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0
085210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名称Control Engineering 英文名称领域代码归口学院电气信息学院填表日期2016年 7月 8日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处制表工作小组签名:组长:洪汉玉成员:李自成文小玲杨帆杨述斌秦实宏吴敏(校外)一、学科点简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我校发展较早的学科之一,1977年开始招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1995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授予权,2006年获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硕士授予权,2011年获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授予权。
2012年获得控制工程工程硕士授予权。
2012年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
设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三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岗学科本领域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立足于最新的检测理论基础研究、着重于化工过程参数测量与系统集成控制应用,研究新的现代控制理论、着重于控制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和我校化工制药、材料学科间的相互结合和交叉,不仅为工业过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生长点,推动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发展,而且通过校企联合,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不断研究环境治理与石油化工在本方向领域所需解决的问题。
本一级学科拥有智能机器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与控制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三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科研教学设备总值1920万元。
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院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ALTERA公司、日本瑞萨科技株式会社等国外知名企业合作,建成了武汉工程大学-德州仪器DSP联合实验室、武汉工程大学-ALTERA SOPC 联合实验室、武汉工程大学-瑞萨科技嵌入式系统联合实验室三个联合实验室。
控制工程(0852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四、领域范围 (1)运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节能技术及装置; (3)先进传感与检测技术; (4)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
五、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公
英语
共
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位
学
课
自然辩证法
位
矩阵理论
课
线性系统理论
专业 程 学位课 计算机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理论
现代检测理论与技术 公共选
跨文化交际(英语) 修课
自适应控制
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
鲁棒控制理论与方法
非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学
运动控制系统的先进控制策略
现代传感器技术 位
专业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选修课 课
网络控制系统及应用
程
信息融合理论与技术
鲁棒控制理论与方法
√
40/2
√
40/2
√
40/2
√
40/2
选修
√
40/2
≥11 学分
√
40/2
√
40/2
√
40/2
√
40/2
√
40/2
√
40/2
小波分析与应用 DSP 技术及应用 VHDL 与 FPGA 技术及应用 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 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系统 现代计算机网络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控制理论发展综述
√
40/2
√
40/2
√
40/2
√
40/2
√
40/2
√
40/2
√
40/2
√
中科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0811)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控制专业知识,了解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适应我国经济、技术、教育发 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研究生必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掌握涉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 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以及信息获取与控制等方面的专门学科知识。
能够分析和解决现代经济建设和交叉学科中涌现出的新课题,并在控制 科学与工程学科或其它相关学科领域内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在科学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代码:081101)1)先进控制与优化、2)先进过程建模与仿真、3)离散事件动态系统、4)运动控制、5)非线性控制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代码:081102)1)智能新型传感器和检测技术、2)智能机器人与智能自动化、3)现场总线技术、4)图像处理技术、5)嵌入式微处理器与控制网络3.系统工程(学科代码:081103)1)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与控制、2)量子系统的建模与分析、3)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工程、4)基于网络环境的系统工程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代码:081104)1)模式识别、2)人工智能、3)图像处理、4)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5)智能机器人、6)生物控制论与生物医学工程5.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代码:081105)1)运动体的轨道与姿态控制、2)振动主动控制、3)全球卫星定位与地理信息系统6.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学科代码:081120)1)网络智能、2)网络性能分析和优化、3)宽带多媒体通信、4)基于网络的控制7.信息获取与控制(学科代码:081121)1)信息获取科学的体系、理论与方法、2)传感器敏感机理及其数学建模、3)传感信号的高保真获取和转换技术、4)计算机视觉、5)计算机听觉、6)特种机器人三、学制及学分1. 对于按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培养的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一般需要3年。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标准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标准(2016年6月20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1 本学科研究方向与特色本学科专业以工程系统为主要对象,运用现代物理、控制理论、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系统论知识,研究现代工业、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现自动化所需的理论与方法、基础技术和专业技术,重点研究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的、具有前沿性的控制理论及其工程应用技术、工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智能系统与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等。
控制理论是学科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控制工程是学科的背景动力和发展目标。
