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合集下载
血细胞分析仪讲稿PPT课件
11/14/2019
34
血细胞分析仪测试参数
WBC白细胞数目:4.0-10.0 X109/L RBC 红细胞数目:3.5-5.50 X1012/L PLT 血小板数目:100-300 X109/L HGB 血红蛋白:110-160 g/L Lymph# 淋巴细胞数目:0.6-4.1 X109/L Mid# 中间细胞数目:0.1-1.8 X109/L Gran# 粒细胞数目:2.0-7.8 X109/L Lymph% 淋巴细胞百分比:20.0-40.0% Mid% 中间细胞百分比:1.0-15.0%
理化特征:含量占体重的7-9%,约5000ml。 Ph为7.35~7.45,比密为1.050~1.060,相对 粘度为4~5,渗透压为290~310mOsm/kg。
11/14/2019
7
血液的功能
通过循环系统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密切联系。 参与机体呼吸:携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运输:将营养物质运送到器官组织,将体内代
谢废物运往肾、肺等器官排出体外。
防御:血液中白细胞和抗体参与机体抗感染和 其他免疫反应。
调节:调节体液渗透压、酸碱平衡和体温平衡。
11/14/2019
8
将正常血液抗凝离心后得到沉淀的血液。 抗凝血与非抗凝血的差异
11/14/2019
9
血液的基本组成
血浆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液体的血浆占50-60%
血 细 胞 占 40-60% ( 白 细 胞 、 血 小2019
10
白细胞
寿命:7天 直径:20um 功能:抗感染,免疫
11/14/2019
红细胞
120天 6.7~7.7um 携氧,代谢产物
第2.3章 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 PPT课件
2¡¢ ϸ ° û µÄ Èý · Ö Èº £º ¸÷Ö Ï¸ ° û ÔÚ Ï¡ ÊÍ Òº ÖÐ £¬ ¾ ÈÜ Ñª ¼Á µÄ × ÷Óà £¬ ÔÚ ° ×ϸ ° û
µÄ ĤÉÏ ´ò ¿×£¬ ϸ ° û ½¬ © ³ö £¬ ½ö Áô Ï ºË Óë ¿Å Á£ ²¢ ʹ ϸ ° û Ëõ С £¬ Ô À´ × î ´ó µÄ µ¥ ºË ϸ ° û ¾ ÈÜ Ñª ¼°× ÷Óà ºó £¬ Ìå »ý ¾Í Âä ÔÚ ÁË Ð¡ µÄ ÁÜ ° Í ºÍ ´ó µÄ ÖÐ ÐÔ Á£ ϸ ° û Ö® ¼ä £¬Õâ Ñù ¾Í ° ´ Õ Ìå »ý ´ó С £¬ ½« ° ×ϸ ° û · Ö ³É Èý Ⱥ ¡£ · Ö Àà Ô Àí Èç ͼ £¨Í¼ 3£©
(1)、微孔管:在其下端镶有一个标准尺寸大小的红宝石孔。RBC 管道孔径:80 微米;WBC 管道孔径:100 微米。易堵塞,防止堵孔和 维护。
(2)、微粒计数:细胞以外的杂质将被误认为细胞。保证稀释液的 质量和环境的洁净。
(3)、细胞可相互重叠通过微孔,产生偏差:血样要充分稀释 WBC 1:450,RBC 1:6205,设计上要有纠正偏差的技术。
1、 直方图的产生:
直方图是由测量通过感应区的每个细胞脉冲累积得 到,是反映细胞大小异质性的资料。如图(图 2)所示, 左图是示波器显示所分析细胞的脉冲大小,右图是相应的 体积分布直方图。
¼Æ Ëã »ú ½« °×ϸ °û Ìå »ý ´Ó 30¡ª 450fl ·Ö Ϊ 256 ¸ö ͨ µÀ £¬ ÿ ¸ö ͨµÀ 1.64fl£¬ Ñù ±¾ ÖÐ µÄ °×ϸ °û ÒÀ Õ ´ó С ±» ·Ö ±ð ·Å ÔÚ ²» ͬ µÄ ͨµÀ ÖÐ £¬ ÓÉ ´Ë £¬ ¾Í ²ú Éú ÁË °´ Õ ´ó С ¡¢ Êý Á¿ »æ ÖÆ µÄ Ö±·½ ͼ £¬ ½« ¸÷¸ö ͨµÀ µÄ ·å Öµ µã Óà Çú Ïß Ïà Á¬ ²ú Éú ±¨¸æ ¡£
血细胞分析仪检验ppt课件
3
一、血细胞分析仪概述
• 20世纪40年代末, 电阻抗法微粒子计数专利 • 50年代, Coulter Model A型用于临床 • 60年代, 测定参数达7项 • 70年代, 全血细胞计数(CBC) • 80年代, 双通道、白细胞2~3分群、五分群 • 90年代以来,多功能、多参数、流水线
4
一、红细胞计数原理
43
• 坚持做校准和质控 (二)分析中质控 • 每天开机检查:电压、气压是否在规定范
围内。试剂是否充足。 • 试剂:良好的试剂及每天的日常维护对获
得准确的结果至关重要。 • 标本要求:标本无溶血、凝血做之前充分
混匀。
44
•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做好每天质控 • 注意仪器的报警 • 病理性因素对分析仪的影响:可通过显微
25
减少:
中性粒细胞:见于伤寒、副伤寒、疟疾、 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镭照射、 抗癌药物化疗、极度严重感染、再生障 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应用肾 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多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 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26
