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阶段特征
中国史、世界通史常识
中国史、世界通史常识一、年代认识法(公元前、公元后、世纪等)1、公元纪年法(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2、世纪分期法世纪初期(前20年)、世纪中期(40—60年代)世纪晚期(70年代—90年代)、世纪末期(80年代—完)。
每个世纪100年,现公认的计算方法为01年—00年。
3、年代二、内容衔接1、中国通史部分:分期:古代(远古——1840年);近代(1840——1949年);现代(1949年至今)古代史:(主要讲清中国古代的朝代顺序、朝代时间段)朝代顺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前770-前221-前207年)—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
(1368-1644-1840年)详细时间见必修1第19页“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
2、世界通史:古希腊、罗马的年代。
(可横向与中国朝代对比,参看必修1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3、知识问题:(1)介绍古代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四大文明古国都属于“大河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
其中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古巴比伦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古印度发源于恒河;中国发源于黄河以及长江两河流域。
(2)古希腊和罗马文明(重点说明时间)A、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民主制度B、古罗马(公元前6世纪末——前27年——公元395年——公元476年)法律制度(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3)欧洲中世纪:公元476年——1500年左右介绍中世纪的特征: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B、国家林立,封建割据,相互混战。
C、天主教会权势最大,而且用封建宗教神学控制人们的思想。
(4)世界近代史:A、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B、17——19世纪初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中国通史、阶段特征
古代史部分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从l70万年前至公元l840年鸦片战争前夕,可大致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及明清(前清)六个时期。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2、奴隶社会:公元前21C至公元前5C。
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夏朝(建立)商朝(发展)西周(强盛)春秋(衰亡)前476年3、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民族明清(统一多民族(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国家分裂(封建社会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年先秦(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3C秦汉(秦-汉):公元前3C至公元3C魏晋南北朝(三国-晋-南北朝):公元3C至6C隋唐(隋-唐):公6C至10C宋元(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公元10C至14C明清(明-清):公元14C至20C(19C)第一阶段: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指我国境内自有人类活动开始至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习惯上划分为: (1)原始社会; (2)夏、商、西周;(3)春秋战国三个阶段。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一、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阶段特征】中国处于奴隶社会,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①政治上:国家产生,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中国进入阶级社会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确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②经济上:农业在各部门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形成以中原地区长期领先为特点的经济格局③思想文化上: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形成,为中国文化奠定基础【具体史实】1、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1)农业:①土地制度:实行井田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三 中华文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 - 3
(二)汉初的“黄老之学”
3.表现: 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间里不讼于 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驿无夜行之吏,乡间无夜名之征。犬不 夜吠,乌不夜鸣。老者息于堂,丁男者耕耘于野。
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
对政治秩序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 对民族精神 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对学术文化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对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3)从人道到天道。董仲舒认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明确指出了“人本于天”,天为“人之曾祖父”。他把天地、阴阳、四时和五行都封 建人伦化,他“首推阴阳”,把阴阳五行说纳入了儒家学说,这可以说是董仲舒新儒 学区别于先秦儒学的主要特色之一,甚至是天的核心性质。
总之,西周末至春秋前期,王室政权降落到强大诸侯;春秋后期,诸侯争权又降落到卿大夫之家。 ——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二、秦汉时期的科技:
2.文字: 秦朝把小篆作为官方字体,后来又出现隶书。汉代楷书形成(钟繇)
3.文学: 汉赋出现,是一种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
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和《上林赋》。 4.史学:《史记》、《汉书》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 司马迁;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东汉 班固 5.绘画:秦汉时期,门类的丰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绘画艺术代表作 :有汉代马王堆墓帛画、壁画、《夫妇宴饮图》等 6.宗教:佛教西汉末年传入。道教形成于东汉: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结合 。冲击 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距今170万年前前221年)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基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此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
经济: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
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时代到来,牛耕的逐渐推广,兴修水利(都江堰、)井田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手工业,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时期。
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政治: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
夏朝-王位世袭制,天下为公变天下为家。
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和等级制受严重破坏,出现“春秋五霸”;战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周王室和诸侯权进一步衰落,通过一系列变法,(商鞅等)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封建官僚制终于在各诸侯国建立起来。
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反映。
科技文化取得很高成就。
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第一个高潮,奠定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大一统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维持了四百多年。
秦汉王朝影响深远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
思想: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中国通史具体介绍
中国通史具体介绍中国通史是指对中国历史从古代至现代的全面介绍和研究。
