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

合集下载

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如下:1.前习俗水平(preconventional level)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

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

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2.习俗水平(conventional level)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包以下两个阶段:(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

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遵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3.后习俗水平(postconventional level)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

包括以下二个阶段:(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

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在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正、平等、个人的尊严、良知、良心、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简述科尔伯格品德发展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理论

简述科尔伯格品德发展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理论

简述科尔伯格品德发展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科尔伯格以两难故事实验(海因兹偷药)为基础,提出了的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和六阶段理论。

(1)前习俗水平(4~10 岁)儿童处在外在掌控时期,顺从人士的道德规范,遵从赢得奖励、躲避惩罚的道德原则。

这一水平又分成两个阶段:阶段一,避免惩罚阶段,亦称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

儿童著眼于犯罪行为后果,遵守他人的规则以防止惩罚、获得奖励;阶段二,相对功利阶段,亦称工具目的定向阶段,儿童已经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将给与的投资回报去考量顺从原则,以被满足用户的程度去评价犯罪行为。

(2)习俗水平(10~13 岁)儿童将的标准予以内化,他们顺从法则以讨好他人或维持秩序。

这一水平又分成两个阶段:阶段三,寻求认可阶段,亦称“好孩子”定向或人们相互合作阶段。

儿童期望讨好他人,协助他人,可以根据犯罪行为者的动机、特点以及当前情境评估犯罪行为;阶段四,顺从阶段,亦称“好公民”或维护和社会秩序阶段。

儿童已经开始考虑到社会体系和良知,自己的责任,表明出与较低的认同,并力图保持社会秩序。

(3)后习俗水平(13 岁以后)儿童存有了真正的道德概念,道德观全然内化,儿童认识到道德原则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从中展开挑选。

这一水平又分成两个阶段:阶段五,法制观念阶段,亦称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人们以理性方式思索,注重多数人的意愿和社会福利,指出依法行事就是的犯罪行为方式;阶段六,价值观念阶段,亦称个人良心定向或普遍道德原则阶段。

人们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行事,犯罪行为受自我良知的约束。

科尔伯格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所有这些发展时期。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水平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水平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水平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水平是指一个人在道德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水平。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构造,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加,一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分别为:
1. 顺从和惩罚取向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而遵守规则和法律。

2. 个体利益取向阶段:这个阶段的人会考虑自己的利益,但也会考虑其他人的利益。

3. 互惠取向阶段:这个阶段的人会考虑公平和互惠,认为任何人都应该得到公正的待遇。

4. 社会规范取向阶段:这个阶段的人会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认为这是正确的行为。

5.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这个阶段的人会考虑社会契约和法律,认为这些都是必须遵守的。

6. 普世原则取向阶段:这个阶段的人会根据自己的道德原则行事,认为这些原则是普遍适用的。

科尔伯格认为,人们的道德发展水平不是线性的,而是会受到社会和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因此,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道德发展水平。

提高自己的道德发展水平,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考,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认知能力。

同时,也需要培养自己的同
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利益和观点。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之欧阳治创编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之欧阳治创编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之欧阳治创编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道德发展理论。

他认为,人的道德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水平和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着一种不同的道德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在这个理论中,每个水平都有两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个体以特定的方式思考道德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做出道德判断。

下面是对欧阳治创编的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的详细说明:第一水平:前传统水平1.第一阶段:顺从和惩罚取向在这个阶段,个体主要通过对权威的顺从和避免惩罚来判断道德问题。

他们认为,道德行为是由于外界规则和权威的要求,而不是个人内心的道德判断。

2.第二阶段:个人功利主义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根据个人利益和效用来判断道德问题。

他们认为,道德行为应该符合自己的利益和个人需要,而不是仅仅基于权威的命令。

第二水平:传统水平3.第三阶段:人际关系取向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并将这些因素纳入道德判断中。

他们认为,道德行为应该以维护和增强社会关系为基础,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需求。

