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学生版)(终)

合集下载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春江花月夜【学习目标】1.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理解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诗歌中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学法指导】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反复吟诵,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讨论和讲析相结合的方法。

4.点拨法。

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1.诗歌的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

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2.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即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然景物形象即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客观事物的形象即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3.诗歌的意境“意境”也叫境界,所谓“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在理解和认识生活的基础上的主观感受;所谓“境”,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征的艺术形象。

两者相互渗透,形成和谐的统一体。

因此,所谓“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人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了这首诗,在脑海中立即会显现出一幅李白在长江边上送别友人的图画:烟花三月,诗人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后站在长江岸边,望着那远去的船帆越来越小,最后成为一个白点,消失在那远方的天水交际处,而诗人还久久地伫立在江岸边,望着那滚滚的向天际流去的江水……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分别时的离情别绪,都完全融入具体的景物描写之中。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带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带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带答案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研究目标:1、通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领略言外之意和景外之韵。

2、感悟初盛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思考,体味丰富的情感。

研究重难点:意象和意境,人生哲学研究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课时:1课时研究过程:课前预案:注音:滟滟芳甸,水村渔市,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导入新课:这首诗是___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二、诵读,找出全文的线索:划分层次:月下之景:月色无垠,月色纯净。

月下之思:人生无尽,宇宙永恒。

___之情:___,游子思归。

三、品读第一部分:1、这八句写了什么意象?给这幅图画命名。

请大家自己找出意象。

”命名为“春江花月图”。

2、用几个词语概括这幅图画的意境。

壮丽高远,清幽静谧,朦胧恬静,空灵梦幻。

四、品读第二部分,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互相关系。

面对空阔静谧的___美景,面对一轮皓月,作者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他的感慨与其他古代诗人有何不同?___认为,个体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宇宙无穷,人类生生不息。

所以“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只相似”的___得以共存。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这正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五、品读第三部分,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1、赏析“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一句“徘徊”的妙处。

通过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2、“卷不去”“拂还来”表达了思妇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不忍离去,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

3、“鱼龙”“鸿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

鱼龙、鸿雁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

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 学生版

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 学生版

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学习目标】1、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诗歌。

2、质疑讨论、探究诗歌内容。

3、诵读诗歌,设计个性诗歌诵读展现。

一、【知识卡片】1.了解作者及诗的相关知识⑴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

⑵诗的相关知识:《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2.听录音诵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滟.滟 ( ) 芳甸. ( ) 似霰.( ) 汀.上( ) 纤.尘( ) 皎皎..( ) 浦.上( ) 不胜. ( ) 扁.舟( ) 徘徊.. ( ) 捣衣砧.( ) 潇湘..( ) 碣.石 ( ) 3、再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滟滟: 霰:无穷已: 但见:青枫浦上 扁舟子:月华: 摇情:鸿雁 鱼龙碣石: 潇湘:【助学】1、在这首诗歌中,表现月亮变化过程的诗句分别是哪四句?导 学 案 装 订 线——————————————————————————————————————————————————————————2、鉴赏风景美:一首好的诗歌就是一幅完美的画,赏读诗歌前八句,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优美生动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鉴赏哲理美: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的遐想,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用原文诗句回答)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4、鉴赏情感美:(1)“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四句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尾运用了何种方式?有何好处?【测学】巩固练习默写:1、江流宛转绕芳甸,。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重点)2、理解诗歌所呈现的景色美、哲理美和情感美,体会诗中景、理、情的融合。

(难点)【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年-720年),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唯知其曾任兖州兵曹。

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

其诗作语言清丽,富有跌宕起伏的音乐美感,诗境优美深邃。

《全唐诗》中张若虚的诗作仅存两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闺情,诗风近齐梁;另一首就是千载传诵的抒情杰作《春江花月夜》。

【背景介绍】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

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

他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

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

【文体知识】《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由陈后主创制,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

书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作过此曲。

张若虚这首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语言清新,叙写了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面貌为之一新。

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古今评说】《春江花月夜》谓是“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享有“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的美誉,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读准字音】滟滟(yàn)芳甸(diàn)霰(xiàn)汀(tīng)捣衣砧(zhēn)碣石潇湘(jié)1【解读题目】文章标题包含了几种意象?哪个意象贯穿全诗?本诗展现了它的哪几种状态?找出对应的诗句。

【划分层次】根据诗歌内容,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概括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写在下表中的空缺之处。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案).doc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案).doc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习目标L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屮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

