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新时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新时代》教学反思
时代在变化,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特殊暑假期间,每位教师都应该给自己制定自我提升计划,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教育环境。
一.提高认识、改变观念良好的教学观念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新课程改革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背景下提出来的,教师应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思想上彻底去除应试教育的各种不良思想,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
比如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是让学生会做题,同时也是以考高分为目的的。
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兼任训练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知识来改变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除此以外,教师还应知道现在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的仅仅是辅导作用。
二、加强自身的学习1、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带动是必不可少的,每年寒暑假的教师培训、教育机构组织的讲座等都是一个良好的平台。
因此,凡是我们有条件参加的培训或者相关活动,我们都应该积极参加,认真学习。
作为一名新教师,更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因此我更加珍惜外出学习的机会,比如参加市里的教师培训活动,可以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教学中,无形中自己的教学水平就提高了,这也是一种成长。
2、在信息知识爆炸的今天,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加强自身学习。
在网上不仅有实用的素材,也有很多优质课件,优秀教案,我们在学习别人的同时,更要有效的去利用资源。
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也都可以从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校本教研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
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
高中音乐_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导入:首先,我想问全体同学们:①平常都听歌吗?②透过音乐,生活充满了什么?③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生畅所欲言,师积极肯定。
师: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素质。
每个同学有很多的丰富的知识积累,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够添加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成为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并且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每个人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导出课题:学会聆听二、新课学习:问:培养成一位能听动音乐的人需要哪些音乐素质?鼓励学生回答并积极肯定和小结。
2. 学习音乐要素及内容⑴ 学生阅读教材P8第一、第二自然段⑵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知识: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
⑶ 根据教材运用教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若,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三、欣赏1. 互动师:用音乐来表达对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在许多作品中经常见到。
现在让我们共同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思考问题:① 音乐情绪怎样?是否变化着?② 联想、想象到了什么?③ 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2. 师播放曲子,欣赏及师生讨论师肯定学生回答,并小结。
(《草原放牧》是《草原小姐妹》协奏曲的显示性部分,这部分音乐由两个对X性主题组成。
每一个主题是整曲的主要主题,主要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的少年形象以及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情绪上明朗、富有生机。
第二主题是草原人民的现实生活,对辽阔草原进行赞美,抒发着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曲子通过了节奏、力度、速度、配器等要素来表现,力度、速度等其他要素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草原放牧》的音乐是在幽静、安谧的意境中结束,应来意犹未尽。
)3. 演唱主题,深化节奏、粒度对曲子的艺术作用4. 过渡师简述《草原小姐妹》的历史背景,讲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阐述运用这些要素的艺术作用,同时引入欣赏另一曲子《悲怆交响曲》。
高中音乐_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光明行姓名:单位:学科:高中音乐联系方式:学与教的过程教学随笔同音高重复出现,也叫位移。
分为严格模进和自由模进两种类型,是一种重要的旋律展开手法,首先我们来唱一遍音阶。
我们来唱一遍接下来我们来看两段视频来判断哪个是上行模进,哪个是下行模进?第一段视频是《音乐之声》的一个插曲《哆来咪》的一个片段;第二段视频是《亲爱的小孩》的一个片段;这两段旋律听完了,第一段是上行模进,因为他的旋律是越来越向上行的,我们来唱一遍;第二段是旋律下行的,所以是下行模进四、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主题时期《义勇军进行曲》1.进行曲:在刚开始进行音阶跟唱时,学生有点放不开,纠正了歌唱姿势和状态,声音好很多,但是整体上学生声乐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很多孩子还是羞于张嘴。
也需要在今后的课程中不断引导与鼓励多加练习。
学与教的过程教学随笔3.学唱与分析《义勇军进行曲》G大调,2/4拍子,富于动力音调节奏老师指挥学生们齐唱,注意音准唱出气势。
4.探究分析《玫瑰三愿》这首声乐作品一二句,前面两个音构成了四度音程开始,大调式属音到主音进行,节奏弱起强落,富于动力。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感觉有些时候讲课声音的音量音调不到位,没有很好的起到渲染情绪的作用。
在歌唱时候有的非常投入,有些孩子没有挖掘到歌词呐喊般的热情,强烈迫切的情绪不够真切。
需要我继续去探索挖掘孩子们可以接受的情绪和动力。
审阅(签名) 9月 9日《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学情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大部分孩子没有过多的接触过音乐类的培训,有些学生有所接触也只是略知一二,我们鉴赏课程进行的难度也是有的,课改后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
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表现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直认为活泼、律动的音乐课是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特点,而高中音乐课堂应该是知性的、理性的。
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研究特点,小学音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和兴趣。
通过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表现,可以发现以下学情特点:
- 学生对音乐表演和欣赏有较大的兴趣。
- 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尚不够扎实。
- 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材分析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合适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特点,应选择以下教材:- 综合性教材:具有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的教材,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素养。
