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美术 《土和火的艺术》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九上-《土与火的艺术》教案-试讲稿-说课稿

人教-九上-《土与火的艺术》教案-试讲稿-说课稿

《土和火的艺术》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一、课题土和火的艺术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陶艺作品的独特美感,掌握陶艺的成型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合作与探究的方式,提升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民族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陶艺的独特美感,掌握其制作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难点:提升对陶艺文化的热爱,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

六、教学方法谈话法、情景创设法、展示法等。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黏土、陶器瓷器等。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问学生:“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呢?”(陶土、高岭土)2.教师展示陶瓷的作品图片,提问学生:“这些黏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顺势导入本课《土和火的艺术》。

(二)讲授新知1.初步感知1)教师以“快问快答”的形式提问学生,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有哪些呢?(区别在于制作材料、敲击声音、吸水性、烧制温度等方面。

)2)教师展示《彩绘陶尊》、《红绿彩高足洗》等各种陶艺作品图片,请学生观察并思考,作品分别在图案、色彩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呢?(纹样、色彩、造型。

)2.深入探究教师播放陶艺的制作视频,请学生观看并讨论,如此精美的陶艺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手工拉坯成型。

)(三)教师示范教师通过微课视频演示,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并讲解制作步骤。

(四)学生练习要求:选择一种陶艺的成型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教师以“陶瓷艺术展”为题举办作品展览,并以学生自评、互评最后教师总结评价的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五)小结拓展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课后欣赏生活中的陶瓷日用品。

本文字数732字,同学们可以根据面试时长进行增减。

《土和火的艺术》试讲稿(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开场语:各位评委老师好!(鞠躬)我是面试中学美术教师的第16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土和火的艺术》(板书:土和火的艺术)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第三单元 土和火的艺术——陶瓷 教案 2023—2024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土和火的艺术——陶瓷 教案 2023—2024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3土和火的艺术一一陶瓷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3土和火的艺术一一陶瓷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周一上午第2节4.教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陶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陶瓷的基本分类和制作工艺。

(2)学会欣赏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掌握陶瓷绘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陶瓷绘画创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采用实践操作、演示、讲解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通过陶瓷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和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陶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陶瓷的基本分类和制作工-H-乙。

(2)教学难点:陶瓷绘画的基本技巧,欣赏和鉴赏陶瓷艺术作品。

5.教学策略:(1)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艺术作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设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陶瓷制作的乐趣。

(3)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设置提问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陶瓷艺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2)通过实践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水平。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1)陶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陶瓷艺术的发展脉络,掌握陶瓷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土与火的艺术教案

土与火的艺术教案

一、教案名称:土与火的艺术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陶瓷制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欣赏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陶瓷制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土与火的艺术——陶瓷》2. 陶瓷作品展示图片或实物3. 陶瓷制作工具和材料(如陶土、釉料等)4. 投影仪和幻灯片5. 黑板和粉笔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陶瓷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对陶瓷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陶瓷的基本概念,如陶瓷的定义、特点等。

2. 教师介绍陶瓷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陶器到现代的瓷器,让学生了解陶瓷艺术的历史演变。

三、欣赏和分析(2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陶瓷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提问:“你们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它们美在哪里?”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动手实践(25分钟)1. 教师分发陶瓷制作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陶瓷作品。

2. 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自己喜欢的陶瓷作品。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强调陶瓷制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你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深入讲解陶瓷制作的技巧和要点。

