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素材格三: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材格”写作训练之三:儒•释•道
素材示范
儒家思想的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知其不可而为之,讲的是入世;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之法治国做事,讲的是出世;佛家,强调自身修养,以求来世幸福,讲的是超世。
——网络论文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这譬喻是有其理由的。
——南怀瑾语录
【素材格解析】
我们的思想处处存在着儒释道的影子,因为千年前的先哲们已经将这样的文化密码镶嵌在我们的基因里;我们的行动时时在受儒释道思想的支配,因为先贤们的睿智创造性地参悟着炎黄子孙的生存法则。
我们的写作正在以思想为经线、以行动为纬线立体交叉地进行着,因而,儒释道类素材是一种富有穿透性、囊括性的作文题材。
作家文章
孔子心和庄子气
张云广
时近中秋,一场冷雨下过,天色已近黄昏。
邻居家的老榆树上,数只麻雀正梳理着翅膀下和尾巴上有些潮湿的羽毛,神情悠然而专注,还不时惬意地叽喳几声,像极了庄子眼中和笔下的风景。
天空,随风而动的灰色云层下,几只燕子在空中忙着捕食,再过不了多久,它们就要跋山涉水飞往南方了。用羽翼追求梦想丈量天下,一路奔波劳顿如当年周游列国的孔子。
麻雀与燕子,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庄子与孔子,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
常常忆起老家的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大爷,算来他今年已经66岁了吧,都在城里上班的儿女曾无数次劝他离开农村进城居住,却被他一次次一口回绝。他吹的小曲隔着老远就能听
见。他喜欢一个人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看大豆的长势,摸摸高粱的结节,听听蟋蟀的弹奏,望望远处的羊群,满心盛开的都是满足与愉悦。他是一个典型的村庄留守者,正如那群麻雀,只在村庄和村庄附近鸣唱,任寒暑易节春秋暗换。
只是,自然界中有界限分明的麻雀和燕子,当今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中却很难觅到纯粹的庄周和孔丘。孔子的入世进取激励我们在事业的疆场上驰骋拼搏,庄子的出世无为却能给欲火过旺的心灵降温,降低飞行的高度,还心态以平和安宁。
有一位朋友上班时被同事称为工作狂人,就连中午在单位吃午饭时与饭友谈论的话题都是下一步的计划,计划一旦制定就不折不扣地执行。但一回到家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脱掉工作装,换上休闲服,下厨做菜无不精通,侍弄花草无不在行,每逢节假日常常开车带上家人流连于山水之间,登东皋以舒傲,临清流而小酌,即使不能远行也要起个早走出家门去广场上打个太极或抖抖空竹,生活被他调剂得有张有弛有滋有味,人也活得抖擞高效。
怀一颗孔子心,染一身庄子气,在天做飞燕,落枝成麻雀,舒放自如高下皆宜,既如君子般自强坦荡,又如隐士般自在逍遥。如此,日子就能演绎成一门生活化的艺术,一路前行的风景更是值得期待。
【素材格解析】
本文是谈人的生活态度的,作者推崇一种上班工作中积极忙碌下班后休闲舒适的生活艺术。文章的选材很值得我们借鉴。除了写农村老大爷和一位工作狂人的同事之外,作者主要是运用了孔子和庄子两位历史名人,进而将两位名人的儒家观点和道家观点引入文中,而且还运用了一个燕子和麻雀的比喻。正是恰当地运用了儒家和道家这个素材,才使得文章构思新颖,内容丰富,含蓄迷人。
文题示范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哦,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教师下水
面对毒树
刘德福
就像一句俗话说的那样,“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社会如此之大,什么样的恶人、什么样的丑事、什么样的难题都有,也许你正穿行在这样的毒树林中。
一种人大老远就绕道而行,因为他怕中毒,这是那些道家们。他们觉得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世界是痴人说梦,弄不好,还把自己也给污染了。庄子曾在濮水垂钓,楚王派人请他出来做官治理国家,庄子说,自己宁可做一只在烂泥中摇头摆尾的乌龟,也不愿意做一只被囚禁在宫殿上死去后做展览物的神龟。自己的泥再黑,也是干净的,而皇帝的笼子和宫殿再好,也是有毒的,这就是庄子等道家隐士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
一种人会把毒树砍掉,以绝后患,这是那些法家们。韩非和李斯等法家们向秦国统治者提出,要想让那些儒生们闭嘴,不再随便地议论朝政,也就是不再放“毒”,最好把这些儒生杀掉,斩草除根,这些还不够,将这些儒生们写的书,记载他们言论的出版物都焚毁,这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法家对付“毒树”的方法。当然,得天下的统治者无疑都是用这种方法铲除反对者的,这种方法既有效又过瘾,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不管谁对谁错,反正失败者你就是“毒”树。不过也有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把项羽这棵大“毒树”放在《史记》中当作一棵栋梁,这种眼光真的是不简单呀!
佛家以慈悲为怀,他们见到毒树不是消灭,而是将他们弄到寺庙里面,他们怕毒树在人世间危害世人,于是有了佛家圣地,有了山水绝佳处的庙宇,在那里让这些毒树们超度,劝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寺宝刹成了“排毒养颜”之所。于是又有了佛家教义,说“这个戒,那个规”,“注明此毒会害人”,还要给你在秃头上点上两排香火点,这其实就是排毒的标记。但是,我们看到了,有些毒树被感化了,成了洁净之树,而也有很多毒树,最终还是将毒素释放给人间。
儒家就不同了,他们的学说首先出现在礼崩乐坏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布满了毒树,太好了,“知其不可而为之”,于是开始研究毒性和毒素的成分,是啊,这些毒树,一缺少“礼”,二缺少“德”,其实是少“仁”,于是,“为政以礼,为政以德,克己复礼为仁”……这些救济世界的一个个药方,从孔子,从孔子的学生,从孔子的追随者的手中开出来。这样的药方,一直服了好几千年,又从中国传到了外国……
面对社会这棵有毒的树,公说公理,婆说婆理,你还有哪些思考和方法,不妨交流一下,说不定我们一起研究、实践,也会弄出一个什么“家”,什么“流派”来呢!
【素材格解析】
题目的材料是对待毒树的态度的,这几种态度恰好和儒家、道家、法家、佛家的主张相似,于是,就将这几家的主张和事例引入文章中来,使文章既有新意,又有深度。
学生习作
出淤泥必染之
陈旭东
到了初中,我惊奇地发现:自主的时间仿佛就像能源一样正在被不断掠夺,而自己应付的作业却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