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以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为主,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整体了解,朗读理解。

一、导入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引人注目,闻一多先生曾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论家说张若虚这一首诗可以“孤篇盖全唐” O 今天我们来欣赏这篇经典诗作。

二、了解作者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字号不详。

唐代诗人。

扬州(今屈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屮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

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

工诗,尤擅七言。

诗以《春江花月夜》着名。

今仅存诗两首。

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I日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別绪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空明清丽,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

其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二句为历代传诵。

三、朗读、理解1、听配乐朗读2、自由朗读3、看注解,查工具书,问同学,弄懂下列词语:连海平:江潮入海,海江相平。

共潮生:明月和潮水一同生长。

iffiiffi:水中月光闪烁荡漾的样子。

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

甸,郊外之地。

霰: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空里流霜不觉飞: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又感觉不到它的飞动。

青枫浦上不胜愁:青枫浦,一名双枫浦,在今湖南浏阳县。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

东平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学案班级:姓名:组号:《春江花月夜》预习案【学法指导】认真完成“预习案”部分内容;探究案部分内容必须深入思考,谈出自己的理解;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做好标记;要求书写规范、整洁,全力以赴,相信自己!【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努力,带着梦想飞翔)知识与能力: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过程与方法:3.通过诵读,自主、合作、探究,整体感受诗歌意境,体味文本的丰富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自主、合作、探究诵读法、讨论法、分析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6)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驰名京都。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另一首即《春江花月夜》,是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千古绝唱。

其人才气横溢,情思浓郁,神采飞扬,意境清美,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反映出盛唐前期的社会风貌和时代气息。

2.解题及写作背景《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诗歌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3.诗歌结构第一部分(开头8句):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时间: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
江月照千秋 孤篇压全唐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一、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几个基本方法——诵读吟咏、赏析意象、锤炼字句、把握情感。

二、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三、理解诗中景情理的联系,接受美的熏陶。

重点:“月”的意象与文中思想感情的联系。

难点: 把握诗人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人的哲理思考。

1、滟滟______
2、芳甸_______
3、霰________
4、汀_______
5、捣衣砧_______
6、碣________石
————————————————————————————————————————————
二、作者由“月”引发的哲思是什么?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三、品读细节,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月”来写思妇游子相思之情的?。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习目标1、找出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学会诗歌的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3、懂得诗人由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

学习重点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法、感悟法、点拨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结合书本P6注释)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

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2、熟读诗歌,结合诗后注释理解全诗大意,说得出全诗表达的情感。

课堂学习探讨导入新课(二)预习检测(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想一想,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

(关于层次划分有很多观点,请选用自己心仪的,答案仅作参考)(1-8 )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一、课程背景在中华文化中,春江花月夜一直被视为典雅、浪漫的象征。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春江花月夜为题材创作诗文,赞美其美丽的景色和寄托情感。

通过学习春江花月夜,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文化底蕴,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故事,掌握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欣赏和理解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运用文字表达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感悟。

三、学习内容1. 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介绍春江花月夜,既是一种自然景观,也是一个文学主题。

早在唐代,杜牧就以此为题写下了《春江花月夜》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通过诗中描绘的风光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2. 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描写在诗歌中,春江花月夜的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春江水清澈见底,江畔繁花盛开,皓月当空,其美景令人心驰神往。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抒发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3. 创作实践在学习春江花月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写景文章,表达自己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等方式,展现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

四、学习方法1.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阅读杜牧的《春江花月夜》等诗篇,深入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2. 欣赏美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临春江花月夜所在的场景,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通过文字表达对春江花月夜的感悟,培养其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活动1. 诗歌鉴赏:通过诗歌朗诵、分组讨论等形式,深入解读《春江花月夜》中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2. 田园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作活动,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并进行创作实践,展现个性化的文学表达。

3.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将创作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互相欣赏、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学交流和合作。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学习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前置性补偿】一、知识补充1、作者及时代背景: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我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法社会是非常讲求家族人伦亲情的;封建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农业社会,人们的家族意识和亲情观念是极其浓厚的。

到了唐代,文人们在建功立业思想的鼓舞下,纷纷走出家门,寻求建功立业之路。

要建功立业,就要外出交游,就要结交权贵,寻求权贵的举荐。

人说“朝里无人难做官”,象杜甫,两次参加科举,因无人举荐,均以失败告终。

后来他就四处奔波,“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结交权贵,以求举荐。

那时候交通不便,外出郊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时间长了,自然就产生思乡思亲之情。