2. 学生听讲并进行笔记。

三、动手实践(20分钟)1. 学生继续制作陶瓷作品,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美术 3土和火的艺术 教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美术  3土和火的艺术 教案
1.了解茶壶演变史,感知“壶”到“茶壶”的造型变化。
2.了解茶壶的几种制作方法,掌握茶壶的泥板成型和创意技法。
1.中国茶壶的演变史:“壶”至“茶壶
(1)“壶”是什么样子的呢?
(分析、讨论、探究)
A、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红陶双耳壶上海博物馆藏特征:小口长颈,圆腹或扁腹,平底。
瓷器的普遍使用是东汉末期以后的事,三国两晋时出现了青瓷制作高峰,壶的造型也趋向统一。
B、三国越窑青瓷盘口壶特征:它的口部展开,极像一个盘子,下面连着细长的颈和圆球形或扁球形的腹,没有把,但在肩部常有“系”。
C、黑釉鸡首瓷壶东晋国家博物馆藏特征:最初的鸡首壶是在盘口壶的一侧肩部塑一个尖嘴无颈的实心鸡头,相对的另一侧从肩部到盘口塑鸡尾。鸡头纯粹是装饰,而鸡尾可当把手用。大约在东晋时,鸡嘴改作圆形,中空成管状,具有实际倾倒作用的“流”。可以看作是茶壶的祖先。
技法一、手捏法是制作陶艺最原始、最简单的技法,也是初学陶者体验泥的厚薄、软硬、干湿程度最基本的练习。
技法二、泥条盘筑法是泥条构筑成型的一种盘筑技法。
技法三、泥板成型法就是将泥块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板,然后将这些泥板进行裁切,并粘接在一起做出各种造型。
为了我们的茶壶更独特、美观,更受欢迎,用泥板法造型还不够,我们还需再一步的探索。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材分析与说明
本单元属于“设计 应用”活动内容,根据教材中的六个活动内容进行归纳和拓展,把本单元设计成三个课时,其中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艺术品为两课时,陶艺制作为两课时。本节为泥板成型法创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板书课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
四、小结

第三单元 土和火的艺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土和火的艺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和火的艺术特征;2.理解和掌握土火艺术的表现形式;3.分析和评价土火艺术;4.培养学生对土火的兴趣,增强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3单元:土和火的艺术1.土艺术的表现形式:彩泥、泥塑、泥塑造型;2.火艺术的表现形式:篆刻、雕刻和彩陶;3.中外土火艺术的比较;4.艺术鉴赏方法和手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土火艺术的表现形式;2.中外土火艺术的比较和分析;3.分析和评价土火艺术;4.艺术鉴赏方法和手段。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让学生举几个生活中利用土火进行创作或生产的例子,引发学生兴趣。

2.认识土和火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土”和“火”两个词的涵义。

3.了解土艺术1.介绍土艺术的概念和演变历程;2.完成泥塑或泥画的制作,学生将自己对生活中事物的想象通过泥塑或泥画表现出来;3.学生自主交流并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同学给予评价。

4.了解火艺术1.介绍火艺术的概念和演变历程;2.学习篆刻和雕刻技巧,学生在黄土板或陶器上刻画事物形象;3.学生自主交流并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同学给予评价。

5.中外土火艺术对比1.比较中外土火艺术形式和表现风格的差异;2.谈谈中外土火艺术受文化背景和环境的影响,分析其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

6.艺术鉴赏1.学习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手段;2.通过学生自主搜寻土火艺术的相关资料,让他们分析和评价出所学土火艺术的特色和艺术价值。

7.作业布置1.结合生活实践,完成一件具有创意和艺术价值的土火艺术作品;2.搜集关于土火艺术的资料,分析并撰写一篇土火艺术的作品评析。

五、板书设计1.土和火的艺术;2.土艺术的表现形式:彩泥、泥塑、泥塑造型;3.火艺术的表现形式:篆刻、雕刻和彩陶;4.艺术鉴赏方法与手段。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彩泥、泥塑和泥塑造型三种土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篆刻、雕刻和彩陶三种火艺术表现形式。

