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编辑)论中国当前货币政策

合集下载

中国货币政策与全球经济变化

中国货币政策与全球经济变化

中国货币政策与全球经济变化在全球经济高度互联的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不仅影响着本国经济,也对全球经济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三方面探讨中国会币政策与全球经济的关系,分别是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全球经济的变化以及中国崛起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成熟,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变得更加重要。

中国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一系列手段,调整经济运行状况,维持货币体系的稳定。

此外,央行还加强了金融监管,遏制了金融风险,提高了市场透明度。

这一系列措施为中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去库存等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货币调控过于紧缩可能导致投资下降,消费走低,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因此,央行必须平衡利益,随时监测市场信号,采取适当手段以调整货币市场的供需关系。

二、全球经济变化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直在发生变化。

自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增速持续加快,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世界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然而,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例如,全球化面临挑战,部分国家呼吁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国际贸易环境不断变化。

同时,全球经济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例如地缘政治风险、环境问题以及金融市场波动等挑战。

这些因素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中国崛起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崛起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愈加明显。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本国经济面貌,同时也导致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例如,中国成为全球消费市场巨头,促进了国际贸易,并引领了全球消费文化的变革。

此外,中国经济的崛起也加速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

这些变化对全球经济影响深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结论总之,中国货币政策与全球经济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中国加强货币政策调整,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维持经济健康发展。

论中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效用发挥

论中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效用发挥

这次天灾使我 国经济蒙受重创 ;0 8年 9月 ,美国次贷危机 20 开 始 失 控 并 衍 化 成 国 际 金 融 风 暴 , 中国 也 受 到 了这 种 不 可 抗 拒 的外 力 影 响 , 经济 出现 衰退 。 因此 这 一 时 段 需 要适 度 宽 松 的
货 币政 策 来 支 持 灾 后 重 建 及 经 济 恢 复 。 2 0 而 0 9年全 年 没 有 任 何关于存款准备金率或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改动。 暂 时 忽 略 以上 提 到 由外 界 因素 所 致 的 特 殊情 况 。其 间 重
21 0 2年 5月
湖 北 经 济 学 院 学 报 ( 文 社会 科 学 版 ) 人
J un l f b i nv r t o c n mi ( u a ie n o i ce c s o r a o e U i s v f o o c H m nt s dS c l in e Hu e i E s i a aS
业 、 济 增 长及 国际 收 支 平 衡 。 今 , 国 已 融人 了世 界 市场 , 经 如 中 在 经济 全 球 化 背 景下 , 国 经 济 已 不 再 封 闭 , 对 持 续 过 热 的 中 面 经济情形 , 在这一时期 内央行制定的政策 目标是 “ 维持币值稳 定 。 进 经济 发 展 ”即 稳 定 物 价 , 济 增 长 。近 五 年 央 行 大 体 促 , 经 上采取 紧缩政策 。主要通过对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基准利 率 的调 节 , 达 到 控 制 货 币 供 应 量 , 定 经 济 的 目的 。 来 稳 ( ) 款 准 备金 方 面 。如 图 l 示 , 2 0 一 存 所 白 0 7年 1 5日 月 至21 0 1年 1 2月 5 日 . 年 内 我 国 先 后 2 五 7次 上 调 金 融 机 构 人 民 币 存 款 准 备 金 率 , 整 幅 度 大 多 为 05 , 数 几 次 幅 度 为 调 .% 少 1 除 此之 外 。 后 5次 下 调 金 融 机 构 人 民币 存 款 准 备 金 率 , %; 先 其中 20 0 8年 下半 年 下 调 4次 ,0 1年 末 下 调 1 , 整 幅 度 21 次 调 大 多为 05 , 数 几 次 为 1 . 少 % %或 2 。 %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的评述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的评述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的评述在全球范围内,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货币政策,以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增长。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评述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

深度评述:我们可以从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方面来分析区别。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稳定汇率等。

在实现这些目标时,各国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有所不同,包括利率调整、货币供应量管理、外汇干预等。

在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维持经济稳定和推动结构性改革,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与此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更加注重通货膨胀控制和就业增长。

这导致我国在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更加注重宏观调控和结构性改革,而其他国家更加注重通货膨胀和就业数据。

另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区别之一。

在我国,央行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定向降准等手段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央行通过直接干预国债市场或购买金融资产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广度评述:我们可以从国际角度来评述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

我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其货币政策也必须考虑国际经济环境和外部冲击的影响。

与此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本国经济的内部平衡,对外部冲击的容忍度较低。

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在汇率管理方面也有明显区别。

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民币汇率浮动,但又保持一定的管制。

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元区,实行的是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市场力量对汇率的决定更大。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并非简单地是好与坏的问题,而是需要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地位来看待。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需要更加注重宏观稳定和结构性改革,以应对内外部的各种挑战。

