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王敏

合集下载

(经典1-1)高中生物《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经典1-1)高中生物《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2、通过图解分析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的实质和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学会理解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基因突变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
基因突变的实质和特点意义,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方式
教学设计意图
教师反思
环节1
引入:生命现象中的变异类型,引起这些变异的原因和实质是什么?再生产上如何利用?
对知识有一个框架的概念,不至于搞混;回忆减数分裂来分析基因重组的类型。通过数据分析,理解重组为进化提供重要原料,变异的重要来源
前后知识联系,增强知识结构的联系性。
环节4
布置作业:P82
合作完成交流看法
四、教学反思
将抽象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通过事例,前后知识联系变得更具体形象,分析将复杂的过程通过动态渐变的方式呈现,使学生的认知更为清晰。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自主探究预习,培养自学归纳总结的能力。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求欲望。
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求欲望。
分工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技能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训练归纳、表达能力。
检查学生的知识记忆,同时学习新知识
训练学生自足预习和分析的能力
环节3
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举例说明基因重组的类型和实质,后代类型多样性的原因,是为进化提供重要原料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表现性与基因型和环境的关系
描述分析多种生产生活中的变异,提起兴趣
引入变异类型
环节2
基因突变的概念,实质,是否遗传,原因,特点和意义
1.镰刀形贫血病的产生原因分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一、教材分析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认。

那么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除基因突变外,还有哪些变异?这些问题要集中在本章解决。

本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重要基础。

此外,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选自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知道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以及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高二(4)、(6)(9)班的学生生物知识基础较牢固,自学能力较强,所以,本节内容主要以学生自学为基础,老师再在授课过程中对重要知识进行提问,并强调。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特点(2)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2.能力目标(1)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3.情感目标(1)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2.难点(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五、教学策略1.从科学发现的过程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讨;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4.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5.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

六、教学步骤一)导入1.PPT展示蓝色妖姬与太空椒的图片2.与普通的玫瑰和辣椒相比区别很大的原因是什么?(发生了变异)3.知识补充蓝色妖姬:又名“蓝玫瑰”,市面上大多玫瑰花实际上是月季,大多是红色,蓝玫瑰的形成实际上是在月季花期用蓝色染料加入月季植株的营养液里,使得开出的花朵呈蓝色,这里是通过改变生长环境使花色发生变异;太空椒:相比普通辣椒,太空椒个大,肉质较厚,营养更加丰富,而它的产生,是普通的辣椒进入太空后在宇宙射线及失重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使得辣椒发生了变异,形成了太空椒,这里呢,是辣椒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全文)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全文)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B XX:1002-7661(20XX)33-151-01一、教材内容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连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学好这节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诱变育种”和“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所以在知识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决定了本节内容的重要性。

二、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基因重组的本质和特点,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

能力目标:借助类比活动揭示基因结构改变的类型、原因,提高学生推断、推理等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

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三、重点难点(1)重点:基因突变的类型、原因、概念、特点。

(2)难点:基因突变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针对基因重组,选择的教学模式为:借助孟德尔的实验Ⅱ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探究―得出结论。

实现由旧知到新知的跃迁。

(2)针对基因突变,选择的教学模式为:借助类比活动:全班同学抄写黑板上5位司机的身份证号统计抄错的原因?增添、缺失、替换,结果?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个碱基序列为TGGCTGT产生了大量的基因,其中绝大多数基因的碱基序列是正常,但间或也产生了如下4种新基因.如果这四种新基因也能正常表达,试写出它们转录和翻译的产物。

学生准备:1、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减数分裂、DN结构和复制、中心法则、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相关内容)2、提前完成课前热身题小组长准备:(要求组长提前完成统计工作,上课要做为材料要进行类比活动)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打开多媒体展示素材)情景一:(1)姐妹皮肤的白与黑,油菜籽粒饱满的种子与一般种子相比,太空椒与一般青椒相比,性状有明显的差异,原因何在?(2)把子粒大而饱满的种子种下去长不出同样好的种子,而是一般种子;把肥大的太空青椒籽种下去可以结出肥大的青椒。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教学目标】1.说明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2.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阐明基因突变的意义。

