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荷塘月色_语言特色译文赏析
荷塘月色译文56句对比赏析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有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朱纯深:Alongside the lotus pond runs a small cinder footpath. It is peaceful and secluded here, a place not frequented by pedestrians even in the daytime; now at night, it looks more solitary.翻译第一句时作者运用了一个倒装句,并以谓语动词run来连接前后,这种表达方式符合英文表达习惯而且十分地道,并且run 这个动词本身词意丰富,给人一种动感,语义朦胧却又不乏明朗之感,极具感染力。
后半部分中frequent一词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Secluded:private and quiet, not used or disturbed by other people 这一词恰恰能够表达出原文中“幽僻”之意,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寂寥之情。
Solitary: a solitary person or thing is the only one you ca see in a place 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人“形单影只”,而在此译文中被拿来形容“路”的寂寞,有借物抒情之意,可以很好的衬托出原文的韵味。
值得一提的是secluded和solitary这两个词语本真具有的拟声意义(如s,sh等)更能传达出原文中通过摹状词语(“蓊蓊郁郁”等)所表现出的阴沉静谧的情境。
此译本中也有不足之处:忽略了句中“曲折的”一词。
朱纯深先生在遣词造句上力求传达原文的形象美和音乐美,力图追求原文所传达的意境。
他字斟句酌,精心选词,使用了大量常见而且富裕表现力的灵活度很高的小词,运用了许多翻译技巧、句子结构及修辞手法,尽力还原了文章清新自然的风格。
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信达切”。
杨宪益、戴乃迭:A cinder - path winds along by the side of the pool. It is off the beaten track and few pass this way even by day, so at night it is still more quiet.wind along 这一短语确切描绘出了小煤屑路的形态即“曲折的”。
《荷塘月色》赏析
《荷塘月色》赏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的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模模糊糊地哼着棉歌。
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象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天里的星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一了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象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与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与赏析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作为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历来颇受人称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向来是重点讲解篇目。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原文与赏析。
《荷塘月色》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i)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han)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荷塘月色》翻译批评与赏析
音美篇之叠词的处理
方法: 1.名词直接变复数 2.充分理解前后文含义,用副词表达 3.充分理解前后文含义,灵活表达
音美篇之拟声词的使用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The most lively creatures here,for the moment, must be the cicadas in the trees and the frogs in the pond. (朱译)
The liveliest sounds at this hour were the cicadas chirruping(吱吱叫) on the trees and the frogs croaking(呱呱叫) in the pool..(杨&戴译)
卜立德(David E. Pollard):英国剑桥大学文学硕士,伦敦大学哲学博士。代 表作《古今散文英译集》(The Chinese Essay)。
贰
音美
音美是指诗歌节奏、平仄与韵律 等达于耳的体验。
音美篇
汉语中的音韵美主要是通过双声、叠韵和叠词等方式来展现。其中, 叠词所体现出来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尤为明显。叠音词:如“ 津津、洋 洋、纷纷”等。双声词:如:“ 淋漓、匍匐、踌躇”叠韵词:如 “ 崔嵬、峥蝾、徘徊”。
主要作品有《背影》《春》《欧游杂记》《桨声 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译者简介
朱纯深: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长年 从事与翻译有关的教学研究工作。主要译作:《自深深处》《古意新声》 《似余(煜)者死》等。
