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三版__第一章_细胞的化学组成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氨酸:Gly 丙氨酸:Ala 缬氨酸:Val 亮氨酸:Leu 色氨酸:Trp 酪氨酸:Tyr 丝氨酸:Ser 半胱氨酸:Cys 甲硫氨酸:Met (蛋氨酸) 天冬酰胺:Asn 谷氨酰胺:Gln 天冬氨酸:Asp 谷氨酸:Glu
苯丙氨酸:Phe 苏氨酸:Thr
异亮氨酸:Ile
脯氨酸:Pro
赖氨酸:Lys
3、多糖
由很多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分支或不分支的长链 分子,是自然界数量最多的糖类。
( 1 )淀粉
由G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通式(C6H10O5)n,是植物 细胞中作为贮藏物质的糖。 直链淀粉: G之间以α -1,4-糖苷键相连,分子量从 几千到50万不等,没有支链,整个分子常呈 螺旋形,能溶于热水,遇碘变蓝。 支链淀粉:每条链中的G之间都以α -1,4-糖苷键 相连,但链与链的交接处以α -1,6-糖 苷键相连,分子量在20万以上,甚至可达 100万,不溶于热水,遇碘呈棕红色。
1、 Pr单体(氨基酸) 天然存在的Pr所包含的aa共20种,通式为: 共性: 一个α 碳原子同时与一个-COOH、 一个NH2 、一个H和一个R基相连,R 是可变的侧链。 R H C NH2 COOH
除甘氨酸外,所有天然aa的α 碳原子都不对称,即α 碳 原子同时与4个不同基团相连,因此也有D-aa和L-aa之分, 所有天然Pr都由L-aa所构成。 20种天然aa的名称及缩写:
第一部分
细胞和生物大分子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 1665.英.胡克(R.Hooke)用显微镜观察软木片,发现 蜂窝状小室,命名为“细胞”。荷兰.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首次发现活细胞。
1833.布朗(R.Brown)指出细胞核是植物细胞的重要 调节部分,最早认识到活细胞结构的作用。
环 式
CHO
D-葡萄糖 L-葡萄糖 H C
CHO
C H
OH
D型
R
R
L型
OH
天然葡萄糖都是D-葡萄糖。
2、寡糖(由少数几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 (1)麦芽糖(C12H22O11)
由2分子G脱水缩合而成,形成一个α -1,4-糖苷键, 具有还原性,是构成淀粉的基本单位。
(2)蔗糖
由1分子G和1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无还原性。
(1)核苷酸
① 组成核酸 ② 特殊功能
从水对生命活动的作用来看,水是最好的溶剂;同时也 是某些反应的底物。
此外,水的比热大,可使生物体的体温不至于因为周围 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急剧变化。 2、无机盐
(1)存在状态:一般以离子形式存在。
(2)作用 ①维持细胞渗透压 ②调节PH值 ③作为酶的辅助因子
④是合成某些有机物的原料
(二)糖类
一般用通式可表示为Cm(H2O)n,含C、H、O,一般比例 为1:2:1。包括单糖、寡糖、多糖。
磷脂分子头部极性、亲水,尾部非极性、疏水。
3、其它
(1)蜡 结构与脂肪相似,但组成蜡的醇和脂肪酸都是长链的, 而且醇是单羟基醇,多见于皮肤和羽毛表面、叶和果实的 表面以及昆虫体表,可防止细胞失水或防水。
(2)类固醇 (如:胆固醇、性激素、VD、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萜类 类胡萝卜素: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色素。
(4)其它多糖 几丁质:昆虫和甲壳类动物外骨骼的主要成分。 果胶:植物细胞胞间层的主要成分。 粘多糖:在腺体分泌液、血液、细胞膜表面都有分布, 细菌荚膜和细胞壁中也常有粘多糖。在机体内 常与Pr结合成糖蛋白,某些位于细胞膜表面的 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功能有关。 (三)脂类 1、中性脂肪和油 两者是同类物质,在动物中叫脂肪,在植物中叫油, 都由甘油和脂肪酸缩合而成,没有极性,高度疏水。
1835.F.迪雅尔丹(F.Dujardin)发现动物细胞内含物, 命名为“肉样质”。 1838.德.施莱登(M.Schleiden)《论植物的发生》一 文,指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标志细胞学说 形成。