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图形及临床应用
• 直方图观察的内容: 1.峰的位置:反映主细胞群位置有无异常。 2.峰的高度:主细胞群数量的多少。 3.峰底宽度:反映细胞群体大小的不均一性或离散
值计算出。计算公式 如下:
MCV(fl)=
HCT×1015 RBC/L
MCH (pg)=
HGB(g/L)×1012 RBC/L
HGB(g/L) MCHC(g/L)=
HCT
17
SLS-血红蛋白测定法
• 在稀释的血液中加入溶血素,红细胞中的 血红蛋白被释放出来。血红蛋白在月桂洗 硫酸钠的作用下,二价铁转变成三价铁, 并与月桂洗硫酸钠结合形成SLS-Hb,SLSHb进入血红蛋白检测系统。测定SLS-Hb在 555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并通过与加入 样品前稀释液的吸光度进行对比进行计算。
一、血细胞分析仪概述
• 20世纪40年代末, 电阻抗法微粒子计数专利 • 50年代, Coulter Model A型用于临床 • 60年代, 测定参数达7项 • 70年代, 全血细胞计数(CBC) • 80年代, 双通道、白细胞2~3分群、五分群 • 90年代以来,多功能、多参数、流水线
4
一、红细胞计数原理
43
• 坚持做校准和质控 (二)分析中质控 • 每天开机检查:电压、气压是否在规定范
围内。试剂是否充足。 • 试剂:良好的试剂及每天的日常维护对获
得准确的结果至关重要。 • 标本要求:标本无溶血、凝血做之前充分
混匀。
44
•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做好每天质控 • 注意仪器的报警 • 病理性因素对分析仪的影响:可通过显微
25
减少:
中性粒细胞:见于伤寒、副伤寒、疟疾、 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镭照射、 抗癌药物化疗、极度严重感染、再生障 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应用肾 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多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 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26
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图形及临床应用
• 直方图观察的内容: 1.峰的位置:反映主细胞群位置有无异常。 2.峰的高度:主细胞群数量的多少。 3.峰底宽度:反映细胞群体大小的不均一性或离散
值计算出。计算公式 如下:
MCV(fl)=
HCT×1015 RBC/L
MCH (pg)=
HGB(g/L)×1012 RBC/L
HGB(g/L) MCHC(g/L)=
HCT
17
SLS-血红蛋白测定法
• 在稀释的血液中加入溶血素,红细胞中的 血红蛋白被释放出来。血红蛋白在月桂洗 硫酸钠的作用下,二价铁转变成三价铁, 并与月桂洗硫酸钠结合形成SLS-Hb,SLSHb进入血红蛋白检测系统。测定SLS-Hb在 555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并通过与加入 样品前稀释液的吸光度进行对比进行计算。
血细胞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PPT课件
3
原理
血液分析仪主要是利用阻抗原理进行细 胞计数的. 不同体积的血细胞,因其电
阻大小不同,而产生相应大小的脉冲,分别 进入到仪器设置的不同通道
4
5
CBC(全血细胞计数)+DIFF(WBC分类)模式下WBC计数分类
WBC/DIFF通道对WBC计数和分类时,使 用的两个信号:
细胞经半导体激光激发产生侧向荧光强 度
23
淋巴细胞减少
流行性感冒.败血病 药物(抗肿瘤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 肿瘤晚期.霍奇金氏病 胶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
关节炎)
24
干扰因素造成假性增高(降低)
25
WBC假性增高
PLT聚集 冷凝集 有核红细胞 难溶红细胞 冷球蛋白
26
PLT假性增高
红细胞碎片 小红细胞 冷白蛋白
27
PLT假性降低
血小板聚集 巨大血小板
28
RBC假性增高
白细胞增多 巨大血小板
29
RBC假性降低
红细胞碎片 冷凝集 小红细胞
30
Auer小体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31
出现原始粒细胞
DIFF散点图显示:淋 巴细胞.单核细胞和 原始细胞区域出现 大量散点且连成一 片,大部分原始细胞 由于异常增殖含有 过多的DNA/RNA
32
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散点图显示:有大量 的异常淋巴细胞,荧 光强度较弱而侧向 散射光强度稍强
33
RBC双峰分布
表示出现大小不 同的两群红细胞
34