荷塘月色译文56句对比赏析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有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朱纯深:Alongside the lotus pond runs a small cinder footpath. It is peaceful and secluded here, a place not frequented by pedestrians even in the daytime; now at night, it looks more solitary.翻译第一句时作者运用了一个倒装句,并以谓语动词run来连接前后,这种表达方式符合英文表达习惯而且十分地道,并且run 这个动词本身词意丰富,给人一种动感,语义朦胧却又不乏明朗之感,极具感染力。
后半部分中frequent一词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Secluded:private and quiet, not used or disturbed by other people 这一词恰恰能够表达出原文中“幽僻”之意,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寂寥之情。
Solitary: a solitary person or thing is the only one you ca see in a place 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人“形单影只”,而在此译文中被拿来形容“路”的寂寞,有借物抒情之意,可以很好的衬托出原文的韵味。
值得一提的是secluded和solitary这两个词语本真具有的拟声意义(如s,sh等)更能传达出原文中通过摹状词语(“蓊蓊郁郁”等)所表现出的阴沉静谧的情境。
此译本中也有不足之处:忽略了句中“曲折的”一词。
朱纯深先生在遣词造句上力求传达原文的形象美和音乐美,力图追求原文所传达的意境。
他字斟句酌,精心选词,使用了大量常见而且富裕表现力的灵活度很高的小词,运用了许多翻译技巧、句子结构及修辞手法,尽力还原了文章清新自然的风格。
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信达切”。
杨宪益、戴乃迭:A cinder - path winds along by the side of the pool. It is off the beaten track and few pass this way even by day, so at night it is still more quiet.wind along 这一短语确切描绘出了小煤屑路的形态即“曲折的”。
“荷塘月色”的语言美与情感表达
《“荷塘月色”的语言美与情感表达》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其语言优美动人,情感表达细腻而复杂,展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一、语言美(一)精美的修辞运用1. 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在文章中,比喻手法俯拾皆是,使得描绘的景物栩栩如生。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将荷叶比作舞女的裙子,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的形态之美。
“舞女的裙”这一比喻,不仅展现了荷叶的舒展和飘逸,还赋予了它一种动态的美感,仿佛荷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 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把月光比作流水,“泻”字与“流水”相呼应,生动地表现出月光的柔和与润泽,就像清澈的流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洒在荷塘之上,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美的享受。
2. 拟人手法的生动展现-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袅娜”和“羞涩”这两个词将荷花人格化。
“袅娜地开着”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位身姿曼妙的女子在尽情绽放自己的美丽,“羞涩地打着朵儿”则描绘出荷花像一位害羞的少女,含苞待放的娇羞之态,使荷花的形象更加鲜活。
3. 通感手法的独特表达- 通感是文章语言的一大亮点。
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将嗅觉与听觉相联系。
清香本是一种嗅觉感受,而作者却用“渺茫的歌声”来形容,让读者在闻到花香的同时,仿佛能听到那若有若无的歌声,这种通感的运用使读者的多种感官同时被调动起来,产生一种更加丰富、奇妙的感受,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二)细腻的描写笔触1. 景物描写的层次分明- 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写层次分明,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
首先是对荷塘的整体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勾勒出荷塘的轮廓和荷叶的茂密。
接着,他分别描写了叶子、荷花、微风、月光等,如对叶子的颜色、质地,荷花的形态、姿态等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荷塘月色》课文赏析
《荷塘月色》课文赏析《荷塘月色》写于一九二七年二月。
这时作者正在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他一面教书,一面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而对大革命失败后严酷白色恐怖的血污现实采取逃避的态度,然而又终不能闭目塞听,因此思想上总存有许多矛盾的苦闷。
他的这篇著名散文主要是写月夜下荷塘的幽美景象的,其中也反映出他矛盾苦闷心境的一些影子。
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荷塘月色》课文赏析,希望有所帮助!全文可划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点明题旨,同时创造了一种安静优美的气氛,引出全文。
这一段以一个悬想(“忽然想起……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紧扣文章题目,点明了描写的内容;接着从“月亮”、“孩子们的欢笑”,“迷迷糊糊的眠歌”几个方面记述了夜深人静的时间,而且把读者逐步引入一种静谧的境界,成为全文一个极好的引起。
