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证技术分析
身份认证技术安全分析报告防范身份盗用与冒充
身份认证技术安全分析报告防范身份盗用与冒充摘要:本文旨在对身份认证技术进行分析,以防范身份盗用与冒充的风险。
通过对目前主流的身份认证技术进行评估,并结合安全性能和用户体验,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方案。
1. 引言在网络时代,身份认证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数字化社会的发展,身份盗用与冒充的风险不断增加,给个人隐私和社会信息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加强对身份认证技术的安全分析和研究,既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需要,也是保障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 身份认证技术分类2.1 基于密码的认证技术基于密码的身份认证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的组合,确保只有拥有正确密码的用户可以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然而,这种技术容易受到暴力破解和社会工程等攻击手段的威胁,安全性相对较低。
2.2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利用个体独有的生物特征进行认证,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
这种技术相对安全,但也不是完美的。
生物特征有可能被模拟或偷取,进而导致冒充问题。
2.3 多因素认证技术多因素认证技术结合了不同的认证手段,提高认证的安全性。
常见的多因素认证方式包括密码与生物特征、密码与令牌等。
这种技术相对于单一认证手段更安全可靠,但同时也增加了用户操作的复杂性。
3. 安全性分析3.1 基于密码的认证技术安全性分析基于密码的认证技术容易受到暴力破解、字典攻击等攻击方式的影响,安全性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安全性,用户应定期更换密码,并采用强密码策略,同时系统应加强对密码的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措施。
3.2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安全性分析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对较安全,但也有一定的漏洞。
攻击者可以通过高仿生物特征或直接截取生物特征等手段进行冒充。
为了防范此类威胁,需要加强生物特征的存储和传输的加密保护,并设计可靠的防护措施。
3.3 多因素认证技术安全性分析多因素认证技术在安全性方面较为可靠,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例如,令牌或手机等物理设备可能会遗失或被盗用,用户需要及时报告遗失,并进行相应的撤销操作。
移动终端的人脸识别身份认证技术分析
-66-科学技术创新2019.09移动终端的人脸识别身份认证技术分析蔡敏(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广州510800)摘要: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手机的移动技术已经普遍全球,手机的使用也是十分的普遍,但是手机的安全使用也是现在正需要研究的问题,因为现在窃取别人手机安全密码然后为非作歹的例子很多,初级的安全认证如指纹的认证还有视网膜的认证都不是最保险的,因此,现在正在研究的人脸识别认证技术被用于分析。
本文就是在了解移动终端的运作方式和人脸识别身份认证技术的基础上对人脸识别这项技术的发展提供几点发展意见,希望能帮助开发网络身份认证技术。
关键词:移动终端;人脸识别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分析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19)09-0066-021移动终端的发展移动终端是移动通信设备,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POS机等,它们可以在不使用连接的情况下连接到互联网。
手机便携小巧的特点让其成为21世纪最畅销的电子设备之一,其发展的空间也比较大。
在今天的社会中,中国几乎有一部手机,特别是在中国。
通过手机支付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随着全球手机的研究,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
比如拍照、简单的办公软件操作系统、手机游戏等代替了以前的一些电子设备。
移动电子设备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今天的人脸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方向。
人脸识别有其自身的特性。
人的脸部有很多的微表情,面部的结构比较复杂,而且很多人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是难以捕捉的。
所以用机器来捕捉人脸的技术也是十分有难度的。
人像识别首先进入机器中的脸部图像,然后机器确定脸部和脸部的大小以及每个主要面部器官的入口。
然后与已知的人脸进行对比,以前有指纹、虹膜、视网膜、声音、体形可以进行对比,而现在可以直接用人脸进行识别,在面部识别的过程中,可以添加模型的方法或者与运动方法相结合,甚至可以比较肤色以执行面部的跟踪。
再接着进行的是人脸的比对,对已经跟踪的人脸进行比对然后与图库里面的图像进行比对,找出最佳的比对人像从而实现人脸的身份认证。
基于数字水印与指纹识别的身份认证分析
基于数字水印与指纹识别的身份认证分析摘要身份认证技术是信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它是在信息时代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
今天,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身份认证已成为支撑开展应用的基本服务,对身份认证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单一认证手段已不适应应用需求,需要构建综合的身份认证服务系统,这是目前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方向。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网络身份认证的新模型。
该模型从数字水印和指纹识别技术相结合的角度, 利用数字水印的隐藏性和指纹识别的唯一性, 融入两个物理认证因素:一个是用户的ID 和口令信息, 另一个是用户的指纹特征信息,从而对用户进行双重身份认证, 大大增强了网络身份认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是一种强身份认证方案。
本文还阐述了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数字水印算法, 通过仿真实验检验了该算法的性能;另外, 还对指纹识别的过程和嵌入的水印信息量进行了分析。
AbstractAuthentication is the first barrier of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t is a research area of concer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authentication has become a basic application support service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authentication, traditional single authentication means have not adapted to the requirements, needed to build an integrated authentication system, which is the direction of authentication technologi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odel for network authentication. The model from digital watermark an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technology phase combined of angle, using digital watermark of hidden sex an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of only sex, into two a physical certification factors: a is user of ID and password information, another is user of fingerprint features information, to on user for double identity certification, greatly enhanced has network identity certification of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is a strong identity certification programme. This article also explains the digital watermarking algorithm based on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and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algorithm; in additio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nd the process of embedding watermark information is analyzed.1.引言网络身份认证是依靠用户账号、口令或者生物特征等信息来实现的。
