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车用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技术与应用讲义
异步电机
3 4 8 2
电动机状态 发电机状态 制动状态
1
0 n n1
0 s 1
Tem 0
0 n1 n
s0
Tem 0
5 6 7
拖动性质转矩
s n
制动性质转矩
n 0 n1
制动性质转矩
1 s
Tem 0
sm
f1 f1' f1'' f1'''
1
T2
0
0
H_ON_L_PWM
T1
H_PWM_L_ON
t
t t t t t
T1 T4 T3
T6 T5
t
t t t t t
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PWM a
t t t
T1T6 T1T2 T3T2 T3T4 T5T4 T5T6 T1T6
11
无刷直流电动机
T1 T4
t
t t
T1
T4
t
t t
T3
T6
T3
T6
t
t
t
t
Ud
T5
T5 T2
T2
t
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t
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0
0
PWM_ON
ON_PWM
t t t t
2
汽车级 -40-125℃ -40-105℃ 175℃ 1000次循环,低温: -40℃,高温:125 ℃ 30000次循环 管芯结温稳差100℃ 10000次循环 壳温温差80 ℃ 200m/s
《电机及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电机及控制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类别: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学分:6学时:80(8学时/周,10周)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工业控制、电机电器技术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将工业自控设备操作员、工艺员、维护员、检修员、试验员所从事的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检修、试验、故障排除等工作按照由简到繁、分层递进的思路,把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训练结合到项目载体中而设置的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课程。
课程的任务:为了提高学生选择、使用和维护变压器、电机及电气控制设备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变压器、电机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机械特性及运行特性,熟悉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掌握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的结构、原理及控制系统的设计、检修方法;熟悉新型电机、电器及电气控制设备的分析调试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常用变压器、电机、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理解常用电动机的基本工作特性、机械特性;●掌握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的原理和方法;●具有对电力拖动装置进行选择和简单计算的能力;●具有对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典型电路工作原理及线路分析的能力。
●具有设计较为简单的电气控制设备控制线路的能力。
●掌握典型机床电气线路结构、工作原理,并初步具有理解安装、调试和维护的方法能力。
2、能力目标●具有选择、使用、维护常用电机、变压器的专业技能;●具有整定和选用常用低压电器的专业技能;●利用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的原理,能分析和排除控制线路故障的专业技能;●能利用基本控制环节进行一般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的专业技能;●具有对一般机床进行维修的专业技能;●具有搜集专业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和创新能力,具备作为电类专业人员必备的基本专业技能。
《电机驱动与控制实验》课程教学大纲Motor Drive and Control Experiments
《电机驱动与控制实验》课程教学大纲Motor Drive and Control Experiments课程编号:261065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时数:10 学分数:执笔者:李优新编写日期:2006年6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为应用电子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与《电机驱动与控制》专业选修课配套的实验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加深对电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的的了解,为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该方面的的研究、分析、设计与应用操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学生课上做实验为主,同时辅以实验理论的讲授和多媒体技术教学。
具体安排如下。
1.实验项目名称:电机的启动与制动(2学时)实验内容:①电机的启动与停止;②电机的正转与反转切换;③电机的自由停止与制动;2.实验项目名称:异步电动机SPWM变频调速系统(2学时)实验内容:①过压与过流保护环节测试;②SPWM控制;③电压空间矢量控制;3.实验项目名称:双闭环三相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2学时)实验内容:①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②控制单元调试;③开环工作机械特性;④系统闭环特性的测定;4.实验项目名称:永磁电机调速系统(4学时)实验内容:①永磁无刷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特性实验;②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特性实验;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动手操作,起到加深理解书本理论知识的作用。
2.在使用实训仪器、设备、设施时,严格按照指导教师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正确、规范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
3.本课程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实验指导书,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亲自实践,边作边想,认真记录,并写出实验报告。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本课程作为《电机驱动与控制》课程的实践环节,须结合课程的理论教学来进行。
先修课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学与自动控制原理等。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黄立培主编,《电动机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陈伯时主编,《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电机及其控制技术》学习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本课程是电工电子、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设备应用技术 、现代应用电 器与电子、楼宇自动化、计算机与自动检测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的培养目 标是: 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机拖动、电机的电气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 能,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互锁、各种保护电路等,熟记这几种常用基本控制电路的构成。熟练掌握几种典 型的控制电路,如顺序控制、多地控制、正反转控制、起动控制、制动控制等。 这门课属于工科类课程, 对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且前面的内容是 后面内容的基础,前后内容的联系较为紧密,因此若没充分理解前面的内容,则 会在后续的学习中遇到较大的阻力,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 一步一个脚印, 在充分理解前面内容的前提下再进行后续内容的学习。由于时间 关系,课件仅是教材的精选部分,因此,仅仅是依赖课件是不够的。大家在听每 讲之前应先看一遍教材的内容,然后再去听课件,这样有助于跟上老师的思路, 有助于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电器、熔断器的结构原理、图形及文字符号。 应会:正确选择和使用低压电器;按钮、中间继电器、接触器、熔断器、时 间继电器和热继电器等的应用。 难点:低压断路器与漏电保护器的构成原理;各类电器图形与文字符号的区 别与记忆,特别是时间继电器不同的图形代表的含义。 易混淆的地方: 交流电磁铁与直流电磁铁,电磁铁中的电压线圈和电流线圈; 控制类电器线圈参数和触点参数,接触器与继电器。 第10讲: 课程内容:控制系统的分类,顺序控制、多地控制,其中顺序控制包括由主 电路直接实现的顺序控制和由控制电路实现的顺序控制。 应知: 电气常用的控制方法和分类。