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铁剂治疗后 直方图动态变化-疗效观察
铁剂治疗2周后
铁剂治疗4周后
35
原理
血液分析仪主要是利用阻抗原理进行细 胞计数的. 不同体积的血细胞,因其电
阻大小不同,而产生相应大小的脉冲,分别 进入到仪器设置的不同通道
4
5
CBC(全血细胞计数)+DIFF(WBC分类)模式下WBC计数分类
WBC/DIFF通道对WBC计数和分类时,使 用的两个信号:
细胞经半导体激光激发产生侧向荧光强 度
23
淋巴细胞减少
流行性感冒.败血病 药物(抗肿瘤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 肿瘤晚期.霍奇金氏病 胶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
关节炎)
24
干扰因素造成假性增高(降低)
25
WBC假性增高
PLT聚集 冷凝集 有核红细胞 难溶红细胞 冷球蛋白
26
PLT假性增高
红细胞碎片 小红细胞 冷白蛋白
27
PLT假性降低
血小板聚集 巨大血小板
28
RBC假性增高
白细胞增多 巨大血小板
29
RBC假性降低
红细胞碎片 冷凝集 小红细胞
30
Auer小体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31
出现原始粒细胞
DIFF散点图显示:淋 巴细胞.单核细胞和 原始细胞区域出现 大量散点且连成一 片,大部分原始细胞 由于异常增殖含有 过多的DNA/RNA
32
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散点图显示:有大量 的异常淋巴细胞,荧 光强度较弱而侧向 散射光强度稍强
33
RBC双峰分布
表示出现大小不 同的两群红细胞
34
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铁剂治疗后 直方图动态变化-疗效观察
铁剂治疗2周后
铁剂治疗4周后
35
血液细胞分析仪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 经过溶血剂处理后的白细胞根据体 积大小可以初步确认其相应的种类:
۩ 第一亚群(小细胞群)是淋巴细胞 LYM;
۩ 第二个亚群是单个核细胞群MONO, 也被称为中间细胞MID;
۩ 相当于粒细胞的细胞群GRAN位于第三 亚群(大细胞群)。
二、血细胞计数检测原理
二、血细胞计数检测原理
۩ 仪器根据各细胞群占总体积的比例计算出 各细胞群的百分比,如果与该标本为的白 细胞总数相乘,即得到各项的绝对值
۩ 采用库尔特电阻抗原 理测量血细胞的体积 和数量,采用单色光 比色原理检测血红蛋 白,并根据血细胞体 积分布直方图得出白 细胞的三分类。
۩ 每小时可作35~50个 样本
۩ WBC,RBC,HGB,PLT ,LY,MO,GI
三、Coulter ACT diff血细胞分析仪的结构
۩ 卡槽
۩ 卡与试剂的批次相 对应
二、血细胞计数检测原理
۩ 因540nm和690nm相差不远,可以 吧AS1和AS2视为相等。因此透过比 色皿的参考信号和样品信号的吸光 度之差ΔA为:
A ( K 2 K 1 )CL
二、血细胞计数检测原理
5. 血小板计数原理
۩ 血小板随红细胞一起在一个系统中进行检 测,由于血小板体积与红细胞体积有明显 的差异,仪器设定了特定的阈值,将高于 阈值者定于红细胞,反之为血小板 。
۩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比容,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二、血细胞计数检测原理
4. 血红蛋白测定原理
۩ 一般采取比色法 ۩ 加入溶血剂,释放血红蛋白 ۩ 用HiCN 生成氰化血红蛋白 ,或是
用SLS,光谱最大吸收在540nm附 近。
二、血细胞计数检测原理
二、血细胞计数检测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讲课护理课件
更换耗材和配件
及时更换耗材和配件,避免因耗材和配件老 化或损坏导致故障。
定期校准
根据仪器使用情况和说明书要求,定期进行 校准,确保仪器准确性。
建立维护记录
建立维护记录,记录仪器使用情况和维护情 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血红蛋白浓度
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贫血和红细胞异常的重要指标。正常 参考值范围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血细胞分析仪在护理中 的应用
临床应用范围
血常规检测
血细胞分析仪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 及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样本采集与处理
按照规定采集静脉血液样本, 避免溶血、凝血等异常情况,
及时送检。
开机与校准
确保仪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开机自检和 校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样本上机检测
将处理好的样本上机检测,按 照仪器提示进行操作,确保检 测过程顺利完成。
