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①、理解体积的意义。

②、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③、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过程和方法目标:①、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理解体积的含义。

②、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②、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过程1、设疑自探(创设情境,设疑导入)新课伊始,我问学生:“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想一想,小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它运用的是什么数学知识?让学生回答出石子放到瓶里后,水面就会上升,乌鸦就会喝到水,这时我总结说:石子放进瓶里后,就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引入课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

(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看到课题,请同学们提出自己想知道的知识,并形成自探提示。

这里通过一个故事开始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会到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自探提示:1、什么是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看一看(1cm3的物体是什么形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

4、想一想像这样1立方分米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它的棱长是多少?它有多大?它的定义?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

1立方米的正方体呢?2、解疑合探(演示导学,形成概念)(1)建立“体积”概念。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占空间]{板书}。

体积和体积单位_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_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_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文章内容由收集!体积和体积单位1、感知课本。

(1)请同学们拿出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数学课本。

问:根据近几天学习的知识,你能知道什么?你能量出什么,算出什么?(2)请摸一摸它的长、宽和高,要计量长、宽、高分别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再摸一摸它的封面,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什么,用什么单位计量比较合适?2、信息激发。

(1)出示信息:数学课本的体积大约是249立方厘米。

问:根据这条信息,你能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还想知道什么?(2)揭示课题。

3、观察发现。

(1)拿出两个同样的盛放相同红水的圆柱形容器,把石块放入左容器中,问: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水面升高了?(2)把砖块放入右容器中,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水面升得更高?4、走进生活。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物体,选择三种比一比,谁占的空间最大,谁占的空间最小?(2)想一想:在我们教室,哪种物体占的空间最大?5、抽象概括。

(1)描述:像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块的体积,粉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粉笔盒的体积……(2)问:你认为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后形成板书)(3)引发说理:我们每个同学有没有体积?你认为谁的体积最大?为什么?6、自学体积单位。

(1)出示两个体积差不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比一比谁的体积大?从而引入体积单位。

(2)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15页,并解决下列问题:a、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b、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c、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d、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3)组织同位交流。

(4)集体交流,重在比划、举例、演示1立方米所占空间的大小。

7、你能在括号里填表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吗?(1)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6()。

(2)一辆冷藏汽车冷冻箱的体积是9()。

《体积和体积单位》数学教案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数学教案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數學教案設計以下是一个关于《体积和体积单位》数学教案设计的示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并理解体积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积的概念及其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体积单位。

##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然后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大小、形状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

### (二)新课讲解1. 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可以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单位来表示。

2. 体积单位的认识: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知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 (三)实践活动1. 学生通过测量身边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盒等),亲身体验和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2. 分组活动:每组准备一个容器,装满水后测量水的体积,然后将一个物体放入水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以此计算物体的体积。

###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巩固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2.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记录使用到体积单位的例子。

---以上只是一个基础的教学设计方案,具体的教学过程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

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为此,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占有空间。

然后通过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确实占有空间,为引出体积概念做充分的感知准备。

二、学情分析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到立体图形,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跨越。

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

为此要加强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立方分米、1立方米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2)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观察、思考、探索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表达、强化对体积单位的感知,初步形成对体积大小比较明确表象。

(2)能够进行比较,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设计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观念。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cm³、1dm³、1m³的表象,能正确运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五、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实验操作、讨论交流。

《体积和体积单位》学案数学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学案数学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学案数学教案
标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学案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并理解体积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熟悉常用的体积单位。

2.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体积概念具体化,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体积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体积吗?”
2. 新课讲解:
(1)体积的概念: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一些具体的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例如水杯、书本等。

(2)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模型或者使用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活动:
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体积的概念和常用体积单位。

五、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与体积和体积单位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体积和体积单位》学案数学教案的一个大致框架,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结合您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编写和扩展。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测量出物体的体积;3.熟练掌握计算体积的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体积的概念及体积单位;2.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3.如何计算体积;重点:掌握体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体积。

