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精品学案:1.1.2 对性状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
高中生物必修2学案3: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必修2学案3: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39be8f8a650e52ea54189897.png)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学习目标]1、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以及学会总结解题方法。
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应用。
[课前预习]一、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假说—演绎法:在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________和_______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________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2.测交就是让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用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测交后代不同性状类型的理论之比为______________。
3.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实际实验结果:测交后代高茎30株,矮茎34株,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结果(即演绎的结果)结论:证实了F1是杂合子,产生___和___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接近__________,也就验证了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假说是正确的。
二、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___,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________________,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课堂学习与研讨]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应用。
(1)实验原理:①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成对基因会;②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成合子。
(2)过程:见课本P6说明甲、乙两小桶分别代表____________;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________过程中,雌雄配子的______________。
(3)性状分离模拟实验的关键有哪些?①重复次数,结果越准确。
②每次抓球以前,必须摇动木桶中的彩球,使两色彩球充分棍合,每次抓出的小球,记录完成之后,必须放回原来的木桶中,切不可将两桶中的小球相混。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精品学案8:1 1 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精品学案8:1 1 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fb4c41bca8956bec0875e3b1.png)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作业点评与激励][学习内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学习目标](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内容[解析]][课前预习]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内容:(2)操作步骤:(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为DD∶Dd∶dd≈________,彩球代表的显隐性性状的数值比为显性∶隐性=_____。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1.方法:_______。
2.过程及结论:(1)选材:F1与_______杂交。
(2)预期结果:Dd×dd 的子代中,Dd∶dd≈____。
(3)实验图解:(4)结论:验证了孟德尔的假说。
三.分离定律1.描述对象:_____________。
2.发生时间:在形成_____时。
3.实质: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_________发生分离,分离后的_________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课堂探究]一.分离定律(又称孟德尔第一定律)的内容、适用范围及条件(1)内容(2)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a.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b.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3)适用条件a.子一代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b.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c.子二代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同(如果出现某种配子致死或者某种个体不能正常发育,都不可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d.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二.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1)测交法杂种F1×隐性纯合子↓后代出现两种不同性状的个体,且比例为1∶1↓证明杂种F 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2)杂合子自交法:让杂合子自交(若为异性个体,采用相同遗传因子组成的杂合子相互交配),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3∶1。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计数,可直接验证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7: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7: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6a1e816daef8941ea76e05a9.png)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学习目标]1.说出小桶、彩球含义及抓取、统计要求。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2.写出测交实验过程,能设计实验验证分离定律。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3.体会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掌握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
知识点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自主预习]1.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别,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2.实验装置(1)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 D球与d球分别代表和)。
(2)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
3.实验过程(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
(3)分别从两个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
4.实验结果:彩球组合中,DD∶Dd∶dd接近。