因此,唐代许多士人心中一方面怀着建功立业的渴望,另一方面又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情结,两者又很难调和,这必然引发诗人强烈的内心冲突,在“建功”与“思乡”的天平上,有时是建功的一边重一些,有时是思乡的一边重一些,而在漂泊途中,这天平就自然向思乡一边倾斜了。

2、字音辨识滟滟( yàn)芳甸(diàn ) 霰(xiàn)汀上(tīng)纤尘(xiān)纤夫(qiàn )皎(jiǎo)浦上(pǔ)扁舟(piān)扁担(biǎn )徘徊(pái )(huái)砧上(zhēn)碣石(jié)二、合作探究1、整体理解: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绘江月之景。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阐人生之理。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抒相思之情。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首句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副怎样的意境?明确:开篇入题,有春、有江、有月,有月就有了夜,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江潮涨、江海相连、月潮共生、江天一色、波澜壮阔的画卷。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铺头中学课堂教学导学案年级七学科音乐课型新授主备教师冯小敏协作教师设计时间授课时间总课时序数授课人冯小敏学习内容春江花月夜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学习重点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学习难点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学习准备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2分钟)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古曲,这首作品我们每个同学都听过。

有同学会问:“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地说呢?因为我们每天在上课间操时,都要做一套太极操,这套操使用的音乐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你们猜猜这首乐曲的曲名是什么?《春江花月夜》二、新知探究:《春江花月夜》作品简介:(8分钟)“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早在1875年前即有传抄本,距今1999年,同学们算一下已流传了多少年?学生答:“1999-1875=124年”。

原曲名为《夕阳箫鼓》,并列有一系列的小标题如:夕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一些音乐家将这首曲子改编为丝竹合奏,取名为“春江花月夜”,并组合若干段落,每个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P14页,划下各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

新中国成立以后,音乐家们又在丝竹合奏曲的基础上,将此曲编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

三、《春江花月夜》的结构特点:(20分钟)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吟诵――意象――想象与联想――意境――明情【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是整体的,空灵的。

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

即“境生象外”。

【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浑壮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走进作者:,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属于《清商曲•吴声歌》,相传创自陈后主。