培养的硕士生具有“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兼施”的特点,掌握坚实的控制理论、信号获取和数字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本专业具有一支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科学研究能力强、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术队伍。
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约30人。
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纵向项目,并承担完成了一系列自动化相关的企业委托技术研发和工程项目,社会服务声誉良好。
本学科科研经费充足,学术氛围浓厚,实验条件优越。
与若干国际著名公司以及国内著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重点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本学科专业在国际控制领域一流期刊和国内著名控制期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科技论文,并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以及教学成果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1)复杂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2)运动控制系统;(3)自动检测技术;(4)工业控制系统及装备;(5)智能控制系统与信息处理;(6)嵌入式系统及应用;(7)新能源利用中的控制技术。
2 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最长不超过4年。
本学科硕士生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讨论专题、实践环节,并获得规定的学分。
控制工程专业ControlEngineering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
控制工程专业(Control Engineering)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含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专业代码085210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本专业致力于智能检测及传感器技术、智能仪表及控制装置、计算机集成测控技术与装置、嵌入式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工程应用研究。
主要包括: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应用先进控制理论及通信网络实现各种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开发微机化、智能化在线测控系统;将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控制技术应用于自动化装置,研究智能自动化装置的研制控制技术;针对嵌入式测控在自动化装置、控制网络、工业测控、自动化控制工程等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
二、培养目标1、重点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能源信息、光电产业及电力行业检测与控制应用型专门人才;2、培养掌握控制工程专业技术和宽广专业知识的煤炭生产安全测控、电力系统、光纤传感技术等专门应用型人才;3、培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思维方法和作风,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先进控制科学和现代检测手段,为煤炭、电力、信息领域提供技术服务,能胜任本学科的专业技术或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4、培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一方面要进行严格的研究生课程教育,使之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现代化技术和方法,同时要接受严格的工程技术训练,并完成学位论文。
采用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并重的培养方式。
五、培养环节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体系突出“应用型、实用性”的特点。
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强调理论设计与应用实践的有机结合,重视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突出系统分析和设计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设计项目开展研究、完成系列设计实践训练等。
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学科代码:0811,授工学学位)1.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控制与自动化领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工程设计、系统运行与管理和产品与装置的设计与开发。
具有利用高新技术,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2.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2)复杂系统理论与网络化系统;(3)运动控制与过程控制;(4)信息安全与系统安全;(5)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6)系统工程与决策;(7)生物信息、控制与计算;(8)公共安全与应急决策系统;(9)物流系统集成与优化;(10)图像识别与智能系统;(11)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12)多谱成像与处理二、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专业代码:071102,授理学学位)1.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的目的是加深人类对系统运动与演化一般规律的认识,为实现系统最优控制与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有效方法。
培养目标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系统分析、集成、控制、优化、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的进展与动向,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解决本学科领域的科学问题并有新的见解;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和理解相关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文献;能胜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2.研究方向(1)复杂系统理论建模、仿真与优化;(2)非线性系统分析的数值方法;(3)网络与信息系统;(4)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5)生物信息与智能计算。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生学制3年。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四、课程设置见“自动化学院研究生课程设置”五、研究环节1.硕士生必须在第三学期学期末前完成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由系统一组织。
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811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7月修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四个二级学科,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是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近年来,本学科瞄准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围绕复杂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和优化中凝炼的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工特色背景,在“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复杂系统控制理论”,“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理论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等方面形成了优势研究方向,已培养了一批高质量、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 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
