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分子和原子课题课题分子和原子(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知道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用品仪器烧杯。
药品品红溶液、浓氨水、酚瞅溶液其它学案、课件等环节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情景导入问题:人们常说: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飘香人团圆。
现在正是农历八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花为什么会“飘香” ?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学生思考、讨论。
板书:课题1分了和原了自主学习问题1: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物质是由哪些微观粒子构成的?问题2: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的基本性质有哪些?问题3:为什么会墙内开花墙外香?物体为什么存在热胀冷缩的现象?学生阅读圈划。
教师检查学生预习及学案自主学习完成情况知识点1: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问题1实验3 - 1:品红的扩散: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观看或演示实验3—1学生实验,观察现象,思考讨论。
让学生感知到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培养学生抽彖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现象:品红在水中迅速扩散,但较长时间后才扩散均匀。
探结论:说明品红是由极小的微粒构成的。
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向水小运动,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究问题2微观粒子是不是真实的存在扩散的现彖。
与的呢?观看视频材料:微观粒了是真实存在的。
引导学生建立微粒观,确立交物质确实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小结:分了、原子是真实存流知识点1:分子的基本性质问题1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在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目标】1.仪器药品结合生活中经验、化学史和探究实验现象,认识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及微粒的性质。
2.通过化学史和原子结构模型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也可以转变为离子。
4.结合学习过的物质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知道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5.了解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课题1 分子与原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2.结合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分析现象,初步认识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3.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观看不同大小的微观粒子图示和原子操纵技术,感受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和小的特征。
4.通过对比品红在冷热水中扩散实验及探究氨分子运动实验,基于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初步认识分子运动的性质。
5.通过酒精与水混合体积变小的实验,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初步认识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第二单元的学习认识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背后是什么,结合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学生知道有原子的存在,但未形成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观念。
本单元是学生认识物质从宏观视角进入微观视角的开始,通过学习进一步构建学生的微粒观。
【教学准备】1.品红(红墨水)和演示氨水的扩散实验仪器药品2.酒精和水的混合的演示实验仪器药品3.空气和水的压缩分组实验仪器药品4.原子、分子模型,多媒体视频【教学过程】课时安排主题1 分子和原子 3 课时主题2 元素 2课时主题1 分子和原子引入:大家闻闻我们校园里飘着什么花香(桂花香)?花香的原因是什么?【活动一】寻找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证据学生讨论 + 多媒体展示生活经验 : 酒香不怕巷子深;糖块放到水里会“消失”水变甜了;6000L 氧气可以压入40L钢瓶中。
【查阅资料】化学史:1.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皆由大量极微小的、硬的、不可穿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构成。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课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课题1。
2、教材的地位和和作用:①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是学生继续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是化学与物理、生物的一个结合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蒸发、挥发、扩散等宏观现象。
学生分析:分子和原子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陌生,在物理课中已有所涉及。
但是,并没建立准确的概念。
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粒子,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因此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以来的第一次分化点。
所以如何让学生能比较轻松愉快地接受微观知识,对后续学习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即宏观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宏观现象来想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的概念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教法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没有认识,但是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所体会,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学习中体会到要想掌握一门科学知识,必须有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应多联系一些生活实际、多运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手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力求在学生脑海里建立分子观,运用分子的特征,辨析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的事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动画或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原子的重要性。
2.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化学反应等,让学生认识到原子的存有化学反应?”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原子是什么?”,“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通过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知识,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的方式也有助于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和分享,提高课堂实效。
4.反思与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学生自主调整学习策略。通过定期进行评价,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探究原子的基本性质和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和问题,让学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原子世界的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3.在讲解原子和分子的关系时,我会通过实验或动画展示分子和原子的转化过程,让学生理解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讲解完原子知识后,我会设计一些讨论题目,如“原子的结构对物质的性质有何影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并帮助他们解决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感知原子的重要性,通过讲解、讨论、总结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的知识,提高化学素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得当,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原子》教学设计
