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https://img.taocdn.com/s3/m/2667e73f5901020207409cc7.png)
编号0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课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新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阵营和以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外交原则:奉行的外交政策。
4、外交成就:(1)与、保加利亚等国家先后建立外交关系。
(2)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对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提出: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发展:(1)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和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改为“”。
(2)在会议上,周恩来又把“”修改为“”。
4、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三)走向国际舞台1、日内瓦会议(1)召开:年4—7月,在召开。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问题。
(3)特点:特点: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成就:最终达成《》。
(5)意义:缓和了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1)召开: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举行。
(2)特点:这是第一次没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4)意义: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这被人们誉为“”。
编号02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课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目录 直接打印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目录 直接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a2b66078a58da0116d174939.png)
必修三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
二汉代儒学
三宋明理学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一蒙昧中的觉醒
二神权下的自我
三专制下的启蒙
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
四向“距离”挑战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二碰撞与冲突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
四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一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一](https://img.taocdn.com/s3/m/5e64176b0b1c59eef8c7b457.png)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史料探究 材料1: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 专政》中指出:“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 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 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 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材料2:(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 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新中国外交政策中,对世界影响最为 深远的是( ) A.与苏联的建交 B.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了中国的外交 原则 C.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命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各 自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与苏联建交打破了 美国的封锁,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 好的外部环境。“求同存异”原则主要是推进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的灾难和痛苦。”阐述上面这段话的主人
公及场合,最有可能是( ) A.1950年1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B.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C.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D.1对外关系
解析:选C。由材料中的“求同”和“亚非绝 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可以判断这次会议最有 可能是C项,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 了“求同存异”的方针。A、D与“亚非绝大 多数”这一信息不符,B与会议的主题不符。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2)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2)](https://img.taocdn.com/s3/m/f88e93331711cc7931b716e7.png)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制定。
1、背景(1)、国内形势:中国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解决国内问题。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2)、国际环境:特点:社会主义阵营pk资本主义阵营○1西方发达国家:孤立封锁新中国。
○2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和帮助新中国。
○3亚非拉新兴国家:客观上和新中国相互配合。
(因此新中国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加强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联系,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其它国家干涉我国内部事务,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来处理本国事务和国际事务。
从而达到维护自己的利益与世界和平的目标。
这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过渡]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3、基本方针:]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西方大国与旧中国的关系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
“另起炉灶”表明新中国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 历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各种特权,长期以来这些特权侵害了我国主权,并使帝国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和影响。
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1)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
企图扼杀新中国。
(2)对“一边倒”方针的理解:所谓“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一课-PPT精品文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一课-PPT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a73bf8ab0717fd5360cdcbc.png)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 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 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一,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 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 原则。其二,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 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 径。其三,它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 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 善和发展。其四,它为推动建立公正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 要的思想基础。 ——温家宝在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50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五、评价
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对本课的基本史实已经 有所了解,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通过一些图 片图表让学生加深对于历史的形象了解;通过组织学生 合作探讨一些关键性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 力;通过学习周恩来等老一辈外交家的风范,培养学生 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本课的学习 过程中,力求用形象生动的教学风格,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问题,使 三维目标得以很好实现,最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标
教学重点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难点 对新中国外交政策背景的分析 亚非会议
三、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针对高一的学生进行教学,该年龄 段的学生从历史学习角度看,具有明显的从 初中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高中抽象思维为主 的特征。高一新生思维活跃但辨证性还较欠 缺,对较浅的、容易理解的感性知识仍表现 出较大的兴趣,但也愿意尝试解决一些需要 深刻思考的各种问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蕲春四中 孙海方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二、说课标 三、说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评价
人民版高中历史课本目录(全)
![人民版高中历史课本目录(全)](https://img.taocdn.com/s3/m/6ac83b3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c.png)