[思考探究]1.抓取小球的要求是什么?2.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这是为什么?[典型例题][例1]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彩球大小、形状、质地、重量等要一致B.每次抓彩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使彩球充分混合C.每次抓彩球,统计的彩球不必放回桶内,重复进行多次即可D.抓彩球时应双手同时进行,最好闭眼[例2]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中都有写有D或d的两种小球,并且两种小球的数量是相等的,这分别模拟的是()A.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B.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C.F1产生的雌雄配子都有D和d两种,且比例D∶d=1∶1D.亲本中的父本和母本各自产生D和d的配子,且比例为1∶1[总结归纳]本实验要尽可能地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抓取小球时一定要做到随机抓取,抓取的次数尽可能的多,所得结果才越接近理论值。
知识点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自主预习]1.方法:,即F1与杂交。
高中生物必修2学案1: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必修2学案1: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b751ff2bf121dd36a22d820c.png)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新知初探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内容:(2)操作步骤:取小桶并编号→分装彩球→混合彩球→随机取球→重复实验(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为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隐性性状的数值比为显性∶隐性≈3∶1。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法。
2.过程及结论:(1)选材: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预期结果:Dd×dd→Dd∶dd≈1∶1。
(3)实验图解:(4)结论:验证了孟德尔的假说。
三、分离定律1.描述对象:有性生殖生物。
2.发生时间:在形成配子时。
3.实质: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主题学习分离定律的“假说—演绎”分析结合教材完成下面内容,理解“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思想课堂练习1.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的控制(用R、r表示)。
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B.红花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C.红花C与红花D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D.白花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2.(2015·青岛高一检测)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验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3.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性生殖器官和雄性生殖器官B.每个小桶内的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遗传因子不同的配子C.在抓取小球的过程中,闭上眼睛,同时抓取,会使结果更加准确D.实验中所用小桶必须同等大小4.(2015·临沂高一检测)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孟德尔选择的一对性状是子叶颜色,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
高中生物必修2学案4: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必修2学案4: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ca3de42ffd0a79563d1e7297.png)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学习目标]1. 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2. 阐述分析分离定律[学习重难点]1. 分离定律的推导过程2.测交[学习过程]一、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母本去雄套袋采集父本花粉人工授粉再套袋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1)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假说演绎法)1.实验-发现问题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的性状。
显性遗传因子—— 显性性状(大写字母表示,如D )隐性遗传因子—— 隐性性状(小写字母表示,如d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显性纯合子:DD ;隐性纯合子:dd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测交(test cross )实验:杂种F 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三、分离定律1.内容: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形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②在形成配为什么F 1只有高茎?为什么F 2中出现矮茎?且高茎和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实质:体细胞中成对的控制相对形状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3.应用(1)正确解释某些遗传现象(2)杂交育种方面的应用(指导育种)(3)预防人类遗传病[规律总结]1.常用的几种判断显隐性的方法有:(1)反证法:这首先判断黄色、绿色的显隐性关系。
假设黄色是隐性,则黄色X黄色→全为黄色,不应出现绿色,与事实不符,故假设不成立,黄色应为显性,绿色应为隐性。
高中生物第1章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生物第1章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5b1762ea6c175f0e7dd13793.png)
第 2课时对分别现象讲解的考据和分别定律学习目标中心涵养1.阐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出发,体考据及分别定律。
( 重、难点 )会“假说—演绎法”,并学会利用这一方法进2.运用分别定律讲解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行相关遗传实验的研究解析。
一、性状分别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内容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甲、乙两个小桶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雌、雄配子不同样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 操作步骤取小桶分装混杂随机重复并编号―→ 彩球―→彩球―→取球―→实验二、对分别现象讲解的考据及分别定律1.对分别现象讲解的考据(1)方法:测交,即让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过程2.分别定律判断对错 (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孟德尔为了考据假说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2.吻合分别定律其实不用然出现3∶1的性状分别比。
()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订交融。
()5.分别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提示: 1.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来考据其假说可否正确。
2.√3.×测交实验不但可用于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还可用于测定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率。
4.√ 5. √对分别定律讲解的考据[ 问题研究 ]经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明以下哪些内容?为什么?①F1产生了两种比率相等的配子;②F1是杂合子;③F1是纯合子;④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别。
提示:①②④。
因为隐性个体所产生的配子中的遗传因子为隐性,它不会影响F1产生的配子中所含遗传因子的表达,因此测交后代决定于F1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率。
[ 归纳总结 ]1.测交实验的作用(1)测定 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率。
