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第二章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第二章地理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性学科之一。
地理学分为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大类。
其中,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规律,而自然地理学则研究自然环境的分布和特征。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具有多种自然环境,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层、水文圈等。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认识地球,人类发明了地图。
地图是地球表面缩小后的图形表示,可以反映地球上各种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空间分布,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一、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1. 地球是一个球体,其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有两极和一个赤道;2. 地球有自己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转,需要365.24天;3.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轴有23.5度的倾角,导致了季节的变化;4. 地球有一个大气层,包括对地球有益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二、地球的地图表示地球有很多不同的地图表示方式,包括球形地图和平面地图等。
其中,球形地图更符合地球真实的表面形状和大小,而平面地图则常用于地图的传输和制作。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包括:1. 等角投影方式,如横轴等角、兰勃特等角、黄牛座等角等;2. 等积投影方式,如墨卡托投影、冯·诺依曼投影等;3. 等距投影方式,如柱状投影、等距圆锥投影等。
三、地图上的比例尺和坐标系地图上通常会标注比例尺和坐标系,以方便使用者理解地图的大小和位置。
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一般表示为1:N的形式。
坐标系则是地图上的定位系统,以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四、地球的经纬度和标准时区地球的经度线和纬度线的交点处即为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坐标,以东经和北纬为正方向。
另外,为了方便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时间对比,世界上被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宽度约为15度,被称为标准时区。
总结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通过地图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地球。
地球的基本特征
地球的大小
极半经为 6 356.8km 56.8km 赤道半经为6 378.1km 赤道半经为6 378.1km 平均半经为6 371km 平均半经为6 371km 扁率为 1 / 298 基本上仍是一个圆球 基本上仍是一个圆球
(二)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密度 二、地球的压力 三、地球的重力 四、地球的磁场 五、地球的温度 六、地球的弹塑性
一、地球的密度
0 Km
地球的平均密度: 1000 3 5.517g/cm 5.517g/cm 2000 地表岩石平均密度: 地表岩石平均密度:3000 3 4000 2.65g/cm 2.65g/cm 5000 地心的密度: 地心的密度: 13g/cm 13g/cm3 6371
0
5 10 Gg/c m3
15
二、地球的压力
地
地球内部压力是随深度加 大而逐渐增高的。深度每 增加1km,压力增加27.5 MPa(1 MPa=1兆帕斯 卡=106N / m2)。深 部随 度的加大, 压力增加 。 压力 1200 MPa, , 135,200 MPa,地 361,700 Mpa, 360 大 压力。
0
Km
表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地
6371 0
心
2000 4000
三、地球的重力
地球的重力 地球自转引起的 离心力和地球引力的合力。 r
P = F + d
M×m ,d=r×ω F=G ω 2
R (G为万有引力常数, (G
d P
R
F
ω为角速度) )
因为离心力相对很小,即使在赤道也只有万 有引力的1/289,所以重力基本上就等于万有 引力,方向也基本上指向地心。为了便于比 较,通常用单位质量 单位质量所受的引力来表示重力 单位质量 重力 (重力加速度 g)。 M 伽 g = G×M/R2 (单位用伽Gal,1 Gal =1cm/s2 )
地球的基本特征
机舱窗口俯视大地 : 地表是一个有些微起伏、极其复杂 的表面。
—— 珠穆朗玛峰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之间高差近20km。
事实是:
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极半径略短、 赤道半径略长,北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近于 梨形的椭球体。
地球的物理表面
第二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地球概况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三节 地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通常所说的地球形状就是大地水准面的
形状。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①地球的自然表面 ②地球的物理表面 ③地球的数学表面
3
地球的自然表面
理论值:以大地水准面为标准,假设地球是
一标准椭球体,地球内部物质密度无差异,计
算的地球表面各处的重力值。
但 各处由于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严实
密度不同。
实测值:实际测量的重力值。
实测值经高度和密度校正后与理论值不符的现
象称重力异常。
15
重力异常的重要意义 • 当矫正后的实测值大于理论值时称正异常, 反之称负异常。正异常区表示地下存在高密度 物质,负异常区则为低密度物质。 • 地壳存在一些密度较大物质的地区,如铁、 铜、铅等金属矿区,表现为正异常;存在一些 密度较小物质的地区,如煤、石油,表现为负 异常。
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 地球椭球体,简称 椭球体。
它是一个规则的 数学表面,所以人 们视其为 地球体 的数学表面,也是 对地球形体的二级 逼近,用于测量计 算的基准面。
2. 赤道的地球直径比通过两极的直径长42.5Km。 地球的扁率:地球两极扁平的程度 。 a=b-c/b b:地球赤道半径 c:地球两极半径
地球的基本特地征球
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学复习资料⽬录第⼀章地质学概论 (2)第⼆章地球的基本特征 (4)第三章矿物与岩⽯ (8)第四章⽕成岩 (11)第五章沉积岩 (16)第六章变质岩 (20)第七章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 (21)第⼋章地槽与地台 (30)第九章地球演化 (31)地质学复习资料第⼀章地质学概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化的⼀门⾃然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
