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下面给家分享一些关于左传读书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1
春秋是历史上一个动乱的时代,周王室衰退,诸侯国势力膨胀。因为动乱,国家间时时会有被吞并的危险,这就促使各诸侯国在结合自身地理位置、民众特点等基础上励精图治,强壮自己,因此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和发展,可以说,这是中华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是一次文化革命。
站在周礼的角度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君主的忠诚似乎高于对家人的关爱,这在《石碏谏宠州吁》中可以看见,石碏杀了骄奢淫逸害死桓公而自立的州吁,还杀了自己的儿子石厚,因为他与州吁同党作乱。如果石碏自己从小倾心教导儿子要追随明君,石厚或许不会与州吁一同作乱,既然有自己的过失,又为何全部加在儿子身上?为忠于卫桓公稳定国内秩序而大义灭亲,这从人道主义上讲真太不可思议。但在中国历史上,这种大义灭亲又好像随处可见。曾听人讲发生在家乡时期的真实故事,一个女教师的儿子被人打成右派,很多人在街上游行反对他,他母亲也就是这个女教师也在游行队伍中,因为她
是政府的职员,如果不跟着打她的儿子,她的工作也会没的,所以她不得不在队伍中高喊“打到某某某”,亲情在某个时候竟如此淡薄。但也有不同于石碏的“忠”“贞”的代表——荀息,他是另一个诸葛亮,为晋献公倾尽心力,最后自杀而死。
春秋时虽然礼崩乐坏,但各国仍强调等级,不仅要向周天子交贡赋,还要将国内发生之事上报。在《王以诸侯伐郑》中郑庄公与周桓王打战,周桓王肩膀受伤,当臣子请求追逐周桓王时,郑伯说“君子不欲多上人,何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损,多矣”。这说明他仍有分封等级的观念,即使自己强大了,也不敢明着推翻周天子的统治,而是首求自保。
历朝历代中都有女人通过获得君主宠爱改变自己不是嫡子的儿子的命运,使之登上宝座。《左传》中有典型的一例:《晋骊姬之乱》,从“乱”字中可以看出,讲述者是站在千古之制的基础上,认为骊姬乱政、祸政,但我认为这可以看成古代女权意识的萌发,即使骊姬是让她儿子当国君而非自己,但至少她懂得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政治面貌,所以应叫“女人改政”。可惜在以后的朝代里,女性的`主体意识一直被压制,男权社会使得这种意识不能茁壮成长。
读《左传》,我才真正深刻感受到一句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神降于莘》里,虢公想通过对神的祭祀得到土地,内史批评说不听于民而听信与神是亡国之道。“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的思想是唯物史观的体现,勿信神。强调以民为本、爱民的,还有《秦输栗于晋》等。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统治者尽管提出“民为邦本”,
但只是讲要重视百姓,因为他们是农业的主要生产力,而农业又是统治的根基。古代的民本思想并没说百姓为国家的主人、民为国主。这就和现代的有本质区别。
另外,春秋的诸侯国们经常打着仁德的口号与其他国家打战,因此《左传》中有一些战争篇目,涉及战争场面、作战人员的计谋,如《曹刿论战》《晋侯及楚人战于城濮》,还有为维护国家主权产生的优秀外交辞令也是春秋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各种宫廷政变,政权的更迭,春秋处于时代新旧交替之际,大繁荣的思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左传》不仅有史学价值,更有文化价值,今天的人应多从这里得到更多民族文化的精华。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2
一日晚,我在整理家中的书橱,偶然翻到一本自己以前的语文书,一时兴起,就坐在地上翻看了起来,读到其中《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庄公,一出世即为母所恶;段,庄公之胞弟也,为其母所偏爱。先王在世,其母就有废长立幼之意;庄公即位,段又恃母爱骄纵无忌。大臣们恐酿祸患,纷纷请除之,庄公却处之泰然。庄公不是不明白段的祸心,但他的策略是,令其养痈成患,“多行不义,必自毙。”终于,段为庄公表面宽容的假象所蒙蔽,利令智昏地率兵伐京。好,机会终于成熟了,庄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地伐灭段叔而免去了来自任何一方的谴责了。庄公故意放纵其胞弟的篡权之心,并为之“创造”条件、“创造”机会,培养之,引导之,令其事发后再予收拾,其居心可谓险毒阴深矣。难怪有人评说,郑庄公乃天
下第一大毒人也。联系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颇有感触。某些调皮顽劣的学生,不是那么愿意听取老师的批评,有的则视老师的苦心劝告为儿戏,更有的则干脆顶牛,他们对老师的教诲是那么的反感。教育者见教育不见成效,也就有丧气、赌气的时候:算了,让他去。甚至想,平时里小打小闹敲他一下也不痛不痒,不如“穿疱”彻底整治痛快。或曰,学校管不了他,将来让社会去管他,让法律去管他吧。君不见,不是终于也有那么几个人,果真被法律“管”上了吗?
