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合集下载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董长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能列表比较小分子和离子三种跨膜运输方式。

(3)能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解读图表及坐标曲线。

3、情感目标:
能够学会参与讨论交流,能学会合作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小分子和离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2、教学难点
(1)主动运输。

(2)解读图表和坐标曲线。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及课型
1课时,新授。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高中生物教学中,物质跨膜运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这个主题涉及到细胞膜的结构、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运动方式等多个方面。

本教案将突出讲解物质在细胞膜上跨膜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方式。

1. 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物质跨膜运输中最简单的方式。

它是指物质在不需要输入能量的情况下,仅靠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而实现跨膜传输。

被动扩散的速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浓度梯度、温度、物质分子的大小和极性等。

被动扩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氧气、二氧化碳等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自由扩散。

但是,比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就不能轻易地通过细胞膜。

细胞需要提供一些特殊的途径来实现这些物质的跨膜传输。

2. 运载蛋白运载蛋白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它可以通过与特定的物质结合,使之跨过细胞膜。

这种跨膜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类:主动运载和被动运载。

在主动运载中,运载蛋白需要消耗ATP等能量分子才能运作。

例如,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异可以通过主动运载来维持。

这种运载方式可以将离子从低浓度区运输到高浓度区,从而使离子的浓度倒转。

被动运载则是指运载蛋白在与物质结合后,不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就可以进行传输。

水通道蛋白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被动运载蛋白。

它可以在细胞内、外的水分子浓度差异驱动下,将水分子从高浓度区转移到低浓度区。

3. 膜通道膜通道也是细胞膜上一种常见的跨膜运输方式。

跟运载蛋白相似,膜通道可以筛选特定的物质进行跨膜传输。

但是,与运载蛋白不同的是,膜通道不与物质直接结合,而是提供一个开放的通道,使物质自由地通过。

这种通道类似于细胞膜上的特定空洞,物质可以通过这些通道快速地跨越细胞膜。

膜通道在细胞代谢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细胞膜上的钾通道可以控制胞内外离子浓度差的平衡,而钙通道则可以促进细胞的应激反应。

由于膜通道能够快速地实现物质跨膜,也经常被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中。

总结:以上介绍了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主要方式:被动扩散、运载蛋白和膜通道。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实例及区别;(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模型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方式;(2)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原理和区别;(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问题导入: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2)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区别。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实例;(2)教师利用模型演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5. 课堂小结:(2)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3. 观察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方式的理解程度如何?3.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5.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等方面。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原理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原理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消化道、呼吸道、血液循环等跨膜运输的生理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如何跨越细胞膜的。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质能够穿过细胞膜,而有些物质却不能穿过?2.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概念和方式。

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原理和特点。

3.案例分析(15分钟)以胆固醇跨越细胞膜为例,通过分析胆固醇在细胞膜中的转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具体过程和区别。

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细胞需要通过跨膜运输来获取所需物质。

4.实验设计(30分钟)分为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个实验环节。

a.主动转运实验设计:学生将在两个容器中分别放入含有不同浓度的溶液,通过选择适当的实验条件、时间和浓度的变化,设计实验验证物质跨膜运输是需要能量的,并观察主动转运的动态过程。

b.被动转运实验设计:学生通过将不同大小颗粒溶质放入不同大小孔的膜中,观察溶质在膜中的穿透过程,设计实验验证溶质的跨膜运输是否受到被动力的驱动。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溶质可以通过膜穿透,有些溶质却不能通过。

5.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特点。

6.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给出一些生活中物质跨膜运输的例子,让学生思考细胞膜在生活中的作用。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释其他相关现象。

7.课堂小结(5分钟)复习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巩固。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

2. 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意义。

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活动:1. 引入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质需要跨膜运输。

2. 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细胞膜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章:扩散教学目标:1. 理解扩散的概念和机制。

2. 掌握扩散的速率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扩散的概念和机制。

2. 扩散的速率和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入扩散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扩散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

2. 解释扩散的机制,引导学生理解分子是如何通过细胞膜的。

3. 探讨扩散的速率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扩散的影响。

第三章:渗透教学目标:1. 理解渗透的概念和机制。

2. 掌握渗透的调节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渗透的概念和机制。

2. 渗透的调节和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入渗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渗透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