全段中有心情、景色、时间、地点的交代,眉目非常清爽,行文极为自然。
第二段(第二至六自然段),着力写荷塘月色的优美景象。
先写来路(第二、三自然段)。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小路“幽僻”、“寂寞”,而且被“蓊蓊郁郁”的树木包围,再笼以“淡淡的月光”,形成一片静悄、幽寂的氛围,这也正是统照全文的气势。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是一笔反衬,由此更衬托出“今晚”月色笼罩下这片景象特有的魅力。
在这一片静谧的天地里,“我”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顿觉自己是个“自由的人”,抒发了“我”对这片天地格外欣赏喜爱的情怀。
继写荷塘(第四自然段)。
这是先写田田的荷叶,晶莹的荷花;叶与花各有所似,越见出玲珑,晶洁。
再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芳而不浊,“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以“歌声”比况“荷香”,实在新颖、透辟,极熨贴地传达出一种香远益清的韵味。
既有微风,必有所动,接下去顺笔写了花与叶在微风掠过时刹那间的动态,从动态中表现出叶与花一种欣欣然生机活泼的情状。
这动态与上边的静态相映照,使得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与特色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与特色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与特色在整个写景过程中一直充溢着这种“淡淡的喜悦”,但原文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后还有一句“峭楞楞如鬼一般”;仅此一句,就足以搅扰了温馨的美景,破坏了喜悦的心情。
峭楞楞的鬼影带给人的只有恐怖,没有喜悦,就连那“淡淡的哀愁”也不会由此产生,更不会生出“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如此美妙的联想。
尽管身处良辰美景,到底无法排遣“淡淡的哀愁”。
“一个人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语中置一“觉”字,文章便增添了无穷意味;少这一字,则真成了自由的人,那就只有喜悦,没了哀愁。
还有,“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中的两个“一定”,更能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难言的苦衷。
在对美景的描写过程中应该尽是喜悦了吧?也不尽然。
看这句:“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的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描写路灯,尽选消极的词语和事物,而且句式舒缓,语调低沉,读者从字里行间似乎能听到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息声。
同是写灯,《我的空中楼阁》是这样的语言:“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在这如歌的行板中洋溢着作者按捺不住的喜悦。
以上两段描写,词语当然不能互换,就连句式也绝不能互调。
特色1.欣赏景物描写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
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
第四、五段最能体现这种美。
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
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
荷塘月色语言鉴赏
荷塘月色语言鉴赏
1.语言优美,富有韵律:荷塘月色的语言流畅而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句,使得整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既华丽又富有感染力。
2.描绘生动形象:朱自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荷塘月色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
生。
他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景物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荷塘之中。
3.语言风格质朴自然:荷塘月色的语言虽然质朴,但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作
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自然的语言风格使得整篇文章显得亲切而真实,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4.富含深刻的哲理:荷塘月色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哲理和思想。
作者通过对
荷塘月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等方面的感悟。
这些哲理和思想使得作品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意义,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启示。
朱自清荷塘月色全文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全文赏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以柔美的比喻和浪漫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荷塘美景的感叹。
该诗歌以其特有的美感,抓住了读者的心,这也是它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荷塘月色》作一个全面的赏析,探究该诗歌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首先,《荷塘月色》表现出一种自然界中无尽的美丽与至高无上的沉默,这是朱自清以古典诗歌形式,利用鲜明的画面塑描出的。