九年级美术《土和火的艺术》教案

九年级美术《土和火的艺术》教案
土和火的艺术﹡泥条盘筑
-----让我们陶醉其中
课 题
土和火的艺术
年级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时 间
姓名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悉泥性,学习泥条盘筑法及装饰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掌握泥条盘筑法,用规范的“泥条盘筑法”按课堂作业要求创作出有主题的泥塑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陶艺创作带来的愉悦和自信。
学生说说体验感受
观察老师的搓条手法,注意泥条间的衔接及加固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学习泥条盘筑法。
欣赏“泥条盘筑法”制作的陶艺作品
欣赏图片,感受泥条魅力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装饰方法
1、雕刻,2、镂空3、镶嵌,4、粘贴
小组确定主题,分体制作
作品完成
合作整理。
评委入座。代表介绍作品
评委按作业要求评价。
颁发证书,教师和获奖作品、作者、评委拍照留念。
2、教师引导:像这样把泥搓成泥条、盘起、然后向上叠加的手法,叫做“泥条盘筑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土和火的艺术·陶醉其中”
二、体验泥性
1、每位同学桌上都有一块陶泥,请你用1分钟时间,把陶泥搓成泥条,看谁的泥条粗细均匀、长而不断。
2、教师演示:请同学说说搓泥条的感受,搓断的是什么原因。
3、搓泥条前先要揉泥,注意泥的干湿度,如果泥较干,搓泥条时就容易断裂,需要揉泥时喷水;如果泥较湿,就继续揉泥,使水分吸收。搓泥条时要用手掌向两边用力,不要用手指。
欣赏微课,学习陶艺成形法作品
情感升华
收拾整理结束课程
创设“鉴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陶艺作品导入课题,进入探索阶段。

《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土与火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基础陶艺的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陶艺作品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对美术课程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陶艺的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手部协调性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陶土的基本特性和成型技巧,如揉泥、塑形等。

教学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土与火的艺术转化过程,以及如何通过陶艺创作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

在实践环节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陶土材料、转盘、雕刻工具等陶艺制作工具的准备,同时要准备一些陶艺作品的图片或实物供学生欣赏参考。

此外,还需准备安全防护措施,如手套和围裙等,以确保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会因工具操作不当而受伤。

教学环境方面,需提供一个宽敞、安全、干净且通风良好的教室或工作室。

同时需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陶艺制作流程和作品欣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需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由土和火创造的艺术作品图片,如陶器、瓷器、雕塑等,让学生感受到土与火结合的独特魅力。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土和火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课的主题——《土和火的艺术》。

二、知识探究环节本环节主要是对土和火的艺术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详细介绍土和火的特性、种类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例如,可以介绍不同种类的土壤如何影响艺术作品的质感和色彩,火的温度如何决定陶艺品的成型和烧制效果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实物或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土和火在艺术创作中的实际运用。

三、实践操作环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实践操作,以加深对土和火艺术的理解。

本环节可以设计为陶艺制作过程的小实验,让学生亲手体验从泥土到陶艺品的转变过程。

火与土的艺术的教案5篇土与火的艺术美术课件

火与土的艺术的教案5篇土与火的艺术美术课件

火与土的艺术的教案5篇土与火的艺术美术课件下面是我收集的火与土的艺术的教案5篇土与火的艺术美术课件,供大家参阅。

火与土的艺术的教案1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锯末在木块、竹片上进行平面装饰。

2.感受锯末装饰的特别美感,体验用废旧材料想象创作的乐趣。

3.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一、经验准备:1.欣赏毛织、刺绣等各种壁挂图片,了解壁挂。

2.玩锯末感受锯末的特点,观看木材加工视频了解锯末来源。

二、环境创设:收集锯末画作品布置成壁挂展区。

三、物质准备:课件,各种形状的木片、竹片,原色、彩色锯末,白乳胶,棉签,擦手巾。

活动过程一、参观展区,感受壁挂的装饰材料及锯末装饰之美。

引导幼儿看看、摸摸、说说展区里的壁挂和平时见过的壁挂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装饰了哪些美丽的图案,图案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二、观看视频,了解彩色锯末的加工方法以及壁挂的装饰材料。

