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肉瘤
肝血管肉瘤治愈的案例
![肝血管肉瘤治愈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45a20e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e.png)
肝血管肉瘤治愈的案例
肝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治愈的案例相对较少。
然而,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提供一些希望。
一个案例是上海的张先生,他被发现患有直径达35厘米的肝脏特大血管瘤,重达11斤。
这个肿瘤在三年内从无到有,迅速生长,占据了整个上腹,甚
至影响到盆腔。
由于肿瘤巨大,腹部明显隆起,触诊腹壁紧张。
然而,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嘉定院区)的医生们成功地摘除了这个巨大的血管瘤。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年仅22岁的小李(化名),他因右上腹剧烈疼痛被诊断
为右肝巨大的占位性病变,右肝上长了个直径约13cm的肿块。
普外科刘德见主任医师、胡军副主任医师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及体格检查,发现小李2年前就因左侧乳腺血管肉瘤行手术切除治疗。
而肝脏上的病灶在9个月前只有9mm大小,但患者没有进一步检查治疗。
短短9个月时间,右肝肿块增大约14倍,不排除左侧乳腺血管肉瘤术后转移至右肝可能。
然而,医生们成
功地切除了右肝肿块,左肝代偿性增大。
以上两个案例表明,尽管肝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但在一些情况下,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仍有可能治愈。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案例都是个案,具体情况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血管肉瘤ppt课件
![血管肉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7745a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9.png)
血管生成抑制剂
阻止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的 营养供给,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和扩散。
基因治疗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对血管肉瘤患者的基因进行 精确的改造,以纠正其基因缺陷或增强其抗肿瘤能力。
基因疗法载体
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基因导入到患者体内,通过表达这些基因来达 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肿瘤疫苗
通过激发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对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达 到预防和治疗肿瘤的目的。
THANK YOU
感谢观看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总结词
血管肉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及慢性损伤有 关。
详细描述
目前对于血管肉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尚在深入探讨中。一些研究表明,遗 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慢性损伤可能都与血管肉瘤的发生有关。此外,一些化学 物质、放射线和病毒也被认为可能与血管肉瘤的发生有关。
注意事项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对肿瘤进行照 射,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放射治疗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一 定损伤,需要严格控制照射剂量和范 围。
适用范围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血管 肉瘤,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 疗方法。
04
血管肉瘤的预防和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健康检查
建议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血管 肉瘤的迹象。
生活护理
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需求, 如饮食、洗漱和活动。
并发症护理
预防和处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
康复指导
康复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血管肉瘤 的防治知识和注意事项。
肝血管肉瘤
![肝血管肉瘤](https://img.taocdn.com/s3/m/1bb17be26bd97f192379e9b7.png)
肝血管肉瘤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造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是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但与其他肝脏肿瘤相比,仍属少见。
二病因肝血管肉瘤病因不明。
少数病例发生于服用合成类固醇、雌激素及避孕药后,其潜伏期在10年以上。
三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部不适、乏力、恶心、食欲差、体重减轻、发热等。
病程进展较快,肝肿大,晚期可有黄疸、腹水,腹水呈淡血性。
常有肺、胰、脾、肾和肾上腺等肝外转移,以肺转移最为常见。
四检查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减少。
多数病人有肝功能异常。
磺溴酞钠潴留试验(BSP)可阳性,ALP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胆红素、ALT升高。
2.其他辅助检查(1)胸部X线片可示有肺不张或胸膜肿块。
(2)在同胶质二氧化钍相关的血管肉瘤病例中,腹部平片可发现不透明的肝、脾和腹腔淋巴结影。
(3)CT可发现不匀质低密度占位病变及肿瘤破裂影像。
(4)肝血管造影显示异常血管形态,肿瘤周边持续染色和中央放射透光区。
五诊断不明原因的肝肿大,伴有消化道症状。
有氯乙烯接触史。
有白细胞总数、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功能异常,ALP升高,血胆红素升高。
X线检查、CT、肝核素扫描可有助诊断。
六治疗局限性结节不伴有肝硬化者,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切除。
不能切除的肿瘤,可采用化疗药物氟尿嘧啶、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阿霉素)、表柔比星(表阿霉素)和(或)放疗,可延长病人生存期。