浅析身份认证技术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年论文论文题目:浅析身份认证技术学生姓名戚佳佳指导教师张琼妮分院信息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11计算机(2)班学号 **********2014 年 4 月 6 日浅析身份认证技术摘要:在这个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倍受关注。
为了保证信息的保密性以及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认证技术在日新月异的生活中引申了出来。
数字签名技术在身份识别和认证、数据完整性、抗抵赖等方面具有其它技术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这个高科技时代,出现了许多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关键词:身份认证;信息技术;物理身份认证;生物认证技术1.身份认证技术的定义身份认证是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
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数字世界,在这个数字世界中,一切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都是用一组特定的数据来表示的,计算机只能识别用户的数字身份,所有对用户的授权也是针对用户数字身份的授权。
而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是一个真实的物理世界,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物理身份。
如何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身份认证技术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身份认证技术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而产生的解决方法。
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你所知道的信息有可能被泄露或者还有其他人知道,杨子荣就是掌握了“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接头暗号成功的伪造了自己的身份。
而仅凭借一个人拥有的物品判断也是不可靠的,这个物品有可能丢失,也有可能被人盗取,从而伪造这个人的身份。
只有人的身体特征才是独一无二,不可伪造的,然而这需要我们对这个特征具有可靠的识别能力。
认证是指核实身份的过程,是防止主动攻击的重要技术。
认证不能自动地提供保密性,而保密也不能自然地提供认证功能。
一个纯认证系统的模型如图1-1所示,在这个系统中发送者通过一个公开信道将信息传送给接收者,接收者不仅想收到消息本身,还要通过认证编码器和认证译码器验证消息是否来自合法的发送者以及消息是否被篡改。
身份认证技术分析
身份认证的本质是被认证方有一些信息 ( 无论 是一些秘密的信息还是一些个人持有的特殊硬件或 个人特有的生物学信息) 除被认证方 自己外, , 任何 第三方 ( 在有些需要认证权威的方案中, 认证权威除
上商务 日 益火爆的今天, 从某种意义上说 , 认证技术
可能比信息加密本身更加重要 。 因为, 很多情况下用 户并不要求购物信息保密,只要确认 网上商店不是
技术 是一 项包 含 很广 泛的 技术 ,集 中于某 一方 面 可
根据被认证方赖 以证明身份秘密的不同,身份 认证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秘密信息 的身份认证方
法和基 于 物理安 全 l 生的身份 认证 方法 。
能更有针对性 , 以, 所 在本文中笔者没有涉及消息认
证 技 术 。 用课 堂学 到 的理论 、 后 阅读 获得 的知 识 运 课
此这种方案不能抵御 口令猜测攻击 。另外, 攻击者 的明文传输使得攻击者只要能在 口令传输过程 中获
得 用 户 口令 , 系统 就 会被 攻破 。
( 认证服务器) ,由这个第三方来实现通信双方 的身 份认证和密钥分发;另一类采用非对称密钥加密体
() 1需第三 方参 与 的单 向认证 :
假 冒的 ( 就 需要 身 份认 证 ) 自己与 网上 商店 交 换 这 ,
外) 不能伪造, 被认证方能够使认证方相信他确实拥
有那些秘密 ( 无论是将那些信息出示 给认证方或者 采用零知识证明的方法) ,则他的身份就得到了认
证。
的信息未被第三方修改或伪造,并且网上商家不能 赖帐 ( 这就需要消息认证) , 商家也是如此。 由于认证
1 基于秘密信息的身份认证方法 . 1
鉴 别用 户身份 最 常见也 是最 简 单的 方法就 是 I S l
智能身份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智能身份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身份识别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态。
借助智能身份识别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人脸识别和身份验证,为个人和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
本文将会探索智能身份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它对我们生活和社会的意义。
第一节:智能身份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智能身份识别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相机、传感器等数码设备对人体特征进行检测、识别、分析、比较和检索的技术。
在智能身份识别技术中,主要的输入源是人体特征,包括人脸、指纹、虹膜、声音等等。
这些人体特征经过相应的数字化、编码、储存和传输后,被输入进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根据智能身份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的技术方法。
一种是基于特征提取的方法,通过分析和提取特定的人体特征,如人脸的眼睛、嘴巴、鼻子等等,来实现身份认证。
另一种则是基于模式识别的方法,通过比较和匹配已有的存储的数码信息,来确认身份认证。
随着计算机处理性能及传感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身份识别技术变得越来越准确和高效,同时,智能身份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第二节:智能身份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智能身份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包含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它既可以应用在商业、教育、医疗等行业,也可以应用于公共安全、交通、政府等领域。
商业应用领域:智能身份识别技术可以为商业企业提供更加安全和方便的身份认证。
例如,通过考勤机等设备对员工的身份进行验证,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工时计算和管理;通过消费机等设备对消费者的身份进行验证,防止盗刷发生。
教育应用领域:智能身份识别技术可以在教育领域提供更为严谨、科学的身份认证方式。
例如,学生申报考试、作业、考勤等信息时,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自动认证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医疗应用领域:智能身份识别技术在医疗领域可以实现电子病历的安全认证、医生和病人的身份识别等功能,还可以用于医疗器械和药品的追踪和管理,确保患者药品的安全和无误用。