4.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取向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重视社会的规则和法律,并将其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

他们相信,道德行为应符合社会的规范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第三水平:后传统水平5.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考虑社会契约和社会公正的概念。

他们相信,道德行为应该根据社会共识和公平原则来判断,并尽可能地解决社会矛盾。

6.第六阶段:全球伦理取向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考虑全球和普世的伦理原则。

他们认为,道德行为不仅仅应该考虑个人、社会和国家利益,还应该考虑到全球的利益和人类的福祉。

欧阳治创编的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在传统的科尔伯格理论基础上做出了一些创新,尤其是在第三水平中引入了社会和全球的伦理取向。

这可以帮助个体更全面地思考道德问题,并从整体的角度考虑社会和全人类的福祉。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议题。

在道德发展研究领域中,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成为了道德发展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

本文将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包括其理论的主要内容、阶段划分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启示。

一、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基于他对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了六个道德发展阶段,分别是:1. 前卫期(Obedience and Punishment Orientation):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主要基于外部规则和惩罚,他们认为道德行为是为了避免惩罚和获得奖励。

2. 自私利益期(Self-interest Orientation):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开始考虑自己的利益,他们认为道德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和利益。

3. 互惠期(Interpersonal Accord and Conformity):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开始考虑其他人的需求和利益,他们认为道德行为是为了维护公正和平等。

4. 社会规范期(Authority and Social Order Maintaining Orientation):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主要基于社会规范和权威,他们认为道德行为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

5. 社会契约期(Social Contract Orientation):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开始考虑社会契约和社会福利,他们认为道德行为是为了维护社会契约和社会福利。

6. 普世原则期(Universal Ethical Principles Orientation):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开始考虑普世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他们认为道德行为应该基于普世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不仅仅是一个阶段的划分,更是一个道德发展的过程。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旨在解释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过程。

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人类的道德发展经历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道德推理和行为特征。

三种水平分别为:
1.前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包括两个阶段,即惩罚与后果水平和相对主义水平。

在这个阶段,人们的道德判断主要基于自己的利益或避免惩罚,而不是基于普遍的道德原则。

2.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包括两个阶段,即社会秩序与权威水平和社会契约水平。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考虑他人的感受和社会规范,并将其纳入自己的道德判断中。

3.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也包括两个阶段,即普遍性伦理准则水平和道德自治水平。

在这个阶段,人们的道德判断不再基于社会规范或个人利益,而是基于普遍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并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科尔伯格认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这些阶段,并且每个人在每个阶段停留的时间长短不一样。

他还提出了一些方法,如“道德两难故事”,可以帮助人们进入不同的道德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在道德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的,他认为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行为的基础,道德认知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

科尔伯格将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道德推理和行为特征。

1. 前习俗水平(9 岁以下):这个水平的儿童主要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是非善恶,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需要和利益,而不考虑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2. 习俗水平(9-15 岁):这个水平的青少年开始关注社会规范和他人的期望,并根据这些规范来判断是非善恶。

他们开始理解到道德行为不仅要符合个人利益,还要符合社会的利益。

3. 后习俗水平(16 岁以上):这个水平的个体已经超越了社会规范的限制,开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原则来判断是非善恶。

他们能够理解到道德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原则,而不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规范。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和儿童道德发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醒我们,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认知能力,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原则。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六个阶段的内容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六个阶段的内容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六个阶段的内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六个阶段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在20世纪后期提出的一种理论,旨在描述人类在道德决策和行为上如何逐步发展和成长。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b14a4dd8-7162-11ec-810b-7cb59b590d7d科尔伯格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道德两难故事的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的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来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我们也熟悉这个道德困境的故事:欧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危在旦夕。

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他的妻子。

但该药价钱十分昂贵,要卖到成本价的十倍。

海因茨四处求人,尽全力也只借到了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

万般无奈之下,海因茨只得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儿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