2. 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3. 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至少学习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其他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独立开展科学、技术研发能力,具有较好的管理工作的能力。
4.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
5. 具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
、学制和学习年限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学分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1. 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2. 复杂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3. 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4. 故障检测、诊断及工况监控5. 生产计划与生产调度6. 系统工程7.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8.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四、课程设置和学习1. 本学科硕士生应完成不少于32学分的课程学习,一般在入学后的前4个学习单元内完成。
2. 根据资源共享和学科交叉的原则,硕士生可选修其他高校具有优势、符合本学科培养要求的课程。
经导师和学院核准后,学校承认校外学分。
硕士生可选修数学或其他同类学科的专业核心课与专业选修课作为本学科的专业选修课,学分认可。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适用范围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0811),控制科学全日制专业学位领域(085210)。
二、课程设置级别课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内容偏重学时学分学期考核方式ⅠⅡⅢ5级课程中级课程公共课54311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32 2 √ 考试第一外国语应用48 3 √ 考试54311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理论16 1 √ 考试5431100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理论16 1 √ 考试50331001 工程创新方法论并重32 2 √ 考试公共基础课54012001 数值分析※理论48 3 √ 考试54012002 现代数学物理方程理论48 3 √ 考试54012003 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分析理论48 3 √ 考试专业基础课50333002 线性系统理论※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3 优化理论与方法※并重32 2 √ 考查50333015 最优控制理论※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4 现代信号处理及应用*※并重32 2 √ 考查50333016 模式识别※并重32 2 √ 考查50333018 现代传感器技术※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9 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0 现代计算机控制系统*※并重32 2 √ 考查专业课50334009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9 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并重32 2 √ 考查50334015 现代电力电子建模与仿真并重32 2 √ 考查50334028 软件工程并重32 2 √ 考查50334029 变结构控制理论与应用并重32 2 √ 考试50334002 系统可靠性原理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1 列车信息网络技术并重32 2 √ 考试50334010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3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4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并重32 2 √ 考试50334035 应用非线性控制并重32 2 √ 考查50334036 网络化控制与信息处理并重32 2 √ 考查50334037 视景仿真与可视化技术并重32 2 √ 考查50334016 数字信号处理器结构与实现并重32 2 √ 考试50334006 工程项目管理并重32 2 √ 考查50333001 电网络理论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3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并重32 2 √ 考试60333001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并重32 2 √ 考查50334001 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5 现代电力电子学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6 电力牵引交流传动及其控制系统*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7 电机统一理论并重32 2 √ 考查50333008 现代高压电力工程并重32 2 √ 考试50333009 牵引供电系统自动化技术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0 受电弓与接触网系统并重32 2 √ 考试50333011 磁悬浮原理与磁浮工程并重32 2 √ 考查50333012 超导技术并重32 2 √ 考查实验课50325003 控制科学与工程实验应用32 2 √ 考查6级课程高级课程公共基础课64012001 应用泛函分析理论48 3 √ 考试专业基础课60333002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并重32 2 √ 考查专业课60334001电气工程与控制工程前沿科技※并重48 3 √ 考试7级课程前沿课程公共课74311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理论32 2 √ 考试7431100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理论16 1 √ 考试70531001 管理系统多变量分析并重32 2 √ 考试71321001 学术期刊英语论文写作应用32 2 √ 考试71321003 英语(二外)应用32 2 √ 考试公共基74012001 现代数学理论48 3 √ 考试74012002 可靠性数学理论48 3 √ 考试注: 1. 以外语教材、外语授课的课程在课程名称的后面填“*”;2、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三、选课要求【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16学分)学习补修课程、5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6级以上(含6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
控制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控制工程专硕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控制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有较扎实的控制系统理论基础、较扎实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较强健全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从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控制工程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培养要求1. 掌握控制理论与技术:学生应具有坚实的数学、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理解掌握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领域,掌握现代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2. 具备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际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独立开展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工作,能够抵御来自真实系统的不确定性和摄动,具备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