结果审核与报告
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确保数 据准确无误,及时出具报告并
中期阶段
现代阶段
现代的血细胞分析仪采用了多种先进 技术,如激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 ,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灵敏度和可 靠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血细胞分析仪逐渐 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检测精度和 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REPORT
CATALOG
DATE
及时更换耗材和配件,避免因耗材和配件老 化或损坏导致故障。
定期校准
根据仪器使用情况和说明书要求,定期进行 校准,确保仪器准确性。
建立维护记录
建立维护记录,记录仪器使用情况和维护情 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血红蛋白浓度
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贫血和红细胞异常的重要指标。正常 参考值范围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血细胞分析仪在护理中 的应用
临床应用范围
血常规检测
血细胞分析仪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 及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样本采集与处理
按照规定采集静脉血液样本, 避免溶血、凝血等异常情况,
及时送检。
开机与校准
确保仪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开机自检和 校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样本上机检测
将处理好的样本上机检测,按 照仪器提示进行操作,确保检 测过程顺利完成。
结果审核与报告
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确保数 据准确无误,及时出具报告并
中期阶段
现代阶段
现代的血细胞分析仪采用了多种先进 技术,如激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 ,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灵敏度和可 靠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血细胞分析仪逐渐 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检测精度和 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REPORT
CATALOG
DATE
血细胞及血液分析仪基础PPT课件
群落分界不清,有/无分类数据
单一群落浓集/区域扩展
警示B、E以及 白细胞信息 幼稚细胞增多 警示杂乱
警示原始/ 幼稚细胞
警示成熟血 细胞/异淋↑
血小板大多增高
贫血伴有血小板减少
RBC/PLT正常或略低
(伴有幼红细胞)
显微镜确认细胞类别/数量多寡
显微镜观察
骨髓增殖肿瘤 重度核左移?
恶性血液病 溶血危象
血细胞及血液分析仪基础
——图形和警示的分析与处理
1
引言
• 血细胞分析最基本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就是血 常规检测,而做血常规用到的最基本的仪器是 血细胞分析仪。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用 血细胞分析仪做出来的血常规结果如何进行血 细胞分析。临床医生习惯看的是数据,而我们 检验人员主要分析的不是那些数据,而是附在 报告上的图形和警示。
28
血涂片观察和分类
白细胞分类
(n=200)
中性杆状核
1%
中性分叶核
68.5%
淋巴细胞
23.5%
单核细胞
4%
嗜酸粒细胞
2%
嗜碱粒细胞
1%
血涂片镜检 分析
镜下可见红细胞 内出现明显的疟 原虫环状体、配 子体、裂殖体等
29
三、白细胞图形和警示
临床信息
患者,女,23岁,于半 月前发现双下肢散在瘀 斑,伴牙龈出血。无鼻 出血,无发热;有头晕、 乏力;近两次月经量偏 多。以”出血原因待查” 而到本院就诊。
2%
嗜碱粒细胞
0%
血涂片镜检 分析
镜下可见白细胞及 血小板形态无明显 异常的变化,红细 胞出现明显的聚集 现象
15
工作流程
红细胞图形
图形 典型
血细胞分析仪与临床应用资料PPT课件
15
扫流技术(专利技术)
红细胞回流
+
-
红细胞
血小板
测试区域
示波镜
16
扫流技术(专利技术)
+
-
红细胞被扫 流液冲走
RBC
PLT
测试区域
扫流液
示波镜
17
扫流技术(专利技术)
作用:防止红细胞回流对血小板计数的干扰; 防止细胞再度进入感应区被两次计数。
18
拟合曲线(专利技术)
在血小板的直方图上可见两条曲线: 一条是 2fl-20fl 的原始数据曲线; 另一条是 0fl-70fl 的拟合曲线.