三、教学过程1.导入(2分钟)通过观察物体图片和展示一些有趣的物品,激发学生对体积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什么是体积?如何测量体积?在什么场合需要测量体积等等。

2. 提出问题(3分钟)教师将写下几道问题,让学生在群体讨论中思考和回答。

如:一个边为10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一个球的体积如何计算?如何测量一块石头的体积?以及粉末如何测量等等。

3. 学习体积概念和单位(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体积的概念、体积的单位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确保学生掌握各种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4. 学习测量体积方法(15分钟)教师用实物展示或演示实验,讲解一些测量体积的方法,例如:直接测量、位姿法、水密定量法、分离法,以及粉末的倾斜量法等。

并鼓励同学们在课后自行观察并测量自己感兴趣的物体的体积。

5. 计算体积公式(10分钟)教师讲解和演示如何正确、灵活地运用计算体积的公式,并结合教材练习到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体积计算问题。

6. 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探究有关体积的问题,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及数据记录,并小组合作撰写短文介绍各小组测量和计算体积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和结果。

7. 小结(5分钟)教师通过回答学生提出的关于体积的问题,总结体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督促弱化巩固课本知识。

四、教学评价1.测量并求出每个同学的课桌面积和体积,与理论推测相比较,分析误差的原因,并通过学生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提出建议;2.以小组所述短文为依据进行互评,并对所获得结果进行总结及讨论。

(完整版)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

(完整版)体积和体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 .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厘米的体积单位。

教具准备:“乌鸦喝水”课件,形状不同的长方体(两个)。

教学方法:激趣引导实验验证教学过程:(一)导入口答:1 米、1 分米、1 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1 平方米、于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二)教学实施1 .认识体积。

( l )激趣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听过)请看着课件上的画面给大家讲一讲。

老师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

看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逐渐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追问: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 2 )实验证明。

老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老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2 .揭示体积。

老师:请同学们先把书包从书桌里拿出来,在书桌里摸一摸,再把两本书放进书桌,摸一摸,最后再把书包放到书桌里,再摸一摸。

师提问:刚才三次把手放到书桌里摸一摸,你体会到什么?同桌互说,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第一次摸,书桌里没有东西,摸起来很空;第二次摸,感觉书桌里的空间变小了,但是不特别明显;第三次,书桌里空间更小了。

)师:书桌里的空间变了吗?(没有)为什么三次摸的感觉会不一样呢?(因为书和书包所占的空间不一样大。

)老师讲述: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了,书包把书桌里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分析教材《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分析学生学生对“物体”、“空间”并不陌生,它们只是“茶壶里倒饺子,一一不易出,词不达意”,无法用规范、严谨的语言来表述一个概念,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让他们学会了规范表达,词能达意,使他们真正理解了体积的意义和认识了体积单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概括、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一)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并让学生能根据物体的大小,确定用什么体积单位来计量。

四、教具、学具准备:正方体实物和课件五、教学过程1.认识体积(1)谈话引入老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听过)谁愿意看着画面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后。

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呢?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呢?学生说出:因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意图: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状态。

】(2)实验证明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再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里,然后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这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就装不下水了)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材、网络资源
实践操作
1. 测量物体的体积
学生分组,使用测量工具(如量杯、刻度尺等)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测量工具、实物模型
2. 体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题、PPT演示
总结归纳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黑板板书、PPT演示
作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练习题册、网络资源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资源
导入新课
引入体积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杯装水、书包装书等)引出体积的概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的含义
实物展示、PPT演示
新知讲授
1. 体积的定义
通过PPT展示体积的定义,并解释其意义
使学生明确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PPT演示、教师讲解
2. 体积单位的认识
介绍常见的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并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
使学生了解并认识体积单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实物模型、PPT演示
3. 体积单位的换算
通过举例和计算,讲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标】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的体积单位:⽴⽅⽶、⽴⽅分⽶、⽴⽅厘⽶。

