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课型综合课※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建筑、饮食等状况。
[讲授新课]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板书: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学生归纳: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经济:东部高、西部低活动:同桌间演示图5.2,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学生:发表意见师生总结: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著。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不同的地理区域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P4中的图5.4)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3、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三、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1、“干旱”的西北地区和“高寒”的青藏地区2、西北地区的干旱的原因⑴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⑵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3、青藏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的原因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
西藏首府拉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多小时,被称为“日光城”。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一、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2、现代都市建设中,北京所做的工作。
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⑵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P28中的图6.13)1、区域全貌⑴祖国内地:廉价劳动力、厂房、生产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费品。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ppt
影响因素:气温、降水、地形
耕地 耕作 类型 制度 一年 一熟 或两 年三 熟
主要 农作 物
传统 民居
传统 运输 方式
马车
北 方 地 区
旱 地
小麦、 屋顶 大豆、 坡度 花生、 较小, 甜菜 墙体
较厚
水
南 方 地 区
田
一 年 两 熟 至 三 熟
水稻、 屋顶 油菜、 坡度 甘蔗 大, 墙体 棉花 高
船
>800毫米
影响因素 雨季长短
E:我国的东西差异──干湿区
400毫米
西部 半干旱区 干旱区
东部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我国的南北差异──干湿区
秦岭—淮河以北
半湿润区
秦岭—淮河以南 湿润区
影响因素
降水
F:我国的东西差异──河流
400毫米
西部 河流稀少 多内流河
东部 河流众多 多外流河
我国的南北差异──河流
冬,北部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指导运用 18分
不同区域 的差异
你能够说出这些区域存在哪些差异吗?
奇妙之旅
穿越之旅
从 北 往 南
从东往西
A:我国的东西差异──地形
400毫米
西部
东部
(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内蒙古)高原、 东南丘陵、 (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 (云贵、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盆地、山地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 北方地 乌鞘岭以东、秦岭- 区 淮河以北,东临渤海、 黄海。
长江中下游、南部 南方地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 沿海和西南各省 青藏高原以东,东南 区 部临东海、南海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总结
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2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3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4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5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6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特点。
7我国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具有东密西疏的特点。
8经济发展水平特点,东部高西部低9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10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1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田多为旱地。
12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
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13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14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较厚15秦岭一淮河以南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16秦岭一淮河以南农田多为水田。
17秦岭一淮河以南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18秦岭一淮河以南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19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一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0根据气候特征,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区;21根据干湿程度,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地区;22根据气温差异,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2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4,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5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26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5.中国的地理差异
1、自然地理差异:我国、、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从南往北,逐渐升高,逐渐降低。
自向,距海越来越远,降水。
自向,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东、南北。
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西。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西部。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有:①它是我国地区和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月等温线;③是我国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区和区的分界线(干湿区);⑤是我国和的分界线(温度带):⑥是我国和的分界线(气候类型):⑦决定我国河流是否有。
二、四大地理区域1、(1)综合、和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A、B、C、D(2)、甲、乙、丙三条分界线分别是:甲乙丙(3)、甲乙丙三条分界线的主导因素:甲乙丙2.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0℃0℃年降水量以上~河流流量河流有无结冰期典型植被林林气候、气候气候耕地类型传统民居墙体,屋顶坡度墙体,屋顶坡度较1、自然地理差异: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从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有:①它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干湿区);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温度带):⑥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气候类型):⑦决定我国河流是否有结冰期。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链链接接中中考考——2020福建省中考
小麦成熟时间受热量的影响。近 20 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增幅全球领先。图 5 示意
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及收割顺序。读图,完成 14-15 题。
14.冬小麦主产区主要分布在( B )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
15.影响冬小麦收割顺序由甲→乙、乙→丙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A )
降水少; 防寒保暖
屋顶坡度大 墙体高
降水多; 有通利风于散排热水,P4 图5.4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P5 感知秦岭—淮河南北的差异
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 马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人文差异
旱地
小麦
水田 水稻
P4 图5.3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主要原因: 为什么不同?
类型
南方: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气温
共同的影响因素: 气 候
河流 有什么不同? 北方: 小
流量
南方: 大
归 纳
主要原因:
降水
为什么不同?