(2)测定 F1的遗传因子组成。
(3)展望 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6: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6: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332eeaf6caaedd3382c4d338.png)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2、阐明分离定律;3、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学习重点]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学习难点]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新知探究]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内容:(2)取小桶并编号→分装彩球→混合彩球→随机取球→重复实验(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为DD∶Dd∶dd≈_____________,彩球代表的显隐性性状的数值比为显性∶隐性≈_____________。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阅读教材P6~P7)1.方法:测交2.过程及结论:(1)选材:F1与杂交。
(2)绘制图解(参考教材P7):(3)预期结果:Dd×dd→Dd ∶dd≈孟德尔进行测交实验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证实了:(1)F 1是杂合子(Dd );(2)F 1产生两种类型(D 和d )的配子且比例相等;(3)F 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知识拓展]测交的作用:(1)测定F 1遗传因子的组成;(2)测定F 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3)预测F 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
三.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说解释问题⇒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四、分离定律(阅读教材P 7)1.描述对象:。
2.发生时间:在形成时。
3.实质: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课堂练习]1.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若D 代表高茎遗传因子,d 代表矮茎遗传因子,那么从两个小桶内各取出一个小球,组合后能表示出高茎的概率是多少( ) A.12 B.14C.13D.342.某水稻品种茎秆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 1进行测交,其后 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 A .0B .25%C .50%D .75%3.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做了三个实验,他发现问题阶段做的实验和验证假说阶段做的实验分别是( ) A .自交、杂交 测交B .测交、自交 杂交C .杂交、自交 测交D .杂交、测交 自交4.豌豆的种子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结黄色种子与结绿色种子的豌豆杂交,子代个体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种子∶绿色种子=1∶1,子代结黄色种子的个体自交,其后代性状表现的比例是()A.1∶1 B.1∶0C.3∶1 D.2∶15.用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F1产生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其比为;F2的基因型有种,其比为;F2的表现型有种,比例为。
高中生物必修二优质学案:1.1.2 对性状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
![高中生物必修二优质学案:1.1.2 对性状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1553b2360029bd64793e2c10.png)
第2课时对性状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学习目标导引核心素养对接关键术语1.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比的形成过程。
2.举例说明假说—演绎法。
3.记住分离定律的内容,并会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及完成相关计算。
4.阐明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科学思维——运用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分析推理并解决遗传问题;2.科学探究——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生物体的遗传组成;3.社会责任——学会应用分离定律分析解释或预测遗传现象。
测交假说—演绎法分离定律|预知概念|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原理分析结果得出结论①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②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③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①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②彩球组合代表的显隐性的数值比约为3∶1。
2.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遗传图解(3)测交实验的作用①测定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②测定F1遗传因子组成;③预测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
(4)测交结果: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接近1∶1。
4.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过程评价|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小桶代表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配子()2.每次抓取小球后,记录完结果后要放回小桶()3.每个小桶中的两种颜色的小球数量不必相等()4.“假说—演绎法”中的假说内容不一定正确,当验证实验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的实验结果相同时,假说内容才是正确的()5.测交实验可鉴定F1遗传因子组成,但无法验证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6.分离定律发生于配子产生过程中()答案 1.√ 2.√ 3.× 4.√ 5.× 6.√|联想·质疑|★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为同一性状,则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3: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3: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1937a5b90d6c85ec3ac698.png)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
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接着介绍了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然后介绍了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最后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的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最后,在讲述孟德尔探究方法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的分析。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述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能力目标】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假说-演绎法在分离定律过程中的作用。
