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总结
[知识体系概览]
[主题归纳整合]
一、中国历代法律与教化的演变
1.法律
(1)古代
①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时代巨变,出现德治与法治之争,具体体现在儒法之争,但最终法家思想因更切合社会现实而受君主们青睐。
②秦汉至隋唐:统治者重视法律的作用,但随着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律令儒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③宋元到明清:宋明法律以唐律为蓝本,明清法律重视“例”(案例)。
(2)现代
①从新中国诞生到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年代,国家制定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②“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③改革开放后: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批基本法律得以制定和实施。
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先后被写入宪法。201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⑤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更高发展阶段。
2.教化
(1)古代
①先秦:儒家认为“礼”可以治国,主张用道德礼义教化民众。
②秦汉到隋唐:统治者重视“孝”和家训,提倡礼制和基层教化。
③宋元至明清: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中,乡约是进行教化的基本载体,明清的乡约具有法律约束力。
(2)现代
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政治氛围、行动准则和新型人际关系。
②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是主流精神文明口号。20世纪90年代后,爱国主义和以德治国成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③中共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完善,并深入人心。
二、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的演变
1.法律
(1)古罗马时期:从公元前450年的《十二铜表法》到6世纪的《罗马民法大全》,形成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2)中古时期:日耳曼王国编纂“日耳曼法”;从13世纪开始,英国逐渐形成普通法。
(3)近代:英美等国家的法律构成“英美法系”;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在欧洲推广,形成“大陆法系”。
2.教化
(1)中古时期:教会基本垄断教育和文化,通过宗教仪式劝告人们孝敬父母、遵纪守法,要求人们逆来顺受等。
(2)16世纪宗教改革后:新教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鼓励发财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