其研究对象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圈层(⼤⽓圈、⽔圈、⽣物圈、岩⽯圈等)。
由于受现阶段观测研究条件的限制,当前的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约厚70~150km),特别是平均厚度约20km的地壳部分。
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①研究对象涉及悠久的时间和⼴阔的空间。
②地质现象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③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④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3、地质学研究⽅法主要有哪些?地质学的研究⽅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运⽤演绎(⼀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或归纳(⼀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般原理)的⽅法进⾏推理论证。
①野外调查—岩⽯、沉积物等类型、产状、分布情况、剖⾯描述、样品采集等。
②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岩⽯矿物的鉴定、化⽯的鉴定、同位素年龄测定、各种理化指标(粒度、化学元素、碳酸钙、有机质、磁化率、碳氧同位素等)测试和现代地表过程或地理环境的室内模拟。
③历史⽐较法(现实类⽐法)—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采⽤“以今证古”、“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的原理,同时考虑到地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历史地、辩证地和综合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4、灾变论与均变论的代表⼈物(很⼤机会考)及其主要思想(不考)?灾变论:地球上的绝⼤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的。
代表⼈物:法国地质学家、古⽣物学家居维叶均变论:地球表⾯的所有特征都是由难以觉察的、作⽤时间较长的⾃然过程形成的。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的学科。
而
地理知识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
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八年级地理的第二章,我们将学习一些关于
地球的基本知识,影响地球表面的力量以及人类以及地球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等内容。
一、地球的基本构造
地球有三个主要部分: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由铁和镍等元素组成,是地球上最热的部分。
地幔是在地核和地
壳之间的一层厚厚的岩石,构成了地球的大部分体积。
而地壳则
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二、影响地球表面的力量
地球表面的形态会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力量的影响。
内部的
力量由地球内部恒定的地球板块运动所致,这种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以及山脉的形成。
而外部的力量则来自太阳能以及重力,也会对地球表面的形态产生影响。
三、人类与地球的相互作用关系
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
人类的活动可以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而环境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人类。
人类活动可以分为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方面,这些活动会对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以及大气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
总结
掌握这些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的知识点,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地球表面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力量的影响和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种关系,就可以更好地维护地球这个我们所依靠的家园。
地理知识点总结小报
地理知识点总结小报地理是研究地球及其上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掌握地理知识对于我们了解世界、探索自然、发展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常见的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球的基本特征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圆的球体,其赤道的半径约为6378km,而两极的半径约为6357km,因此地球的赤道略大于极半径。
这导致地球在赤道处稍胀大,而在两极稍扁扁平。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自西向东旋转一圈的过程,其周期约为24小时,对应地球的昼夜变化。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其周期约为365.25天,对应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地形: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匀,陆地包括七大洲,海洋则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约70%。
4.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纬度、海洋、风系统、地形等。
因此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
二、地理环境1.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主要包括陆地和海洋。
陆地主要由大陆和岛屿组成,海洋则由大洋和近海组成。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对天气、气候、动植物分布等方面都有影响。
2. 气候系统地球上分布着不同的气候区域,包括热带、温带、寒带等。
这些气候区域影响着各地的生态环境、居民生活习惯和经济活动。
3. 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较为匮乏。