我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区别是合理和必要的。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篇二《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并对以往的货币政策研究成果作了简短的文献综述,最后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广义货币供给贷款余额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2001―2002年由于我国经济中通货紧缩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央银行主要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2005年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实现的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段时间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有保有压;2005―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内外发展不均衡,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

从2007年开始,为了控制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以及由此带了的经济过热,央行开始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

2007年我国共10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共6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和5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

但到了2008年9月,为了抑制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势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共调整存款准备金率9次、存款基准利率两次以及贷款基准利率四次。

其中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为先升后降,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均为下调。

进入2010年,我国的货币政策适用仍然频繁,到目前为止我国年内共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五次。

我国如此频繁的使用货币政策,再一次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

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如庚庆锋,黄志刚(2009)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入手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认为我国资本的短期流动对利率变化不敏感从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较差,需要进一步完善汇率制度,实现汇率―利率联动机制;李后建,尹希果,卞小娇(2010):认为金融创新一方面消弱了货币政策利率管道的传导效应,另一方面使得货币政策信用管道的传导及其效果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并通过实证证明了金融创新的存在使得我国货币政策通过信用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大于通过利率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

论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

论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

现 行 的 以 M 和 M 为 代 表 的货 币供 应 量 为 中 介 目标 的 货 币 政 策 框 架 正 式 起 用 于 19 年 。 96
19 9 8年 中央银 行放 弃 信贷 规模 控制 后 , 币 供应 货
量 作 为 中介 目标 的地 位更 是 无 可 争 议 。
衡 量 某 一 指 标 是 否 适 宜 作 为 货 币政 策 的 中介
单 , 者 既 可 以 同 向运 动 , 可 以逆 向 而行 。利 率 两 也 并 不 是 货 币政 策 中介 目标 的最 佳 选 择 。 按 照 选择 的 中 介 目标 , 国 的 货 币 政 策 体 系 各 大 致 可 以 分 为 四 个 基 本 类 型 : 率 型 、 币 供 应 量 汇 货 增 长 率 型 、 货 膨 胀 率 型 和 隐 含 中 介 目标 型 。汇 通 率 型 货 币 政 策 框 架 , 要 适 宜 开 放 经 济 条 件 下 的 主 小 国 , 不 适 宜 于 我 国 。货 币供 应 量 增 长 率 型 则 并
弃货 币供应 量 法 , 为 采 用 通货 膨 胀 目标法 或 其 改
它 的货 币政 策 框 架 。 而 以货 币 当 局 为 代 表 的 一 些
方 面 , 着 理 论 的发 展 , 们 越 来 越 认 识 到 影 响 经 随 人
经 济学家则认 为尽 管货 币供 应量 指标法 在 目前 出
法 作 为 货 币政 策 的 中 介 目标 ( 宇 ,0 1 。另 一 王 20 )
周骏 ( 00 、 斌 、 20 )夏 廖强 (0 1 、 20 ) 徐涛 ( 0 1 等认 20 )
为 现 行 货 币 供 应 量 指 标 的 可 控 性 、 测 性 和 与 国 可 民经 济 的 相 关 性 均 已 出 现 明显 问 题 , 张 应 当 放 主

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分析

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分析

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分析作者:张立群来源:《求知》 2020年第2期张立群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一方面2019年我国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所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趋势明显。

综合来看,2020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要坚持稳字当头,着力在扩大内需上发力,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一、要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问题2019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呈现逐季下降态势。

1-4季度GDP增长率依次为6.4%、6.2%、6%和6%。

从年度内经济走势看,GDP增长率持续下降,这表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结束高增长之后,经济增速适度下降是合理和积极的表现;但绝不可持续不断地下降。

经济增速过高不好,过低同样不好。

因为当经济增速过低时,微观看就是企业的开工率过低,是销售回款大量减少,是财务支付能力大幅度下降。

这会导致工资发放、银行贷款归还等多方面的困难。

这些困难会通过就业压力加大和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等方式向基本民生传导;也会使银行因企业还贷能力不足而产生惜贷倾向,推动金融紧缩发展。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当经济增速较大地偏离均衡增长水平后,会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内生性下行压力,经济增长会进入加速下降的螺旋。

其简单逻辑关系是:经济增速下降—各个方面收入增长减缓、预期变差—需求增速放缓—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

2019年GDP增长率为6.1%左右,较上年降低了0.5个百分点;与之联系,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8%,增速较上年降低4.7个百分点;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8%,增速较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 2019年1-11月份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8%,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2.7个百分点。