这一首却完全突破宫体诗的藩篱,语言清新,叙写了民间之苦,面貌为之一新。

分析句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四句总写景象。

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之中最为动人的良辰美景。

入题即是一幅壮丽的画面:。

“”,写出了明月随着奔腾的潮水喷薄而出的宏大气势。

月光闪耀千万里远,又有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流宛转。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精选9篇)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精选9篇)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精选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二、方法指导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2、诵读涵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4、鉴赏评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三、预习导引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背景再现《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2、字音辨识滟滟()芳甸()似霰()汀上()纤尘()纤夫()皎皎()浦上()扁舟()扁担()徘徊()()砧上()碣石()潇湘()()3、词语释义滟滟芳甸霰穷已但见扁舟离人青枫浦上不胜愁可怜徘徊无限路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5、根据诗意,划分本诗的层次(提示:本诗可以分为三层)四、预习疑难:xx五、课堂学习导入语: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1、诵读指导①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②再读课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感③美读课文,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内心情感2、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层意明确:本诗可分为三层第一部分为开头八句,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景色,第二部分为接下八句,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间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余下二十句,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的离愁别绪3、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5、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一首来吗?明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表明天不知天上宫阙,仿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欣赏诗的景物美:读诗歌前八句,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明确: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7、领悟诗的哲理美: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看到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明确: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8、鉴赏本诗的情感美: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9、春江花月夜中中心景物是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月亮,结构上起线索作用,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10、月亮是诗歌的主要意象,结合本文及所学课文思考一下月亮意象的深刻内涵?明确:第一、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再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第二、抒发思乡怀远之情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如“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江潭落月复西斜”等句;有代表性的还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第四、展示广阔情怀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第五、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明月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表现空间之美11、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结合具体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明确:第一部分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景色,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写江月永照,引发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发人间常别通过景与情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月圆人难圆的感叹最后一部分,主要用月照、春归、花落、雾漫、月残来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这里,景与情相互烘染,离别之苦显得更加浓重12、你对本诗的内容有何评价?学完本诗你有哪些人生感悟?请写下你的心得体会。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二、方法指导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2、诵读涵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4、鉴赏评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三、预习导引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5、根据诗意,划分本诗的层次(提示:本诗可以分为三层)四、预习疑难:五、课堂学习导入语: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1、诵读指导①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②再读课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感③美读课文,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内心情感2、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层意明确:本诗可分为三层第一部分为开头八句,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景色,第二部分为接下八句,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间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余下二十句,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的离愁别绪3、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5、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一首来吗?明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表明天不知天上宫阙,仿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欣赏诗的景物美:读诗歌前八句,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明确: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7、领悟诗的哲理美: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看到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明确: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8、鉴赏本诗的情感美: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9、春江花月夜中中心景物是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月亮,结构上起线索作用,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10、月亮是诗歌的主要意象,结合本文及所学课文思考一下月亮意象的深刻内涵?明确:第一、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再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第二、抒发思乡怀远之情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如“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江潭落月复西斜”等句;有代表性的还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第四、展示广阔情怀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第五、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明月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表现空间之美11、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结合具体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明确:第一部分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景色,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写江月永照,引发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发人间常别通过景与情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月圆人难圆的感叹最后一部分,主要用月照、春归、花落、雾漫、月残来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这里,景与情相互烘染,离别之苦显得更加浓重12、你对本诗的内容有何评价?学完本诗你有哪些人生感悟?请写下你的心得体会六、课外阅读代答闺梦还张若虚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找出诗歌所写的意象,谈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确:“暖气”、“春晖”、“燕入”、“蜂来”、“桃李艳”等词语点明这是个春意盎然、热闹欢乐的季节“试衫”、“开镜”描绘出女子纤柔的情态举止;“罗幕”、“画衣”描绘女子的生活环境与装束打扮“关塞”、“别望”、“相待”等词语表明,这是在写两地相思之情在诗中,春天的热闹映衬了女子的青春美丽、欣喜欢乐,反衬了女子的孤独期盼、相思离愁,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抒情强度美丽的相思带上了苦涩的滋味,但正是因为这份苦涩表现了纯粹爱情之美鉴赏首句点题,为戍守关塞,年轻的丈夫与妻子离别了场景是凄清动人的,但作者仅仅是一笔带过,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他仅仅描绘了送别的尾声: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三步一回头的丈夫,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这是送别的结束,却是全诗的开始离别之后,这位女主人公就陷入了漫长的苦思中,但也要强打精神来梳妆打扮穿上了新衫,才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简单的梳妆后,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生机盎然、花红柳绿偶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看看她不知何时,有几只蜜蜂也打起了她那件“画衣”的主意诗人在此著一生花妙笔,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可见其逼真生动,又可见思妇对这画衣是如何的用心这句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春季正是山花烂漫的季节,桃红李白,而女主人公的心绪却纷乱如麻忽然从遥远的方向,传来了悠扬的乐声,大约是《折柳》吧!于是她让自己沉醉在其中,让自己的心飞向遥远的边塞,飞到丈夫的身边上面四句借对外物描写,来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而下面笔锋一转,又转到了女主人公本人她幻想着丈夫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来,于是盛装打扮,等待着遥远的离人而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该回来的人却还没有回来夜渐渐深了,她进入了梦乡但她却陷入了“惟梦闲人不梦君”的新的苦恼中最后她醒了,重重的长叹一声,“唉——”在寂静的夜里,这一声长叹竟是回声重重在重重的回声中,她无奈的再次把大门关上了南方落雨北方落雪①南方落雨,北方落雪②雨总是落在秧青色的南方,落在姑苏寒山寺、徽州西递村,落在秦淮河的灯影里、富春江的柔波上打湿了鱼鳞瓦风火墙草顶屋吊脚楼,打湿了衡山庐山峨眉山雁荡山,打湿了太湖洪湖洞庭湖鄱阳湖,打湿了白娘子的断桥、李煜的雕栏、唐伯虎的桃花、白居易的青衫梅子黄时雨,黄梅时节家家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涨秋池——这是南方的雨啊在江南三月杏花村一蓑纷飞的细雨中,我们看见严凤英赤脚在青草池塘畔“打猪草”,那清甜婉转的黄梅调让人想起南方故乡的炊烟牧歌与青梅竹马③雪总是落在赭黄色的北方,落在长安马嵬坡、黄河风陵渡,落在乾陵黄土塬下、边关燧火台上覆盖着平遥老宅草原敖包黄土窑洞四合大院,覆盖着天山阴山昆仑山祁连山,覆盖着渭河黄河塔里木河绥芬河,覆盖着蔡文姬的斗篷、穆桂英的战袍、苏武的额发、成吉思汗的墓草大雪满弓刀,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落黄河静无声,飞雪连天射白鹿——这是北方的雪啊在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天空下,秦腔总是如狼烟般冲天而起,那是苦难生命的呐喊,如暴风雪般抽打得我的脸与心像刀割一般痛④温暖湿润风调雨顺的气候让南方人民种稻植桑,酿酒水纺丝绸,富足的生活又让南方的才子佳人多如鸳鸯蝴蝶寒冷干旱让北方多风沙,常常是荒沙千里寸草不生风不调雨不顺的气候给人类的生存雪上加霜,恶劣的生存条件造就了强硬的民魂只有狂风才吹得起猎猎大纛,只有苦难才塑得出坚毅筋骨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纷争与融合的历史⑤南方落雨北方落雪是地理不同的结果,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南北温差当西伯利亚冷空气横扫中国大陆便使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落红殆尽黄叶萧萧,这便是冬天立春以后南方沿海的湿润季风以持久的恒心一点一滴地向北方反攻,进入盛夏但紧接着北方寒流开始频繁活动,一阵阵清凉秋风是它们打入南方的“先遣部队”,紧跟着的是一股又一股无情冷漠的“百万大兵”,不久又将占领南方⑥北方的风雪中,大豆高梁小麦棉花早已收获;南方的烟雨里,水稻茶叶甘蔗桑叶正在成熟北方的雪融进黄河里,黄河岸边走着骆驼与牦牛;南方的雨流进长江里,长江岸边腾飞起孔雀与凤凰北方的黄河像男人,是龙的子孙;南方的长江像女儿,是凤的传人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那一片无垠的蔚蓝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向往的——因为,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国土之上1、第②、③段分别描述了落雨的南方和落雪的北方,请简要归纳这两段从哪几个方面对南北方进行比较,并请据此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南方和北方的特点明确:分别从南北方的名胜、民居、山河、人物典故传说、诗词名句、戏剧等方面进行比较;突出了南方的的秀丽(柔美)、北方雄健(粗犷)的特点2、②、③段罗列了不少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景和物,如“断桥”“桃花”“斗篷”“墓草”等等,却不直接写人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这样写,一是与首段的“雨”、“雪”相衔接,只有景和物才能承接“落雨”“落雪”,行文丝丝入扣(2分);二是具体点明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景和物,引发我们联想起与这些人物相关的典故传说,使文章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含蓄,更具文学色彩(3分)3.第⑤段写南北气候,寒风暖气来来回回“反攻”“打入”“占领”联系全文,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这样写,强调南北关系密切、互补和谐;呼应了上文“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纷争与融合的历史”,为第⑥段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点明“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国土之上”作了铺垫4.文章末尾,作者以“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作譬,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明确:文章末尾运用比喻,以黄河长江比喻祖国大地南北儿女,以同归大海比喻中华民族的融合,形象生动,含意隽永,表达了华夏儿女对团结和谐的追求。