因此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对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4. 地球环境保护地球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包括全球变暖、海洋污染、大气污染等。
保护地球环境对于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利益至关重要。
三、人文地理知识1. 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一些地区人口密集,而另一些地区则人口稀少。
人口分布的不均匀对经济、社会、环境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2. 文化交流地球上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文化交流的研究对于增进各地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具有重要作用。
第2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
第2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第1节 地球概况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对地球形状、大小的认识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反复曲折的过程。
当初人们确认地球的形状为圆球形,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进步,有人比喻为第一级近似。
到18世纪末,人们普遍认识到地球为极轴方向扁缩的椭球,这是第二级近似。
为了数学上计算方便,人们用“旋转椭球体”这一几何形体来代表地球的形状。
所谓旋转椭球体是将一个椭圆以它的短轴为轴旋转而成的球体。
地球因自转而变扁,这符合逻辑和事实,但地球不是流体,所以旋转椭球体的光滑表面并不完全和地球真实形状一致。
地球表面有大陆和海洋,地势有高有低,其形状是非常不规则的。
后来通过重力测量采用“大地水准体”(Geoid )这个概念来代表地球的形状(图2–1),这是第三级近似。
大地水准体是指由平均海面所封闭的球体形状。
海面上的重力位各处都是相等的,即海面在重力作用下是一个等位面,把这个等位面延伸通过大陆,就形成一个封闭曲面,这个曲面叫大地水准面。
由于地球表面有71%为海洋所占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大地水准面代表了地球的形状,而且这个面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面。
但它仍然是介于旋转椭球体和地球真实形状之间的一个中间形态。
近年来,随着人造卫星等空间技术的发展,大大地推动了关于地球形状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数据。
概括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1)大地水准面不是一个稳定的旋转椭球面,而是有地方隆起,有地方凹陷,相差可达l00m 以上;(2)地球赤道横截面不是正圆形,而是近似椭圆形,长轴指向西经20°和东经160°方向,长短轴之差为430m ;(3)赤道面不是地球的对称面,从包含南北极的垂直于赤道平面的纵剖面来看,其形状与标准椭球体相比较,位于南极的南极大陆比基准面凹进24m ;而位于北极的没有大陆的北冰洋却高出基准面14m 。
同时,从赤道到南纬60°之间高出基准面,而从赤道到北纬45°之间低于基准面。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分解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分解地质学主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①研究对象涉及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
②地质学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③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④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①野外调查一一岩石、沉积物等类型、产状、分布情况、剖面描述、样品采集等。
②室内试验和模拟实验——岩石矿物的坚定、化石的坚定、同位素年龄测定、各种理化指标测试和现代地表过程或地理环境的室内模拟。
③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一一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采用“议古论今” 、“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 的原理,同时考虑到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历史地、辩证地和综合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4、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答:⑴灾变论。
代表人物: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
②每当经过一次巨大的灾难性变化,就会使几乎所有的生物灭绝,之后被保存在相应的地层成化石。
③居维叶推断,地球已发生过4 次灾害性的变化,最近的一次是大约5000 多年前的摩西洪水泛滥(诺亚方舟故事)。
⑵均变论。
代表人物:英国著名地质学家、“现代地质学之父”莱伊尔。
代表作:《地质学原理》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一切记录(如巨厚的断层、高大的山脉等)并不是什么剧烈的动力造成的。
各种缓慢的为人所不擦觉得地质作用,只要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可产生惊人的结果。
②强调“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 ,“以今论古”。
5、地质学发展史各个时期的若干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⑴萌芽时期(远古一一公元1450年)。
代表人物:①希腊的亚里斯多德。
②我国的沈括一一《梦溪笔谈》。
⑵奠定时期(公元14501750年)代表人物:①丹麦的斯泰诺一一地层层序律(1669)②李时珍一一《本草纲目》⑶形成时期(公元17501840年)代表人物:①徐霞客一一《徐霞客游记》。
部编版初中地理课文全目录
部编版初中地理课文全目录
1. 第一章: 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
- 1.1 地理学科的定义
- 1.2 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
- 1.3 地理学科的分类
2. 第二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
- 2.1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
- 2.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2.3 地球的地理构造
3. 第三章: 地球的气候与天气
- 3.1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 3.2 气候要素
- 3.3 气候类型
4. 第四章: 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
- 4.1 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 4.2 大气环境污染与保护