3. 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学生应具有较好的科学研究素养,能够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工程项目中恪守职业道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培养体系1. 课程设置: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控制理论、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数字控制系统、工程优化方法、系统辨识与模型预测控制等核心课程,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保证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
2. 导师制度:为保证学生在学术上和实践中得到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学校建立了导师制度。
每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和科研任务。
3. 实践环节:学生在学习期间要进行实习、科研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调试和实施工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技术应用水平。
四、培养模式1. 硕士研究生先修课程学习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要完成一系列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掌握控制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
2. 硕士研究生研究课题选择和研究工作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与导师一起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专业代码:0811内含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生物信息学学科专业介绍一、中国矿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极强的办学实力,是国家和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
本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类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和“生物信息学”四个二级博士学科点,围绕智能控制理论、智能优化方法、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等方向开展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转化,为我国的IT行业、制造业和能源资源领域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领军人才和业务骨干。
近5年,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子课题、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励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专著近20部。
本学科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形成了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333 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等为骨干、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博士学位比例为94%,具有海外经历教师20余人,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近10人。
本学科具有一流的科研环境,学科建设有“矿山互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以及“地下空间智能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感知矿山物联网工程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平台,能够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优越的软硬件支撑。
学科具有稳定的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可为研究生培养提供稳定的支持和锻炼机会。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ControlscienceandEngineering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含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专业代码:081100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本专业致力于智能检测理论及新型传感器技术、智能测控理论及工业控制技术、嵌入式测控理论和技术研究。
主要涉及:以传感信息技术为基础,应用先进控制理论及网络技术实现各种生产过程的自动测控;研究新型传感理论与技术、故障检测与诊断理论与技术、机器视觉、图像识别理论、光纤检测理论与测控技术,开发智能化、网络化在线测控理论与技术;将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测控系统。
二、培养目标1、重点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坚实的测控理论基础的高层次能源信息、光电产业及电力行业检测与控制理论专门人才;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的研开发能力;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等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3、培养掌握控制理论和传感检测技术专业知识,运用先进现代控制技术、方法解决煤炭、电力、光电等行业关键理论和技术难题专门人才,4、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的技术人才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五、培养环节1、导师的确定研究生导师的确定实行双向选择,研究生根据公布的导师名单填写双向选择表,然后由导师根据填表选择所要指导的研究生。
第一志愿未落实的硕士研究生,根据学生其他志愿和实际情况,在进一步征求师生双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协调落实。
2、培养计划的确定根据控制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由研究生与导师或导师团组共同商订培养计划,研究生在网上提交选定的课程,经研究生导师审核通过后,由系教学秘书下载研究生培养计划,下发给导师,导师和学院主管领导确认签字后盖学院公章归档。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1.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综合素质高,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导师: 王直杰、郑尚德、任正云、朱凌云、李曼珍、齐洁
iii. 网络控制与网络智能自动化(Networked Control and Network Intelligent Automation
导师:丁永生、郭放、任立红、孙邵媛、韩秀玲、陈亮
iv. 嵌入式系统与控制(Embedded System and Control)
2. 关于开题报告:开题的基本条件是在研究生学满所规定的学分且成绩合格的前提下,必须查阅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其中含相当数量的外文资料,开展课题调研,写出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书内容必须规范,包括文献综述,选题目的意义,论文的工作条件,研究方法、途径,研究目标,存在问题,附上查阅文献目录及每篇文献摘要,导师审核意见。学位论文研究内容与开题报告相差很大时,必须重新开题。
四、 学位论文与科研水平
有关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水平的基本标准等事宜,严格按照"东华大学研究生工作手册"相应条例实施,具体要求如下:
1. 关于论文选题: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学分、学位课)情况下、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工作和新见解。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 学科专业名称:
1.一级学科名称