- 名家名曲教材:通过研究名家名曲,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 实践性教材:结合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对于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结和改进方向。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课后反思:- 总结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分析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 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使用,寻找改进的空间和策略。
- 与同事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教学经验和借鉴他人的教学优点。
-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通过对学情的分析、教材的选择和课后反思的实施,可以提高
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兴趣,使其在新时代
新生活中欣赏、表演和创造美妙的音乐。
高中音乐人音社音乐鉴赏教案第三十四节:新时代
《第三十四节新时代》教学设计第三十四节新时代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欣赏《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
联系所学作品,了解音乐的社会性即音乐的社会功能,感受音乐作品意境,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学习,体验感受合唱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及艺术价值。
教学内容:《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教学理念:师生研究性学习,学生在课上完成合唱的起源,音乐风格特点,作用意义等,并以《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为例,认识歌声记录新中国发展的历程。
教师从中给予指导。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确定为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歌曲的情绪,了解创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认识歌曲所反映的社会内容。
懂得理解音乐的社会性即音乐的社会功能。
难点:通过学习、演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了解合唱的音乐特点,更多的发挥其引导、启发促进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
教学方法:1.学生感受体验,教师引导点拨。
2.对不同表演形式,不同演唱形式进行比较欣赏,提高对音乐的理性鉴赏水平。
教学准备:资料、多媒体设备、课件、音响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简单介绍新世纪、新世纪音乐,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发展,先进的群体,先进的社会。
新兴的音乐体裁、独特的音乐风格,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现代年青人的新艺术崇尚。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氛围。
二、欣赏《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1、《走进新时代》⑴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及曲作者【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歌曲创作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前夕。
歌曲抒发了世纪之交,中国人民满怀激情,向往未来的情怀。
曲作者印青的歌曲旋律很美,情感很真,情怀不俗,上口好听。
在新世纪里,音乐创作和情感表达应是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一种重要途径。
⑵作品分析(思考:歌曲的速度及音乐情绪)歌曲升C大调,4/4拍,由歌唱家张也演唱。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结构方整。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8单元第34节新时代教案
第三十四课《新时代》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走进新时代》2、《你是这样的人》3、《祖国颂》二、【教学理念】本课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收集有关合唱相关的文化资料、信息、音响资料,并分成小组进行筛选和整理,最后通过多种形式整理出不同时期合唱代表作品、合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等,并在各小组展示过程中培养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意识,在各小组的搜集与整理中从而总结出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要的是学生不仅在收集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更自主的参与这种音乐活动,更重要的是从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
所以本节课主要突出是学生交流展示的环节,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师只是适时的给予指导、补充,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
三、【教学目标】(1)欣赏《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了解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的社会功能。
(2)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合唱艺术的相关资料(文字、音响)在课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感受合唱音乐风格、特点,并了解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及艺术价值,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进行歌唱,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技能,让学生知道,知识技能永远是为表现音乐情感服务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参与学习的学生面如何扩大。
(突出了小组组长的个人才能忽视了本小组组员)。
2、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合唱音乐的特点,从而促进学生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五、【教学准备】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渠道收集有关合唱艺术的相关资料(互联网、报刊、传播媒体、音响等),用文字和音响配合说明——什么是合唱艺术。
②教师需准备一些有关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便于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补充。
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座,随时进行讨论、交流和实践。
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歌剧艺术,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新时代。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新时代》教案设计
第三十四节《新时代》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感受、学唱、体验《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这三首歌曲,体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二)体悟不同表演形式、不同演唱形式,所体现的不同艺术效果给人们心灵与情感带来的不同感受。
(三)认识、理解音乐艺术的社会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感受、学唱、体验《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这三首歌曲,体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感知音乐
的社会功能。
难点:学唱、体验、感悟作品的音乐情感及社会价值,体悟音乐的社会功能,提高对音乐的理性鉴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课聆听歌曲《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
四、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课本和配套的课件资源。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教学方法:学生感受、体验,教师引导、点拨。
(二)对不同表演形式、不同演唱形式进行比较欣赏,提高对音乐的理性鉴赏水平。
演唱检测:课上学唱效果个别和小组检测、评价。
谈学习体悟与感受检测,师生共同评价。
配套练习:
1、音乐艺术有哪些社会功能?