核心素养:1.科学思维:通过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社会责任: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假说-演绎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PPT展示孟德尔对一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一、怎样体验孟德尔的假说?PPT展示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共有几种组合?每种组合的数量?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精巢和卵巢;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
问题2: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问题3:为什么选择形状、大小、质量等同的彩球?模拟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问题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
PPT展示遗传图解的写法: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孟德尔的设计思路只要验证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就能说明对分离现象的理论解释是正确的。
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949aea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7.png)
新教材生物学人教版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1节教学设计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目录一、核心素养对接二、必备知识三、探究实践四、深化归纳五、应用创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一、核心素养对接1.理解利用假说—演绎法推理分离定律的过程及在解题中的应用,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以及逻辑分析能力。
2.尝试在科学探究中运用数字统计方法;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并应用于实践中。
3.运用分离定律原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二、必备知识(一)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目的:根据测交子代的性状表现类型和比例可直接推知杂种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的组成,进而验证孟德尔的假说的正确性。
2.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3.演绎推理(1)设计测交实验:杂种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杂交。
(2)预测实验结果: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应为1∶1,演绎过程如图所示。
4.实验验证杂种子一代(高茎)×隐性纯合子(矮茎)→87高茎∶79矮茎≈1∶1。
5.实验结论实验数据与预期理论数据相符,结果验证了孟德尔的假说。
微思考测交必须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测交时隐性个体(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只含控制该性状的隐性遗传因子,故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能真实地反映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二)分离定律和假说—演绎法1.分离定律(1)描述对象:有性生殖生物。
(2)发生时间:在形成配子时。
(3)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4)分离定律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普遍性。
2.假说—演绎法(1)概念“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提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
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1: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1: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2c596d0242a8956bece493.png)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一、设计理念对本节课的要求,在教学中采用“假说—演绎法”开展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教学,在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同时也体验了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研究者、探索者,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并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方法教育。
二、教材分析必修2这一模块是以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展开的,而本节课是拉开这一历程的序幕,认识到基因(遗传因子)的存在,才能使人类进一步去探究基因的位置、实质和功能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编排向学生真实展现了科学发现史的历程。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很好的体现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而这一科学方法正是模块2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
所以这节课在模块2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
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
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5: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5: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93e29af12d2af90342e607.png)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新知导学】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__________,即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
2.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___________,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___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五、分离定律1.描述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时间:在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
3.实质: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分离,分离后的___________分别进入_______________中,随______________遗传给后代。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检查【新知导学】二、师生互动情景导入:孟德尔假说合理地解释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但是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孟德尔是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呢?探究点(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重点)——(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师: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
F1与隐性纯合子的交配叫做测交,按照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推理测交的结果:按照假说,F1代杂种豌豆的基因型应该是Dd,如果让其与隐性纯合子(dd)交配,则F1产生两种配子且D︰d=1︰1,而隐性纯合子dd只产生一种含d基因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则测交后代应有两种类型:高茎(Dd)︰矮茎(dd)=1︰1。
(边推理边板画测交遗传图解)师:孟德尔测交实验结果:测交的64株后代中,高茎30株,矮茎34株,分离比接近1 ︰1。
与演绎推理结果相符,实验验证了孟德尔的假说。