3.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致癌因子。

4.阐明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及特点。

(2)细胞癌变的原因及癌细胞的特点(3)基因重组2、教学难点(1)细胞癌变的原因(2)基因重组的类型【新课导入】“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种个体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其实生物变异不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基因重组也会造成生物变异。

那么基因重组造成的生物变异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有什么特点?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基因重组。

【新课讲解】基因突变的实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教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从实例入手,从现象开始,追溯根源。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积累,大胆联想、推理、讨论甚至辩论,让学生猜测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结果。

材料1:1910年,一位美国黑人青年由于发烧和肌肉疼痛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我们知道,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的,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镰刀状的。

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这种病是怎样形成的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图5-1,也可以用幻灯的形式展示正常红细胞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图片。

然后提问:(1)从图片中我们看到正常红细胞是什么形状?有什么功能?提示:圆饼形状,运输氧气功能。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对功能的完成有没有影响?提示:有,运氧气能力降低,易破裂溶血造成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讲述: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正常红细胞变成镰刀型红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材料2:1928年,人们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能将这种病遗传给下一代,并且发现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在引言部分指出生物的变异具有普遍性,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本小节介绍了基因突变的概念、意义和特点,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以及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教材从实例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是为了学生便于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介绍基因突变的普遍性、随机性、自然突变率低、有害性和不定向性时,教材也举了具体的实例。

设计的旁栏思考题和小资料,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基因突变特点的理解。

人工诱变在育种上有重要用途,可通过教材介绍的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小节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1)基因突变与DNA的复制有关;(2)基因重组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减数分裂有关。

2 教学目标的确定2.1知识目标知道: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识记:(1)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意义;(2)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

2.2 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本引言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由“总”到“分”的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2.3 情感目标(1)初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生物体和生物界的多样性。

(2)通过教材介绍的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 教学重点及落实方案3.1 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2)基因重组的概念3.2 落实方案(1)使用ppt进行直观教学。

(2)图文对照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5 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法6 课时安排2课时7 教学过程(见下表)第二课时教学过程8、板书设计第四节生物的变异变异: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1)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突变率低、④多数有害、⑤不定向性(3)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①人工诱变的概念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②优点③我国的成果2.基因重组:(1)概念: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包含了两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而基于前面已经学习了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学生们对于基因重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知识点处理上应注重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集中于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模型.游戏等方法从分子水平(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分析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内因,推导出基因突变概念。

2. 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时对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对性状与子代的影响。

3.基因突变的产生外在原因.特点及意义。

4.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

能力目标1.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学会用图示形式表示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培养学生的作图和识图能力。

2.借助示意图的观察和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判断.推理等能力。

3.通过游戏、模型演示推出基因突变概念的过程,锻炼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引起基因突变的外部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珍惜爱护生命。

2.认同基因简并性保持生物性状稳定性的意义,以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积极意义。

重点1.基因突变发生的概念.原因及特点。

2.基因重组的来源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交叉互换后对应的的基因变化图。

难点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为: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归纳法。

教学流程大体为: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探索──得出结论。

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熟悉到陌生,我对教材做了调整,先学习基因重组,再进行基因突变的学习。

教具:多媒体.游戏纸条.磁条(制成基因碱基对)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呈现水毛茛图片),为什么在水中和空气中,叶片的形状差距这么大呢?这种变异可以遗传么?如果是遗传物质改变,会不会遗传给后代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说出环境引起的是不可以遗传的变异,而遗传物质的改变一般可以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包含了两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而基于前面已经学习了自由组合定律与减数分裂知识,学生们对于基因重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知识点处理上应注重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与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就集中于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模型、游戏等方法从分子水平(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分析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内因,推导出基因突变概念。

2、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与生殖细胞时对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对性状与子代的影响。

3、基因突变的产生外在原因、特点及意义。

4、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

能力目标1、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学会用图示形式表示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培养学生的作图与识图能力。

2、借助示意图的观察与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判断、推理等能力。

3、通过游戏、模型演示推出基因突变概念的过程,锻炼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引起基因突变的外部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珍惜爱护生命。

2、认同基因简并性保持生物性状稳定性的意义,以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积极意义。

重点1、基因突变发生的概念、原因及特点。

2、基因重组的来源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交叉互换后对应的的基因变化图。

难点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为: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归纳法。

教学流程大体为: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探索──得出结论。

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熟悉到陌生,我对教材做了调整,先学习基因重组,再进行基因突变的学习。

