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跟免疫学实验资料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实训指导书(54课时)
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实训指导书目录实训一实验目的及实验室规则 2 实训二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保护方法 3 实训三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特殊结构观察 4 实训四细菌涂片标本的制作和革兰染色法 5 实训五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6 实训六细菌接种法7 实训七细菌生长现象及代谢产物观察8 实训八细菌的分布检查10 实训九消毒灭菌试验11 实训十药物敏感试验:纸片法12 实训十一药物的无菌检查与杂菌总数的测定13 实训十二免疫学基础实验14 实训十三免疫学应用实验15 实训十四病原生物:病原菌、病毒、寄生虫的观察与鉴别16 实训十五病例分析讨论:常见细菌、病毒和人体寄生虫18实训一实验目的及实验室规则一、实训目的了解实验课程目标、要求,遵守实验室规则。
二、实训准备多媒体、PPT、工作服、准备用物。
三、实训时间安排1、本次实训安排在学习第一章微生物概述之后。
2、实训时长为2学时。
四、实训注意事项实训中注意自我保护,初步建立无菌观念。
五、实训步骤1、部分教学内容讲授2、示教讲解3、实验操作示范4、学生穿好工作服,参观实验室5、做好课后作业,完成实训报告六、实训报告要求及成绩评定1、认真填写实训报告表中的各项内容。
2、按照实际操作的顺序把实训的过程填写好。
3、实训成绩是根据其完成程度与熟练与否评定。
附表1 总分实训二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保护方法一、实训目的初步学会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二、实训准备光学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大肠杆菌烘干标本三、实训时间安排1、本次实训安排在学习第一章微生物概述之后。
2、实训时长为2学时。
四、实训注意事项实训中注意自我防护,初步建立无菌观念。
五、实训步骤1、部分教学内容讲授2、示教讲解3、实验操作示范4、学生实操,观察标本并绘出镜下图5、做好课后作业,完成实训报告六、实训报告要求及成绩评定1、认真填写实训报告表中的各项内容。
2、按照实际操作的顺序把实训的过程填写好。
3、实训成绩是根据其完成程度与熟练与否评定。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病原生物及免疫学实验指导实验目的及实验室规则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室规则实验一一、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和保护法(操作)二、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观察(示教)三、细菌涂片和革兰染色法(示教)实验二一、培养基的制备原则和培养基种类介绍(示教)二、细菌接种法三、细菌的生长现象及代谢产物的观察(示教)实验三一、空气、咽喉部细菌的检查(操作)二、常用消毒灭菌器和滤菌器(示教)三、紫外线杀菌试验(示教)四、皮肤消毒试验(操作)五、药物敏感试验(纸片法,示教)实验四一、免疫细胞二、豚鼠过敏反应(示教或观看录像)三、抗原抗体反应四、常用生物制品(示教)实验五一、化脓性球菌二、肠道杆菌及其他细菌实验六一、病毒包涵体的观察(示教)二、乙肝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观察(示教)三、螺旋体、立克次体形态观察(示教)四、真菌形态和培养物观察(示教)实验七一、蠕虫成虫、虫卵及幼虫形态观察(示教)二、中间宿主标本观察(示教)三、粪便中寄生虫检查实验八医学原虫形态观察(示教)病原生物及免疫学基础实验实验目的及实验室规则一、实验目的病原生物及免疫学基础实验是本课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有关的基础操作技能和无菌技术,建立无菌观念;通过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室规则(一)进入实验室要穿工作服,离开室前脱下并折放好,工作服要经常清洗,保持洁净。
(二)非实验室必备的物品不准带入实验室。
带进实验室的必要教材和文具,要远离操作部位。
(三)实验室内绝对禁止饮食、吸烟或舔铅笔等。
(四)实验室内保持肃静,禁止谈笑和高声说话,以利集中精神完成实验操作。
(五)凡具有传染性的培养物、带菌材料、动物、器具等,均按要求处理,不得随便乱放或用水冲洗。
实验室内的任何物品不得携出室外。
(六)实验中一旦发生意外,如划破皮肤,细菌污染实验台、地面、手或衣物时,应该及时报告老师,按有关程序妥善处理。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实验指导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一、引言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它们关注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以及机体的免疫反应。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生长特性、致病机制,以及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
本实验指导将介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二、实验原理1. 病原生物学实验原理病原生物学实验主要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病原微生物,以及研究其生长特性、毒力因子和抗药性等方面的特征。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细菌分离培养、菌落计数、菌液浓度测定、生长曲线分析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PCR技术、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和分析。