1.讨论,了解壁挂的材料。

师介绍材料:壁挂是用房子装修和工厂加工时剩下的边角材料做底板的,美丽的图案是用锯末装饰的。

2.观看视频,了解泡制彩色锯末的方法。

师:这是锯末原来的颜色,它是怎样变成五颜六色的呢?幼儿发表看法后师播放视频,观看视频后小结:原来是废物的锯末,经过筛选、染色、晒干,就可以用来粘贴漂亮的图案。

三、观看视频,讨论如何运用锯末进行装饰。

1.提问,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讨论用锯末装饰的方法。

师:怎样用这些锯末来装饰壁挂的底板呢?2.观看视频,了解装饰的步骤和要求。

第一步:先想好要装饰的图案,再用笔轻轻在底板上画出图案。

要点:图案要大一些,便于粘贴锯末。

第二步:用棉签将少量白乳胶刷在图案上。

要点:乳胶不要一次性全部刷在整个图案上,用一块,刷一块。

第三步:先想好画面上各部分使用的颜色,再用手抓少量锯末,一点一点均匀地洒落在刷了白乳胶的地方,将白乳胶完全覆盖。

要点:手不要碰到白乳胶,锯末要一点一点均匀洒开,要将白乳胶完全覆盖,不要留下空白。

第四步:用手轻轻压一压锯末,稍等片刻,拿起底板轻轻抖动,将多余的锯末抖落。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第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第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教案
第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
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 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
通过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
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认识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

想亲手尝试一下陶艺制作的乐趣,别着 急, 下节课我们就请同学们亲身体验一下 陶艺制作的乐趣。
学 生 进 行 传 统 文 化
教育
培 养 民 族 自 豪 感。

培 养 学 生 自 学 能 力。 板 书 设 第四单元 土与火的艺术
一、
二、 三、
陶艺之美
中国陶艺 陶瓷辨别

பைடு நூலகம்
术空间。 1.

教师提问:(1)欣赏作品后请同学们 生 欣
想一想, 陶艺与雕塑有什么不同吗?你能 赏 并 动 学 调 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各有何特点吗? 思 生 的 积 极
教师提问:(2)陶艺与其它艺术门类 考。 有 何 区 别 ?它 有 哪 些 独 特 的 艺 术 语 言 吗? 讨 论研究 2.中国陶艺 教师提问:英文的中国如何拼写? 中国享有盛誉的陶瓷艺术, 在世界发 展史中,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篇章。英 件
发 学 分钟 8 分 钟
独具魅力的,不仅是因为水、土、火等因 会 陶 习 兴 二 、素与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更主要的 瓷 艺 趣
导 入 新是
土和火这两种朴素的材质为艺术家 术 设

提供 了极为宽广且变化莫测的想象空间 计 与 养 自 培
。 今天 我们就来走进这片独具魅力的艺 人 们 主 学 生 活 习、 探 陶 艺 之 美 的 密究 学 切 关习 的 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欣赏。 系 学 能力。5 钟 1

《第三单元 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陶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掌握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陶艺的兴趣,体验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陶土的特点,掌握基本的揉搓、拍打、塑形等陶艺制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陶艺作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陶艺工具和材料,如陶土、擀面杖、切割刀等。

2. 准备一些优秀的陶艺作品供学生欣赏。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

4. 安排合适的场地,确保安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陶艺作品图片,请学生欣赏并猜测这些作品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制作过程,并引出“土和火的艺术”这一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2. 了解陶艺历史:教师简要介绍中国陶艺的发展历史,包括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陶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餐具、茶具、装饰品等。

设计意图:通过陶艺历史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陶艺的背景和重要性,为后续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3. 陶艺制作基础知识:教师介绍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泥板、泥条、模具等,以及制作过程中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陶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陶土。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为后续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不同的陶艺制作方式,如泥板、泥条、模具等。

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陶艺制作技巧和方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作品展示和评判,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设计意图:实践操作是学生掌握陶艺制作技巧和方法的重要环节。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判,帮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土与火的艺术》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土与火的艺术》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土与火的艺术》教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土与火的艺术》教案内容,欢迎大家浏览阅读。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土与火的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通过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认识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综合设计,体会劳动创造了美。

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难点分析: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通过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认识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综合设计,体会劳动创造了美。

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土与火的艺术》教案二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们的优秀作品。