2、通过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启示和新的人生规划?。
高中音乐_流行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流行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高中音乐_流行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一、学情分析在进行流行音乐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1. 学生特点分析本次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流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时下流行歌曲和艺人都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由于他们的音乐基础相对较弱,对于音乐理论和技巧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2. 学习目标设定基于学生的特点分析,我们可以设定以下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3. 学情分析总结综上所述,学生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但音乐基础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并结合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教材分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托,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1. 教材内容分析本次教学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流行音乐的分类和风格特点;- 流行音乐中的歌曲结构和和声特点;- 流行音乐中的乐器运用和编曲技巧。
2. 教材特点分析本次教学所选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知识性强:教材内容涵盖了流行音乐的各个方面,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实践技巧。
- 实用性强: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了实际的流行音乐作品,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 可操作性强: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实例和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教材分析总结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材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音乐_音乐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导学案》课题:《音乐剧》(一)导入:欣赏三个片段,说出分别属于什么戏剧种类?并说出为什么?——音乐剧是怎样的戏剧表演艺术?(二)正课:起源与发展音乐剧四大名剧艺术特征1、音乐剧中的戏剧元素:戏剧——音乐剧基础。
特点:音乐剧中使用言语表达戏剧内容,贴近生活。
2、音乐剧中的舞蹈元素:①欣赏音乐剧《猫》中片断问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段?②欣赏音乐剧《猫》中另外两段舞蹈片断问题:两个舞蹈片段分别展现什么舞蹈种类?不同的舞蹈种类分别塑造了怎样的人物性格?学生表演舞蹈环节③总结音乐剧中舞蹈特点。
3、音乐剧中的音乐元素①欣赏音乐剧《猫》选曲《memory》。
问题: 1、歌曲采用什么演唱方法?2、歌曲使用什么音乐风格?组织学唱歌曲《memory》②欣赏音乐剧《歌剧魅影》选曲《歌剧魅影》问题:音乐塑造魅影和克雷斯汀怎样的角色性格和情绪?音乐分析:引子:主旋律唱段尾声引导学生参与创作、表演《歌剧魅影》③总结音乐剧中音乐特点。
(三)、小结音乐剧是通过、、的整合来讲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戏剧表演艺术。
(四)、拓展与课后创编:推荐音乐剧经典剧目。
课后创编符合高中生活的校园音乐剧,并参与排演。
(五)、下课《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欣赏三个片段,说出分别属于什么戏剧种类?并说出为什么?(课件展示)——问题:音乐剧是怎样的戏剧表演艺术?(二)、正课:一、音乐剧的起源和发展:在全世界,音乐剧有两大演出最频密的地方,一个是美国的百老汇,另一个是英国的伦敦西区。
所以音乐剧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起源于美国的黑人音乐,另一种是起源于英国的喜歌剧。
在1927年,音乐剧《演艺船》在美国百老汇的诞生就标志着音乐剧的确立。
二、音乐剧四大名剧:60年代,英国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急起直追,诞生了一位音乐剧巨匠——韦伯,全名叫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他创作的《猫》、《歌剧魅影》,以及另一位音乐剧巨匠勋伯格创作的《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这四部音乐剧被人们称作是音乐剧史上的四大名剧。
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他们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理解程度和兴趣比较高。
但是由于历史内容较为繁杂,导致学生对于具体历史事件的记忆不深刻。
教材分析:
在选用教材方面,我们采用了有关当代历史的教材,尤其是近年来新出版的历史教材,强调对于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教材内容质量和阅读体验的提升。
教学设计:
我们采用互动授课的形式,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结合多媒体资料和生动的实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
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同时,利用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后反思:
我们通过对学生的评估和反馈,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再现对于新时代新生活的理解和记忆也更加深刻和具体。
但是我们也发现有部分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不够充分,所以我们决定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相关的历史基础知识的补充和巩固,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历史知识和提升学习成绩。
高中音乐_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设计意图]: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因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人文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设计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淡化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艺术实践,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
把基础知识作为切入点,把欣赏体验作为发力点、把情感熏陶作为落脚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艺术熏陶与音乐教育。
从而真正达到审美水平的提高。
[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课程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这一节共两首作品,一是中国声乐作品《一杯美酒》(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和一首外国器乐作品《轻骑兵序曲》(德奥作曲家的轻歌剧序曲)。