2. 免疫学实验原理免疫学实验主要研究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免疫细胞分离培养、细胞因子测定、抗体检测、细胞毒性测定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流式细胞术、ELISA、免疫组化等技术进行免疫细胞的鉴定和免疫反应的分析。
三、实验步骤1. 病原生物学实验步骤(1)细菌分离培养:从临床样本或环境中采集细菌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培养。
(2)菌落计数:将培养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经过一定时间后,用计数器进行菌落计数。
(3)菌液浓度测定: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菌液中的菌落数量。
(4)生长曲线分析:将菌液接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定期取样测定菌液浓度,绘制生长曲线。
2. 免疫学实验步骤(1)免疫细胞分离培养:从外周血或组织中分离免疫细胞,进行细胞培养。
(2)细胞因子测定:通过ELISA等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
(3)抗体检测:利用ELISA或免疫印迹等技术检测血清中抗体的水平。
(4)细胞毒性测定: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测定细胞对靶细胞的毒杀能力。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 病原生物学实验结果分析(1)菌落计数结果反映了样品中细菌的数量,可以用于判断感染程度。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指导(供三年制护理学专业使用)主编穆春晓谢涛副主编洪宇王力编者李慧霞林君荣辽东学院医学院基础医学教学部实验室规则实验是验证理论,并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手段。
为保证实验效果,同时避免病原生物的实验室内传染,保障实验操作者的安全,特制定如下规则:一、尽量不带个人生活用品入实验室,必要的用具带入后,应放在远离操作的位置。
二、进入实验室后穿上白大衣,离室时脱下反叠带走。
在实验室内应保持安静、整洁、有序;不得高声谈笑、随便走动或拆卸仪器、搬弄标本。
三、实验室内严禁吸烟、进食、饮水,严禁用嘴吸移液及润湿标签,尽量不要用手触摸头面部及身体其他暴露部位。
四、如遇不慎而打破菌种管或使有菌材料污染皮肤、衣物、桌面等情况,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切勿隐瞒或自行处理。
五、被污染过且需要回收的吸管、滴管、试管、玻片等物应用完后立即投入已准备的消毒液中,不得放在桌面上或水槽内。
六、爱护公物,节约试剂材料,不得将实验室任何物品私自带走。
如遇仪器、用品损坏,应报告指导教师并按规定予以赔偿。
七、实验完毕,整理桌面,值日生打扫室内卫生,最后离开的同学应注意关好水电、门窗,洗手后离开。
第一部分医学免疫学实验实验一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实验目的】1.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参加要素及临床意义。
2. 掌握沉淀反应的原理、参加要素及临床意义。
【基本原理】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所以可以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的抗体,或是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
1.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能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2.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或沉淀线。
一、凝集反应(一)玻片直接凝集反应——菌种鉴定【目的】观察细菌在玻片上与其相应抗体结合所出现的细菌凝集现象,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原理】将已知细菌抗体与待测细菌混合,如果抗原与抗体相对应,则引起细菌凝集,反之则不凝集,据其凝集现象可判断细菌种类。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报告
一、免疫学部分
实验一
三、血清中Ig的测定
1.原理
2.结果
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画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五、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1.原理
2.结果与分析(画图)
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原理
2.结果与分析
七、豚鼠过敏性休克试验
1.原理
2.结果与分析
八、常用生物制品的种类
1.死疫苗
2.活疫苗
3.血清制品
4.其它
二、微生物学部分
一、革兰染色结果
混合菌液(1000X)
葡萄球菌:革兰染色性
大肠杆菌:革兰染色性
二、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葡萄球菌链球菌
1000X 1000X
痢疾杆菌霍乱弧菌
1000X 1000X
三、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1000X 1000X
伤寒杆菌的鞭毛
1000X。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系统实验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
实验材料:病原微生物样本、培养基、无菌操作台、显微镜等
a. 样品采集:从患者体内或环境中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b. 培养基制备: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c. 接种:将病原微生物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上d. 培养: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病原微生物e. 观察与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鉴定