即:验证了(1)F1是杂合子(Dd);(2)F1产生了两种类型(D和d)且比例相等的配子;(3)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cf49a5df856a561252d36fa1.png)
解析:选隐性类型即红色纯合子与黑色母牛交配,若后代全 为黑色,则该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红色个体出现,则该个体 为杂合子。 答案:C
易错提醒 鉴定一个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时,动物一 般用测交,植物往往得到后代后,原有亲本会死亡,所以一般用自 交。
探究点三 假说—演绎法、分离定律 1.假说—演绎法 (1)研究程序: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对假说的判断: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则说明假 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2.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 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 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答案:属于观察现象阶段是③;属于假说的是①②;属于验证 阶段的是④。
2.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符合一 定的条件时,F2才会出现理论上的分离比,下列属于上述条件的 是哪些? 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 ③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④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⑤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1.(上海卷)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 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 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个。则下列装置正确的是 ( )
解析:性状分离比模拟的是杂合子的生物个体,在生殖过程中 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由题意可知,本模拟实验中,雌雄个体的遗 传因子组成均为 Aa,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成对的 A 和 a 会发生 分离,雌雄个体分别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因此每个容器 中,代表 A 配子和 a 配子的小球数量应该相等,故而 A、B、C 错 误,D 正确。 答案:D
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4: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4: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b4dec5f01dc281e43af007.png)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
2.假说――演绎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设疑:孟德尔在不知道遗传因子是什么的情况下,用抽象的遗传因子来分析杂交实验结果。
提出了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的假说,是超越自己时代的一种非凡的设想。
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现象吗?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指导学生阅读实验的目的要求,明确相关的问题。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生物体的精巢和卵巢;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
2.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讲述自己的看法。
学生阅读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思考左边问题。
激发探究心理,明确模拟实验的目的。
理解遗传因子分离与配子随机组合的意义。
理解模拟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个?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确保雌、雄配子数目相等。
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是为了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
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准备实验材料用具。
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做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9: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9: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1c5eccfd25c52cc58bd6bebd.png)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1.明确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
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常见的遗传现象。
[教学重难点]1.孟德尔的测交实验。
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方法技巧探究]一.绘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注意规范写法):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①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②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③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④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测交(1)目的:验证(2)预期结果:Dd×→1:1。
根据预期写出测交遗传图解:(3)实验:F1×矮茎→30:34。
分离比接近(4)结论:①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②F1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产生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2.假说——演绎法①在基础上提出问题;②通过提出假说;③据假说进行;④通过检验演绎推理结论。
四.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时,发生,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中,随遗传给后代。
[课堂达标检测]1.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4次抓取是DD的概率是( )A.1/4 B.1/2 C.0 D.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体测交后代都是纯合体B.纯合体自交后代是纯合体C.杂合体自交后代都是杂合体D.杂合体测交后代都是杂合体3.一个动物育种工作者,希望确定一条黑公牛在黑色上是否是纯合体,已知黑色对红色是显性,那么他应该让黑公牛与哪一只母牛交配()A.黑色纯合体B.红色纯合体C.黑色杂合体D.红色杂合体4.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以饲养员让两只杂合豚鼠交配,其一胎产生的小豚鼠可能是()A.只有黑色或白色B.75%黑色25%白色C.有黑色也有白色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5.正常人的褐眼(A)对蓝眼(a)为显性,一个蓝眼男子和一个其母是蓝眼的褐眼女子结婚。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8: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8:1.1.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f372629e31433238689312.png)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课题名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授课时间教师姓名学生年级高二课时1课时课程标准描述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3.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考试大纲描述1.分离定律的现象和实质;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教材内容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1章第1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本设计采用科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孟德尔科学实验过程的分析,观察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分析科学原理;认识科学理论。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追随孟德尔的足迹,充分了解和把握事实,然后能够使用概念来解释和分析科学事实中蕴含的本质过程。
