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北京版
10的加、减法-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0的加、减法-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规则。
2.学生能够根据题意自主推算出加减法的答案。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逐步提升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2.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活动,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
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愉悦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能够懂得团队协作与分享,分享自己的收获与进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规则。
2.学生能够加减混合运算并能快速计算出答案。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2.学生能够根据题意自行分析出计算策略。
三、教学内容1. 数学概念引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将10元钱分成若干份,每份2元,最多可以分成几份?•张三手里有10颗糖果,他吃了3颗,还剩下几颗?这些都是加减法问题,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10以内的加减法。
2. 学生操作2.1 加法在这道题中,小明手里有5颗糖果,他买了3颗糖果,一共有几颗糖果?小明手里有5颗糖果,他买了____颗糖果,一共有_____颗糖果。
解答:小明手里有5颗糖果,他买了3颗糖果,一共有8颗糖果。
小明手里有5颗糖果,他买了3颗糖果,一共有8颗糖果。
2.2 减法在这道题中,小华有2个铅笔,小明有5个铅笔,小明比小华多几个铅笔?小明比小华多_____个铅笔。
解答:小明比小华多3个铅笔。
小明比小华多3个铅笔。
3. 拓展练习3.1 团队合作设置小组,让学生名义上成为小组的老师,让他们在20的数字表格中自行设计出一些数学题目,并将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答案分享给大家。
3.2 自行总结请学生在小册子上自行记录下今天讲解的10以内的加减法公式,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本、画图、写诗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今天的知识。
四、教学方式本堂课将采用讲授法、实践法、小组合作等模式交合进行教学。
五、教学评价引导学生自评,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教学评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9加几 北京版 (7)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9加几北京版 (7)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词9及其在10以内的位置。
2.学生能够掌握“9+1、9+2、9+3”等加法口算技能。
3.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等趣味性教学活动,提高数学学科的兴趣。
4.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实践,探究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数词9及其在10以内的位置;掌握“9+1、9+2、9+3”等加法口算技能。
2.教学难点:巩固及练习个位加1的口算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引导学生数1~10,再由学生自己选出数字9,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9加几。
2. 感知新知在黑板上写出“9+1=”,让学生大声朗读,引导学生自己在心里完成这道口算题,并找出答案的位置。
再用类似的方式出“9+2=”,“9+3=”,让学生体验到和9相加后的数是怎样的数量,并理解9的特殊位置。
3. 学习新知教师使用白板或其他教学工具,展示类似的加法口算练习题目,由学生口算后大声说出答案,教师纠正错误并评价正确回答的学生。
教师要督促学生完成练习,并帮助学生发现9的特殊位置,如:9加1等于10,9加2等于11,9加3等于12等。
4. 练习巩固教师给学生分发习题册,让学生完成书上指定的试题。
试题难度可逐渐加大,包括各种难度不等的题目,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口算技能和计算思维。
5. 游戏活动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例如,让学生进行数值大于10的加法口算,共有3次机会,看谁尽可能多的得分,或者设计其他类型的游戏。
6. 课堂总结回忆当天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并询问学生是否有疑问。
四、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教学反馈和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成功掌握了9加几的加法口算技能和数字9在10以内的特殊位置,也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科目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学过程如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互动和游戏等。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良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北京版 (5)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加: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的运算方法。
2. 连减: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减的运算方法。
3. 加减混合运算:掌握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连加: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连加的运算方法。
(2)连减: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连减的运算方法。
(3)加减混合运算: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交流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做个加法表》|北师大版(2023秋)
- 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其熟练运用;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数学思考。
举例解释:
-通过具体的加法例子,如1+2、2+3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加数与和的变化规律,理解加法表中数字的排列逻辑;
-强化10以内加法的运算练习,使学生能够不依赖计算器,快速准确地进行心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做个加法表》|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加法》,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加法表中数字的排列规律,掌握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学习加法表中的数字排列规律;