本文将对中国通史的各个时期进行具体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221年)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等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商朝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多神信仰王朝。
在西周时期,周天子通过封建制度管理各个封建诸侯国。
春秋时期,诸侯开始逐渐壮大,并形成以鲁、齐、晋、楚、秦、燕、赵、韩、魏等国为代表的“八国”格局。
到了战国时期,这些封建诸侯国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秦为首的强大中央集权国家。
二、秦汉时期(公元221年-公元220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并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基础,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封建社会。
东汉时期,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即魏、蜀、吴三个割据政权的对立。
西晋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正式的世袭制政权。
三、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治的时期,分为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
南朝包括刘宋、南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周五个朝代。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面临着战乱和动荡,但也出现了许多文化繁荣的现象。
四、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朝由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隋朝的开国之功是统一了南北朝时期分裂的中国,但其统治时间较短。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一个王朝,唐太宗李世民以征服东突厥和高句丽等北方战争为标志,疆域辽阔。
唐朝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也达到了顶峰,被誉为“贞观之治”。
五、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这五个王朝。
十国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南汉、南唐、后蜀、南吴、吴越、闽国和南汉这十个割据政权。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政治动荡,频繁的战乱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国近代通史复习提纲(1)
近代中国通史复习本专题涵盖了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分期界标:“五四”运动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领导;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4、中国近代化的沉浮⒈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⒉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⒊思想科学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⒋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一、时间范围:1840年~1919年,共近80年二、基本线索:列强入侵,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近代化。
三、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世纪60年代)【阶段特征】一、政治:1.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2.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太平天国运动);二、经济(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自然经济日益解体;2.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4.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三、思想(新思想的萌发;选修I戊戌变法)1.开始向西方学习; 2.民主思想逐步产生。
四、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五、知识点整理(一)、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1、鸦片战争的原因:直接原因——英国为维护鸦片贸易发动战争1)英国走私鸦片: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中外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
三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1年)是社会大分裂的时期,封建经济遭到破坏,但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经济重心开始由北向南移。思想文化上则是佛道对儒学的挑战与冲击。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经济: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社会生活变迁
文化科技:物理、生物学、文学艺术
两种制度的并存、竞争与合作
高中世界历史是把中国历史剔除并主要讲述的西方历史进程的发展。西方史学把西方历史划分四大阶段,即上古时期(约三四百万年前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中古史(公元475年至1500年左右东罗马帝国的覆灭)、近代史(1500年——1917年)和现代史(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今)
从人类的产生至1840年,这段历史时间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时期,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历经了采集渔猎、农耕经济等文明形态。
从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周代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公元前2070年以前是原始社会。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则是奴隶社会时期,经历了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和周(公元1046年——公元前221年),其中周代以公元前771年的周平王东迁为界划分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和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此处须说明的是,很多同学历史认识中多知春秋战国而不知东周,东周时期又可划分为春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中国近代史时空整合
政治:西方国家从鸦片战争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土和主权完整遭 到破坏,太平天国运动解开民主革命序幕。
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开始商品输出,中国 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逐渐 解体。
思想文化: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 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思想文化: 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中国革命,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六、1937年7月~1945年8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政治: 日本全面侵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国共两党 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别 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抗日。1945年抗日战争 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日益壮大起来。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遭到了空前残酷的打击,日本在 沦陷区进行疯狂经济掠夺,国统区官僚资本日益膨胀。 思想文化: 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成为了我党的指导思想。
• •
⑥在斗争策略上,能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灵活调整 策略方针。
• 一、同盟会、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对中国 • 革命的影响 • 1. 中国同盟会 • (1)时间:1905 • (2)性质: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3)指导思想:旧三民主义。 • (4)影响: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阶段。1911年武 昌起义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颁布和清帝退位,部分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民 • 2. 国民党。 • (1)时间:1912 • (2)性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
B.