填字游戏
(1)粮食作物:南( 稻 )北 麦
(
)
甘
甜
(2)糖料作物:南( 船 )北 马
(
)
米
面
(3)交通运输:南( 尖 )北( 平 )
(4)饮食习惯:南( 拳 )北( 腿 )
南稻北麦
A.甲地区:地处湿润区
B.乙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
C.甲地区: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D.乙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北: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P5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知识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①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②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
③自西向东,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总之,我国的气温、将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2、人类活动差异显著①农业分布特点:西牧东耕,南稻北麦;②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特点:东密西疏;③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以南、以北地区的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4、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①1月0°C等温线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暖温带及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区及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⑤南方地区及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即小麦及水稻主产区分界线)⑥亚热带季风区及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的分界线⑧河流结冰及不结冰的分界线⑨旱地及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⑩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的分界线第二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5、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
①根据气候特征划分为:,,,②根据干湿程度划分为:,,,。
③根据气温差异划分为:,,,,,。
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①划分标准:依据总体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②四大区域: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
③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⑴南方地区及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以为界,⑵北方地区及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以为界,(即—山脉—山—山—山脉。
)⑶青藏地区及南方、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以为界,(即山脉—山脉—山脉—山脉。
)7、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1)地理区域的类型,如: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
(2)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运用】:①如珠江三角洲是区域;②如工业区是区域;③如西藏自治区是区域。
8、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是()、()、()9、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10、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地理位置、和特点(2)四大地理区域及界线的确定①A 及C :大致及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一致,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季风(降水);②C 及D :大致及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即气候)。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练习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速记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1~2题。
1.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
新疆位于上图中的()A.①B.② C.③D.④2.③区域中典型的植被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草原D.针叶林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3~5题。
教学设计5:5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5【教材分析】全书教材分析:分区地理中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区域划分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教授本章,我认为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而第一节课又是基础的基础,全书的关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这样的特征。
本节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性,问题性,开放性,过程性和民主性。
立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为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关注细节,重视评价,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归纳法、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㈠导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章的题目,认识本章要阐述解决的问题。
(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
)㈡新课一、地理差异显著教师:所谓的差异就是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指的是自然和人文方面。
中国的地理差异当然是中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不一样的地方。
主要是受地形、气候和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展示不同景观幻灯片)二、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是众多地理事物的分界线,你知道多少?一月份0°c等温线大致穿越;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穿越;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大致分界;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大致分界;水田和旱地的分界;水稻和小麦种植区的分界;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的作物熟制分界;河流是否有结冰期的分界;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
方向差异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类活动差异
项目差异
农业具有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项目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主要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主要农作物小麦、花生、甜菜等水稻、油菜、甘蔗等
作物熟制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主要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水路运输
传统民居特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巧学妙记:秦岭—淮河一线的部分地理意义
二、四大地理区域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类型及分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地域差异的表现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地理差异这一概念,以及地域差异的表现,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理差异的概念,掌握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能分析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认识地域差异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地理环境,增强保护地理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及地域差异的表现。
2.难点:地域差异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差异,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差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本章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本章内容,了解基本概念,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理差异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地理差异的含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共41张)
课后回顾:
• 1.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 。
• 2.自 势呈
向 ,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
状分布,逐级
。
。自西向东,我国地
• 3.具有西
东
,南
北
的分布特点;表现为
•
的分布特点;
高,
低。
• 读图5.3回答:
4.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农田多为
年一熟或
。
,以种植
为主,一
• 5.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交通运输以
• 5.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 6.每个大的地理区域都有显著的 显,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
特征,但区域内地理差异仍然明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共41张)
课前预习
• 不同的地理区域: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如长江三角洲属于 自然 区,京津唐工业基地属于 经济 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共41张)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4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2)确定界线A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降水(水分)因素
C
A
B
200mm 400mm 800mm
为主,
的交通工具。其民居屋顶 ,墙体厚。
是经常使用
• 6.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农田多为 ,以种植
年两熟或
。
为主,一
• 7.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交通运输以
为主,
的交通工具。民居屋顶高,墙体
。
是经常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共41张)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林业
种植业 渔业
西部面积占57%, 人口占6%
东部面积占 43%,人口占 94%
人口分布: 东多西少
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1.自然环境差异:表现在气温、降水、 地势等方面
2.人文环境差异:表现在农业、人 口、城市、经济等方面。
一、地理差异显著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环境差异
比较项目 (自然地理要素) 1月份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秦岭—淮河以北
连线:
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北 京 上 海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建筑特点
传统交通运输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陆路运输
植被 类型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主要原因 北方: 为主 为什么 不同? 南方气温 常绿阔叶林 南方: 比北方高
共同的影响因素: 气温和降水的综合 的气候因素
河流 流量
北方: 河流流量小 南方:河流流量大
主要原因 为什么
南方比北方 不同? 降水量大
自然区域主要是指地形区、气候区、河 流流域等。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情境荟萃
江南水乡 北方雪景 青藏雪山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200mm 400mm 800mm
减 递
1 600mm
大兴安岭 昆仑山脉
1 000~2 000米
祁连山脉 太行山脉 巫山 横断山脉
4 0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雪峰山
农业分布的东西差异
林业 种植业 种植业 渔业
夏季风 气温和降水 地势和地形
评价园地
1.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 B ) A.地形差异 C.降水量的不同 B.纬度差异 D.距离海洋的远近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共25张PPT)
当堂检测
4、下列地形区中,不属于四大地理区 域的分界线的是( C ) A.秦岭 B.昆仑山脉 C.天山山脉 D.横断山脉
当堂检测
2、“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受地理环 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地区形成了具有地 域特色的人文风情,有关这种地域差异的描 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
A. 民间体育——南骑马北滑雪 B. 饮食习惯——南米饭北面食 C. 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 D. 传统交通——南乘船北骑马
当堂检测
3、教材将我国划为四大地理区域,这四大 区域是指( C ) A.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青藏地区 B.沿海地区、岛屿地区、内陆地区、青藏 地区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 地区 D.季风区、非季风区、农业耕作区、畜牧 业区
青藏 地区
包括西藏、青海和 四川的西部
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海拔高,气候寒冷
课堂小结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 一月0℃等温线穿过的地区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区 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旱田和水田分界线
河流结冰期和非结冰期的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旱地
玉米、小麦
水田
水稻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活动(教材)p5
3.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植被类型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 有什么不同?