《电机及其控制技术》学习大纲
课程名称: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教材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徐建俊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知识结构:电机基本理论(约 55%)+电机控制(约 45%) 成绩评估: 总成绩(100%)=作业(20%)+期末考试(70%)+平时 10% 考核题型(以下几种为主):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设计题(绘图 题)等。
【SDWF】《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整本教材【二维码】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FOREWORD前言汽车的发明与发展,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带来了急需解决的两个问题,分别是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
为此,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国家,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加快部署。
在我国政府发布的2012-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
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坚持“突出重点、创新驱动,加快应用,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以纯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实现我我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
无论是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电机系统既是关键技术,又是共性技术,并且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与其他领域用电机有较大差异。
《驱动电机控制技术》是汽车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本书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注意教材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力求概念叙述清楚,内容深入浅出。
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科学性、实用性、通用性为原则,以使教材符合职业教育汽车类课程体系设置,以内容为核心,注重形式的灵活性,以使学生易于接受。
本教材以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技术为主要内容,包含7个任务。
任务一、任务二新能源汽车电机概述讲述了新能源汽车所用电机的性能要求、运行模式,并介绍了驱动电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型号及特点;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任务五及任务六,分别别以从新能源汽车常用电机直流电动机、交流异步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开关磁阻电动机为单元,从此类电机构造、运行原理、性能、检测及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任务七、任务八为电动机的控制方式、电机控制系统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掌握电动机的控制特点。
本教材以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模式作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参照点,教材主要特点是任务引领、理实一体、内容丰富、实车为例、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本课程教材还配套数字信息化课程教学软件,益教易学。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 程 标 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开课院部 汽车工程学院课程代码 考核性质 考试 学分 学时前导课程 《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电工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与维修》二、课程性质和功能定位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课程要使学生掌握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常见故障诊断方法等方面知识,使学生了解驱动电机系统的种类及特点,最终获得检修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的能力。
2、课程的功能定位本课程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立足点,面向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企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驱动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驱动电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等,熟悉国家现行的有关管理法规和政策,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成为具有实用性、竞争性、开拓性的应用型人才,为今后从事新能源汽车实践、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1、课程总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常见故障诊断方法等方面知识,使学生了解驱动电机系统的种类及特点,最终获得检修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的能力。
2、课程具体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结构组成;2.了解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3.掌握电机及控制器常见故障;4.掌握电机及控制器故障检测方法;5.掌握基本工具设备和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6.掌握旋转变压器的基本作用及检测;7.掌握高压元器件的绝缘测试;8.了解电机相关性能测试。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对车辆进行检查;2.能运用摇表对电动汽车高压部分进行绝缘检查;3.能对驱动电机系统的故障进行分析;4.能就车更换驱动电机;5.能正确使用CAN卡对知豆H1车型读取报文;6.能看懂报文格式;7.能对照报文找出故障范围;8.能发现电路检测维护过程中的安全隐患;9.能正确使用常规的仪器,仪表工具;10.能识读汽车电路系统中常用英语词汇;序号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载体课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项目(章节)序号项目名称(章节名称)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1 学习情境一: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认知任务1.1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基础认知任务1.2 驱动电机的性能要求与技术优势任务1.3 驱动电机的分类、性能对比与国内发展现状任务1.4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选型了解驱动电机的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性能要求;分类与性能对比;能根据需求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进行选型。
《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教学课件—04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
任务一 驱动电机基础知识
3.永磁同步电机 (3)应用特点 永磁同步电机所需要的钕铁硼永磁材料是稀土资源,因此生产成本较高,并且温度 大幅度变化时还会引发退磁现象。但是该电机的功率密度高、调速范围大,适用于 高速公路网受限,频繁起停工况,目前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上。
