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合集下载

心理学第七章情绪与情感PPT课件

心理学第七章情绪与情感PPT课件
情绪调节
心理咨询师帮助个体学会调节情绪,以应对生活 中的挑战和压力。
情感疗法
利用情感因素进行治疗,如通过表达和释放悲伤、 愤怒等情绪来促进心理康复。
情绪管理
心理咨询师帮助个体识别和管理情绪,提高自我 控制和适应能力。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员工心理健康
关注员工情绪和情感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以提高员工的 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与情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情绪通常与生理反 应和外部环境刺激相关,而情感则与认知和价值观 相关。
情绪与情感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情绪与情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们与 人类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决策等方面密切相关 。
学习目标
02
01
03
掌握情绪与情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了解情绪与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
认知评价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认知评价在情绪产生中起决定性作用,生理反应和外界刺激只是触 发因素。
详细描述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取决于个体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评价。个体对情境的 认知解释和评价过程决定了情绪的性质和强度。生理反应和外界刺激只是作为触 发因素,通过大脑皮层的认知评价过程转化为情绪体验。
心理学第七章情绪与情感ppt 课件

CONTENCT

• 引言 • 情绪与情感的概述 •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机制 • 情绪与情感的理论解释 • 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 情绪与情感的调节 • 情绪与情感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情绪与情感是人类的基本心理活动,它们在人类生 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概述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概述

4 紊乱型依恋
表现杂乱无章、缺乏目的性和连贯性,无法归类为前三种 依恋类型,他们对同一情境的反应也不一致。
四、学前儿童的依恋
(三)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
从6~7个月起,婴儿对母亲的存在开始表现出特别的关切。 到7~8个月时,婴儿的这种关注更加强烈;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前儿童对母亲的依恋进一步深化,同时依恋范围也不断扩大, 逐渐对父亲、祖父母等其他家庭成员产生依恋。 进入幼儿园后,学前儿童开始尝试集体生活,并逐渐把依恋 从父母、亲人身上转移到教师身上,主要表现为更多地寻求老师 的注意与赞许。
指教师的焦虑水平对 学前儿童焦虑的产生有着 直接的影响。
同伴关系也会对学前 儿童产生影响。
有些比较敏感的学 前儿童认为陌生的环境 是不安全的,是存在危 险的。这种对新环境的 恐惧感,常常使这类学 前儿童产生焦虑情绪。
1.家庭教养方式
2.教师和同伴的影响 3.幼儿的心理素质
(二)依恋的类型
1 焦虑一回避型依恋
四、学前儿童的依恋
主要是由于家长对学前儿童的需求常常持漫不经心的态度,学前 儿童的正常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使得学前儿童对家长的要求变少。
2 安全型依恋
是学前儿童最具适应性的依恋表现。
3 焦虑一矛盾型依恋
变现为既希望寻求与母亲的亲密接触,又对母亲的靠近或 拥抱表现出反抗与拒绝。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二、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四、学前儿童的依恋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第一,客观事物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来源,任何情绪 情感都不是自发的,而是由某种事物(如发生在主体周围 的人和事、主体自身的生理状态等)引起的。

285-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辅导4(第七章)

285-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辅导4(第七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辅导4(第七章)学习目标:1.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和主要观点。

2.学会应用有关理论分析儿童行为的特点和成因,确定有效教育内容和方法3.学会分析学前敬爱噢与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4.逐步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发展观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和主要观点的理解程度;应用有关理论分析儿童行为、确定有效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能力;学会分析学前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的能力以及是否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发展观。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1.环境取向的发展理论识记: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理解:消极强化与惩罚的差异。

2.生物取向的发展理论理解: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的现实意义;格塞尔学说的教育忠告;对成熟势力说的评析。

3.相互作用取向的发展理论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析。

4.社会文化取向的发展理论理解: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一、环境取向的发展理论以环境为取向的发展理论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代表。

从发展历程看,行为主义心理学分以华生为代表的经典行为主义和以斯金纳、班杜拉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

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这种思想可以简化为S-R(刺激-反应)这个公式,它成为了行为主义理论的标记,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观察法是华生坚持并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的习惯:华生认为,个人的习惯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学会的快速行动的结果。

行为主义的情绪:华生认为儿童具有三种情绪的基本模式:惧、怒、爱。

行为主义的人格:华生认为人的身上有很多习惯系统,其中占据支配地位的习惯系统就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

但人格中哪个系统如何受人支配,则受环境的影响,以个人的行为特征也取决于环境。

花生十分重视儿童早期行为习惯对成人人格的影响。

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童发展的控制。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认为华生所讲的行为属应答性行为,但现实生活中,有机体更多的是操作性行为,即个体主动发生的一个行为。