C. D. 解析 关键是抓住题干中“乘客不分男女座”这
句话,这和中国传统的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的伦
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
最新中国通史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总结资料
中国通史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总结一、中国古代部分1.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形成和发展”时期(1)政治: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度)的确立、发展。
(2)经济:原始农业出现,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手工业和商业被官府所垄断。
(3)思想文化:礼乐制度是维系等级制度的工具,文化教育为官府所控制。
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型与文明持续发展”时期(1)政治:中国早期政治制度逐步瓦解。
(2)经济:小农经济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最近本的经济形态。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其基本特点之一。
延续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
(3)思想文化: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基础。
3.秦汉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
秦朝统一后,建立起专制主义集权制度,西汉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
(2)经济:小农经济继续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加强。
(3)思想文化: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此不复存在。
4.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2)经济:曲辕犁、筒车的出现,我国犁耕技术完善,水利事业发展,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3)文化:科技发展,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楷书、草书流行,唐诗更是流芳百世。
5.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消除藩镇割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2)经济: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市”“坊”界限被打破;纸币出现;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景德镇成为瓷都。
(3)思想文化:理学产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高峰,活字印刷术发明、火药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宋词、元曲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中国通史阶段特征
第一篇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先秦【时间范围】秦朝以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对整个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政治上:夏朝建立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典型形式。
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在先秦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文化上: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在文学上,《诗经》和楚辞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文字上,商朝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间范围】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至581年隋朝建立【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确立并得到初步发展,形成了鲜明的东方特色。
政治上,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西汉经过反复的斗争最终解除了王国的威胁,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官僚体系、监察制度和官吏选拔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的冲击。
经济上,农耕经济初步发展,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西汉形成了又一轮兴修水利的高潮;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激烈冲突,经过三百多年的融合,游牧文化大都融入中原文化。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其政治制度、经济模式、统治思想都具有奠基意义,对后世影响很大。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从整个中国古代史认识秦汉的历史地位。
董仲舒的新儒学借鉴了法家君主专制的主张,但也保留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将儒家和法家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外儒内法”的特点,这是董仲舒的新儒学被汉武帝采纳的最主要因素。
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不断加强,从未间断。
中国通史初中知识点总结
中国通史初中知识点总结一、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1. 夏朝: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建立者为禹,传说禹治水有功。
2. 商朝:商汤推翦夏桀建立商朝,商朝分为甲骨文时期和青铜时期。
3. 周朝: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
西周时期繁荣,东周时期分裂,标志着封建国家的衰落。
4.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割据、兵戎相见的时期。
列国纷争,士人争霸,思想家辈出。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封建制度,进行改革,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
2. 西汉: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实行皇帝专制制度,设立郡县制度,开启了西汉王朝的繁荣时期。
3. 东汉:汉光武帝恢复了汉朝的中兴,实行“铁鞭政策”,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开创了东汉经济繁荣的时代。
4. 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魏、晋、北齐、北周。
三、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1. 隋朝:隋文帝杨坚,开创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实行均田制、徭役制和重农抑商政策。
2.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长安盛世,安史之乱后,虽然唐朝还强大一段时期,但国力开始衰落。
四、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840年)1. 宋朝: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提倡儒学,实行经济开发与对外贸易。
2. 元朝:元朝统治者是蒙古族,实行行政区划、金融制度等统一化的措施,实行严格的阶级制度。
3. 明朝:明成祖朱棣推翻元朝,实行中央严密的专制政府。
4. 清朝:清顺治帝,康熙帝,乾隆帝,雍正帝统治时期最为兴盛,官员帝族集团势力更加强大,但也是国家最兴盛的时候。
五、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民国政府。
2. 北洋政府: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实行了“起义击辽”,被外界称为“政变”。
3. 国民党:国民党成为中华民国的统治党派,先后推行了北伐和土地革命。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模块3 通史讲座3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融会贯通
通史讲座(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融会贯通阶段特征通史体系(对应学生用书第97页)一、世界古代史——西方文明的摇篮[特征概述]在古代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保证了公民一定程度的自由,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与古希腊人相比,古罗马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
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过程中,他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曾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史实定位]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基本内容从人治到法治,世界连成一体[特征概述]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并向世界各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