库尔特原理
红细胞
红细胞通过小孔
检测区域
Os示cill波os镜cope
9
库尔特原理
白细胞
白细胞通过小孔
检测区域
示波镜
10
库尔特技术
11
高频度分析-直方图
通道划分 RBC直方图:36-360fL PLT直方图:2-20fL WBC直方图:35-450fL
直方图 -X轴:体积(fL) -Y轴:相对数量
24
库尔特CBC分析技术
计数和体积分析的技术
脉冲编辑 重叠校正 三次计数/延长计数 高频度分析
血小板分析的技术
扫流技术 拟合曲线 三次计数/延长计数
免日常保养的技术
燃烧电路 酶清洁剂 自我清洁的分血片 其他技术
25
白细胞分类原理
三分类原理:库尔特直方图分类 五分类原理:VCS三维分析原理
26
从三分类到五分类
-华莱士.库尔特,
1947
6
1953年库尔特家族研制出全世界 第一台血细胞计数仪:Model A;
扫流技术(专利技术)
红细胞回流
+
-
红细胞
血小板
测试区域
示波镜
16
扫流技术(专利技术)
+
-
红细胞被扫 流液冲走
RBC
PLT
测试区域
扫流液
示波镜
17
扫流技术(专利技术)
作用:防止红细胞回流对血小板计数的干扰; 防止细胞再度进入感应区被两次计数。
18
拟合曲线(专利技术)
在血小板的直方图上可见两条曲线: 一条是 2fl-20fl 的原始数据曲线; 另一条是 0fl-70fl 的拟合曲线.
库尔特原理
红细胞
红细胞通过小孔
检测区域
Os示cill波os镜cope
9
库尔特原理
白细胞
白细胞通过小孔
检测区域
示波镜
10
库尔特技术
11
高频度分析-直方图
通道划分 RBC直方图:36-360fL PLT直方图:2-20fL WBC直方图:35-450fL
直方图 -X轴:体积(fL) -Y轴:相对数量
24
库尔特CBC分析技术
计数和体积分析的技术
脉冲编辑 重叠校正 三次计数/延长计数 高频度分析
血小板分析的技术
扫流技术 拟合曲线 三次计数/延长计数
免日常保养的技术
燃烧电路 酶清洁剂 自我清洁的分血片 其他技术
25
白细胞分类原理
三分类原理:库尔特直方图分类 五分类原理:VCS三维分析原理
26
从三分类到五分类
-华莱士.库尔特,
1947
6
1953年库尔特家族研制出全世界 第一台血细胞计数仪:Model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进样方式
最初的单一预稀释方式,演化为预稀释和全血方式两者 兼有。现在许多先进的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还采用了更多 种进样方式,如末梢血方式、开盖手工进样、闭盖手工 进样、急诊检验进样、全自动进样等方式以及连接到全 自动流水线的自动进样技术等。大多的血液分析仪采用 了平推式的自动进样系统,
• 5、仪器的清洗技术: 最初的仪器的清洗靠人工浸泡或使用毛 涮清洗,如果测定完一个很高值的标本,则需要用空白液清
3.电阻型血细胞分析仪分析流程 图 PLT 3~30fl
MPV RBC/PLT通道 稀释 1:25000 血液标本 稀释 1:250 >30f 产生大、小脉冲 PDW RDW
PCT
MCV
RBC
HCT
溶血剂
WBC/HGB通道
释出Hb
HiCN
转化剂
流动 比色池
MCH Hb WBC MCHC
30~90fl
脉冲数
邹缩白细胞 脉冲大小
小细胞
二或三分类细胞 90~160fl
中间细胞
160~450fl
大细胞
4.
检 测 参 数(详见课本)
5. 血 细 胞 直 方 图
定义 血细胞分析仪在计数细胞数量的同时,还提供细胞 体积分布图形,横坐标为血细胞体积大小,纵坐标 为不同体积细胞的相对频率,这些用于表示细胞群
90年代 WBC 五分类 LCT、T计数 RBC Hb HCT RDW 三个平均值 RET计数及分型 PLT M PV PLT MPV PCT PDW PCT PDW
• 1、稀释技术的进步:
早期的仪器一般要求在测定前先进行人工稀释,
现代的血细胞分析仪则更加先进,已经将自动稀释 技术,自动进样方式全部添加到仪器本体内.