2. 解释渗透的机制,引导学生理解水分子是如何通过细胞膜的。

3. 探讨渗透的调节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渗透的影响。

第四章:主动运输教学目标:1. 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机制。

2. 掌握主动运输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机制。

2. 主动运输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入主动运输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主动运输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

2. 解释主动运输的机制,引导学生理解物质是如何通过细胞膜的。

3. 探讨主动运输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主动运输的影响。

教学目标:2. 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2. 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活动:2. 鼓励学生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并提出问题。

第六章: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教学目标:1. 理解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概念和功能。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教案(详案)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教案(详案)

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模块第3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及运用建模思想构建生物学数学模型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2、对课程标准的理解(1)课程标准: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进行图表数据解读。

(2)我的理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包括三种跨膜运输和胞吞胞吐方式,这与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描述这些运输方式的基本特征,并且与之前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同时训练学生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学会分析资料及数据并得出相关结论。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了下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能举例说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b、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探究,说明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c、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d、能正确解读柱形图。

(2)能力目标a、通过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思考,总结归纳出三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b、通过学生对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的探究和对比,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对比归纳能力。

c、通过学生对图表的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

d、通过学生绘制概念图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e、通过学生对本节内容有关的生活中的实例的分析,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a、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实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实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方式。

2.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教具:细胞膜模型、物质跨膜运输动画、PPT课件。

2.学具:实验报告、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PPT展示细胞膜结构,引导学生关注细胞膜的作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膜的吗?(二)新课讲解1.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1自由扩散:展示动画,解释自由扩散的特点,如氧气、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

1.2协助扩散:展示动画,解释协助扩散的特点,如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1.3主动运输:展示动画,解释主动运输的特点,如氨基酸、离子的跨膜运输。

2.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2.1物质浓度梯度:讲解浓度梯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2.2膜的通透性:讲解膜的通透性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展示细胞吸水、失水的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2.案例二:展示神经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

(四)实验探究1.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吸水、失水现象,分析原因。

2.实验二:观察神经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分析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2.强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2.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动画、实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2.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互动良好。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主动运输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强化。

六、教学拓展1.进一步讲解物质跨膜运输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三种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比较。

2. 教学难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跨膜运输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物质跨膜运输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的过程。

2. 自由扩散:自由扩散是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自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例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

3. 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移动,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

例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4.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指物质从低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高浓度一侧移动,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例如,氨基酸、钾离子、钠离子等。

5. 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项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特点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实例氧气、水、二氧化碳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氨基酸、钾离子、钠离子等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氧气进入肺泡细胞,引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并总结出每种方式的特点、载体和能量消耗。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异同。

2.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自由扩散的特点和实例。

3. 协助扩散的特点和实例。

4. 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5.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案设计: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为什么物质需要跨膜运输?二、自由扩散(10分钟)1. 提问:自由扩散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自由扩散的原理和特点。

3. 举例说明自由扩散的实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

三、协助扩散(10分钟)1. 提问:协助扩散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协助扩散的原理和特点。

3. 举例说明协助扩散的实例,如红细胞的葡萄糖运输。

四、主动运输(10分钟)1. 提问:主动运输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主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3. 举例说明主动运输的实例,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钾离子等。

五、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0分钟)1. 提问:如何运用所学的物质跨膜运输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3. 举例说明如何解释现象,如人体排出代谢废物、药物吸收等。

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 强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

2. 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

3. 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

2. 通过实例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

3. 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作业布置】1. 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预习后续章节,了解各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二章:扩散【教学目标】1. 理解扩散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扩散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扩散的概念。

2. 扩散的特点。

3. 扩散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扩散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扩散的特点。

3. 讲解扩散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1. 复习扩散的概念和特点。

2. 练习扩散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渗透【教学目标】1. 理解渗透的概念和条件。

2. 掌握渗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渗透的概念。

2. 渗透的条件。

3. 渗透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渗透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渗透的条件。

3. 讲解渗透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1. 复习渗透的概念和条件。

2. 练习渗透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主动运输【教学目标】1. 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机制。

2. 掌握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主动运输的概念。

2. 主动运输的机制。

3. 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主动运输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主动运输的机制。

3. 讲解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1. 复习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机制。

2. 练习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教学目标】1. 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2. 展望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方向。