实验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培养、观察和鉴定,以及免疫系统的检测和评估
实验方法:采用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方法,以及免疫系统的检测和评估方法,从而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实验原理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病毒的特性:体积小、结构简单、繁殖快、变异性强
真菌的特性:体积大、结构复杂、繁殖慢、适应性弱
细菌的特性:体积小、结构简单、繁殖快、适应性强
寄生虫的特性:体积小、结构复杂、繁殖慢、适应性强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识别、清除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应答,维持自身稳定等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骨髓等
实验步骤: a. 样品采集:从患者体内或环境中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 b. 培养基制备: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c. 接种:将病原微生物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上 d. 培养: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病原微生物 e. 观察与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鉴定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
结论总结: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免疫系统能够有效防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实验结论与展望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第一章:免疫学简介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1.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反应的科学。
2. 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免疫反应的结果,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小鼠血清、抗原物质、酶标板等。
2. 仪器:酶标仪、显微镜、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小鼠血清。
2. 制备酶标板,分别加入小鼠血清和抗原物质。
3. 观察和记录免疫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酶标板上的免疫反应结果,分析免疫反应的特点。
2. 结合实验原理,解释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
第二章:细胞免疫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细胞免疫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细胞免疫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1. 细胞免疫是机体通过T细胞对抗原物质的免疫反应。
2. 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细胞免疫反应的结果,了解细胞免疫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小鼠脾细胞、抗原物质、细胞培养基等。
2. 仪器:细胞培养箱、流式细胞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小鼠脾细胞。
2. 将小鼠脾细胞与抗原物质共同培养。
3. 观察和记录细胞免疫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细胞培养后的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分析细胞免疫反应的特点。
2. 结合实验原理,解释细胞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
第三章:体液免疫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体液免疫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体液免疫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1. 体液免疫是机体通过B细胞产生抗体对抗原物质的免疫反应。
2. 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体液免疫反应的结果,了解体液免疫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小鼠血清、抗原物质、酶标板等。
2. 仪器:酶标仪、显微镜、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小鼠血清。
2. 制备酶标板,分别加入小鼠血清和抗原物质。
3. 观察和记录体液免疫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酶标板上的免疫反应结果,分析体液免疫反应的特点。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概述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人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病原生物学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和传播途径等,而免疫学研究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通过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