2.针对学生在元素周期表掌握程度上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自信心。
3.引导学生关注原子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对物质的变化、分类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尚不深入。此时,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抽象的原子理论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构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起原子内部结构的逻辑框架。
-采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定期进行符号书写的小测验,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创设情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原子理论的应用,逐步克服理解上的困难。
3.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与策略:
-采用启发式教学,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深化。
-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演示、在线互动平台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单元课题1_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一课时)陈洁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探究分子的性质。
(3)使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理解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微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实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2)逐步提升抽象思维的水平、想象力和分析、推理水平。
教学重点1.从宏观现象,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与原子的概念。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活动探究→学生讨论→总结归纳。
教具准备课件、品红,水、烧杯、三个相同的小烧杯、一个大烧杯、量筒、蒸馏水、酚酞试液、浓氨水、酒精、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多媒体图片1.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假如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走到花园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的香气?[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因为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
并用这个没想来解释上述问题。
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过渡]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分子的存有。
一、分子的存有[过渡]请大家仔细观察以下实验……[实验]向盛行水的小烧杯小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品红的量一定要少。
品红的扩散现象极易观察,但从放入水中到扩散均匀需时间较长。
能够留一两份让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
用温水做这个实验,时间可缩短。
[可观察到的现象]品红在水中迅速扩散,但较长时间后才扩散均匀。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组成的神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一、教课目知与技术1、物是由分子、原子等细小粒子组成的2、原子是化学化中的最小粒子3、原子与分子的系与区程与方法1、通学生熟习的平时象提出,引学生思虑,来研究微世界,分子和原子2、通宏象的,把微世界的研究引向深入,引学生用分子、原子的点剖析比两种化,一步从化学化中分子与原子的特点,形成看法感情度与价1、增学生微世界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激学生学化学的趣2、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的能力、想象力和剖析、推理能力二、教课要点、点要点:从宏象微粒子的运,形成原子的看法点:抽象思的培育三、教课准水分子、氧分子、分子,氧化汞的分子模型四、教课程教活学生活意[引入]察、剖析上我学了分子, 知道分子是保言表达:一个水分子持物化学性的最小粒子。
那么在是由二个原子和一个用模型把微粒直地来察并表述水分子、氧分子、分子氧原子组成的⋯⋯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的分子模型。
而后回想电解水的实验,思虑:在模型的帮助下,剖析、用宏观的模型解说微观1. 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议论、推理在化学变化的现象 , 加深对微观概解有什么不一样?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念的理解2.能够推论在化学变化中 , 发生变化的况。
是分子仍是原子 ?为何 ?[ 详尽解说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理解加深对微观看法的理解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损坏成原子,原子从头组合成新的分子学完本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用分子原子的看法解说:小结收获经过小结、练习,使知1、氧化汞受热分解;沟通领会识形成脉络,使学生初2、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学生讲话步进入微观世界3、混淆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一样?作业:课本 P52 3 ( 2)( 3)(5)( 6)板书设计课题 2分子的原子第二课时用分子、原子的看法解说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原子不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魔术“消失的水”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提问:“水为什么会消失?消失后变成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2.教学内容关联
-通过魔术现象,引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使学生对微观世界产生兴趣。
-强调化学研究的微观领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分子与原子的性质、表示方法等展开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2.教学内容关联
-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加深对分子与原子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分子与原子的性质。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分子与原子的相关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其学习进度,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奥秘。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铁的生锈等,引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重点难点】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内容一分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48-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分子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讨论交流】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温馨点拨】1.(1)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2)溶液变成红色;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3)没有必要,此实验已经做过。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名师归纳】分子具有以下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
【反馈练习】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A)A.柳絮纷飞B.花香四溢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3.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B)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学习内容二原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分子和原子教案
【演示实验4】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用手指堵住针头口,推压活塞,感受推压的难易。
【小结】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巩固练习】
1、水的三态变化可用分子的哪些知识解释?