2、结合自己的观察、感受、发现启发学生对立体造型与陶瓷艺术教学目标创作的感性认识。

3、了解与陶瓷艺术相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能否积极主动地表达出自己对陶瓷艺术的感受,并选择适合教学重自己的表现方式传达出这种感受。

教学难点:能否以自己的眼光和鉴赏能力分析鉴赏陶瓷艺术的特点和具体作品的独特表现方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与陶瓷艺术作品及创作历史有关的音像资料;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图片;陶瓷艺术作品、日常用品的实物等。

学生准备:自己收集的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图片和自己喜欢的陶瓷作品实物、草稿纸和记录、勾画草图用笔。

土和火的艺术美术教案7篇

土和火的艺术美术教案7篇

土和火的艺术美术教案7篇教案的语言应该清晰简洁,易于理解,我们应该定期更新教案,以跟上教育领域的最新趋势,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土和火的艺术美术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土和火的艺术美术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粉印版画的人物画,能清晰、生动地表现妈妈漂亮的样子。

2、通过观察照片、卧忆等方法,能讲述自己妈妈的样子,表达妈妈在外形上的主要特点。

3、进一步激发对妈妈的喜爱之情。

4、以绘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对妈妈的爱,愿意主动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情感。

5、通过绘画学习用简单线条描述记忆形象,画出自己妈妈的突出特征。

教学准备1、幼儿观察过妈妈化妆、打扮的样子。

2、妈妈化妆后的照片(艺术照、写真)。

3、各色颜料,作业纸,调色盘,水粉笔,抹布,桌布等。

教学过程1、请幼儿淡一谈自己的妈妈,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

(1)教师:你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你妈妈哪里最漂亮?她什么地方与众不同?(2)教师:化妆、打扮后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妈妈什么样的发型最好看?妈妈穿什么样的衣服最好看?妈妈的裙子是什么样的?2、与幼儿讨论描绘妈妈的方法。

(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画一画自己的妈妈。

怎样把自己的妈妈画得漂亮呢?(抓住妈妈的特征,注意发型、面部、服饰的细节表现)(2)教师:在绘画的时候可以为妈妈的而部进行什么样的装饰?你想给妈妈穿卜什么样的衣服?戴上什么样好看的首饰呢?什么地力;可以用夸张的方法去表现?(发型、服饰、五官)3、出示以往幼儿的粉印版画作品,与幼儿一起讨论人物厕的制作技巧。

(1)教师:这几幅作品有竹么问题?为什么五官都看不清楚了?(涂色与勾线的问题)(2)教师:涂色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先涂大块的地方,比如脸颊、额头等,再涂小块的五官)妈妈红红的脸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叠印)4、幼儿创作。

重点:妈妈打扮后的样子。

土和火的艺术美术教案篇2活动设计背景秋风起来啦,树叶像彩蝶翩翩起舞。

好奇的孩子们在树底下忙得不亦乐乎。

这样情景当然不能错过,引导孩子用树叶来拓印的大好时机。

初三上册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教案

初三上册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教案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分享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一、课题土和火的艺术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制作陶艺技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陶艺艺术作品,初步掌握制作陶艺技法;3、情感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初步掌握制作陶艺技法;2、难点:能够独立完成从一件实用和美观相结合的陶艺作品;四、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陶器和瓷器实物,几份陶泥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老师多媒体播放一段烧制陶器的视频。

提问1:同学们,大家认识视频里在做什么吗?学生讨论+老师小结:烧纸陶器。

提问2:大家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使用过哪些陶器?学生讨论+老师小结:农村的水罐、家里的陶器小摆件等等。

老师导语:我们中国的英文名就是CHINA,小写china就是瓷器,瓷器和陶器统称为陶瓷。

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陶瓷,看看陶器是为什么被称为《土和火的艺术》。

(二)新课教学1、导入,陶器和瓷器的区别老师导语:我们先来看一下陶器和瓷器的实物,大家对比一下,两者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老师讲授:★原料:陶器原料质地粗糙且含有少量杂质,颜色多呈赭色、灰色、土黄色;瓷器原材料质地细腻不含杂质,多为白色或者淡黄色。