但药剂师坚决不答应他的请求,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

但海因茨因此被警察抓了起来。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当这样一个道德困境故事呈现给儿童时,科尔伯格围绕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供儿童讨论,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规范及其道德发展水平。

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2.他偷毒品是对还是错?为什么?3、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4.人们尽最大努力挽救他人的生命是否重要?为什么?5、汉斯偷药是违法的。

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为什么?6.回顾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地应该做什么?为什么?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如下表所示):道德推理的特点关于“海因茨两难”的道德推理倾向于惩罚和服从偷东西会被警察抓起来,受到惩罚他提前问了,但他没有偷大东西。

他不会受到严厉惩罚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如果他的妻子对他不好,海因茨就不用担心偷毒品了如果妻子一向对他好,海因茨就应关心妻子,为救她的命去偷药以人际和谐为标准也被称为“好孩子”取向做贼会使自己的家庭名声扫地,给自己的家人(包括妻子)带来麻烦和耻辱不管他妻子过去对他好不好,他都要对妻子负责。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 以下表所示 ) :水阶对于“海因茨两难”的道德推理道德推理的特色平段不应偷的原因该偷的原因前以处罚与听从为定他预先恳求过,又不是偷大东西,1 偷东西会被警察抓起来,遇到处罚习向他不会受重罚俗以行为的功用和相假如老婆向来对他不好,海因茨就没有必假如老婆一直对他好,海因茨就应水 2互知足需要为准则要自寻烦忧,冒险偷药关怀老婆,为救她的命去偷药平不论老婆过去对他好不好,他都得习以人际和睦为准也做贼会使自己的家庭名望扫地,给自己的3 对老婆负责。

为救老婆去偷药,只俗称为“好孩子”取向家人 ( 包含老婆 ) 带来麻烦和羞耻可是做了丈夫该做的事水以法律和次序为准采纳特别举措救老婆的命通情达理,但偷偷东西是不对,可不这样做的话,平 4则他人的东西犯罪。

海因茨就没有尽到丈夫的义务。

法律严禁人偷药,却没有考虑到为丈夫没有偷药救老婆的义务,这不是正常救人性命而偷东西这类状况。

海因的夫妇关系契约的构成部分。

海因茨已经以法定的社会契约茨不得不偷药救命,假如有什么不5 为救老婆命尽了全力,不论怎样都不应采后为准则对的话,需要更正的是现行的法律,取偷的方法解决问题,但他仍是去偷药习罕有药品应当依据公正原则加以调了,这是一种高出职责以外的好行为。

俗控水为救人性命去偷是值得的。

对于任海因茨想法救老婆的性命无可厚非,但他平何一个有道德理性的人来说,人的以一般的伦理原则没有考虑全部人的生命的价值,他人也可6 生命最难得,生命的价值供给了唯为准则能急需这类药。

他这么做,对他人是不公一可能的无条件的道德义务的源正的。

泉。

1 / 1。

科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科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科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1. 直觉道德阶段:约三至七岁的孩子主要凭借直觉和对父母、老师等成年人的模仿来判断是非,无法理解道德的本质。

孩子可能会因为被称赞而觉得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者因为受到惩罚而觉得某种行为是错误的。

2. 自利合作阶段:大约七至十岁的孩子开始懂得相互合作,但他们的合作也主要出于个人利益考虑。

他们希望通过合作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认为只有对方也能从中获益才值得合作。

孩子可能会学会分享玩具,但这仍然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而不是真正理解分享的道德意义。

3. 团队合作阶段:大约十一至十五岁的孩子开始有能力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为了团队的目标而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

孩子开始理解合作的道德意义,认识到团队的成功对每个人都有好处,同时也开始关注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虽然孩子们的理解可能还不完全成熟,但他们已经意识到自私行为的不道德性,并且开始愿意为团队付出努力。

4. 社会责任阶段:十五岁以上的青少年逐渐理解个人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并开始对社会有责任感。