- 4.3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5. 第五章: 水资源与水循环
- 5.1 水资源的重要性
- 5.2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 5.3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6. 第六章: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 6.1 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分布
- 6.2 土地利用的方式和影响
- 6.3 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7. 第七章: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7.1 自然灾害的种类和成因
- 7.2 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7.3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和方法
8. 第八章: 人口与城市化
- 8.1 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 8.2 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
- 8.3 人口问题与解决措施
9. 第九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 9.1 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模式
- 9.2 资源利用的方式和可持续性
- 9.3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10. 第十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0.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目标
- 10.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 10.3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讲义
b θ n a m
K
有:
m2 + n2 = a2 + b2
m· n· sinq = a· b
椭圆′称内任一条直径d的平行弦中点在椭圆内的轨迹 形成另一直径d ′, 则d为d的共轭直径。
第二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41
三、地图投影的变形
在分析地图投影时,可借助对变形椭圆和微小圆
的比较,说明变形的性质和大小。椭圆半径与小 圆半径之比,可说明长度变形。很显然,长度变 形随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有一个极大值,即 椭圆长轴方向,一个极小值,即椭圆短轴方向。 这两个方向是相互垂直的,称为主方向。椭圆面 积与小圆面积之比,可说明面积变形。椭圆上两 方向线的夹角和小圆上相应两方向线的夹角的比 较,可说明角度变形。
第二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22
三、全球定位系统
地面控制部分由1个主控站,5 个全球监测站
和3 个地面控制站组成。
第二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23
三、全球定位系统
用户接收部分的基本设备是GPS信号接收机,
其作用是接收、跟踪、变换和测量GPS卫星 所发射GPS信号,以达到导航和定位的目的。
第二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克拉索夫斯基 1975IUGG WGS-84
a b α e2 e‘2
6 378 245.000 6 356 863.019 1/298.3 0.006 693 422 0.006 738 525
6 378 140.000 6 356 755.288 1/298.257 0.006 694 385 0.006 739 502
x=f1(φ,λ)
y=f2(φ,λ)
第二章 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32
三、地图投影的变形
高一地理第二课背诵知识点
高一地理第二课背诵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背诵大量的地理知识点,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高一地理第二课的背诵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该课程内容。
1. 地球的结构与特点:地球是一颗蓝色的行星,具有以下结构与特点:(1)地球由固态地壳、软质的地幔、又可塑性的外核和固态内核组成。
(2)地球的半径约为6371公里,形状近似于一个扁球体。
(3)地球的表面被71%的海洋覆盖,陆地则占29%。
(4)地球上存在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2. 大地构造与板块运动:(1)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组成。
(2)地壳由多个板块组成,板块运动是指地壳板块在地球表面相对运动的现象。
(3)板块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推移、拉张和挤压。
(4)板块边界有三种类型:构造边界、转换边界和扩张边界。
3. 大陆漂移理论:(1)大陆漂移是指大陆地壳在地球表面的水平方向上相对移动。
(2)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理论,认为过去地球上的大陆土地是连在一起的,形成了一个大陆超级大陆盖亚。
(3)大陆漂移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的,板块运动的核心机制是地壳的对流。
4. 环太平洋地震带与火山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是指太平洋沿岸地区发生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带。
(2)环太平洋火山带是指太平洋沿岸地区分布着许多活跃的火山的地带。
(3)这两个带状地区是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地震和火山活动都与板块边界有关。
5. 黄土高原的形成与发展:(1)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旱地农田和养分贫瘠的地貌类型之一。
(2)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和风蚀作用的结果。
(3)黄土高原的土壤贫瘠,水分短缺,适宜于发展旱地农业和畜牧业。
6. 河流的分类与特点:(1)根据水系在地壳板块上的位置和性质,河流可以分为大陆河流和大洋河流。
地质学基础第二章课后答案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1. 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书上讲的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大致是这样的:第一阶段,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第二阶段,认识到地球是地球是“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第三阶段,通过重力测量得到“大地水准体”,来近似表示地球形状。
从这个过程上来看,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精确的,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