1839.德.施旺(T.Schwann)《显微研究》,指出动物和 植物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进一步补充了细胞学说。(一般 认为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1858.德.微尔和(R.Virchow)提出“细胞来自细胞”, 发展了细胞学说,否定了生命的自然发生学说。 1880.魏斯曼(A.Weissmann)指出现在所有的细胞都有 一个共同祖先,细胞是连续发展的、进化的。 至此,完整的细胞学说形成。(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 发现之一)
精氨酸:Arg 组氨酸:His
2、肽和多肽
一个aa的α -氨基和另一个aa的α -羧基脱水缩合,形 成肽键,并生成相应的化合物二肽。同样还可以不断往肽链 上添加新的aa,肽链中有几个aa,就可以叫几肽。 肽:分子量≤1500
多肽:分子量>1500
3、 Pr空间结构 (1)一级结构 概念 :指Pr分子中多肽链的数目、多肽链之间的连接方 式和连接部位,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多肽链中 aa的数目、种类和顺序等。
化学因素:重金属离子、酸、碱、有机溶剂等
②Pr变性的表现 : 肽链的构象从有序的卷曲、折叠状态变为松散无 序;疏水基团外露;溶解度降低;失去结晶能力等。 (五)核苷酸、核酸 1、核苷酸、核酸的组成 (1)核苷酸 核糖 戊糖 核 脱氧核糖 苷 酸 含N碱基:A、T、G、C、U
核苷
磷酸
(2)核酸
由多个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 DNA:由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是双链分子。 核 酸 碱基:A、T、G、C RNA:由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一般为单链分子。 碱基:A、U、G、C 2、核苷酸、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饱和脂肪酸:C链上不含双键,常温下为固态。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C链上含一个以上双键,常温下为液态。
对于哺乳动物和人,有2种脂肪酸不能自己合成,必须 从外界摄取,即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人体的必需脂肪酸。
2、磷脂类 甘油的α-OH与磷酸结合成酯,另外2个-OH与脂肪酸 结合,这样就形成了最简单的磷脂——磷脂酸。如果磷酸基 团中的一个H再被胆碱取代,就形成卵磷脂,它是生物膜的 主要成分。 如果磷酸基团中的一个H被胆胺取代,就形成脑磷脂,与 血液凝固有关,同时也构成动物的膜结构。
1、单糖
(CH2O)n,n≥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命名: n从3开始增大,依次叫丙糖、丁糖、戊糖、己糖, 等等。 存在形式:
O
醛糖:末端C含有醛基- CH,如丙糖中的甘油醛,戊糖 中的核糖、脱氧核糖,己糖中的葡萄糖(G)等。 O 酮糖:链内C上含有羰基-C-,如丙糖中的二羟丙酮、 戊糖中的核酮糖、己糖中的果糖等。
许多单糖对生物体有重要作用,如甘油醛和二羟丙酮的 磷酸酯是细胞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核糖、脱氧 核糖分别构成RNA、DNA;G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也是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链式G和环式G的互换(P17):单糖分子中的醛基或 羰基,与另一个C原子上的羟基反应,就形成半缩醛。(以 环式为主) 船式构象: 椅式构象:
(4)四级结构 概念:由2条以上肽链构成的Pr 中,各条肽链的三级结构 在空间上的位置就是四级结构,即各条肽链以弱键相互连 接所形成的特定构象。
4、Pr的变构和变性
(1)变构作用 概念:含两个以上亚单位的Pr分子,如果其中一个亚单位 与其它小分子物质结合,使该亚单位和其它亚单位的构象 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整个Pr的构象和活性发生改变,这种 现象叫做变构作用或别构作用。 (2) Pr的变性 ① 概念:Pr 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其空间 结构被破坏,失去生物学活性,这种现象叫Pr的变性。 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高温等
(1)含量
不同生物含水量不同,通常占体重65~90%;一般水生 生物和幼年动植物含水较多;同一生物不同部位含水量不同, 柔软组织,如肌肉、脑髓含水70~80%,骨骼含水20~25%。 (2)存在形式
①游离水:以游离态存在,可作为溶剂。
②结合水:与Pr等物质紧密结合,参与生物体的构成。
