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95955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5.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第1篇】桥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旨在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进行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自读自学,主动探究,养成乐于阅读的好习惯。
在深研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以情激情;以读为本,学生画出描写老汉形象的句子,作批注,谈感受——入情入境,细品词句;启发想象与联系实际相结合,洪水来临时,人们的表现,白发老人来祭奠老汉和儿子时的情景——读写迁移,笔触情发,突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有关“山洪暴发、洪水肆虐”的视频。
2.准备课文配乐朗读,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边读书,边作批注,将自己读书的疑问写下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1.多媒体课件播放98年抗洪抢险的画面,(《为了谁》配乐)老师深情地配画外音:这就是98年的那次百年不遇的洪灾中的几个画面,那次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孩子们,看了这几个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吗?(孩子们畅谈感悟:有的责怪大水的无情,有的赞叹解放军的英勇无畏。
在他们情感的表达中,自然导入课题。
)2.导入:是啊,解放军用他们的胸膛筑起了一堵墙,用他们的肩膀搭起了一座桥!洪水无情人有情,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也涌现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孩子们,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难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以“桥”为题?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桥。
设计意图:深情的旋律,熟悉的画面,感人的场景,动情的描述,把孩子们一下子带进了文本,让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情境中唤起了孩子们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加深了与文本的对话,激发了他们的情感渴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互助,小组交流,展开学习。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卡。
13《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3《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052b7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5.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会写“咆、哮”等8 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 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3. 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 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体会老支书的高尚品质,理解题目“桥”的含义。
-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三、教材分析《桥》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小说”,单元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 内容方面:本文讲述了一位老支书在洪水肆虐时,为了保护村民,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用自己的生命为村民筑起了一座生命之桥的感人故事。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通过描写洪水的凶猛和村民们的惊慌失措,衬托出老支书的镇定自若和英勇无畏。
- 表达特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同时,通过对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此外,环境描写也为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五、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3 分钟)- 播放洪水爆发的视频片段,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洪水的凶猛和破坏力。
- 提问:如果你身处这样的洪水之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引出课题“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思考这座“桥”在文中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 分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等词语的意思,如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结合生活实际、直观演示等。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a2f7ed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b.png)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3.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对老支书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生字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找出描写雨、洪水、桥的句子,感受当时的情势危急以及人们紧张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1,展示桥的图片。
同学们,这些图片上画的是什么?(生回答:桥)2.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板书:13桥),看到课文题目,你们来设想一下这篇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过的课文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课文中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出示课件2:1.圈画生字新词,掌握8个会写字。
2.理解下列词语: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拥戴、沙哑、党员、呻吟、废话、吞没、猛然。
3.出示课件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4.出示课件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在一次山洪暴发时,一位老汉沉着冷静地指挥乡亲们先过桥,而他和儿子却英勇献身的事。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
5.出示课件5,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层:突遇山洪(第1~6自然段);疏导撤离、安全过桥,桥塌牺牲(第7~23自然段);老人祭奠,揭示关系(第24~27自然段)。
13《桥》(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3《桥》(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a902c2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0.png)
部编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桥》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说,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作者在文中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感受环境描写对衬托人物的作用。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感知老支书的美好品质;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法、读写结合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课题1.师生共读《英雄的黎明》,相机提问:这里“他”指的是谁?2.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支书,走进小小说《桥》。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课要有好的开端。
”师生有感情地共读一首与本课相关的小诗,引起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回顾课文,知情境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情节?(板书:情节)2.结合情境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回顾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知新”打好基础。
)三、走进老汉,悟形象1.小组合作学习,想一想: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描写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批注在空白处。
(板书:人物)2.交流感悟,引读体会。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①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老汉?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沉着冷静;神态)②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是一位沉着冷静的老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桥》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桥》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fc0c7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a.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桥》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桥》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镇定地指挥村民跨越一座窄窄的木桥逃生,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的感人故事。