这首诗把月光所发出的低微的影响呈现出来,那真如穿梭于湖水之上的感觉,使人如同置身于仙境一般。
朱自清运用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以融合的形式来营造这种令人流连的气氛。
例如,诗中“波光里的艳影”,“桂花初放雨点里”,“芦花落尽秋水面”,以及“沙头角落残红烛”等,都展现出自然界无限的美,把人们带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梦境。
其次,《荷塘月色》也反映出作者对深沉思索的状态。
作者在诗歌中采用了几种先进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他赋予月光反映出的湖光以“轻秋”的情怀;他把诗中的芦花比做是“梦里的,多少年”;他将码头的烛火,比作辗转空梦的“萤火虫”。
这些象征性的比喻,彰显出朱自清对事物的爱慕,对生活的深情,以及对宁静晚秋思绪的惋惜。
通过这种折射出来的思索,朱自清抒写了他探索物质世界和超越现实世界的渴望。
最后,《荷塘月色》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关于生活的反思。
正如著名诗人兰陵笑笑生所说:“朱自清的作品,正是一切生活的倒影”。
通过诗中描绘出的湖景,以及月光、芦花和烛火的精神象征,朱自清给我们以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例如,这首诗突出了变化是生活的必然,令人明白到美丽也会过去,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时光;它同样也提醒我们珍惜生活中微小的美,比如现在正发生的瞬息万变,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也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总之,《荷塘月色》是一首艺术性很强的诗歌,它给我们以安静的气氛和深刻的意义,蕴含着朱自清对自然美景的抒发,以及对生活的深情反思。
朱自清通过这首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情感,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以深层思考来审视世界的方式。
《荷塘月色》的语言特色赏析
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
他的散文自成一格,新颖别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
在文章中,他通过描写夜晚荷塘优美的景色,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荷塘月色》的语言极具美感,充分体现了朱自清散文细腻、朴实的特点。
接下来,笔者就简要分析一下《荷塘月色》的语言特色。
一、朴素淡雅朱自清擅长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
文章中的语句看似朴实无华,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的心弦。
在文章开篇,作者便坦然言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交代了作者夜游荷塘的起因。
出于某种原因,作者并没有详细记录自己心绪不宁的缘由,只是直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引出后文。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作者不想打扰任何人,也不想有人来打扰自己。
于是,趁着家中妻子睡熟,他披了衣服慢慢地向荷塘走去。
语言平直、朴实,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人为的加工,就像人们在平日里所说的大白话,却偏偏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使浮躁的心渐渐归于平静,如同“倦鸟归巢,浮云出岫”一般,清新而自然。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像朱自清先生这般拥有丰富学识的读书人,其心中早已有了一方纯净的世界,当他们进入自己的精神家园后,世间的一切纷扰似乎都与他们无关了。
在这个时候,他们也最能看清自己的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正因为如此,自他笔尖流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才会如此的淡雅,宛如一池秋水,清晰地倒映出整个世界的影子。
当然,文章中还透出一丝优雅的情调,如同浑然天成的美玉,让人读来欲罢不能。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作者以“流水”来形容“月光”,再加上一个“泻”字,使得整个画面都轻盈灵动起来。
月光不再是静止的,而是拥有了生命力,拥有了独立的意识,可以自由地流转,使得原本朴实无华的文章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无论是写景、抒情,抑或是发表自己的看法,作者的语言总是那么的简洁、凝练,读来令人倍感舒心。
《荷塘月色》课文赏析
《荷塘月色》课文赏析《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清华园中荷塘月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愁。
这篇文章以其精美的语言特色、深沉的情感表达、细腻的景物描绘、巧妙的结构安排、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探讨而备受赞誉。
一、语言特色《荷塘月色》的语言特色是其魅力所在。
朱自清先生的语言质朴自然,流畅优美,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他的语言平实而不做作,感情真挚,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这种语言特色使得《荷塘月色》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朱自清先生文学风格的重要体现。
二、情感表达在情感表达方面,《荷塘月色》深沉而细腻。
朱自清先生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淡淡的喜悦和哀愁。