素
6. 影 响 直 方 图 的 因
• 操作人员的技能因素
• 循证医学对血液分析仪的指导作用
7.血 细 胞 分 析 仪 的 操 作 步 骤
1、血液的采集与抗凝 2、仪器准备:①清洗仪器:按仪器操作完成 ②空白计数:直接计数稀释液中的 颗粒数量,应达到说 明书的要求 3、质控物分析:用全血或单项质控物在仪器上分析 4、血液标本分析:按仪器操作规程进行 5、结果判断:
最初的仪器是需要进行手工取样和稀释的,后来逐渐有了外 置式专用取样稀释器。再后来仪器内部设置了内置式负压 取样稀释器目前认为采用旋转阀取样技术是比较精确的方 法,旋转伐内部有多个按一定体积设计的小孔,当血液进 而后,旋转伐从吸入的小孔转向排出的小孔,此时血液不 能再进入,而孔内保留的固定量的血液进入仪器的稀释部, 然后清洗,再进入下一次循环。目前许多更加先进的血液 分析仪均采用陶瓷制的旋转阀来分配血液标本。
• 8、其他技术的应用: 多数现行的血细胞分析仪都有标准计算机接口,可与医院信息管 理系统进行连接;使用软盘或大硬盘对数据和细胞分析图形进行 储存和检索;使用条码技术对标本进行分类和处理;使用全自动 进样装置实现全自动化;通过磁卡或条码技术对试剂进行管理; 对血细胞分析项目进行有规律的组合和选择等。这些技术的应用 给当代血细胞分析仪提供了更加方便的使用方式和良好的管理方 式。现代的许多仪器还增加了包括对试剂的管理,试剂消耗、试 剂有效期和温度的管理。
PPT内容可自行编辑
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主讲:XX XX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
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 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开始上课!
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概述 仪器的基本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参数的临床意义★ 方法学评价
8. 结 果 报 告 注 意 事 项
• 1、各项分析参数和体积分布直方图均正常时:
①若为全自动电阻型血细胞分析仪且白细胞为三 分类:不必做显微镜白细胞分类
②对已确诊或疑为血液病的患者:必须进行血涂片白
细胞分类 ③若为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且白细胞为两分类:应做
• 2、定量部的改进: 在血细胞计数仪开始阶段, 人们设计了U型水银管压力计,通
过水银的重量和在两个电极间的距离来控制吸入的标本量。
最新的光电计时容量控制技术控制标本进入计数区的量,可 以使得进入计数区域的细胞悬液定量更加准确和无污染、同
时还可判断小孔是否出现堵塞或半堵塞问题,以及便于维护。
• 3、自动取样技术:
洗一下,以防止对下一个标本的携带污染。而现在许多仪器
在完成一个标本的检测后可自动对计数小孔、管道进行冲洗, 还可同时对取样器、稀释器、取样针内外进行全面清洗,减
少交叉污染的机会。
• 6、质控程序的进展: 早期的血液分析仪一般没有质控程近年来的许多仪 器都增加了多种质控程序 • 7、用户界面的改进: 最早的仪器几乎没有什么复杂功能,需要用机械 按键的方式选择白细胞计数还是红细胞计数,没有 打印和储存,在更有一些仪器采用了触摸屏控制方 式,使得仪器操作界面更加人性化和更加方便
体分布情况的曲线图形,称作细胞直方图.
血细胞直方图
仪器检测屏上显示白细胞通过脉冲
细胞体积直方图
白 细 胞 直 方 图
红细胞直方图
血 小 板 直 方 图
• 不同类型仪器直方图有差异,即使是同一标本,其细胞直方图也 有差异 • 凡是影响细胞脉冲大小的因素都可以使直方图发生变化 • 试剂性能的好坏会影响直方图
第五节
试剂系统
第六节
操作程序
一、概
血细胞分析仪的发展史及特点 述:
不同年代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参数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白细胞 WBC WBC WBC WBC 二分类 三分类 红细胞 RBC RBC RBC Hb RBC Hb Hb HCT HCT RDW 三个平均值 三个平均值 血小板 PLT
二、仪器的基本原理
1.电阻抗法仪器分析原理
2.仪器的组成
1.信号发生器: 通过小孔的细胞产生电阻信号
2.放大器: 将微伏信号转化为伏级信号,从而触发电路 3. 阈值调节:计数不同细胞时,应调节阈值电平,
使计数结果尽量符合实际水平
4.甄别器 : 将低于参考电平的各种非计数目标的假信号去掉, 提高技术的准确性 5.整形器 : 将不一致的波形调整为一致平顶波形 6. 计数系统: 仪器对大小不同的脉冲进行选择,区分不同类型 的细胞并进行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