★烧制条件:陶器烧成温度低,800-1200度之间;瓷器烧成温度高,需要1200度以上;★成品特征:陶器不透明,硬度较差,敲一下声音比较闷;瓷器半透明,硬度较高,敲一下声音比较清脆。

2、陶器欣赏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优秀陶器作品的照片。

老师导语: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最喜欢的陶艺作品,从它的材料、造型、色彩、内容等进行简要的评述。

老师小结:优秀的陶艺作品,是实用和美观相结合。

3、陶器制作方法★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手工拉坯成型(三)巩固展示课堂练习,老师分发陶泥,演示简单的泥板成型,学生跟练,老师巡场指导。

结束后请学生上台展示,并分析制作过程中的难点和解决心得,老师做正向点评。

(四)小结作业老师小结本节课重点知识,作业是用泥条盘筑成型,独立完成一个陶泥杯子。

第三单元 土和火的艺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土和火的艺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1.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了解土与火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意义。

1.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土与火的艺术的热爱与关注。

2.教学重点
了解土与火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意义。

3.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土和火的艺术。

4.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示范式教学法。

5.教学过程
5.1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土和火的艺术有哪些了解,以生动的画面形象地展示土和火的艺术。

比如壁画、木雕等。

5.2 展示案例,感性认识
让学生欣赏几幅名家名作,介绍土与火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5.3 探究过程
5.3.1 土的艺术表现形式
以茶道为例,介绍泥壶、泥杯具的制作和装饰。

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土材料制作出美丽的器物。

5.3.2 火的艺术表现形式
以陶瓷制作为例,介绍制作过程和装饰技巧。

让学生了解火是如何成就陶艺的。

5.4 确认知识,检测学习
让学生自主发挥,利用所学知识,通过观察身边的艺术品,如陶艺、木雕等,发现其中对土和火的运用。

6.课后作业
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自行查找、了解土与火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7.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受到了艺术品的启发,又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了土和火的艺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2024)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单元在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以“土和火的艺术”为主题,将学生引入到陶瓷艺术的世界中。

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陶瓷艺术的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还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单元与其他单元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美术学习体系。

在知识层面上,它与之前学习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工艺美术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在能力培养方面,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与美术课程的总体目标相一致。

2.教材内容与结构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陶瓷艺术的历史与发展、陶瓷的制作工艺、陶瓷的造型与装饰、陶瓷艺术作品欣赏。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陶瓷艺术作品,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陶瓷艺术的魅力。

教材内容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首先,通过介绍陶瓷艺术的历史与发展,让学生了解陶瓷艺术的起源、演变和不同时期的特点。

接着,详细讲解了陶瓷的制作工艺,包括原料的选择、成型方法、烧制过程等,使学生对陶瓷制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然后,重点分析了陶瓷的造型与装饰,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陶瓷艺术的审美价值。

最后,通过欣赏陶瓷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教材特点与亮点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陶瓷艺术的各个方面。

不仅有陶瓷艺术的历史、文化知识,还有陶瓷制作的工艺和方法,以及大量的陶瓷艺术作品欣赏。

这样的内容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教材注重实践与体验。

在讲解陶瓷制作工艺的过程中,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陶瓷制作的乐趣。

这种实践与体验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图文并茂,排版精美。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土和火的艺术》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土和火的艺术》教案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土和火的艺术》这一单元内容,你们知道土和火在艺术中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土和火可以用来制作陶艺、壁画和瓷器等。
老师:很好!那么,我们接下来会一起了解土和火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2. 知识讲解:
老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陶艺。陶艺是一种利用土制作器物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分为手工陶艺和机械陶艺两种。手工陶艺需要借助我们的双手进行捏塑和造型,而机械陶艺则是利用机器进行制作。陶艺作品可以是花瓶、餐具、雕塑等。
学生:老师,壁画颜料、画笔等材料,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
老师: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瓷器。瓷器是一种以瓷土为原料,经过特定工艺制作而成的器物。它通常具有细腻的质地和精美的装饰,被广泛用于餐具、摆件等方面。
学生:老师,瓷器的制作过程复杂吗?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土和火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包括陶艺、壁画、瓷器等方面。
2. 通过实践和观察,掌握陶艺、壁画、瓷器等方面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艺术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 掌握土和火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2. 了解陶艺、壁画、瓷器等方面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
1. 通过实践和观察,掌握制作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对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的认知阶段,他们对于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正在不断发展。他们对于陶艺、壁画、瓷器等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制作技巧和方法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土和火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包括陶艺、壁画、瓷器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艺术形式的了解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土和火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包括陶艺、壁画、瓷器等方面。