《学前心理学》第七章个性发展(1)

《学前心理学》第七章个性发展(1)
他又变得活泼好动、充满朝气。(气质类型有一定的变化)
【问题讨论】以上两个案例说明学前儿童的气质发展具有什 么特性?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二十二 分。
• 三、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特点
• (一)学前儿童的气质具有相对稳定性 • (二)学前儿童气质有一定的变化 • 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是指一个人的气质类型没有
气质 性格 能力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二十二分。
一、个性及其基本内容
(一)什么是个性
◈ 这里的“个性”统统不是我们心理学中的个性的概念。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二十二分。
◈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
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 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 ◈ 心理学中的个性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任何人都是一种个性

5.个性的积极能动性 个体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来反映,适应和改造现实。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二十二分。
(三)个性的结构 ◈ 个性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内容:
1.个性的调控系统
◈ 个性调控系统包含两方面,即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 ◈ 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自我意
思维灵活,反应迅速,活泼,充满朝气。喜欢交往,情感外露。缺 乏忍耐力和毅力,注意力不稳定,偏向于多血质。
气质的特点:
天赋性 、遗传性 、稳定性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二十二 分。
(三)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0~3岁)
• 1、容易抚育型 这种类型的婴儿生活比较有规律,吃、喝、 睡等都比较固定,容易适应环境,对陌生人 适应得比较快,比较受到大人最多的关爱。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ppt课件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ppt课件
26

3岁前幼儿情绪产生主 要原因:生理需要是 否满足 3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社 会性需要是否满足
27

都不和我玩! 为什么哭?社会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28
思考:为什么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 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
3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社 会性需要是否满足 (1)小班儿童喜欢身体接触, 希望老师摸一摸、亲一亲、 牵着手。 (2)大中班的幼儿希望老师 重视、注意、表扬。
58
判断题



婴儿6个月前喜欢所有的人 大班幼儿情绪具有内隐性 3岁后出现高级情感。 中班幼儿好告状是由于逐渐形成道德感 初生婴儿没有情绪反应 情绪是内隐的、稳定的 动物也有情感 幼儿情绪产生主要原因:生理需要是否满足
59
幼儿最高兴的:老师表扬、喜欢 幼儿最难过的:老师批评、不喜 欢
29
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与发展
二、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情绪的丰富与深刻化 情绪丰富的含义 1、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2岁以前) 2、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情绪的深刻化——指它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 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内在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3
1岁半和3岁儿童三类微笑的比较
年龄 1岁 半 3岁
自己笑 次数 % 67 117 55.3 15.62
对教师笑 次数 % 47 334 38.84 44.59
对小朋友笑 次数 % 7 298 5.79 39.7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数 次数 % 121 749 100 100
1 本能的恐惧 2 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3 怕生 4 预测性的恐惧

(完整版)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完整版)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教学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2.把握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评价幼儿情感发展的能力及促进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策略;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情感的培养教学准备:幼儿各种表情图片若干;小班入园录像片段;幼儿情绪发展案例;幼儿情感研究资料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照片观察法;录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理论讲解法教学课时: 6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自我分析】你们今天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由此分析并引出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心情和心境就是情绪)在分析过程中并把握几个关键词:主观体验。

情绪和情感是人的主观体验,即人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自我感觉。

主体不同,每一个人的情绪体验就不一样,因此大家的心情也就不同。

需要。

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人对客观事物来取什么态度,决定于该事物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如果某一事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满足的需要,人对其产生肯定的态度和体验,如果某事物不能满足或违背人的需要,人对其产生否定的态度和体验。

由此可见,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一般情况下,情绪与情感是时刻地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尽管如此,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

情绪一般与人的较低级的需求即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往往与人的高级需求即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如婴儿饥渴或身体不舒适时就会有“哭”的情绪体验,吃过奶会做出“笑”的情绪体验。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化的进展,会产生对父母,对祖国爱的情感,并形成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体验.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情绪发生得早,而情感产生得晚,两者有着先后之分。

以一例简单证实即用刚出生的婴儿.3.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是主要从当时的情况好与坏来下结论,所表现的心境反映与面部表情;情感则所体现出来的特性是带有一种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的效果反映.二、情感与认知过程【自我分析】1.当你们听到日本人侵略中国的罪行时会义愤填膺,而2岁的幼儿却不会有任何的情感体验,这是为什么?2.如果是你们很喜欢的课程,在上课时积极性高,求知欲强,学习效率也高,往往考试成绩也会很理想,反之则不然.这说明了什么.在分析以上两个案例的基础上,总结情感和认识的关系:(一)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有赖于人对该事物的认识,评价,人只有在认识过程中才能判断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情感体验.“有所知,才有所感。