七预后该肿瘤恶性程度高,病程发展快,肿瘤切除机会少,预后差。
未治疗的病人,大多数于6~12个月内死亡,病人一般死于肝功能衰竭或腹腔内出血。
血管瘤的病因和分类
![血管瘤的病因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91203f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f.png)
血管瘤的病因和分类血管瘤是以血管为主要构成的肿瘤,一般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其中,恶性血管瘤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则具有较高的转移和死亡率。
血管瘤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一些遗传疾病和遗传突变可导致血管瘤的发生。
例如多发性血管瘤病(HHT)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易发生多处血管瘤,尤其是在皮肤、口腔、鼻腔和肺部等部位。
二、环境因素环境污染和毒素作用也是血管瘤的诱发因素之一。
例如化学物质含有致癌物质二甲苯、苯、氯乙烯和异氰酸酯等,长期接触可引起血管肉瘤。
三、感染因素一些病毒和细菌也可引起血管瘤的发生。
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癌和肛门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可能导致皮肤血管瘤的发生。
四、药物因素有些药物,如雌激素治疗等,也可引起血管瘤的发生。
研究表明妊娠期使用血管扩张类药物可导致未成熟的胚胎和胎儿诱导出生缺陷(如胶质母细胞瘤)。
血管瘤分类:根据病理学及临床表现,血管瘤可分为以下几类:一、血管性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血管性畸形属于先天性异常,病人出生就有,由于血管发育异常导致。
血管性畸形分为四种类型:毛细血管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其中以毛细血管畸形最为常见。
二、血管瘤(Hemangiomas)血管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扩容形成的。
血管瘤有诸多表现形式,包括皮下血管瘤、肝血管瘤、颈部血管瘤等。
三、血管肉瘤(Angiosarcoma)血管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多为脸部、颈部和乳房部位。
血管肉瘤的症状和血管瘤相似,但恶性程度更高,生长更迅速。
总之,血管瘤的病因复杂,多种因素可能共同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引起血管瘤的长期性因素,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如不吸烟、避免暴露于污染环境等。
血管肉瘤病理分型
![血管肉瘤病理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fe9ec37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e.png)
血管肉瘤病理分型
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种疾病,对血管肉瘤进行正确的病理分型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血管肉瘤的三种主要病理分型:
1.未分化型:
未分化型血管肉瘤是最常见的一种,它具有高度的恶性潜能。
这种类型的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染色深,核分裂像多。
肿瘤细胞可形成不规则的血管腔,但缺乏分化成熟的血管结构。
未分化型血管肉瘤通常在年轻人中发病,并且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四肢和头部。
2.分化型:
分化型血管肉瘤又称为血管内皮细胞瘤或良性血管瘤,是血管肉瘤中最良性的类型。
与未分化型相反,分化型血管肉瘤具有低度恶性潜能。
肿瘤细胞形态相对一致,大小近似,染色浅,核分裂像少。
肿瘤细胞形成较为规则的血管腔,并具有分化成熟的血管结构。
分化型血管肉瘤通常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发病,并常见于皮肤和皮下组织。
3.混合型:
混合型血管肉瘤是一种同时包含未分化型和分化型成分的肿瘤。
这种类型的肿瘤具有高度的恶性潜能,并通常在年轻人中发病。
混合型血管肉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四肢和头部。
与未分化型和分化型相比,混合型血管肉瘤的治疗和预后较为复杂,需
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总结:
了解血管肉瘤的病理分型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未分化型和混合型血管肉瘤通常具有较高的恶性潜能,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而分化型血管肉瘤较为良性,治疗方法相对温和,通常以手术切除为主。
肝血管肉瘤
![肝血管肉瘤](https://img.taocdn.com/s3/m/06ba6dd7be1e650e53ea994a.png)
.
1
英文名称
angiosarcoma of liver
.
2
别名
肝恶性血管内皮瘤;肝库普弗细胞肉瘤;肝网状内皮细胞瘤; 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hepatic angiosarcoma;Kupffer细胞肉瘤; malignant hemangioma of liver;肝血管内皮肉瘤;肝脏恶性血 管瘤;肝脏血管肉瘤;库弗细胞肉瘤
.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因
人类肝血管肉瘤发病有关的因素(表1)。
.
11
发病机制
肝血管肉瘤的演变过程可能有下列5个主要途径:
①肝小叶窦内皮细胞从非典型增生到间变细胞增生;②肝细 胞初期增生,随之萎缩和消失;③窦周间隙纤维组织增生;④ 进行性窦扩张到血肿形成;⑤窦壁细胞和汇管区毛细血管内皮 细转化为肉瘤细胞。
1.大体检查 肿瘤多为单个圆形灶,边界较清,可有纤维包膜。 切面为灰白或棕黄冻胶状发亮组织,与出血、坏死灶交错排列, 瘤体内可见充满不凝血液的大腔隙。在同胶质二氧化钍或氯化 烯接触的病例还常见有网质状纤维化,脾脏也常肿大。
.
6
流行病学
肝血管肉瘤是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但与其他 肝脏肿瘤相比,仍然是少见的。而在国外肝血管肉瘤为最常见 的原发性肝脏肉瘤。日本曾报道17417例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尸 检中有40例为肝血管肉瘤。美国年发生约25例。肝血管肉瘤全 球每年约有200例报道。国内多为个案报道,王玉梅(1985)、苏 恢四(1987)各报道1例,常维玲(2000)报道2例。王万忠(1996)报 道了3例肝原发性血管肉瘤,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2.7 岁,占同期肝脏恶性肿瘤检出率的0.69%(3/436)。
头部血管肉瘤一例报道
![头部血管肉瘤一例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9210e999dd88d0d232d46a0d.png)
者 的护 理 , 总 结 出 围手 术期 的护理 概 况 。在 手 术 前 要进 行 心 理护 理 以及 术 前 准备 ; 在 手 术 中及 手 术 后 也 要进 行 一些 基 本 项 目的 护理 , 比如 麻 醉 处理 、 恢