网上银行身份认证技术
・122・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J o u r n a l o f H a rb i n Vo c a t i o n a l &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一、前言网上银行以其便捷性和低费用等优点吸引众多的商家和消费者。
但调查显示仍有68%的网民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没使用网上银行。
因为网上银行建立在开放的互联网之上,其数据信息是对外开放的。
这就要求银行必须绝对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不外泄,但我国网上银行的安全技术却并不完善。
在网上银行开办初期,银行通常采用口令+I D 的方式登录,这种登录方式操作简单,因此使用非常普遍。
但是由于口令是静态的数据,黑客们很快就弄清了这种简单认证方式的漏洞。
“假冒通知”、“网上钓鱼”、“木马程序”、“快乐的耳朵”等等现象的出现,都是为了能够窃取到用户的口令。
他们通过向浏览器或网银服务器植入木马程序来窃取口令和I D 。
因此,采用这种登录方式常常遭遇到黑客的攻击。
因此国内网上银行相继推出了多样化的认证方式,从之前简单的帐号密码,逐渐新增了数字证书、动态密码、一次性密码等新的认证方式。
从2008年开始各大银行在安全认证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如工商银行推出了手机短信认证服务、浦发银行推出了“移动数字证书+动态密码”认证方式等。
表1国内几家大型网银采取的安全措施[收稿日期]2012-07-09[作者简介]颜颖(1982-),女,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助理实验师。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5—0122—02网上银行身份认证技术分析颜 颖(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永安 366000)摘要:近年来,我国网上银行发展速度很快。
银行对网银安全性管理要求很高,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从最初的单一的帐号密码认证,到当前的多重认证方式。
本文对当前身份认证的几种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商业银行的身份认证与风控技术
交易监控与拦截
通过对可疑交易的实时监控和拦截,有效预防和遏制欺诈、洗钱等 不法活动。
数据挖掘与分析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客户行为、交易数据进行挖ຫໍສະໝຸດ 和分 析,发现潜在风险点和欺诈模式。
04
风险应对与处置
风险预警
1 2
实时监测
多因素认证
总结词
结合多种认证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增加安全性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结合静态密码、动态口令、生物识别等多种方式进行身份验 证,通过多重保障提高安全性。多因素认证被认为是目前最 安全的身份验证方式之一。
02
风险识别与评估
风险识别
客户身份识别
通过核对客户提供的身份证明文件,确保客户身份的真实性。
交易行为识别
通过监测客户的交易行为,识别是否存在异常或可疑活动。
风险因素识别
分析客户的基本信息、信用记录和其他相关数据,识别潜在的风 险因素。
风险评估
01
02
03
信用评估
根据客户的信用记录和历 史表现,评估客户的信用 风险等级。
交易风险评估
对每笔交易进行实时监测 ,评估是否存在欺诈、洗 钱等风险。
对各类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 。
阈值设定
根据业务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设定风险预警阈 值。
3
预警触发
当风险指标达到预警阈值时,及时触发预警。
风险处置
风险隔离
01
对已发生的风险进行隔离,防止风险扩散。
紧急处置
02
对高风险业务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降低损失。
风险化解
03
通过有效手段化解风险,降低不良影响。
网络身份认证技术与挑战分析
网络身份认证技术与挑战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来进行各种活动,如购物、社交、银行业务等。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确保我们在互联网上的身份安全。
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一、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网络身份认证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验证过程,确认一个用户在网络上的身份真实性。
最早的网络身份认证技术是基于用户名和密码的。
用户在注册时设置一个用户名和密码,然后在登录时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获得访问权限。
这种方式简单易用,但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用户可能忘记密码或者密码被他人猜测。
为了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双因素认证技术应运而生。
双因素认证是指在用户名和密码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验证方式,如指纹识别、短信验证码等。
这样一来,即使密码被他人获取,也无法登录用户的账户。
双因素认证技术大大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安全性,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认证方式之一。
二、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的挑战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身份认证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密码的安全性问题。
尽管双因素认证技术提高了密码的安全性,但是用户仍然存在使用弱密码、重复使用密码等不良习惯。
这给黑客攻击提供了机会。
因此,用户需要加强密码管理意识,使用复杂且不重复的密码,定期更换密码。
其次,社会工程学攻击的威胁。
社会工程学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与用户交流,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从而进行身份盗窃。
这种攻击方式很难被技术手段所防御,需要用户提高警惕,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另外,恶意软件的传播也是网络身份认证技术面临的挑战之一。
恶意软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一旦感染用户的设备,就可能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
用户需要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系统补丁,以防止恶意软件的入侵。
此外,隐私保护也是网络身份认证技术需要面对的挑战。
在进行身份认证的过程中,用户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收集和使用。
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相关机构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保护制度,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滥用。
专访飞天诚信-全面解析OTP身份认证技术
专访飞天诚信:全面解析OTP身份认证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办公、电子银行等互联网应用正在日益紧密的和我们的工作、生活相关联。
在我们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一直被互联网安全问题困扰着,有了杀毒软件来帮我们查杀病毒,有了防火墙来帮我们阻止可能的网络威胁等等,然而除了这些来自网络本身的安全威胁外,用户身份的认证也成了1互联网安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飞天诚信OTP的产品总监陈达先生,他将和我们一起探讨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并深入解析OTP在身份认证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