[史实定位]一、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使议会限制了国王,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
(3)发展:18世纪中期,逐步确立责任制内阁。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又通过议会控制立法权。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宪法,实行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2)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欧洲与亚洲、非洲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与美洲开始了经济交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专题01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备课
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同时小农经济产生。手工业,夏商西周是 青铜时代,政府严格管理工商业,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 商业,春秋战国商业繁荣,私商群体形成,同时重农抑商政策逐步确立。
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被打破,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科技成就,
土地兼并和租佃经营
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 耕作技术:垄作法 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耕作方式:个体农耕(小农经济)产生 产生原因: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表现: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特点: 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②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③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④脆弱性:小农经济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⑤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⑥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
宗法制(血缘维系)
材料:“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1.直接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
根本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 2.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 内容 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王位及各种爵位由嫡长子继承。 ②大宗和小宗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③周王的地位:周王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历史干货丨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历史干货丨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详解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宋元明清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重要事件。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早期阶段,大约距今4000多年前。
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社会由氏族制向王国制的转变。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者为禹。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建立者为商汤。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建立者为周武王。
夏商周时期,社会逐渐进入奴隶社会,贵族阶级与普通百姓之间的阶级矛盾逐渐加剧。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期阶段,大约距今2000多年前。
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秦统一六国、成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并开始了列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法家思想,实行了一系列新政策,如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等。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存在的封建王朝,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学术思想的儒家思想,成立了国子学、太学等教育机构,发展了汉文化。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过渡阶段,大约距今1600多年前。
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中央政权的分裂和民族大迁徙。
三国时期,魏、蜀、吴分立。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南北分裂的王朝。
南北朝时期,北方先后出现匈奴、鲜卑和后来的北朝,南方出现刘宋、南朝梁、陈和南朝宋等。
这一时期的文化主流是玄学思想,代表人物为玄学派创始人王弼、王献之等。
四、隋唐宋元明清时期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后期阶段,大约距今1400多年至现代。
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封建国家的兴衰更替。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短的一个王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高宗和武则天是唐朝的代表人物。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封建王朝,文学、科学、军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忽必烈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第1讲__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通史大串讲
给他们“居留和经商”的地区。在该地区,该资本主义国家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
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因此,租界也被称为“国中之国”,严重破坏了半殖民地
国家的司法主权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3.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
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最惠国待
【概念解读】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殖民地是指主权部分丧失,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如政 治上丧失了部分主权,经济上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半殖 民地是社会退步的表现。 半封建: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 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不断发展。半封建是社 会进步的表现。
2.过程
(1)丰岛海战: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2)平壤战役:清军失败,退回国内。 (3)黄海战役: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纲常伦理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想解放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 对外扩张,在全世界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 萌芽的发展和中西方交流,使中国落 产地 后于西方
比较结论: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一、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①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工业革命,积极开拓海 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②清朝政治腐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 五口通商后,英国并没有获得所预期的那种巨大的经济利益, 英国政府认为一切问题都源于中国政府开放程度不够,为了