【教学内容】1. 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2. 展望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方向。

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第一篇: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标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类比和对比地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2、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反映了细胞膜的功能,这是在细胞膜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同时培养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教学难点]主动运输[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演示实验:向一杯清水中加入某种棕色液体,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学生:整杯清水颜色变成棕色教师:这是什么现象?学生:扩散教师: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现象。

通过扩散整杯清水中都有了棕色物质分子的存在。

我们怎样判断出这是什么物质呢?学生:可以闻气味,鉴定化学性质等。

(前面同学已经闻到气味,请一位后排同学验证)教师:我们可以闻出这是醋的味道。

说明醋分子除了在水中扩散,还进入了我们的肺泡,进入我们的嗅觉细胞。

那么这些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人体细胞的?会遇到什么障碍吗?学生:物质进出细胞需要通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回顾旧知]复习: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与蛋白质可以(运动),故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教师:生物学基本的观点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就是:物质怎样进行跨膜运输来出入细胞?[师生互动]教师:细胞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在实际的探究中,显微镜的操作比较复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和解释不同物质通过不同方式跨越细胞膜的过程,理解物质跨膜运输对细胞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原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解释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兴趣,例如水果脱水变干、呼吸时氧气进出体内等。

2.知识讲解(15分钟)2.1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介绍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通过教师引导问题,让学生思考不同物质如何跨越细胞膜。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分为主动运输和次级主动运输,教师通过示意图展示离子泵的作用原理,帮助学生理解主动运输的方式。

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依赖载体介导的运输、细胞吞噬和胞吐,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被动运输的方式。

3.实验展示(20分钟)3.1到实验室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

3.2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观察植物叶片的渗入实验、观察离子泵的工作原理等,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来理解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并进行总结,并由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5.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提供一些案例,如细胞对营养摄取和废物排出的调节、细胞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响应等,让学生分析并解释不同物质跨膜运输对细胞功能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6.思考提问和总结(10分钟)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如何解释水果脱水变干的机制?为什么细胞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响应如此重要?请用所学知识解释。

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回答和总结。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版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方式,涉及到离子、小分子、大分子等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过程。

本次教学设计以高中生物教学为例,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主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主动转运、被动扩散和细胞吞噬;3.能够描述和解释不同方式下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和机制。

二、教学内容1.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意义;2.主动转运、被动扩散和细胞吞噬的特点和机制;3.跨膜运输的调控机制和相关实验演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导入引入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思考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性。

例如,细胞摄取营养物质、细胞释放代谢产物等。

2.理论讲解(30分钟)详细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主动转运、被动扩散和细胞吞噬。

分别介绍它们的特点、辅助因素和机制。

通过划重点、用动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与学生互动讨论相关问题。

3.实验演示(40分钟)选择几个经典的实验来演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实验现象和数据。

例如,通过渗透压实验展示被动扩散,通过细胞吞噬实验展示细胞吞噬。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由学生参与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4.互动讨论(20分钟)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和现象。

例如,为什么渗透压梯度会导致被动扩散?为什么细胞吞噬可以吞噬较大的物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和应用。

5.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澄清易混淆的概念和问题,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为下节课的拓展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估1.课堂互动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实验报告评估:要求学生准备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1教学目标本节课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我理解这项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另外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分析,本节课制定的技能方面的目标是:能够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强调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回答问题;(2)参与讨论与交流,学会合作;(3)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模块的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分别是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本章和第5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

第3章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大致的功能,本章着重介绍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其中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通过性膜,而这种功能与膜的结构有关,这样进入本章的第二节内容,能进入膜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否相同,这正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可见这节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本节内容又与本模块第五章的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以及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2、教学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2)图表数据的解读确定的依据:该重点是由本节所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围绕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几种方式展开的,因此应该将其确定为教学的重点。

另外根据《标准》所提倡的“落实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的观点,本节内容在对坐标图表分析上有较好的教学价值,因此我将“图表数据的解读”也作为了本节课的一项重点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三种主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能够区分和应用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实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对生命过程中物质运输机制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强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2. 扩散解释扩散的定义和原理;给出扩散的实例和应用;讨论扩散的速率和因素。

3. 渗透解释渗透的定义和原理;给出渗透的实例和应用;讨论渗透的速率和因素。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为什么细胞需要跨膜运输物质?”;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演示使用PPT或板书,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使用模型或实验现象,演示扩散和渗透的原理和过程。