《高中历史目录》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的秦汉政治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期的政治形态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和民主革命第3讲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权的斗争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伟大的抗日战争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 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 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 第8讲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第9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第10讲 古代希腊文明与民主政治古代希腊文明与民主政治 第11讲 罗马人的法律罗马人的法律专题五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 与发展第12讲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完善与美国1787年宪法年宪法第13讲 民主政治的扩展民主政治的扩展专题六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14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动和俄国十月革命专题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趋势 第15讲 美苏争锋美苏争锋第16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与走向多极化新兴力量的崛起与走向多极化 必修二专题八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与特点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 专题九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19讲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和血与火的征服征服第20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世界“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世界 专题十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十一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3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第24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25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26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7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28讲 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9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形成第30讲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专题十四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1讲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 第32讲 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局面专题十五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3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第34讲 中国古代的艺术与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代特色专题十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35讲 “人是万物的尺度”与人性的复苏第36讲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和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政治启蒙专题十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与 理论成果第37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8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39讲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题十八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 与文学艺术第4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1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第4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 专题十九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43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及科技事业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 的先哲的先哲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和亚洲觉醒的先驱人物和亚洲觉醒的先驱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ⅠB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制改革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选修六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和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和欧洲文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及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清的宫殿、皇家园林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中国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五到九专题知识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五到九专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97b3ee26fff705cc170af1.png)
必修一知识点(续)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外交1.“另起炉灶”与“一边倒”重大外交成就:1949年10月2日,苏联与中国建交,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
1949年—1950年,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1955,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基本准则。
3.走向国际舞台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方针: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同: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共同要求。
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新局面1.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突破),宣告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2.中美关系解冻(关键性突破)“乒乓外交”,以民促官,打开中美交往大门。
官方交往: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尼克松公开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8.12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外交政策的调整国际形势的发展:美苏激烈争夺,美苏相互制约,第三世界的不断壮大、中国在世界战略平衡中的作用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国家利益):我国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需要稳定、和平环境调整后的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对战争与和平做出科学判断是确定对外关系出发点;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1985年);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奉行不结盟政策---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对外开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时期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出发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3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7331364ed630b1c58eeb524.png)
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
——欧内斯特·萨道义
2010广东文综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 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事 物 积 极 进 取的心 态。
二 十 余 年 ,艰 辛的历 程。如 今,身为 幼儿教 师的我 ,对于 自己的 事业、 生活、 思想等 有 了 自 己 的 见解,但 我从不 离开领 导的核 心思想 。原本 ,早在大 学时代 的我,就 应该
进 入 党 领 导 集体范 围中学 习、历 练。
在 工 作 方 面 ,我将党 组织的 核心思 想渗透 于教育 中,引导 幼儿感 受到,党 组织 那坚韧 不 拔 的 精 神 。引导 幼儿热 爱祖国 、关心 他人、 爱护集 体、乐 于助人 等良好 品质,更 实 施 “ 爱 ” 的教育 ,以大到 小的深 刻展开 ,大则爱 世界、 爱国、 爱民族、爱社会、爱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美联合公报》开展多边外交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公报》 C.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朝核六方会谈 D. 不结盟运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1、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写道:“在中国 ,对外政策重新回到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上来,即把外 交政策同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目标联系起来, 而不是过多地同意识形态的目标联系起来,是70年代以后的事情 了。”与“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直接相关的是( )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二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二](https://img.taocdn.com/s3/m/3497b36c9b6648d7c1c74655.png)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材料1: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纽约每日 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
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
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 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 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 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的作用。
易混易错: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 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2)改善中美关系成为双方的共同要求。 遏制和孤立 ①美国:长期“___________”中国政策的失 败;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 ②中国: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陈兵中国北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易混易错:中美建交不是1972年签署《中美
联合公报》,而是在1979年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并 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
(1)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过程 (1)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
被周恩来拒绝。
(2)10月25日,第____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 26 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 (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栏目 导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https://img.taocdn.com/s3/m/c75b4c4fbb68a98271fefae8.png)
• 2、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 提出。
• 3、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 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遵循这个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和睦 相处,违背这个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化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 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 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序 成就