中国通史(全)
第一讲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国早期文明的出现1、中国人的起源(1)世界范围内关于人的起源之传说与神话:亚当和夏娃南方古猿阶段:330万年-440万年——能人阶段:160万-250万年——直立人阶段:160万-180万年——智人阶段:距今20万年以前(2)女娲造人说。
(3)北京猿人说(4)非洲夏娃说2、炎帝与黄帝——中华民族的共同先祖,三皇五帝三皇:女娲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轩辕,帝高阳,帝喾高帝,帝尧放勋,虞舜重华为什么炎黄二帝是最早的代表黄帝:(1)开始驯养使用牛马(2)发明了车船(3)学会打井,养蚕缫丝(4)发明了原始文字(5)制定了历法和甲子(6)发明了冠冕衣裳说明了中国文明发端于黄帝时代或至少以黄帝为代表炎帝:(1)原始农业(2)发明了医药1、今世史家对炎黄传说的认识(1)“古史辨”派的观点:(2)当代学者对“古史辨”派的修正二、多源的文明和多元的文明1、多源的文明(1)仰韶文明——黄河中下游地区陕西中部-西安的半坡文明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因此,可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马家窑文化——黄河上游地区(发现了彩陶)主要集中在甘肃省,也叫甘肃仰韶文化最后出现齐家文化齐家文化是青铜器时代的最早发现(1)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地区(浙江河姆渡村。
发现已碳化的籼稻,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水稻(2)昙石山文化——闽江流域(3)红山文化——辽河流域2、多元的文明“满天星斗”论陕豫晋,山东,湖北,长江下游,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一、原始农耕经济与文明进步(1)不同的观点A、铜器的制造B、文字的出现C、域邑的形成(2)进入文明的标志:农耕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思考题:1、谈谈对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认识2、举例陈述炎黄传说与中国新石器时代后期考古发现的关系第二讲夏至秦朝的中国古代社会与朝代更替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一、夏、商、周三代更替与华夏族的形成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唐中国历史上的朝代:1、夏商周三代之更替①夏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存在470年。
通史整合: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D
7、明清(1368-1840):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 机并存时期 (1)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2)经济: 小农经济占主导,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 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7、明清(1368-1840):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 机并存时期 (3)思想文化: 理学的僵化,思想束缚,文化专制,早期启蒙 思想的出现;传统科技发展停滞,没有产生近 代科技。 (4)对外: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B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宋代的 文化和科学,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 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不 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最能支撑李约瑟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古代应用数学体系的形成 B.中国四大发明的发展与定型 C.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优秀历法 D.中医药学的系统著作的诞生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中国的科技发展到 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超过 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 平。‛但宋朝并未发生类似于欧洲的科技革命, 其主要原因是( ) A.宋朝的统治阶级十分腐朽 B.宋朝对工商业不够重视 C.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D.当时社会环境十分动荡
有学者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的结 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宋朝时所发生 的一些变动,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下 列史实不符合此观点的是 ( ) A.‚市‛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市民阶层不断发展 C.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D.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 景象,其根本原因是( ) A.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比较活跃,善于 思考 B.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为‚百家争 鸣‛提供条件 C.王室衰微,思想控制不力 D.封建政府的大力提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先秦【时间范围】秦朝以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对整个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政治上:夏朝建立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典型形式。
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在先秦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文化上: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在文学上,《诗经》和楚辞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文字上,商朝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间范围】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至581年隋朝建立【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确立并得到初步发展,形成了鲜明的东方特色。
政治上,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西汉经过反复的斗争最终解除了王国的威胁,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官僚体系、监察制度和官吏选拔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的冲击。
经济上,农耕经济初步发展,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西汉形成了又一轮兴修水利的高潮;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激烈冲突,经过三百多年的融合,游牧文化大都融入中原文化。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其政治制度、经济模式、统治思想都具有奠基意义,对后世影响很大。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从整个中国古代史认识秦汉的历史地位。
董仲舒的新儒学借鉴了法家君主专制的主张,但也保留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将儒家和法家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外儒内法”的特点,这是董仲舒的新儒学被汉武帝采纳的最主要因素。
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不断加强,从未间断。
错误。
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加强是从中国古代整个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的,但从局部而言,中国古代很多时期中央集权制受到了严重破坏,如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等。
2.汉武帝的“推恩令”遭到了诸侯国的激烈反对。
错误。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封给子弟,因此,诸侯国内部很多人是支持“推恩令”的,这是“推恩令”得以顺利推行的重要原因。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家思想退出历史舞台。
错误。
董仲舒新儒学的本质特征是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这是法家的主张。
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董仲舒的新儒学实际上是“外儒内法”。
4.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腐朽的阶层,对历史发展没有任何贡献。
错误。