病原生物学实验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病原生物学实验中的基础实验,主要用于研究细菌的生长特性、代谢途径以及致病机制等。
常见的细菌培养基包括肉汤培养基、琼脂培养基等。
实验中,可以通过无菌技术将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然后进行培养和观察,以研究细菌的生长情况。
细菌荧光染色是病原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给细菌染色,可以观察到其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和形态特征。
常见的细菌荧光染色方法有荧光原位杂交和荧光染料染色等。
通过细菌荧光染色,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细菌的结构和功能。
细菌致病性实验细菌致病性实验是病原生物学研究中的关键实验之一,通过研究细菌的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可以揭示病原菌引起疾病的机理。
常见的细菌致病性实验包括动物感染模型实验和细胞培养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进一步了解细菌的致病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免疫学实验免疫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培养是免疫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培养免疫细胞,可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常见的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
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激素和生长因子,来模拟机体内免疫细胞的生长环境,从而研究其功能和代谢途径等。
免疫荧光染色是免疫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给免疫细胞或组织染色,可以观察到其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和分布情况。
常见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等。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可以研究免疫细胞的分化和活化过程,从而了解免疫应答的机制。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免疫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常用于检测机体内抗体和细胞因子的水平以及免疫细胞的功能等。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2024新版
感染)及其机制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03
简要介绍病毒的分类原则、命名方法及常见类群
其他微生物简介
01
02
03
真菌学基础
简要介绍真菌的形态、结 构、生理特性及与人类的 关系
寄生虫学基础
概述寄生虫的生活史、传 播方式、致病机制及防治 原则
其他原核生物简介
简要介绍放线菌、立克次 体、支原体等原核生物的 特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细菌的生理与代谢
阐述细菌的营养类型、生长繁殖条件、代谢产物及其 意义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简要介绍细菌的分类原则、命名方法及常见类群
病毒学基础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01
描述病毒的基本形态(球形、杆状、砖形等)和结构(核酸芯
髓、蛋白质外壳、包膜)
病毒的增殖与感染
02
阐述病毒的复制周期、感染类型(急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
如何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请举例说明其在临床诊断和
03
治疗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讨论环节
请分析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 其类型,并举例说明其在临床
上的表现和治疗原则。
请简述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 制及其应对策略。
如何理解微生物组学在医学领 域的重要性?请举例说明其在 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讨论环节
实验项目设计思路及步骤
实验项目设计思路及步骤
设计步骤 确定实验目的和假设; 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和材料;
实验项目设计思路及步骤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 实验方法、操作步骤 、数据处理等;
完善实验方案,进行 正式实验。
进行预实验,检验实 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可 靠性;
实验项目成果展示和评价标准
成果展示
