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保护政策回顾

合集下载

我国耕地保护基本政策

我国耕地保护基本政策

我国耕地保护基本政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耕地资源,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耕地保护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保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1. 耕地保护红线制度我国实行了耕地保护红线制度,将国家确定的耕地保护红线划分为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用地。

基本农田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不得用于建设或者转为非农业用地。

一般农用地可以适度开发利用,但需严格控制规模,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2. 耕地违法用地查处制度针对耕地被非法占用或违法使用的情况,我国实行耕地违法用地查处制度。

对于未经批准的耕地占用,将依法予以处罚,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同时恢复原耕地功能,保障耕地资源的完整性。

3. 土地流转政策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我国出台了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民将分散的小块耕地流转给专业的农业经营主体。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资源整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减少耕地碎片化现象。

4. 耕地质量监测制度我国建立了耕地质量监测制度,定期对全国耕地进行监测评估,及时掌握耕地的质量状况。

通过监测结果,可以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轮作,提高耕地的肥力和产量,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5. 耕地保护奖励政策为了激励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耕地保护工作,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耕地保护奖励政策。

对于严格保护耕地、积极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鼓励他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耕地资源。

结语我国的耕地保护基本政策是保障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要共同努力,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好我国的耕地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沿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沿革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6月/26日/第007版大课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沿革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刘新卫第一节1978~1985年耕地保护意识觉醒期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序幕的掀起,我国经济增长驶入快车道。

由于经济发展形势好转和粮食安全压力减小,各项建设开始有计划展开,一批大中型工程项目陆续建成或开工,收入提高后的农民开始建房,乡镇企业也逐步兴起。

所有这些不可避免地产生耕地占用问题,导致耕地数量较快减少。

根据统计数据,1978~1985年间全国耕地净减少330万公顷,年均净减少47.14万公顷。

政策发展脉络由于粮食安全压力尚未消除,中央政府察觉到耕地减少的苗头及其渐显的不利影响。

为确保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这个阶段中央政府多次强调保护耕地。

197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通过开垦荒地,促使耕地面积逐年增加。

1981年《政府工作报告》认为,“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应该是我们的国策,并且要求基本建设和农村建房不能乱占滥用耕地。

1982年中央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将保护耕地视为与控制人口一样重要的国策,并且要求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城市附近的菜地。

该年《政府工作报告》还将滥占耕地建房看作当时农村中必须刹住的两股歪风之一。

1983年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在将“耕地减少”列为当时农村三大隐患之一的同时,更是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建房”和“爱惜每一寸耕地”。

1978~1985年间,为了落实中央政府要求,相关部门陆续通过或颁布了一些有助于耕地保护的法规或规章等,但数量并不多,如1982年5月颁布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就在一定程度上涵括了保护耕地的内容。

政策主要特点由于1978~1985年间恰值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色彩仍较浓,加之粮食生产形势总体看好和发展经济愿望强烈,这一时期耕地保护政策呈现如下特点:粮食安全与结构调整协调困难。

2024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总结

2024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总结

2024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总结一、引言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耕地地力的保护和提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旨在引导农民科学耕种,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和提升耕地地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本文将对____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进行总结分析,以评估政策的效果和问题。

二、政策概述____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主要包括耕地保护补贴标准、申领程序、资金来源和使用等方面。

1. 耕地保护补贴标准____年耕地保护补贴标准按照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对不同等级的耕地给予不同的保护补贴。

高等级的耕地将给予更高的补贴标准,以鼓励农民保护和优化高质量耕地。

2. 申领程序农民可以通过农业部门或相关农业协会进行耕地保护补贴的申领。

申领程序相对简化,提高了农民的申领效率。

3. 资金来源和使用耕地保护补贴资金主要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

资金使用主要用于耕地保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的更新和购置、农业科技研发等方面。

三、政策效果评估____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耕地保护意识提升通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保护意识得到了提升。

农民开始注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耕地过度开垦的现象,有效避免了土地的质量下降。

2. 耕地质量改善通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推动,农民开始采用科学耕作技术,注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合理施用农业肥料,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使得部分耕地的质量得到了改善。