2.掌握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加法表中数字排列规律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尤其是当涉及到进位问题时,部分学生表现得有些困惑。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了计数棒和小物品进行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进位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策略似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们的理解逐渐清晰起来。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色。他们能够合作完成加法任务,并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示出来。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说明学生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法表中数字排列规律和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进位问题,我会通过实物操作和具体例子的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加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小组内成员拥有的糖果总数。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加法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10以内加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6和7的加减法(教案)-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6和7的加减法(教案)-北京版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口算的方式计算出6和7的加减法。
2.能够理解6和7的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3.能够运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听懂问题并理解问题的意思。
2.运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运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多步骤问题。
教学准备1.教材《一年级数学北京版上册》。
2.长度相同的6根手指和7根手指的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以6和7的手指为例,让学生展示6根手指和7根手指的图片。
2.让学生对比手指的数量,引导学生发现6和7的不同之处,知道6和7是两个不同的数字。
新课展示认识6和7的加减法1.通过加法运算,展示6和7的加法运算结果,并由学生口算验证正确性,例如:6 + 7 = 13。
2.通过减法运算,展示6和7的减法运算结果,并由学生口算验证正确性,例如:7 - 6 = 1。
运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6和7的加减法。
4.由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小明拥有6个糖果,小红拥有7个糖果,他们一起有多少糖果?”。
5.引导学生分别使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方式求解问题,并口算验证正确性。
拓展练习6.通过多种练习,巩固6和7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例如:–给出多道6和7的加减法口算练习题,由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并互相交流质疑答案。
–教师提问,如“如果小明现在有了10个糖果,他比原来多了几个糖果?”,引导学生运用6和7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总结回顾1.让学生回答“什么是6和7的加减法?”。
2.让学生口算加减法运算,并比较与答案的正确性。
3.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反思,发现本课针对学生认识6和7的加减法,培养了学生通过口算的方式计算出加减法结果的策略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也得到了加强。
同时,还需要在下一步教学中加强对运算规律的讲解,提高学生运用运算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加法|北京版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加法——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知道加数、和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2. 加法的运算方法3. 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 教学难点:理解加数、和的关系,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看到的,从而引出加法的概念。
2. 讲解加法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加法是表示两个数相加的运算,知道加数、和的关系。
3. 学习加法的运算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加法,掌握进位的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计数器等工具进行加法运算,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5. 解决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计算购物总价、人数总和等。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时,布置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抄写加法算式,每个算式写5遍。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家长签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要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补充和说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加法知识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1.1加法的认识(北京课改版)(16页PPT)
3和1合起来是4
这一过程 可以用加 法算式表 示出来。
返回
加法的认识
我会变魔术,你们想看吗?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照样子看图画一画,填一填。
我能从这个帽子里面变出气球哦,请同学们仔细看。
看算式把,画一两画,个算一数算。合起来,
返回
加北法京的课认改识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5 加法和减法(一)
加法的认识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后作业
返回
加法的认识
课前导入
返回
加法的认识
返回
加法的认识
我会变魔术, 你们想看吗?
返回
加法的认识
我同能学从们这,个仔帽细子里 面变看出还气有球哦哦!,请 同学们仔细看。
返回
加法的认识
探究新知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照样子看图画一画,填一填。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我会变魔术,你们想看吗?
4 + 1 = 5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返回
加法的认识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2=4
返回
加法的认识
课堂练习 1.照样子看图画一画,填一填。
3+ 1 =4
2+ 3 =5
北京版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整理与复习课件
3 + 5 + 2 = 10
有3 个
5.小猫钓鱼。
课后作业 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0+3 1+3 2+3 3+3 4+3 5+3 6+3 7+3
0+4 1+4 2+4 3+4 4+4 5+4 6+4
横着看,竖着看,
0+5 1+5 2+5 3+5 4+5 5+5
你发现了什么?
