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例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确定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根据设防烈度,查表3-3得:αmax 按照反应谱确定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1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7.7 计算底部总剪力
FEk = α1 ⋅ Geq
7.8 是否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如果 T1 ≤ 1.4Tg ,则 δ n = 0 如果 T1 > 1.4Tg ,则 δ n查表 3 − 4。
三级 0.9 0.95 0.8
抗震计算设计(结构计算)
4. 现浇楼屋面结构设计(肋梁楼盖)
4.1 现浇楼面(屋面)板设计 一般楼面板可采用塑性计算方法。 屋面板采用弹性计算方法。
4.2 多跨连续次梁设计(毕业设计不要求) 楼面次梁可采用塑性计算方法。 屋面次梁采用弹性计算方法。
注意:主梁在分析框架内力时计算其内力。
类别 多跨连续主梁 多跨连续次梁
悬臂梁
整浇T形梁
高跨比h/l
1/8-1/14 1/12-1/18
1/6-1/8 1/12-1/15 1/8-1/12
高宽比h/b
2-3
(3)对于抗震结构,梁截面宽度不小于200mm,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高度之 比不宜小于4。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3.3 柱的截面尺寸
∑ (1)第i层层间地震剪力:
n
Vi = Fk
k =i
m
∑ (2)第i层层间刚度: Di = Di j j =1
(3)第i层层间弹性位移: Δue =
Vi
m
∑ Di j
j =1
[ ] (4)层间弹性位移验算: Δue ≤ θ e ⋅ h
例题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组合)
9.框架内力组合
可变荷载 控制
两种方法都要考虑填充墙的影响。
uT
顶点位移法:
Gi
T1 = 1.7ψ T uT = 1.7(0.6 ~ 0.7) uT
uT:结构顶点假想位移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7.6 确定地震参数 (P40)
(1)确定特征周期Tg 根据建筑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查表3-2得特征周期Tg。
(2)取结构阻尼系数ζ=0.05
Ac
=
(1.2 ~ 1.4) N fc + 0.01 f y′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2)对于抗震结构,应验算柱轴压比是否满足下表的要求:
n = N ≤ [n] f c Ac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及筒体
部分框支抗震墙 异形柱
一级 0.7 0.75 0.6 0.6
抗震等级 二级 0.8 0.85 0.7 0.7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ΔFn为: ΔFn = δ n FEk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7.9 计算各层质点上的水平地震作用
Fi =
H iGi
n
FEk (1 - δ n )
∑ H jG j
j =1
( i = 1, 2, L , n )
7.10 层间地震剪力
n
∑ Vi = Fk k =i
( i = 1, 2,L , n )
+ 1.25 f yv
Asv s
h0 )
Vb
≤
1
γ RE
( 1.05
λ +1
ftbh0
+
f yv
Asv s
h0 )
抗震构造措施
(4)梁截面还应考虑抗震构造要求(二级框架梁为例)
Min[hb/4,8d,100mm]
hb
d>≥108mmm m
x
加密区 bc
max{1.5hb ,500}
ξ = x / h0 ≤ 0.35
• 梁两侧对应的纵向构造钢筋之间须设拉筋,当梁宽小于等于 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大于350mm时,拉筋直径为 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 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7.11 计算梁、柱内力
(1)按柱子刚度Dij分配得到各根柱的地震剪力。
(2)计算柱端弯矩。
yh = ( y0 + y1 + y2 + y3)h
上端弯矩:
M
t c
= V jk (1−
y)h
V jk =
D jk
m
Vj
∑ D jr
r =1
下端弯矩:
M
b c
= V jk
yh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5.3 框架柱的侧移刚度 Dij (混P177)
第i层第 j根柱子的刚度:
Di j
=
α
⋅
12 h2
ic
m
∑ 框架第 i层层间侧移刚度: Di = Di j
j =1