2. 何谓“重力异常”?重力异常是如何产生的?具有什么实际意义?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值不一样。
存在密度较大的物质的地区,正异常;反之,负异常。
通过此原理找矿和地质调查,称为重力勘探。
3. 地球磁场具有什么特点?地磁异常和磁层具有什么实际意义?与地理南北极不完全重合,地理北极是磁南极,地理南极是磁北极。
磁力线从磁南极出发向磁北极。
磁偏角与磁倾角与理论值不符,叫地磁异常,主要由地下岩石磁性差异引起的。
磁法勘探就是根据此原理寻找地磁异常区,从而发现高磁性矿床。
由于太阳风的影响,地球的磁场被压缩在一个固定区域内,这个区域叫磁层。
4. 岩石圈温度垂直变化有什么规律?如何表达?常温层,其温度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常温层以下,地温随深度加深而增加。
5. 全球地热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地热释放的形式有哪些?地热异常有什么意义?特点:①大陆与海洋的地热流平均值几乎相等。
②海洋中脊地热值大,海沟地热值小;岩层的地热流值随岩层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③岩石圈厚,地热值小;反之则大。
6.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几个?各是怎样形成的?大气圈: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的过程中,总要产生一些较轻的物质,较轻的物质上升堆积形成大气圈,是重力分异的结果。
水圈:同样是物质分异的结果。
生物圈:生命演化形成(书上没有,猜的)。
7.地球的内部圈层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地壳: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圈层。
(特点见下面)地幔:指的是莫霍面到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由含镁、铁较多的硅酸盐、辉石、橄榄石等组成;有软流层;中、深源地震皆发生在上地幔。
《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记
《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记第1章绪论第1节地质学概述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历史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演变和发展规律。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岩石、矿物、土壤、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要素。
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岩石学:研究岩石的成因、分类、组成、性质和演变规律。
2. 矿物学:研究矿物的成因、分类、组成、性质和演变规律。
3. 地质构造学:研究地球的构造、构造演变和构造运动。
4. 地层学:研究地层的成因、分布、分类和演变规律。
5. 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态、演化和分布规律。
6. 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物理过程和物理场。
7.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过程和化学演化。
地质学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划分为多个学科,如岩石学、矿物学、地质构造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
三、地质学研究的特点和方法地质学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综合性: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实践性:地质学的研究需要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实践性很强。
3. 历史性: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及其历史,因此具有很强的历史性。
4. 动态性:地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地质学研究需要关注地球的动态变化。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考察、实验分析、数值模拟、地质图编制等。
四、地质学研究的目的地质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揭示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演变规律,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
2. 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为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为地质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5.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地质信息服务。
第2节地质学发展简史一、萌芽时期(远古—1450)在远古时期,人类对地质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如火山喷发、地震、矿物等。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①研究对象涉及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
②地质学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③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④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①野外调查——岩石、沉积物等类型、产状、分布情况、剖面描述、样品采集等。
②室内试验和模拟实验——岩石矿物的坚定、化石的坚定、同位素年龄测定、各种理化指标测试和现代地表过程或地理环境的室内模拟。
③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采用“议古论今”、“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的原理,同时考虑到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历史地、辩证地和综合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4、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答:⑴灾变论。
代表人物: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
②每当经过一次巨大的灾难性变化,就会使几乎所有的生物灭绝,之后被保存在相应的地层成化石。
③居维叶推断,地球已发生过4次灾害性的变化,最近的一次是大约5000多年前的摩西洪水泛滥(诺亚方舟故事)。
⑵均变论。
代表人物:英国著名地质学家、“现代地质学之父”莱伊尔。
代表作:《地质学原理》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一切记录(如巨厚的断层、高大的山脉等)并不是什么剧烈的动力造成的。