教具:多媒体、游戏纸条、磁条(制成基因碱基对)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呈现水毛茛图片),为什么在水中与空气中,叶片的形状差距这么大呢?这种变异可以遗传么?如果就是遗传物质改变,会不会遗传给后代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说出环境引起的就是不可以遗传的变异,而遗传物质的改变一般可以遗传的变异。

【教学设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是: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这是确定本节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考虑到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意义,本节还将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列为教学目标,以便为第进化中的重要意义,本节还将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列为教学目标,以便为第77章的学习打基础。

础。

二、教学设计思路二、教学设计思路三、教学实施的程序教学教学内容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意图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的实例导入:导入:191019101910年,一位美国年,一位美国黑人青年由于发烧和肌肉疼痛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我们知道,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的,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镰刀状的。

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这种病是怎样形成的呢?种病是怎样形成的呢?用幻灯的形式展示正常红细胞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图片。

细胞图片。

出示供学生阅读的材料。

料。

1928年,人们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能将这种病遗传给下一代,并且发现该病学生阅读并讨论下列问题:题:1.人们是怎样理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的?2.鲍林为什么认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分子病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分子病??3.根据英格拉姆等人的实验,从图中可以看出正常肽链中的哪一个氨基酸发生了什么样的突变?查阅密码子表,分别写出正常氨基酸和异常氨基酸的密码子。

基酸的密码子。

4.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DNA 分子决定的,由此可以推通过展现科学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即从性状到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探寻基因突变的本质。

程,探寻基因突变的本质。

从现象上理解遗传病。

从现象上理解遗传病。

理解血红蛋白是一种大分子物质。

分子物质。

理解蛋白质分子不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也不同,而氨基酸的种类是由密码子来决定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王敏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王敏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一王敏【教学背景】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性状不仅由基因控制而且受环境影响。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这些变异的特点和对生物个体和进化的意义。

学生经过近一学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了一定通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节可完全可以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意义。

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有着浓厚兴趣,本节课可以通过对生活实际中问题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本节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

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

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类型。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4、社会责任:明确基因突变的危害性和影响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难点: 基因突变的意义。
教具
多媒课件、智慧平板、导学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调试智慧平板
一、导入新课:
运用新冠病毒“双突变”实时新闻,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针对自身的学情,各抒己见
从问题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激发学习热情
做到学以致用
增强个人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自律学习的能力,
帮助学生攻克本节课重难点
科学畅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关注人类健康的问题
引起学生对基因重组的兴趣
举例辨析基因突变的普遍性,随机性和不定项性
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六、科学畅想:学了“基因突变”,我想到了……
展示生物小故事,引入下一节课《基因重组》
配合老师调试
通过了解病毒“双突变”初步了解基因突变
观看微课,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史
学生思考讨论
动手制作,最终认识到,基因控制形状;结构决定功能
针对老师的问题认真思考,积极回答
1.展示学习目标和本节课问题聚焦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有哪些?
4.基因突变有哪些重要意义?
二、微课: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科学发现史(微课)
让学生阅读教材,从分子水平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
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合作学习:
利用材料制作模型阐述病因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1.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在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2、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比较。

3、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并进行学习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解读。

a.学生回顾生物体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思考相关问题。

b.通过学习,知晓生物体变异的类型以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c.明确本节内容和学习目标。

步步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地参与获取新知识,明确学习的相关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组内讨论探究1:基因突变(10分钟)a、组织学生组内探讨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并进行小组展示。

b、多媒体展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

并引导学生思考:碱基对的替换是否一定会引起生物体性状的改变?c、复习豌豆的皱粒以及囊性纤维病的产生原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引出基因突变的概念3、拓展:人类ABO血型,让学生了解复等位基因。

4、对基因突变的意义进行引导,让学生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a、通过学案上的知识梳理,组内讨论,形成统一认知进行小组展示。

b、观看多媒体展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并思考相关问题,回顾密码子的简并性。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及类型。

3. 让学生了解基因重组的定义、类型及意义。

4. 培养学生运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 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及类型。

3. 基因重组的定义、类型及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意义;基因重组的定义、类型及意义。