2.通过实践和观察,掌握陶艺、壁画、瓷器等方面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艺术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土和火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了解陶艺、壁画、瓷器等方面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实践和观察,掌握制作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工具,包括图片、视频、陶土、颜料等。

2.学生需要准备陶土、颜料、工具等材料,并提前预习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土和火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土和火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学习: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陶艺、壁画、瓷器等方面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土和火的艺术作品,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4.归纳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应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和难点。

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标题:土和火的艺术教案2.教学目标: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3.教学重点与难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掌握。

4.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新课学习、巩固练习、归纳小结等环节的内容。

5.板书内容:包括图片、表格、文字等板书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完成一些土和火的艺术作品,如陶艺、壁画、瓷器等。

2.通过网络或书籍等途径,了解更多关于土和火的艺术形式和特点的知识。

土与火的艺术教案

土与火的艺术教案

土与火的艺术教案教案标题:土与火的艺术教案目标:1. 了解土与火在艺术中的应用和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艺术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土与火在艺术中的象征意义和表现形式。

2. 不同材料和工具的运用技巧。

3. 实践操作:使用土和火进行创作。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土与火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2. 展示一些土与火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1. 解释土与火在艺术中的象征意义和表现形式,例如土代表生命、成长和稳定,火代表激情、能量和变化。

2. 介绍不同材料和工具的运用技巧,如陶瓷制作、陶艺雕塑、烧制等。

实践操作:1. 提供一些土和工具,让学生亲自体验捏塑、雕刻等基本技巧,创作自己的土艺品。

2. 引导学生运用火的元素,如烧制陶瓷作品或使用火焰进行绘画。

展示和分享:1. 学生展示自己的土与火作品,并分享创作的灵感和体验。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意见。

总结和评价: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2. 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土与火的艺术。

教学资源:1. 土和工具(如黏土、陶瓷刀具、模具等)。

2. 火的元素(如火焰、烧炉等)。

3. 土与火的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

评估方式:1. 学生创作的土与火作品。

2. 学生对于土与火在艺术中象征意义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和描述。

3. 学生对于不同材料和工具运用技巧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深入探讨土与火的艺术。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陶艺工坊或艺术展览,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注:此教案适用于中小学各个年级的艺术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教案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土和火的艺术教案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认真回忆、感受、总结
课堂总结
回顾所学
加深印象
板书
一、土和火的艺术
二、欣赏陶艺作品
三、什么是陶瓷
四、陶器与瓷器
五、陶瓷制作
学习
目标
1、艺术表现:通过对陶瓷艺术的欣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2、创意实践:学习陶瓷艺术的制作技艺与步骤,体会从劳动中创造艺术,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
3、审美感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陶艺的发展历史与前景,培养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4、文化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图片展示
三、陶瓷制作
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看看制作陶瓷器的流程吧。
视频制作
我们一起来学习陶瓷器的制作吧!
泥条盘筑成型
1.搓制泥条,粗细均匀。
2.拍制泥饼,作为器底。
3.泥条围圈,捏压结合。
4.层层垒筑,不断加高。
5.泥条长度,决定造型。
6.运用陶拍,修整加固。
泥板成型
1.滚压泥板,厚度均匀。
2.树叶为型,平放板上。
重点
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点,体会陶瓷的艺术。
难点
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赏析美丽的陶艺作品
图片展示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的年纪有多大了?
瓷器名称:战国原始青瓷盖鼎
瓷器赏析:战国原始青瓷盖鼎,造型古朴大方,釉色纯正自然,这件作品颇有古韵,体现了战国时期高超的制作工艺。
3.着力压印,留下叶型。
4.切掉泥边,修整轮廓。
5.揭去树叶,筋脉分明。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美术第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综合探索)word教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美术第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综合探索)word教案