文章在表达上有三大特点:一是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三是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紧张的气氛。
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能够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对于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写作手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在情感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容易被故事中的英雄事迹所打动,但可能难以深入体会在生死抉择面前人物的高尚品质。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中的情境有一定差距,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咆哮、狞笑、拥戴”等。
-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掌握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环境描写的句子,理解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老支书的形象特点,提高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 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环境描写所营造的紧张气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勇于担当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1. 分析老支书的形象特点,理解他在生死抉择面前的高尚品质。
2. 体会文中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结尾处“似乎想说什么”的深刻含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 4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 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5bf5e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e.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桥》是一篇微型小说。
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
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
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本文语言简短凝练,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因此我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1、教师准备“表现山洪暴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及令自己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认真读一读。
【设计特色】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
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教案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d30bc4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a.png)
第13课《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理解“桥”的象征意义。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增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桥”的象征意义,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难点: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自己对“桥”的看法和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身边的桥,激发他们对桥的兴趣和认识,为后续课文的讲解做好铺垫。
2. 呈现: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同时,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扫清阅读障碍。
3. 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对“桥”的象征意义的阐述,让学生理解“桥”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连接过去和未来的象征。
同时,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性光辉。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谈一谈对“桥”的看法和认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归纳: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进行归纳总结,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讲授法、互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2. 使用PPT展示课文内容、相关图片和时代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 配合板书,将讲解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造句、连线等练习,巩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思考题,如“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撰写小论文或进行口头演讲。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小论文或口头演讲的质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5b79e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9.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反思第【1】篇〗在《桥》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情况紧急的句子和描写老支书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然后让学生认真把课文读进去,从全篇着手,走进当时那个令人惊心动魄的黎明。
在《桥》的备课中,我把自己假设为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回答和提出问题。
比如,如果学生没有找当时描写雨大的句子怎么办,我要用怎样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到文章中描写雨大的段落;学生没谈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我怎样引入等。
总之我把自己能想到的答案问题以及引导衔接的语言都写了下来,记了下来。
另外我还要找到课文中可以朗读表达感情的朗读点。
既要读还要读出新意读出效果,我设计了师生对读对话(7~13段)、换词读(把小伙子一词换成儿子14~23段)。
完成《桥》的教学后,觉得有些遗憾,就是课文的结尾的处理,首先是结尾写法的好处,由于时间的关系,显得走了过场,没有起到对学生今后的习作指导的作用,其次课中在体会老汉形象时学生已经理解了一些,但结尾如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多。
这样党员的形象就鲜明的树立起来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反思第【2】篇〗《桥》在教学中我至少讲过两遍,但是每次讲完都觉得效果并不理想。
面对生死关头的紧迫,学生们并没有体验过,无法理解危机情况;而父母尤其是内敛的中国父母,对于孩子深沉的爱,有些需要细细品味才可见。
这些对于学生理解这篇课文都产生了障碍。
但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让孩子对课文的内容有了直观的理解。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第一课时一般是生字和课文大意,这篇文章两个课时同等重要。
第一课时我安排的是对于洪水的理解,借助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洪水到来时的猛烈,逐渐上涨的危险,作者特殊的写作表达手法。
这些都为第二课时做了铺垫。
当我把课文段落放在屏幕上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吸引过来,他们很快的找出来人们惊慌失措的重点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23250b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9.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研究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研究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9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读了解梗概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1、2:出示课题】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导入新课(一)检测生字词预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狂嗥、嗟叹、祭奠”等。
【课件3】生字:XXX淌哑揪呻废词语: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跌跌撞撞搀扶祭奠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谈话导入{}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三、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3.根据故事产生、发展、、结局给课文分段。