陈达首先为我们介绍了OTP的相关概念,OTP全称OneTimePassword,意为一次性密码,又称为动态令牌,指的是用特定的算法而产生不同的口令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密码,其特点主要是由算法产生的口令只能使用一次。
由于2动态令牌使用起来非常便捷,据统计,目前有85%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在运用它保护登录安全,并且广泛应用在VPN、网上银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
在谈到飞天诚信OTP产品,陈达表示,飞天诚信从2007年开始研发OTP产品,到目前为止,飞天诚信OTP产品已涵盖有时间型、事件型、挑战应答型、复合型等多种类型产品。
各类产品依据内部算法因子的不同而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陈达具体谈到,如果应用是次数类型,则使用事件3型OTP,如果应用是按时间来计算,则使用时间型OTP,如果是随机的挑战码,则使用挑战型OTP.陈达表示,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讲,挑战型的OTP安全性是最高的,如果从易用性的角度来讲,则时间型的OTP最容易使用的。
对比其他身份认证技术,陈达介绍说:"动态令牌给用户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方便和安全,除了动态令牌,目前主流的身份认证技术还有静态口令和数字证书。
静态口令非常的方便,但是安全性不高,数字证书非常安全,但其4使用起来比较繁琐。
"在谈到OTP在行业用户中的应用方案时,陈达为我们介绍了三种类型的应用,一是单渠道应用,就是把OTP的产品和技术用在网银登陆和转账,如用户登陆网银时,需要输入OTP动态口令作为一次性的密码,在进入网银要进行转账时也需要输入OTP作为一次性的密码来进行转账的安全确认。
无线网络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分析
无线网络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分析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人们对于无线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也与日俱增。
其中,身份认证技术是保护无线网络免受未经授权访问和攻击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无线网络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并列举一些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是指确认用户或设备的身份,以确保只有被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无线网络。
在无线网络中,身份认证的目的是验证用户的身份,并确定用户是否具有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几种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
1. 密码认证密码认证是无线网络中最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之一。
它基于用户输入的密码进行认证,用户在连接无线网络时需要提供正确的密码,以通过认证并获得访问权限。
密码认证相对简单,但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如果密码太简单或被泄露,可能会导致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网络。
2. RADIUS认证RADIUS(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In User Service)认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无线网络中的身份认证技术。
它通过RADIUS服务器来验证用户的身份,并授权用户进行访问。
RADIUS服务器与无线访问点之间建立安全的连接,保护用户的身份信息免受未经授权访问和窃听。
3. EAP认证EAP(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认证是一种在无线网络中常用的身份认证协议。
它支持多种身份验证方法,包括密码、数字证书和智能卡等。
EAP认证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防止中间人攻击和数据窃听。
4. 无线接入控制列表无线接入控制列表(Wireless Access Control List,简称ACL)是一种基于MAC地址的身份认证技术。
它要求无线设备的MAC地址必须在ACL列表中进行注册,只有注册的设备才能连接到无线网络。
ACL可以有效地防止未经授权设备的接入,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5. 802.1X认证802.1X认证是一种使用端口级别身份认证的技术。
数字化身份认证技术的安全性分析与优化
数字化身份认证技术的安全性分析与优化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身份认证技术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以前需要登录各种网站、应用、购买商品等场景,都需要输入账号和密码,而现在数字化身份认证技术的出现则让这一过程变得更为简便和高效。
但在使用数字化身份认证技术的过程中,安全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安全性角度出发,对数字化身份认证技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谈谈如何优化这一安全性。
1. 数字化身份认证技术的安全隐患在数字化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安全隐患:1.1 身份数据泄露数字化身份认证技术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以进行认证。
如果这些个人信息在认证时被泄露,将会对用户的个人隐私构成威胁,并可能被用于不法用途。
1.2 身份伪造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需要经过身份验证。
而如果身份相关的信息遭到篡改,那么会造成身份的伪造,从而导致认证结果失真。
1.3 内部数据泄露身份认证系统的内部数据也可能被攻击者窃取。
如果这些数据被攻击者利用,将会进一步危及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
2. 优化数字化身份认证技术的安全性要优化数字化身份认证技术的安全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1 保证用户信息安全首先应该从用户信息角度出发,加强对用户信息的保护。
可以采用加强密码安全性、采用移动设备验证、加强数据加密等方式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2.2 安全风险管理其次需要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用户要注意在使用任何数字化身份认证技术时,应该益发注意自己的信息安全。
如果发现自己的账户遭到恶意攻击的情况,应该第一时间联系客服,要求暂停账号甚至注销账户。
2.3 技术手段的升级除了从个人角度出发,还可以从技术手段层次上进行安全性优化。
例如采用分布式身份验证系统、人脸识别技术等,这些技术手段的使用能够更好地改善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3. 总结在数字化身份认证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随着攻击者的技术手段不断升级,安全性需要不断保证。
因此,加强用户信息安全、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手段的升级等方面的安全性措施将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使数字化身份认证技术在更多的细分场景下安全运行。
步态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分析
步态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各种新技术也层出不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其中,步态识别技术就是一项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技术,它能够通过分析个人行走时的步态信息,来对个人身份进行识别和认证。