农田的产能有所提高,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3. 农业生产效益提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得部分农民的生产效益得到了提升。

通过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和科学耕作技术,农民的农田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改善,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农民的经济收益提高。

四、政策问题与展望尽管____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 补贴标准差异过大现行的耕地保护补贴标准根据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导致了农民之间的补贴差异较大。

耕地政策沿革及现状发展

耕地政策沿革及现状发展

第一篇制度沿革一耕地无概念阶段1、原始社会——氏族共享2、奴隶社会——井田制“国王所有制”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西汉以来都有屯田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春秋时期“一部分奴隶和平民以及没落贵族自己垦种的这部分土地,使他们成为小块土地所有者,成为一家一户的自耕农.”二耕地潜意识时期1、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发展迅速、没有明确提出土地革命路线2、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方针——1928年12月,颁布井冈山土地法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1929年4月,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提出“抽多补少”的分田原则——1930年,毛泽东在赣南吉安县陂头村召开联席会议,规定“抽多补少”之外加上“抽肥补瘦”原则——1931年2月,毛泽东致信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明确宣布:土地由农民私有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洛川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用纲领的形式正式确立“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为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土地政策4、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并在具体的土地改革中,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总路线5、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时期——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三耕地保护思想显现第一阶段1978~1985年耕地保护意识觉醒期——耕地快速减少特点:粮食安全与结构调整协调困难,总体上服从于保证建设需要,政策散见于相关文件和报告,有提及但不具体.第二阶段 1986~1997年耕地保护政策制定起步期——耕地流失速度减缓特点:耕地保护政策受到比较利益的极大冲击,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过度倚重行政手段,耕地保护政策虽陆续制定但系统性不强,耕地保护政策与其他政策存在协调难度.第三阶段 1998~2003年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初建期——快速反弹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得到了初步构建,耕地保护政策服从于国家重大战略,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手段日趋多样化,耕地保护政策被地方政府严重曲解.第四阶段 2004年以来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完善期——稳步减缓特点:耕地保护政策被赋予了参与调控使命,耕地保护政策与相关政策的互动加强,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手段在不断完善.第二篇现状政策(一)现阶段耕地政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该条第二款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不减少;耕地总量减少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并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建设用地后,新开垦耕地数量不足以补偿所占用耕地的数量的,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减免本行政区域内开垦耕地的数量,进行易地开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并由上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的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以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每年进行考核.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包括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等.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开发未利用的土地;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应当优先开发成农用地.”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第四十二条规定:“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的土地,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土地税费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建设占用耕地,如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应缴纳耕地开垦费,用于开垦新耕地;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闲置、荒芜耕地要缴纳闲置费;第四十七条规定,征用城市郊区菜地,要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第五十五条规定,对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要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规定,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要缴纳耕地占用税.法律规定的税费制度,是以经济手段保护耕地的重要措施.耕地保护法律责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四百一十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法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或者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对耕地保护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二因素分析1、历史遗留问题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集体土地产权界定不明晰产权不明晰,其持有者对其可能产生的收益没有稳定的预期, 使其具有公共品的性质先富带动后富政策,城乡差距大土地长期承包会使土地的使用权不平等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一项伟大创举,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使得农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地超小型、高度分散的经营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过小的土地经营规模浪费了土地自然资源,土地报酬递减要求农地规模化经营,工业化的发展为规模经营创造了现实的可能性,国家、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为规模经营创造了政策的支撑.制约因素:农民进城意愿不足,投资农业积极性不高,资金投入有限2、政策本身缺陷“公共利益”的范围过宽,可参照国土资源部划拨用地目录来确定公共事业用地范围,从而限制那些美其名曰为了“公益利益”而用得过滥的“征地权”.征地制度不健全,补偿标准低和征地权滥用导致大量耕地被征占缺乏准确评估占补平衡标准机制相关法律的权威性被弱化,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习惯修补式惯性思路的束缚3、管理执行层面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土地利用目标不一致,中央更多的是考虑耕地保护和农民问题,地方政府则主要考虑本地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这两者都与土地开发利用有关.中央政府关注耕地保护,以保障粮食安全,并保护农民的利益,以维护社会稳定;地方政府更为关心的是如何利用手中的土地权力发展本地经济,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包括土地收入地方政府容忍违规占用耕地,进行建设的行为屡禁不止执法监察工作有时受地方政府左右,土地执法人力资源吃紧4、社会因素经济:土地管理部门在严格执法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关系上很难找到结合点社会:城市化进程进入峰期,对耕地需求更大毗邻效应,征地难度大的根源在于土地的位置是不可切割的,也就说,某一块土地的位置是和与此相邻的土地所共享的,是属于共处在一个位置上的农民的“公共财产”,单独售出或购买其中的某一块土地是没有什么价值的.重数量保护,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保护因社会发展所限制。