这种情感表达不张扬,不渲染,却能深深地感染读者,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同时,这种情感表达也使得《荷塘月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景物描绘在景物描绘方面,《荷塘月色》细腻而生动。
朱自清先生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将清华园中的荷塘月色展现得如诗如画。
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读者置身于清华园中的荷塘月色之中。
这种景物描绘使得《荷塘月色》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四、结构安排在结构安排方面,《荷塘月色》也表现出色。
整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提出主题思想,再分层次进行描绘,最后总结全文。
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文章更加紧凑有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同时,朱自清先生在文章中巧妙地运用了过渡句和照应句,使得文章更加连贯和流畅。
五、修辞手法《荷塘月色》的修辞手法也是其魅力所在。
朱自清先生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这样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月光如流水的动态美。
同时,“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荷塘月色》语言特色译文赏析
《荷塘月色》语言特色译文赏析刘知洪【摘要】Moonlight Over the Lotus Pond by Zhu Ziqing shows plain and graceful linguistic features with remarkably appropriate diction,in particular,the employment of many reduplications,alliterations and assonances.This paper,starting from the vision of aesthetics in translation,attempts to explore how an excellent English version achiev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s reflected in the Chinese origin by comparing the translation of those words in two different translated versions.%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朴素优美,遣词造句十分贴切准确,大量运用叠音词、双声叠韵词是文章一大突出特色。
本文拟从翻译美学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两个译本中对这些词语的翻译处理,意图探讨优秀的译文如何实现对原文的审美再现。
【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4)001【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叠音词;双声叠韵词;译文;美学【作者】刘知洪【作者单位】四川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6散文《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于1927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时所写。
文章的时代背景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作者彷徨苦闷、矛盾挣扎。
文中所描写的月色下的荷塘之景便是藉以抒发他那复杂的心情。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荷塘月色》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荷塘月色》多译文对比分析
散文翻译:《荷塘月色》三种译文对比刘全福散文多以文字优美胜出,故而又称“美文”。
所以“美”者,可表现于诸多方面:粗观之,能见其简洁精炼,流利畅达,朴素自然,音韵和谐;细审之,又见其或粗犷雄浑,严肃含蓄,细腻秀美,活泼晓畅,或粗犷细腻兼备,雄浑秀美互见,严肃活泼共存,晓畅含蓄俱在。
总之,散文语言别有洞天,尽管有“小家碧玉”之名,但就风格而论,则远比繁缛铺张的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琢,而又比高贵典雅的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一句话,散文美就美在俏丽,美又美在淡雅。
在汉语散文的王国里,假如你要领略细腻的秀美,就去品一品朱自清的《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吧:“纸右一园月,淡淡的青光遍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
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
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着妖娆了。
”那片片花瓣上“欲流”的艳红,那娟美动人的海棠花蕊,足以撩人情思了。
假如你要体验朴实平淡的况味,就再去望一望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吧:“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里见不到恣意铺陈,也见不到重墨渲染,有的只是含蓄的白描,蕴藉的真情,而读来却耐人咀嚼,韵味无穷。
假如你还想感动于节奏的魅力,则不妨诵一诵郁达夫笔端溢出的故都的秋韵:“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拓寺的钟声。
”这畅达贯通的语势,这回环往复的乐音,如串串珠玑,旋动着明丽轻快的韵律。
一般认为,散文最明显的特点是“散而不乱”:“形散”而“神不乱”。
由于“形散”,便造就了语言的多样性,因“神不乱”,才吸引读者于色彩纷呈的语言中随着作者的笔迹去追寻作者审美的轨迹。