0+6 1+6 2+6 3+6 4+6
横着看,都是加一个相同的数。
0+7 1+7 2+7 3+7 0+8 1+8 2+8
加法的一图两式:一般情况下,根据 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先确 定图中两个相加的数分别是几,列出 一个算式后,再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 位置,就得到了另一个算式。
2.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图四式:一般情况下,根据一幅图可 以列出相关联的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 法算式。
3+4=7 4+3=7 7-3=4 7-4=3
4 + 3 + 2 =9 9 – 1 - 3 =5 5 – 2 + 4 =7
7
8
3
你能整理这些算式吗?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
一共有多少(建议两课时完成)
BS 一年级上册
1 课堂探究点
(1)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河里来了一群鸭,昂首展翅叫嘎嘎。 两只前面有两鸭,两只后面有两鸭。 两只中间有两鸭,游东游西忘回家! 小朋友,算一算,算出鸭数顶呱呱。 方法简单最有效,画出图来便知鸭!
(讲解源于《典中点》)
夯实基础(教材P25练一练)
说一说,填一填
235 3 2 5
说一说,填一填
224
说一说,填一填
23 5 325
5
235
探究点 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共有多少?
314
一共有多少?
213
说一说。
小试牛刀(源于《典中点》) 4.摆 一摆,算 一 算。
2+( 3 )=( 5 )
知识点 2 5以内的加减法
2.照样子画一画,填一填。
2+1= 3
1+4= 5
△ △△△△
2+2= 4
△△ △△
3+2= 3
△△△ △△
易错辨析
3.
(1)
(2)
3+ 1 = 4 1+ 3 = 4
3+ 2= 5 2+ 3=5
辨析:结合情境写加法算式时不能说出算式的意义
提升点 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4.计算并画图表示算式的意义。
6.看图列加法算式。 (1)
2+ 1 = 3
1+ 2= 3
(2)
3+1= 4 1+3= 4 辨析:不能理解一幅图片可以列两个算式。等
号前的两个数字位置顺序是可以互换的。
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2课时)
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0”的含义,会读、会写“0”,掌握0 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0”和学习0 的加减法的过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认识“0”的含义。
掌握0 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0”的含义及在加减法中的特殊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一)教材内容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0 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通过生动的情境图,如盘子里的苹果、小鸟飞走等,引导学生认识“0”,理解“0”的含义,并学习0 的加减法。
教材还安排了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加深对“0”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认识了 1 -9 这几个数字,对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对于“0”这个特殊的数字,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帮助他们认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四、教法与学法(一)教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0”。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实物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加深对“0”的认识。
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材分析
《10的加、减法》教材分析与8和9的加、减法一样,讲解10的加、减法的例题也是通过“一图四式”来学习的。
目的:一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二是通过加、减关系来学习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试一试”的内容涉及三组10的加、减法。
呈现方式由给全三个算式,到只给一个算式,由学生推想出其他几个相应的算式,体现要求的逐步提高。
算式上的点子图是为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提供的直观图。
例题和“试一试”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结果,但要加强交流,鼓励用组成计算的方法,特别对能依据加、减关系,“算减想加”的同学要充分肯定,为后面学习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做准备。
“试一试”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使用直观图,并交流直观图在计算学习中的作用(计算、检查)以及使用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
“练一练”第1题是一个数学活动,通过“凑10”活动练习10的加、减法。
活动时,可以两个人一组,一个学生先出手指,如出的是2,另一个学生出8个手指和他“凑10”,然后两个人分别说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第2、4、6题是采用不同的形式练习10的加、减法。
熟练掌握10的加、减计算,这对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学习十分重要,要加强练习。
第3题是解决实际问题,要重视审题环节,学生要能完整表述题意。
第5题呈现的是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场景。
学生可以从跳绳、拔河等多种角度观察,提出不同的有关加、减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只要求学生能观察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即可。
不要要求每个学生把每个问题都要想到、说到。
第7题是对有关10的加、减法计算进行整理。
整理加、减法计算因为有前期学习的经验,整理活动可由小组同学共同完成,要求尽可能有序地写出加、减法的各种情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总数不变的情况下,一个部分量依次多1,另一个部分量就会依次少1。
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会有序地思考,同时渗透函数思想。
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2课时))