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Control Science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及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1)一、学科简介控制科学及工程一级学科是以工程技术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对象,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以及传感器仪表、电子测量、计算机及通讯、图象处理、模式识别等技术,研究系统运行过程的建模、分析、设计、实现和优化控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本学科针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复杂控制问题,研究、应用和发展新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以推动它们在工程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中的有效应用,从而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非线性系统分析、建模及控制、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复杂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过程监测、诊断及优化控制、现场总线及网络控制, 决策及管理一体化技术、信号检测及智能仪表、光电测量及控制、智能信息处理及系统、图像处理及分析、模式识别及机器视觉、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等。
它包含了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和工程项目实现三个不同层次,对于提高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实现国防军事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控制科学及工程学科是安徽工业大学最早建立的优势学科之一。
自1978年开始招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后来又相继招收测控技术及应用和计算机专业本科生;1991年开始及东北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1999年获得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硕士学位授权点,后来又于2003年、2007年相继获得控制理论及工程、模式识别及智能系统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得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并及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生,2010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建设支撑学科。
2008年,检测技术及自动化学科成为安徽省重点学科。
本学科设有“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西门子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电子及自动化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传感器及仪表设计研究所、测控技术研究所、复杂系统建模及化控制研究所、系统集成及综合自动化技术研究所、运动控制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研究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1)一、学科简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以工程技术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对象,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以及传感器仪表、电子测量、计算机与通讯、图象处理、模式识别等技术,研究系统运行过程的建模、分析、设计、实现和优化控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本学科针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复杂控制问题,研究、应用和发展新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以推动它们在工程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中的有效应用,从而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非线性系统分析、建模与控制、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复杂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过程监测、诊断与优化控制、现场总线与网络控制, 决策与管理一体化技术、信号检测与智能仪表、光电测量与控制、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图像处理与分析、模式识别与机器视觉、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等。
它包含了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和工程项目实现三个不同层次,对于提高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实现国防军事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安徽工业大学最早建立的优势学科之一。
自1978年开始招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后来又相继招收测控技术与应用和计算机专业本科生;1991年开始与东北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1999年获得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学位授权点,后来又于2003年、2007年相继获得控制理论与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得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并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生,2010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建设支撑学科。
2008年,检测技术与自动化学科成为安徽省重点学科。
本学科设有“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西门子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传感器与仪表设计研究所、测控技术研究所、复杂系统建模与化控制研究所、系统集成与综合自动化技术研究所、运动控制与工业机器人应用研究所。
“复杂系统控制”于2014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省级科研创新团队。
本学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现有30名高职人员,其中教授11人,博士学位的17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各1人,省教学名师3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
近5年来,本学科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委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各类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5项。
二、适用学科本学科培养方案适用于下列二级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系统工程(081103)。
三、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运用涉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方法,从事自动化工程领域的教学、研发、设计、实现、运维和管理等工作,适应国家尤其是地方经济建设和和社会发展要求高级专门人才。
四、基本要求1、学术素养。
具有较高的人文和道德素养,热爱所从事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具有探索真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探索自动化工程技术发展规律、科学总结等学术素养;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
2、学术道德。
遵守国家、学校等部门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遵从社会公德;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严禁弄虚作假,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合理使用引文或引用他人成果。
3、获取知识能力。
通过阅读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培养主动获取研究所需知识的自学能力、掌握正确研究方法的能力;能够从工程实践、研究论文、学术报告、实验探索中挖掘和发现新问题和研究课题。
4、科学研究能力。