至于散文翻译的要点,大概也就在于以多样化的语言之“形”来传达散居于语言之中的“神”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荷塘月色》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与特色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与特色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与特色「篇一」《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下面是文章相关介绍,欢迎参考!朱自清《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荷塘月色》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荷塘月色前两段的语言特点
荷塘月色前两段的语言特点
荷塘月色,是一首传统的诗歌,让人们回忆起童年的那份淡淡的乡村情怀。
这首诗歌的前两段,极具诗意的语言特点,让人的心情沉浸在一片朦胧的梦幻景象之中。
第一段,以淡雅的描写,勾勒出一幅温馨宁静的图景:“淡淡的月色照亮了湖面,湖上一片莲花,仿佛是一片荷叶,
翻腾着若有若无的涟漪,浸染着湖水的灰色。
”第一段用浅显
的语言叙述,展现出荷塘月色的宁静和宁静。
第二段,以清新的叙述,更加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朦胧的梦幻景象:“月光洒在湖面,湖面洁白如银,增添了几分梦幻的
气息,湖中的小船,隐约可见灯火的闪烁,更增加了几分神秘的气息。
”这段诗歌的语言特点,更加凸显出荷塘月色的梦幻
气息。
荷塘月色,是一首传统的诗歌,前两段的语言特点,让人的心情沉浸在一片朦胧的梦幻景象之中。
仿佛走进一个梦境,那份淡淡的乡村情怀,在月光下柔柔地涌动。
静静地望着那片荷叶翻腾,那片湖水泛起的涟漪,梦幻而温柔,令人流连忘返。
月色下,仿佛可以看到一抹淡淡的温柔,仿佛可以听到一声淡淡的祝福,久久为之陶醉,久久为之回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10-15作者简介:刘知洪(1971-),男,四川广安人,四川教育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商务翻译。
引言散文《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于1927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时所写。
文章的时代背景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作者彷徨苦闷、矛盾挣扎。
文中所描写的月色下的荷塘之景便是藉以抒发他那复杂的心情。
作者用重笔写景,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让月光下的荷塘以一幅精彩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文章句式灵活,用词新颖,构架了极强的语言感染力,给人美不胜收之感。
一篇传世经典,不仅为汉语读者所欣赏诵读,而且翻译大家纷纷推出众多的英译本,譬如朱纯深译本、王淑生译本、杨宪益夫妇译本以及新近的李明译本等。
译文精彩纷呈,千秋各现,于是关于不同版本的译文的评价、讨论的文章多达数十篇。
经过本人的研究,还没有文章就叠音词、双声叠韵词为语料去对比分析译文的审美。
故本文拟运用翻译美学的观点,深入探讨朱纯深与王淑生二位先生之译文对于原文叠音词、双声叠韵词的翻译处理方式及效果,以还原文一大突出的语言特色,体现译文最大程度的忠实性。
一语言与翻译美学文学翻译是基于文学作品的翻译,语言艺术的审美立意总是得到极大的彰显。
语言艺术是在传递思想基础上的高层表现,注重了音、形、义的综合表现作用,注重了选词新颖及修辞手段灵活多样等。
通过直观的形音韵律的外在形式,文学作品得以塑造内在意象,从而体现作品主题的象征意义。
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到内在美的延伸拓展。
文学翻译也就成为一项艺术性的创作过程,契合原文,保持思想上、意境上的对应,抒发情感,表达寓意。
刘宓庆(刘宓庆,P.301)称之为与原文作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感同身受”。
刘宓庆(刘宓庆,P.120)还提出了文学翻译中译文的“准、美、精”的审美标准。
他解释说,“准(appropriateness )”即是译文准确达原意、用词贴切语境;“美(beauty )”意指译文具有能给人身心愉悦的品质;“精(compactness )”意指用词精炼。
译论中关于美学的探讨在中国尤甚,尤其是语言审美。
中国美学从诸多层面探讨审美,如意与象、神与形、虚与实、雅与俗以及意境、风格、修辞等。
中国古代最早的佛经翻译,始终没有脱离关于审美的思想。
再后来的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便是三个美学命题。
严复(王宏印,P.108-110)认为,“信达雅”乃三环联袂的统一体,要做到译文的“信”(即忠实于原文),就必须“达”(即是清楚正确地表达)。
而实现“达”的途径就是“雅”(即是文雅、雅致的文采)。
综合起来讲,优秀的译文应该是内容忠实于原文,形式上要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要具有相当的文采。
严复的精辟论述长期被文学翻译界奉为翻译标准。
散文是画,画给人以美的愉悦,情趣横生。
《荷塘月色》文笔优美,情景交融,出神入化,宛如一幅逼真的山水名画。
文中语言极富音乐美和绘画美,朗朗上口,心旷神怡。
要完成这篇散文的翻译,译者必须要再现原文的艺术美感,从表层到深层重现原文的审美。
朱纯深译本就成功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在译文中让原文的叠音词、双声叠韵词语言特色很好地得到展示。
二叠音词、双声叠韵词的翻译《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充分体现了以语言艺术形式来传达美学功能的独特性,而其中的叠音词和双声叠韵词的大量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谓叠音词(reduplication ),就是指同一词的重复(repetition )如“亭亭的、田田的、曲曲折折”;双声叠韵词(alliteration &assonance ),指相同的声母的重复如“参差、斑驳”,或同一韵母的重复如“零星、苍茫”等。
叠词本身几乎都可产生押韵的效果(rhyming )。
它们是在重复中开拓出新意,产生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并具有很强的描绘作用,准确、形《荷塘月色》语言特色译文赏析刘知洪(四川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朴素优美,遣词造句十分贴切准确,大量运用叠音词、双声叠韵词是文章一大突出特色。