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制作PPT、口头 汇报等方式展示实验成果,包括实验 数据、结果分析、结论等。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大纲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40921105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实验学时: 26学时学分: 1.5适用专业: 护理学本科一、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是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加深学生对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作风, 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其他医学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每次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实验内容, 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保持思路清晰。
2.在实验过程中, 应持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并要注意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时间。
3.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 则需要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 以便分析。
4、在微生物学的整个实验过程中, 应严格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和训练。
5、每次的实验结果, 应以实是求实的科学态度填入实验报告, 力求简明准确, 并及时汇交教师批阅。
如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 应分析原因, 训练科学思维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1.实验项目名称: 溶菌酶的溶菌试验2、实验内容提要:(1)制备含溶壁微球菌的琼脂平板。
(2)打孔凝固后, 用打孔器打孔, 孔间距1.5-2cm。
(3)加样周围四孔分别加入5.25.100、500μg溶菌酶标准品。
(4)结果观察各孔周围溶菌情况, 测量溶菌环直径。
实验项目二1.实验项目名称: 白细胞吞噬试验2、实验内容提要:(1)吸取肝素加于凹玻片内。
(2)取耳垂血0.04ml, 放在有肝素的凹玻片内, 摇匀。
(3)取葡萄球菌培养液0.02ml加于有抗凝血的凹玻片内, 摇匀。
(4)将凹玻片直于湿盒中, 37℃30分钟, 每10分钟摇匀一次。
(5)取一滴全血菌液混合液, 置载玻片上, 推片, 待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报告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抗原-抗体反应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抗原-抗体反应,了解抗原和抗体的特性,掌握ELISA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实验原理:ELISA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缩写,是一种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该方法是基于特定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将特异性抗体分离出来,并进行检测。
ELISA方法主要包括直接ELISA、间接ELISA、夹心ELISA和竞争ELISA等方法。
其中,夹心ELISA是最常用的方法。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试剂,包括96孔板、PBS、BSA等。
2.分析样本,取出需要检测的抗原或抗体。
3.将抗原或抗体加入96孔板中,使其吸附到孔中。
4.加入特异性抗体,进行孔内反应。
5.进行洗涤,去除没有结合的物质和非特异性物质。
6.加入标记的抗体,进行孔内反应。
7.进行洗涤,去除没有结合的物质和非特异性物质。
8.加入底物,进行反应,标记的物质被氧化变色。
9.加入停止液,反应停止。
10.使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
实验结果:样本吸光度标准品1 0.503标准品2 1.044标准品3 1.989标准品4 2.896标准品5 3.871标准品6 5.234未知样本1 1.755未知样本2 2.118未知样本3 4.176实验结论:通过ELISA方法,检测了样本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得到了各样本的吸光度值。
根据标准品的吸光度值与浓度的对应关系,计算出未知样本的浓度。
通过实验结果,得到了样本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判断其是否满足病原生物诊断标准。
实验意义:ELISA方法是一种敏感、快捷、简便的检测方法,常用于临床检测和科研中。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学习和掌握ELISA方法的操作和数据分析,增强对抗原和抗体的认识,为日后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研究提供基础。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引言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生物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来深入了解病原生物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系统如何抵御病原生物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医学应用中的重要性。
免疫实验免疫细胞培养实验免疫细胞培养实验是研究免疫细胞如何应对病原生物侵袭的重要手段。
在实验中,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分离和培养免疫细胞,观察它们对病原生物的反应。
例如,可以将免疫细胞暴露在病原微生物的培养上,然后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免疫细胞是否吞噬了病原生物。
