讲解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教案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设计(2)知道无氧呼吸的过程(3)学会无氧呼吸实验装置的搭建技巧2.过程与方法(1)通过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交流表达、质疑,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思路(2)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掌握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为后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基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小组合作、共享实验方案,学会合作学习(2)通过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学用具无氧呼吸的课件、无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及相关实验材料包括材料:安琪牌酵母干粉;仪器和试剂: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热水、大试管1支、橡皮塞(带有与大试管配套的弯玻璃导管1只)、玻璃棒、小试管5支、500ml大烧杯1只,5%葡萄糖溶液、石蜡油、清水、0.1%BTB溶液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有关酵母菌呼吸方式的问题,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创设情境、引入]师:请大家看一张图片,屏幕上面是什么?“葡萄美酒夜光杯”。
甘醇、甜美的葡萄酒是怎么酿制的?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实验室酿制葡萄酒的过程。
教师:视频播放学生体会葡萄酒酿制的过程。
教师:是什么生物让葡萄变成了酒?学生:酵母菌教师: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通过它的细胞呼吸,使葡萄变成了葡萄酒。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教师:课前已布置大家预习了P91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你们有哪些想探究的问题?生:师:下面给大家4分钟时间,小组成员讨论自己的方案,形成一个小组统一的实验探究方案,然后准备全班交流。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组的探究问题)[生生互动、质疑]师:我们来交流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
交流的同学要有学者风度,表达清楚,重点交流本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步骤及结果的检测环节;下面倾听的同学要像专家,对交流方案的创新性、可行性、科学性方面质疑或改进,来让我们大家共同提高。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学案例及反思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学案例及反思作者:李刚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09年第11期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结合笔者一个教学案例谈几点体会。
一、案例: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问题情境: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2.提出问题:各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酵母菌的知识,想一想关于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自己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尝试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如:小组Ⅰ:酵母菌采取何种细胞呼吸方式?小组Ⅱ: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分别是什么?小组Ⅲ: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是否一样多?3.作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如:小组Ⅰ: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我们认为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小组Ⅱ:酵母菌可用于发面、酿酒,所以我们认为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中有CO2;无氧呼吸的产物可能是酒精。
小组Ⅲ:酵母菌用于酿酒时,前一阶段产生的气泡多,后阶段产生的气泡少,因此我们认为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时产生的CO2比无氧呼吸产生的多。
4.设计实验:教师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问题(1):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问题(2):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问题(3):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将实验设计的大体思路确定为:设置对比实验——比较在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的种类和产量,酵母菌在密闭的条件下培养可创造无氧条件,在间歇通气的条件下培养可提供有氧条件;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鉴定有无CO2产生。
新课标 苏教版高中生物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
研究指导
4.交流与合作: 和其他小组交流研究计划,取长补短。小 组成员分工合作,创造性地完成有关研究 工作。
研究指导
5.结论与反思: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和得出研究结论。在 了解其他小组实验结论的基础上,反思本 组的实验。可重复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 性。
深入研究
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在酿酒 和发面的过程中,细胞呼吸的本 质有没有区别。
油脂层 酵母菌和 葡萄糖液 一段时间后, 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酵母菌和 葡萄糖液
研究指导
2.问题和假设: 小组分析和讨论上述探究活动,尝试提出 有关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的研究问 题。针对问题,作出假设。 建议考虑:细胞呼吸的一系列化学反应都 需要酶的参与才能完成。
研究指导
3.设计与实验:根据假设,结合做过的实验 和研究经验,考虑器材、药品和实验方法 等,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设计研究 计划并切实按照研究计划实施实验。 建议考虑:尽可能选用简单易行、测量或 操作方便的器材,如气球、针筒、试管等, 考虑如何设计对照等。
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
研究目的: 说明影响细胞无氧呼吸的因素。 推荐器材: 试管,U型管,干酵母,葡萄糖,等。 知识准备: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情 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 进行无氧呼吸。
研究指导
1.阅读背景资料: 酵母菌时一类单细胞真菌,常用于酿酒 和发面。一位学生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 吸类型,曾经设计和进行过一个实验 实验后,他得出结论:酵母菌能进行有氧 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江苏省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 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及呼吸原理的应用
第2课时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及呼吸原理的应用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乙醇。
2.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酵母菌的呼吸情况。
3.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有氧气和温度等。
4.呼吸作用不仅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且中间产物还是各种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
1.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气和无氧气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2)设计实验:将酵母菌平分为两组,一组提供氧气,另一组隔绝氧气,检验两组是否产生CO2。
(3)结果:两组均产生了CO2。
(4)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气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没有氧气下进行无氧呼吸,且都有产物CO2。