他们开始思考更广泛的道德问题,例如环境保护、人权等。

青少年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开始独立思考和批判社会的不公正现象。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们通常会开始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积极投身于社会文化建设中。

需要注意的是,科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是一种理论模型,每个孩子的道德发展可能会有所差异,且并非线性发展,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重叠和交叉。

在教育和引导孩子道德发展时,请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特点灵活运用,关注孩子的成长需要和个人价值观的形成。

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

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

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采用故事:道德故事两难法(汉斯偷药)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叫做“道德故事两难法”,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故事是“汉斯偷药”。

故事的主要情节为:汉斯的妻子得了重病,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够救她,而这种药只有一个药剂师能够配置出来,药价十分昂贵。

汉斯想了很多办法都得不到这种药,他到处借钱也没有借到,他哀求药剂师,药剂师也无动于衷。

如果在得不到这种药,他的妻子便熬不过当天晚上了,于是汉斯到了晚上去偷药。

故事讲完以后,研究者会向被研究的儿童提出问题:汉斯该不该去偷药?处在不同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儿童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他们的理由便是研究者做出判断的依据。

一、前习俗水平1.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这个时候儿童还没有形成道德观念,还没有道德意识,他们判断的依据就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所以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回答不该去偷药,因为偷药会受到惩罚,是不好的。

2.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判断行为的好坏主要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所以这时候儿童会在回答之前提出自己的的问题:汉斯的妻子对他好不好?如果好,他们就觉得汉斯应该偷药,因为把妻子救活符合他自己的利益;如果不好,他们就觉得汉斯不应该偷药,因为不符合他的利益。

二、习俗水平1.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此时儿童的判断标准变成了符合大家的意见,求表扬。

所以他们的提问变成了“其他人是怎么看的?如果大多数人都支持汉斯偷药,那么他们就觉得应该偷药,因为偷药符合大家的意见;如果大部分人反对偷药,那么他们也会觉得不应该偷药,因为偷药不符合大家的意见。

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此时儿童有了法制观念,知法守法,并且认为法律是不可以改变的。

所以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回答不该偷药,因为偷药触犯了法律,是不好的。

三、后习俗水平1.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儿童认为法律是一种契约,是大家共同商量讨论出来的,法律也可以重新修订的。

所以这是儿童会觉得既然汉斯偷药救人会触犯法律,那么说明现在的法律考虑的还不够多,应该进一步修改。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

(2)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三:以协调人际关系为价值取向阶段。 阶段四: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履行个人义务为价值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五取向阶段。 他认为儿童的年龄与其道德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一般0 至9 岁处于第一水平,9 至15 岁处于第二水 平,16 岁后向第三水平发展,但年龄并不是决定因素。尽管发展阶段不可跳跃、发展方向不可逆转,但在发展速度上则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发展快,有的发展慢,有的可能长期处于某一阶段上停滞不前。科尔伯格主张用教育,特别是道德两难故事策略,促使其尽快向更高一阶段发展。
科尔伯格把道德教育的目的定为促进道德判断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他认为一个人道德判断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是一个由低到高顺序发展的过程。他在70 年代后期将该模式概括为: (1)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价值取向阶段。 阶段二:以个人的功利主义目的与交换为价值取向阶段。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推理理论对教育旳启示
问题1:究竟什么是道德(不同文化背景 可能有不同旳含义)
问题2:教师对不同年级旳水平旳学生应 怎样进行道德教育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后习俗水平(能摆脱外在原因,着重根据个人自愿 选择旳原则进行道德判断,即根据内心旳一套原则 进行道德推理,它们可能与社会规则一致,也可能 不一致),在这一水平,社会规则成为大多数行为 旳基础,当社会规则与内心旳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 人们旳内心准则往往占上风。极少人到达这一水平。
阶段1:服从和处罚定向
小朋友评估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旳成果,以为受赞 扬旳行为就是好旳,受处罚旳行为就是坏旳
阶段2:朴素旳利己主义定向
小朋友评估行为旳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旳 要求和利益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水平二:习俗水平:内化了社会规则(根据行为是 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别人愿望进行道 德判断,他们遵守那些他们以为正确旳规则)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基本观点 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旳道德发
展理论,把小朋友旳道德发展看成是整 个认知发展旳一部分,以为小朋友旳道 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旳发展过程。 研究措施:两难故事法 规律:三水平六阶段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三水平六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以自我为中心旳道德推理水 平(根据行为旳直接后果和本身旳利害关系判断好 坏是非)
阶段3:好孩子定向
小朋友以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别人 愿望旳行为是好旳,不然就是坏旳(他们旳推理受 众人旳共同愿望和一致意见决定)
阶段4: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旳定向
小朋友以为,正确旳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 权威,维护社会秩序,不然就是错误旳(他们已经 意识到良心与社会体系旳主要性)