免疫学杂交实验免疫学杂交实验是研究免疫系统中基因表达的重要工具。
通过将标记有荧光染料的探针与目标基因进行杂交,可以观察到基因的表达情况。
这一实验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免疫系统中哪些基因参与了免疫应答,并且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水平如何变化。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用于检测免疫系统中特定蛋白质或抗原的存在和分布。
在这个实验中,科研人员使用特定的抗体标记荧光染料,与待测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通过观察染色结果,可以确定目标物质的位置和含量,从而推断其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和参与机制。
病原生物实验病原微生物培养实验病原微生物培养实验是研究病原生物学的关键实验。
通过将病原微生物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科研人员可以获得大量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纯培养物。
这些培养物可以用于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特性、适应能力以及对宿主的侵袭机制等。
动物感染实验动物感染实验是评估病原生物致病能力和疫苗效果的重要手段。
科研人员通常在实验动物体内注射病原微生物,并观察动物的症状、病程以及免疫反应等。
通过动物感染实验,研究人员可以了解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宿主免疫系统的应答以及疫苗的保护效果等重要信息。
分子诊断技术在病原生物学中的应用分子诊断技术在病原生物学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这些技术包括PCR、DNA 测序、Real-time PCR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总结
免疫部分1、沉淀反应的定义:是指可溶性抗原(多糖、蛋白质、类脂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2、凝集反应的定义:是指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立克次体、螺旋体、致敏微球等)在体外一定条件下(有电解质存在,PH、温度恰当)与相应抗体相遇,两者发生特异性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3、直接凝集反应的定义:是指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的凝集现象。
凝集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4、间接凝集反应的定义(原理):当抗原是可溶性小分子时,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往往不出现肉眼可见反应。
如果将可溶性抗原吸附到一类与免疫特异性无关的载体微球(如经处理的细菌、红细胞、胶乳颗粒等),形成人工免疫微球(或致敏微球),此时与相应抗体结合,则可出现免疫微球的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5、效价的概念:以出现“++”反应凝集的血清的最终稀释倍数称为血清的效价6、效价的意义:血清的效价代表着血液中抗体的含量,其效价越高,说明其所含抗体越多7、对流免疫的电场力和电渗力的关系在PH为8.6的琼脂凝胶中,抗体带有微弱的负电荷,受电渗力作用的影响较大;抗原带有较强的负电荷,受电场力作用的影响较大抗原置于阴极,抗体置于阳极,二者由于受到电场力和电渗力不同程度的影响,会相对泳动电渗力方向:由阳极指向阴极;电场力方向:由阴极指向阳极抗体:电渗力>电场力,向阴极泳动抗原:电场力>电渗力,向阳极泳动一段时间后抗原抗体相遇,8、抗原抗体结合特点、影响因素(1)结合特点1)特异性:抗原决定基与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之间的结构互补2)可逆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后,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解离为游离的抗原与抗体3)可见性:抗原、抗体的数量比例恰当时,反应体系中无游离的抗原或抗体,在适宜的盐浓度下,有明显的肉眼可见的反应物4)阶段性: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报告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报告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报告引言: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非常重要的领域,研究人类和动植物的免疫系统以及病原微生物对宿主的侵袭和致病机制。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实验一:细胞免疫学实验细胞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中各种细胞的类型、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细胞的表型和功能。
实验步骤:1. 采集小鼠外周血,离心分离出单个核细胞。
2. 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体,对细胞进行染色。
3. 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的分析和检测。
实验结果:通过流式细胞仪的分析,我们成功地鉴定了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 细胞和巨噬细胞,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它们的功能和表型特征。