学生在解释学事实的过程中,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模型试图分析现象本质,因此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去修正他们的模型,并最终达到最优模型的建立。
学习目标1.结合“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加深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理解。
2.结合测交实验,理解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
3.体会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
4.结合实践,体悟假说—演绎法在遗传定律发现过程中的作用。
重点测交实验,理解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
难点模拟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要点评价任务导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及问题预设导复习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的现象和解释思考并回答问题温故而知新思根据导入的预设结果,让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提纲的基础感知部分通过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提高基础感知和思考深入学习部分基础问题主要设置书中基础问题,及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验证,分离定律等问题议让学生对重难点问题深入讨论(包括基础感知的答案对照和深入学习的问题讨论)讨论解决导学提纲的问题,并能初步得出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分离定律的现象和实质;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必修2学案2: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必修2学案2: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9c0dbd0d51e79b896902260a.png)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学习目标1、写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利用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学会简单的科学方法。
2、应用分离定律,设计实验程序解决某些实际的遗传问题并学会解遗传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重难点1、教学重点以孟德尔的遗传试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新知探究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 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生物体的;标记为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含有和的配子。
2.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确保相等。
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模拟雌、雄配子的。
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是为了确保观察样本。
保证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1.测交是将F1与杂交,用以测定的组成。
2.预测测交实验结果:F1(Dd)就应能产生类型的生殖细胞。
即含有遗传因子和含有。
而隐性亲本(dd)只产生含有d的生殖细胞。
雌、雄生殖细胞结合,测交后代是:Dd(高茎):dd(矮茎)为。
3.实验结果:(F1)Dd(高茎)× dd(矮茎)→ Dd(高茎):dd(矮茎)=30:34≈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4.结论: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即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完全正确的。
三、分离定律1.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不相融合;2.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当堂检测1.、对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来说,不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选作杂交实验的两亲本一定要是纯种B.所选的一对相对性状一定要有明显的差异C.一定要让显性亲本作为杂交的母本D.一定要让两性亲本进行有性杂交2、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C.绵羊的长毛和狗的长毛D.棉花的短线和粗线3、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学案:1-1-2 分离定律的应用和题型突破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学案:1-1-2 分离定律的应用和题型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1dba1002aef8941ea66e05bd.png)
第2课时分离定律的应用和题型突破[学习目标] 1.归纳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难点)。
2.结合实践,体验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重点)。
题型一 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1.依据定义判断(杂交法)设A 、B 为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个体:若A ×B →A ,则A 表现为显性性状,B 表现为隐性性状。
若A ×B →B ,则A 表现为隐性性状,B 表现为显性性状。
2.依据性状分离现象判断(自交法)设A 、B 为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个体:若A ――→⊗既有A 又有B ,则新出现的B 表现为隐性性状,A 表现为显性性状。
[特别提醒] 在判断性状显隐性时,能自交的个体一般首选自交,不能自交的采取杂交的方法。
因为自交往往比杂交操作简单。
设A 、B 为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个体,具体解题思路为:[典例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的遗传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编号②的亲本组合的子代中没有双眼皮出现,数据统计肯定有误B.双眼皮为显性性状,单眼皮为隐性性状C.对做过双眼皮手术的家庭,按手术后的性状表现统计调查数据D.眼皮单双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编号②由于调查家庭数太少,偶然性大,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但不能说数据统计肯定有误,A项错误。
从编号④的亲本组合来看,父母均为双眼皮,子代出现了单眼皮个体,由此可判断,双眼皮为显性性状,单眼皮为隐性性状,B项正确。
如果将做过双眼皮手术的家庭按手术后的性状表现进行统计,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C项错误。
眼皮单双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 项错误。
[[答案]] B[针对训练1]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C.顶生;丙、丁D.腋生;甲、丙[[解析]]根据杂交组合③中后代全为腋生,可以确定腋生为显性性状,顶生为隐性性状。