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理论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以此去考察儿童和青少年对一系列结构化的道德情景中的事实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情况。

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中低年级,特征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

分为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服从外在权威,从行为结果来判断,没有真正的道德观念,认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是不好带,受到表扬的行为就是好的;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在科尔伯格使用“海因茨偷药”这个故事研究道德认知发展时,此阶段认为海因茨应该偷药,因为这样妻子可以得救,他们将来还会重聚,此阶段抱着利益交换的心态,服从的目的是得到回报。

习俗水平,从服从外在权威转向服从社会习俗。

分为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例如:老师告诉大家,不迟到的同学可以获得小红花,所以小明从来不迟到,因为他认为获得了小红花才是好孩子。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后习俗水平,已经超越法律的范畴。

分为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面对海因茨的两难问题情境,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因为人的生命价值远远大于药剂师的个人财产所有权。

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

此阶段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因为和种种可考虑的事情相比,没有什么比人类的生命更有价值。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
偷东西是不对,可不这样做的话,海因茨就没有尽到丈夫的义务。
后习俗水平
5
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准则
丈夫没有偷药救妻子的义务,这不是正常的夫妻关系契约的组成部分。海因茨已经为救妻子命尽了全力,无论如何都不该采取偷的办法解决问题,但他还是去偷药了,这是一种超出职责之外的好行为。
法律禁止人偷药,却没有考虑到为救人性命而偷东西这种情况。海因茨不得不偷药救命,如果有什么不对的话,需要改正的是现行的法律,稀有药品应该按照公平原则加以调控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如下表所示):
水平
阶段
道德推理的特点
关于“海因茨两难”的道德推理
不该偷的理由
该偷的理由
前习俗水平
1
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偷东西会被警察抓起来,受到惩罚
他事先请求过,又不是偷大东西,他不会受重罚
2
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
如果妻子一直对他不好,海因茨就没有必要自寻烦恼,冒险偷药
如果妻子一向对他好,海因茨就应关心妻子,为救她的命去偷药
习俗水平
3
以人际和谐为准也称为“好孩子”取向
做贼会使自己的家庭名声扫地,给自己的家人(包括妻子)带来麻烦和耻辱
不管妻子过去对他好不好,他都得对妻子负责。为救妻子去偷药,只不过做了丈夫该做的事

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
采取非常措施救妻子的命合情合理,但偷别人的东西犯法。
6
以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准则
海因茨设法救妻子的性命无可非议,但他没有考虑所有人的生命的价值,别人也可能急需这种药。他这么做,对别人是不公正的。
为救人性命去偷是值得的。对于任何一个有道德理性的人来说,人的生命最可贵,生命的价值提供了唯一可能的无条件的道德义务的源泉。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六个阶段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六个阶段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六个阶段
1.具体道德认知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道德观念是基于规则和惩罚的。

他们认为做正确的事情是为了避免受到惩罚。

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3-7岁之间。

2. 自利交换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利益,但是他们的道德观念仍然是基于交换的。

他们认为做正确的事情是为了得到回报。

这个阶段通常是在7-10岁之间。

3. 社会规范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认识到社会规范的存在,并理解它们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做正确的事情是为了遵守社会规范。