【课件4】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四、研究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桥》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桥》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406f7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6.png)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面临危险时,有人挺身而出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课文中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精神。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桥》的情节、背景,学习了修辞手法和生字词。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教授《桥》这一课时,我深感课文所传达的共产党员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课堂上,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能够体会到这种精神的力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桥》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桥》是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章内容主要包括:通过预习,了解作者和背景;掌握生字词,如磅、礴、咆、哮等;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英勇行为;体会课文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出的紧张、惊险的气氛;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探讨和感悟课文所传达的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掌握:学生需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磅、礴、咆、哮等,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课文内容理解:学生应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英勇行为,体会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精神。
-写作手法分析:学生需学会分析作者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对文本的鉴赏能力。
部编六年级上册《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六年级上册《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882ed5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1.png)
部编六年级上册《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首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
这座桥梁不仅是作为建筑物的桥,是村民逃生的桥,更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在语言积累、阅读上已经具备了一定能力,能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但学生对联系环境描写来感受人物想象还比较陌生。
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获得一定的阅读经验,在交流中进行梳理和提炼。
同时安排迁移运用,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进一步巩固学习经验。
课时目标:1.会写“咆、哮、嗓”等8个生字,会写“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等12个词语。
2.借助主要人物、关键情节,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研读课文,抓住人物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感悟老支书舍己为人、不徇私情、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
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借助主要人物、关键情节,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老支书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引导法学习方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河南和安康洪灾视频教学过程:一、解读主题,兴趣导入1.了解主题。
简单介绍小说体裁文体知识。
(出示单元导语: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2.明确任务。
读读单元要求,明确阅读要求。
(指名交流,板书——读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环境写小说:发挥想象)3.兴趣导入。
《桥》这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
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小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64ee2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9.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等词语。
有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以三组词语贯穿全文,将洪水肆虐、人们惊慌失措与老汉镇定从容形教学目标成鲜明对比。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用具:课文插图,复印文字片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为了谁》):同学们,你们听,听过这首歌吗?它歌颂了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们。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歌颂的也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一个老汉,可是课题却是——《桥》,(板课题)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正音。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二、再读课文,理解大意1、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本文分为四部分,怎样分?三、感悟文中表达的一大特色,描写雨水和山洪的句子师:同学们,文中一次次地写到暴雨和山洪,(板书:山洪)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1、学生自主读文,找出描写雨水和山洪的句子,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
3、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几句话,读后请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场暴雨和山洪的特点?(大、猛、狂、急)4、作者是怎样表达,才让我们有这种感觉呢?(1)采用了拟人的手法(2)“跳舞”这个词多美啊!可是在这个句子中,我们分明感觉不到美,而是感到(害怕、面临着生命的危险)简直就是魔鬼在跳死亡之舞啊!(3)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狞笑”的意思就是凶恶的笑。
(4)“舔”和“爬”给你怎样的感觉?(可怕、恐怖、令人心惊胆寒)(5)用美好写恐怖,这又是一种表达特色!谁来读。
(6)哪一个句子是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该怎样读这句话?(7)师: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13 桥 精华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13 桥 精华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b34f0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9.png)
13 桥【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老党员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语言运用:能通过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思维能力: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审美创造: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感受“留白”的意味。
【课前解析】关注故事情节:《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关注叙述特点:《桥》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
山洪暴发,村民们慌不择路“逃”向木桥,与老支书如山般的“站”在桥前形成第一次冲突。
第二次冲突是老支书下令过窄桥“党员排在后边”,从而引发其他党员认为“党员也是人”的抱怨,与老支书“一切为了群众”的党性原则产生冲突。
第三次冲突将情节推向高潮,写众人排队过桥时,老支书再次因党性原则,“揪”出了抢在队伍中的一个党员小伙子。
第四次则是在木桥摇摇欲毁时,老支书与小伙子为推让对方过桥而再次冲突,但都不幸遇难。
关注语言形式:一是短句多,自然段也极为简短,多以一两句短句组成,形成急促、紧张的节奏,让人在朗读中无形中产生顿挫、紧迫之感。
二是课文中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像一根线串联起整个故事。
三是小说的留白处很有意味,党员形象如暗线贯穿全文。
【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重点)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桥》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桥》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cd493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2.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桥》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课文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学生能够理解《桥》这篇课文的主旨,掌握作者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刻画表现出的共产党员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英勇无畏和人民群众的互帮互助精神。
-生字词掌握: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生字词,并正确运用到阅读和写作中。
-修辞手法分析: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桥》一课,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进行表达的技巧;强化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在面对困难时,能从集体主义精神出发,进行合理思考;加强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感悟课文描绘的自然灾害场景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本章节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006dd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5.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短句。