编辑 / 何 志 斌
头部血管 肉瘤一例报道
张 栋 , 杨卫兵 ’ 刘文春 , 李 丽君
( 1 . 解放军第 1 8 1 医院普外科 广西 桂林 5 4 1 0 0 2 ; 2 . 解放军第 1 8 1医院皮肤科 )
就诊 。家 族无 类似 患者 。 体 格检 查 : 一般 情 况 良好 , 神 志 清楚 , 全 身 浅 表 淋 巴结无肿 大 , 心肺 腹体检 未发现 明显异常 。专科 检 查 :头部可 见弥 漫性 分布 浸润 性红色 斑 块 ,大小 约
短 期 内要 服用 抗 感 染 的药 品 , 并 定 时对 患 者 体温 等
基 本 情况 进 行 监 督 , 尽 量保 持 患者 身 体 处 于康 健 状 态, 不要 出现 感 冒发 烧 情况 。手术 约 1周后 方 可 对 患者进 行 拆线 处理 。 2 . 5出院指 导 : 患者在 出院后 仍要 保 持 对鼻 部 的护
排 除一 些 引发皮 瓣血 液 循环 障碍 的原 因。一般 可 以 通 过 观 察 皮 肤 颜 色 及 毛细 血 管 充 盈 等 其他 基 本 状
3 讨 论
本 文 通过 对 3 0 0名 进 行 鼻部 整 形 美 容 术 的患
血管内皮瘤分类
![血管内皮瘤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4213a7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9.png)
血管内皮瘤分类
血管内皮瘤是一种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良性或恶性肿瘤。
根据它们的病理特征和行为特点,血管内皮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血管内皮细胞瘤(hemangioma):是最常见的血管内皮瘤
类型,通常是良性的。
它们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尤其在婴儿和幼儿时期最常见。
血管内皮细胞瘤可以出现在皮肤、软组织、肝脏等部位。
2. 血管内皮肉瘤(angiosarcoma):是罕见但危险的恶性肿瘤,由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组成。
它们可以发生在皮肤、软组织、内脏器官等部位。
血管内皮肉瘤有时会迅速蔓延到其他器官,且易于转移。
3. 血管内皮瘤样再生结节(pyogenic granuloma):也被称为
肉芽肿或毛细血管瘤,是一种非恶性的血管性病变。
它通常发生在皮肤或黏膜表面,具有良性行为特征,多为单发结节。
4.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症(angiomatosis):是一种罕见的血管
内皮细胞增生疾病,可引起多个部位的结节病变。
这些结节通常是良性的,但也可能表现为恶性。
总之,血管内皮瘤的分类主要根据病理形态学、组织学特征、生理行为和临床表现来确定,不同类型的瘤体具有不同的预后和治疗方式。
因此,对确诊和分类血管内皮瘤非常重要,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骨血管肉瘤有哪些症状?
![骨血管肉瘤有哪些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f3466ccc04a1b0717fd5ddd9.png)
骨血管肉瘤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骨血管肉瘤症状,尤其是骨血管肉瘤的早期症状,骨血管肉瘤有什么表现?得了骨血管肉瘤会怎样?以及骨血管肉瘤有哪些并发病症,骨血管肉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骨血管肉瘤常见症状:疼痛、血管杂音、压痛、病理性骨折、压缩型骨折、截瘫、钝痛*一、症状:1.开始症状轻微,进展缓慢,有时肿瘤已较大,但症状仍不明显。
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一般为2~8个月,个别晚者可达3年,一旦出现症状则发展较快。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与肿胀,有时可触到血管搏动和听到血管杂音。
压痛明显,肢体运动障碍。
随着肿瘤的发展,骨破坏进行性加重,穿破骨皮质,出现软组织肿块,逐渐长大,界线不清,触痛,皮温增高,静脉怒张,进而病理性骨折,肢体功能丧失。
位脊椎者,椎体塌陷,病理性压缩骨折,骨块与肿瘤压迫或侵犯脊髓神经,引起截瘫或神经麻痹,大小便困难。
肿瘤的发展不经淋巴转移,多通过局部蔓延、部分病例顺血行远处转移主要到肺。
二、诊断:1.本病起病缓慢,症状轻微,以钝痛和肿胀为主,逐渐加重,可触到血管搏动或听到血管杂音,压痛明显。
影像学表现为散在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或泡沫状的溶骨性破坏,有放射状骨针和软组织肿块。
血管造影出现大量杂乱新生血管丛或池,临床应考虑骨血管肉瘤的诊断。
若镜下见肿瘤组织由无数互相吻合的血管腔隙,腔壁衬以增生的异形性内皮细胞组成,嗜银染色显示血管壁的轮廓,并有嗜银纤维包绕瘤细胞形成小团,则在组织学上即可确诊为骨血管肉瘤。
*以上是对于骨血管肉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骨血管肉瘤并发症,骨血管肉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骨血管肉瘤常见并发症:并发截瘫的脊柱结核、骨折*一、并发病症可发生病理性骨折,肿瘤侵犯脊髓时可引起截瘫或神经主要麻痹。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骨血管肉瘤症状,骨血管肉瘤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骨血管肉瘤”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血管瘤多久可以形成,治疗方法
![血管瘤多久可以形成,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59a8b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3.png)
血管瘤多久可以形成,治疗方法1. 血管瘤是什么血管瘤(hem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其特点是由血管形成的良性肿瘤,其中一部分是先天性的,也有一部分是后天性的,主要出现在皮肤和软组织中。
血管瘤的呈现多种多样,可以是小点状的,也可以是大面积的,一般不会引起癌变,但是如果长期不进行治疗,是有可能破坏周围组织从而影响到身体健康的。
2. 血管瘤多久会形成血管瘤的形成时间和原因是很复杂的。
自然情况下,血管瘤先天性形成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但是许多研究认为,这可能与母亲在怀孕时受到不良环境(如受药物、病毒感染等)的影响有关。
后天性血管瘤的形成时间则会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并且可能会持续数月或数年才能完全形成。
3.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手术治疗根据血管瘤的大小和位置,医生有可能会选择手术治疗。
小型的血管瘤可以通过局部手术来切除。
大面积的血管瘤则需要更大的手术和更长的恢复期来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3.2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对于小型的血管瘤效果非常好,可以在几次治疗后使瘤体明显变小。
