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首先将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本课题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水的蒸发、凝结和挥发)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他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证明略作描述,确立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氨的扩散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利用这一结论对前述现象作出了具体的解释。这段解释既有将古人的物质由微小粒子组成的猜想具体化的作用,又有如何运用微观粒子运动规律来解释宏观现象的示范作用。

关于分子间有间隔的内容,教材没有安排有关实验,只是从对同质量的物质三态状况下体积不同及热胀冷缩等宏观现象作解释的同时,确认了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

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题,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始的。在第一、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另外在物理中已经学过了物质的三态变化及体积的变化情况。他们会以燃烧、分解、化合、扩散、蒸发、溶解、热胀冷缩等化学、物理学概念来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加以解释,而对物质的内在变化及其原因却很少接触。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到,学生在刚学习完水的电解实验后,迫切想知道水为什么会变成氢气和氧气,他们对微观世界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这为分子和原子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教学基础。同时在前两单元学习过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2.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解法、演示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七、【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糖块放到水里就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就能作出回答。

(二)探究新知

【过渡】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3-2】品红溶于水

【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讲解】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为了解释这类现象,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这些微小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阅读】现代科学技术已能把分子、原子放大几十万倍而呈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看教材49页图3-2和图3-3

【讲解】这两幅图都证明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

【过渡】有谁直接用肉眼看见过分子?(生答:没有见过)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生答:因为分子很小)分子到底有多小?下面我们结合一些事实来想象一下。

【阅读提示】一滴水很渺小,小小的一滴水中大约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请在教材48页最后一段中上找一找。(生答:1.67×1021个水分子,约合17万亿亿个。)

【过渡】17万亿亿是个什么概念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8页最后一段第2-3行。

【讲解】有人做了这样的计算:如果一个人每口喝下一亿个水分子,每秒钟喝一口,要想把一滴水全部喝到肚子里去,竟需要五十万年的时间。

【提问】由此同学们可以想象到什么?

【抽生回答】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应该都非常小。

【阅读提示】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有多大,大家在教材上找一找。(生答:大约是3×10-26Kg。)【讲解】可见分子的质量真的是非常小。

【讲解】下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图3-3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汉字“中国”,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其中笔画的线条宽度为10nm。如果用这样大小的汉字来书写《红楼梦》一书,只需小拇指指甲的1/20那样小的面积,就可写进全书的内容。

【讲解】由此可见,分子和原子非常小。

【板书】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过渡】分子除了具有“很小”的性质以外,还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教材49页“探究”活动的内容。

【观察并介绍】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展示酚酞试液)这是它的溶液,是什么颜色?(生答:无色)酚酞遇到氨水这样的碱性物质会变成红色。

【活动与探究】

步骤一、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抽生描述】溶液为无色

步骤二、取烧杯A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