各种缓慢的为人所不擦觉得地质作用,只要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可产生惊人的结果。
②强调“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以今论古”。
5、地质学发展史各个时期的若干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⑴萌芽时期(远古——公元1450年)。
代表人物:①希腊的亚里斯多德。
②我国的沈括——《梦溪笔谈》。
⑵奠定时期(公元1450——1750年)代表人物:①丹麦的斯泰诺——地层层序律(1669)②李时珍——《本草纲目》⑶形成时期(公元1750——1840年)代表人物:①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第二章 大地构造地貌
而实际情况是,地壳下面的均衡面即是起伏的,同时物质又是不均一的。 根据W.A.Heiskanen的意见,实际地壳均衡63%是艾里模式来成,而37%由 普拉特模式进行。这就解释了大洋与大陆显体地貌的成因。
(3)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Hale Waihona Puke 地学界对陆地与海洋的成因一直有两种观点:固定论和活动论 活动论学派由来已久,在20世纪初德国学者魏格纳首次提出大陆漂移 学说,解释海陆分布。但由于种种缺陷一直没有被接受,到20世纪中 叶,由于深海钻探的发展,大洋研究的深入,发现海底扩张。在海底 扩张和大陆漂移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并用其解释大陆海 洋的成因的问题。
海陆分布的另一特点是其分布的不均匀性。大部 分陆地分布在北半球,占此半球总面积的39%。 而南半球陆地仅占南半球总面积的17%左右。 地表最大的起伏为20km,最高的山峰为珠穆朗玛 海拔8844.43m,最深的海洋为马里亚纳海沟说- 11022m,地表平均高度为-2450m。
2、大陆和海洋分异
火山庐山地垒式断块山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庞越地区的布罗莫火山左和塞梅鲁火山冒出浓烟剥蚀山地剥蚀山地的形成不发展受到的外力作和新极造运动对山地形态塑造的影响
第二章 大地构造地貌
一、地貌概述 二、大陆区的形态 三、大洋区的形态
一 、地貌概述
(一) 地球表面的基本轮廓 显然地球表面的起伏很复杂,但其表面的基本轮廓可明显地表现 为大陆表面高地和海洋底部低地两部分。
黄 冈 山 冰 蚀 山 地
鲁 山 构 造 侵 蚀 山 地
-
乌蒙山-岩溶山地
(二)平原
1、平原的高度分类
2、平原的成因分类
①构造平原 构造上升作用大于剥蚀作用,平原面与岩层面 一致。如前第四纪水平(或缓倾斜)岩层和熔岩等的固结 岩层形成的平原和高原。 ②剥蚀平原 构造上升作用与剥蚀作用大致相等,平原面切 过岩层面,地面微有起伏。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分解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①研究对象涉及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
②地质学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③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④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①野外调查——岩石、沉积物等类型、产状、分布情况、剖面描述、样品采集等。
②室内试验和模拟实验——岩石矿物的坚定、化石的坚定、同位素年龄测定、各种理化指标测试和现代地表过程或地理环境的室内模拟。
③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采用“议古论今”、“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的原理,同时考虑到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历史地、辩证地和综合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4、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答:⑴灾变论。
代表人物: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
②每当经过一次巨大的灾难性变化,就会使几乎所有的生物灭绝,之后被保存在相应的地层成化石。
③居维叶推断,地球已发生过4次灾害性的变化,最近的一次是大约5000多年前的摩西洪水泛滥(诺亚方舟故事)。
⑵均变论。
代表人物:英国著名地质学家、“现代地质学之父”莱伊尔。
代表作:《地质学原理》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一切记录(如巨厚的断层、高大的山脉等)并不是什么剧烈的动力造成的。
各种缓慢的为人所不擦觉得地质作用,只要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可产生惊人的结果。
②强调“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以今论古”。
5、地质学发展史各个时期的若干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⑴萌芽时期(远古——公元1450年)。
代表人物:①希腊的亚里斯多德。
②我国的沈括——《梦溪笔谈》。
⑵奠定时期(公元1450——1750年)代表人物:①丹麦的斯泰诺——地层层序律(1669)②李时珍——《本草纲目》⑶形成时期(公元1750——1840年)代表人物:①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学习笔记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地球?水球?1、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海陆分布的总体特征:很不均匀。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但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西半球。
但无论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从水陆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陆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水半球。
但无论是水半球还是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2、海陆分布大势:(1)亚欧大陆: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是一块整体,合称亚欧大陆。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亚洲是最大的洲;大洋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5)大洲分界线:①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一里海—大高加索山脉一黑海—土耳其海峡②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③欧、非: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
④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⑤亚、北美: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北冰洋)。