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将激光束直接照射在瘤体上,使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3.3 内镜下治疗内镜下治疗是在病人进行习惯性胆囊切除手术时,直接进行血管瘤消融治疗,不需要另外的手术操作,可以节省时间和费用。
但目前这种治疗方式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发展。
4. 血管瘤治疗注意事项4.1 选择正规医院和医生治疗血管瘤需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和医生,避免接受未经验证或不合法的疗法,以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4.2 不要选择简单的治疗方法治疗血管瘤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方法。
如果病情较为复杂,则不应该选择简单的治疗方法。
只有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4.3 预防预防是避免血管瘤再次发生的最好办法。
护理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对预防血管瘤的发生和复发都有很好的作用。
血管肉瘤临床诊疗指南
![血管肉瘤临床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1b56a75f61fb7360b4c65f7.png)
血管肉瘤临床诊疗指南1 【制定规范的依据】《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概述】血管肉瘤是由单层或多层不典型内皮细胞形成的不规则血管相互吻合而构成的恶性肿瘤。
可被分为恶性血管内皮瘤与恶性血管外皮瘤,区别在于血管内皮瘤细胞在基庇膜内发生,而血管外皮瘤细胞在基底膜外发生。
3 【临床表现】3.1 多发于青年时期。
3.2 多发生在皮肤和皮下组织。
3.3 位于浅表者初起时为边缘较硬的淤血斑;位于深部者为无痛性包块,多生长于大血管神经的附近,即肢体的近侧,但无大血管受压的症状与表现,肿块边界不清。
4 【辅助检查】4.1 动脉造影对血管肉瘤的分期很有意义,可显出肿瘤形态的血管网,其与反应性新生血管紧密相交,以至于难于区别肿瘤新生血管与反应性增生血管,即使在早期也如此。
4.2 X线只显示软组织肿块,核素扫描显示摄取增强。
4.3 病理学表现4.3.1大体所见:周嗣为反应区所包绕,肿瘤外膜难于将肿瘤与反应区分开。
用钝性剥离难于从肿瘤包膜外切除,一旦切开包膜即可辨别出肿瘤的血管性质。
4.3.2镜下形态:满视野为充满红细胞的毛细血管,很少坏死,有丝分裂不常见。
在毛细血管间有大的多泡核的圆形细胞,并有清楚的细胞膜,表示其为毛细血管的间皮细胞。
5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可确定诊断。
6 【治疗】包膜内切除易复发,包膜外切除亦有很高复发率。
于肿瘤外广泛切除则复发者不多。
对I期低度恶性者,可行放疗。
术前放疗加边缘切除、广泛切除、放疗三者治疗后生存率相近。
上皮样血管肉瘤表现
![上皮样血管肉瘤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6a83bb2ede80d4d8d15a4ffa.png)
上皮样血管肉瘤表现血管肉瘤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疾病,这类疾病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患有这类疾病后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这样对改善血管肉瘤有很好帮助,那上皮样血管肉瘤表现都有什么呢,上皮样血管肉瘤在表现上也是有很多方面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这类疾病有更多的了解。
上皮样血管肉瘤表现:主要发生于青年男性,好发于四肢远端,尤以指屈侧、手掌、前臂屈侧及腕部多见,也可见于头,颈部及阴部。
初发皮损为真皮或皮下结节及斑块,褐红或灰黑色,中央易发生溃疡。
四肢近侧皮损常沿筋膜面或血管、神经向心性发展,临床表现类似于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
深部损害附着于筋膜、腱鞘及骨膜,伴肢体肿胀、疼痛及活动障碍。
本病发展缓慢,局部切除后常复发,早期有淋巴结转移,后期常转移至肺。
组织病理学改变:肿瘤多位于真皮、皮下及深层组织,呈不规则结节状,中央常发生坏死,周边有上皮样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并混有多少不等的梭形细胞,两型细胞均可有异型改变。
我们所见病例的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该病诊断。
患者病程后期头皮及左侧肩胛部发生转移,最终出现了气胸。
因本病少见,皮肤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也不足,临床上易发生误诊,多误诊为孢子丝菌病。
病理上,尤以低倍镜下本病类似于栅状肉芽肿性疾病,例如环状肉芽肿,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等,应注意鉴别。
其它应与本病在病理上鉴别的疾病有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及血管肉瘤等。
如将该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综合考虑,诊断不难。
必要时可做免疫组化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皮样肉瘤大部分瘤细胞角蛋白及EMA染色阳性,也有CD34阳性反应的报告。
在对上皮样血管肉瘤表现认识后,改善这样疾病也是要长时间进行,而且治疗这类疾病过程中,患者也是积极配合,常见治疗方法就是手术,这样的治疗方式复杂,治疗后患者也是需要恢复一段时间,因此恢复过程中,饮食、作息要合理安排。
外科学指导:血管肉瘤
![外科学指导:血管肉瘤](https://img.taocdn.com/s3/m/8bf9f081dd88d0d233d46a22.png)
血管肉瘤也称恶性血管内皮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或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的间叶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较少见。
「治疗措施」
尽可能施行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局部切除不彻底者可辅助加放疗,有文献报道放疗有效。
尽管如此肿瘤复发率仍较高,约有半数病人引流区淋巴结肿大,手术常需同时施行淋巴结清扫,此肿瘤发病率低,对化疗是否有效,尚不肯定。
「病理改变」
1.肉眼所见皮肤的血管肉瘤常位于真皮内,呈圆形或卵圆形的紫红色结节,平均3cm 大小,有时肿瘤周围可见卫星小瘤结,侵及表皮时可形成溃疡伴有出血。
发生于深部肌肉者,瘤体更大。
肿瘤边界不清,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切面大部肿瘤兼有灰白色的补发灶及含血的海绵样区。
2.镜下所见瘤细胞形态呈梭形、卵圆形,瘤细胞围成不规则的、相互吻合的、裂隙状或分支状血管腔,除少数生长迅速的瘤细胞可突破基底膜外,瘤细胞均位于膜内,为本瘤的特征性图像。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为头面部皮肤、乳房、大腿深部肌肉,其次为腹膜后、躯干及四肢皮肤。
本瘤恶性程度较高,常在早期即可经血循环转移至肝、肺、骨,经淋巴可转移至引流区淋巴结。
「鉴别诊断」
组织学上有的粘液型脂肪肉瘤血管丰富,有新生的血管需与血管肉瘤鉴别诊断,但脂肪肉瘤中可见到脂肪母细胞。
肝血管肉瘤有哪些症状?