2、使学⽣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3、使学⽣初步了解体积单位及长度单位、⾯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学⽣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的推理能⼒。

【教学重点】使学⽣感知物体的体积,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

【教学难点】使学⽣建⽴体积是1⽴⽅⽶、1⽴⽅分⽶、1⽴⽅厘⽶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应⽤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样⼤⼩的透明杯2个、⼤⼩不同的鹅卵⽯2块、魔⽅、⼝⾹糖1粒、1个粉笔盒、1个鞋盒、1⽴⽅厘⽶、1⽴⽅分⽶正⽅体模型各1个,⽤绳⼦搭建的1⽴⽅⽶模型1个。

三、教学过程(⼀)激情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下⾯我们来看⼀段动画,(播放乌鸦喝⽔的课件)乌鸦是怎样喝道⽔的?引导学⽣说出⽯头占据了⽔的空间,所以把⽔挤上来了。

(1)教师演⽰实验⽯头真的占据了⽔的空间吗?我们来做个实验:取两个同样⼤⼩的玻璃杯,先往第⼀个杯⼦⾥倒满⽔;取⼀块鹅卵⽯放⼊另⼀个杯⼦,再把第⼀个杯⼦⾥的⽔倒⼊第⼆个杯⼦⾥,⼤家仔细观察,结果怎么样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使学⽣明确剩下的⽔的体积就是⽯头的体积,⽯头占有⼀定的空间。

)板书“占空间”(2)实验在杯⼦⾥放⼊⼀个⼤物体和⼀个⼩物体会怎样呢?板书“⼤⼩”(3)引出体积概念像刚才⽯头把⽔挤上来就说明物体占有⼀定的空间。

课件出⽰电视、电话等实物,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物体都占有⼀定的空间,⽽且所占的空间有⼤有⼩。

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机的体积?谁的体积⼤、谁的体积⼩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引出体积单位出⽰两只乌鸦,⼀只红嘴乌鸦(10粒⼤⽯⼦)和⼀只黄嘴乌鸦(20粒⼩⽯⼦),它俩谁喝到的⽔多?引起争论,看来⽐较时要有⼀定的标准。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精品4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精品4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3页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九的第1~3题、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建立关于体积大小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4、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体现阶梯式评价。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1)实验器材:量杯、石块、水、(2)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物模型,用3根1米长的木条钉成的直角架、(3)大小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实物、(4)多媒体课件、(5)桌椅摆放:六组,每两组对称形。

2、学生准备:(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2)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或实物、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五年三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各样的比赛,是吗?而且每次都取得不凡的成绩。

作为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我感到特别的骄傲。

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一个小小的比赛,好不好?第一轮:比眼力。

依次发四条长短不同的线段。

指出先谁拿,后一起拿。

第二轮:比运气。

教师出示四个不同的平面图形。

学生随意点。

第三轮:比判断力。

依次发四个不同的长方体、谈话: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比较两个立体图形的大小、它们的意思相同吗?通过谈话后,引出“长度”、“面积”、“体积”等名称,提出问题: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问吗?什么叫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和表面积什么不同?(师板书:意义、单位、体积和表面积的区别)师:提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一)、建立体积概念那么,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你们想怎样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自选学习方式。

教师拿出盛有半杯红色水的玻璃杯和用绳子捆着的石头一块,用手提绳子将石头浸入玻璃杯的水中、教师:注意观察放入石头后水面有什么变化、教师将石头提起,再放入水中一次、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观察的结果、学生:放入石头,水面上升、教师:把石头放入水里后,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请几位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放入水里后,使得水所占的空间变大了,所以水面就上升了、(1)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注意实验过程中量杯里水位的变化情况、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做一个实验,大家还要仔细观察,动脑筋思考、装入满满一杯沙子、然后把沙子倒出,放入一块长方体积木,请一位同学来再将沙子装入玻璃杯,然后让学生说出实验的结果、学生:沙子多出来了、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沙子会多出来呢?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概括、(2):因为这块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积木放到杯子里就占据了杯子的一部分空间,所以沙土就装不下了、(3)(自学)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体积是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是三维物体的一个重要量度。