这对于深入了解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各种传染病的致病因子,研究其培养和鉴定技术对于预防和治疗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和鉴定细菌,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致病机制。
实验步骤:1. 采集疑似感染的样本,如血液、尿液或分泌物。
2. 进行细菌的培养,包括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条件。
3. 使用不同的鉴定方法,如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细菌进行鉴定。
实验结果:通过对细菌的培养和鉴定,我们成功地确定了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致病特征。
这对于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疫苗和抗生素的研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实验三:免疫反应的检测和分析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重要防御机制,研究其检测和分析方法对于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ELISA实验检测和分析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和细胞因子。
实验步骤:1. 准备样本,如血清或细胞培养上清液。
2. 使用ELISA实验进行抗体或细胞因子的检测,包括制备试剂盒、反应液和检测方法。
3. 分析实验结果,包括抗体或细胞因子的浓度和活性。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指南(本)
伤寒杆菌 葡萄糖 液体变混浊、颜色变黄、无气泡 +
伤寒杆菌 乳糖 液体变混浊、无变色、无气泡 —
分析: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乳糖产酸产气;伤寒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不 产气、不分解乳糖不产酸不产气。
2、 蛋白质代谢
A.H2S 试验 材料:半固体培养基里加入了 Fe2+盐 原理:若细菌繁殖分解培养基中的胱氨酸,则产生 H2S,H2S+Fe2+盐=FeS↓ (黑色沉淀物)
8 / 12
支绛编写
实验指南 2014
及“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实验目的:了解细菌的生长现象、生化代谢反应;掌握革兰染色。
实验示教:
一、观察细菌的生长现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固体培养基
平板 ———— 菌落(单个细菌培养后肉眼可见的群落)
A.大小--直径**mm、 B. 颜色、
C. 形状--圆形/不规则、D. 边缘--整齐/不整齐、
检查标签——用一支无菌吸管吸取 1ml 样本移入空平皿(底)中— —倒入完全融化适温的高层中的全部培养基——盖好盖子,在桌面上 轻轻混匀样本和培养基——静置,待完全冷却后送入培养箱倒置。
2 块样本操作完全一样。 6、土壤水样中细菌的分布。
除样本改为泥水,操作同河水。 7、药敏试验。
检查标签——从相应的斜面中取种——均匀涂布菌种在一块无菌 平板上——用镊子无菌操作从一个小药瓶中取出一种小药片,有字的 一面向上,等距放置在涂过菌种的平板上,并用镊子轻轻地压一下使 药片贴紧培养基,然后消毒;再取另一种小药片,方法同前——全部放 置完毕后,送入培养箱倒置。培养后结果如上图。 8、细菌在手指皮肤上的分布。
的抑菌圈测定 实验二具体项目: 1、 细菌的生化反应的示教 2、 革兰染色的操作 3、 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实验三具体项目: 1、 肠道杆菌的检验流程示教,包括 SS 琼脂平板及双糖含铁斜面 2、 玻片凝集试验,伤寒杆菌“O”血清分别对伤寒杆菌和大肠杆
病原与免疫综合实验
实验原理:
流感病毒表面具有血凝素,能与人“O”型、豚鼠和鸡红细胞表面血 凝素受体结合,引起肉眼可见的红细胞凝集现象。目前常用于流感病毒 的初步鉴定。
血凝实验
血凝抑制实验
Viruses
实验步骤: 1. 操作步骤见下图:
50μl 50μl 50μl 50μl 50μl 50μl 50μl 50μl
红细胞凝集试验的操作程序
2.结果判定
根据各管红细胞凝集程度的不同,以++++、+++、++、+、-表示。 ++++:75%-100%红细胞凝集,凝集的红细胞呈厚膜状铺于管底,边 缘呈锯齿状。 +++:50%-75%红细胞凝集,在管底铺成薄膜状,边缘不整齐。 ++:25-50%红细胞凝集,不凝集的红细胞在管底中央呈小圆点,边缘 凝集呈颗粒状。 +:25%红细胞凝集,管底中央呈较大的圆盘状,边缘颗粒不明显。 -:不凝集,红细胞沉于管底,呈一边缘整齐的致密圆点。
试验步.2ml 破伤风抗毒素
肌肉注射 0.1ml1:40外毒素
肌肉注射 0.1ml1:40外毒素
每日观察发病情况
肌肉注射 0.1ml1:80外毒素
预期结果:
肌肉注射 0.1ml1:160外毒素
抗毒素保护健康生存,未保护组小鼠随着注入的外毒素浓度增高,可出 现后肢及尾巴痉挛,肌肉强直,角弓反张,甚至死亡。
1:2560 1:1280 1:640 1:320 1:160 1:80 1:40 1:20 1:10
空 白 对 照
90μl 50μl 50μl 50μl 50μl 50μl 50μl 50μl 50μl 50μ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示教)
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杆菌:大肠杆菌。 螺形菌:霍乱弧菌。 上述示教镜各一台/每室
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示意图 ⊕
葡萄球菌:
Figure 1 - A Gram stain of Gram + Staphylococcus cells.
链球菌 链球菌(显微镜下示意图)
离子部分为发色基团,可与细胞中带正电的组 分结合。
细菌染色法:
细菌染色
活菌染色
死菌染色
正染色
负染色
普通染色
特殊染色
简单染色法
复杂染色法
芽孢染色法
荚膜染色法 细胞壁染色法
抗酸染色 革兰氏染色
负染色
简单染色
制备涂片标本→染色
镜检
水洗、吸干 染色1min
(一)细菌涂片的制备
一般制备涂片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吸入病原菌菌液:应立即吐人容器内消毒, 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 口。