![肝血管肉瘤有哪些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4e106b060b4c2e3f57276345.png)
肝血管肉瘤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肝血管肉瘤症状,尤其是肝血管肉瘤的早期症状,肝血管肉瘤有什么表现?得了肝血管肉瘤会怎样?以及肝血管肉瘤有哪些并发病症,肝血管肉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肝血管肉瘤常见症状:消瘦、肝肿大、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肝脾肿大*一、症状:开始的主要症状是腹部疼痛或不适,其他常见的主诉有腹胀、迅速进展的肝衰竭、衰弱、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起病方式有以下几种:1.半数以上为不明原因的肝大,伴有一些消化道症状,以肝大、腹痛、腹部不适、乏力、恶心、食欲差、体重减轻、偶尔呕吐和发热等为主要症状。
病程进展较快,晚期可有黄疸、腹水,腹水呈淡血性。
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
3.少数患者可有脾肿大,伴或不伴全血细胞减少。
4.常有肝外转移,多为血行播散,可有转移至肺、胰、脾、肾和肾上腺或骨骼等的症状和体征,以肺转移最为常见。
症状持续1周至6个月,有的持续2年。
肝脏肿大,表面有结节,在部分患者肝脏表面可触及肿块,多数有触痛。
肝脏表面有时可闻及动脉杂音。
脾可肿大。
腹水少见,但可呈血性腹水,病人往往伴有黄疸。
二、诊断:临床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有氯乙烯接触史,常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功能异常,ALP升高,高胆红素血症,X线、CT、肝核素扫描发现肝占位和充盈缺损等变异。
Burston提出3项诊断标准可供参考:①病理形态似库普弗细胞;②有血管形成倾向;③有吞噬现象。
诊断主要以肝活组织病理检查最为可靠。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以上是对于肝血管肉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肝血管肉瘤并发症,肝血管肉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肝血管肉瘤常见并发症:肝硬化、溶血性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充血性心力衰竭*一、并发症:1.本病约25%合并肝硬化。
肿瘤破裂可致血腹。
肝血管肉瘤易并发腹腔内和胃肠道出血,因肿瘤内存在分流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管肿瘤分类
![血管肿瘤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1958e4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8.png)
血管肿瘤分类一、血管良性肿瘤血管良性肿瘤包括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
这些肿瘤生长缓慢,一般不发生转移,但可以影响局部器官的功能。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栓塞治疗、冷冻治疗等。
二、血管恶性肿瘤血管恶性肿瘤包括血管肉瘤、Kaposi肉瘤等。
这些肿瘤生长迅速,可以发生转移,对生命造成威胁。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三、静脉内肿瘤静脉内肿瘤包括静脉内血栓形成、静脉内良性肿瘤等。
这些肿瘤可以影响静脉回流,导致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抗凝治疗等。
四、动脉内肿瘤动脉内肿瘤包括动脉瘤、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等。
这些肿瘤可以影响动脉血流,导致局部缺血、疼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等。
五、毛细血管内肿瘤毛细血管内肿瘤包括毛细血管瘤、血管角皮瘤等。
这些肿瘤可以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导致局部水肿、出血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激光治疗等。
六、门静脉内肿瘤门静脉内肿瘤包括门静脉海绵状瘤、门静脉癌等。
这些肿瘤可以影响门静脉的回流,导致肝功能异常、腹水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等。
七、脾动脉内肿瘤脾动脉内肿瘤包括脾动脉瘤、脾动脉癌等。
这些肿瘤可以影响脾脏的血液供应,导致脾功能亢进、疼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等。
八、腹腔干肿瘤腹腔干肿瘤包括腹腔干癌、腹腔干神经鞘瘤等。
这些肿瘤可以影响腹腔脏器的血液供应,导致腹部疼痛、呕吐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等。
九、肝动脉内肿瘤肝动脉内肿瘤包括肝动脉瘤、肝动脉癌等。
这些肿瘤可以影响肝脏的血液供应,导致肝脏肿大、疼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等。
总之,血管肿瘤分类比较复杂,不同的分类方法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对于不同的血管肿瘤,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上皮样血管肉瘤治愈的案例
![上皮样血管肉瘤治愈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3009f3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6e.png)
上皮样血管肉瘤治愈的案例
近日,一名30多岁的患者持续7年时间出现右肩和左肘淋巴结肿大,右肩肿大更甚,经检查和治疗,每次抽液疼痛变得越来越厉害,有恼人的皮肤病变。
病人被诊断为皮样血
管肉瘤,进行全身化疗,治疗效果不佳,可致病性持久,影响病人正常生活。
于是,专家们采用了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在术前改善患者营养及
预防抗感染并行细胞免疫功能,施行在多发淋巴结的腔内切除术。
经过手术后,病情急剧
好转,病人体内的淋巴结消失,经过化疗后,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令患者能够重新回到正