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熟悉本领域技术和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应用科学理论方法、获得科学实验数据和进行合理分析的能力,对机电产品、装备或制造工艺进行创新设计能力;具有对本研究方向重要问题的评判能力,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价值判断。
5、创新实践能力。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开展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项目的研发;能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研发、施工、安装和运维等工作,能够开展新产品设计、创造新工艺和开展科学实验等工作,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工作能力。
具有与他人良好合作,实施工程项目的能力。
6、学术交流能力。
硕士生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学术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熟练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能够准确、精炼地表达自己学术观点和研究结果。
五、培养学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全日制,基本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5年,可提前或延期毕业,最长不超过5年。
研究生的科研及论文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培养。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需要选修合适的课程,并在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和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确因研究工作需要,延长学制的须由导师提出申请,学院学术委员会签署意见报学校学位办备案。
在校学习与作学位论文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5年。
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获得学位。
六、研究方向本一级学科目前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二级学科。
各二级学科的具体研究方向如下: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研究方向(081101)1)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智能控制所涉及的不同领域中的相关理论问题,或者应用智能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策略,对实际的工业对象等进行有效的控制。
2)复杂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对复杂工业过程应用综合自动化技术进行控制,例如对冶金企业的冶炼和轧制等生产过程进行综合优化控制等。
3)控制、决策与管理一体化技术将对于在网络通信与控制中的下层的生产现场的设备和过程的控制,与其上层的决策与管理技术进行有机集成,实现企业资源的综合优化利用。
4)非线性系统分析、建模与控制利用有关的非线性理论和研究成果,对复杂的工业对象和系统等进行建模、分析和设计;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非线性系统本身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技术探讨。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研究方向(081102)1)信号检测与智能仪表。
运用先进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和微电子、计算机、通信等学科的的相关技术解决工业生产过程中特种环境下参数的检测技术及系统设计,研究与开发智能控制仪表及自动化装置。
2)光电测量与控制。
综合运用现代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无线远程通信技术,对现场量进行非接触在线测量与控制。
3)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运用智能控制理论和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发基于现场总线计算机优化控制和系统集成,包括流程工业的工艺流程模拟、高级过程控制理论与算法、稳态和动态优化、生产计划与调度优化,以及系统集成技术。
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研究方向(081104)1)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研究图像处理、分析、理解及其机器视觉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工业、公安、交通、农林等领域的应用。
2)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研究模式识别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冶金、材料、生物等信息理解与识别中的应用。
3)智能信息处理及信息安全研究基于人类感视觉机理的智能算法及量子信息理论在图像加密、通信传输等领域的应用。
4)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技术,如图像监控系统、小型智能控制系统、嵌入式医疗设备等。
5)生物信息学采用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法对获取的DNA和蛋白质序列、结构等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分析和预测,为临床的基因治疗方法提供可行的参考建议,对疾病的发现和预测、药物的研发和个性化医疗提供帮助。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为34学分。
课程应最低修满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达到16学分,非学位选修课程最低达到14学分。
另外的必修环节4学分:实践训练环节1学分,创新学术讲座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1、课程设置表1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科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备注:新生在入学前通过CET6(有效期不超过3年)级或通过托福考试要求(写作18、口语18、听力14、阅读19,总分77以上)或者通过雅思要求(6.5以上)的不用学《研究生英语读写与翻译》、《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要选学《学术交流英语》、《科技文献读与写》或《高级英语口语》3学分英语课程。
未过六级学生选修《学术交流英语》、《科技文献读与写》或《高级英语口语》为非学位任选课学分。
2、实践环节每名研究生均需参加总计不少于6~8周的教学实践活动,或根据专业特点安排的专业实习。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实践(实习)完成后写出报告,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硕士点所在系领导核批合格后计算学分。
提交报告交导师签字认可,在申请答辩前将导师签字的书面材料交学院研究生秘书保管,记1学分。
3、学术活动每名研究生必须参加8次各类学术活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2次公开学术报告,合计1学分。
公开学术报告至少有一次是院学科点及以上做的学术报告或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所做的报告。
在学习期间除了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以外,应该向导师提交有针对性的书面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4份,并在适当场合作口头汇报,其中1份要在学校或学院的学术论坛上公开做报告。
报告结束后,由组织单位填写学术报告登记表,连同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经指导教师或学院学术机构根据报告质量写出评语,合格后计算学分。
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认真完成学术交流活动,会议结束后,填写参加学术会议登记表,并提交会议交流报告后计算学分。
在申请答辩前将导师签字的书面材料交学院研究生秘书保管,记1学分。
八、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反映研究生学术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标志。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认真完成开题报告、论文中期考核、论文预答辩(预审)、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等环节。
1、开题报告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