3. 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一些实例和问题,让学生讨论和解答;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问题解答的准确性。

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评价学生的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质量和准确性。

五、教学资源1. PPT或板书使用PPT或板书,清晰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的讲解;使用图表和图片,直观地展示扩散和渗透的原理和过程。

2. 模型或实验器材使用模型或实验器材,直观地演示扩散和渗透的原理和过程;提供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六、教学延伸1. 比较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的异同分析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条件;讨论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适用情境。

2. 探讨物质跨膜运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在医学、农业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讨论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和应用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精品教学设计课件.docx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精品教学设计课件.docx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I 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内容属于细胞的基本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学习内容主要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及胞吐的主要特征和各自的区别。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所以本节的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以后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奠定基础知识。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知识基础:在本章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组成、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一些实例,但还未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就是系统的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对其中涉及的知识已经有一些了解,所以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学生并不难理解,因此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2、认知能力:高中生已达到一定分析处理问题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

(2)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

(3)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4)正确解读坐标图与表格。

2、技能目标:(1)逐渐形成打破定势思维,实际问题实际解决的能力。

(2)逐渐形成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

(3)逐渐形成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五、教学难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及区别;通过已知跨膜运输的特征推出跨膜运输的方式。

六、教学媒体:教科书、板书、 PPT课件(包含 flash动画)等。

七、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引导法。

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流程图以提问方式回顾镶嵌流动模型学生回答图片问题讨论学生积极讨论引导进入本节内容,回忆Flash/movie自由扩散/扩散试验初中扩散实验,提问学生答问,思考自由扩由葡萄糖跨膜运输讲散特征及定义协助扩散Flash到协作扩散总结协助扩散特征得出协助扩散定义,引导学生归纳总学结生被归动纳运被输动定运义输定义实例 --- 丽藻及搬物体的物主动运输引导学生总结主动运Flash理原理引入主动运输输的特征及定义试着总结特征图片定义主动运输、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通过所学及图片,填写PPT 上的表格,进一步巩固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讲授胞吞胞吐,带领大家复习梳理本节知识,并深化和拓展知识学生做 PPT 上进行指导分析的题目布置作业及评价十、教学流程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流程知上节课学习了镶嵌流动模型,那回顾上节课知识,联系上节课知识,识么我想请同学们回顾下: 1、膜主回答:温故知新,导出本回要由什么构成,其基本支架是什1、脂质和蛋白质,节课知识。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实例及比较;(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利用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2)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实例及比较。

2. 难点:(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原理和机制;(2)实例分析中相关因素的判断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2)准备模型、图片等教学道具;(3)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和实例分析。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3)提前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PPT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2)提问: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为什么它很重要?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实例。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机制;(2)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应用和比较;(3)教师利用模型、图片等道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小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讨论成果;(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实例分析:(1)教师展示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例中的现象;(3)教师点评实例分析,强调相关知识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三种主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

能够区分和应用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图示,观察和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利用模型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和机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物质跨膜运输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物质的定义和特点跨膜运输的概念和意义2. 第二节:扩散扩散的定义和过程扩散的速率和平衡影响扩散的因素3. 第三节:渗透渗透的定义和条件渗透压的概念和计算半透膜的选择和应用4. 第四节: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定义和过程主动运输的驱动力和机制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5. 第五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讨论和解释实例中的现象和问题三、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和投影片:包括物质跨膜运输的图示和实例。

2. 实验材料和设备:包括半透膜、不同物质的溶液、测量工具等。

3. 参考资料和书籍: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料和教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通过课件和投影片,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主要方式。

3. 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和特点。

4.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理解,并进行交流和解释。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评估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理解程度。

3. 学生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掌握情况。

六、第六节: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绍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概念和功能。

讨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实例及区别;(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利用模型和图表,形象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3)运用比较法,深入理解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2)强化生命观念,认识物质跨膜运输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3)提高环保意识,关注物质跨膜运输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分类;(2)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实例及区别;(3)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分子机制;(2)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生理意义;(3)物质跨膜运输与生物体的适应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2)提问: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中有什么重要性?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分类;(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实例及区别;(2)通过模型和图表,形象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3)阐述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生理意义;(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练习与巩固:(1)布置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知识的理解;(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 总结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实例及区别;2. 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举例说明;3. 查阅资料,了解物质跨膜运输与环境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开课教师:蔡文春开课级别:县级
开课时间:2017-12-8 开课班级:高一(4)班
一、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第3节内容。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和图表数据的解读。