2.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呼吸作用不仅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且中间产物还是各种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
(2)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进行酿酒。
(3)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过程称为发酵。
(4)水稻生长期适时露田或晒田以及对其他农作物的中耕松土都是促进根系的细胞呼吸。
(5)储存粮食需要干燥、低温,水果等保鲜需要低氧和低温都是抑制细胞呼吸的方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酵母菌在无氧时一定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时一定进行有氧呼吸(×)(2)发酵时,酵母菌产生乙醇和水(×)(3)细胞呼吸的作用只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水稻生产中适时露田和晒田,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条件,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5)对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应设法降低细胞的呼吸速率,故保持无氧、低温环境很重要(×)(6)密闭的土窖保存水果,利用了水果自身产生的CO2抑制细胞呼吸的原理(√)2.下列不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的是( )A.乳酸B.CO2C.乙醇解析:选A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乙醇。
3.在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注入一层油脂的目的是( )A.阻止空气中杂菌的进入B.造成无氧环境C.阻止水分蒸发解析:选B 油脂的作用是隔绝空气,造成无氧环境,促进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说明
《探究酵母菌呼吸⽅式》实验教学设计说明《探究酵母菌呼吸⽅式》实验教学设计⽥秋红⼀.教材分析“细胞呼吸”是⼈教版《⽣物必修⼀·分⼦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容。
为了学⽣能直接获得经验并提⾼探究能⼒,本节容安排第⼀课时为探究活动。
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式的探究让学⽣亲⾝感受有氧和⽆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
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式的探究,学⽣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氧呼吸的条件及产物,为后⾯学习有氧呼吸和⽆氧呼吸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的学⽣1细胞呼吸是⼀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抽象,学⽣理解起来可能有⼀定的困难,现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式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从中获得直接经验。
2利⽤已学习过的简单的对照实验和相关的实验设计原则,使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得以顺利进⾏。
三.教学⽬标知识⽬标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式和产物。
实验能⼒⽬标1.尝试进⾏对⽐实验⽅案设计;2.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3.对实验结果和实验装置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情感⽬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的学习⽅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科学价值观。
四.重点难点重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式的实验设计。
难点:设计、进⾏实验,对实验结果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与判断。
五.实验准备:1.兴趣⼩组的学⽣提前⼀天制作发酵的⾯团2.因为按教材有氧呼吸和⽆氧呼吸的实验时间较长,提前让兴趣⼩组的学⽣按教材实验装置安装并实施实验。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装置,学案。
六.教学流程:课堂⼩游戏,活跃⽓氛、引⼊新课通过化学知识推测呼吸⽅式有两种观察现象,对反应式在推测的基础上做以完善分析检验的⽅法,展⽰演⽰⼩实验通过评价⾯团实验,引⼊实验设计引导学⽣分析实验装置图,分析讨论实验观察的⽅法和检验⽅法。
展⽰兴趣⼩组的实验结果利⽤学⽣的结论进⼀步完善有氧和⽆氧呼吸的反应式,学⽣尝试写出细胞呼吸的概念进⼀步分析实验装置的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教学案例
深圳市翠园中学曾丽红
一、课标要求
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设计思想
1、突出学习的探究性。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良好品质。
2、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从实验步骤设计、讨论比较、表达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加深对实验设计原则的理解,加深对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因素的理解,自始至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达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知识。
(2)使学生了解酵母菌无氧呼吸受酸碱度及温度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学会设计实验,运用语言、文字完善实验步骤,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并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通过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三角锥瓶4个,胶塞2个、气球2个、玻璃弯管、夹子、石灰水等
学生知识准备
1、复习酵母菌异化作用的特点;
2、温度和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五、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两个对照装置,展示、介绍装置,提出问题:酵母菌无氧呼吸能产生气体吗?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学生回答)
(教师提出探究课题)
(学生分两大组进行探究)
学生根据已有的实验用具,通过小组讨论,先确定实验的总体思路,再逐步细化,写出根据实验用具和方法步骤在内的实验方案。
探究活动一:酸碱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影响
设计与实验
(1)试验用具:烧杯1个、试管4支、20%的酵母液、10%蔗糖溶液、配置好的pH分别为6、7、8、9的缓冲液、注射器4个、橡皮胶塞4个、液体石蜡、滴管若干个。
(2)实验过程见下表:
探究活动二: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影响
(1)试验用具:烧杯3个、注射器3支、试管3支、20%的酵母液、10%蔗糖溶液、配置好的pH为7的缓冲液、液体石蜡、橡皮胶塞3个、滴管若干个。
(2)实验过程见下表:
实验过程中提倡“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提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每一组的实验变量是什么?”“怎样控制酵母菌无氧的条件?”“如何比较哪支试管无氧呼吸速度最快?”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学到教科书上没有明确阐述的、更深入一层的知识。
实验中教师巡视,既可以了解学生实验的速度、实验过程中出现哪些不可预计的问题,针对不同组的情况,提出一些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也能使自己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又作为学习者参与讨论过程,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然后,学生分组上台展示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讨论:①为什么要迅速向液体的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②试管内出现什么现象?拔掉试管的塞子后,会闻到什么气味?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六、教学反思
该实验设计中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或方案,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因为实验步骤中只设计了pH为5~8的实验,如果想得出不同的pH与酵母菌无氧呼吸关系的变化曲线,应该如何设计?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目的不同,实验设计的步骤和方案可能有所不同,实验设计需要有针对性。
200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