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10的认识和加、减法》科目:小学数学年级:一年级上册版本:北京版(2024)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材内容本课教授的课文是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情境图,如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玩耍、教室里的物品摆放等,引导学生认识10 这个数字,并学习有关10 的加减法。
教材还安排了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认识了0 -9 这几个数字,对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对于10 这个数字,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帮助他们认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教学策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10。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游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正确地数出10 这个数,会读、会写10,并掌握10 的组成。
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有关10 的加减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10 和学习10 加减法的过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掌握10 的组成和加减法计算方法。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掌握10 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法》教材分析
《5以内的加法》教材分析本节课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例1是通过父子把鱼倒入鱼缸中这个生活情景,使学生知道把2条红鱼和1条蓝鱼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起来。
教材增加了点子图,通过手势加深学生对加法的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介绍“+”和加法算式的写法、读法。
“说一说”的现实情景,与例1有所不同,是在原有的3只鸽子基础上再添上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
这是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动态合并过程,提供不同的加法背景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加法的认识。
“摆一摆”的内容,是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要注意两点:1.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下,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时,要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生活原型,从不同角度理解加法含义。
此外,为了加深认识,教师还可以结合加法算式,由学生举例说说这个算式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事,沟通加法与现实的联系,感受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在活动中学。
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尝试、交流展示的平台。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图意,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展示自己的想法,在活动中强化对加法的认识,同时积累学习的经验。
“试一试”的题目具有开放性。
教材中的左图,学生可以按羊的颜色(黑、白)列式1+4=5;也可以按左边几只,右边几只列式2+3=5。
教材中的右图,从扫地的同学和打水的同学的角度观察,列式3+1=4;也可以从女生和男生的角度观察,列式2+2 =4等。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要认真倾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如方位、颜色等)去观察。
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
“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的编排目的:一是强化加法的含义;二是利用点子图和数格图学习5以内的加法计算;三是为后续学习用这些直观模型来解决计算中的问题做孕伏。
其中第2题,在做题前要引导学生观察左侧的样题,先理解题意,再做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8和9的加、减法(教案)-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8和9的加、减法(教案)-北京版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读出8和9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2.能够使用竖式计算8和9的加法和减法;3.能够在口算的基础上,使用竖式进行计算;4.能够完成相应的练习和作业。
教学重难点1.使用竖式进行8和9的加减法计算;2.解决竖式中的进位和借位问题。
教学准备1.数学课本;2.计算器;3.白板、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首先,老师拿着一张纸板,上面写着“8 + 9 =”。
请学生们大声朗读这个算式。
然后,板子上的“ = ”被遮住,老师问学生们这个算式应该怎么算,是不是很简单?接下来,老师写了算式“7 + 8 =”并询问学生这个算式该如何计算,写出相应的过程。
写下算式“9 - 5 =”,让学生们说出答案,并写出计算过程。
这样,学生们就能接触到今天要学的内容——8和9的加、减法。
2. 新知识讲解1.8和9的加法:–先让学生试着口算一些8和9的加法,例如:“8 + 2 = ?”,“9 + 1 = ?”等等,然后告诉学生们这些加法都可以通过竖式计算得出。
–然后,老师将竖式“8 + 2”写在黑板上,向学生们介绍竖式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强调“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十位数和十位数相加,依次写在相应的位置上”这个要点。
–练习过程中,老师告诉学生们8和9的加法在计算时都需要进位。
通过一些试题练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2.8和9的减法:–首先,老师简单地讲解一下“借位”的概念,并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8 - 3 = ?”,告诉学生们当要相减的数是8,而被减数是3时,需要借位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然后,老师将“8 - 3”这个算式写在板上,向学生们介绍竖式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强调“个位数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位,然后把被减数的数减去需要借位的数,依次写在相应的位置上”这个要点。