耕地保护工作总结范文9篇

耕地保护工作总结范文9篇

耕地保护工作总结范文9篇第1篇示例:耕地保护工作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我国在耕地保护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面就我国耕地保护工作进行总结和展望。

一、成绩回顾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2. 耕地保护政策不断完善。

政府积极出台各项政策,如建立农田水利基金、推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管理办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3. 推进农业现代化。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4. 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取得成效。

加强对耕地质量监测和管理,减少了耕地的污染和土地退化,确保了耕地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二、存在的问题1. 耕地面积减少。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耕地被征用建设城市和工业用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2. 地力下降。

土地退化、盐碱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下降。

3. 农业面临用地、用水等资源约束。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农业生产面临土地、水资源等方面的约束,生产成本上升。

4. 耕地污染严重。

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工业废物排放等导致耕地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和农民健康。

三、未来展望1. 加强土地管理。

严格管理用地行为,推进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

2.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

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 推动农业现代化。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4. 加强耕地质量保护。

积极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和评估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减少土地退化和污染。

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好我们的耕地资源,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建国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演变

建国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演变
建国以来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演变过程
目录
我国目前的耕地形势
建国以来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演变
制定耕地保护政策的意义
我国目前的耕地形势
耕地面积排世界第4,人均耕地 面积排在126位以后
数 字 出 形 势
我国已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 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 0.8亩的警戒线以下
数 字 出 形 势
人均土地面积在世界上排110位 以后,草地面积排在76位以后,
1955 年开始的农 业合作化运动使 耕地产权由农户 私有转为集体公 有。受“以粮为 纲”战略影响, 垦荒运动在全国 范围内展开,耕 地数量得以增加。
二、 1978—1985 年耕地保护 行政政策约束为主阶段
1978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开垦荒地,促 使耕地面积逐年增加
1981年《政府工 作报告》提出 “十分珍惜每寸 土地,合理利用 每寸土地”应该 是我们的国策, 要求基本建设和 农村建房不能乱 占滥用耕地
2005的 《政府工作 报告》要求 严格保护耕 地特别是基 本农田
2008年10 月中 央《关于推进 农村改革发展 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提出 “坚持最严格 的耕地保护政 策,层层落实 责任,坚决守 住18亿亩耕地 红线”
• 加强耕地保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内在要求 • 加强耕地保护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 加强耕地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维护 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证
1982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滥占耕地建 房看作当时农村中必须刹住的两股歪风 之一
1983 年《当前 农村政策的若干 问题》认为耕地 减少、森林砍伐 和人口膨胀是农 村的三大隐患, 明确提出“爱惜 每一寸耕地”、 “严格控制占用 耕地建房
三、1986—1997 年耕地保护正式政 策初步形成阶段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