任务一 驱动电机基础知识
4.交流感应电机 交流感应电机又称做异步电机,即转子置于旋转磁场中,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获 得一个转动力矩使转子转动,由电气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于1887年发明。
任务一 驱动电机基础知识
1.电机分类 (1)安全性高。 (2)起动转矩和调速范围大。 (3)效率高、损耗低,还应在车辆减速时实现再生能量回收功能。 (4)质量小。电动机应尽量采用铝合金外壳,以降低电机质量。 (5)电压高。 (6)可靠性高、运行噪音小,耐高温和耐潮特性强。 (7)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便于维护。
任务一 驱动电机基础知识
4.交流感应电机 (1)电机结构 交流感应电机主要由定子与绕组、笼型转子、转子轴、轴承、前后端盖以及风扇等 部件组成。
任务一 驱动电机基础知识
4.交流感应电机 (1)定子 定子有A-X、B-Y、C-Z3个绕组线圈,各线圈按一定规律分别嵌放在定子槽内。定 子是电机中固定不动的部分,主要任务是产生一个旋转磁场。旋转磁场并不是用机 械方法实现的,而是以交流电通过电磁绕组中,使其磁极性质循环改变,故相当于 一个旋转的磁场,按照所用交流电的种类划分为单相电机和三相电机两种。
任务一 驱动电机基础知识
4.交流感应电机 (2)转子 转子主要由铁芯和绕组组成。转子绕组由插在转子槽中的多根导条和两个环形端环 组成,若去掉转子铁芯,整个绕组的外形就像一个鼠笼,故称笼型绕组。
任务一 驱动电机基础知识
《控制电机》教学大纲
《控制电机》教学大纲Control Machine课程编号:2002132 学时数:24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分数:1.5编写者:张威编写日期:2002.5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控制电机》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选修课。
主要任务:培养学生掌握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使用的各种控制电机的结构、基本原理、控制方式和特性曲线,使学生能在系统中正确的选择、分析和使用控制电机。
二、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绪论(讲课1学时)了解本课的内容、性质和任务,了解控制电机的分类及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第一章伺服电动机(讲课6学时)了解交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结构、分类、用途及自动控制系统对伺服电动机的基本要求,掌握交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和特性曲线。
重点:直流伺服电动机、两相伺服电动机。
第二章测速发电机(讲课4学时)了解各种测速发电机的结构、用途和分类,掌握各类测速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
重点:直流测速发电机、异步测速发电机。
第三章自整角机(讲课5学时)了解力矩式和控制式自整角机的结构、分类和用途,掌握其工作原理、运行性能和主要技术指标。
重点:控制式自整角机。
第四章旋转变压器(讲课5学时)了解旋转变压器的结构、用途和分类,掌握各类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运行性能和主要技术指标,了解感应移相器工作原理。
重点: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线性旋转变压器。
难点:正余弦旋转变压器的负载运行。
第五章步进电动机(讲课3学时)了解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分类和用途,掌握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步距角、转速公式,了解平面电机的工作原理。
重点: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考试。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增加课上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电机驱动与控制 课程大纲
电机驱动与控制一、介绍电机驱动与控制是现代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机驱动与控制原理、技术和应用的全面理解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电机驱动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技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 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 掌握电机驱动技术的基本知识;3. 熟悉电机控制的基本方法和算法;4. 能够设计和实施电机驱动和控制系统。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电机基础知识•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电机的构造和工作方式•电机的性能参数和特性曲线3.2 电机驱动技术•直流电机的驱动和控制技术•交流电机的驱动和控制技术•步进电机的驱动和控制技术3.3 电机控制方法•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先进的控制算法(如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的比较3.4 电机驱动与控制系统设计•电机驱动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电机驱动和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电机驱动和控制系统的实施和调试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将采用以下多种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电机驱动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际的电机驱动与控制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 课堂练习:针对课程所涉及的关键问题,设置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4. 设计项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际项目设计、实施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将综合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并提交相应的实验报告。
3.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课程整体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六、参考教材•《电机与拖动技术基础》谭刚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张明华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年七、学习收获通过学习本课程,我们将获得以下收获: 1. 理解电机驱动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和目的1.2 课程内容和安排1.3 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二、基础知识2.1 电力与电动机原理2.2 电气控制基础2.3 智能控制技术三、驱动系统3.1 直流驱动系统3.2 交流驱动系统3.3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四、控制系统4.1 电机控制器4.2 控制算法与逆变器控制策略4.3 传感器技术及故障检测五、应用与实践5.1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控制系统规划与设计5.2 驱动电机系统分析与调试5.3 应用案例分析及评估注:以上提纲仅为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课程安排自行调整。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政府纷纷制定出一些关于新能源的发展规划,推广新能源汽车以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其中的一项主要举措。
在新能源汽车中,驱动电机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它是能源转化为动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而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的设立,目的是将相关领域的知识与实践教授给学生,培养具备相关技术背景和理论知识的人才。
旨在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设计、控制策略、系统调试等技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出贡献。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电力电气、数学计算、机械设计以及智能控制等。