本文将对步态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其优点、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步态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步态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人体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其识别原理是通过分析个体行走时的步态信息,包括步幅、步频、步态节奏等特征,来建立起一个个人行走步态数据库,并与输入的实时步态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识别和认证个人身份。
步态识别技术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采集、特征提取、建模和识别四个步骤。
其中,数据采集是指通过特定的传感设备获取个体行走时的步态信息;特征提取是指从采集的数据中筛选出有用的特征信息,比如步幅、步频、步态节奏等;建模是指利用已有的步态信息建立起识别模型,并存储在识别系统中;识别是指将输入的实时步态信息与模型进行比对,从而识别和认证个人身份。
二、步态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中的优点相对于传统的身份认证技术,步态识别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非接触性:步态识别技术可以在不接触人体的情况下进行身份认证,无需使用像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传统技术所需的接触式传感器,避免了传统技术中因为使用接触式传感器而带来的卫生和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
2.准确性高:步态识别技术可以对个人行走时的步态特征进行高精度识别,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9%以上,且识别速度极快,能够实时认证个人身份,极大提升了身份认证的效率和准确性。
3.防伪性强:步态识别技术采用人体生物特征作为身份认证的依据,具有不可复制性、不可删改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地避免身份刷卡等各种身份冒用行为。
4.适用性广:步态识别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能够适用于各种场景,例如银行、机场、公共交通等需要身份认证的场所,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三、步态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中的缺点步态识别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其在身份认证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受环境影响:步态识别技术需要针对个人行走时的步态信息进行识别,而个人行走的步态信息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地面的摩擦因素、风力等环境因素,这可能会对识别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
第三章 身份认证技术
第三章身份认证机制学习目标:(方正大标宋简体四号)通过学习,要求了解在网络安全中的用户身份认证机制的几种常见形式:口令机制、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以及基于IC卡和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的原理和应用。
引例:(方正大标宋简体四号)用户身份认证是对计算机系统中的用户进行验证的过程,让验证者相信正在与之通信的另一方就是他所声称的那个实体。
用户必须提供他能够进入系统的证明。
身份认证往往是许多应用系统中安全保护的第一道防线,它的失败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因此,身份认证是建立网络信任体系的基础。
3.1 口令机制(方正大标宋简体四号)3.1.1什么是口令机制(黑体五号)网络营销在计算机系统中口令机制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身份认证方法,一般由用户账号和口令(有的也称为密码)联合组成,如图3-1所示,口令用来验证对应用户账号的某人身份是否真的是计算机系统所允许的合法用户。
图3-1 QQ登陆时采用的口令认证机制例如,当系统要求输入用户账号和密码时,用户就可以根据要求在适当的位置进行输入,输入完毕确认后,系统就会将用户输入的账号名和密码与系统的口令文件里的用户名和口令进行比较,如果相符,就通过了认证。
否则拒绝登录或再次提供机会让用户进行认证。
基于口令的认证方式是最常用和最简单的一种技术,它的安全性仅依赖于口令,口令一旦泄露,用户就有可能被冒充,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也将不复存在。
在选用密码时,很多人习惯将特殊的日期、时间、或数字作为密码使用。
例如将节假日、自己或家人的出生日期、家庭电话或手机号码身份证等数字作为密码,认为选择这些数字便于记忆。
但是这些密码的安全性其实是很差的。
为什么这些口令不安全呢,我们还是先看看目前有哪些口令攻击的形式。
3.1.2什么是弱口令(黑体五号)网络营销目前绝大多数计算机资源还是通过固定口令的方式来保护。
而这种以固定口令为基础的认证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变得越来越脆弱。
现在对口令的攻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字典攻击主要攻击者将有可能作为密码的放入字典中,例如,一般用户最喜欢的使用的数字、有意义的单词等,然后使用字典中的单词来尝试用户的密码。
《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范文
《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身份认证已成为网络安全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环节。
其中,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系统因其便捷性、非接触性和高准确率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阐述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指导。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系统硬件主要包括摄像头、显示屏、计算机等设备。
其中,摄像头用于捕捉用户的人脸信息,显示屏用于显示认证结果,计算机则负责运行身份认证系统软件,完成人脸识别和处理等任务。
2. 软件设计系统软件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人脸识别和身份验证等模块。
(1)图像预处理:对捕获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如去噪、光照补偿、归一化等操作,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
(2)特征提取:通过算法提取出人脸的特征信息,如面部轮廓、眼睛、嘴巴等部位的形状、大小等。
(3)人脸识别:将提取的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找出匹配度最高的结果。
(4)身份验证:根据比对结果,判断用户身份是否合法,并给出相应的反馈。
三、技术分析1. 人脸检测技术人脸检测技术是身份认证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系统能够准确检测出图像中的人脸位置和大小。
目前常用的人脸检测算法包括Adaboost算法、Haar特征算法等。
2. 人脸特征提取技术人脸特征提取技术是用于从人脸图像中提取出有效的特征信息。
常用的特征包括形状特征、纹理特征、空间关系特征等。
这些特征能够有效地描述人脸的形态和结构,为后续的身份认证提供依据。
3. 人脸识别算法人脸识别算法是身份认证系统的核心部分。
通过将提取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找出匹配度最高的结果。
目前常用的人脸识别算法包括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等。
其中,深度学习算法在人脸识别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四、系统分析1. 优势分析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系统具有以下优势:首先,该系统具有便捷性和非接触性,用户无需携带任何物理媒介即可完成身份认证;其次,该系统具有高准确率和高效性,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身份认证任务;最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有效防止伪造和冒充等行为。