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前后的利弊比较
1、第一次土地管理体制
• 解决问题: 解决了一个行政区内的土地由多头管理转向统一管理的问题, 使我国的土地管理事业大大向前迈进一大步。 • 还存在的问题: 确立的五级政府管理土地的模式,把土地管理的主要权利交 给市、县政府。市、县政府享有土地的收益权和处置权,而国家 和省级人民政府的权利受到严重削弱。 • 产生的结果: 1)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 2)土地用途难以得到有效的管制,耕地实际上得不到保护。 1986-1998年,全国耕地净减数达到7000多万亩。
• 还存在的问题多万土地违法案件看,导致乱占耕地问题严重的 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缺位,其中,大部分违法主体为地方政府,不仅 危害大,影响坏,而且处理也难。一些地方政府有法不依,违法批地 用地和大面积征占土地,造成大量土地闲置浪费,是耕地减少的一 个重要原因。而土地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对本级政府违 法问题缺乏制约机制。 与此相关,地方土地管理部门隶属于地方政府,这种管理体制, 终究难以保证土地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 产生的结果: 1996年我国耕地19.5万亿亩,到2002年底减少到18.89亿亩,平 均每年减少1000余万亩。
背景资料五: “五不准”,即,一不准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外 的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二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将平原(平 坝)地区耕作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违反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随意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三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 造林,发展林果业;四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 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 活动;五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
中央7号文件和中央11号文件的印发,分别引出《土地管理法》 的制定和修改。 这两份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问题 的最重要文件,在中国土地管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7号文件第一次正式提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11号文件明确指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是事关全国大局 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大问题,必须采取严格措施,认真贯彻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扭转在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

2024年耕地保护工作总结(2篇)

2024年耕地保护工作总结(2篇)

2024年耕地保护工作总结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2024年,我国在耕地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

以下是对2024年耕地保护工作的总结,包括政策措施、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政策措施2024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耕地保护政策。

首先,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推行“青天白日一连岳”耕地保护行动计划。

该计划着重保护耕地的质量,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农民的粮食安全。

其次,制定了耕地流转制度,促进农地集约化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农地的集中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实施效果2024年,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首先,耕地的利用率有所提高。

通过强化土地管理和改良农业生产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其次,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得到了增强。

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土地资源,保证了农业的稳定发展。

此外,通过耕地流转制度的实施,农地的集中规模化经营有所增加,农业经营主体的效益逐渐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然而,2024年的耕地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地退耕回撤仍然存在。

虽然耕地总量得到了保护,但是一些农地由于自然灾害、土地污染等原因,仍然无法正常耕种,导致耕地的净减少。

其次,耕地流转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一些地方的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效益降低。

四、建议为了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率。

加大土地管理力度,推广科学种田技术,确保耕地的高效利用。

其次,加强耕地监测与评估工作,完善耕地流转制度。

加强对农地利用状况的监测与评估,保证农地集中规模化经营的有效实施。

此外,完善农民的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农地流转合同的管理与监督。

综上所述,2024年我国在耕地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管理监督、完善评估体系,并加强农民的权益保护。

耕地保护政策

耕地保护政策
19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等偏下水平提高耕地质量提高耕地质量v严禁工业废弃物向农田排放严禁工业废弃物向农田排放v发展保护性耕作发展保护性耕作v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v其技术实质是通过残茬覆盖地表和简化耕作减少其技术实质是通过残茬覆盖地表和简化耕作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地力保护环境和资源
(二)1986~1997年 1986~1997年 保护政策制定起步期
1986年,中发7号文件《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 年 中发 号文件 关于加强土地管理、 号文件《 乱占耕地的通知》第一次提出“ 乱占耕地的通知》第一次提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 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 的一项基本国策”。 1986年6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 年 月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0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严格执行建设用地 年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严格执行建设用地 计划和建设用地审批, 计划和建设用地审批,提出建设占用耕地的要承担 开发土地的义务。 开发土地的义务。 1994年8月,国务院发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年 月 国务院发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哪些耕地纳入基本农田
(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和地方人民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和地方人民 政府批准确定的粮、 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耕地; 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 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 水利 设施的耕地 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蔬菜生产基地 基地; (三)蔬菜生产基地; 农业科研 教学实验田。 科研、 (四)农业科研、教学实验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 条例》 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制定的有关规章对基本农田保 护制度作了规定。 护制度作了规定。

中国耕地保护政策回顾

中国耕地保护政策回顾
200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在继续要求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的同时对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使用等做出有利于耕地保护的规定为更好落实28号文2005年国土资源部先后颁布了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等重要文件国务院还于10月18日颁布了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耕地占用税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征缴和使用方面做出有利于耕地保护的规定并且继续要求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推进生态建设