常的生活状态。
术后随访结果表明,患者术后痊愈无复发,且治疗效果持久,外观逐渐改善。
此次治
疗让病人重新拥有了健康,这也为抗击皮样血管肉瘤树立了榜样。
皮肤血管肉瘤是一种病变,它是一种肿瘤,主要由血管细胞构成。
皮肤血管肉瘤可分
为内和外皮肤血管肉瘤,外皮肤血管肉瘤症状表现为外表症状及淋巴结肿大,且可以轻松
将淋巴结肿大和肿瘤移除。
内侧皮肤血管肉瘤一般伴随较多的淋巴结,淋巴结的肿大主要
分布在头背部、腹部、颈部及肩部,症状表现为淋巴结性肿物,头面部尤其明显,脱发
也不可避免,有的还会伴随发热和脓液表现。
治疗这种皮肤血管肉瘤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手术切除,结合合适的化疗和放疗,手术一
般较大型,病人需长期服药抗炎、抗感染,以及精细的体内外保健护理,术后定期复查,
以确保手术疗效。
通过本次治疗,治疗由病人的淋巴结和肿瘤的组织清除成功,术后无复发病情,更希
望临床上多使用此类技术,改变传统的短期治疗方法,给患者一个更有希望、舒心的健康
生活。
血管肉瘤不能吃什么,血管肉瘤的注意事项
![血管肉瘤不能吃什么,血管肉瘤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418c00f2f60ddccda38a073.png)
血管肉瘤不能吃什么,血管肉瘤的注意事项文章目录*一、血管肉瘤的饮食和注意事项1. 血管肉瘤的饮食注意事项2. 血管肉瘤的其他注意事项*二、血管肉瘤的简介*三、血管肉瘤的高发人群和危害血管肉瘤的饮食和注意事项1、血管肉瘤的饮食注意事项 1.1、忌食煎炸、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1.2、禁止吸烟和喝酒。
1.3、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血管肉瘤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护理,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比如西红柿、胡萝卜、空心菜、大枣等;其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一定防癌和抗癌作用。
1.4、血管肉瘤的饮食护理应以高蛋白、多维生素、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要吃一些变质或刺激性食物,少吃薰、烤、腌泡、油炸、过咸的食品,主食粗细搭配,保证营养平衡。
1.5、多食用软坚散结食物,如海带、荸荠、海参、海蜇、鲍鱼等。
1.6、多吃蔬菜,水果和豆类具有防癌和抗癌的功效。
1.7、血管肉瘤患者可食用的食品种类繁多,其富含营养的除大米、小麦、小米、大豆等外,鸡、羊、牛肉是补气的食品,体虚的患儿可经常食用。
鸭子、鳖、鲫鱼、娼鱼等是具有补益健脾的食品;海参、海蜇、鲍鱼、海带、荸荠、菱角能软坚散结,可以消“肿块”;木耳、猴头菇、香菇、金针菇等多种食材都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1.8、尤其以香菇的营养价值最高,超过了所有的蘑菇,不仅含有7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含有钙、铜、铁、锰等徽量元素,还含有多种糖和酶,能提高和增强人体免疫力。
2、血管肉瘤的其他注意事项 2.1、、得了血管瘤后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血管破裂引起出血;这是由于血管组织发生病变引起的,一般是在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血管过度发育或发生异常,进而导致的血管畸形,因此在血管瘤患者的注意事项中注意避免血管发生破裂,引起的出血症状。
一旦出血是很难止血的。
2.2、、血管瘤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后,有时候会发现皮肤比治疗前脆弱,因此血管瘤患者还应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保护好治疗后病患处的皮肤,特别是婴儿皮表处的血管瘤,避免孩子去抓挠患处的皮肤,以免留下疤痕或其他伤害。
富血供肿瘤的分类
![富血供肿瘤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66346c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7.png)
富血供肿瘤的分类肿瘤是一种由于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疾病。
肿瘤的生长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因此富血供是肿瘤的一个重要特征。
根据肿瘤的富血供特点以及病理特征,我们可以将富血供肿瘤分为以下几类。
1. 血管瘤血管瘤是一种由毛细血管和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
它们通常呈现为血管扩张和异常增生,形成了新的血管网。
血管瘤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皮肤和软组织。
这些肿瘤常常表现为红色或紫色的结节,触摸时有弹性。
血管瘤易出血,因为它们的血管较为脆弱。
2. 血管肉瘤血管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由恶性血管内皮细胞构成。
它们的生长速度很快,并具有高度的浸润性和侵袭性。
血管肉瘤通常发生在软组织、骨骼和内脏器官中。
它们常常表现为肿块、肿胀、疼痛和溃疡。
血管肉瘤的血管密度很高,因此它们具有明显的富血供特征。
3. 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
它们通常呈现为黑色或棕色的病变,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
恶性黑色素瘤的生长速度很快,具有高度的浸润性和转移性。
这些肿瘤的血供丰富,往往在早期就可以触及到血管脉搏。
4. 骨肉瘤骨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骨骼中的肌肉、骨髓或成骨细胞。
它们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骨肉瘤生长迅速,疼痛明显,并且易于发生骨折。
这种肿瘤的血供非常丰富,因为骨骼本身富含血管。
5. 肺癌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肺组织中的上皮细胞。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它通常与吸烟有关,但也可以发生在非吸烟者身上。
肺癌的血供丰富,因为肺组织本身具有丰富的血管网络。