2.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及类型;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图像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遗传变异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基因突变的教学:a. 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明确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

b. 介绍基因突变的特点,如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等。

c. 讲解基因突变的意义,如为新基因的产生提供途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等。

d. 分析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

e. 介绍基因突变的类型,如碱基替换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3. 基因重组的教学:a. 讲解基因重组的概念,明确基因重组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重新组合。

b. 介绍基因重组的类型,如自由组合型、交叉互换型等。

c. 讲解基因重组的意义,如增加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促进生物的进化等。

d. 分析基因重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

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概念、特点、类型及意义的理解程度。

(优秀设计评选)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优秀设计评选)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高三生物教学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课《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可遗传变异中的两种,而本课前已经讲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剑术分裂知识,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上应该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对图形图表的分析能力。

本课通过从形象生动的图画引出问题,层层深入,挖掘学生思维,结合本课前面讲过的内容理解本课内容。

二、教学及重难点(一)、知识目标1、能够概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2、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3、能够举例说出基因重组的不同类型(二)情感目标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基因突变的特证和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概念、意义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学生分析归纳法。

提出问题——根据现象分析问题——探索——得出结论。

先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在遗传和变异中的地位,再分别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1:(图片)本书一开始围绕着“遗传因子”去学习。

(引出遗传的概念)遗传:亲子代间的相似性。

(过渡:我们是否完全像父母呢?引出变异)变异:亲子代及子代间的差异。

分类有:(1)不可遗传的变异:(2)可遗传的变异导入2:(ppt)前一章讲过,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即基因控制性状。

基因控制性状(过渡:生物的性状为表现型,表现型由基因型决定)即:基因型控制表现型(过渡:有怎样的表现型就有怎样的基因型与之相对应,是否任何条件均满足呢?)例:皮肤晒黑……….得出,表现型(即生物的性状)除受基因型控制后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得出:一、基因突变的实例(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1、(PPT)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⑴症状:…..(过渡:表现型发生变化,是由什么条件引起?基因型?环境条件?)⑵病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分析课本:性状蛋白质氨基酸序列MRNA DNA)二、基因突变的内容(PPT)(过渡:既然碱基对的替换课导致基因突变,那么,碱基对的缺少与增多呢?)1、概念:略。

《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全文)

《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全文)

《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全文)B XX:1002-7661(2021)01-075-02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是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对于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整体的认识。

那么基因在代代相传中会不会变化?怎么变化?发生的变化会对生物的生存产生什么影响?本节从遗传物质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生物的影响,以及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育种》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

2、重、难点分析重点:基因突变的实例;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突变的原因;基因突变特点及意义;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

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的结果形成原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突变的特点;交叉互换。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通过对镰刀型贫血症病因的分析认识基因突变的概念并分析基因突变的几种类型;不同器官发生基因突变的遗传情况;举例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识记基因突变的意义;举例说明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说出基因重组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实例分析入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列举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实例让学生更加珍爱生命,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4、教W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入手,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再归纳总结概念,从现象到概念,这种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联想和类比推理让学生得出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的原因部分通过癌变的具体实例归纳哪些因素引起基因突变,让学生在兴趣中掌握了抽象的概念;通过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最后通过比较法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

5、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6、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过程导课:简单复习下变异的概念,举例:一美女单眼皮,国字脸,去了韩国一趟变成双眼皮瓜子脸,她的这种改变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就属于变异,问,如果该美女结婚了,她的双眼皮瓜子脸能遗传吗?学生答:不能。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2019-08-19⼀、教材分析本节课包含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前⾯已经学习了⾃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学⽣对基因重组已经有了⼀定的了解,在这个知识点应注重对学⽣理解能⼒和图形分析能⼒的培养。

这节课的重点集中于基因突变,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深对基因突变的理解。

⼆、教学⽬标1.识⽬标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意义;2.能⼒⽬标通过游戏、模型演⽰推出基因突变概念,锻炼学⽣合作探究的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标通过分析引起基因突变的外部原因培养学⽣正确的⽣活态度,珍惜爱护⽣命。

三、学习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及原因。

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四、教学⽅法及教具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教具:多媒体.游戏纸条。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基因突变游戏导⼊:把学⽣分成4排,给每排第⼀个学⽣发⼀个纸条,上⾯写了THECAT SATONTHEMAT。