– – –
13.97% 中国农业总产值从1397.00亿元增长到3619.49亿元 粮食总产量从30477万吨增长到37911万吨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668.72亿元增加到了2543.20 亿元 7年间耕地合计净减少330万公顷,也即年均净减少 47.14万公顷

1.2 耕地保护政策演变脉络
– 1987 《关于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的联合通知》 、《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 1988年 《土地复垦规定》、《严格限制毁田烧砖积 极推进墙体材料改革的意见》 – 1990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强调“严格执行国家下 达的建设用地计划,严格审批建设用地”同时,明 确要求“各地方凡因建设占用农用土地的,原则上 应承担土地开发的义务”。
– 1991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 1992年11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严格制止乱占、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
3
加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
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确保补充耕地质量。
4
退化耕地治理
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
5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
耕地保护任务
当前,全国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15.46亿亩。这些任务已分解下达至各省(区、市)。
二、耕地保护措施
措施编号
保护措施
具体内容
1
健全保护制度体系
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2
改革占补平衡制度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行为,持续整治“大棚房”等问题。
6
分类整改复耕
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
7
推进撂荒地利用
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
8
考核经济奖惩机制
建立与耕地保护任务直接挂钩的考核经济奖惩机制,推动南方省份有序恢复
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通过建设用地总量管控、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0
鼓励公众参与
鼓励公民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对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一、我国耕地现状
项目
描述
耕地总量
2024年我国耕地总量达到19.14亿亩,仅占世界总量的9%,且质量总体不高。

我国对耕地的保护措施

我国对耕地的保护措施

我国对耕地的保护措施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耕地的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

以下是些主要的保护措施:
1. “红线”保护:国家对耕地实行划定“红线”,禁止将耕地用于非农业建设,严禁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

2. 耕地质量监测: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对耕地进行质量评估、监测和分类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耕地质量问题。

3. 耕地保护补偿:对因公共建设等原因占用耕地的,要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补偿,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4. 耕地整治和提质增效:通过耕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农田灌溉设施水平,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

5. 种植结构调整:通过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耕作方式,减少农业对土壤资源的压力,提高土地的持续利用能力。

6. 禁止放任耕地闲置:对闲置耕地要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禁止放任和荒芜耕地。

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意见政策解读

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意见政策解读

• 补充耕地数量与质 量相当的耕地
• 农民自发 • 耕地保护专项规划、
新一轮全国耕地后 备资源调查:应符 合第三次全国土壤 普查土壤农业适宜 性评价。
改革内容
二、严格补充耕地质量管理。
1、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出台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办法。 农业生产符合性评价、耕地质量等级评价
2、坚持以恢复优质耕地为主、新开垦为辅,确保补充耕地不造成生 态破坏,质量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实现可长期稳定利用。 3、严格按照标准验收审查垦造和恢复的耕地,质量不达标的不得用 于占用耕地的补充。 4、完善补充耕地后续管护、再评价机制,落实补充耕地主体培肥管 护责任。
• 2024年9月《自然 资源部办公厅关于 开展2024年度全国 国土变更调查工作 的通知》(自然资 办发〔2024〕44 号)
省级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平台
✓ 下列新增耕地,应现场询问当地群众实际耕种情况或耕种计划,如实填写相应的种植属性 (不得填写“休耕”或“未耕种”),并在“备注”字段标注“2024未种植”。部将对此 类新增耕地进行持续跟踪监测,直至遥感影像显示或地方自主提供已种植符合耕地认定标 准农作物的证明信息或变更为其他地类为止,再去除“2024未种植”备注字段信息。
• 年度耕保督查 • 审计
(2)对耕地保护任务缺口省份收取经济补偿,对多承担耕地保护目标任
务的省份给予经济奖励。
2、各省结合实际分类分主体制定耕地开垦费等费用标准并及时调整,统筹安
排资金用于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将后续培肥管护资金纳入占用耕地成本。
依法占用永农的按照当地耕开费两倍执行。
3、强化“长牙齿”的硬措施,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省级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平台
4、新增“间作套种”耕地种植属性。对于在第二轮退耕还林 还草落地上图成果范围外的耕地图斑,全面核实梳理,实地确 为间种和套种果树、林木但尚未达到林地园地认定标准的,耕 地种植属性统一标注为“间作套种”。 5、耕地种植属性为“未耕种”或“休耕”的变化情况持续跟 踪监测工作(直至遥感影像显示或地方自主举证“已耕种”或 变为其他地类为止)。