历史意义
与苏等到10多国建 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新中国得到了
交
国际承认
2 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巩固中苏友谊,保障中国国防安全,维护世
条约
界和平
3 1953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
原则
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有利形势:
⑴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⑵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⑶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2、不利形势: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3、最大特点: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4、国家利益:捍卫主权、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 是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 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 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 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
必修一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一、课程标准 • 二、专题线索 • 三、知识梳理 • 四、教学方法 • 五、学科前沿
人民版高考历史必修一教学PPT课件专题整合5
![人民版高考历史必修一教学PPT课件专题整合5](https://img.taocdn.com/s3/m/b513976c767f5acfa1c7cd2d.png)
(2)对排除型选择题,主要的技巧是排除法,即将我们能确定正确或错误的
选项固定或排除,然后观察选项,往往可以顺利将试题解答出来。只要排除某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一个小项,答案即可“水落石出”,即使在我们对小项涉及知识没有完全掌握
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学科素养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技能提升] 组合型选择题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
(1)由多项选择题演变而来,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题干文字、备选小项和选
项。该题型不仅可考查多个知识点,而且还能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2)按其解答要求可以分为排序型和排除型两种:前者要求对备选小项中给 出的历史事件按照发生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后者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对备选小项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归纳现代中国的不同时期外交成就 要点提纲 50年代 制定政策 70年代 重大突破 史实阐释
“三大方针”、四项外交成就(同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 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起积极作用、万隆会 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重返联合国;中日建交;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 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不结盟 千年首脑会议促成历史上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的 首次会晤;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是否符合题意要求进行排除,然后确定正确的答案。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人民版必修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人民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1674addf52ea551811a68739.png)
2021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人民版必修1【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导入】你有朋友吗?你为什么要交朋友?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中国有朋友吗?中国为什么要交朋友?中国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中国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外交是什么?…….【新课探讨】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三大基本方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问: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啊?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呢?毛泽东提出的外交三大基本方针是啥意思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三大基本方针有啥关系?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答记者问。
请阅读材料:材料一: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外交重大事件: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946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三: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材料四: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请回答:⑴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①决定因素: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③历史因素④国家性质⑤意识形态⑥外交家的智慧与骨气……⑵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从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看:新中国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党和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从国内外形势看:二战后,不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
有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717b966edb6f1aff001fc2.png)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单选题1.周恩来曾说:“我们的方针是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
”与此直接相关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 )A.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共识B.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D.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3.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4.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
”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5.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
”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6.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俄罗斯有学者也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B.“冷战”思维仍然主导者当前国际关系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D.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7.据熊向晖(周恩来的助理)回忆录《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记述,在基辛格秘密访华前,毛泽东曾专门指示,不同美方谈贸易问题。
高中历史 专题五 专题知识整合同步课堂课件 人民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五 专题知识整合同步课堂课件 人民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b9a93566b307e87101f696a9.png)
坚持独立自
改革 开放 后 世界多极化趋 势;国内现代 化建设的需要 主的外交政 策;实行不 结盟政策; 对外开放
开展以联合国为
反对霸权主 中心的多边外交 义,维护世 以及积极参与地 界和平 区性国家组织的 外交活动
专题质量检测
专 题 知 识 整 合
专 题 质 量 检 测
比较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调整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 外交政策; “一边 倒” 特点 外交成就 同苏联等17 国建立外交
资本主义和社
新中国 会主义两大阵 初期(20 营的对峙;美 世纪50 国孤立中国政 年代) 策;亚非国家 的独立
实行“一边
倒”的外交 方针
关系,并提
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时期
国内外形势
中国国际地位
外交政策
特点
扩大外交, 改善与美国 等资本主义 国家的关系
外交成就
中国在联合国合 法席位的恢复;
20世的提高;第三源自改善同西方纪70年代
世界的崛起;
美苏争霸中美 国处于守势
国家之间的
关系
中美关系的正常
化;中日关系的 改善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三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三](https://img.taocdn.com/s3/m/a60e93e2e009581b6bd9eb57.png)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图3:眉开眼笑:胡锦涛举行隆重宴会热烈欢 迎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国际贵宾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综合探究】
(1)乔冠华“开怀大笑”的直
接原因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邓小平和撒切
尔夫人“会意而笑”的主要原因。请简述这 一构想的重大实践意义。 (3)胡锦涛为何“眉开眼笑”? (4)综合上述图片,谈谈你对中国国际地位变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表示,今天的
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中 国已下定决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 的国内环境,集中精力发展自己,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 国领导人关于“和平崛起”的表述向国际社会 传递的信息是( )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概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
联合国宪章 《____________》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以
联合国 ________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主要表现 (1)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如198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图文探究 笑容是一种既悦己又悦人的发挥正面作用的
表情。它是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际关系的一