其内容旨在通过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及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等,理解音乐语言,学会聆听、分析音乐作品。
作为中国高素质的年轻学子应学习一切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有益的东西,真正作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所面临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是他们步入高中之后的第二堂音乐课,对于本堂课都怀有较高的兴趣,同时相较于高中生来说,无论在心理还是在生理的认知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较好地理解与把握课堂知识。
教师应好好把握这一学生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上好这一堂课![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节奏练习中,体会节奏在音乐中的独立性和重要性2、在音乐作品中分析音乐要素。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一、通过聆听音乐,能够在音乐作品中发现形式要素,并分析其作用。
高中新时代音乐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走进新时代》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走进新时代》的创作背景和歌曲特点,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歌词的深刻内涵。
2. 通过学唱、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祖国发展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联系历史背景,准确掌握歌曲歌颂的对象及演唱形式,认识颂歌这一声乐体裁。
2. 难点:用饱满、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片段。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2. 利用多媒体放映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从新中国的发展入手导入课题。
二、感受体验1. 完整欣赏歌曲。
播放张也版的《走进新时代》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倾听歌曲。
2. 出示歌谱,请学生结合歌词找出能歌颂内容的歌词,并说出歌颂的对象或事件。
三、分析歌曲1. 复听歌曲,思考问题:歌曲分为几个乐段?你是如何划分的?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歌曲分为两个乐段,分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
3. 分析主歌和副歌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结构和音乐风格。
四、学唱歌曲1. 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歌曲。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演唱中的问题。
3.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唱,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歌曲《走进新时代》。
2. 引导学生回顾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二、深入分析1.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2. 讨论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传递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拓展延伸1. 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走进新时代》的理解和感受。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内涵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十四节:新时代高中音乐人音社音乐鉴赏教案
《走进新时代》教案课型:综合课教学对象:高一2班教师:课时: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电脑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十八单元第三十四节走向新时代————欣赏《走进新时代》、《你这样的人》、《祖国颂》。
本课主要欣赏前两首歌曲。
根据歌曲的内容,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发展为本的原则。
通过歌曲反复的聆听、演唱、感受、品位、发挥了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挖掘作品的层次含义,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内涵基础上加以升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聆听《走进新时代》,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2·聆听《你是这样的人》,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培养学生的感受与演唱,增强对歌曲的兴趣与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法,感受作品的内涵,引发学生对歌曲的了解,认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入的了解。
情感表达:有节奏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培养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鉴赏的能力。
对作品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1·以赏析作品内涵,感受作品风格,能够有感情的学唱为重点。
2·以学唱歌曲,感受作品情感的流露,更深入的了解歌曲内涵为难点。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分不用风格、不同表演形式进行欣赏,别样的视听结合,以“唱、听、说”为主,通过讨论,体验,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课前播放音频《春天的故事》师:这首歌曲让我们想到了什么?“老人”是谁?生:······师:这首歌曲表达了全国人民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从此中国逐步走向了21世纪新时代。
二·新课部分:师:那么21世纪新时代的歌曲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它叙述了哪些事?接下来我们一起聆听这首歌曲《走进新时代》。
高中音乐人音社音乐鉴赏教案第三十四节新时代
第三十四节新时代教学内容:《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联系本册所学过的所有作品懂得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的社会功能。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合唱艺术的相关资料(文字、音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感受合理音乐风格特点,并了解我国合唱艺术价值。
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进行歌唱,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审美体验的基础是学习知识技能、让学生知道、知识技能永远是为表现音乐情感服务的。
教学重点:聆听《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三首歌曲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社会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聆听法、模唱法教具:电脑、多媒体课时:一课时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交流展示的环节,在本课中首先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们在课前搜集整理的有关理论与歌曲的音像资料,从合唱的起源、不同时期的作品,以及当时的音乐风格等特点、作用、意义等,认识了用歌声记录新中国发展的历史。