(3)重要性
从生命发展史来看,最初的生命产生于水环境,后来 一部分生物仍需在水中生活,另一部分生物逐渐减小对水 环境的依赖性,但没有一种生物能完全脱离水而生存。
(2)糖原
是动物细胞中以贮存状态存在的多糖,又称动物淀粉, 在肝脏和肌肉中含量最高,分别称肝糖原和肌糖原。
肝糖原与调节血糖浓度有关;肌糖原在肌肉剧烈运动时 迅速水解成G,保证肌细胞有充足的能量。
糖原在结构上与支链淀粉相似,分支比支链淀粉多,分 子量也比支链淀粉大,遇碘呈红褐色。 (3)纤维素 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自然界分布最广、 数量最多的多糖。 没有分支,由G脱水而成,但连接G的是β -1,4-糖 苷键。(人体淀粉酶只能水解α -1,4-糖苷键,不能水解 β -1,4-糖苷键)
视黄醛:是VA的氧化物,与动物的感光活动有关,人 缺乏时易患夜盲症。 VE:又叫生育酚,具抗氧化作用,与动物的生殖功能 和抗衰老有关。 VK: 与凝血作用有关,缺乏时容易皮下和内脏出血。
(四)Pr
是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Pr就没有 生命。
元素组成: C(50~56%)、H(6~8%)、O(19~24%)、 N(13~19%)、S(0~4%),有些Pr含P,少数 Pr含Fe、Cu、Zn、Mo、Mn、Mg、Co等金属元素。 各种Pr的含N量均接近16%,可用于估算样品中的Pr含量。
(2)二级结构
① 概念: 指Pr分子中的肽链向单一方向卷曲而形成的有 周期性重复的主体结构或构象。 维持Pr 二级结构的作用力:H键 ② 种类: α —螺旋:肽链围绕一个纵轴形成螺旋状。 β —折叠片: 并行排列的几条肽链之间通过H键相互 连接,形成片层结构。
(3)三级结构
概念:Pr 分子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H键、离子键、 疏水作用力、范德华力等次级键的作用,进一步折叠卷曲 而形成的空间结构。
细胞学说主要内容: 1、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新细胞只能由原来的细胞分裂产生。 3、所有细胞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和代谢 活性。 4、生物体总的活性可以看成是组成生物体的各 相关细胞的相互作用和集体活动的总和。
第一章
一、元素组成
细胞的化学组成
C、H、O、N、P、S、Ca占细胞鲜重的99.35%,其中 C、H、O、N占96%,这7种元素以外的其它元素含量很少, 甚至痕量,但必不可少。 二、分子组成 生物体内主要含有以下一些物质分子: (一)水、无机盐 1、水
苯丙氨酸:Phe 苏氨酸:Thr
异亮氨酸:Ile
脯氨酸:Pro
赖氨酸:Lys
3、多糖
由很多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分支或不分支的长链 分子,是自然界数量最多的糖类。
( 1 )淀粉
由G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通式(C6H10O5)n,是植物 细胞中作为贮藏物质的糖。 直链淀粉: G之间以α -1,4-糖苷键相连,分子量从 几千到50万不等,没有支链,整个分子常呈 螺旋形,能溶于热水,遇碘变蓝。 支链淀粉:每条链中的G之间都以α -1,4-糖苷键 相连,但链与链的交接处以α -1,6-糖 苷键相连,分子量在20万以上,甚至可达 100万,不溶于热水,遇碘呈棕红色。
1、 Pr单体(氨基酸) 天然存在的Pr所包含的aa共20种,通式为: 共性: 一个α 碳原子同时与一个-COOH、 一个NH2 、一个H和一个R基相连,R 是可变的侧链。 R H C NH2 COOH
除甘氨酸外,所有天然aa的α 碳原子都不对称,即α 碳 原子同时与4个不同基团相连,因此也有D-aa和L-aa之分, 所有天然Pr都由L-aa所构成。 20种天然aa的名称及缩写:
第一部分
细胞和生物大分子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 1665.英.胡克(R.Hooke)用显微镜观察软木片,发现 蜂窝状小室,命名为“细胞”。荷兰.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首次发现活细胞。
1833.布朗(R.Brown)指出细胞核是植物细胞的重要 调节部分,最早认识到活细胞结构的作用。
环 式
CHO
D-葡萄糖 L-葡萄糖 H C
CHO
C H
OH
D型
R
R
L型
OH
天然葡萄糖都是D-葡萄糖。
2、寡糖(由少数几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 (1)麦芽糖(C12H22O11)
由2分子G脱水缩合而成,形成一个α -1,4-糖苷键, 具有还原性,是构成淀粉的基本单位。
(2)蔗糖
由1分子G和1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无还原性。