2、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3、打气筒能将气打入车胎或蓝球中的原因。
【课堂练习】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纯净物
反思小结、总结交流:
你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有哪些收获或感受?请说出来。
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及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回答:闻到了花的香味,但看不见这种物质。
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猜想
学生观看放映
分子是客观存在的
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和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一中国
思考
过程
方法
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情感
态度
1.通过物质具有可分性,进而认识分子和原子可分与不可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教育。
2.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
4、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投影]图3—10几种分子的模型
【板书】5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氧气,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空气中也有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有氧化性吗?那么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板书】6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和原子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一、教材内容分析(一)、课程标准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2、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通过对日常生活实例的介绍和小组实验探究,讨论等方法,学会自己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生活现象。
(二)、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课题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宏观世界的变化之后,迈向微观世界的变化的开端,开始初步探究构成物质世界的奥秘。
本节课是学生形成微观想象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学式和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保障,因此本节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主要是通过看得见的现象来认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对于物质变化的内在实质比较陌生,本课题的内容也比较抽象。
但是学生在物理和生物学科中对于物质的微观构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等,加上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因此教师只需通过实验、Flash动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等将抽象的东西多加具象化,学生也不难理解。
(二)、思维特点本次课的授课学生为九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初步学习化学,接触化学实验,对于他们而言,通过自主探究来得出结论具有一定的热情和好奇,并且他们乐于追求自我表现,求知欲强,但是看待问题有大多只停留于表面现象,缺乏深思,因此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观察得出结论,以及理论联系实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可以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微粒的基本特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讨论,并做好记录。
4.交流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这一环节,我将设计一些有关分子和原子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1.选择题:设计一些选择题,测试学生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理解。-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分子和原子的奥秘。
-结合实验和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微观粒子形象化,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心得,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教学过程设想
-导入新课: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思考。
九年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微观粒子有一定的认识,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对他们来说仍较为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程度:大部分学生对微观粒子有一定了解,但对其具体概念和性质掌握不牢,需要通过具体实验和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上课前。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这一环节,我将详细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1.分子的概念与性质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组成,可以是相同原子或不同原子。
-分子具有以下性质: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
2.原子的概念与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三、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有关分子和原子的选择题、填空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
首先将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课题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水的蒸发、凝结和挥发)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他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证明略作描述,确立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
然后通过氨的扩散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利用这一结论对前述现象作出了具体的解释。
这段解释既有将古人的物质由微小粒子组成的猜想具体化的作用,又有如何运用微观粒子运动规律来解释宏观现象的示范作用。
关于分子间有间隔的内容,教材没有安排有关实验,只是从对同质量的物质三态状况下体积不同及热胀冷缩等宏观现象作解释的同时,确认了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
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题,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始的。
在第一、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另外在物理中已经学过了物质的三态变化及体积的变化情况。
他们会以燃烧、分解、化合、扩散、蒸发、溶解、热胀冷缩等化学、物理学概念来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加以解释,而对物质的内在变化及其原因却很少接触。
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到,学生在刚学习完水的电解实验后,迫切想知道水为什么会变成氢气和氧气,他们对微观世界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这为分子和原子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教学基础。
同时在前两单元学习过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2.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增强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五、【课型】新授课六、【教法与学法】教法:讲解法、演示法、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七、【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糖块放到水里就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就能作出回答。
(二)探究新知【过渡】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3-2】品红溶于水【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讲解】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为了解释这类现象,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