2023年耕地保护工作报告

2023年耕地保护工作报告

2023年耕地保护工作报告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2023年的耕地保护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团队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果。

以下是我们的工作总结和展望。

一、背景引言耕地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质量也面临着严重威胁。

因此,保护耕地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工作成果回顾2023年,我们在耕地保护方面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1.加强耕地监测和评估:建立了全国耕地监测网络,实现了耕地质量全覆盖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对土壤质量、水质和生态环境等指标的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耕地保护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持。

2.推进耕地保护政策:制定了一系列耕地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了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同时,加大了对非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了非法占地行为的蔓延。

3.加强耕地保护技术研发:投入大量资源开展了耕地保护技术研发工作,包括耕地水土保持技术、耕地保肥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耕地的产出能力,也保护了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推动农业生态化发展: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模式,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不仅符合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也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三、工作展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实现以下目标:1.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大家对耕地保护的重视。

2.加强耕地保护监管: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耕地占用行为的监测和惩处力度,确保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推进耕地质量改善工作:加大对耕地水土保持、有机肥料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耕地的质量和产出能力。

4.加强农业生态化建设: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结语:2023年耕地保护工作将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份。

中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中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 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附加值,减少对 耕地的依赖;同时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与农业相关的二三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 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对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地方政府和农民进行补偿, 提高其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同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脆弱地区进行生态补偿,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土地 资源,控制非农业用地扩张,确保耕地数量 和质量。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基本农田进行特殊 保护和管理,限制非农用地占用基本农田, 确保粮食生产的基本生产能力。
土地整理和复垦工作,增加有效耕地面 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满 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加强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鼓励社会监督 和参与耕地保护工作。
严格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01
作为土地管理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土地的权属、利用、管理、
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为耕地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02
规范了农村土地的承包、流转、承包地使用、承包合同等方面
城市化进程中耕地流失的问题
城市扩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不断向外扩 张,大量的耕地被占用,导致耕地流失严 重。
VS
缺乏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
由于缺乏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一些不法 分子利用管理漏洞违规占用耕地,导致耕 地面积减少。
农业结构调整与耕地保护的关系
农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适应市场需求,农 业结构调整成为必然趋势,但在此过程中也 面临着占用耕地的压力。

耕地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耕地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2.2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
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能,缓解以扩大面积 来保证粮食安全的压力。
高质量的耕地,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既高产稳产, 又有很强的保蓄水分养分的能力,抵御养分流失,防止水 的富营养化。
坡耕地修建成梯田,可防止水土流失,也间接防止了 养分随径流水的流失而导致的河湖水的富营养化。
1949年前很少使用,1949为1.3万吨;50年代末大规模建小化肥厂,1963年才大规模使 用; 2015年全国化肥用量达到6023万吨,66年内增长了上千倍。1998年以来,增施化 肥的增产效果已经不明显。
• 中国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极为广泛、严重
• 据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2015)》, 2015年对115个湖泊进 行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表明,处于中营养状态的湖泊有25个,占评 价湖泊总数的21.7%;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有90个,占评价湖 泊总数的78.3%。
将耕地等级提升作为目标。
3.3 城市规划将耕地纳入绿色空间。发挥耕地在气体 调节、养分循环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将永久基本 农田保护区作为城市增长边界。
– 国是世界上蓝藻水华最严重、水华蓝藻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泛的国家之一
– 蓝藻水华发生率: 面积>50km2的湖泊 70%以上 面积<50km2的湖泊 90%以上。
富营养 27%
贫营养 4%
富营养
中营养 69%
61%
贫营养 4%
中营养 富营养 贫营养
35%
0%
85%
中营养 15%
1970年代
1980年代后期
耕村的调研结果是:退耕仅使全国粮食总产减少750万t(王志宝,《环境经济》 )
3.1 数量保护依然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发展历程

