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创业史读书笔记-推荐word版 (17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创业史读书笔记

第一篇:创业史读书笔记

《创业史》——读后感

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以梁三老汉父辈创业的故事开篇,又以梁三老汉解

放后经历互助合作的风风雨雨终于走上集体化道路,遵循起承转合的路数。

《创业史》描述了1953年春秋之间,陕西农村下保乡蛤蟆滩农民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经历。故事发生的背景正是农村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贫

苦的农民在土改中分得土地,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农村出现新的贫富分化的

苗头,同时也出现了农业生产互助组形式。实际上,作为一个农村生产组织形式,互助组并不是解放后才有,历史上农民就有自发的互耕、共耕和犁牛互助

等合作形式,共产党在根据地吸取这种来自民间的互助生产方式或经济组织形式,这是农民业合作化运动的最初阶段。《创业史》的叙述从这里开始,它讲

述的不仅是一个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早期故事,还揭示了合作化的未来——将土

地转向公有的集体化趋势,并由此构成作品矛盾的聚焦点。

梁三老汉一家三代人的创业经历,发生在20世纪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渭河流域。梁三老汉的父亲是地主“最讲信用”的佃户,他凭着力气,在他们落

脚的草棚屋旁盖起了三间房,给梁三娶了媳妇。父亲把创业的希望留给了儿子,但时运不济,梁三经几番创业未成。解放后,梁三老汉分得土地,创业的目标

有可能实现了,但他也老了,只好把创业的希望寄托给儿子梁生宝身上,一心

要有属于自己的“三合头”瓦房院。然而,在依旧生活在原有方寸之间的老农

看来,生活

的现实如此差强人意,创业的梦想不断的加剧他与儿子的矛盾。让梁三老汉百

思不得其解的是儿子为什么不和他一条心?难道这就是当年收养梁生宝母子的

结果吗?

梁三老汉虽然不属于正面英雄形象之列,但却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特有的艺

术价值。作品对土改后农村阶级斗争和生活面貌揭示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

度上有赖于这个形象的完成。而从艺术上来说,梁三老汉也正是第一部中充分

地完成了的,具有完整独立意义的形象。

梁三老汉那些发家有望的农民,单门独院地坐着发家梦,毕竟底子太薄,很难逃脱破产命运。这就为小说中的合作化运动何以得到农民的支持埋下伏笔。由这些生活化的情景连缀下来,作品结局便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而不像宣传手册一般枯燥无味。小说的描写与故事情节同时展开,梁生宝的互助与农村各种自发势力的矛盾构成小说的主要线索,这条线索连带出对不同人物和事件的描写。作品的结局也是邪不压正,大团圆式的,无论姚世杰的美人计,还是郭世富与互助组的公开竞争,他们在与梁生宝、欢喜等农村积极分子的较量中终于败北。经过将近一年的奋斗,梁生宝的互助组成功了,粮食平均亩产是单干户产量的一倍,除留足口粮外,还向国家出售余粮五十石,这是单干时人们无法想象的。在事实面前梁三老汉也不得不承认儿子的事业,积极支持他的工作。这时,梁生宝已成为全区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灯塔农业社的社长。作品结尾写道:“梁三老汉提了一斤豆油,庄严地走庄稼人群。一辈子生活的奴隶,现在终于带着生活

主人的神气了。他知道蛤蟆滩以后的事儿不会少的,但最替儿子担心害怕时期已经过去了。”

世代受人欺辱的农民,终于在农业合作运动中感受到人的尊严。梁三老汉的命运给作品主题以最合乎人性化的证明。

第二篇:读书笔记之《创业史》

心酸创业史

——读《创业史》

一部家史,更是一部社会史!