与各方面收入增速下降相联系,2019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1%,增速较上年降低6.4个百分点(与工业企业收入增速放缓相联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1个百分点(与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相联系);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8%,增速与上年持平。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精)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精)

要求:请就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

写作思路:1、首先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背景;2、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走向进行预测分析 ,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近两年来的情况;3、最好简要分析货币政策转向后的利弊得失。

4、题目自拟(参考题目:试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 ;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试论国内外货币政策的协调等;5、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未来取向2021年,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由持续升温转为步人下行通道 ,物价涨幅由逐步升高转为持续下降。

面对这种金融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由“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货币政策那么经历由“从紧〞到“灵活审慎〞、再到“适度宽松〞的转变过程。

从总体情况看,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奠定了根底。

2021年7月以后国家实施逐步放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和金融体系平稳运行产生了积极效果。

目前国家经济下滑趋势有所抑制,但全球金融危机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也将更为严峻。

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发挥调节作用,促进同内需求扩大和经济的平稳开展。

一、2021年货币政策运行环境分析1.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存在继续恶化的可能。

尽管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主要出台了大规模的救市政策,采取央行降息。

注入流动性。

但到日前为止,还未看到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有出现根本性转机的迹象,世界经济仍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主要原因,首先由于金融危机的起因是次贷危机,次贷衍生产品的风险高,影响面广泛,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尚未恢复,市场的流动性进一步紧缩。

其次,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的恶化以及金融系统的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短期内也很难恢复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的正常功能。