身份认证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身份认证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身份认证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一直是信息安全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多,对身份认证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文将围绕身份认证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一、身份认证技术的现状1.传统身份认证技术的局限性传统的身份认证技术主要包括用户名密码认证、证书认证、生物特征认证等。
这些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用户名密码容易被盗用或破解,证书认证需要复杂的安全基础设施支持,生物特征认证设备昂贵且易受环境影响。
这些技术在满足安全需求的也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和不便。
2.新型身份认证技术的兴起针对传统身份认证技术的局限性,新型身份认证技术不断涌现。
比如基于手机的动态口令、硬件安全模块、社交网络认证、区块链身份认证等。
这些新技术在提高安全性的也减少了用户的操作复杂性,使得身份认证更加便捷和安全。
3.身份认证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身份认证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电子商务、金融支付、政务服务、健康医疗等领域。
在电子商务领域,身份认证技术帮助平台验证用户身份,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在金融支付领域,身份认证技术保障用户交易安全;在政务服务领域,身份认证技术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在健康医疗领域,身份认证技术有助于健康档案管理和医疗信息共享。
4.安全与便捷的平衡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追求安全性与便捷性的平衡。
安全性是身份认证技术的首要考量,而便捷性则是用户体验的重要指标。
身份认证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是如何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用户的认证成本和提高用户的认证体验。
二、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趋势1.多因素身份认证传统的单一身份认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
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结合了多种认证手段,比如密码、指纹、移动设备、人脸识别等,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未来,多因素身份认证将成为主流技术,成为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2.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个体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身份认证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身份认证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确认用户的身份并授权其访问特定资源。
随着网络安全威胁不断增加和技术发展,身份认证技术也在不断演进。
本文将探讨身份认证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身份认证技术的现状1.传统的身份认证技术传统的身份认证技术包括用户名密码、生物识别(指纹、虹膜、人脸识别等)和智能卡等。
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用户的身份安全,但也存在着很多弊端,如容易被盗用、无法避免社会工程学攻击等。
2.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为了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应运而生,它结合了多种认证手段,如密码+短信验证码、密码+指纹等,从而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可靠性。
3.单点登录技术单点登录技术是一种身份认证的集中管理技术,用户只需要进行一次登录,即可访问多个系统或应用,这种技术有效地减少了用户的密码管理负担,提高了用户体验。
4. OAuth和OpenID ConnectOAuth和OpenID Connect是一种基于授权的身份认证协议,它们在互联网上被广泛应用,能够方便地实现用户身份认证和授权。
二、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趋势1.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生物识别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包括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识别技术将成为主流的身份认证手段,取代传统的用户名密码。
2.区块链身份认证技术的兴起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为身份认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身份认证,有效地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3.风险自适应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风险自适应身份认证技术结合了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如设备信息、地理位置等,通过智能分析和学习用户的行为模式,进行动态的风险评估和身份认证,提高了安全性的同时又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4.量子密码学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密码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量子密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密码学技术,将为身份认证提供更加安全的解决方案。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高校拥有大量的学生、教师和员工,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引入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是基于单点登录技术,通过一次登录就可以在不同系统中实现身份的认证和授权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信息安全性。
在当前高校信息系统中,通常需要登录学生信息系统、图书馆系统、教务系统等多个系统,每个系统都需要单独进行登录验证,不仅繁琐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而引入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后,用户只需要通过一次登录就可以访问不同系统,大大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文将从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技术原理、实际应用案例、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探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影响。