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10-13岁之间。

4. 社会角色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并为了满足社会期望而做出行动。

他们认为做正确的事情是为了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13-16岁之间。

5. 道德原则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理解并接受道德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行事。

他们认为做正确的事情是基于道德的考虑,而不是为了避免惩罚或得到回报。

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16-18岁之间。

6. 道德智慧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反思自己的道德观念,并理解道德的相对性和复杂性。

他们能够看到不同的道德观念之间的冲突,并能够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决策。

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成年之后。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三水平与六阶段?阶段顺序命名基本特征?第一级水平前习俗水平由外在要求判断道德价值?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服从规则以及避免惩罚?第二阶段工具性利己定向遵从习惯以获得奖赏?第二级水平习俗水平以他人期待和维持传统秩序判断道德价值?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遵从陈规避免他人不赞成不喜欢?第四阶段权威和维护秩序定向遵从权威避免受到惩罚?第三级水平后习俗水平以剞劂守约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判断道德价值?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遵从社会契约维护公共利益?第六阶段良心活原则定向遵从良心原则避免自我责备欢迎点评谢谢观赏
思想来源
• 在当代心理学界,对道德发展这个概念各持不同 的见解。影响较大的有两个学派,一个是弗洛依 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另一个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 学派。柯尔伯格可以称为皮亚杰在道德发展领域 的继承人。皮亚杰的观点的影响,正是柯尔伯格 的学说的思想来源。他这一理论是基于皮亚杰的 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但是他在研究 中发现,道德发展不是只有两级水平,而应改由 多个水平,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三 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
进行道德判断)(10-15岁)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
•赞成:他只不过是做了好丈夫应该
•凡是取悦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 做的事。
人愿望的行为都是好的,否则就是 •反对:他这样做会给家庭带来苦恼
坏的。
和丧失名誉。
•第四阶段: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 向 •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 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 错误的。
赞成: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 反对:不论情况多么危险,总不能 采取偷的手段
赞成:尊重生命,保存生命的原则 高于一切。 反对:别人是否也想他妻子一样据 需这药,考虑所有人生命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人格在内。近 25 年的教育实践,雷夫老师深信:着力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对自
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
“没有害怕的教育 ”和彼
此信任;与 “小红花 ”奖励不同,他反复强调 “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 ”,他教出了优秀的教
学成绩,培养出了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学生。 “身教重于言教 ”,雷夫老师是有资格在孩子
1 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 2
要为准则
偷东西会被警察抓起来,
他事先请求过,又不是偷大东
受到惩罚
西,他不会受重罚
如果妻子一直对他不好, 海因茨就没有必要自寻烦恼, 冒险偷药
如果妻子一向对他好,海因茨 就应关心妻子,为救她的命去偷药
习俗 3 以人际和谐为准也称为 “好孩
做贼会使自己的家庭名
雷夫老师从第一阶段到第六阶段,即:我不想惹麻烦
—— 我想要奖赏 —— 我想取悦某
人—— 我要遵守规则 —— 我能体贴别人 —— 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正是对科尔伯
格道德发展六阶段的理解和运用。用 “六阶段 ”引导孩子的学业和人格成长。 “第六阶段 ”不但
是最难达到的, 也是最难教的, 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 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
? 为什么 ?
5、汉斯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 为什么 ?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
? 为什么 ?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
(如下表所示 ):
水平 阶断
道德推理的特点
关于 “海因茨两难 ”的道德推理
不该偷的理由
该偷的理由
前习 俗水