学前心理学教材课后题及答案[1]

学前心理学教材课后题及答案[1]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版)钱峰汪乃铭主编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客观环境遗传素质1无条件反射P7: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2条件反射P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3客观环境P8: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涵盖很广;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

4遗传素质P9: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二、.什么是心理的实质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P9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如低能儿、痴呆儿),另一面是环境方面的因素(狼孩玛卡)。

实例省略。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答:无意注意P13: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经意”,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

有意注意P14: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

它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注意的范围P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是指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P17:注意稳定性指有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

二、注意与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答:P17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具有极重要的生存意义;对人类来说,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了语言的参与,注意更具有了特殊意义。

概括说,注意有下列三种功用:其一,选择功用。

(听课)。

其二,保持功用。

(画画)。

其三,调节和监督功用。

(搭积木)由上可知,注意对于人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使人能随时察觉外界的变化,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1、一种是愉快情绪反应, 愉快的反应是一种积极生动的反应,它表现为某些自然动作,尤其是 四肢末端的自由动作的增加,且不僵硬,其表现是:自然动作的简单增加,如连 续哭叫、脚蹬手刨等。
(四)伊扎德的研究
1、制订了面部肌肉运动和面部表情模式的测查、分析工具。 2、初生婴儿的情绪已经分化为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的微
哭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啼哭是新生婴儿与外界沟 通的主要方式,因此新生儿经常啼哭。 1、儿童出生后,最明显的情绪表现就是哭。 2、哭最初是生理性的,以后逐渐带有社会性。 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啼哭会减少。
(二)0-1岁婴儿啼哭的意义 1.饥饿的啼哭 这类啼哭多半是有节奏的,可伴随着闭眼、号叫、双脚紧蹬等 。 2.发怒的啼哭 这类啼哭的声音往往有点失真,这是因为婴儿发怒时用力吸气,迫使大量
研究认为,儿童依恋行为的 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出生~3个月) 喜欢看所有人的脸。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3~6个月) 偏爱母亲,不反感他人。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依恋母亲,别人一抱就哭, 害怕陌生人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7个月后:依恋父亲和其他 家庭成员、老师。
怕生
四、依恋
(一)什么是依恋
依恋是指婴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离去的情 感,是存在于婴幼儿与其主要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 充满深情的、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
(二)依恋的特点
有的研究认为,婴幼儿依恋突出表现为三个特点:
1.婴幼儿最愿意与依恋对象在一起,与其在一起时, 儿童感到最大的愉快。
2.在儿童痛苦、不安时,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都更 能抚慰孩子。
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形成道德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 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道德感逐渐发展起来。随着儿童交往的发展,在家庭、学校、社 会的教育下,逐渐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并把遵守社会规范、道德标准转化为自己的需要。 这种与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或社会评价相联系的而产生的体验就是道德感 发展: 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感很肤浅、易变,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学前中期儿 童已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会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 在道德判断方 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 成人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符合儿 童的道德意识水平。 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自豪感、羞愧感、委屈感、友谊感、 同情感、嫉妒感等,也都发展起来。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经典课件(PPT27页)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经典课件(PPT27页)