本节课在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介绍了不同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机制,体现生命物质性观点,强调了生命活动具有的物质基础,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体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教材先介绍了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不同方式,之后又简单介绍了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完整呈现了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各种方式。

并通过图形、文字结合的方式,将微观问题宏观呈现、抽象问题具体呈现,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又提供给授课教师较大的发挥空间,使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呈现、梳理和提升知识。

本节教材有较多的图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图表转换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主动运输方式需要能量,这能量来自哪里为后续课程《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学习埋下伏笔,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知识体系建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三章和本章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明白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通过细胞膜模型的建构过程,学生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因此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知识贮备。

本班学生中等生较多,对生物有钻研的偏少,因此对主动运输的特点及意义以及对图表数据的分析和转换能力及探究能力偏弱,需要利用本节课加强训练。

教学策略:
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学生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知识在学生脑海里建构出来,是本节课设计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充分利用教学图片、动画和实验数据等,采用提问、设计问题串、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接近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

本人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本节课题,引发学生兴趣,继而通过对细胞膜结构的的简单复习,让知识复现,为理解本节内容做铺垫。

通过扩散的概念将生命现象引入到对生命的物质本质的讨论,然后引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教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两组实验数据的讨论,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式的异同。

怎样让学生理解难以肉眼看见的主动运输对于生命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本节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①木材(或竹捆)从河的上游随水漂到下游;②船装白糖(或食盐、化肥)从河的上游漂到下游(不开发动机);③船装
着货物由下游开往上游,船尾冒着白烟且伴有发动机的声音。

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 2.上述③船装着货物由下游开往上游,船尾冒着白烟且伴有发动机的声音。

与前二种情形不同在哪儿3.结合课本P63资料分析、P71右栏图表、P73技能训练,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师生共同总结出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突破难点。

最后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使本节课的教学摆脱机械的知识点识记,回到细胞生命活动的层面来理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生命科学是一门来自于生活实践的科学,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时从生活实例导入,最后回到物质跨膜运输在实践中的应用,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体现了“STS”的教学理念。

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本节课通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的展示,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且通过描点法画出曲线来表达实验结果。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本节课还通过课堂典例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异同。

(3)理解物质进出细胞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和讨论的学习过程,认识和比较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通过实例分析、解读数据来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随着探索比较等思维活动的深入展开,树立探索生命本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对生命活动的物质性的认识。

(3)提高比较、分析、表达等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主动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主动运输方式的特点
2.图标数据的解读与展示
四、教学准备
自制PPT
五、教学过程
进出细胞膜
展示水进出细胞膜的方式的图片,分析水通道的实验。

一定量
的水可
以自由
扩散进
出细胞,但大量水借助水通道进出细胞。

分离水通道的蛋白的P.Agre和测定钾离子通道的R.Mackinon分享了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物质进出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呢引出:
二.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动运输
情景:
①木材(或竹捆)从河的上游随水漂到下游;
②船装白糖(或食盐、化肥)从河的上游漂到下游(不开发动机);
③船装着货物由下游开往上游,船尾冒着白烟且伴有发动机的声音。

引导学生思考:
1.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
动运输
2.上述③船装着货物由下游开往上游,船尾冒着白烟且伴有发动机的声音。

与前二种情形不同在哪儿
3.结合课本P63资料分析、P71右栏图表、P73技能训练,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观察、回答
任务3:比较情景、分析数据、观看动画、得出主动运输的特点。

比较三种情景的
异同点,找出第三种情景的不同点。

分组讨论P63资料分析、P71右栏图表、P73技能训练,观看主动运输动
画等。

代表发言,总结出主动运输的特点:
1.逆浓度运输
2.需要载体
3.需要能量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胞吞和胞吐:消耗能量
1.自由扩散
特点:顺浓度
举例:气体、小分子脂溶性物质2.协助扩散
特点:顺浓度、载体
举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主动运输
特点:逆浓度、载体、能量
举例:绝大多数离子被动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