6.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
6.1 计算简图
计算竖向荷载,并标注在计算简图上;
活荷载满布,梁跨中弯矩扩大1.1-1.2倍;
活荷载、恒载分开计算,只计算标准值。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7.4 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Geq
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n
G = ∑ Gi i =1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n
∑ Geq = 0.85G = 0.85 Gi i =1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7.5 计算结构自振周期(基本周期)
结构的基本周期可采用能量法或顶点位移法计算。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5.梁柱刚度及计算简图
5.1 框架梁的抗弯刚度EIb及线刚度ib
I0为主梁矩形截面的惯性矩
中框架梁:Ib=2I0 边框架梁:Ib=1.5I0
ib
=
Eb Ib l
5.2 框架柱的抗弯刚度EIc及线刚度ic
柱截面的惯性矩为:Ic
ic
=
Ec Ic h
选取一榀代表框架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3)计算梁端弯矩、剪力。
例题
(4)计算柱子轴力。
左梁端弯矩:
∑ M
l b
=
ibl
ibl + ibr
Mb
=
ibl
ibl + ibr
(
M
t c
+
M
u c
)
右梁端弯矩:
∑ M
r b
=
ibr ibl + ibr
Mb
=
ibl
ibr + ibr
(M
t c
+
M
u c
)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弹性侧移验算)
8.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位移验算
6 ≤ 30 >30 四三
三 ≤ 60 >60 四三
三
烈
7 ≤ 30 >30
三
二
二 ≤ 60 >60
三二
二
度
8 ≤ 30 >30 二一
一 ≤ 60 >60 二一 一一
9
≤ 25
一 一
≤ 50
一 一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2.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1)结构竖向承重体系
纵向框架承重、横向框架承重、 纵横双向框架承重
(1)框架柱截面可按轴心受压估算。
①近似地取静荷载(10-15)kN/m2,填充墙较少时取小值。
②轴力N =负荷面积×层数×单位面积上的荷载。 即: N = 1.2恒+1.4活
③柱子的截面Ac由下式计算(Ac=b×h ):
(1.2 ~ 1.4) N = ϕ ( fc Ac + f y′As′ ) = 1.0( fc Ac + 0.01 f y′Ac )
板厚 60-80mm 80-100mm 120-180mm 根部120-200mm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3)按变形条件选择
类别 单向板 双向板
简支板h/l
1/35 1/45
连续板h/l
1/40 1/50
悬臂板h/l
根部1/12
(4)注意所选择的板厚,不得小于按施工要求及按变形控制的板厚。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彭亚萍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目标
• 三水准设防目标
具有 • 足够的强度 • 足够的刚度 • 足够的延性(耗能能力)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内容
• 概念设计 • 抗震计算 • 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方案设计)
• 体型简单、对称、规则
δ2 + δ1 2
δ1
δ2
> 1.2×
δ2
+ δ1 2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6.2 按分层法或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内力 活荷载、恒载分别计算
6.3 叠合成整体框架弯矩图,不平衡弯矩再 分配一次
6.4 计算梁端剪力,及剪力图 6.5 柱子轴力,及轴力图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
调幅系数:0.8-0.85
M0:按简支梁 计算的跨中
弯矩
M = 0.85M e
M
= 1.02M 0
−
1(M l 2
+Mr)
且不小于0.5M 0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7.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7.1 计算单元(纵向、横向) 每个抗震缝区段取为一个结构计算单元。
7.2 选择计算方法 一般规则的多层框架结构采用底部剪力法。 以下按底部剪力法说明计算步骤。
?