–练习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试题,帮助他们掌握竖式计算8和9的减法的方法。
精选一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尝试解决小朋友们正在植树,请你仔细观察,找找数学信息。
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一)自己先想一想,并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二)交流反馈,建立联系。
预设:生1:一共有多少小朋友?算式:3+5=8 5+3=8追问:3加5等于8,你们是怎么算的呢?生2:数一数,从3接着数,就知道3加5等于8。
生3:摆一摆,先摆3个圆片,再摆5个圆片,合在一起是8个,3加5等于8。
追问:看着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预设:生1:一共有8个小朋友,左边有3的小朋友,右边有多少个小朋友?列出减法算式:8-3=5。
思考:为什么要用减法呢?从8个小朋友里去掉左边的3个就是右边的,所以用减法解决。
生2:一共有8个小朋友,右边有5的小朋友,左边有多少个小朋友?从8个小朋友里去掉右边的5个,就是左边的,列出减法算式:8-5=3。
思考: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1:借助小圆片摆一摆,先摆8个,去掉5个,数一数还剩3个。
生2:我们知道8-3=5,那么8-5应该等于3。
(三)小结。
刚刚大家根据这幅图,选择不同的数学信息提出了问题,列出了2个加法和2个减法,4个算式,大家还能想办法正确算出结果,真是善于观察和思考!二、引导观察沟通联系3+5=8 8-3=55+3=8 8-5=3(一)观察这四个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生1:这四个算式中都有3、5、8这三个数,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生2:列出的算式有加法也有减法。
(二)交流讨论,感受加减法互逆关系。
讨论:为什么算式中都有3、5、8这三个数,列出的算式有加法也有减法呢? 预设: 生1: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来解决。
生2:从整体8个小朋友里去掉左边的3个小朋友,就是右边的。
从整体8个小朋友里去掉右边的5个小朋友,就是左边的。
生3:减法算式与加法算式正相反,从整体8个小朋友里去掉一部分或另一部分都用减法来解决。
(三)小结。
根据这幅图我们写出了4个算式,还发现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是有联系的,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3分钟 三、借助经验 自主探究三、 借助经验 自主探究 (一)出示问题,尝试解决。
2024-2025学年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 6 和 7 的数量,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 6 和 7 的理解。)
(2) 数的读写
(a) 在黑板上写出数字 6 和 7,示范正确的书写笔顺。
(b) 让学生伸出手指在空中跟着写,然后在练习本上练习写 6 和 7,教师巡视指导。
2. 教学难点
(1) 区分 6、7 的基数和序数意义。
(2) 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1. 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知 6 和 7 的数量特征。
(2) 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等,在操作中理解 6、7 的加减法。
(3) 游戏教学法:采用游戏的形式,如数字卡片游戏、开火车游戏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比较 6 和 7 的大小,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时学会用数学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5) 6、7 的基数和序数意义
(a) 展示 6 只小动物排队的图片,给小动物标上序号。
(b) 提问学生第 6 只小动物是哪一只,有 6 只小动物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区分基数和序数。
(1) 加法:3 + 3 = 6 等
(2) 减法:7 - 3 = 4 等
(3) 加减法互逆:3 + 4 = 7,7 - 3 = 4,7 - 4 = 3
七、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直观教具和情境图的运用,如小棒、圆片、校园生活场景图等,学生对 6、7 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理解较为深刻。这些直观的教学手段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2课时)
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系统回顾和整理5 以内数的认识、几和第几、大于小于等于、5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等知识,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提高学生对5 以内数的认读、书写、比较大小、计算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知识梳理、练习巩固、问题解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掌握复习的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复习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对5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的系统整理。
熟练掌握5 以内数的比较大小和计算。
(二)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一)教材内容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旨在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回顾和系统整理,通过练习和问题解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数学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对 5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知识掌握可能还不够扎实,容易出现混淆和遗忘。
同时,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法与学法(一)教法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练习巩固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问题解决法: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二)学法自主复习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回顾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复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实践应用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