6. 肝癌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组织中的细胞。
它通常与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肝癌的血供非常丰富,因为肝脏是人体内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之一。
7. 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胰腺组织中的细胞。
它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且常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
胰腺癌的血供丰富,因为胰腺是一个高度血管化的器官。
血管肉瘤实训报告
![血管肉瘤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a2e7b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c.png)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了解血管肉瘤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掌握血管肉瘤的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血管肉瘤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二、实训内容1. 血管肉瘤基本概念血管肉瘤是一种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皮肤、软组织和内脏器官。
血管肉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血管肉瘤较为罕见,继发性血管肉瘤多由其他恶性肿瘤转移而来。
2. 血管肉瘤病因血管肉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部分血管肉瘤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2)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氯乙烯、砷等。
(3)放射线暴露: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
(4)慢性炎症: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发生癌变。
3. 血管肉瘤临床表现血管肉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症状:(1)皮肤和软组织:出现红色、紫色或蓝色的肿块,质地坚硬,边界不清,可伴有疼痛、瘙痒或破溃。
(2)内脏器官:出现腹部、胸部或四肢疼痛,可伴有发热、乏力、消瘦等症状。
4. 血管肉瘤诊断方法(1)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进行初步诊断。
(2)影像学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
(3)病理学检查:通过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血管肉瘤。
5. 血管肉瘤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侵犯范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切除肿瘤。
(2)放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可行放疗,缓解症状。
(3)化疗:对于晚期或转移性血管肉瘤,可行化疗,延长生存期。
(4)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在血管肉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三、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对血管肉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各有特点。
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血管肉瘤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血管肉瘤ppt课件
![血管肉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02178c580216fc710afd3f.png)
二、原发性脾血管肉瘤(Primary Splenic Angiosarcoma PSA) 1、1879年Langhans 首次报道一例PSA,迄今全球预计有300
例。人群发病率0.14-0.25/百万人,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恶性 肿瘤。以成年男性多见,50岁以上居多。预后极差,中数 生存期4-18个月。
7
2、AS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手术标本组织切片和HE染色 (1)光镜:瘤组织区域可见相互吻合的血管腔隙,其内衬 以增生的内皮细胞肉瘤为主。特点:体积较大、呈多形性、 如纺锤状或者多边状等。胞浆丰富、为嗜酸性。胞核较大、 核仁明显、核分裂相多见。
8
(2)电镜:瘤细胞间有桥立样连接;瘤细胞下有基膜; 多个瘤细胞围成类血管腔隙,内有红细胞;瘤细胞的胞 浆内可见吞饮囊泡,及数量不等的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 Meibel-Palade 小体有诊断特异性。
从疑难病例讨论 引发的再学习
1
病例由石家庄市平安医院血液科提供, 其基本特点为:徐XX、女性,38岁,江苏省 淮安市人。主因左上腹持续疼痛5天,CT显示 脾大破裂出血。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进行剖 腹探查和脾脏切除术。脾脏组织病理报告局 部间质大量出血伴被膜下血肿形成,周边散 在淋巴细胞浸润,未作免疫组化染色。其后 相继出现腰骶部、髋关节、胸部和右上肢多 发性骨痛。
13
2、PSA病理生理学特征: PSA的细胞来源 :其一脾脏血管内皮细胞;其二脾窦间充质 细胞(mesenchyma)。细胞的特性为:增殖快、间变性强、高 度侵袭性。在瘤组织间区形成发育不全的血管腔隙和脾脏的 血窦及浸润的组织互为交通。由于血运丰富极易发生血流播 散和转移。另外由于发育不全的血管腔隙,所以在血流的冲 击下极易发生脾脏自发性破裂出血。