论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论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论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论文关键词从紧的货币政策;证券市场;货币政策工具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由稳健到从紧的变化也使得我国的股票和基金市场做出了相应的回应货币政策通过利率、的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政策工具从资金可得性和相对收益率这两大渠道对我国的证券市场产生影响本文以此来浅窥国家对证券市场的控制和影响及其决策制定一、简述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1.从稳健的货币政策到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节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这种政策取向的调整最终反应在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稳健的货币政策供应的手段有①小度调高存款准备金率;②公开市场操作;③日益重要的利率手段运用;④票据再贴现政策、窗口指导以及发布对某些风险的提示来实施宏观调控紧缩的货币政策是指由于经济发展过热等因素影响而采取的由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抑制货币的过快流动从而抑制经济过热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得以应用①是当前宏观经济过热现象并没有得到明显有效的控制②是必须切实加强金融资源配置对经济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2008年的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必然的2007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过热现象及股票市场投机过热现象在中央九次提高准备金率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减落的迹象;2007年来自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波动较大从而为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目标带来不利而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率也在不断的上升根据通货膨胀的两个根源情况需求拉动型和供给推动型目前在需求的角度看货币供给较多从供给方面看则是由于猪肉和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周边物价上涨;而相应的措施——降低粮价、增加粮食进口又会冲击农民的收入和他们的积极性2008年不论是从抑制过热经济或是抑制我国的通货膨胀的目的出发;也为保证社会和证券市场的稳定;应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2.2000年以来的货币政策(1)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币管理体制为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的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9月21日起实施新的外币利率管理体制(2)积极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实施储蓄实名制为了规范储蓄行为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5年4月1日起实施储蓄存款实名制(3)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业务品种创新2005年2月14日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文公布《证券公司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对证券公司以股票质押取得贷款(4)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引导资金流向2005年4月人民银行发文允许除邮政储汇局以外的金融机构开办“教育储蓄存款”免交利息所得税;同年8月公布《助学贷款实施办法》;同年6月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发文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扶优限劣对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业、产品和重复建设项目限制或禁止贷款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9月针对封闭贷款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出《关于坚持封闭贷款贷款条件、从严控制封闭贷款发放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封闭贷款的发放条件防范风险(5)积极推进货币市场建设批准第二批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从事融资业务2005年6月为发展货币市场拓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融资渠道允许财务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2005年11月9日允许全国首家专业化票据经营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开业这有利于促进票据业务发展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的票据市场也为央行再贴现操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6)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引导规范民间信用2005年7月决定将县及县以下的邮政储蓄资金以再贷款形式反还农村信用社使用集中用于支持农村信用社对农民、农村、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并重点用于发放农户贷款、及时满足农民从事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运输以及农村消费信贷等合理资金需求二、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1.货币政策工具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分析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1)利率中央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上升;而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就下降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利率水平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融资成本从而影响到股票价格利率低可以降低公司的利息负担直接增加公司盈利证券收益增多价格也随之上升(2)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当政府倾向于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大量购进有价证券从而使市场上货币供给增加这就会推动利率下调资金成本降低从而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热情高涨生产扩张利润增加这又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3)调节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4)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为了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我国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过贷款计划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对不同产业和区域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2.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资金存量和流量的调控作用近年来货币政策对社会资金的存量流量及其结构均起到很强的调控作用其中利率政策在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既决定着社会资金增量的流动性大小又影响着社会资金在各领域的分布和变现能力的大小决定其持有资金转化为证券投资资金的难易程度和迅速程度又通过利率调整后金融工具预期收益率的再调整决定资金在证券市场和其他领域之间流向和流量的变动3.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资金存量和流量的调控力度将逐步加大这具体体现在①随着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方式从以信贷规模为主的直接调控方式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备付金率、利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为特征的间接调控方式的转变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资金流出、流入量的影响将会不断加大;②货币政策与证券监管政策的协同力度加大;③从对社会资金流量和信用总量的调节方面人民银行越来越重视对流入股市资金量的“微调”4.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趋向间接化、市场化和杠杆化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转变体现为①人民银行逐步放弃对贷款规模的管理;②改进基础货币管理以M1和M2为中介目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货币供应量;③改革现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④加强包括增发短期国债、完善国债结算和托管体系等在内的基础建设大力开展以国库券、中央银行融资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为载体的公开市场业务;⑤通过适当简化利率种类调整利率结构、合理确定各利率水平俩今年一步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三、货币政策实施对证券市场影响的具体分析与对策1.货币政策走势对证券市场资金可得性的影响①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整将促使证券市场可吸纳的资金量稳定适度减少;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将使证券市场的资金面更加严紧由此会给商业银行系统带来不可利用资金的增加从而通过商业银行购买国债和同业拆借等渠道进入证券市场另外中央银行年内的多次加息也不利于预期引导增量介入证券市场2.货币政策走势对证券市场相对收益率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通过利率这一杠杆来影响证券投资的相对收益率而相对收益率的预期和现实有决定着资金在储蓄存款和政券市场之间相互转化的方向和数量降息通过储蓄存款收益的减少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价格的提高而提高了证券投资的相对收益率从而引导储蓄存款投入证券市场反之则减少了证券市场的资金投入而在证券市场资金量既定的情况下现有的利率结构又决定着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收益率的大小从而进一步引发资金在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市场的再分配3.我国具体货币政策分析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央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 3.87%提高到4.14%调高了27个基点这次央行年内的第六次加息的突然而至令人大感意外从时间点看2007年的此次加息的确有些意外之前11月份CPI数据出台因其创出11年来新高市场曾广泛预期加息举动将随之而至但是面对市场惯性化的思维模式央行却选择了“按兵不动”也正是因此有关汇率政策将成为主要选择工具、12月份CPI涨幅数据将会回落等说法开始盛行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央行的静默举动然而偏偏在市场对年底再次加息逐步“放松警惕”之时却最终成为政策预期兑现之刻对于此次加息出台时间的意外性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利率政策作为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尽管长期看有逐步被汇率政策替代的可能性但是总归难以被彻底摒弃毕竟加息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存款的流出成本发挥抑制投资过热的作用;②加息的政策效果一直备受争议由于此次物价上涨主要源自于农产品成本的推动单纯加息动作不仅无助于增加农产品供给反而可能增加其生产成本成为推高价格上行的因素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对此表示出一定认同他表示“由于CPI涨幅中食品价格上涨贡献较大加息对这种情形是否有效正在研究之中”对于资本市场的运行而言此次加息的政策影响也可谓是多样化由于此次加息时机选择出乎意料加之资本市场本身人气淡静因而在短期内可能会做出过度的反应而从资金面影响看活期存款利率的下降会让部分对资本市场“伺机而动”的资金受到影响但是站在开放市场的角度看此次加息后国内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 4.14%这与刚刚降息后的美国联邦基准利率 4.25%已经基本持平对于海外热钱而言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境内以获取本币升值和资本市场利得双重收益的冲动也会随之加大这将会增加市场资金的总体供给另外此次加息对近期市场波动较大的银行和地产板块而言则形成了结构性差异银行板块因存贷款利差收窄而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地产业则因为贷款利率整体上涨幅度较小特别是长期贷款利率维持不变因而受到的影响较小由于2007年市场的特殊情况——证券和房地产市场引起的全国市场动荡我国货币政策也相应变动较大由单纯的“一刀切”变化到利用人民的预期进行的政策工具的灵活利用货币政策从货币供应的总量控制从可能性角度决定了证券市场所能吸纳到的最大资金量而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的结构控制则从现实性角度制约着证券市场在现有资金总额中可吸纳到的资金多少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也影响着我国货币政策的走向11。

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和经济政策

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和经济政策

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和经济政策2020年,全球都受到了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不能幸免于难。