As
弦长
As, <2.5%
连
续
筋
不
少x As
于
2
14,且 >AS/4
h0
AAss'' >≥00..53AAss 连续筋不少于2 14,且>AS'/4
纵筋直径<bc/20(矩形截面) <弦长/20(圆形截面)
抗震构造措施
腰筋与拉筋
• 当梁的腹板高度大于等于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 配置纵向构造钢筋(俗称腰筋),其间距应小于等于200mm。
① |M|max及相应的N,V ② Nmax及相应的M,V ③ Nmin 及相应的M,V
例题
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
10. 构件截面设计
10.1 框架梁截面(受弯、受剪配筋)
(1)设计梁截面时,应取柱边缘处的内力值。
(2)受弯:负弯矩按矩形截面;正弯矩按T形截面计算配筋。
非抗震设计 S ≤ R
M
≤ α1
3.2 梁的截面尺寸
(1)考虑施工条件 ① 次梁高度至少应比主梁高度小50mm。 ② 框架纵向梁高度应比横梁高度小50mm。 ③ 梁载面尺寸一般以50mm为模数,当大于800mm时以100mm为模数。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2)截面尺寸选择
类型
整体现浇T形梁 (楼盖、屋盖)
矩形截面独立梁 框架梁
9.1 内力组合方式
无地震作用组合:(1) 1.2恒+1.4活
(2) 1.2恒+0.9×1.4(活+风)
(3) 1.35恒+0.7×1.4活
地震作用组合: (4) 1.2(恒+0.5活)+1.3震
永久荷 载控制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组合)
9.2 框架梁截面内力组合
(1) 控制截面 每跨梁的两端及跨中三个截面。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7.3 计算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
Gi =自重的标准值+活荷载的组合值
Gi
(1)每层划分:上、下层各一半;
(2)外墙重:墙、窗分别考虑;
(3)内墙重:不考虑扣除门洞;
(4)楼梯间:近似按10kN/m2(包括恒+活);
(5) 活荷载组合值:屋面活荷不考虑;楼面取0.5活。
(2)组合目标
最大正弯距Mmax(支座、跨中) 最大负弯矩-M(支座、跨中也有可能) 最大剪力Vmax (支座)
注意:左风右风、左震右震参与组合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组合)
9.3 框架柱截面内力组合
(1) 控制截面 每层柱的上下端。
(2) 内力组合(基本同单厂柱) 框架柱通常对称配筋,取三种情况:
f c bx(h0
−
x) 2
抗震设计
S≤ R
γ RE
M
≤
1
γ RE
[α1
f c bx(h0
−
x )] 2
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
非抗震设计 S ≤ R
抗震设计
S≤ R
γ RE
M
≤ α1
f c bx(h0
−
x) 2
M
≤
1
γ RE
[α1
f c bx(h0
−
x )] 2
一级框架: 二、三级框架:
x ≤ 0.25h0
扭转不规则
δ2
Bmax
Bmax
B > 0.3Bmax
B > 0.3Bmax
B > 0.3Bmax
B > 0.3Bmax
凹凸角不规则
Bmax Bmax
概念设计(方案设计)
• 体型简单、对称、规则
b < 0.5B B
大开洞
错层
B
A0 > 0.3A
A = Bl
l
局部不连续
概念设计(方案设计)
• 体型简单、对称、规则 • 合理设置防震缝
施工方法 现浇 现浇 现浇 现浇
不埋线管 60mm 70 80 100
埋铁皮管 80mm 80 100 -
埋塑料管 90mm 100 120 -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2)按工程经验选择
类别 屋盖 楼盖 整块楼盖 阳台、雨篷
梁距 2.0m左右 2.0m左右 3.3-4.0m左右 悬桃1.2-2.0m左右
柱网布置要简单规整贯通
(2)结构水平承重体系(楼屋面结构布置)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肋梁楼盖 (单向板、双向板) 井式楼盖 (双向板)
梁板布置要传力明确、简洁,美观经济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3.构件截面尺寸估算(以肋梁楼盖为例)
3.1 板的厚度 (1)按施工条件控制的最小厚度
类别 屋盖 楼盖 民用建筑 工业建筑 阳台、雨篷的根部
x ≤ 0.35h0
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
(3)受剪:
1)考虑“强剪弱弯”进行内力调整(P138)
Vb
= ηvb
M
l b
+
λ
M
r b
ln
+ VGb
2)对跨高比大于2.5的梁,应满足:
V
≤
பைடு நூலகம்
1
γ RE
(0.20 fcbh0 )
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
(3)受剪: 3)承载力计算
Vb
≤
1
γ RE
(0.42
ftbh0
L1
L2 L1
L1 L2
L2 L1<4L2
概念设计(方案设计)
• 体型简单、对称、规则 • 合理设置防震缝