计算体积是物理、数学等学科中的基础内容。

本文将简单介绍如何设计一小时的《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案,包括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掌握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的相互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指导和课外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2.1 体积的概念体积是指三维几何图形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例如,一个立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其长、宽和高的积得出。

2.2 体积的计算方法(1)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a³,其中a表示立方体的边长。

(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l × w × h,其中l表示长方体的长度,w表示长方体的宽度,h表示长方体的高度。

(3)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πr²h,其中r表示圆柱体的底部半径,h表示圆柱体的高度。

2.3 体积单位常见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³)、立方厘米(cm³)、立方毫米(mm³)、升(L)和毫升(mL)等。

其中,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

三、教学过程3.1 教师引导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和图形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

3.2 实践操作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体积计算实践操作。

例如,给出一个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学生需要计算其体积,并将结果转换成不同的体积单位。

3.3 课外实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寻找和测量不同形状的物品,计算它们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例如,学生可以测量自己的书包、双手的体积等等,从而加深对体积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评估4.1 个人测试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的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大单元教学3.4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3.4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4. 体积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体积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5. 体积单位的换算:理解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6. 体积计算方法的应用:能够运用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容器、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等。
7. 体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解体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购物、烹饪、建筑等领域。
2. 批改学生的思考题,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例如,如果学生在思考题中没有提供具体的实例,应及时引导学生提供实例,以便更好地理解体积的应用。
3. 在反馈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困惑,并及时解答。例如,如果学生在计算体积时遇到困难,应及时帮助他们理解体积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4. 在反馈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如果学生在思考题中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应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挥创造力。
c) 请学生解释并说明如何将一个长方体物体分割成若干个相同体积的小立方体,并计算每个小立方体的体积。
d)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通过改变一个长方体物体的形状,观察其体积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e) 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方案,计算并制作一个能够容纳一定体积物品的容器。
2.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完成以下思考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讲解体积单位换算时,部分学生对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不透彻,计算时出现错误。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
此外,在课堂展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强,但也有部分学生较为紧张,不敢大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公众场合的表达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能进行体积的简单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知体积的存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体积的计量单位。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的知识,对生活中的体积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体积概念和进行体积计算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概念,突破体积计算的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进行体积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进行体积的简单计算。

2.难点: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和体积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知体积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体验体积的计量单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体积的计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物模型、体积计量工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学习用品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杯、水果等,引导学生感知体积的存在。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体积吗?体积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体积的概念,讲解体积的计量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体积单位的大小。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解读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解读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解读本文从“ 课前谈话→演示导学,感知、形成体积概念→迁移类推,教学体积单位→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全课总结,诱发探究”的教学流程对《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的教学进行了设计。

挖掘教材中的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实验、观察与感知,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和常用体积单位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和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发展数学思考。

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概念的知识不在少数,其中与图形相关的概念教学是及其丰富的。

《体积和体积单位》就属于概念教学,虽然前面已经学过了长度、长度单位,面积、面积单位,但是由面积概念过渡到体积概念,由面积单位到体积单位,由认识平面图形上升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又一次发展,知识跨度大。

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的确立等问题,都不易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通过实例,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

”基于以上理解,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扩展学生思维,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究、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其中“使学生建立体积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是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表象”是教学重点。

对教材进行细致分析后,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征及学习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我对教材进行了加工、再创造性地使用,注重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

一是将教材中两个杯子的实验改为一个杯子,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和感知。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27-28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理解体积的含义,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1cm3、1dm3、1m3的表象。