凭借着政府的果断决策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中国成功控制住了疫情,经济也逐渐恢复了活力。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2020年中国经济的走势和相关的经济政策。

让我们来看看2020年中国经济的整体表现。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1.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3%。

虽然增速较上年有所下滑,但在全球范围内仍属于较为稳定的增长。

特别是在疫情初期全球范围内经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能够保持正增长,足以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那么,中国经济能够在疫情之下保持正增长值得肯定的因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得益于中国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在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包括减税降费、投资基建和支持中小微企业等,以提振经济。

中国央行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以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成功也为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

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成功遏制了疫情的扩散,为经济的逐步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各地的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市场需求逐渐回升,为经济增长带来了动力。

从这些方面来看,2020年中国经济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总体来说依然表现稳健,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付出。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2020年中国经济政策方面的一些重要举措。

在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经济政策,以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同时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政府加大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力度。

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增加了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规模,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宽松措施,包括降息降准等,以提供流动性支持,并确保经济的平稳运行。

2020国内外国际经济形势论文

2020国内外国际经济形势论文

2020国内外国际经济形势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中,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使得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控制风险,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诸如危机转嫁,货币错配,货币政策两难困境等风险。

这引起了更多人对美元地位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变局的思考。

一、危机发生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对于全球国际收支失衡能否维持,存在两派观点。

一派观点以Dooley,Folkerts-Landau和Gerber(以下简称DFG)的“复苏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最为典型。

DFG(2003)认为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实质是“复苏的布雷顿森林体系”(TneRevIvedBrettonWoodsSystem,以下简称BW11)。

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随着亚洲国家和地区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他们逐渐取代欧洲,日本成为新的“外围”,前苏联、东欧一些转轨国家也相继成为“外围”,美国的中心地位则保持不变。

DFG将亚洲地区称之为贸易账户地区,将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拉美称之为资本账户地区。

作为外围的贸易账户地区首要的政策目标是构建国内资本存量,实现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即使美国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导致美元贬值的风险不断积累,外围国家依然将持续为美国提供融资以促进本国出口。

最初,DFG(2004)认为BWII能够继续存在很长时间(“anera”,约20年),并预期在20年内不会消亡,直到中国城市工业经济将剩余劳动力基本吸收。

他们甚至认为,“即使(中国)这一劳动力储备不复存在,印度也将以其庞大的劳动力供应成为‘外围’”。

后来DolIey和Garber(2004)的态度有所变化,认为美元最终将不得不贬值以阻止外债无限积累,但认为调整会在若干年后以软着陆的方式进行。

Garber认为,新体系将再持续八年的时间。

DFG坚持认为BWII将至少在中期存续的最根本原因是,他们认为目前的制度安排使“中心”和“外围”双方受益。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探讨——基于货币政策工具制度缺陷的制约分析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探讨——基于货币政策工具制度缺陷的制约分析