(1)核苷酸
① 组成核酸 ② 特殊功能
从水对生命活动的作用来看,水是最好的溶剂;同时也 是某些反应的底物。
此外,水的比热大,可使生物体的体温不至于因为周围 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急剧变化。 2、无机盐
(1)存在状态:一般以离子形式存在。
(2)作用 ①维持细胞渗透压 ②调节PH值 ③作为酶的辅助因子
④是合成某些有机物的原料
(二)糖类
一般用通式可表示为Cm(H2O)n,含C、H、O,一般比例 为1:2:1。包括单糖、寡糖、多糖。
磷脂分子头部极性、亲水,尾部非极性、疏水。
3、其它
(1)蜡 结构与脂肪相似,但组成蜡的醇和脂肪酸都是长链的, 而且醇是单羟基醇,多见于皮肤和羽毛表面、叶和果实的 表面以及昆虫体表,可防止细胞失水或防水。
(2)类固醇 (如:胆固醇、性激素、VD、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萜类 类胡萝卜素: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色素。
(4)其它多糖 几丁质:昆虫和甲壳类动物外骨骼的主要成分。 果胶:植物细胞胞间层的主要成分。 粘多糖:在腺体分泌液、血液、细胞膜表面都有分布, 细菌荚膜和细胞壁中也常有粘多糖。在机体内 常与Pr结合成糖蛋白,某些位于细胞膜表面的 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功能有关。 (三)脂类 1、中性脂肪和油 两者是同类物质,在动物中叫脂肪,在植物中叫油, 都由甘油和脂肪酸缩合而成,没有极性,高度疏水。
1835.F.迪雅尔丹(F.Dujardin)发现动物细胞内含物, 命名为“肉样质”。 1838.德.施莱登(M.Schleiden)《论植物的发生》一 文,指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标志细胞学说 形成。
1839.德.施旺(T.Schwann)《显微研究》,指出动物和 植物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进一步补充了细胞学说。(一般 认为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1858.德.微尔和(R.Virchow)提出“细胞来自细胞”, 发展了细胞学说,否定了生命的自然发生学说。 1880.魏斯曼(A.Weissmann)指出现在所有的细胞都有 一个共同祖先,细胞是连续发展的、进化的。 至此,完整的细胞学说形成。(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 发现之一)
精氨酸:Arg 组氨酸:His
2、肽和多肽
一个aa的α -氨基和另一个aa的α -羧基脱水缩合,形 成肽键,并生成相应的化合物二肽。同样还可以不断往肽链 上添加新的aa,肽链中有几个aa,就可以叫几肽。 肽:分子量≤1500
多肽:分子量>1500
3、 Pr空间结构 (1)一级结构 概念 :指Pr分子中多肽链的数目、多肽链之间的连接方 式和连接部位,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多肽链中 aa的数目、种类和顺序等。
化学因素:重金属离子、酸、碱、有机溶剂等
②Pr变性的表现 : 肽链的构象从有序的卷曲、折叠状态变为松散无 序;疏水基团外露;溶解度降低;失去结晶能力等。 (五)核苷酸、核酸 1、核苷酸、核酸的组成 (1)核苷酸 核糖 戊糖 核 脱氧核糖 苷 酸 含N碱基:A、T、G、C、U
核苷
磷酸
(2)核酸
由多个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 DNA:由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是双链分子。 核 酸 碱基:A、T、G、C RNA:由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一般为单链分子。 碱基:A、U、G、C 2、核苷酸、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饱和脂肪酸:C链上不含双键,常温下为固态。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C链上含一个以上双键,常温下为液态。
对于哺乳动物和人,有2种脂肪酸不能自己合成,必须 从外界摄取,即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人体的必需脂肪酸。
2、磷脂类 甘油的α-OH与磷酸结合成酯,另外2个-OH与脂肪酸 结合,这样就形成了最简单的磷脂——磷脂酸。如果磷酸基 团中的一个H再被胆碱取代,就形成卵磷脂,它是生物膜的 主要成分。 如果磷酸基团中的一个H被胆胺取代,就形成脑磷脂,与 血液凝固有关,同时也构成动物的膜结构。
1、单糖