《创业史》其实讲述的是好几家人,好几代人创家立业的历史。辛苦劳作的农民受尽了剥削和压迫,但他们心中都有着一个不息的愿望,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盖房建家立业,只是由于社会和自然方面的原因,家业非但没有创下来,农民的生产和生命安全还遭到了严重的挑战。柳青以蛤蟆滩为例,讲述了蛤蟆滩人的创业史。

书中梁三老汉的创业史是主线,讲述了他四个阶段的创业艰难。

1929年,亦即民国18年,陕北大旱,颗粒无收。冬天,哀鸿遍野,灾民黑压压地涌向渭河滩。光棍老汉梁三从灾民中选中了一位带着男孩的妇女,并迎娶她进门,“唔,当成我梁三这辈子就算了吗?我还要创家立业哩!”。家庭的重组,使他潜藏在心中那不屈不挠的创业希望又升腾了!然而,梁三苦苦劳动十年,光景依然如旧,得到的只是失败和屈辱,以及脖梗上的死肉疙瘩,喉咙里永远吐不完的痰。创业的担子历史地落到了生宝的肩上。

梁生宝,梁三的继子。十三岁当长工,就将工钱换的小牛犊牵回家,十八岁他又独自种了十八亩稻地,创业的劲头,超过父辈几等。但是,他辛苦了一年的

收获,全被地租、高利贷敲炸干净。到了解放前夕,为了躲避国民党溃兵抓壮丁,梁生宝被迫进了终南山,成了不敢见天日的“黑人”。梁生宝三代的创业史,又画上了一个句点。

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梁家分到了十来亩稻地。梁三老汉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对着毛主席像两泪双流。此时,仿佛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精力注入了梁三老

汉早已干瘪的身体,已经熄灭的个人发展愿望又重新燃烧起来。而此时当了民

兵队长、入了党的生宝,则完全沉浸到建立互助组的事务里去。梁三老汉的创

业美梦暂时搁浅,只能对着富裕中农郭世富的新瓦房既艳羡又感叹,感叹他的

继子弃家业而不顾。

然而,随着生宝互助组事业的成功,梁三老汉的思想感性开始发生了变化。梁

生宝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农业社——灯塔社,宣告了他创业成功了!梁三老汉服

气了。他穿上新棉鞋到黄堡镇打油,受到人们格外的尊重。他流泪了,这是幸

福的泪,欢悦的泪!

梁三老汉的泪水饱含着蛤蟆滩人创业的自豪与艰辛。作者柳青在抓住这条线索

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蛤蟆滩的社会风貌以及当时的存在的阶级斗争。社会

风貌上,富农生活小康,贫困农民却苦不堪言。高增福,从小父母早逝,靠着

乞讨长大成人,结婚后不久妻子就逝世了,自己一个人拖着才娃吃得上顿顾不

得下顿;任老四养着一大家子,却还要饱受郭世富的苛捐赋税??阶级斗争方面,有富裕中农姚士杰与郭世富联手阻碍和打击生宝的互助组工作,有封建老汉王

老二对互助组的误解与排斥??这些使读者对贫苦农民的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同情

感和对富农剥削本质的憎恶感,揭示了当时社会主义改造的不彻底性。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梁生宝被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热血青年形象。他有胆有识,既有宏伟的气魄,又有实干精神。他身上既有勤劳、朴实、善良的中国传

统美德的闪光,又有公而忘私、勇于奉献个人利益的时代精神的张扬。从小即

非同凡俗,七八岁见人就打招呼,十三岁就牵小牛犊回家,计划雄心勃勃的家业。入了党以后,为了推行一年稻麦两熟的生产计划,他顶着霏霏的春雨到郭

县为互助组去买百日黄稻种;为了筹集生产资金和度过春荒,他组织了互助组

组员开进终南山割竹子;为了不影响工作和党的荣誉,他抑制自己的感情,故

意疏远改霞;在姚士杰、郭世富、郭振山这三股势力处心积虑要搞垮互助组的

情况下,生宝毫不畏惧,带领割竹队如期完成任务,挣了一大笔钱,继而成立

了农业社,彻底打击了反对势力的威信,可以说,生宝是作者心中真正的社会

主义新人形象。

此外,书中的一大批人物形象也塑造得相当出色。高增福,被塑造成一个贫苦

但又不失气节的农民形象;梁三老汉,对生宝参加互助组工作的冷嘲热讽,并

因此和生宝产生矛盾,

反映了他作为小农阶级的封闭性和滞后性弱点;姚士杰、郭世富,则成为同地

主阶级一样剥削和压迫农民的富农模型;郭振山,是一个虽有着共产党员的

称号,却一心想脱离群众、自家致富,并联手富农想要搞垮生宝的伪善人??这

些形象的描写,使作者想展现的当时的农民生活风貌更加完整与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