但我窃以为“做人须当讲人品,为师更应尚师德”,为师者而放弃了教育的职责,是为失德也。对于班中一些顽劣调皮的学生,尽管有时明知有些话讲了也是白讲,但作为一名老师,教育乃是我的职责,我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
而同学们尤其是那些经常挨老师“训斥”的“差生”们呢,听了这段故事,难道就不生一点新的感触?难道还能高兴于老师对自己的不管不问、或曰不敢管不敢问、或曰不愿管不愿问?难道还能将老师对自己的这种听之任之作为炫耀于同伴的本领?难道还能憎恨那些敢于管教你们的师长并伺机对他们施以报复?难道竟希望教育你的老师变为郑庄公?
郑庄公其人,学生莫爱,老师莫学。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3
隐公二年到隐公四年,鲁国显得很安静,旁边的卫国却乱得很,三年内,王位上先后坐过四个人。第一个,是卫庄公。卫庄公挺有艳福一个人,娶了不少小老婆不说,还有一个相当漂亮的大老婆,是谁
呢?就是诗经卫风《硕人》的女主角庄姜,她是齐国公主,诗经云:齐候之子,卫候之妻,东宫之妹,邢候之姨。她长得美,卫国人用了种种比喻来赞美她,这些比喻堪称经典,为后世传唱,“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传说庄姜是一个非常贤德的女子,她膝下无子,后来庄公娶了陈国两姐妹,姐姐厉妫,妹妹戴妫,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很喜欢,就当成自己儿子来养。庄姜的儿子,按礼自然就是继位之人了,那个时候庄公也老了,他死了以后,桓公顺理成章继了位。可惜王位没有坐几天,就被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叫州吁的公子,给灭了。这个州吁是当年他父亲相当宠爱的女人的儿子,好暴力,目中无人,庄姜就很不喜欢他。当年朝中有老臣叫石碏的,就给庄公敲过警钟,说这个娃娃没被好好教育,以后一定是个祸害。他的推理很简单:自古以来,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的人,是十分少的,州吁宠爱太多,以后一下子都没有了,不崩溃就只能造反了。可惜庄公不听,桓公即位,而被州吁杀了。州吁也是个上进的主,要政绩的,他一上位,就决心做一件大事,去清肃上世的恩仇。-这又要说隐公一年的时候,郑伯讨伐共叔段,当时共叔段的儿子共叔滑流窜到卫国,卫庄公帮他打郑国,结果来来去去郑卫两国就结了仇。现在州吁想去打郑国,一则他得找个同盟的,二来也得找个合适的借口,最好是借他人之手。他观看了一下国际形势,也是碰巧,就在那个时候,宋国和郑国有了点过节。那是在隐公三年的时候,宋穆公去世了,他是个讲仁义的人,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他哥哥的儿子,只因为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