由每排第⼀个同学看完⼝头往后传,每排最后⼀个同学回报结果,结果有的同学丢了⼀个单词或⼀个字母,有的增添了字母。

教师设疑:如果将原句想象成DNA分⼦,将错句想成出错的DNA分⼦,将字母想象成碱基,基因突变有哪些类型?教师导出基因突变的概念。

1.概念:DNA分⼦中发⽣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发⽣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次分裂前的间期。

设疑:基因突变的三种类型⼀定会引起⽣物性状的改变么?(1)碱基对替换:呈现:正常红细胞和异常红细胞的图⽚。

⼤家知道,性状是由蛋⽩质来体现的。

多媒体呈现:⾎红蛋⽩分⼦的部分氨基酸组成正常……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氨酸――⾕氨酸――赖氨酸――异常……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缬氨酸――⾕氨酸――赖氨酸――教师:找出发⽣镰⼑型细胞贫⾎症的原因?学⽣:⾕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教师:氨基酸的密码⼦是由DNA分⼦决定的,那相应的DNA分⼦的碱基发⽣了什么变化?学⽣分析后回答:T//A 被A//T取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
计- 王敏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王敏【教学背景】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性状不仅由基因控制而且受环境影响。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这些变异的特点和对生物个体和进化的意义。

学生经过近一学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了一定通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节可完全可以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意义。

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有着浓厚兴趣,本节课可以通过对生活实际中问题分析,进一
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 和“基因如何起作用” 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本节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

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

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
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类型。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
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师精心设计智能训练和反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分析,
让学生体验基因突变概念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基
因突变原因及特点的逻辑论证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
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
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3.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
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教学策略】
1、本节课教学策略为:①从科学发现切入,设置
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②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③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理解抽象的概念。

④以设问
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
义。

⑤以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比和总结。

2、教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配合知识内容,用投影打出资料或电脑演示相应软件,解决知识上的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容量。

3、学法:观察与比较、思考与讨论、分析与归纳【教学重点、难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过程】
氨基酸变了
锻炼学生
的合作能

学生P81 思考与讨论(查阅密码子表,后完成DNA 序列,而后自己找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原因——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回答问题
生回答
七、基因重组
1、概念展示同卵双生和龙凤胎的照
片,你知道为什么么?我们来
看一下:(图片展示:减Ⅰ后
期图像)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是什么?这一时期可体现出孟
德尔遗传定律的本质所在。


示基因、和产生的配子后问:
基因A-a 及B-b 什么关系?
所在的染色体什么关系?就
实现了一个基因重组,使非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
新组合。

一个精原细胞可不可
以产生更多种的配子呢?对
了。

我们来看看(图片展示:
交出互换图)。

基因重组还
有一个来源,仍是在减数分
裂过程中,这实现了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
基因重组有两个来源
展示幻灯——基因重组的来源
不管是那种来源,基因重组都
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
受精作用表现出来,也就是
说通过有性生殖去实现那同
学们能不能对基因重组的概念
描述一下呢?
生回答用已有知
识对基因
重组基因
理解学
习,加深
对知识的
理解。

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基因重组。

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
基因重组的来源也增多了,例
如抗虫棉的出现、胰岛素的
大量生产,利用了基因重组
的原理,使基因重组
师生共
同总结
思考后
回答:
交叉互

板书设计】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
增添、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根本原因: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变化
时间:DNA分子复制时
结果: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可能
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2、原因
(1)外因
①物理因素:X 射线、激光等。

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③生物因素:
某些病毒、细菌、一些代谢产物等。

(2)内因DNA 复制时偶尔也会产生错误。

3、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少利多害性
4、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二、基因重组
1、概念:生物体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1)随机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

3、意义: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概念,帮助他们构建关于基因突变概念的本质和外延的关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思维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基因突变的其他内容(原因、特点、意义等)教学上要达到目标的有效性,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也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

引导他们画关系图、概念图,使我看到了学生在画概念图中表达了对基因突变
概念正确或错误的理解,学生洞悉概念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他们整合起来后,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明显地提升。

从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又给我提出了许多值得讨论探究的新问题,如基因突变为什么只变成它的等位基因而不是其他的非等位基因?为什么在生物进化中只有基因突变才能提供最初的原材料?等等。

课上完后,使我对了人本主义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