本文拟从翻译美学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两个译本中对这些词语的翻译处理,意图探讨优秀的译文如何实现对原文的审美再现。
【关键词】叠音词;双声叠韵词;译文;美学【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83(2012)01-0044-04第1期象、逼真。
当诉诸人的听觉、视觉、嗅觉等感官时,给人以如见其形、如辩其音、如闻其香,乃身临其境之感。
读起来是音节舒展悠扬,抑扬顿挫,音韵美(sound effect )和音乐美(musicality )油然而生。
同时,它们又构成了这类文章的翻译难点,即如何把它们体现的审美转换到译语中去?既要考虑词语形式,还有考虑表现结果。
其标准就是看译语文本与原语文本是否对应,是否忠实于原文文本,并呈现文采。
以下是从朱译(朱纯深译文以下均简称“朱译”)与王译(王淑生译文以下均简称“王译”)二译文中所选典型译例进行的比较分析:例1、“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的译文:(朱译)sleepily humming a cradle song;(王译)and humming a lullaby to him.本处的“迷迷糊糊”为叠词式成语,朱译用“sleepily”与之对应,体现了较好的音美。
因为“sleepily”包含三个元音(即一个长音[i:]和两个短音[i]),相同或相近元音的重复就较好地照应了原语词的重叠结构,而且与“迷迷”(读作:mímí)谐音;“sleepily”也比较贴切地实现了原语词的意义传达,并对应了词性。
而王译或许是考虑英语语言成语的对应程度关系,干脆就省略了,意义转换显得不够完整。
例2、“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朱译)in a lush,shady ambience of trees…;(王译)Trees grow thick and bosky ….“蓊蓊郁郁”亦为叠词式成语,表义形象、准确。
朱译用“lush,shady”两词来表达原文树荫浓郁的意义。
两英文词均有字母“-sh”,前者在词尾,后者在词首,中间以逗号并列,发音相同为[ʃ],衔接紧密,有亲近和连续感。
译者是最大可能地让译文与原词实现结构形式、发音的对应。
王译虽然有相同的发音[k]并列,毕竟是用“and”连接的,所以连续性和紧密性就相比逊色一些。
例3、“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朱译)although the moonlight is not more than a thin,grayish veil ;(王译)though the moonlight was pale .本处两位译者处理方式差别很大。
朱译用了两个形容词加一个名词形成修饰关系来翻译“淡淡的”这个叠词,即“thin,grayish veil”,十分贴切地描绘出当晚的月色景象,也准确把握了原文作者的复杂心境,所以符合原文意境。
两个形容词的使用也照应了原词的构架与节奏,并且均含有元音[i],读起来轻缓绵延,音效节奏积极。
相比之下,王译的“pale”一词显得较为简单菲薄,还丢失了节奏音美。
例4、“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译)what meets the eye is a silken field ofleaves….like the skirts of dancing girls in all theirgrace ;(王译)As far as eye could see,the pool…covered with trim leaves,…like the flared skirts of dancing girls.跟“例3”相似,对本句中叠词“田田的”、“亭亭的”的翻译处理,朱译充分考虑了字数结构与节奏安排,用“a silken field of”及“in all their grace”来分别与原文对应。
译者也是努力使翻译更接近忠实于原文,并把原文连绵往复的音美延续到译文中。
相反,王译却仅仅用了一个单音节词“trim”来传译“田田的”,声音短促,无法对应原文的节奏韵律。
更有甚者,“亭亭的”的意义被完全省略了,让原文的美几乎丧失殆尽。
例5、“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朱译)Here and there,layers of leaves are dotted with white lotus blossoms,some in demure bloom…like scattering pearls,or twinkling stars,…;(王译)And starring these tiers of leaves were white lotus flowers,alluringly open…like glimmering pearls,stars in an azure sky,….不难看出,本例的原文在同一句中既使用了叠音词,又使用了双声叠韵词。
译文读者不得不叹服朱译的准确选词用词:“层层的”、“零星”、“袅娜”分别与“layers of”、“here and there”、“demure”对应。
译者选用这几个英文词不仅能表意,而且巧妙地承袭了原文的音美——它们的尾音非常贴近[ə]、[i ə]及[ɛə],即押韵明显。
为了达到延续原文绘声绘色的音美效果,译者还用两个尾韵相同的形容词“scattering”、“twinkling”来翻译“一粒粒”并予以视觉上的描绘。
这两词富有很强的动态美,通过视觉感官来实现升华荷花开放的月色意境之美。
同时,以上诸词在译文中的分布还体现了对原文的节奏对应。
相比之下,王译的用词分别是“starring these tiers of”、“alluringly”、“glimmering”,译文表现了原文的意义,并尝试着用共有的“-ing”读音来努力表现原文的音美,但是没有节奏美感。
译文忠实原文的意义和形式,并保留相当的文采,还展示原文的语言特色,朱译无疑是成功的。
朱译文本能带给译文读者相近的韵律节奏审美,不仅能带给他们感官上的愉悦,还可以享受月光下荷塘的意境的恬静优美。
尽管王译也能达到忠实地表达原文内容意义,但比较朱译就显得有些逊色。
三译文的创造性翻译散文的韵律相当重要,《荷塘月色》的叠音词和双声叠韵词特色赋予了本文显著的韵律节奏。
汉语是一种带声调的语言,内涵丰富,具有特强表音刘知洪:《荷塘月色》语言特色译文赏析··45表意功能。
英语是一种带重音的语言,注重表意与结构形式,所以对于英译本来说,展现汉语文本的韵律是一种很大的挑战。
鉴于汉英两种语言的表现手段的差异,确实存在不少的汉语叠词在英文中难以很好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