基础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1.工程概况或设计资料
抗震等级: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
结构类型
高度(m)
框架 结构
框架
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
框架 -抗 震墙 结构
高度(m) 框架 抗震墙
根据设防烈度,查表3-3得:αmax 按照反应谱确定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1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7.7 计算底部总剪力
FEk = α1 ⋅ Geq
7.8 是否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如果 T1 ≤ 1.4Tg ,则 δ n = 0 如果 T1 > 1.4Tg ,则 δ n查表 3 − 4。
三级 0.9 0.95 0.8
抗震计算设计(结构计算)
4. 现浇楼屋面结构设计(肋梁楼盖)
4.1 现浇楼面(屋面)板设计 一般楼面板可采用塑性计算方法。 屋面板采用弹性计算方法。
4.2 多跨连续次梁设计(毕业设计不要求) 楼面次梁可采用塑性计算方法。 屋面次梁采用弹性计算方法。
注意:主梁在分析框架内力时计算其内力。
类别 多跨连续主梁 多跨连续次梁
悬臂梁
整浇T形梁
高跨比h/l
1/8-1/14 1/12-1/18
1/6-1/8 1/12-1/15 1/8-1/12
高宽比h/b
2-3
(3)对于抗震结构,梁截面宽度不小于200mm,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高度之 比不宜小于4。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3.3 柱的截面尺寸
∑ (1)第i层层间地震剪力:
n
Vi = Fk
k =i
m
∑ (2)第i层层间刚度: Di = Di j j =1
(3)第i层层间弹性位移: Δue =
Vi
m
∑ Di j
j =1
[ ] (4)层间弹性位移验算: Δue ≤ θ e ⋅ h
例题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组合)
9.框架内力组合
可变荷载 控制
两种方法都要考虑填充墙的影响。
uT
顶点位移法:
Gi
T1 = 1.7ψ T uT = 1.7(0.6 ~ 0.7) uT
uT:结构顶点假想位移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7.6 确定地震参数 (P40)
(1)确定特征周期Tg 根据建筑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查表3-2得特征周期Tg。
(2)取结构阻尼系数ζ=0.05
Ac
=
(1.2 ~ 1.4) N fc + 0.01 f y′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2)对于抗震结构,应验算柱轴压比是否满足下表的要求:
n = N ≤ [n] f c Ac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及筒体
部分框支抗震墙 异形柱
一级 0.7 0.75 0.6 0.6
抗震等级 二级 0.8 0.85 0.7 0.7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ΔFn为: ΔFn = δ n FEk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7.9 计算各层质点上的水平地震作用
Fi =
H iGi
n
FEk (1 - δ n )
∑ H jG j
j =1
( i = 1, 2, L , n )
7.10 层间地震剪力
n
∑ Vi = Fk k =i
( i = 1, 2,L , n )
+ 1.25 f yv
Asv s
h0 )
Vb
≤
1
γ RE
( 1.05
λ +1
ftbh0
+
f yv
Asv s
h0 )
抗震构造措施
(4)梁截面还应考虑抗震构造要求(二级框架梁为例)
Min[hb/4,8d,100mm]
hb
d>≥108mmm m
x
加密区 bc
max{1.5hb ,500}
ξ = x / h0 ≤ 0.35
• 梁两侧对应的纵向构造钢筋之间须设拉筋,当梁宽小于等于 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大于350mm时,拉筋直径为 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 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7.11 计算梁、柱内力
(1)按柱子刚度Dij分配得到各根柱的地震剪力。
(2)计算柱端弯矩。
yh = ( y0 + y1 + y2 + y3)h
上端弯矩:
M
t c
= V jk (1−
y)h
V jk =
D jk
m
Vj
∑ D jr
r =1
下端弯矩:
M
b c
= V jk
yh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5.3 框架柱的侧移刚度 Dij (混P177)
第i层第 j根柱子的刚度:
Di j
=
α
⋅
12 h2
ic
m
∑ 框架第 i层层间侧移刚度: Di = Di j