? SPARC(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 ) 分泌蛋白酸和富含的半胱氨酸。是一种分泌 糖蛋白。涉及很多细胞功能和肿瘤的形成。 有学者认为SPARC高表达是骨血管肉瘤选择 紫杉醇的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
F8-RA:敏感性差,特异性强。
•
• • •
UEA-1:敏感性强,特异性差
血栓调理素(Thrombomodulin): 敏感性优于F8-RA,特异性优于UEA-1. Keratin(角蛋白) TAG72(B72.3)
两者是上皮样血管肉瘤的标志,其敏感性
同CD34,特异性优于CD34。
11
•
21
3、瘤灶的类型
•
•
单发、多发
从疑难病例讨论 引发的再学习
1
病例由石家庄市平安医院血液科提供, 其基本特点为:徐XX、女性,38岁,江苏省 淮安市人。主因左上腹持续疼痛5天,CT显示 脾大破裂出血。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进行剖 腹探查和脾脏切除术。脾脏组织病理报告局 部间质大量出血伴被膜下血肿形成,周边散 在淋巴细胞浸润,未作免疫组化染色。其后 相继出现腰骶部、髋关节、胸部和右上肢多 发性骨痛。
13
2、PSA病理生理学特征:
PSA的细胞来源 :其一脾脏血管内皮细胞;其二脾窦间充质
细胞(mesenchyma)。细胞的特性为:增殖快、间变性强、高
度侵袭性。在瘤组织间区形成发育不全的血管腔隙和脾脏的 血窦及浸润的组织互为交通。由于血运丰富极易发生血流播 散和转移。另外由于发育不全的血管腔隙,所以在血流的冲 击下极易发生脾脏自发性破裂出血。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血液科 邢丽娜
6
通过疑难病例讨论,再谈“不怕不知道, 就怕想不到”的认识论的基本哲理
一、AS 的基本概念 1、正常人体上皮细胞分类: 移行上皮 鳞状上皮 腺上皮 其中血管上皮和淋巴管上皮细胞统称为内皮细胞 (endothelia) 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肿瘤或者恶变称血管肉瘤(AS)或上皮样 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 EA)后者又称为AS的特殊亚 型。
14
3、PSA临床表现 • • • • • 左上腹疼或不适 75%-83% 脾脏肿大 71% 恶性体质症状:发热、体重减轻、疲乏 无力,早期小于10% 自发性脾破裂,腹腔积血、自死性休克 13%-32% 血细胞减少:Hb 降低 75%-81%
Plt 降低
14%-40%
15
4、PSA影像学 CT显示脾肿大、信号有减低或升高。 对脾肿大的诊断敏感性高,对鉴别脾肿
有恶性骨肿瘤的0.43%。国内38959例骨肿瘤的病理资料分析,
ASB占原发性骨肿瘤的0.12%,占所有恶性骨肿瘤的0.31%。与 国际的发病率相似。
20
2、好发部位:
骨盆骨最多,次之管状 骨,再次之脊柱和肋骨。
有的学者报道,四肢管 状骨多见,次之骨盆和脊柱。 Palmenini等报道60例ASB
12
二、原发性脾血管肉瘤(Primary Splenic Angiosarcoma PSA)
1、1879年Langhans 首次报道一例PSA,迄今全球预计有300
例。人群发病率0.14-0.25/百万人,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恶性
肿瘤。以成年男性多见,50岁以上居多。预后极差,中数
生存期4-18个月。
2
曾在4个月内辗转河南、江苏、上海、河 北8所医院。CT和MRI显示多发溶骨性破坏和 病理骨折。曾先后诊断过“骨结核”“骨髓 纤维化(MF)”骨转移癌等。可谓历经磨难 、堪称疑难。
3
存在问题 脾肿大,脾破裂原因和性质? 多发性溶骨性骨损伤作何诊断? 上述两者有何关系?
4
5
血管肉瘤 (Angiosarcoma AS) 临床免疫病理学 及文献复习
7
2、AS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手术标本组织切片和HE染色
(1)光镜:瘤组织区域可见相互吻合的血管腔隙,其内衬
以增生的内皮细胞肉瘤为主。特点:体积较大、呈多形性、
如纺锤状或者多边状等。胞浆丰富、为嗜酸性。胞核较大、 核仁明显、核分裂相多见。
8
(2)电镜:瘤细胞间有桥立样连接;瘤细胞下有基膜;
多个瘤细胞围成类血管腔隙,内有红细胞;瘤细胞的胞
18
病例点评:
平安医院提供的疑难病例的第一诊断为:原发性 脾血管肉瘤自发性破裂出血(Spontaneous Rupture and Hemorrhage of Primary Splenic Angiosarcoma)遗憾的是接诊 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脾切除术后对散在的淋巴细胞 浸润未作进一步的辨认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检查,属于 漏误诊。另外,期间有腰疼,CT提示L5椎体小片样骨 质破坏误诊为骨结核。实则为PSA骨转移(metastatic bone of PSA)
SPARC(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 ) 分泌蛋白酸和富含的半胱氨酸。是一种分泌 糖蛋白。涉及很多细胞功能和肿瘤的形成。 有学者认为SPARC高表达是骨血管肉瘤选择 紫杉醇的指标。
•
CK
是与肿瘤早期转移相关,上皮样血管血
检出率很高。
16
5、PSA诊断依据 (1)病史、体征、影像学。 (2)脾切除组织的免疫病理学 组织细胞形态学的改变 识别血管抗原/内皮细胞单克隆抗体染色
CD31、CD34呈阳性反应
17
6、PSA治疗和预后 • • • 脾切除术:真正脾原位的血管肉瘤很少见,多数 一经诊断就有早期转移。 全身化疗:没有统一的标准方案,可借鉴NHL用 药。 预后极差:确诊后1到2年死于全身转移。
浆内可见吞饮囊泡,及数量不等的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
Meibel-Palade 小体有诊断特异性。
9
(3)免疫组织化学 识别血管抗原(Vascular antigens)或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
•
CD31:呈弥漫性阳性反应,对内皮血管肉瘤敏感
性和特异性都在90%以上。 CD34:呈局灶性阳性反应,对上皮样血管肉瘤呈阴性。 与原发的器官有关,如发生在乳腺呈阴性, 发生在肺呈阳性反应。
19
三、原发性或转移性骨血管肉瘤( primary or metastatic angiosarcoma of bone P/MASB )
1、发病率:
骨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of Bone ASB)较为罕见,1908年
Mallory 首次报道。国外统计ASB 占原发骨肿瘤的0.23%,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