春江花月导学案

春江花月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一作:落花)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2.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一个“诗”的时代,诗人如繁星璀璨,诗歌浩如烟海。

但有一位唐代留传下的诗只有两首。

其中一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论家说张若虚这一首诗可以“孤篇盖全唐”。

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引人注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春江花月夜》这首诗。

二、知人论世1.作家作品张若虚,(约660—约720),(朝代)诗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他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从六朝到唐的诗风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之誉。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宫体诗的自赎》)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2.诗歌背景《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中的《吴声歌》。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点:1.通过归纳诗歌思路,感受诗趣。

2.把握诗歌中景,情,理得完美结合。

能力点:缘景明情,理解本诗意象,理解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理解本诗意象,理解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作者介绍: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字号不详。

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

工诗,尤擅七言。

诗以《春江花月夜》着名。

闻一多评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今仅存诗两首。

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空明清丽,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

其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二句为历代传诵。

2、解题: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重在写月)。

3、生字词:滟滟..()芳甸.( ) 霰.()碣.石()纤.尘()皎皎..()扁.舟()汀.()捣衣砧.()潇湘..()【质疑探究】1、提问:全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2、,根据诗人的思路划分诗歌层次。

明确:(一)(1-8 )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二)(9-16)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三)(17-36)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一)、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问: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来鉴赏,并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

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明确:意象:描绘:“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的“生”常会错写成“升”。

“生”与“升”有何区别?为什么用“生”而不能用“升”?(二)、理:哲理思考提问: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的遐想,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你怎样理解?明确:我的理解: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诗句是体现这类思想的?(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点拨、补充)(三)、情:思妇游子的思念之情这一部分是总分结构,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何处相思明月楼?”,总写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学生版