j =1
6.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
6.1 计算简图
计算竖向荷载,并标注在计算简图上;
活荷载满布,梁跨中弯矩扩大1.1-1.2倍;
活荷载、恒载分开计算,只计算标准值。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7.4 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Geq
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n
G = ∑ Gi i =1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n
∑ Geq = 0.85G = 0.85 Gi i =1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7.5 计算结构自振周期(基本周期)
结构的基本周期可采用能量法或顶点位移法计算。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5.梁柱刚度及计算简图
5.1 框架梁的抗弯刚度EIb及线刚度ib
I0为主梁矩形截面的惯性矩
中框架梁:Ib=2I0 边框架梁:Ib=1.5I0
ib
=
Eb Ib l
5.2 框架柱的抗弯刚度EIc及线刚度ic
柱截面的惯性矩为:Ic
ic
=
Ec Ic h
选取一榀代表框架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3)计算梁端弯矩、剪力。
例题
(4)计算柱子轴力。
左梁端弯矩:
∑ M
l b
=
ibl
ibl + ibr
Mb
=
ibl
ibl + ibr
(
M
t c
+
M
u c
)
右梁端弯矩:
∑ M
r b
=
ibr ibl + ibr
Mb
=
ibl
ibr + ibr
(M
t c
+
M
u c
)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弹性侧移验算)
8.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位移验算
6 ≤ 30 >30 四三
三 ≤ 60 >60 四三
三
烈
7 ≤ 30 >30
三
二
二 ≤ 60 >60
三二
二
度
8 ≤ 30 >30 二一
一 ≤ 60 >60 二一 一一
9
≤ 25
一 一
≤ 50
一 一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2.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1)结构竖向承重体系
纵向框架承重、横向框架承重、 纵横双向框架承重
(1)框架柱截面可按轴心受压估算。
①近似地取静荷载(10-15)kN/m2,填充墙较少时取小值。
②轴力N =负荷面积×层数×单位面积上的荷载。 即: N = 1.2恒+1.4活
③柱子的截面Ac由下式计算(Ac=b×h ):
(1.2 ~ 1.4) N = ϕ ( fc Ac + f y′As′ ) = 1.0( fc Ac + 0.01 f y′Ac )
板厚 60-80mm 80-100mm 120-180mm 根部120-200mm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3)按变形条件选择
类别 单向板 双向板
简支板h/l
1/35 1/45
连续板h/l
1/40 1/50
悬臂板h/l
根部1/12
(4)注意所选择的板厚,不得小于按施工要求及按变形控制的板厚。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彭亚萍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目标
• 三水准设防目标
具有 • 足够的强度 • 足够的刚度 • 足够的延性(耗能能力)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内容
• 概念设计 • 抗震计算 • 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方案设计)
• 体型简单、对称、规则
δ2 + δ1 2
δ1
δ2
> 1.2×
δ2
+ δ1 2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6.2 按分层法或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内力 活荷载、恒载分别计算
6.3 叠合成整体框架弯矩图,不平衡弯矩再 分配一次
6.4 计算梁端剪力,及剪力图 6.5 柱子轴力,及轴力图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
调幅系数:0.8-0.85
M0:按简支梁 计算的跨中
弯矩
M = 0.85M e
M
= 1.02M 0
−
1(M l 2
+Mr)
且不小于0.5M 0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7.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7.1 计算单元(纵向、横向) 每个抗震缝区段取为一个结构计算单元。
7.2 选择计算方法 一般规则的多层框架结构采用底部剪力法。 以下按底部剪力法说明计算步骤。
?