由于杂交组合③后代没有发生性状分离,因此亲本全为纯合子,即甲为隐性纯合子,丁为显性纯合子;由杂交组合①和②的后代均发生1∶1的性状分离,可以确定乙和丙均为杂合子。
高中生物必修2学案5: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必修2学案5: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85a80298ba1aa8114531d917.png)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学习目标]1.结合“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加深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理解。
2.结合测交实验,理解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
3.体会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
[学习重点]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2.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
[新课学习]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实验原理(1)用两个小桶表示_______________,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各代表两种______________。
(2)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____________的随机结合。
2.实验装置小桶2个,分别标记甲、乙;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各20个,一种彩球标记为________,另一种彩球标记为________。
3.实验过程(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桶内________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____________________,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__________次。
4.实验结果彩球组合中,DD∶Dd∶dd接近____________。
二、对分离定律解释的验证1.方法:________实验,即让F1与______________杂交。
2.测交实验遗传图解3.测交结果: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接近__________。
三、假说—演绎法、分离定律1.假说—演绎法(1)研究程序:观察________,提出问题→分析问题,________→演绎推理→________→得出结论。
(2)对假说的判断: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则说明假说是________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________的。
2.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的________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存在,不相________;在________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_____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_________中,随________遗传给后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对性状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学习目标1.会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难点);2.举例说明假说—演绎法(重、难点);3.记住分离定律的内容,并会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及完成相关计算(重难点);4.简述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难点)。
|预知概念|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模拟内容分析结果得出结论①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②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③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①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②彩球组合代表的显隐性的数值比约为3∶1。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的作用①测定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②测定F1遗传因子组成;③预测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
(3)测交实验遗传图解(4)测交结果: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接近1∶1。
4.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过程评价|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小桶代表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配子()2.每次抓取小球后,记录完结果后要放回小桶()3.每个小桶中的两种颜色的小球数量不必相等()4.“假说—演绎法”中的假说内容不一定正确,当验证实验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的实验结果相同时,假说内容才是正确的()5.测交实验可鉴定F1遗传因子组成,但无法验证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6.分离定律发生于配子产生过程中()答案 1.√ 2.√ 3.× 4.√ 5.× 6.√|联想·质疑|★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为同一性状,则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所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
一个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一定是1∶1? 提示:不一定,也可能只会出现显性性状个体。
科学探究1假说—演绎法、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提出了分离定律,请分析:1.下列内容属于观察现象阶段的是哪些?属于假说的是哪些?属于验证阶段的又是哪些?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③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3∶1④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提示属于观察现象阶段的是③;属于假说的是①②;属于验证阶段的是④。
2.是否所有生物的性状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提示不是。
只是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才符合分离定律。
3.要F2出现理论上的分离比,需满足下列哪些条件?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不同种类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②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③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同④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⑤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提示①③④⑤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1)范围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②由成对的遗传因子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适用条件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不同种类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③子二代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④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⑤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科学探究2分离定律中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1.正推型——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遗传因子组成)与表现型(性状表现) 请完善下列表格:亲本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AA×AA AA 全为显性AA×Aa AA∶Aa=1∶1 全为显性AA×aa Aa 全为显性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aa×aa aa 全为隐性2.逆推型——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遗传因子组成)方法一:遗传因子填充法。