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原因:
为什么
气温
不同?
共同的影响因素: 气候的影响
归纳
有什么不同?
北方:小 南方:大
主要原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是学生在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后,对我国地理环境进行深入探究的一章。
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地理差异的体现,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我国各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我国地理差异的系统认识还不够,对于各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深入理解我国地理差异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掌握各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对比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各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
2.教学难点:对于各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差异。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分析各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地区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地理差异的表现和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各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总结提升:对各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地理差异的内涵。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摄于我国东北
摄于我国江南
摄于我国西北
摄于我国青藏
1,四大地理区域:----- ------ ------- ------2,四大地区位于季风区的是—— ——(受夏季风影 响的)
3,四大地区最干旱的是——,高寒的是——
1,南北方界大致与-----一致 2,思考: 划分南北方界限的主导因素-------划分西北与北方界的主导因素----划分青藏与其他界的主导因素-----
墙高坡大
北方民居
墙厚坡小
北方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北方糖料 甜菜
南方糖料
北方水果
南方水果
北方油料
南方油料
界 1月 年降 气候 耕地 粮 主要 植 熟 房
线
均温 水量 类型 类型 食
地形 区
被制ຫໍສະໝຸດ 屋 特点北 方
南 方
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 主要水果
北方 南方
据图填出四大地区的主要地形区:
北方:-----平原,-------平原,--------高原 南方:----平原,----盆地,----高原,----丘陵 西北:--------高原,---------盆地,-------盆地 青藏:--------高原,---------盆地
北方民居
南方民居
5中国的地理差异
5中国的地理差异
3.“当北国的江城的钢花映红了飞雪,江南的田野正是春色妖娆。
”阻碍两地景观差异的要紧因素是()
A.海陆因素
B.地势因素
C.人类活动
D.纬度因素
4.20元和50元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分别是桂林山水和西藏布达拉宫,它们分别位于()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C.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5.西北地区气候洪涝的要紧缘故是()
A、距海较远
B、温度较高
C、纬度较高
D、海拔较高
6.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潮湿地区与半潮湿地区的分界线
B.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C.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
7.读右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区域
A B
C D
(2)A地区与B地区的分界线是
和,请将其名称分别标注
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3)A与C两地区的分界线
是;
从干湿状况看,该线以西要紧是和地区,以东要紧是和地区。
(4)D与B、C两地区的分界线是边缘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时:1课时
设计理念:
通过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引导学生分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高寒对青藏地区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影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讨论,经教师适当点拨,力求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以解决。
通过四大区域的复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区域差异,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或者影响性,培养学生哲学思维。
本节的教学还对学生今后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上来划分地理区域的,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也是在区域层面上划分最大的区域。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以及依据,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能够简单的阐述,但是对于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从学习区域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划分的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掌握其自然特征和人文地理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原理,能用哲学的观点观察地理事物。
教学重点:
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界线以及划分的主导因素,自然人文方面的差异教学难点:
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性
教学方法:图表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前置作业学案教材
教学过程:
探究二:干旱的大西北师:各小组展示疑问并求助
(适当点评,鼓励性语言)
出示答案
(过渡):基础知识过关了,
我们将要背着知识的行囊攀
登重、难点知识的高峰
来看探究一:出示课件(相
关图片)(播放中国1月气
温分布情况图、中国温度带
分布图、中国河流分布图、
中国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
林分布图、中国年等降水量
线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图
等),提问:注意看秦岭和
淮河一线与哪几条界线位置
接近?
要求:把你们的答案一定要
落实到学案上。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疑问?
老师还有个问题,气温和降
仔细观看图片,小组合
作,探究秦岭—淮河一
线的地理意义。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两
个小组)
一名同学版图探究结果
并讲解。
暴露问题,同学之间解
决。
做学案探究以后走进中
(口、脑并用,知
识的提取便于巩
固)
锻炼学生的勇气和
语言表达能力
自学自答,有疑难
问题抛给学生解
决,互帮互学。
设计这个题一方面
是突破难点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