As
弦长
As, <2.5%
连
续
筋
不
少x As
于
2
14,且 >AS/4
h0
AAss'' >≥00..53AAss 连续筋不少于2 14,且>AS'/4
纵筋直径<bc/20(矩形截面) <弦长/20(圆形截面)
抗震构造措施
腰筋与拉筋
• 当梁的腹板高度大于等于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 配置纵向构造钢筋(俗称腰筋),其间距应小于等于200mm。
① |M|max及相应的N,V ② Nmax及相应的M,V ③ Nmin 及相应的M,V
例题
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
10. 构件截面设计
10.1 框架梁截面(受弯、受剪配筋)
(1)设计梁截面时,应取柱边缘处的内力值。
(2)受弯:负弯矩按矩形截面;正弯矩按T形截面计算配筋。
非抗震设计 S ≤ R
M
≤ α1
3.2 梁的截面尺寸
(1)考虑施工条件 ① 次梁高度至少应比主梁高度小50mm。 ② 框架纵向梁高度应比横梁高度小50mm。 ③ 梁载面尺寸一般以50mm为模数,当大于800mm时以100mm为模数。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2)截面尺寸选择
类型
整体现浇T形梁 (楼盖、屋盖)
矩形截面独立梁 框架梁
9.1 内力组合方式
无地震作用组合:(1) 1.2恒+1.4活
(2) 1.2恒+0.9×1.4(活+风)
(3) 1.35恒+0.7×1.4活
地震作用组合: (4) 1.2(恒+0.5活)+1.3震
永久荷 载控制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组合)
9.2 框架梁截面内力组合
(1) 控制截面 每跨梁的两端及跨中三个截面。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计算)
7.3 计算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
Gi =自重的标准值+活荷载的组合值
Gi
(1)每层划分:上、下层各一半;
(2)外墙重:墙、窗分别考虑;
(3)内墙重:不考虑扣除门洞;
(4)楼梯间:近似按10kN/m2(包括恒+活);
(5) 活荷载组合值:屋面活荷不考虑;楼面取0.5活。
(2)组合目标
最大正弯距Mmax(支座、跨中) 最大负弯矩-M(支座、跨中也有可能) 最大剪力Vmax (支座)
注意:左风右风、左震右震参与组合
抗震计算设计(框架内力组合)
9.3 框架柱截面内力组合
(1) 控制截面 每层柱的上下端。
(2) 内力组合(基本同单厂柱) 框架柱通常对称配筋,取三种情况:
f c bx(h0
−
x) 2
抗震设计
S≤ R
γ RE
M
≤
1
γ RE
[α1
f c bx(h0
−
x )] 2
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
非抗震设计 S ≤ R
抗震设计
S≤ R
γ RE
M
≤ α1
f c bx(h0
−
x) 2
M
≤
1
γ RE
[α1
f c bx(h0
−
x )] 2
一级框架: 二、三级框架:
x ≤ 0.25h0
扭转不规则
δ2
Bmax
Bmax
B > 0.3Bmax
B > 0.3Bmax
B > 0.3Bmax
B > 0.3Bmax
凹凸角不规则
Bmax Bmax
概念设计(方案设计)
• 体型简单、对称、规则
b < 0.5B B
大开洞
错层
B
A0 > 0.3A
A = Bl
l
局部不连续
概念设计(方案设计)
• 体型简单、对称、规则 • 合理设置防震缝
施工方法 现浇 现浇 现浇 现浇
不埋线管 60mm 70 80 100
埋铁皮管 80mm 80 100 -
埋塑料管 90mm 100 120 -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2)按工程经验选择
类别 屋盖 楼盖 整块楼盖 阳台、雨篷
梁距 2.0m左右 2.0m左右 3.3-4.0m左右 悬桃1.2-2.0m左右
柱网布置要简单规整贯通
(2)结构水平承重体系(楼屋面结构布置)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肋梁楼盖 (单向板、双向板) 井式楼盖 (双向板)
梁板布置要传力明确、简洁,美观经济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3.构件截面尺寸估算(以肋梁楼盖为例)
3.1 板的厚度 (1)按施工条件控制的最小厚度
类别 屋盖 楼盖 民用建筑 工业建筑 阳台、雨篷的根部
x ≤ 0.35h0
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
(3)受剪:
1)考虑“强剪弱弯”进行内力调整(P138)
Vb
= ηvb
M
l b
+
λ
M
r b
ln
+ VGb
2)对跨高比大于2.5的梁,应满足:
V
≤
பைடு நூலகம்
1
γ RE
(0.20 fcbh0 )
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
(3)受剪: 3)承载力计算
Vb
≤
1
γ RE
(0.42
ftbh0
L1
L2 L1
L1 L2
L2 L1<4L2
概念设计(方案设计)
• 体型简单、对称、规则 • 合理设置防震缝
基础
概念设计(结构布置方案)
1.工程概况或设计资料
抗震等级: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
结构类型
高度(m)
框架 结构
框架
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
框架 -抗 震墙 结构
高度(m) 框架 抗震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