⑥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里克海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1)海陆变迁的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2)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的活动。
(3)海陆变迁的例证: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人类活动遗迹;③荷兰的围海大坝。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大陆漂移说的提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2、大陆漂移说的内容: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片汪洋。
地质学基础大纲
第四大类:氧化物及氢氧化物(19、刚玉20、赤铁矿*21、锡石22、软锰矿*23、石英*24、磁铁矿*25、铬铁矿26、软锰矿*27、褐铁矿*28、硬锰矿*)
第五大类:含氧盐
第一类:硅酸盐类:(29、橄榄石*30、石榴子石*31、红柱石*32、黄玉33、绿帘石34、绿柱石35、电气石36、普通辉石37、普通角闪石*38、透闪石、阳起石和石棉39、蓝闪石40、硅灰石41、滑石42、蛇纹石和石棉*43、高岭石*44、云母45、绿泥石46、正长石*47、斜长石48、白榴石49、霞石)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地球的密度和重力;地球的磁性;地热;磁偏角;磁倾角的概念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掌握地球的结构的划分
一、地球外部圈
大气圈
水气圈
生物圈
二、地球内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的一级构造单位:即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
大陆型地壳具双层结构:花岗岩层、玄武岩层
大洋地壳具单层结构:玄武岩层
六、火成岩的分类
七、主要的火成岩简介
超基性岩类(橄榄岩、辉岩)。基性岩类(辉长岩、辉绿玢岩、玄武岩)。中性岩类(闪长岩、闪长玢岩、安山岩;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
酸性岩类(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班岩、英发岩)。
碱性岩类(霞石正长岩、霞石正长班岩、响岩)。脉岩类(伟晶岩、细晶岩、煌斑岩)。火山玻璃岩类(黑曜岩、浮岩)。
11、总结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区别和转化关系。
第四章构造运动及构造变动
【教学目的】
掌握构造运动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和理解褶皱与断层构造的特点;了解新构造运动和地震的知识;了解各种大地构造学说。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牛顿旳分析
图1-130 扁球体旳形成
• 惯性离心力旳垂直分力, 对赤道重力抵消最多, 对两极没有抵消,故赤 道重力比两极降低1/289。
• 而水平分力f2指向赤道, 在f2作用下,使地球成 为赤道鼓起,两极扁平 旳扁球体
第一章
图1-132十八世纪法国科学家两次测量旳位置
第一章
地球是个扁球体
• 原因
一种封闭旳曲面。 • 近代进行旳弧度测量成果表白,世界各地
旳地面曲率大致相同,每度都在111km左 右。
• 成因:
• 地球旳正球体形状,是在自引力旳作用下 形成旳。
第一章
发觉
17世纪下半叶,发生了奇怪旳“摆钟事件” 和“青鱼悬案”
证明过程
1672年,法国天文学家里奇发觉地球赤道旳 重力比其他地方都小,提出大地是扁球形旳主 张(证明)。
第一章
地球是一种不规则旳扁球体
• 原因 • 地球内部物质分布不均造成地球形状不
规则。 • 地球形状不规则旳体现 • 纬线不是正圆,经线也不是真正旳椭圆,
地球旳南北半球并不对称,它旳几何中 心也不是在赤道平面上(图片)。
第一章
图1-134 大地水准面相对于原则椭球体旳偏离
第一章
• 地球赤道是个椭圆,长轴与短铀最大相差430m; 地球旳北极凸出10m,南极凹陷30m
2. 对地球旳形状认识旳三次奔腾
第一次奔腾
从非球形到球形 地球是个正球体
第二次奔腾
从正球体到扁球体
地球是个扁球体(旋转椭球体) 第三次奔腾
从扁球体到不规则旳扁球体 地球是个不规则旳扁球体
第一章
从非球形——球形
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旳毕达哥拉斯学派 最早提出西方“地球说”猜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地磁现象:地球所具有的磁性现象。罗盘 指南和磁力探矿都是地磁的利用。 地磁对地球环境的意义 研究地磁的意义
1.1.5.1 地球磁场(geomagnetic field)基 本特征: (1)相当于地球中心的一个大条形磁铁所产生 的偶极磁场。条形磁铁的磁南极(S)大致指 向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N)大致指向地理 南极附近(见后面图) 。即条形磁铁的南北极与
地球磁场的组成
最近400万年的磁极倒转
课外阅读:
地球磁场的形成原因 (感应自激,旋转的 液态金属铁镍物质)
1.1.6 地球的弹塑性
地表的固体岩石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也有交替的涨落现象,其幅度为7—8cm, 这种现象称为固体潮。也说明固体地球具有弹性。地球也具有塑性,地球的自转 能引起地球赤道半径加大而成为椭球。在应力的作用下引起岩石发生弯曲而不破 裂等,这些都说明地球具有塑性。
注意 (1)地磁的两极与地理 两极是不重和的
(2)地磁的两极与地理 两极的空间关系
1.1.5.2 地磁三要素 (magnetic elements)
地磁强度(magnetic intensity ),箭头代表方 向,长度代表磁场强度。 磁偏角( magnetic declination):地磁场的 水平分量与地理北的夹角。即地磁子午线与地理 子午线的夹角。以指北针为准,偏东为正,偏西 为负。 磁倾角 ( magnetic inclination):磁针与所 在地水平面的夹角。以指北针为准,下倾者为正, 上仰者为负。
张家界万福温泉浴
冰岛蓝湖地热温泉与地热梯级利用 蓝湖所在地是地球上地下岩浆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一,这种活动加热了蓝湖,使 得水体蒸腾。地面附近的熔岩流加热的水蒸汽用于推动涡轮机发电,经过了涡轮机 的蒸汽变成热水,经过换热器又为市政热水供暖系统提供热量,可谓一举多得。蓝 湖洗浴和游泳的礁湖地区水温平均在40 ℃左右,水体有丰富矿物质,如硅和硫,在 蓝湖泡温泉,可以帮助治疗一些皮肤疾病,如牛皮癣等。
地热取暖 乌鲁木齐两住宅工程试用地热取暖 ,费用低于集中供热
地热种植 北京:首个地热蓝莓大棚落户丰台
地热养殖 海拔千米以上、常年气温仅为12.8摄氏度的爱达荷州山区的 “爱达荷养鱼公司”地热养鱼池。
2、地热的来源、地热水和间歇温泉的地下构造
地热的来源
以放射性元素衰变为主 构造运动的机械能 化学能 引力能 地球旋转能
地理上的南北极相反。 (2)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分布特点是赤道附近磁场的方 向是水平的,两极附近则与地表垂直。
(3)地磁偏角及其变化: 地磁偏角是指地球上任一处的磁北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间的夹 角。即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的位置不一致。当地磁北向 实际偏东时,地磁偏角为正,反之为负。 地磁偏角在历史上最早由中国北宋科学家沈括发现并记录在 著作《梦溪笔谈》中,而西方最早的记录则在此之后约400 年。 问题:罗盘的北针与地理北的方位一致吗?
地热水形成条件 (1)热源 (2)水源 (3)储集层和盖层 图见P23,图2-8