在此基础上,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和行业趋势,课程还包括了应用案例、实践环节、以及商业模拟等内容,以培养学生对这个领域多方面、全面的了解,来保证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实践中运用所学技术进行实战。
本课程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适应性强,包括教学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课外练习、设计开发等多种形式。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教学大纲第一篇:《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教学大纲《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教学大纲一、授课对象本课程适用于汽车服务系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中、高级)班三年制二、课程学时总学时 108课时,6课时/周,1学期授完。
三、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与维修专业教材,是一门机电类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对常用电动机的维护、保养与检修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电动类、制冷类日用电器中主要使用的三种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和单相串励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以及电动类、制冷空调类电器专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熟悉对上述电动机进行维护、保养与检修。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能够解决专业技术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直流电动机 8课时 1.教学内容:第一节: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分类第二节: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运行特性第三节: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反转和调速。
2.教学要求与建议: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分类,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反转、调速的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直流电动机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第二章:单相异步电动机 10课时 1.教学内容:第一节: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二节: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分类第三节: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反转和调速2.教学要求与建议: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异步电动机的分类和起动方式,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反转、调速的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李桂强
附件2《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系部:机电工程系执笔人:李桂强**人:***制订日期:2019年6月20日修订日期:2020年7月15日北海职业学院2019年一、课程信息表1 课程信息表二、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二)课程任务《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是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
以纯电动汽车常见故障为学习对象,以《新能源汽车概论》、《新能源汽车结构与维修》等课程为基础,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新能源汽车中主要使用的几种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交流感应电动机、交流永磁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为今后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设备管理、营销、服务和维修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掌握新能源汽车中主要使用的几种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交流感应电动机、交流永磁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熟悉对上述调速、分析及控制。
同时,从职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到培养方式,我们遵循职业的特点,突出职业特色,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给学生建立一种立体的学习环境。
通过学校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术水平,顺利地走入工作岗位。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技能目标:项目1 高压电驱动系统的组成与识别项目2 驱动电机的结构与检修项目3 电机控制器的结构与检修项目4 电驱动能量传递和热管理系统2.职业素质养成目标(1)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2)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培养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4)培养经济成本意识;(5)培养文献信息检索能力;(6)培养良好的安全环保意识;(7)培养工作建构能力;(8)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9)具有继续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潜力;四、课程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和过程融入其中,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机电驱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版)
《机电驱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总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控制基础》、《测量与传感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涉及两大知识模块,即电磁驱动技术和流体驱动技术,前者以三大伺服电机(直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和步进伺服电机)为核心的调速系统构成,后者则包含了液压与气动技术。
机电驱动系统在工业生产中是重要的能动设备,随着电力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驱动技术已从过去的电气化正逐步朝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电磁驱动技术和液/气驱动技术,电磁驱动技术由直流驱动技术、步进驱动技术、交流驱动技术和变频驱动技术共四个章节组成;液/气驱动技术则主要介绍液气基本元件、驱动基本回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等。
本课程的核心是三大电机(直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及调速系统、液/气基本元件和驱动基本回路。
重点章节依次为:第一章直流驱动技术、第三章交流驱动技术、第四章变频驱动技术和第五章液压气动驱动技术。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面向对象为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工程、汽车电子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课程性质为专业课。
三、学习目的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正确理解和系统掌握电磁驱动和液/气驱动技术中从基本元件到系统层次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实现方式,使之明确工业生产系统中各类执行机构的结构、产品类型及驱动原理及方法(含各类电动机、缸、泵、阀等),能够从事机电驱动系统的设计、选型和试验。