第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活动一欣赏与体验课型:欣赏与体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优秀作品。

2、启发学生对立体造型与陶瓷艺术创作的感性认识。

3、向学生传授有关陶瓷艺术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区别瓷器和陶器。

教学重点: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表达出自己对陶瓷艺术的感受,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传达出这种感受。

教学难点:能否以自己的眼光和鉴赏能力分析鉴赏陶瓷艺术的特点和具体作品的独特表现方式。

教具准备:陶瓷艺术作品、日常用品的多媒体图片等。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操作体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英语单词china问:这个单词什么意思?还有什么意思?为什么?引出课题二、欣赏1、播放视频,中国陶瓷的发展,引出“土与火”2、问题:陶器产生于哪个时期?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陶制品(课件出示相关资料)3、问题:这些陶制品上的图案主要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其审美价值与社会历史价值,并且了解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4、瓷器的产生与发展。

以唐三彩、唐代两大窑、宋代五大窑、元青花瓷为主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1)唐三彩,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情。

(2)唐代两大制瓷体系的不同特点。

(3)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窑的不同特点。

及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将各窑与作品连线。

(4)青花瓷,青花瓷的工艺成熟时期,青花用什么材料绘成,鬼谷下山图罐的价格竞猜等方面向学生介绍。

(5)青花图案在生活中的运用。

(6)概括的介绍陶瓷的发展历史,及时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按时间顺序排列图片。

(7)生活中常见的陶瓷。

(欣赏)(8)了解艺术陶瓷与日用陶瓷的区别。

三、体验1、欣赏学生作品图片2、观察制作方法。

引出泥条成型法。

3、体验泥土的特性,为下节课的实践操作作准备。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课后多观察欣赏生活中常见的陶瓷品,体会其创作形式,表达的主题。

六、板书设计:土与火的艺术陶器新时器时代 800-1 200度以日用为主神器、礼器原料和烧制的温度不同瓷器东汉时期1200度以上唐三彩、五窑、青花......艺术、日用、随葬距今约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长期使用火的实践中发明了以黏土制成容器泥胎,经火烧烤成能盛放液体又耐火烧的陶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和火的艺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通过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认识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综合设计,体会劳动创造了美。

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难点分析:
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通过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认识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综合设计,体会劳动创造了美。

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环视教室,组织上课。

在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中,陶艺是最独具魅力的,不仅是因为水、土、火等因素与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更主要的是土和火这两种朴素的材质为艺术家提供了极为宽广且变化莫测的想象空间。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片独具魅力的艺术空间。

1.陶艺之美
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欣赏。

教师提问:(1)欣赏作品后请同学们想一想,陶艺与雕塑有什么不同吗?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各有何特点吗?
教师提问:(2)陶艺与其它艺术门类有何区别?它有哪些独特的艺术语言吗?
2.中国陶艺
教师提问:英文的中国如何拼写?
中国享有盛誉的陶瓷艺术,在世界发展史中,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篇章。

英文“中国”China,指的就是瓷器。

它以我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影响着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的陶艺发展概况。

(1)原始陶器
(2)原始瓷器
(3)秦兵马陶俑
(4)瓷器发明
(5)唐三彩
(6)宋代陶瓷
(7)元代陶瓷
(8)明代陶瓷
(9)清代陶瓷
讨论研究
想一想
1.瓷器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2.宋代有哪五大名窑?
中国的陶瓷发展历史悠久,而外国的陶瓷艺术也精彩纷呈,给同学们留一项作业,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考察一下世界各国的陶艺历史。

想一想,陶与瓷一样吗?你会辨别吗?
小结
看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一定想亲手尝试一下陶艺制作的乐趣,别着急,下节课我们就请同学们亲身体验一下陶艺制作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