菌液流洒桌面,倾倒适量消毒液于污染面 浸泡半小时后抹去,再以清水擦洗干净。
严防火灾:试验完毕立即关闭电闸,煤气 阀门,如系酒精,乙醚、汽油等火种,切忌用
水,可的形态学
第一周
实验内容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的观察 细菌标本染色检查法
(革兰氏染色法) 细菌动力检查法 (悬滴法、压滴法)
目的要求
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及其特殊结构。 基本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保养。 掌握接种环的使用及菌液的采取法。 掌握细菌涂片的制备及革兰氏染色方
革兰氏染色法
由丹麦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
【操作步骤】
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
碘液媒染
乙醇脱色
复红复染
【结果】
细菌被染成紫色者,称为革兰氏阳性菌; 而细菌染成红色者,称为革兰氏阴性菌;
阳性菌——紫色 阴性菌——红色
【意义】
鉴别细菌,用本法染色可将细菌分成两大类。 了解致病性 指导选择用药
法。 熟悉细菌动力检查法。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构造图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油镜头的辨认 显微镜的维护
油镜加香柏油的原理
玻璃折射率:
n=1.52
香柏油折射率:
n=1.515
二、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的观察
使用显微镜的油镜观察各示教片,比 较各菌的形态、大小、排列等;注意 芽胞在菌体上的位置、大小;鞭毛形 态、数最及其位置;荚膜的大小及其 与菌体的关系,将观察结果画在实验 报告上。
离开实验室前,应在消毒液中将手浸泡 5~1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
发生意外事故的处理
皮肤破伤: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涂以2%红 汞或2%碘酒。
烧伤:涂以凡士林油,5%鞣酸或2%苦味 酸。
化学药品腐蚀伤:若为强酸,先用大量清 水冲洗,再以5%碳酸氢钠或5%氢氧化铵 溶液中和之;强碱腐蚀则先以大量清水冲 洗后,再以5%醋酸或5%硼酸洗涤中和。
芽孢 菌体 (营养细胞)
鞭毛
荚膜的观察:
特殊染色
负染色
三、细菌标本染色检查法
常采用美蓝,结晶紫等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多数染料都是中性有机盐。据着色基的不 同可分为以下类型:
碱性染料(basic dye)—带正电染料。其阳
离子部分为发色基团,可与细胞中带负电的组 分结合。
酸性染料(Acid dye)—带负电染料。其阴
媒染:加卢戈氏碘液,1分钟后水洗,甩干。 脱色:加95%酒精数滴于涂片上,频频摇3~5秒
后,斜持玻片,使酒精流去,再加酒精。如此重 复2~3次,直至流下的酒精无色或稍呈淡紫色时 为止(约30秒钟)。水洗,甩干。 复染:以稀释石炭酸复红染液复染1分钟后,水 洗,待干或用吸水纸印干,油镜镜检。
杆菌(bacillus)
Figure 2 - Gram stain of Gram - E. coli cells
显微镜下的杆菌
弧菌
2.细菌的特殊结构观察(示教)
芽胞示教片:破伤风杆菌。 鞭毛示教片:变形杆菌。 荚膜示教片:肺炎双球菌。 上述示教镜各一台/每室
产芽芽孢胞细菌的种类
涂片
干燥
固定
固定的目的:
使细菌的细胞凝固,使菌体与玻片粘 得更牢固;
可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加热固定可杀死细菌,比较安全。
多种标本涂片标记示意图
如多种标本,可用蜡笔在玻片上划为数格, 并于玻片的背面,标明标本的编号。
正面
反面
㈡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
初染:滴加结晶紫染液于涂片上,染1分钟,水 洗,甩干。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 】
有三种学说。
1.等电点学说: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等电 点(pH 2~3)比阴性菌(pH4~5) 为低,—般染色时溶液的酸碱度约在 pH 7左右,电离后阳性菌带有的阴电 荷比阴性菌多。因此,摄取的碱性染 料亦较多,不易脱色。
2.通透性学说: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比阴 性菌低,进入细胞的染料和碘液结 合生成沉淀,脱色剂较易通过革兰 氏阴性菌的细胞膜,将碘和染料的 复合物溶解洗出,故易脱色;阳性 菌细胞膜透通性低,故不易脱色。
吸过菌液的吸管、毛细吸管,要投入含有 2~3%来苏儿或0.1%新洁而灭液的玻璃 筒中,其它带菌材料放在指定地点,以防 止微生物污染环境。
若发生吸入菌液,割破手指等事故,应立 即报告老师,进行预防处理。
爱护公物,节约使用实验材料、器材,如 损坏公物,应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登记 处理。
实验完毕,应及时清理实验室,做好卫生, 关好门、窗、水笼头、电灯。
书包、衣物等勿带入实验室,必要的文具、 实验指导,笔记等带入后,也要远离操作 部位。
实验室内要保持安静,有秩序,不得高声 谈笑,或随便走动以免影响他人实验。
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和用嘴湿润铅笔 或标签等,也不要以手抚摸头部等部位。
做练习要保持无菌操作操作。以防止临床 标本及纯培养物的污染,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病原生物学与免 疫学教研室
2004年2月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规则
微生物学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培养鉴 定及试验的场所,是一个微生物高度 集中的区域,为了防止微生物感染人 体及扩散,保证安全及每次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要求同学遵守下列规则:
一般注意事项
进实验室穿上实习衣,离室时脱下,要反 折,并经常进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