间歇温泉的输水系统 一套复杂的供水系统。在这个天然锅炉里,要有一条深 深的泉水通道。地下水在通道最下部被炽热的岩浆烤热, 却又受到通道上部高压水柱的压力,不能自由翻滚沸腾。 狭窄的通道也限制了泉水上下的对流。这样,通道下面的 水就不断的被加热,不断地积蓄力量,一直到水柱底部的 蒸气压力超过水柱上部的压力的时候,地下高温、高压的 热水和热气就把通道中的水全部顶出地表,造成强大的喷 发。喷发以后,随着水温下降,压力减低,喷发就会暂时 停止,又积蓄力量准备下一次新的喷发。 黄石公园里有一个叫老实泉的间歇泉特别有趣。这个间 歇泉不仅喷发猛烈,而且特别遵守时间,总是每隔一小时 左右喷发一次,从不提前,也从不迟到。所以才得了这个 “老忠实”的美名。可是,后来因为地震,老实泉发生了 变化,现在不如从前那么遵守时间了。
1.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 球 的 形 状
(1)大地水准面是一 个不稳定的旋转椭球面。
(2)地球赤道横截面 不是正圆
(3)赤道面不是地球 的对称面。表现在a. 南极大陆比基准面低24 米,而北极大陆则高出 14米;b. 赤道到南纬 60度之间高出基准面, 而赤道到北纬45度则低 于基准面。
注意: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 认识是变化的;地球自身 的形状也是在变化的,因 为地球在收缩。
0
Km
地 表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371 0
地 心
2000
4000
1.1.4 地球的重力 (gravity)
定义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叫做重力(gravity)。 重力并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由于地球本 身的自转,除了两极以外,地面上的物体,都 随着地球一起做近似匀速圆周运动,这就需要 有垂直指向地轴的向心力,这个向心力只能由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来提供。把地球对物体的引 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分力F1,方向指向地 轴,大小等于物体绕地轴做近似匀速圆周运动 所需的向心力;另一个分力G就是物体所受的 重力。因此,重力就是地球引力和物体随地球 绕地轴转动所受的向心力之差。
各种重力异常
理论重力值:根据理想的扁球体(旋转椭球体)以 及内部密度无横向变化所计算出的重力值。 重力异常(gravity anomaly)及其种类
自由空气异常:只考虑高度差异,不考虑物质差异所校 正的重力异常。 布格校正:是指在重力测量中,考虑观测点与大地水准 面间物质引力影响所作的校正。布格校正一般由中间层 (观测点至大地水准面间存在着假想的无限大的平行岩 层)校正和局部地形校正两部分组成。 布格异常:重力观测值经自由空气校正和布格校正后 与相应的参考椭球体面上的正常重力值之差称为布格异 常。 正异常 、负异常
弹塑性:地球具有弹性,表现在地球内部能传播地震波,因为地震波是弹性波。
褶皱构造
上节课复习
地球的密度和压力随深度的变化特征 地球表面重力的影响因素 磁偏角,磁倾角
1.1.7
地热(geothermy)
1、地热现象与研究意义
2、地热的来源与形成条件、间歇泉的地下构造
3、地热表述形式与地热异常
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地磁偏角一般也不相同。在同一个地 方,地磁偏角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变化。发生磁暴时和 在磁力异常地区,如磁铁矿和高压线附近,地磁偏角将会产 生急剧变化。 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地磁偏角在-10°~+2°之间。各地的 磁偏角(于1970年1月1日测量计算的),如: 北京- 5°50’ ,哈尔滨 -9°39’ ,上海 -4°26’,西安- 2°29’ , 重庆- 1°34’ ,广州-1°09’ ,乌鲁木齐+ 2°44'
腾冲地热温泉中最著名的大滚锅,水温接近100℃
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地热井喷 阙影 摄
Hale Waihona Puke 冰岛的奈斯亚威里尔地热发电站
清洁的地热能 与燃煤或燃烧石油相比,利用地热资源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微乎其微。自1975年 冰岛大规模使用地热资源后,石油等能源进口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量提前几十年就已达到了国际标准。冰岛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干净的国家之一,并 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部使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的国家
最近400万年的磁极倒转
思考题:地磁倒转有什么意义?(灾害)
海底岩石磁场提供的地磁倒转证据
1.1.5.4 地球磁场的组成
(略)
基本地磁场(main magnetic field): 由地球中心假定的磁柱产生的磁场,占地 磁的95%以上。 变化磁场:由来自地球外部带电粒子产生, 太阳是这些带电粒子的主要来源。☆ 地磁异常(magnetic anomaly):地 壳浅部的具有磁性的岩石或矿石引起的局 部磁场。是磁法勘探的依据。
地球的密度(density) 地球的压力(pressure)
地球的重力 (gravity)
√
√
地球的磁性 (geomagnitism)
地热 (geothermy) √
在 太 空 中 所 见 的 地 球
1.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是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 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它是重力等位面, 即物体沿该面运动时,重力不做功(如水在 这个面上是不会流动的)。大地水准面是描 述地球形状的一个重要物理参考面,也是海 拔高程系统的起算面。大地水准面的确定是 通过确定它与参考椭球面的间距--大地水准 面差距(对于似大地水准面而言,则称为高 程异常)来实现的。大地水准面和海拔高程 等参数和概念在客观世界中无处不在,在国 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将几何大地测量与物理大地测量科学地结 合起来,使人们在确定空间几何位置的同时 , 还能获得海拔高度和地球引力场关系等重要 信息。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反映了地球内部物 质结构、密度和分布等信息,对海洋学、地 震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勘探、石油勘探等 相关地球科学领域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丰度足够大; 第二、放射释放的能量大; 第三、半衰期与地球年龄相当
地下热水
地下热水:一般都把高于当地年均气温的地下水。中国目前 采用20~25℃作为热水下限。 根据温度分类 (1)低温热水:25℃——40 ℃ (2)中温热水:40℃——60 ℃ (3)高温热水:60℃——100 ℃ (4)过热水:>100 ℃ 根据地质构造条件 (1)火山和岩浆活动型 (2)褶皱山地断裂带深循环型 (3)沉降盆地型
F万—万有引力,F1—向心力,G—重力
辨析 重力的定义有很多,没有对错之分,关键看其是 否适于解决你的问题。 中学课本上说,“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称重力”, “重力就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这类定义只有在不考虑地球自转所引起的效果时 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