种轻松剂和润滑剂。 图1:开怀大笑:乔冠华(中国代表团团长)在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总结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f1d19c6529647d26285215.png)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从新中国成立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1949.10)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中国由两半社会转变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6)毛泽东对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的形象概括:“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成就:(一)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意义: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封锁、孤立(二)1950.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三)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2中国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提出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四)1954年,日内瓦会议(与会国:中、苏、美、英、法等)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五)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成功)异:主要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还有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同:历史上,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在未来,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友谊与合作的精神(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同时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这促使中国在国际上寻求新的可以团结的力量。
而此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空前高涨。
1956—1965,中国与二十多个国家建交,形成了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外交关系的突破(70年代初)(一)重返联合国背景: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日益崛起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3.美国孤立、封锁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1971.10.25 第26届联大表决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背景: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美国孤立、封锁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3.此时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4.苏联与中国关系恶化,严重威胁中国安全过程:1971.3 乒乓外交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2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促使新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1978.12 中美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1.1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从此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三)中日关系正常化背景: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中美关系已经开始解冻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建交。
全优指导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5专题整合 精品
![全优指导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5专题整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62ab3150b4c2e3f5727635d.png)
普通高考试题
话题归纳
1.(2016浙江学业水平考试)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 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 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阿克莱特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 ) A.发明了蒸汽抽水机 B.推行标准化生产 C.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 D.创制水力织布机 答案:C
学业水平测试
普通高考试题
话题归纳
解析: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816 年”“1831—1841年”,可知此时英国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工厂集 中的城市环境污染严重,进而导致人口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化 学工业得到大发展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 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农业生产力也得到发展,故C项错误。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应上 升,故D项错误。 答案:A
话题归纳
3.[2015海南基础会考(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美四国城市人口的比例示意图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材料二 美国政治家约翰· 伯恩斯说:“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 河流,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工业革命后,伦敦人口迅速集中, 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内,使该河成 为一条排污明沟。由此引发多次霍乱大流行和震惊世界的伦敦烟 雾事件。其中仅因霍乱病而死亡者即达33 640人。
专题整合
一
二
一、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活动 1.15—16世纪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 ①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提供 了条件。 ②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 岸,英国积极对外扩张。 (2)表现:英国进行海盗式掠夺,通过商业战争成为最大的殖民帝 国。 (3)影响:一方面殖民掠夺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 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加剧 了殖民地的落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01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新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
阵营和以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外交原则:奉行的外交政策。
4、外交成就:(1)与、保加利亚等国家先后建立外交关系。
(2)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对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目的: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提出: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发展:(1)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和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改为“”。
(2)在会议上,周恩来又把“”修改为“”。
4、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三)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召开:年4—7月,在召开。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问题。
(3)特点:特点: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成就:最终达成《》。
(5)意义:缓和了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召开: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举行。
(2)特点:这是第一次没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4)意义: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这被人们誉为“”。
编号02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学习重点: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1)由于美国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占据。
(2)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3)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4)中国综合国力上升,逐步提高。
2、概况:年10月,联合国第届大会通过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影响:(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2)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发展,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过程:(1)年4月,通过“”;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2)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秘密访华,为访华
作了准备。
(3)年2 月,尼克松总统访华,签订《》。
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4)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政府,是中国的一部分。
(5)年月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1)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
2、概况:(1)1972年9月,日本政府首相访华,中日双方签署《
》。
随后,日本同断绝了“外交关系”。
(2)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并陆续签订贸易、航空等一系列协定。
3、影响:中日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编号03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1)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的需要。
(2)1985年3月,邓小平提出了与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
2、外交政策:(1)新是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就是。
(2)实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政策: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
2、表现:(1)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
(2)2000年,在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举行历史上首次会晤。
3、意义:中国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1993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2001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国政府提出加强合作、使各个成员国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中受益的目标,促进了亚太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
2、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过程: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了“”。
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2)意义:
①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创始的以结伴而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②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③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