一、情绪和情感的基础知识
(二)表情
情绪的外部表现模式叫做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 情和言语表情。
面部表情:是鉴别人的情绪和情感的主要标志。
身段表情:包括手势和身体的姿势。 言语表情:情绪情感在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方面的表现。
一、情绪和情感的基础知识
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通过 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从1岁半到3岁,儿童非社会 性交往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会性微笑的比例则不断增长 。
三、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1.情绪的社会化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岁前,在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 其主要动因。
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 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不仅与成人的交往 需要及状况是制约幼儿情绪产生的重要社会性动因,而且 同伴交往的状况也日益成为影响幼儿情绪的重要原因。
第四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内容提要
一、情绪情感的基础知识 二、情绪情感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三、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一、情绪和情感的基础知识
(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 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 以人的需要为中介 ➢ 是一种主观感受或内心体验 ➢ 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 ➢ 可以从外部表现看到情绪上的变化
如:幼儿喜欢猴子,不喜欢河马
喜欢观察猴子
孟昭兰的研究表明:婴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 作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具有显著的差别。
➢ 在不外同界新性异质刺和激作不用同下强,婴度幼水儿平的情的绪情可绪以在对兴认趣知与惧活怕动之起间浮着动不。同程度 的➢推愉进快或情破绪有坏利的于作婴幼用儿,的直智力接操影作响及着效果智,力而活痛苦动、的惧效怕等果对。婴幼儿智力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1. 适应作用 2. 动机作用 3. 调节作用 4. 信号作用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和情感的基本形式
快乐:取决于愿 悲哀:取决于失 愤怒:取决于人 望的满足程度。 去对象的价值。 对达到目的的障 一般来说,可以 可分为遗憾、失 碍的意识程度, 分为满意、愉快、望、难过、悲伤、可把愤怒分为不 欢乐、狂喜。 极度悲痛等不同 满意、生气、愠 (积极) 等级。 怒、激愤、狂怒 等。 恐惧:取决于有 机体处理紧急情 况的能力。(消 极)
5.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和情感不论从何种角度来分析,都可分为向、背两个方 面,如肯定和否定、强和弱、紧张和轻松、快乐和忧伤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性质上看,情绪和情 感的两极性表现为肯定和否 定的对立性质。 (2)从强度上看,情绪和情 感强弱是不同的。 (3)从紧张度上看,情绪和 情感有紧张和轻松之别。 (4)从激动性上看,情绪和 情感还有激动与平静两极。
(3)陌生人焦虑。随着婴儿逐渐能分清生、熟人,随着母婴 依恋的建立,婴儿能很好地把主要抚养者母亲和陌生人区分 开来,陌生人的出现便会引起婴儿的恐惧和焦虑。 ★在婴儿六到八个月时发生
(4)分离焦虑。随着婴儿与母亲依恋的建立,婴儿也出现了 第二种形式的焦虑——分离焦虑,即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了依 恋之后,又要与所依恋的人分离,就会表现出伤心、痛苦, 拒绝分离。 ★在婴儿六七个月时产生, 随母婴依恋的建立同时发 生。 ★如果在头半年与他们的 主要抚养者分离,很少显 示出不安;但如果分离发 生在六个月以上,婴儿会 非常不安。 ★婴儿与母亲分离时的痛 苦程度部分取决于母婴之 间的关系性质。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一、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一)婴儿(三岁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1. 情绪和情感对婴儿生存、发展的意义。 (1)情绪和情感是婴儿适应生存的重要的心理工具。 (2)情绪和情感是婴儿心理活动的激发者。 (3)情绪和情感推动、组织婴儿的认知加工。 (4)情绪和情感是婴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 (5)情绪和情感促进婴儿意识产生、个性形成。 2. 婴儿情绪的发生和分化。儿童出生后即有情绪,新生儿就 有情绪反应,基于目前的研究,可以认为新生儿的情绪反应 已经分化,从新生儿的情绪表现中,可看到两种不同的情绪 反应(积极愉快的情绪和消极不愉快的情绪)。
★区别:
比较项目 情绪 情感
需要的角度
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 情感是与人的高级社会 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 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复 杂而又稳定的体验形式。
情绪是原始的,发生较 发生较晚,人类所特有 早,人类和动物所共有。 的。 情绪不稳定,具有较大 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 时性。随着情境改变及 需要满足情况发生相应 变化。 情绪一般发生的迅速、 强烈而短暂,有强烈的 生理变化,有明显的冲 动性和外部表现。 情感具有较大稳定性、 深刻性、持久性,是对 事物态度的反映,是构 成个性或道德品质中稳 定的成分。 情感则比较内隐,多以 内在体验的形式存在。
(二)情绪的基本状态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 生的一定情绪状况。 最典型的情绪状态: 1.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得 意、忧虑、焦虑等。 ★特点: (1)和缓而微弱,似微波荡漾,甚至觉察不出它的发生; (2)持续时间较长,少则几天,长则数月。 (3)是一种非定向性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在人的心理上形成 了一种淡薄性的背景,使人的心理活动、行为举止都蒙上相 应的情绪色彩。 ★心境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感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 情绪和情感的性质及作用
(一) 情绪和情感的性质 1.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 得满足的反映。(喜、怒、哀、乐等)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的反映。 (2)认识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3)情绪和情感的性质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联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思考与练习
1. 掌握以下概念: 情绪 情感 心境 激情 应激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2.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前儿童 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情感。