些 工 具 都 因我 国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不 完 善 而 存 在 着 种
1 华北金融 20 0 08年第 2 期
维普资讯
体 的 有 效 传 导 。 企 业 债 券 由 于 国 家 控 制 十 分 严 格 ,规 模 更 小 ,2 0 0 7年 6月 中 央 银 行 对 非 金 融 性
银 根 的 措 施 ,尤 其 是 2 0 0 6年 , 行 两 次 提 高 基 准 央 利 率 , 次 上 调 准 备 金 率 。2 0 三 0 7年 以来 , 国更 是 中 数 度 收 紧 银 根 。 至 7月 末 , 三 次 上 调 存 贷 款 利 截 已
节 市 场 流 动 性 的 主 要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通 过 中央 银 行 与指定 交易 商进 行有价 证 券和外 [交 易 ,实 现
20 0 7年 6月 为 2 2 . 5亿 元 ( 0 7年 6月 中 央 银 857 20
人 民 币 贷 款 新
策 的有效 性受 到严 峻挑 战 。
当前我 国货 币政 策 失 效 的原 因是 多 方 面 的 , 既 有 货 币 政 策 传 导 过 程 所 依 托 的经 济 金 融 环 境 的 影 响 ,也 有 货 币 政 策 传 导 机 制 的作 用 。 本 文 从 我 国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本 身 所 固有 制 度 缺 陷 的 角 度 来 分 析 其 对 我 国 货 币 政 策 有 效 性 的制 约 。
公 开 市 场 可 供 操 作 的工 具 主要 是 国 债 、央 行 票 据 和 企 业 债 券 。 目前 ,我 国 国债 的期 限 结 构 和 持 有结 构不 合理 使得 国债缺 乏 足够 的操作规模 。 期 限结 构 方 面 , 行 的 多 为 中 长 期 国债 , 适 合 于 发 而 公 开 市 场 业 务 操 作 的 短 期 国债 却 很 少 : 持 有 结 构 方 面 , 部 分 国 债 被 居 民个 人 当 作 储 蓄 持 有 , 商 大 而 业 银 行 又 将 国 债 当作 低 风 险 、高 效 益 的 优 质 资 产 持 有 , 此 流 动 性 不 大 。 近 年 来 , 央 银 行 对 政 府 因 中 的 债 权 无 论 是 绝 对 规 模 还 是 在 其 总 资 产 中所 占 比 例 都 很 低 ,2 0 0 5年 1 2月 中 央 银 行 对 政 府 的债 权 为 2 9 . 3亿 元 ,2 0 82 4 0 7年 1月 为 2 5 . 8 6 41亿 元 ,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金融 投资
当前我 国货 币政策 效果分析
口文 /李 叶 杜 丽颖
( 河北经贸大学研 究生学院 河北 ・ 石家庄 )
[ 提要] 本文以次贷危机为背景, 对我国 至通货膨胀。显然, 我们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并 国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地将中国货币政策的信 货币政策与 H I C I P 及 P 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没有把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考虑在内。 息传导到中国实物经济。孙伯良、 于黄以此为
R = .7 7 2 08 2 ,
14 o .7 o
2 08 7 , 1 08 , W = = .6 0 F: 5 .8 D
该模型无论是其整体拟合效果还是显著 修正目前以货币总量为中介 目标的货 币政策
立场 , 当产 出缺 口为正 ( 和 通胀 缺 口超过 性水平都很好, 负) 参数估计值 M 在 t 0 统计量 5 操作框架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 但由于 目 前我国
( 低于) 标值时, 目 应提高( 降低) 实际利率。也 的检验水平上显著, 0的增加与居民消费价 还没有一个指标可以完美地取代货币供应量 M 即强调央行制定政策时应将利率水平保持中 格指数 (P) 在短期内, 我们还 C I显著正相关, 然而 C I M 、 2 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P 与 1M 性, 使之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 无明显相关关系。将模型 1 2进行对 比, 和 不 是 应当着眼于金融 体制的改 革来推动 货 币调 货币政策当局在设定货 用,其 目的在于形成一个稳定的利率环境, 避 难发现: 影响 C I P 的货币供给量主要是 M : O而 控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免利率波动与经济走势的背离扰乱经济运行。 影响 H I P 的因素主要为广义货币供给量 M 。 2 而且利率指标的相关性、 可测性和可控性都优 币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对货 币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其变化趋势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其变化趋势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其变化趋势摘要:据央行5月6日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

一、2016年中国第一季度经济状况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总体稳中有进,经济运行出现积极的变化,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出口增速由降转升,工业生产缓中趋稳。

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 6.7%,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

与此同时,2016 年3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3.4%,比上年末高0.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7%,比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同比多增930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4%,另外,3 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0%,与上年12月基本持平,同比回落 1.26 个百分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 6.4612 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8.14。

二、2016年中国货币政策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局势,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增量,加强预调微调,保持灵活适度,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央行的宏观调控的战略调整有如下几点:一是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工具来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二是建立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加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引导和调节,注重维护短期利率平稳,适时下调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探索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利率走廊上限作用,充分运用价格杠杆稳定市场预期,引导融资成本下行。

(论文)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思考

(论文)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思考

其次是宏观调控的完善,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撑,也就是1998年年中以来扩大内需的政策,其政策手段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6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政策转向是成功的,理论分析上也站得住脚。扩大内需的政策能使新一轮经济周期呈现出新特征,还在于这项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该项政策组合持续达6年之久。2004年积极财政政策逐渐淡出,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这种转变是很必要和及时的,避免了严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出现,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政策需要一定的稳定性、连续性,否则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方面有个很好的反面案例,就是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财政政策。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积极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考验中国模式
这一轮的经济危机似乎打乱了整个经济周期的波动规律。中国经济一下子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候。但是,三十年来奠定的基础和进一步开发的潜力会帮助我们挺过这个经济的寒冬。一来市场化的力量还在不断地深化加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弊端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暴露出来,接下来的就是进一步的改革推进市场力量;二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及时性与适度保证了其有效性,经过了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之后,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
四、结语
改革是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而现在的经济危机背景正是经济改革的天然时机。美国经济通过30年代大危机得到了结构性的调整,奠定了其二战后世界霸主的地位。而八十年代的经济调整,又为其在九十年代的经济神话打下基础。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凤凰涅槃,危机中求生存求发展,关键就在于能否继续改革,延续属于中国的经济神话。
三、经济改革深水区
强化市场力量,就是要进一步推进改革,提高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存在一些严重问题急需解决,主要是各个领域和各地区之间的市场化程度严重不平衡。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三大领域中,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最低。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关键还是要继续深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强化市场力量,通过与旧体制力量的不断反复“搏杀”,市场最终确定自己的统治地位。尤其是资本市场领域,一定要最大限度淡化其行政性,还资本市场盈利性的本性。