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发展历程

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发展历程
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可以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始说起。

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政策使得农民对土地有了相对稳定的使用权,但也引发了农地的过度开发和荒漠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耕地保护政策,其中包括了对耕地的严格保护和补偿制度的建立。

其次,我们可以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

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首次对耕地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强调了对耕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随后,2002年颁布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更加具体地规定了耕地保护的内容和补偿标准,为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此外,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来看,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耕地保护和补偿的文件和政策,包括《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意见》等,这些政策文件为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

最后,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实施耕地保
护补偿制度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使得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经历了政策导向、法律规范、政府政策和实践探索等多个阶段,不断为保护耕地资源和农民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耕地保护工作总结:解析政策效果,探索新发展路径

2023年耕地保护工作总结:解析政策效果,探索新发展路径

2023年耕地保护工作总结:解析政策效果,探索新发展路径探索新发展路径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对耕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过度开发耕地和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资源严重减少,严重威胁到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耕地保护政策,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以保护耕地资源并推动农业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2023年的耕地保护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政策效果,并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一、政策效果解析:2023年,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耕地保护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1.加强耕地保护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通过修订和完善耕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耕地的保护对象和责任,增加对违法开垦耕地的处罚力度,有效提高了耕地保护的法律效力和可操作性。

2.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对耕地的依赖性。

3.加强土地整治和农村土地管理。

政府加大对农村土地整治的力度,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手段,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改善农民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集体经营,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

4.完善生态抵偿机制。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生态抵偿政策,通过对农民提供生态补偿金等措施,激励农民保护耕地资源,增加生态效益。

通过对这些政策的实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政府加大了对违法开垦耕地的处罚力度,有效遏制了耕地资源的流失。

同时,引进农业科技和先进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对耕地的需求。

这些措施使得耕地资源的保护得到了有效保障。

农村土地整治和土地管理的力度加大,进一步提高了耕地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土地整理和复垦,使得废弃的或利用不当的土地得到了恢复和再利用,有效增加了耕地资源的供给。

同时,改善了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集体经营,提高了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了耕地的利用效益。

落实耕地保护情况汇报

落实耕地保护情况汇报

落实耕地保护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耕地保护的落实情况,特进行了全面的汇报和总结。

一、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实情况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措施,加强了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

各地区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实施细则和措施,确保了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实。

二、耕地保护的成效在政策的引导下,各地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有效遏制了非农建设对耕地的侵占。

其次,加强了对耕地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了耕地的保护水平。

再次,推动了耕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耕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

三、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耕地保护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对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宽松现象。

其次,一些地方的非农建设对耕地的侵占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耕地资源的保护。

再次,一些地方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力的情况,导致了一些违规行为的出现。

四、加强耕地保护的建议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大对耕地保护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各地对政策的认识和执行力度。