四、关联课程本课程的关联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控制基础》、《测量与传感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等,系统解决了机电设备、自动化系统中的驱动源技术问题,并与传动系统、作业系统(工作台、分度盘、负载端等)和控制系统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知识体系与结构)第一章直流驱动技术1. 内容及要求理解电磁驱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直流伺服电机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直流伺服电机的调速及控制;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及动态特性、静态特性;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体系结构和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分析*;了解脉宽调速系统原理。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王洪波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在汽车电工电子、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分析及控制策略的设计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本课程建议课时为80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5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分知识模块来实施。
1、课程定位本课程的开设是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新能源汽车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2、目标确立依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依据《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所对应工作的基本内容,将本课程划分为驱动电机基础知识、常用驱动电机、功率变换器、功率变换器应用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和新型驱动电机等几大部分,在设计上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
内容上以任务为导向,强化知识与信息的应用,弱化知识的了解与背诵;教学指导上合乎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成果的展示分享,让学习者在享受成就感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单元学习目标。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掌握新能源汽车中主要使用的几种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交流感应电动机、交流永磁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一、授课对象
本课程适用于汽车服务系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中、高级)班三年制
二、课程学时
总学时108课时,6课时/周,1学期授完。
三、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与维修专业教材,是一门机电类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对常用电动机的维护、保养与检修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电动类、制冷类日用电器中主要使用的三种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和单相串励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以及电动类、制冷空调类电器专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熟悉对上述电动机进行维护、保养与检修。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能够解决专业技术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直流电动机 8课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分类
第二节: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运行特性
第三节: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反转和调速。
2.教学要求与建议: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分类,掌握直流电动机
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反转、调速的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
直流电动机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第二章:单相异步电动机 10课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分类
第三节: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反转和调速
2.教学要求与建议: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单相异步电动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异步电动机的分类和起动方式,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
反转、调速的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第三章:单相串励电动机 12课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单相串励电动机的结构和运转原理
第二节:单相串励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第三节:单相串励电动机的反转和调速
2、教学要求与建议:理解单相串励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单相串励电动机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第四章:三相异步电动机 16课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第三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反转、起动和调速
2.教学要求与建议:
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反转与调速的原理和方法。
第五章:其他类型的电动机简介 10课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单相同步电动机
第二节:步进电机
2、教学要求与建议:
了解其他类型的电动机(包括单相同步电动机、步进电机和直线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原理和应用。
第六章:电风扇电动机及其控制 16课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风扇电动机
第二节:电风扇控制电路
2、教学要求与建议:
掌握电风扇的电控方式,各种常用电控器件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阅读典型的电风扇电控线路图。
第七章:空调电动机及其控制 16课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制冷压缩机电动机的结构与原理
第二节:空调控制电路
2、教学要求与建议
掌握空调的压缩机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空调的基本控制方式,常用电控器件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其典型电控线路和读图方法。
第八章:各类电动机维修实训 20课时
1、教学内容:
实训一:电动机维修基础实训
实训二:直流电动机维修实训
实训三:单相异步电动机维修实训
实训四:电风扇电动机的检修
实训五:制冷压缩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的检修
2、教学要求与建议
掌握电动机维修常用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方法;掌握日用电器直流电动机的拆装方法和常见的检修方法;学会测定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技术参数;掌握洗衣机电动机的拆装方法及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掌握台扇、转页扇、吊扇的结构、电动机绕组展开图、电动机拆装、绕组重绕的方法及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掌握电冰箱、空调器中制冷压缩机电动机的结构和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 课程总成绩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作业、笔记、考勤、课堂讨论、查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