中国当前货币政策浅析

中国当前货币政策浅析
图 2 利 率调 整 下 的相应 资本 存量
以下部分文章将详细阐述这个调整的动态过程 。 第一阶段 :控制通货膨胀 ,实施单一货 币规制 ( A
—M )
r低于资本市场均衡值r。同时, 0 。 由于资本形成规模在
利率被压低时未能达到均衡水平 K 如图 2 , ( )所以实际
产出低于潜在能力 Y 即 r , A<r , <Y , o ,A>5 。 A l
项对赣、 湘三省四地市国有 商业银行 的调查表 明, 鄂、 存 差率提高十分迅速 ,01 9月末 比 19 20 年 99年末提 高了
3 7% 。 4.
在这种情势下, 无论是商界还是学界, 实施扩张政策 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 , 一国货币政策导向的确定并不能 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地经常变更 , 需要从更长期、 更为理性 的角度来全面考虑。笔者认为 , 时实施稳健 的货 币政 这 策, 才是适应发展需要的。以下笔者就引用 I—L S M理论 框架对中国货币政策发展取向的一个基本思路进行 阐述。 如图 1 所示 , 金融压抑导致初始点 A并不位于 I S曲 线上。长期存在的货 币扩 张压力 , 致使投资需求经常大 于实际储蓄 , 因而 A的位置在 I S曲线的下方 , 实际利率
维普资讯
塑童塾坌墼曼
20 4 0 2.
中 国 当前 货 币政 策 浅 析
口王 垣 陈 收

要: 中国政府 当前采 取 的是稳健 的 货 币政 策 。笔 者认 为 这 是 明智 的 和 必要 的 , 同时 也主 张 货 币政 策应 该
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从理论分析、 动因分析和形势分析等方面对该必要性加 以阐述, 并利 用统计数据说明
性, 过货 币扩张来与 消费者和地方政府 争夺实 际资 力 , 但并不等于客观上存在实行扩 张性货币政策的必要 96年就宣布: 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经济“ 软着陆” 。这 () 2经济结构失衡造成社会有效供给减少 , 而总需求 19 不断增加 , 引起货币供给扩张ol i] 特别是 2 0世纪 9 0年代 标志着中国实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取得 了阶段性的成果 。 以后 , 固有的体制原因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 使得国 第二阶段 :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 在控制通货紧缩形势 有企业亏损 日益严 重 , 亏损 面不断扩大 , 亏损 额持续上 的同时防止通货膨胀的复燃。经过一段时期的从紧政

论述中国的LPR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

论述中国的LPR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

论述中国的LPR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摘要:经过二十多年的金融改革和发展,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升,利率市场化已步入收官阶段。

在当前金融创新环境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迅猛发展,利率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利率传导路径是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呈现双轨制特点,利率传导运行不畅。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基于我国改革后LPR的货币政策利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疏通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途径,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关键词:LPR;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一、LPR形成机制改革的背景在LPR改革之前,我国的利率传动机制仍然存在双轨制的特点。

即中央银行控制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已市场化的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并存。

利率双轨制是我国渐进式改革金融体系的产物,在经过多年实践之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和利率市场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客观来说,金融体系在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复杂作用下问题颇多,货币政策利率在传导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了金融摩擦或微小呆滞现象,最终可能会带来利率传导受阻1。

双轨制的两种传导方法是分开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方法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同时存在,制约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利率传导机制的特点是利率的双向传导,中央银行调控的利率与市场利率并存。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我国的管制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因此,流动性可能会从商业银行转移到利率较高的货币市场或债券市场。

如果央行下调存贷款利率,有意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此时央行政策意图将受较大制约。

因为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的差距将使资金从商业银行体系转移到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最终资金将较少流入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发展将达不到预期效果。

另外,在经济过热时,央行准备实施紧缩货币政策,降低经济热度,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紧缩流动性,提高市场利率,导致市场利率大于管制存贷款利率,此时资金将持续流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使得央行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的调节效果被抵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当前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
1、稳定物价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

所谓币值,原指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衡量币值稳定与否,已经不再是根据单位货币的含金量;而是根据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即在一定条件下单位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

它通常以一揽子商品的物价指数,或综合物价指数来表示。

目前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通常采用综合物价指数来衡量币值是否稳定。

物价指数上升,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降,则表示货币升值。

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2、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充分就业,是针对所有可利用资源的利用程度而言的。