士族对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文人画和自觉书法艺术的出现都是士族的杰作。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间范围】581年隋朝建立至1368年元朝灭亡【阶段特征】中国农耕文明全面繁荣,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隋唐和宋元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经济上,随着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的推广,隋唐农业达到新的高峰;宋代是商业大发展的时期,在城市里突破了坊市的界限,在农村形成了大量的草市;宋元时期,海上和陆地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文化上,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代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使用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这些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分化事权是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基本手段,宋代最为明显,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庞大的官僚队伍,财政负担沉重。
因此,对于分化事权的作用应该辩证地分析。
1.宋代没有三省机构。
错误。
宋代在很长时间里也有三省,长官也是丞相,但是,其权力已经被中书门下取代,三省长官或空缺,或是虚职,基本不参与政事。
2.元代皇权进一步加强,地方权力进一步受到削弱。
错误。
皇权和中央的权力不断膨胀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发展趋势,但是,元代丞相和地方权力有扩大的趋势,这是元代政局混乱的重要原因,也是促使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一个因素。
3.在棉布出现之前,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错误。
丝织品一直不是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元代之前,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是麻布,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之后,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
4.“心学”代替了“理学”,两者是前后相继的关系。
错误。
“理学”和“心学”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与其相对的是程朱理学。
5.元代知识分子地位较宋代大大降低。
正确。
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大大下降,“十儒九丐”之说就是来源于元代。
但是,元代知识分子地位的降低也使他们更贴近劳动人民,使元代的通俗文学、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间范围】1368年元朝灭亡至1840年鸦片战争【阶段特征】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但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政治上,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不利于中国古代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经济上,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文化上,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对外政策上,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大潮流。
无论是明朝的内阁大臣还是清朝的军机大臣,只有处理军国大事的建议权,没有决策权,这需要皇帝勤政,否则这一体制就会严重阻碍行政效率和国家中枢权力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政局的稳定。
明朝中后期是明朝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在政治上内阁制逐渐成形,在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在对外政策上,明朝开始执行“海禁”政策,学习过程中注意归纳这一时期明朝的相关变化。
1.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的军机大臣都是丞相。
错误。
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军机大臣没有决策权,只是备皇帝咨询的人员,因此,他们都不是丞相,“有丞相之责,无丞相之权”。
2.清朝时中国人口达到四亿的主要原因是疆域的辽阔。
错误。
中国古代人口一直徘徊在一亿上下,清朝时期,中国人口突然爆炸性增长,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是主要原因,即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产量大大增加,能供养更的人口。
疆域辽阔也是一个原因,但是,影响很小。
3.明代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正确。
明代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这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还与西方殖民者在美洲掠夺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有关。
4.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完全禁绝了对外贸易。
错误。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并非完全禁止海外贸易,而是进行严格的限制,当时,只允许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而且外商只能与清政府管辖的“十三行”进行贸易。
5.明末清初批判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产物,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
错误。
批判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产物,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手工工场主尚未从地主、官僚中分化出来,没有形成资产阶级。
因此,我们还不能说明末清初批判思想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产生的条件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带有民主色彩,是代表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新事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质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社会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政治上,他们反对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经济上,他们反对重农抑商,要求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在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性,遏制新思想的诞生。
因此,人们要求摆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第五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至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阶段特征】这一阶段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也是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的历史阶段。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4.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具有明显的革命性和落后性。
深受封建剥削,决定了农民阶级成为民主革命的主力;由于其落后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只能接受无产阶级的领导。
19世纪中国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包括外商企业、官办洋务企业、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其中,代表中国近代化方向的是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但其发展的环境也最为恶劣,深受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压迫。
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时间范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阶段特征】这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1)政治上,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此中国人民开始探索中国的民主化道路。
(2)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3)思想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服饰、礼仪、交通、通讯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