这些微小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阅读】现代科学技术已能把分子、原子放大几十万倍而呈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看教材49页图3-2和图3-3【讲解】这两幅图都证明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
【过渡】有谁直接用肉眼看见过分子?(生答:没有见过)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生答:因为分子很小)分子到底有多小?下面我们结合一些事实来想象一下。
【阅读提示】一滴水很渺小,小小的一滴水中大约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请在教材48页最后一段中上找一找。
(生答:1.67×1021个水分子,约合17万亿亿个。
)【过渡】17万亿亿是个什么概念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8页最后一段第2-3行。
【讲解】有人做了这样的计算:如果一个人每口喝下一亿个水分子,每秒钟喝一口,要想把一滴水全部喝到肚子里去,竟需要五十万年的时间。
【提问】由此同学们可以想象到什么?【抽生回答】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应该都非常小。
【阅读提示】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有多大,大家在教材上找一找。
(生答:大约是3×10-26Kg。
)【讲解】可见分子的质量真的是非常小。
【讲解】下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图3-3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汉字“中国”,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其中笔画的线条宽度为10nm。
如果用这样大小的汉字来书写《红楼梦》一书,只需小拇指指甲的1/20那样小的面积,就可写进全书的内容。
【讲解】由此可见,分子和原子非常小。
【板书】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过渡】分子除了具有“很小”的性质以外,还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教材49页“探究”活动的内容。
【观察并介绍】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展示酚酞试液)这是它的溶液,是什么颜色?(生答:无色)酚酞遇到氨水这样的碱性物质会变成红色。
【活动与探究】步骤一、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抽生描述】溶液为无色步骤二、取烧杯A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抽生描述】酚酞溶液遇到氨水变为红色。
步骤三、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
【抽生描述】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烧杯B中的溶液仍为无色。
【提问】1.将浓氨水滴入装酚酞溶液的试管中,酚酞溶液遇到氨水变为红色,说明什么?(生答:酚酞与氨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2.在接下来的实验中,酚酞溶液并没有与浓氨水接触,而酚酞溶液变红了,说明什么?(生:分子在运动。
师:看来氨分子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着氨分子飞到了酚酞溶液中。
)【激趣比喻】分子是不安分守己的,所有的分子都患了一种通病:多动症。
这就是分子的第二点基本性质: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解释】1.走到花圃会闻到花的香气。
2.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
3.把品红放在静置的水中,整杯水会慢慢变红。
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
【过渡】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呢?下面我们做实验。
【补充实验1】把品红放入热水中。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抽生描述】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得很快。
【讨论】说明什么?【小结】温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的速率加快。
【解释】晾晒在空气中的湿衣服,夏天和冬天、晴天和阴天哪种情况更容易晒干?为什么?【抽生回答】夏天和晴天更容易晒干。
因为夏天和晴天较冬天和阴天温度高,水分子能更快地扩散到空气中去,【过渡】下面我们继续来探究分子的性质。
【设疑】12.5毫升水和12.5毫升酒精混合后,你认为它的总体积应该是多少?【过渡】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看视频。
【观看视频】2.5毫升水和12.5毫升混合。
【讨论】所得溶液体积小于25毫升。
这说明什么?【抽生回答】说明酒精分子之间和水分子之间都有空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合时,有的分子挤占了空隙。
【讲解】这就好比一只麻袋装满了土豆,此时在这只麻袋里还能倒进去大米。
【观察】刚才我们由实验得出了“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结论,下面我们回过头再来观察图3—2苯分子的图像,大家观察图中苯分子和苯分子之间有没有间隔?【板书】分子之间有间隔。
【讨论】在一个烧杯中加入一些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液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生答:升高)在烧杯外壁沿着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糖块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为什么?这时液面比原来的水平线低,这是为什么?(生答: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是因为糖分子扩散到水中去了,液面比原来的水平线低是因为糖分子扩散到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中去了。
)【过渡】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是否受温度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做实验。
【补充实验2】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
【抽生回答】变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讨论】这说明什么?【抽生回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提问】如果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怎样的变化?【抽生回答】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减少。
【讲解】这就是热胀冷缩现象的微观实质。
【解释】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抽生回答】夏天气温高,分子之间的间隔会增大很多,气体的体积会增大很多,气打得太足容易爆胎。
【追问】如何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抽生回答】物体受热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体积会增大,物体遇冷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体积会减小。
【过渡】不同状态的物质,它们分子之间的间隔有没有差别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抽生演示】用注射器抽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用手堵住针头口,推压活塞,感受推压的难易。
【提问】感受到什么?说明什么?【抽生回答】感觉到空气比水容易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对较大。
【结论】气态物质的分子之间有相对较大的间隔,而固态、液态物质的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对较小。
【解释】1.为什么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在受压情况下气体液化,分子间的间隔会怎样变化?2.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是否体积相同?为什么?3.为什么木头难以压缩,而篮球、排球却可以压个坑?【提问】甘蔗糖,苦瓜苦,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这些现象这说明什么?【抽生回答】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追讲】如果是同种分子,性质当然相同。
(三)达标检测1.我能判断(1)分子很小,它没有质量。
()(2)分子只有在加热时才运动。
()(3)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
(4)气态物质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态物质的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固态物质的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5)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2.我会选择⑴一个装有开水的热水瓶有时瓶塞会被顶开的原因是A.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B.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增多C.水分子变大了D.水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体积膨胀⑵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体积极小D.分子间有间隙3.我会填写如右图所示,当抽去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最后,上下两瓶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