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德育的当代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德育的当代价值

摘要:中国传统德育从目的、内容到实施方法均有许多值得当代德育借鉴之处。挖掘中国传统德育的当代价值对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德育;当代价值;中国特色德育思想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巨大的社会整体性变革,必然要求培养和塑造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我们的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一挑战中,德育更是首当其冲。我国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对社会道德、社会治安状况很多人不满意,认为不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认为当前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同步。这从另一个层面也向德育提出了变革的要求。

其实,德育的这种困境和危机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都会出现社会文化的大变革,其中也包括社会道德的变革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社会文化基础同我国相似的“亚洲四小龙”,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时,也出现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同步的现象。犯罪、吸毒和社会道德沦丧同样存在,直到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仍然在和腐败、行贿、吸毒等现象作斗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法制建设,特别是重视儒家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因此,在解决社会文化道德变革中出现问题时,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为了给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出适应2l世纪的竞争型人才,我们应本着批判与继承的原则重新审视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挖掘出其当代价值,这对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学者曾把中国传统美德罗列为十大项目: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这些以仁爱为核心而衍生的德性规范,几千年来已成为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德性追求。其实,中华民族在儒家伦理规范和熏陶下形成的传统美德远不止这十项。譬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和博大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德气节追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操守以及重视人的现世生活与人伦关系,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提倡“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等。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栾传大把传统道德概括为下列各项: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创新;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

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等等。

传统伦理文化还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实施,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文化。在孔子的德育思想体系中,其中“育”即教育是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并由此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和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德育实施系统。孔子把人的道德的培养看做是一个过程,主张从发展过程中实施对人的教育。他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根据人的不同年龄阶段,分别提出戒色、戒斗、戒得的教育。这种教育颇具针对性,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也具有合理的因素。孔子对人的品德形成过程曾有一个著名的概括:年幼志于学,由立志到所立,到不惑,到知天命,到耳顺,最后达到从心所欲的最高境界。这一品德形成过程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笃奉,产生了巨大的内驱力,促使人们在品德的培养上不断攀升,力争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孔子强调人的品德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并且每个阶段依据年龄和阅历的不同有不同的追求目标。这些论述,在中国德育思想和实践中至今仍不失其光辉。

孟子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他特别强调把道德教育看做是一种榜样的教育,是一种具有影响力和教化作用的模范教育,这其中包含着很强的行动和实践体验的教育。他曾把道德教育概括为“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过程,作为居上位的“君子”最重要的是,以自己的榜样和表率作用教化下民,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荀子极其重视道德教化在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其中乐的教化是其最重要和最富有特色的形式。他认为,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化形式,必须与“道”相结合。因为音乐不仅仅是给人一种愉悦,一种娱乐,最重要的是要在娱乐中给人一种道德教育,所以乐必须在“道”的支配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概而言之,他认为要通过乐器的演奏形式,使乐以动情,与情结合,更重要的还要乐与“道”相结合。以上三个方面,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达不到乐教德化的目的。

朱熹也提出了系统而深入的德育方法,主要有:“立志”、“居敬”、“穷理”、“省察”、“笃行”。他十分重视立志,并将其列为德育方法之首。他认为,一个学者如果不能确立自己的志向,就会因失去奋斗目标而不知如何努力,从而生出许多弊病。“居敬”也是重要的道德教育方法。“敬”在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中居于重要地位,其原因也在于它与道德主体意志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朱熹还认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去认识天理,即所谓“穷理”。为了完成“穷理”的教育,以获得道德认识,须采用学、问、思、辨等教学方法。他也将“反省”、“内察”作为重要的德育方法,要求学生们对自己的思想言行“无时不省察”。“笃行”是朱熹德育方法中最重要的环节和方法。他认为道德实践是进行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深化道德认识的重要方法。他还将道德内容以礼仪等形式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注重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王夫之在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循序渐进的方法,使之更为条理化,更加深刻化,也更具有操作性。他认为,学者只有严格地遵守循序渐进的德育方法,才可以进入到“上达”的崇高道德境界。

清初著名的学术流派颜李学派特别强调“习行”。颜李学派认为,这是获得真正学问、知识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中国传统道德实践性强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古代思想家们的德育思想中,而且利用学校教育、圣经贤传、戏剧说唱、小说故事、宗教迷信、宗祠家长、三老里甲等手段来宣传、推行,保证它们的落实。总之,中国传统德育从内容到实施方法均有许多值得当代德育借鉴之处。

在当前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的现实背景下,我们如何从传统伦理思想宝库中,提取和吸纳那些精华的成分以建构我们时代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呢?

1.传统伦理道德对公共道德建设的启迪。公共道德又简称为公德,它作为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里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原则,对社会风气起着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尽管有着重私德而忽视公德的倾向,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强调“家国同构”,强调群己合一,因而其私德规范也内在地包容了基本的公德要求。因而孔子讲的仁、智、勇“三达德”,管子讲的礼、义、廉、耻“四维”,孟子讲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德”的理论等,其实无一不内含了基本的公德规范。显然,这些规范只要剔除其中的封建糟粕,经过改造,对我们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德建设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启迪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