因为他先提出请求, 又不偷大
的东西,不该受罚;反对者则会说,偷药会受到惩罚。
第二阶段: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 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 固定不变的, 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如 他们对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可能会有这样的说法: 赞成者会说, 他的妻子需要这种药, 他需要 同他的妻子共同生活;反对者则会说,他的妻子在他出狱前可能会死,因而对他没有好处。
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
(3 ) 后习俗水平( 15 岁以后):又称原则水平 ,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 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 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认识, 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 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五阶段: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 是一种社会契约。 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 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但同时认为契约和 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 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 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对于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赞成者认为, 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反对者认为,不论情况多么危险,总不能采用偷的手段。
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 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 “好孩子 ”定向阶段 。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 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 顺从传统的要求, 符合大家的意见, 谋求大家的赞赏和 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 “好孩子 ”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 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 赞成者会 说,他做的是好丈夫应做的事;反对者则说,他这样做会给家庭带来苦恼和丧失名誉。
丈夫没有偷药救妻子的
义务, 这不是正常的夫妻关系
法律禁止人偷药,却没有考虑
契约的组成部分。 海因茨已经 到为救人性命而偷东西这种情况。
为救妻子命尽了全力, 无论如 海因茨不得不偷药救命,如果有什
何都不该采取偷的办法解决 么不对的话,需要改正的是现行的 问题, 但他还是去偷药了, 这 法律,稀有药品应该按照公平原则
不管妻子过去对他好不好,他
水平
子 ”取向
4 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
5 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准则 后习 俗水

6 以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准则
声扫地,给自己的家人 (包括 都得对妻子负责。 为救妻子去偷药,
妻子 )带来麻烦和耻辱
只不过做了丈, 但偷别人的东西 犯法。
偷东西是不对,可不这样做的 话,海因茨就没有尽到丈夫的义务。
第六阶段: 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 平等、 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 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 认 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对于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赞成者认为,尊重生命、保存生命的原则高于一切;反对者认为, 别人说不定也像他妻子一样急需这药,要考虑所有人生命的价值。
们面前讲做第六阶段思维者的要求的,因为他以自己
25 年的工作证明了他是一个第六阶段
思维者。
第四阶段: 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 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 遵守公共秩序, 尊重法律的权威, 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 知法懂法。 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 因此, 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 该阶段的儿童 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赞成者会说,不这么做,他要为妻子的死负责;反对者会说,他要 救妻子的命是应该的,但偷东西犯法。
是一种超出职责之外的好行 为。
加以调控
海因茨设法救妻子的性
为救人性命去偷是值得的。对
命无可非议, 但他没有考虑所 于任何一个有道德理性的人来说,
有人的生命的价值, 别人也可 人的生命最可贵,生命的价值提供
能急需这种药。他这么做,对 了唯一可能的无条件的道德义务的
别人是不公正的。
源泉。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模式给我们勾画出:道德发展是连续的按照不变的顺序由低到高 逐步展开的过程,更高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兼容更低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反之, 则不能; 各阶段的时间长短不等, 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 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 前习俗水平或习俗水平,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
通过大量的研究,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 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1 ) 前习俗水平( 0~9 岁): 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
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
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
科尔伯格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他根据儿童道德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 “道德两难法 ”,在道德两难故事的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 问题,从道德的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来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这则道德两难故事我们也非常熟悉:
欧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 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他的妻子。 但该药价钱十分昂贵, 要卖到成本价的十倍。 海 因茨四处求人, 尽全力也只借到了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 万般无奈之下, 海因茨只得请求药 剂师便宜一点儿卖给他, 或允许他赊账。 但药剂师坚决不答应他的请求, 并说他发明这种药 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 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药, 治好了妻子的病。但海因茨因此被警察抓了起来。
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 9 岁以下的儿童和许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认识上都处于前习俗水 平。
( 2)习俗水平( 9~15 岁): 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
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 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
能够了
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习俗水
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
坏及严重程度, 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 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 受惩
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对海因茨偷药的故事
可能会作出这样两种不同的反应:赞成者认为,他可以偷药,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当这样一个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尔伯格围绕这 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让儿童讨论, 以此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 展水平。
1、汉斯应该偷药吗 ? 为什么 ?
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 ?为什么 ?
3、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 ?为什么 ?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