其次,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强对耕地的监管和保护力度。

再次,加强对非农建设的管控力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对耕地的侵占。

最后,加大对耕地的保护投入,推动耕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总而言之,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只有加大对耕地保护工作的投入和力度,才能更好地保护我国的耕地资源,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共同努力,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农业总产值从1397.00亿元增长到3619.49亿元 – 粮食总产量从30477万吨增长到37911万吨 –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668.72亿元增加到了2543.20
亿元
– 7年间耕地合计净减少330万公顷,也即年均净减少 47.14万公顷
1.2 耕地保护政策演变脉络
– 198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滥占耕地建房看作当 时农村中的两股歪风之一
耕地减少又进入快速流失期。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相关 数据,1998~2003年间全国耕地因生态退耕、农业结构 调整、建设占用和灾害损毁而减少量高达877.98万公 顷,虽然期间通过开发整理复垦和农业结构调整增加 耕地215.73万公顷,但增减相抵之后仍然净减少662.25 万公顷,年均净减少110.37万公顷。
3.2 耕地保护政策演变脉络 1998年3月 成立国土资源部 1998 年8月新修订《土地管理法》实施,确立基本国策 1998年12月 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3.3 耕地保护政策特点及成效 (1)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得到了初步构建 (2)耕地保护政策服从于国家重大战略 (3)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手段日趋多样化 (4)耕地保护政策被地方政府严重曲解
中国耕地保护政策回顾
1986 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颁布 1998 国土资源部的成立 2004 国务院28号文《关于深化改革严格
土地管理的决定》发布
1.耕地保护意识开始觉醒期: 1978~1985年
1.1 经济社会形势与耕地流失概况
– 1978~1985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 13.97%
2.1 经济社会形势与耕地流失概况 –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20.08% – 农业总产值从4013.01亿元增长到23788.40亿元 – 工业总产值从3886.40亿元增长到25713.70亿元 – 从1986年的3120.60亿元增加到了1997年的24941.10 亿 元 – 粮食总产量从39151万吨增长到49417万吨 – 耕地净净减少310.38万公顷,年均净减少34.49万公顷
2.2 耕地保护政策演变脉络
1986年1号文件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条例”
1986年3月的中发7号文件《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 占耕地的通知》第一次正式明确提出“十分珍惜和合理 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 一项基本国策”
1986年6月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1996年6月19日全国土地管理厅、局长会议上“实 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首次被正式提出,该年9月 18日国家土地管理局还参与发布了《建设用地计划 管理办法》
–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次会议第一 次设立了“破坏耕地罪”、“非法批地罪”和“非 法转让土地罪”
– 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还颁布了中发11号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 后者也直接导致国家土地管理局在该年5月20日发 布了《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规定》。
1998~2003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84402.28亿元 增长到135822.7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9.48 %。在此 期间,虽然农业总产值从24541.86亿元增长到了 29691.80亿元,但粮食生产总体上呈下滑态势,总产 量从51230万吨剧减到2003年的43070万吨,全国人均 粮食占有量也从411公斤/人下降到333公斤/人,2003 年因而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的最低谷。而 与粮食生产出现滑坡相反,其他方面则是总体上呈现 强劲发展态势。
– 1991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 1992年11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严格制止乱占、 滥用耕地的紧急通知》
– 1992年12月9日国办发布《关于严禁开发区和城镇 建设占用耕地撂荒的通知》
– 1993年4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严格审批和认 真清理各类开发区的通知》
– 1994年8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基本农田保护条 例》,随后四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都明确强调 各地要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2.3 耕地保护政策特点及成效 – (1)耕地保护政策受到比较利益的极大冲击 – (2)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过度倚重行政手段 – (3)耕地保护政策虽陆续制定但系统性不强。 – (4)耕地保护政策与其他政策存在协调难度
3.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初建期: 1998~200及成效 – (1)难协调粮食安全与结构调整 – (2)总体上服从于保证建设需要 – (3)政策散布于相关文件和报告 – (4)实施措施稍有提及但不具体
1985年全国耕地净减少量超过了100万公顷,成为建 国以来耕地减少数量最多的一年。
2.耕地保护政策制定起步期: 1986~1997年
– 1987 《关于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的联合通知》 、《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 1988年 《土地复垦规定》、《严格限制毁田烧砖积 极推进墙体材料改革的意见》
– 1990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强调“严格执行国家下 达的建设用地计划,严格审批建设用地”同时,明 确要求“各地方凡因建设占用农用土地的,原则上 应承担土地开发的义务”。
– 1982年的1号文件“要严格控制机关、企业、团体、 部队、学校、社队占用耕地,特别是城市附近的 菜地更不应占用”
1982年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就在一定程度上涵 括了保护耕地的内容
1983年的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更 是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建房”和“爱惜 每一寸耕地”。
– 1983年的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 问题》也将“耕地减少”列为当时农村的三大隐患 之一
– 197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营农场和人 民公社要“有计划地开垦荒地,使耕地面积逐年 有较多的增加”。
– 1981年《政府工作报告》认为,“十分珍惜每寸 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应该是我们的国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