2.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

3.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运用比较合适的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学情分析】当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还是正处于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第一次出现的“空间”、“体积”概念,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但是,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让“体积”这一新知,建构在生活经验之上,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的教学设计的编排,正是体现了上述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反映了数学的抽象特点。

本课利用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感知:“物体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进而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比较,感受抽象的“体积”概念,接着利用体积相近难以直观判断大小的两个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引出“体积单位”概念,进而让学生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几何形体的大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乌鸦喝水的故事师:老师了解到我们班的孩子很爱读书,相信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

什么故事,一起说。

生:乌鸦喝水。

师:这个故事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听,今天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一下,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呢?生:因为它把石子放到水里水位上升了。

生:因为它的嘴太短,水又太少,它把石子衔到水里,水位就会上升。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等奖及案例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等奖及案例

1、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等奖及案例《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

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最后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课前调查:1、目的:(1)通过课前调查,使教师进一步掌握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学习教学方法,开拓教学思路,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2)通过课前调查,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和感知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对象:依据目的,课前调查的对象为两方面。

一是教学者教师,二是教学主体学生。

3、内容:(1)教师的课前调查1、大纲分析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前调查,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

很多学生在课前调查中要求通过自己动手作实验和自己动手作体积单位来自学本节课。

教师也顺应学生的要求,例如让学生讲故事导入,设计了实验内容和自学内容。

以开放的课堂形式,极大地解放了学生手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材分析: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分析教材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分析学生
学生对“物体”、“空间”并不陌生,它们只是“茶壶里倒饺子,一一不易出,词不达意”,无法用规范、严谨的语言来表述一个概念,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让他们学会了规范表达,词能达意,使他们真正理解了体积的意义和认识了体积单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概括、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一)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并让学生能根据物体的大小,确定用什么体积单位来计量。

四、教具、学具准备:正方体实物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
1.认识体积
(1)谈话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听过)谁愿意看着画面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后。

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呢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呢
学生说出:因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意图: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状态。


(2)实验证明
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再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里,然后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这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就装不下水了)
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到现在我们学习了这么多,都说明了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是有大有小的,那么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并揭示课题)。

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些物体,谁来说一说这些物体的体积是什么它们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课件出示:冰箱、电视、手机)
【设计意图:不仅调动了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器官,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引出体积单位
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不容易看出,那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

课件出示:把两个长方体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现在,老师将它们分成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大家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能)为什么(因为左边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比右边大)如果这两个长方体中分的小正方体的大小不一样行吗
老师:所以要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我们知道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那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对,体积单位用正方体来表示的。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电脑课件的形象演示,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的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认识体积单位
(1)认识1立方厘米
①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学具,从里面拿出那个小正方体,师说明这就是1立方厘米。

②用尺子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1厘米)
③说明: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④说出生活中你见到的物体哪些大约是1立方厘米。

如: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厘米。

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立方厘米。

......
(2)认识1立方分米
①师出示1立方分米的教具。

②它的棱长是多少呢(1分米)
③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④找一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如: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一个大人的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
(3)认识1立方米
①让学生说出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②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

③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看看能容纳几个同学。

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请同学们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1个长方体,你们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它们还可以摆成哪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们的体积又会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为了攻击这个难点,通过看、量、说、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的大小,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这还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


4.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激趣:同学们,大家周末都看电视吗想知道老师喜欢看什么吗开心辞典,今天老师就把“开心辞典”带到了课堂,大家想玩吗
(1)第一关连环关
填空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②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是()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③物体所占()叫做物体的体积。

(2)第二关快速冲破关
填出适当的计量单位
①橡皮的体积约是8()
②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③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70()
(3)第三关镇静、沉着关
①我们平常说的哪个物体比较大或比较小,就是指它们的体积比较大或比较小。

()
②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厘米、平方厘米、立方厘米。

()
③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比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4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
(4)第四关合作关
下图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5.课堂总结:
回顾本课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