2.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3.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感悟环境描写对烘托情境衬托人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感受小小说的文本特色,学习抓住小说三要素读小说。
教学过程一、速读课文,回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微型小说《桥》。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现在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回忆小说的情节,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情节)3.课文描写了哪些情节呢?山洪爆发——组织撤离——桥塌人逝——祭奠亲人4.这就是小说情节中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5.结合情节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黎明时,一个山村山洪爆发,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指挥村民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几天后一位老太太来祭奠死去的亲人。
6.短短的一篇小说,634个字,27个自然段,最短的一段才仅仅7个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人物(板书:人物),那就是——老汉。
二、品读形象1.接下来让我们用批注阅读的方法,想一想: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描写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批注在空白处。
2.孩子们学习的方法有很多。
批注可以让我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交流,可以让我们受到别人的启发,对文本理解得更广。
接下来让我们交流一下,通过刚刚的批注阅读,你认为老支书是一位怎样的人?预设交流:(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3)老汉冷冷的说:“可以退党,到我这报名。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这一冲一揪一吼,以及老汉的那句震撼人心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个不徇私情的好支书。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f6680c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2.png)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本文档是关于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的一个案例研究。
本文档以《桥》这一课文为例,分析了教学设计的内容与过程,并进行了教学反思,以便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桥》这篇课文中的词语和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3.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对桥梁的好奇心,并培养学生对桥梁的欣赏和探索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准备好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桥》这篇课文,并复印到教材中。
2.教具准备:准备好黑板、粉笔和一些与桥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以便于引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准备: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准备一些关于桥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与理解(10分钟)•在黑板上写下课文标题,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信息。
•全班师生一起读课文,教师念读课文,鼓励学生跟读。
•请几个学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师生一同讨论。
3. 分析课文(15分钟)•教师分析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解释其意义。
•教师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并让学生一起理解和分析。
4. 再读课文(15分钟)•教师再次读课文并解读,在黑板上标注重点词语和短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以下问题:课文中描述的桥梁的特点有哪些?桥梁对人们有什么重要作用?如果你是桥,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让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问题,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6. 课文讲解(15分钟)•让学生大声读课文,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解释课文中的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7. 知识巩固(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相关的阅读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5679e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0.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案与反思第【1】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会写“咆哮、祭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老汉的形象,感受老汉的崇高品质。
4.学习课文在环境描写上的表达方式以及短句的使用。
二、教学重点学习课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并学习迁移运用。
三、教学难点感受老汉的临危不惧和镇定自若。
四、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教师导入:今天学习一篇小小说。
(板书课题)2.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提问:以前学过的课文,哪些课题里含有“桥”字?(课件出示课文题目:《兰兰过桥》《赵州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小桥流水人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自由朗读课文,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学生齐读词语。
(PPT出示词语)咆哮发疯狞笑流淌放肆揪出来豹子呻吟瞪眼胸膛搀扶祭奠3. 学生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字音或字形。
4.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难记字进行书写指导。
5. 学生在作业纸上练习书写,写后同桌交换互查。
6.学生汇报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相机板书)(三)反复研读,品味词句1. 教师提出默读课文要求:画出具体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
2.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句子。
3. 指名汇报。
(PPT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了。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 教师提问:洪水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从哪些词语里体会出这样的感觉5.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过渡:洪水来临时,大家的反应是怎样的?(四)对比人物,体会作用1. 教师提出默读要求:找出描写村民、老汉的句子读一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4e2c97efad6195f312ba672.png)
12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1.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9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读了解梗概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1、2:出示课题】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咆哮、呻吟、祭奠”等。
【课件3】生字:咆哮嗓党淌哑揪呻废词语: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跌跌撞撞呻吟搀扶祭奠1.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谈话导入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三、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课件4】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桥》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桥》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319e6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7.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如“桥在生活中的作用”或“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小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比喻句子。
3.情感体验: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写作手法:分析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人物分析:探讨课文中老支书、小学生等人物形象,理解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力和感悟力,通过分析《桥》一文的情感表达,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对于情感体验的难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回忆和分享自己对家人的感情,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中作者对家乡的眷恋。