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合唱音乐的特点,更多地发挥其引导、启发,促进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春天的故事》引课(教师也可以独唱)请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歌唱的是谁?(改革开放的设计师)歌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学生答:《春天的故事》是董文华演唱的歌曲,由蒋开儒和叶祖念作词,王佑贵作曲,歌曲发行于1995年1月1日,收录于专辑《千古情》。
歌曲《春天的故事》歌唱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的故事,此曲已经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人的音乐代表曲目。
创作背景:1979年春天,邓小平在深圳勾画出了一幅改革开放的蓝图,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1994年,又一个春天,三位投身特区的艺术工作者有感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春天的故事》。
高中音乐《新时代》学案分析【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高中音乐《新时代》学案分析
高中音乐《新时代》学案分析
一、教材
教材分析对于上好一节音乐课是至关重要的,准确的教材分析不但可以
让学生迅速的掌握授课知识,同时还可以辅助老师更好的进行教学设置,调节授课节奏,应此接下来我要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新时代》是教材第十八单元第三十四节,其重点是歌曲《走进新时代》和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歌《你是这样的人》,感受其音乐情绪。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步加深对当代创作歌曲的理解,并对爱国情怀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保持积极向上的信念。
二、学情
那幺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
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较强。
音乐感知能力以及音乐基础知识有了一定基础,逐渐形成音乐审美态度,但是对于音乐的人文性知识(当代音乐常识) 掌握还不够,因此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来进一步的学习音乐理论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
与技能三部分,以上教学目标应当以知识技能为主线,逐步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且将以上两点落实到过程与方法当中。
应此我将三维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欣赏歌曲,感受新时代我国创作歌曲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高中音乐走进新时代教案
高中音乐走进新时代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感受歌曲情绪,能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本课,了解颂歌的相关知识。
教材简析:《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红色歌曲,创作于1997年,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质朴优美,充满正气,节奏宽广舒展,歌词健康向上,将民歌风格与时代音调巧妙的融为一体,展现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集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念,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
学习重点:学会歌曲,并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
学习难点:学生能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教学方法:情境诱导式,体验感受式,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播放多媒体课件,导入课题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视频,感受体验歌曲情绪,回答问题。
简介歌曲二、学唱歌曲,体验情感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小声跟唱。
引导学生随琴学唱歌曲,纠正学唱过程中易出错的节奏和特殊旋律的演唱。
随范唱演唱歌曲,注意体会领唱与合唱部分情绪表达的不同之处。
三、巩固检测,创新性的表现歌曲分组展示歌曲,评选出演唱最好的小组,鼓励表扬。
四、课后延伸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颂歌,并且学习和演唱了颂歌,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所以我们欣赏到的颂歌很少,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一首首赞美的歌。
课下,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你们听过的颂歌,比比看谁搜集的多。
下课!《走进新时代》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走进新时代》一、说教材教材分析:《走进新时代》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最后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的内容是以学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声乐作品为主,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
这个作品的演唱者是张也演唱的,它是一首红色歌曲,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充满正气,歌词健康向上。
这首歌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
创作于1997年十五大前夕,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
作者:印青,1954年5月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委,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多次在全国、全军各次重大比赛中担任评委、国家一级作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教学设计
艺术部
【课题】:《走进新时代》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节
【专业班级】:学前教育专业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什么是合唱以及合唱演唱能力的训练。
2.过程与方法
教学练一体化,任务驱动、引导训练、示范演示、小组比赛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
唤起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新时代青年的自豪感与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合唱及合唱的种类。
2、教学难点:《走进新时代》合唱部分的训练
【教学方法】:
教学练一体化,任务驱动、引导训练、示范演示、小组比赛等【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
(一)检查学唱《走进新时代》情况
(二)提问回答:
1、《走进新时代》的词、曲作者是谁?由谁演唱?