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学生版

李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学生版)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第 周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体会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4、在本诗的情、景、理的鉴赏中,感受诗的语言魅力,学习作者对人生追求与热爱的态度。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1、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2、理解诗的过人、独特之处。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二、诗大家课前已读过,也思考过,大家对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就整体而言有何见解和感受?请谈谈你。

(各抒己见,一两句话即可)课 题 主 备 审 核 使用教师编 号 编写时间 《春江花月夜》 (第1课时)李庭娜支彦20482015、11、10三、每个人对诗的印象可能略有不同,请你伴着《春江花月夜》的乐曲,读出你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结合赏析指导,高亢——平缓——低回——哀怨——悠长)要求:读的同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置身诗境四、请找出文中写景的诗句加以赏析。

——缘景明情1、全诗以写景为主,前面的景与后面的景有什么区别?2、诗句前面的景物描写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请你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其联缀成一幅画面,选择部分景物或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4、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什么情感?我们能否用四字短语概括画面的意境特点?生讨论作答: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喜爱。

5、配乐齐读,体悟诗意美。

李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学生版)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第 周一、诗中哪些句子是作者望月而产生的哲理思考?找出请加以赏析。

2、为什么会达到这样的境界?3、咬文嚼字,“望”能否换成“只”?为什么?二、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游子?哪些句子是写思妇?请加以赏析。

1、找出写思妇的诗句,读一读并讨论:(1)用了哪些意象?(2)诗歌中的意象,由于历史的沉淀,往往具有独特的内涵,抓住这些意象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夜》导学案(学生版)
编制人:李如超审核人:顾英
考点透析:鉴赏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目标:
1、分析《春江花月夜》以月光统摄群象,画意、诗情、哲理交相融汇的艺术特色。
2、体会《春江花月夜》语言优美自然、声韵和谐流畅的特点。
3、把握诗歌中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中所营造的意境,体会诗中所包含的动人情感。
2、《春江花月夜》描写了哪几种人物形象?刻画了他们怎样的内心情感?
3、《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4、“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中“只”改用“望”,“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中“待”改用“照”好不好,为什么?
总结反思:
对于这片美文,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欣赏,围绕“美”去细细品味。
1、品景色。
(1)月出:壮观而有活力。
(2)月升:月光朗照,花伴月,月伴花,月光无处不在,江天一色,清纯空灵。
(3)月落:落花摇情,江水流春,落月藏海雾,迷茫无尽。
(4)月下景:月光下的江流、花甸、花林、飞霜、沙汀、白云、青枫、扁舟、高楼、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等,春江潮动,花草遍地,明月高照,花月相伴,淡淡的感伤美,优雅空灵的纯净美,交织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月夜图。
4、品佳句。
诗歌欣赏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自主再创造的空间,虽然他们的理由不一定很充分,但是他们已经在我们老师新人的目光中享受到了浓浓的审美乐趣。
练习提升
学习反思:
2、疏通诗意并赏析
3、内容总结
【探究研习】
1、抒情层次
2、合作探讨:这首诗中“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蕴含的情感
3、课堂总结
4、艺术特点
比较思考:
盛唐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是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与本诗对照,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远,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教学方法:自学、诵读、讨论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自主预习】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看注解,注音解释
注音:
滟滟()宛转()芳甸()霰雪()
江畔()扁舟()徘徊()汀洲()
闲潭()碣石()吹拂() 纤尘()
石砧()潇湘()鸿雁()悬挂()
释词:
滟滟:
宛转:
芳甸:
扁舟:
月华:
【引导学习】
1、听诗歌朗诵
了解作者,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比较品析
【随堂练习】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从炼字炼句角度,赏析“自”“照”“绕”字在诗中的作用。
(2)诗歌收束句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品哲理。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浮想联翩,思接千载,感慨宇宙的神秘,人生的无奈。“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你啊念只相似”,诗人又顿悟,人生是短暂的,而人类是绵延永久的。一曲《春江花月夜》让我们读出了人生短暂的之美,也读出了宇宙无穷的永恒之美。
3、品情感。
月共潮生,荡涤万物,充满生命活力的壮观美,跃然纸上;江水流春,江树迷蒙,凄婉感伤之情油然而生。长夜不眠的思妇的依恋惆怅之情;春光将老,人隔天涯的游子的凄苦寂寞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