(CH2O)n,n≥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命名: n从3开始增大,依次叫丙糖、丁糖、戊糖、己糖, 等等。 存在形式:
O
醛糖:末端C含有醛基- CH,如丙糖中的甘油醛,戊糖 中的核糖、脱氧核糖,己糖中的葡萄糖(G)等。 O 酮糖:链内C上含有羰基-C-,如丙糖中的二羟丙酮、 戊糖中的核酮糖、己糖中的果糖等。
许多单糖对生物体有重要作用,如甘油醛和二羟丙酮的 磷酸酯是细胞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核糖、脱氧 核糖分别构成RNA、DNA;G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也是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链式G和环式G的互换(P17):单糖分子中的醛基或 羰基,与另一个C原子上的羟基反应,就形成半缩醛。(以 环式为主) 船式构象: 椅式构象:
(4)四级结构 概念:由2条以上肽链构成的Pr 中,各条肽链的三级结构 在空间上的位置就是四级结构,即各条肽链以弱键相互连 接所形成的特定构象。
4、Pr的变构和变性
(1)变构作用 概念:含两个以上亚单位的Pr分子,如果其中一个亚单位 与其它小分子物质结合,使该亚单位和其它亚单位的构象 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整个Pr的构象和活性发生改变,这种 现象叫做变构作用或别构作用。 (2) Pr的变性 ① 概念:Pr 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其空间 结构被破坏,失去生物学活性,这种现象叫Pr的变性。 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高温等
(1)含量
不同生物含水量不同,通常占体重65~90%;一般水生 生物和幼年动植物含水较多;同一生物不同部位含水量不同, 柔软组织,如肌肉、脑髓含水70~80%,骨骼含水20~25%。 (2)存在形式
①游离水:以游离态存在,可作为溶剂。
②结合水:与Pr等物质紧密结合,参与生物体的构成。
(3)重要性
从生命发展史来看,最初的生命产生于水环境,后来 一部分生物仍需在水中生活,另一部分生物逐渐减小对水 环境的依赖性,但没有一种生物能完全脱离水而生存。
(2)糖原
是动物细胞中以贮存状态存在的多糖,又称动物淀粉, 在肝脏和肌肉中含量最高,分别称肝糖原和肌糖原。
肝糖原与调节血糖浓度有关;肌糖原在肌肉剧烈运动时 迅速水解成G,保证肌细胞有充足的能量。
糖原在结构上与支链淀粉相似,分支比支链淀粉多,分 子量也比支链淀粉大,遇碘呈红褐色。 (3)纤维素 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自然界分布最广、 数量最多的多糖。 没有分支,由G脱水而成,但连接G的是β -1,4-糖 苷键。(人体淀粉酶只能水解α -1,4-糖苷键,不能水解 β -1,4-糖苷键)
视黄醛:是VA的氧化物,与动物的感光活动有关,人 缺乏时易患夜盲症。 VE:又叫生育酚,具抗氧化作用,与动物的生殖功能 和抗衰老有关。 VK: 与凝血作用有关,缺乏时容易皮下和内脏出血。
(四)Pr
是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Pr就没有 生命。
元素组成: C(50~56%)、H(6~8%)、O(19~24%)、 N(13~19%)、S(0~4%),有些Pr含P,少数 Pr含Fe、Cu、Zn、Mo、Mn、Mg、Co等金属元素。 各种Pr的含N量均接近16%,可用于估算样品中的Pr含量。
(2)二级结构
① 概念: 指Pr分子中的肽链向单一方向卷曲而形成的有 周期性重复的主体结构或构象。 维持Pr 二级结构的作用力:H键 ② 种类: α —螺旋:肽链围绕一个纵轴形成螺旋状。 β —折叠片: 并行排列的几条肽链之间通过H键相互 连接,形成片层结构。
(3)三级结构
概念:Pr 分子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H键、离子键、 疏水作用力、范德华力等次级键的作用,进一步折叠卷曲 而形成的空间结构。
细胞学说主要内容: 1、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新细胞只能由原来的细胞分裂产生。 3、所有细胞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和代谢 活性。 4、生物体总的活性可以看成是组成生物体的各 相关细胞的相互作用和集体活动的总和。
第一章
一、元素组成
细胞的化学组成
C、H、O、N、P、S、Ca占细胞鲜重的99.35%,其中 C、H、O、N占96%,这7种元素以外的其它元素含量很少, 甚至痕量,但必不可少。 二、分子组成 生物体内主要含有以下一些物质分子: (一)水、无机盐 1、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