2、歌曲分几个乐段?它的体裁是什么?
3、歌曲中《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代表什
么意义?
二、新授
(一)带问题欣赏:欣赏张也演唱的《走进新时代》
【问】1、这首歌除了张也的独唱之外,还加入了什么因素?
2、这个因素在里面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答】除了张也的独唱之外,还加入了合唱的因素。
合唱的加入使歌曲更宏伟,更气魄,更具震撼力。
【师点评合唱】
(有道说一枝花无疑是美丽的,但一片花的海洋所产生的巨大震撼力,却是一枝花永远无法企及的。
(二)知识传授(举例)
讲解什么是合唱,合唱的种类,合唱的演唱形式。
1、合唱是一种群体性、多声部的集体歌唱艺术,它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不同声部构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最有名的是黄河大合唱,祖国颂、乌苏里船歌、牧歌,长征组歌等。
)
2、合唱种类:
合唱分两大类型:同声合唱、混声合唱
(1)、同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
(2)、混声合唱(男、女声混声合唱、男声与童声、女声与童声混声合唱)
3、演唱形式:有齐唱、轮唱、领唱、重唱、二部、三部、四部合唱、有伴奏合唱、无伴奏合唱、带表演合唱等。
4、视频片段欣赏、判断合唱的种类。
片段欣赏:男声合唱《天路》、女声合唱《回娘家》、童声合唱《虫儿飞》、男女声混声合唱《黄河大合唱》无伴奏合唱《半个
月亮爬上来》
提示全班唱《走进新时代》是女声合唱,张也版《走进新时代》是男女声混声合唱。
(三)《走进新时代》的合唱训练:
1、声部单音训练:四个声部各自唱1 3 5高1四个单音,然后合起来,寻找声部感觉、和声效果,并提示合唱训练注意问题;
(1)好的合唱应该是均衡而协调。
合唱的均衡取决于声音的音量、音色的平衡。
合唱的协调取决于音准和声音的谐和。
音准和音量是关键,音色上不能出现个性化的声音,要统一,协调,这需要大家控制好自己的声音。
(2)关键是合作,节奏节拍要恰到好处,早一点、晚一点都会脱节,唱不到一起去。
2、歌曲第二乐段合唱训练:女高一部、女高二部合唱
(1)微课学习展示
(2)教师引导学唱各声部
(3)学生小组合作练习:(1、2组唱女高一部,3、4组唱女高二部)A单声部练习、B两声部合唱、C加女领唱三个声部合唱。
3、展示练习成果:
(1)两个声部合唱
(2)多人领唱,两个声部合唱。
(3)整首歌曲加领唱完整唱一遍,分三个声部:领唱、女高一部、女高二部。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新时代》学情分析
中职二年级的学生,歌唱能力强,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水平,较上学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接受知识上比较快,特别是对于演唱这类课,只要有了教师的引导,有了好的歌唱作品,他们都能够很好的表现出来,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上来,唱出动听的声音。
《新时代》效果分析
《新时代》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本册书中的地位:
本课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本课程的内容为第十八单元第三十四节中的《新时代》。
本课前面承接第三十三课的通俗音乐,后启下一章的比较,是学生学习音乐及其鉴赏的基础。
二、本课的教材分析:《新时代》是本教材的最后一个学习内容,如果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是本册教材的“序”的话,那么本节“新时代”是本册教材的“小结”。
本单元的标题是《走向新世纪》,这意味着每一位高中生在新的世纪里将获得新的启示,与新的人生规划。
2:欣赏、学习《走进新时代》了解、感受、体验合唱音乐的特点,体验合唱合作的乐趣,增大学生参与学习的机率,通过艺术实践,感受体验合唱音乐作品,从而让学生,学会在实践和生活中找到合作的乐趣。
本课是让学生对什么是合唱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是开始学习合唱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合唱作品,在合唱排练中有着不同的方式,合唱作品由此呈现出各种演唱形式,形成独特的合唱艺术。
在本教材中我主要侧重让学生从两个角度去欣赏合唱作品。
一是从不同的合唱种类感受合唱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二是从不同的演唱形式中让学生能发现合唱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合唱及合唱的种类。
2、教学难点:《走进新时代》合唱部分的训练
《新时代》评测练习
《新时代》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节欣赏·实践课,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基础,所以对于本课掌握起来不是太难。
我通过真实的课堂实践与
多媒体、微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主体,充分展示自我,效果较好。