具体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在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性、提升用户体验、降低运维成本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技术原理和实际应用案例,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从而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将可以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保障,提升整体信息化水平,推动高校在数字化转型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其他行业和领域的身份认证平台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1.3 研究意义高校信息化建设旨在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效率,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而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作为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可以实现校园内各类业务系统的统一认证,减少师生们在使用不同系统时需要重复登录的烦恼,提升了操作体验。
PKI身份认证和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技术比较
PKI身份认证和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技术比较∙本文将就网络环境下的PKI认证技术和动态口令认证技术从实现原理、算法安全性、密钥安全性、通信安全性、系统风险性和可实施度六个方面进行技术比较。
1. 身份认证系统概述对于身份认证而言,其目的就是鉴别网上实体的现实身份,即:网上虚拟实体所代表的现实对象。
举例:Authen(我的账号)网上实体XXX(姓名隐含) 现实实体∙现实中能够凭借看到、听到、闻到、接触到、感觉到现实实体的特征来判定对象的真实性。
但是在网上如何判定虚拟实体的真实性呢?目前采用各种密码算法的身份认证技术,从表现形式而言有:传统静态口令认证技术、特征认证(如指纹、虹膜)技术、基于单钥的智能卡身份认证技术、基于双钥的智能卡身份认证技术、生物识别身份认证技术、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技术等。
本文仅对基于双钥的PKI身份认证技术和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技术进行探讨。
2. 两种身份认证技术实现原理2.1 PKI身份认证技术实现原理采用PKI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其基本认证模型为:2.2 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技术实现原理动态口令认证技术有至少两个因子,一个是常量,即电子令牌瞬间触电的种子值;另一个是变量,即时间值。
采用动态口令技术的基本认证模型为:3. 算法安全性分析对于采用上述PKI基本模型的认证技术而言,其算法安全性目前可以说是安全的,但是某些PKI身份认证系统在认证流程中采用了简单的签名技术;其认证模型为:随着2004年8月17日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召开的国际密码学会议(Crypto’2004)上,山东大学王小云教授所作的破译MD5、HAVAL-128、MD4和RIPEMD算法的报告,宣告采用该种算法的身份认证技术已不再安全。
根据王小云教授的密码分析成果,现有的数字签名技术已不再可靠;因此现有的某些采用签名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实际上已经不能保证网络实体的唯一性。
对于采用PKI基本模型的认证技术而言,Authentication需要强劲的运算能力,特别是网内用户数量较多且并发量较高的网络环境。
数字身份认证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数字身份认证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和身份认证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数字身份认证项目旨在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的身份验证方式,以保护个人信息和数字资产的安全。
本报告将对数字身份认证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风险评估等方面,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市场需求分析(一)数字化趋势的推动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业务和服务转移到了线上,如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政务服务等。
这些线上业务需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准确认证,以确保交易的安全和合规。
(二)用户对信息安全的重视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用户对自身信息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他们希望能够有一种可靠的身份认证方式,来保护自己的隐私和资产。
(三)法律法规的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和机构采取有效的身份认证措施,以防止欺诈和洗钱等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数字身份认证市场需求旺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一)现有技术基础目前,数字身份认证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密码学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数字证书技术等。
这些技术为数字身份认证项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二)技术方案选择1、多因素认证结合多种认证方式,如密码、短信验证码、生物识别等,提高认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区块链技术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存储和管理用户的身份信息,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可信。
(三)技术团队和合作伙伴评估是否具备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可靠的技术合作伙伴,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技术支持。
经过分析,数字身份认证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能够满足市场对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要求。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1、研发成本包括技术研发、系统设计、测试等方面的费用。
2、运营成本包括服务器租赁、数据存储、维护和更新等费用。
3、营销成本推广数字身份认证服务所需的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ANGSU UNIVERSITY信息安全身份认证技术分析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二〇一一年十二月摘要:本文总结并分析了身份认证的理论和应用,列举了一些对身份认证的攻击方法,并根据课堂学习和课后阅读,自己设计了一个利用数字签名实现的简单的身份认证方案。
认证技术是信息安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两种认证技术:消息认证与身份认证,消息认证用于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与抗否认性,身份认证则用于鉴别用户身份。
在网上商务日益火爆的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说,认证技术可能比信息加密本身更加重要。
因为,很多情况下用户并不要求购物信息保密,只要确认网上商店不是假冒的(这就需要身份认证),自己与网上商店交换的信息未被第三方修改或伪造,并且网上商家不能赖帐(这就需要消息认证),商家也是如此。
由于认证技术是一项包含很广泛的技术,集中于某一方面可能更有针对性,所以,在这篇论文中我没有涉及消息认证技术。
运用课堂学到的理论、课后阅读获得的知识根据自己的分析,我对身份认证技术作了总结分类,并针对每一种认证技术分析了优点和漏洞,然后剖析了一些应用,最后提出了自己想到的一个简单的利用数字签名实现的身份认证方案。
本文综合评价了某些认证机制和方案的优劣,并分析了身份认证的理论和应用,列举了一些对身份认证的各种实现方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设计了一个利用数字签名实现的简单的身份认证方案。
关键词:身份认证技术分析比较运用信息安全加密身份认证系统的组成:出示证件的人,称作示证者P(Prover),又称声称者(Claimant)。
验证者V(Verifier),检验声称者提出的证件的正确性和合法性,决定是否满足要求。
第三方是可信赖者TP(Trusted third party),参与调解纠纷。