-针对文化背景的理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历史、社会背景知识,如介绍课文中提到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本的全面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或走过特别的桥?”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课文中这座桥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课文《桥》讲述了一座桥的故事,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家乡情怀。这是理解作者情感和背景的重要基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527fa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2.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2.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昨天我们学习了《桥》,知道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铁素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继续学习。
下面我们复习一下这些词语,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出示词语,抽生朗读):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个别读或开火车读)拥戴清瘦沙哑揪出2.这些词语是有规律的,你发现了吗?(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支书的。
)(师相机板书:洪水老支书)3.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
(分组赛读)4.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洪水汹涌、很是可怕……)那么洪水到底有多可怕,老支书有多伟大。
我们一起看看自学提示。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课件)自学提示:(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
(2)请用“﹏﹏”勾出老支书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4)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请将你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读读。
2.抽生汇报: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准确,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不能)请自由练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是场怎样可怕的洪水。
3.(出示课件)(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1.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9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读了解梗概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1、2:出示课题】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咆哮、呻吟、祭奠”等。
【课件3】生字:咆哮嗓党淌哑揪呻废词语: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跌跌撞撞呻吟搀扶祭奠1.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谈话导入{Www.PuxueWang.com}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三、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课件4】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
(随机询问:你会感到害怕?)点拨语(可随机改变):(1)第一句:像泼,像倒,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2)第二句:把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五、拓展延伸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课件5】(出示──东西没有路。
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1.听写词语:【课件7】一、咆哮党员流淌呻吟揪出沙哑废弃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二、感受危情,引生入境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2.交流:(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课件8】◇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
(板书:山洪——咆哮而来势不可当)(3)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
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座桥现在重要吗?重要!因为在当时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板书:人们——你拥我挤跌跌撞撞)4.出示【课件9】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1.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
他面对乱哄哄拥到木桥桥头的人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2.教师指导:〔Www.PuxueWa〕(1)在老汉的指挥下,慌乱的村民们又是怎样过桥的?①学生理解“依次”的意思。
“依次”的意思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非常有序。
②引导学生排一下过桥的顺序:【出示课件10】村民──党员──老汉。
3.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板书:老汉——忠于职责舍己为人)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1. 出示:【课件11】探究: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你认为这座桥把什么与什么连接起来了?2. 学生汇报。
3. 师生评价,教师指导:题目中的“桥”不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位深爱着自己儿子的父亲,这位忠于职责、舍己为人的老汉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一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呀!这座桥连接的是什么?(生与死、奉献与索取、党员与群众……)(板书:桥)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1.学生读课文第7~22自然段,找到关于老汉的描写,看看哪处描写最能打动你。
2.生相互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描写。
(1)抓住老汉的语言描写。
【出示课件1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同学们观察这几句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句式简洁,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形势危急,而老汉的喊话像大山一样坚定,是一个临危不乱的人。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语言描写。
(2)老汉面临的“危”是什么?(恶劣的环境,人们慌乱的局面。
)①到文中描述环境的恶劣的相关语句,学生谈体会。
抓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
②你又从哪里体会到了人们的慌乱呢?(抓住“跌跌撞撞、你拥我挤”等关键词来体会。
)③指导朗读。
师:在凶猛无情地洪水面前,死亡一步步逼近,老汉镇定地喊话……生接读。
师:在人们你拥我挤的慌乱情形下,老汉焦急而又坚定地喊道……生接读。
④小结:环境的恶劣描写和人们的慌乱更加衬托出了老汉的临危不乱。
(3)文中还有对老汉的语言描写吗?找出来读一读。
(4)对于老汉这个人物的描写,除了语言,还有哪些方面?(对老汉的刻画,文中还有动作的描写。
抓住动作──揪、神态──凶得像只豹子等有关语句朗读体会,体会老汉的不徇私情。
因为小伙子是党员,小伙子同时也是老汉的儿子。
)(5)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人物关系。
师小结:我们读书,就要课文的前后内容连贯起来理解。
老汉把自己的儿子揪了出来结尾点明,但在前面已经让人感觉关系不一般。
前面巧设了悬念,与结尾相照应起来。
使得这一结尾让人感觉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六、课后练笔,延续感情1.学生朗读:【出示课件13】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2.师:同学们,听,风在呜咽着;看,云也低垂着。
满面泪痕的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了,获救的村民们都来了,站在残桥前大家思绪万千、轻轻低语。
假如你是获救的村民,你会低语些什么?(学生写一段话)3.同学们,我看到你们的泪,也听到了村民们对村支书的怀念。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是老支书──这位清瘦的老汉,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呀!木桥虽然塌了,但相信老支书这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已经从那一刻起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板书内容桥山洪——咆哮而来势不可当人们——你拥我挤跌跌撞撞老汉——忠于职守舍己为人《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党员书记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
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还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不过教学这篇课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句子,学生体会得还不够深入。
结尾处如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多,老支书只是许许多多优秀党员中的一个例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