一、激趣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以检查任务的形式导入课题,通过让学生看他们爱看的视频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由此引出《走进新时代》合唱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合唱的过程。
激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练习合唱,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分声部训练的学习方法,效果显著。
本课效率高,效果很好。
原因是我在授课的时候采用了分声部训练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合唱中一份子,真实的参与合唱的训练。
让学生体会合唱的震撼力。
体会合作的乐趣,所以效果显著。
三、教师讲解,突破重难点。
在每个知识点上,教师都要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的鼓励,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在快乐中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四、训练成果展示,掀起高潮。
鼓励学生分声部演唱,并让学生出来领唱,锻炼其自信心,让他们都想表现一下,都感觉自己的最棒了。
一下子掀起了本课的高潮,看到同学们各声部合作成功,我心里也非常激动。
五、问题与改进
因为时间有限,有很多的学生没有机会在台上展示自己的演唱,
能感受到他们那种遗憾的心情。
课后我会让同学们把这首歌,排练成一部完整的节目,参加艺术月展演,参加各种合唱比赛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时代》课标分析
《新时代》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高中全一册中的十八单元第三十四课,根据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本课。
课标从课程性质与价值,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内容标准等很多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
本课属于“欣赏·实践”课,我针对课标中的要求进行了研究学习。
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针对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以下几点:第一片段视频欣赏,提高学生的合唱审美能力;第二现场分声部练习,让学生体会不同声部的声音效果;第三让学生听、练、合作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推动他们的团结精神和团队精神。
二、与本课有关的教学理念
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之一。
应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针对这一点我在本课的导入部分采用欣赏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各种优秀的合唱作品,让学生体会到合唱的美、动听,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是合唱带给我们的魅力。
三、与本课有关的设计思路
课标中指出:“欣赏·实践”是音乐鉴赏的特点,是对音乐作品的美感丰富性和每一位参与者的知识、心灵与情感多样性的尊重。
针对这点,我让学生面对音乐作品,经过分析、总结、再进行大胆的二次创作,唱出自己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挖掘作品深层次的情感表达。
“再创作”是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发挥学生个性的课程,在本课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挥学生的再创作,我采用了大量的欣赏结合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演唱欲望。
四、与本课有关的教学目标
课标中指出:学习鉴赏音乐作品不能只在课堂上和书本上,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音乐作品,多关心身边的音乐活动,多与他人倾听、交流、演唱。
这对于提高音乐鉴赏和实践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这一点我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合唱以及合唱演唱能力的训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演示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合唱作品的方法,实现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