在许多应用场合下没有第三方。
身份认证的物理基础:标识与认证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进行身份认证(主体识别)的基础,可识别用户身份、设备真伪。
标识与认证是身份认证的两个部分。
标识——用来表明用户的身份,确保用户在系统中的唯一性,可辨认性。
以用户名+标识符ID来标明公开的明码信息认证——对用户身份的真实性进行鉴别。
认证信息不公开,难以仿造。
认证信息有口令(密码);指纹;视网膜;智能IC卡等,声波等。
身份认证方式:单向认证(One-way Authentication)双向认证(Two-way Authentication)信任的第三方认证(Trusted Third-party Authentication)。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但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它正面临着如计算机病毒、人为的恶意攻击、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非授权访问等安全威胁。
因此,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亦即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身份认证技术受到普遍关注。
一、基于秘密信息的身份认证方法口令核对口令核对是系统为每一个合法用户建立一个用户名/口令对,当用户登录系统或使用某项功能时,提示用户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口令,系统通过核对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口令与系统内已有的合法用户的用户名/口令对(这些用户名/口令对在系统内是加密存储的)是否匹配,如与某一项用户名/口令对匹配,则该用户的身份得到了认证。
缺点:其安全性仅仅基于用户口令的保密性,而用户口令一般较短且是静态数据,容易猜测,且易被攻击,采用窥探、字典攻击、穷举尝试、网络数据流窃听、重放攻击等很容易攻破该认证系统。
2、单向认证如果通信的双方只需要一方被另一方鉴别身份,这样的认证过程就是一种单向认证,即前面所述口令核对法就算是一种单向认证,只是这咱简单的单向认证还没有与密鈅分发相结合。
与密鈅分发相结合的单向认证主要有两类方案:一类采用对密鈅加密体制,需要一个可信赖的第三方―――通常称为KDC(密鈅分发中心)或AS (认证服务器),同这个第三方来实现通信双方的身份认证和密鈅分发如DES算法,优点运算量小、速度快、安全度高,但其密鈅的秘密分发难度大;另一类采用非对称密鈅加密体制,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鈅SK,无需第三方参与,典型的公鈅加密算法有RSA。
认证优点能适应网络的开放性要求,密鈅管理简单,并且可方便地实现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等功能,是目前电子商务等技术的核心基础。
其缺点是算法复杂。
用对称密码体制来实现单向认证:某函数变换f 双方共享的密钥KS 随机数RA用非对称密码体制来实现单向认证:随机数RA B的私钥KSB3、双向认证客户端服务器端① E(RA sA SB双向认证中,通信双方需要互相鉴别各自的身分,然后交换会话密鈅,典型方案是Needham/Schroeder 协议。
优点保密性高但会遇到消息重放攻击。
4、身份的零知识证明通常的身份认证都要求传输口令或身份信息,但如果能够不传输这些信息身份也得到认证就好了。
零知识证明就是这样一种技术:被认证方A 掌握某些秘密信息,A 想设法让认证方B 相信他确实掌握那些信息,但又不想让认证方B 知道那些信息。
如着名的Feige-Fiat-shamir 零知识身份认证协议的一个简化方案。
假设可信赖仲裁选定一个随机模数n,n 为两个大素乘积,实际中至少为512位或长达1024位。
仲裁方产生随机数V ,使X2=V mod n,即V 为模n 的剩余,且有V -1mod n 存在。
以V 作为证明者的公鈅,而后计算最小的整数s:s=sqrt(v-1)mod n 作为被认证方的私鈅。
实施身份证明的协议被认证方A 取随机数r,这里rm,计算x=r2 mod m,把X 送给认证方B ;若b=1,则A 将Y=RS 送给B ;若b=0,则B 验证x=r2 mod m,从而证实A 知道sqrt(x);若b=1,则B 验证x=y2.v mod m,从而证实A 知道S 。
这是一轮鉴定,A 和B 可将此协议重复t 次,直到A 相信B 知道S 为止。
二、基于物理安全性的身份认证方法尽管前面提到的身份认证方法在原理上有很多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只依赖于用户知道的某个秘密的信息。
与此对照,另一类身份认证方案是依赖于用户特有的某些生物学信息或用户持有的硬件。
基于生物学的方案包括基于指纹识别的身份认证、基于声音识别身份认证以及基于虹膜识别的身份认证等技术。
该技术采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和网络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与传统的身份确认手段相比,无疑产生了质的飞跃。
近几年来,全球的生物识别技术已从研究阶段转向应用阶段,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火如茶,前景十分广阔。
三、身份认证的应用Kerberos 是MIT 为分布式网络设计的可信第三方认证协议。
网络上的Kerberos 服务起着可信仲裁者的作用,它可提供安全的网络认证,允许个人访问网络中不同的机器。
Kerberos 基于对称密码技术(采用DES 进行数据加密,但也可用其他算法替代),它与网络上的每个实体分别共享一个不同的密鈅,是否知道该密鈅便是身份的证明。
其设计目标是通过密鈅系统为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提供强大的认证服务。
该认证过程的实现不依赖于主机操作系统的认证,无需基于主机地址的信任,不要求网络上所有主机的物理安全,并假定网络上传送的数据包可以被任意地读取、修改和插入数据。
Kerberos也存在一些问题:Kerberos服务服务器的损坏将使得整个安全系统无法工作;AS在传输用户与TGS间的会话密鈅时是以用户密鈅加密的,而用户密鈅是由用户口令生成的,因此可能受到口令猜测的攻击;Kerberos 使用了时间戳,因此存在时间同步问题;要将Kerberos用于某一应用系统,则该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软件都要作一定的修改。
2、HTTP中的身份认证HTTP提供了一个基于口令的基本认证方法,目前,所有的Web服务器都可以通过“基本身份认证”支持访问控制。
当用户请求某个页面或运行某个CGI程序时,被访问访问对象所在目录下有访问控制文件(如NCSA用.haaccess文件)规定那些用户可以访问该目录,Web服务器读取该访问控制文件,从中获得访问控制信息并要求客户提交用户名和口令对经过一定的编码(一般是Base64方式),付给服务方,在检验了用户身份和口令后,服务方才发送回所请求的页面或执行EGI程序。
所以,HTTP采用的是一种明文传输的口令核对方式(传输过程中尽管进行了编码,但并没有加密),缺少安全性。
用户可以先把使用SSI建立加密信道后再采用基本身份认证方式进行身份认证,而是基于IP地址的身份认证。
3、IP中的身份认证IP协议由于在网络层,无法理解更高层的信息,所以IP协议中的身份认证实际不可能是基于用户的身份认证,而是基于IP地址的身份认证。
四、身份认证技术讨论在计算机网络中身份认证还有其他实现途径,如数字签名技术。
传送的报文用数字签名来证明其真实性,简单实例就是直接利用RSA算法和发送方的秘密密鈅。
由于数字签名有一项功能是保证信息发出者的身份真实性,即信息确实是所声称的签名人签名的,别人不能仿造,这和身份认证的情形有些相似;身份认证的核心是要确认某人确实是他所声称的身份。
那么,我想应该能借用数字签名机制实现身份认证,但这可能有一个困难,如果不预先进行密鈅分发(即使是公鈅,也要有一个机制将真实的公鈅信息传递给每一个用户)。
可能数字签名也无从实现。
五、身份认证的应用1.Kerberos认证服务[7]Kerberos是一种受托的第三方认证服务(trusted third-party authentication servic e),它是建立在前面提到的Needham和Schroeder[1978]提出的模型基础上的,Kerberos 要求信任第三方——即Kerberos认证服务器。
Kerberos把网络划分成安全域,称为区域(realms),每个区域有自己的认证服务器并实现自己的安全策略。
在每个区域内的认证过程是这样的:Kerberos为客户和服务提供证明自己身份的票(ticket)以及双方安全通信的会话密钥(s ession key)。
除客户第一次获得的初始票(initial ticket)是由Kerberos认证服务器( Kerberos authentication server,记作AS)签发外,其他票是由发票服务器(ticket-gr anting server,记作TGS)签发的,一个票可以使用多次直至过期。
票的内容为:{s,c,addr,timestamp,life,Ks,c} Ks记作Tc,s 其中,s为服务名,c为客户名,addr 为客户地址,timestamp为时间戳,life为生存周期,Ks,c为服务s与客户c之间的会话密钥,全部信息用服务s的密钥Ks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