但要测定各种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是非常困难的,一般以劳动力的就业程度为基准,即以失业率指标来衡量劳动力的就业程度。

所谓失业率,指社会的失业人数与愿意就业的劳动力之比,失业率的大小,也就代表了社会的充分就业程度。

失业,理论上讲,表示了生产资源的一种浪费,失业率越高,对社会经济增长越是不利,因此,各国都力图把失业率降到最低的水平,以实现其经济增长的目标。

3、经济增长所谓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主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

目前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一般采用人均实际国民主产总值的年增长
率,即用人均名义国民主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

政府一般对计划期的实际GNP增长幅度定出指标,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银行即以此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4、国际收支平衡所谓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简言之,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

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无论是顺差或逆差,都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长时期的巨额逆差会使本国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并承受沉重的债务和利息负担;而长时期的巨额顺差,又会造成本国资源使用上的浪费,使一部分外汇闲置,特别是如果因大量购进外汇而增发本国货币,则可能引起或加剧国内通货膨胀。

当然,相比之下,逆差的危害尤甚,因此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一般着力于减少以致消除逆差。

二、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一般而言,为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一般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的。

因此,货币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贯彻和目标实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货币政策从直接调控方式转向间接调控方式,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五种,其作用与意义如下:①公开市场业务: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

②存款准备金: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
货币供应量。

③中央银行贷款: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④利率政策: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⑤汇率政策: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收支。

三、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评价
经过数据统计,在这两年中央银行已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年存贷款利率。

存款准备金创历史新高,冻结了商业银行大部分资金。

年贷款利率也调高,明显是要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虽然中央银行频繁地实行货币政策,但物价仍呈上升趋势,这似乎与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背道而驰。

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贸易顺差也持续增长,外汇储备屡创新高。

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但现在汇率已上升了一定幅度,中央银行似乎无法控制。

再看GDP增长率仍成双位数增长,并没有放慢的迹象。

紧缩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影响到经济的增长。

如果货币政策的紧缩效应显着,应该能平抑通货膨胀,且不影响经济发展。

虽然货币政策在这轮调节过热经济的过程中,没有影响到经济的增长。

但没有成功地维持币值稳定,人民币仍然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并且日趋严重,所以货币政策的效果不显着。

四、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
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有很多,尤其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既有货币政策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有经济环境的制约。

主要表现为:
1.货币政策本身的缺点
货币政策存在时滞性。

货币政策由制定、执行到产生效果,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在市场较完善的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发挥效用需为六个月到一年。

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集中,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阻塞,由货币政策所推动的货币供给
很难达到县域地区。

货币市场体系尚存缺陷,市场利率尚没形成,这也影响到货币政策发挥效用。

此外,中央银行隶属于国务院,只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没有决策权。

所以,货币政策的时滞要比发达国家要长。

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通过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一般很少给中小企业贷款。

所以,货币政策的作用影响不到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能够按往常一样进行贷款投资。

在我国,中小企业占据市场的大部分。

调控不了中小企业,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减弱。

从货币供给性质来看,目前我国处于转轨经济,同时,我国奉行二级银行体制,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体系、企业、居民个人都参与货币创造过程。

因此,我国的货币供给同时具有外生性和内生性,而不是纯粹的外生性,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
供应量有限,货币政策的效果有所减弱。

2.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制约
本次的通货膨胀属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所以货币政策的效果不显着。

这次的物价上涨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而食品价格的上涨又引起其他物品的价格上涨。

全面的物价上涨,自然引起工资上涨,市场上货币供给增多,从而使通胀加剧。

即便中央银行能控制货币的供给,但不管货币政策如何紧缩,人们都不可能将购
买食品的钱存入银行。

在这种情况下,紧缩的货币政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而人民币持续升值,外界对人民币产生升值的预期,也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国内外的投资者都抛出美元,买入人民币。

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被迫抛出更多的本币,使货币供应量上升,流动性加大,通货膨胀加剧,货币政策产生了反效果。

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完善,利率的种类很多,有基准利率、同业拆借率、存贷款利率、银行间债券利率等,没有统一的市场利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利率政策的实行。

3.中央银行实行货币政策的情况
根据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货币政策要超出人们的预期,才能发挥作用。

但现在人们对货币政策已有预期,中央银行所制定的货币政策没有考虑到预期因素,所以货币政策没有达到所需要的效果。

此时,货币政策在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警告,真正的调控作用较弱。

中央银行决定执行货币时,已经延误了时机。

市场已存在大量货币,紧缩的货币政策很难控制住这种趋势。

而且,每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或年存贷款利率都是小幅度的调整,到后期才增大幅度,所以货币政策暂时效果微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