To DO:
早期关键阶段中的经验会 决定一个人的顺应社会的 模式和他成年时所具有的 个性特性。 ——【奥地利】弗洛伊德
★分离焦虑的产生同几个重要因素有关: 1.分离焦虑的出现,与三方面认知能力有关:① 提取记忆的 能力; ② 比较过去和现在的能力; ③ 预期可能在最近发 生的事件的能力。 2.婴儿分离焦虑是否产生也婴儿应付情境的能力有关。 3.婴儿分离焦虑的发生与婴儿和母亲分离的即时情景有关系。 (5)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现象和过程,它充分显示了情 绪的信号作用和人际交往功能,是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方面。 当婴儿处于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境时,往往从成人面孔上 搜寻表情信息,再决定自己的行动。 ★ 婴儿成长到七到八个月才发生; ★对婴儿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母婴依恋(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在婴儿同主要抚养者(一般是母亲)的最多最广泛的相互作 用中,在同母亲的最亲近最密切的情感交流中,与母亲之间 逐渐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感情联结,即对母亲产生依恋关系。 ★在婴儿六七个月形成。 ★母婴依恋一旦建立,婴儿常欢笑而少哭闹,情绪欢快、活 跃而好探索,喜欢玩弄操作物体,尝试着接近新事物、新情 景甚至陌生人。 ★有助于婴儿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养成自信、勇敢、 敢于探索的个性人格,促进婴儿智力发展,培养婴儿乐于与 人相处、信任人的基本交往态度。
2.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体验。 ★特点: (1)具有激动性和冲动性,激 情一旦产生,人的言语行动会带 有很大的冲动性和盲目性; (2)维持时间比较短,冲动一 过时过境迁,激情弱化消失; (3)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激情 通常由特定对象所引起; (4)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激 情状态下,人的内脏器官、腺体 和外部表现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发生的角度 稳定程度
表现形式
3.情绪和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1)情绪和情感与认识过程的联系:紧密联系。 (2)情绪和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区别 4.情绪和情感与机体变化 (1)机体的生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外腺分泌 的变化上。 (2)情绪的外部表现 ①面部表情:最为丰富,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 肉来表现人的各种情绪状态。 ②身段表情:通过四肢与躯体的变化表现人的各种情绪状态 ③言语表情:通过音调、音素、音响的变化来表现情绪状态
3.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和危险的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 张的情绪状态。 ★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有两种表现: ①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②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准确有力,及时摆脱险境。 ★ 应激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有害于身体健康,严重的危及生命。
(三)高级的社会情感 1.道德感: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时 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敬佩、赞赏、憎恨、厌恶等) 2.理智感:人们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 一种情感。与人的认识活动的成就的获得,需要的满足,对 真理的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 3.美感:人对客观事物或对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由具有一定 审美观点的人对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肯定、满意、愉 悦、爱慕的情感。 ★美感体验两个鲜明的特点: (1)对审美对象感性面貌特点如线条、颜色、形状、音韵、节 律等的感知,是产生美感的基础; (2)对美的对象的感知与欣赏能引起情感的共鸣,并给人鼓舞 和力量。
2. 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内容的丰富性:出现了 多种新的情绪体验。 (2)情绪体验深刻化。 (3)情绪变化具有情境性,很容 易随着外界情景变化而变化。 (4)情绪容易受感染和暗示。 (5)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① 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减少。 ② 情绪变化从外露到内隐。
二、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一)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创设丰富的生活内容,让孩子 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 (二) 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科学的教养态度 造就婴幼儿的良好情绪; (三) 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孩子进一步的社会情感; (四) 正确对待孩子的情绪行为,帮助孩子及时疏通和转移 不良情绪。
4.挫折:是在个人行为目的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引起挫折的情境可分成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同一挫折情境不一定使所有的人都产生挫折心理。这与人对 挫折的容忍力有关。
★人受挫折后会引起各种反应: (1)攻击性行为。通常表现为两种,一为直接攻击,二为转向 攻击。 (2)冷漠。冷漠包含着愤怒,是愤怒暂时受压抑时以间接方式 表示的反抗。 冷漠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出现: ① 长期遭受挫折; ② 个人感到无力无望; ③ 情境中包含着心理恐惧和生理痛苦; ④ 个人心理上有攻击和抑制的冲突。 (3)幻想。有时也叫“白日梦”。 ★挫折→焦虑→心理变态
3.婴儿情绪的社会化(当前情绪发展研究的焦点之一) 初生婴儿的情绪基本是生理性的,是原始本能反应。但是, 婴儿自一降生,即进入人类社会环境中,和成人交往,在人 际交往中实现着情绪的社会化。 (1)社会性微笑 社会性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情绪社 会化的开端,是婴儿发展中的首 要事情。 最初的反射性微笑→没有选择地 笑→有选择地笑→笑的进一步分 化
(二)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1. 情绪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情绪对幼儿行为的动机作用: 积极/消极 (2)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组织作 用:组织/破坏 (3)情绪对幼儿性格形成的作用: 情绪特征是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人际关系中也起重要作用。 (4)情绪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 不仅影响幼儿心理健康,也影响幼 儿的生理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