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遗传因子,如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可用A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只有一种aa ,根据子代中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遗传因子。
方法二:隐性纯合突破法。
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中必然都至少有一个a 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类型进一步判断。
方法三:分离比法。
F 1⎩⎨⎧显性∶隐性=3∶1⇒亲本:显性∶隐性=1∶1⇒亲本: 全为显性⇒亲本: 全为隐性⇒亲本: 提示 Aa ×Aa Aa ×aa AA ×A -(或aa) aa ×aa【探究应用】1.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一对遗传因子B 和b 决定的。
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分析回答:(1)父母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该男孩与一个父亲是单眼皮的双眼皮女孩结婚,后代的表现型可能是__________。
◆解法展示首先需确定显隐性:据“双眼皮×双眼皮→单眼皮”推知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然后逐小题解答。
(1)单眼皮男孩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 ,其中一个遗传因子来自父方,一个遗传因子来自母方,所以双亲都含有b 遗传因子;又因为双亲均表现双眼皮,必然均含有B 遗传因子,所以双亲遗传因子组成均是Bb 。
(2)单眼皮父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 ,其中一个b 遗传因子一定传给其女儿,又双眼皮女孩必含有B 遗传因子,所以女孩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 。
男孩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 ,女孩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 ,根据“bb ×Bb →Bb 、bb ”推知后代的表现型可能是双眼皮或单眼皮。
答案 (1)Bb Bb (2)双眼皮或单眼皮2.某养兔场有黑色兔和白色兔,假如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兔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A .让该公兔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B .让该黑色公兔与黑色母兔(BB 或Bb)交配C .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D .从该黑色公兔的表现型即可分辨解析 鉴定显性表现型动物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可采用测交的方法,即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如果后代全为黑色兔,说明该黑色公兔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 ,如果后代中出现了白色兔,说明该黑色公兔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 。
答案 C科学探究3 自交和自由交配(1)(自交型)若某豌豆种群有Dd 、dd 两种遗传因子组成个体,且Dd ∶dd =2∶1,求其自交后代中dd 概率是多少?◆解法展示 对雌雄同体植物而言,自交是指自花受粉或同株异花受粉。
解答此题分三步进行。
①确定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概率:2/3Dd 、1/3dd 。
②确定交配组合种类并绘制简单遗传图解:2/3Dd ――→⊗2/3×1/4DD 、2/3×2/4Dd 、2/3×1/4dd 。
1/3dd ――→⊗1/3dd 。
③统计结果:自交子代中dd 概率=1/6+1/3=1/2。
答案 1/2(2)(自由交配型)若某动物种群有Dd 、dd 两种遗传因子组成个体,且Dd ∶dd =2∶1,求其自由交配后代中dd 概率是多少?◆解法展示 自由交配是指种群中不同个体进行随机交配。
解答此题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定义法①确定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概率:父本是2/3Dd 、1/3dd ,母本是2/3Dd 、1/3dd 。
②确定交配组合种类并绘制简单遗传图解:2/3Dd(♂)×2/3Dd(♀)→2/3×2/3(1/4DD 、2/4Dd 、1/4dd)2/3Dd(♂)×1/3dd(♀)→2/3×1/3(1/2Dd 、1/2dd)1/3dd(♂)×2/3Dd(♀)→1/3×2/3(1/2Dd、1/2dd)1/3dd(♂)×1/3dd(♀)→1/3×1/3dd③统计结果:自由交配子代中dd概率=1/9+1/9+1/9+1/9=4/9。
方法二:棋盘格法①确定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概率:父本是2/3Dd、1/3dd,母本是2/3Dd、1/3dd。
②确定雌雄配子种类及概率:雄配子是1/3D、2/3d,雌配子是1/3D、2/3d。
③列出棋盘格遗传图解:♂1/3D 2/3d♀1/3D 1/9DD 2/9Dd2/3d 2/9Dd 4/9dd④答案4/9自交与自由交配的“2个务必”(1)务必弄清交配方式:自交、自由交配等。
(2)亲本基因型不确定时,计算每种情况子代概率时务必乘上亲本的概率,然后再将各种情况的概率相加,统计出总概率。
【探究应用】某种群有AA、Aa、aa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且比例是3∶2∶1。
若aa无繁殖能力,求:(1)自交子代中aa概率是多少?(2)自由交配子代中aa概率是多少?解析因aa无繁殖能力,所以亲本是AA、Aa,二者的概率分别是3/5、2/5。
答案(1)1/10(2)1/25科学探究4杂合子连续自交1.两种自交类型(1)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杂合子、纯合子、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的比例分别是多少?提示:杂合子为⎝ ⎛⎭⎪⎫12n ,纯合子比例为1-⎝ ⎛⎭⎪⎫12n ,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1-⎝ ⎛⎭⎪⎫12n ×12。
(2)杂合子Aa 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自交n 代后,显性个体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分别是多少?提示:纯合子比例为2n -12n +1,杂合子比例为22n +1。
杂合子Aa 连续自交n 次的结果可用下列曲线表示:曲线①表示纯合子(AA 和aa)所占比例,曲线②表示显性(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曲线③表示杂合子所占比例。
2.两种随机交配类型(1)杂合子Aa 连续随机交配n 次,杂合子、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的比例分别是多少?提示:杂合子比例为12,显性纯合子比例为14,隐性纯合子比例为14。
(2)杂合子Aa 连续随机交配n 代,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后,显性个体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分别是多少?提示:纯合子比例为n n +2,杂合子比例为2n +2。
【探究应用】1.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玉米自交所得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让其自交,第二组让其自由传粉。
则一、二组植株上aa 遗传因子组成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A .1/9、1/16B .3/8、1/9C .1/6、5/12D .1/6、1/9 解析 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玉米自交,子代有3种遗传因子组成AA 、Aa 、aa ,比例为1∶2∶1;去掉隐性个体后剩下AA、Aa,分别占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